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是密不可分的理论体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种具体表达,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以“矛盾”为核心思想,并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唯物辩证法,它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是辩证思维,以矛盾为核心,运用矛盾的观点和矛盾的方法来研究事物。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事物是辩证的,包含着矛盾和运动。

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辩证法思维的核心概念,它存在于事物内部的不同方面、不同侧面之间。

矛盾的普遍性意味着一切事物都是由相互矛盾的因素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的两个对立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矛盾的斗争性指的是矛盾的两个对立方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 矛盾的转化和统一矛盾的转化指的是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统一指的是矛盾的对立面通过斗争到一定阶段后形成新的矛盾,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社会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还是一种组织社会实践的原则和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中,辩证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 以辩证法为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要求我们对世界进行全面、深入、具体的认识。

它帮助我们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断地从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普遍规律。

2.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解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指出了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一观点使我们对社会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3. 实践中的辩证法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主张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辩证法的方法。

通过对矛盾和冲突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1. 基本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例如,我们周围的山川河流、桌椅板凳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它们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人的意识是对这些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观点体现在万事万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如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则表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像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要综合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

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例如,人们看到苹果落地这种物质现象,经过思考研究,才产生了万有引力的意识成果。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如,科学的发展理念能够指导国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而错误的经济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3.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一对矛盾,它们在经济利益、政治地位等方面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这种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例如,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逐渐升高是量变,当达到100℃时就会发生质变,变成水蒸气。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一、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和永恒发展)•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3)、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享的性质和趋势。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忘记悲伤的妇人一个老妇人唯一的儿子死了,她非常悲伤。

便请教一位灵修大师:“大师,有什么办法使我儿子复活吗?”大师说:“我有办法,但你要先去找一杯净水给我。

这杯水必须来自一个从来没有过痛苦的家庭,有了这杯水,我就可以救活你的孩子。

”老妇人听了十分高兴,立即去寻找这杯水。

可是,无论到了茅舍或华厦,乡村或城市,她发现每一个家庭都有他们各自的痛苦。

最后,她为了安慰别人的痛苦而忙碌着,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忘了找水的事。

就这样,在她热心的付出中,丧子的哀伤悄悄地离开了她的心。

痛苦和欢乐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一对矛盾,世界上的任何家庭都有痛苦和欢乐,都存在着矛盾。

【哲理启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事事有矛盾,而且时时有矛盾,采取回避、逃避的办法都是没有用的。

只有承认矛盾,直面矛盾,分析矛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才能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为社会做出贡献。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1. 引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世界的全面认识和分析的方法论基础。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核心要点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2.1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唯物主义通过对物质和自然界的研究,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2.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体系最大的区别。

辩证法包括四个基本要点:对立统一、矛盾斗争、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运动的,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3.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要点3.1 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最基本概念之一。

对立统一指的是在一个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例如,事物的质量和数量、事物的形式和内容等。

3.2 矛盾斗争矛盾斗争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矛盾斗争指的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通过斗争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等。

3.3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质量互变指的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质量向另一种质量转化的过程。

例如,物质在加热条件下由固态向液态转变,受教育的人由无知向有知转变等。

3.4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否定之否定指的是事物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旧的事物被新的事物取代,但旧事物的一定要素在新事物中得到保留和继承。

因此,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发展规律。

4.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不仅是一种哲学理论,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被广泛运用。

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而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提供了一种解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源、灵魂和根本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都是相互统一的,因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当马克思唯物地解决世界本源问题时,已经内在的包含辩证法,因而从实际上说在马克思哲学中,唯物辩证法就是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法最初起源于黑格尔的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辩证法改造以前的唯物主义,并辩证唯物地概括了当代的自然科学成就和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经验,历经辛苦创立了最完备的彻底唯物主义的新型哲学——唯物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它是一种总体性的世界观,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方法论,而且是有巨大的潜在的应用功能的方法论,马克思曾经说过:“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就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领头者,后来陆续的出现许多的学者对着辩证法的论述,马克思的《资本论》,他极大的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因为他们的努力与探究,才成就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了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的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说明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着重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分析了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等哲学范畴间的辩证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

认识从实践中来,主要是从群众的实践中来;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也主要是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

这样的因果关系使得这三者保持着一致性。

随着辩证法的发展,辩证法也有着他的三大规律,分别是对立统一规律,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而这三大定律正不断地为我们所运用,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五、矛盾分析法
⒈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意义:①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 法解决矛盾; ②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⒉矛盾具有特殊性。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①相互联结相互的普遍性和特殊形象统一 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坚持 重点论;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 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①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要求我们着重地把握毛扥的主要方面(抓住流),坚持重点论;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不能忽视矛盾的的次要方面(看支流),坚持两点论。
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⒈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 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 ⒉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 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 备,勇敢地接受挫折的考验。 • ⒊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 必要准备。 要求我们积极的做好量的积累,为 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事物的发展通过质变 实现。 要求我们果断地抓住时机,促进质变, 实现事物 • • • • • ⒈联系的普遍性: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启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⒉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 方法论启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以事物固有的联系把握事物,切忌 主观随意性。 ⒊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启示:要求我们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条件为转移。 ⒋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属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能成其部分。要求我 们树立全局观念;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关键的部分甚至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它涵盖了许多基本观点和方法。

下面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50条基本观点和方法,并进行详细描述:1. 辩证法的物质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极其重要的是它的变动性。

2. 辩证法的运动性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状态。

3. 辩证法的相对统一原理:事物的相对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统一。

4. 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世界上所有事物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5. 辩证法的否定性原理:一切事物都有其相对的否定性,即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

6. 辩证法的绝对真理原理:辩证法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和历史的。

7. 辩证法的历史性原理:历史是像树一样的,并且具有着生出、成长、成熟和凋亡的规律。

8. 辩证法的整体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是具有整体性的,并且整体对部分起着决定作用。

9. 辩证法的排他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同一空间占有两个状态。

10. 辩证法的波动性原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远处于绝对固定的状态。

11. 辩证法的变质性原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质的变化。

12. 辩证法的相互贯穿原理:事物的各个方面彼此之间是相互贯穿、互相影响的。

13. 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理: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这种对立面必须统一起来。

14. 辩证法的转化性原理:事物的各种形式都会经过变化而产生新的事物。

15. 辩证法的绝对无限原理:事物内部存在着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

16. 辩证法的相对稳定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17. 辩证法的相对静止原理:事物的发展除了变动以外,还包括发展和静止两个方面。

18. 辩证法的量变质变互相转化原理:事物的数量变化是先决条件、也是质的变化的基础。

19. 辩证法的质变量变互相转化原理:事物的数量变化可能会导致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又可能导致数量变化。

20. 辩证法的不断运动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在不断运动中进行的。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与方法论在解析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及方法论,并探讨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唯物辩证法的原理1. 辩证法的物质性原理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世界的根本,它是解释事物的基础。

物质具有运动和发展的属性,包括数量的变化、质的转化和事物的产生消亡等过程。

物质的运动和发展是由于矛盾的斗争和共同作用所引起的。

2. 辩证法的矛盾性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内部矛盾,矛盾是事物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且矛盾不仅存在于每一个事物内部,还存在于不同事物之间,形成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

矛盾的存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3. 辩证法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和客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类的主观认识是相对的,但它通过实践与客观世界相联系,反过来又影响和改变客观世界。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1. 矛盾分析的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方法之一是矛盾分析法。

在认识和研究事物时,要分析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核心思想是在矛盾中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

2. 实践观察的方法实践观察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与客观世界接触,感知事物的特征、运动和发展变化。

通过实践观察可以检验和修正主观认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水平。

3. 综合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之一,它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矛盾,并深入分析事物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关系。

综合分析强调整体观点,把握事物的全貌和内外部联系。

三、唯物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及方法论不仅仅适用于哲学领域,也可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1. 组织管理在组织管理中,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性原理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组织内部的矛盾,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矛盾,推动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了许多重要观点、规律和范畴。

本文将以《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为标题,详细介绍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变化的认识,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前进。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了辩证统一规律、矛盾普遍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

辩证统一规律指的是事物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既保持着自身的同一性,又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矛盾普遍规律强调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例外。

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质量的数量变化会引起性质的变化。

当事物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产生新的质量。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包括了对立统一、斗争、转化、否定之否定和质变。

对立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但同时又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斗争是矛盾的表现形式,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转化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的事物通过否定被新的事物所取代,新的事物又包含了旧事物的一部分内容。

质变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质的变化,产生新的质量。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构成了其核心内容。

通过对唯物辩证法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 战,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伦理问题,需要辩证 地思考和解决。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资本、技术和文化的流动,但也带来了 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文化冲突等,需要运用辩证法来 分析和解决。
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环境问题、社会公平等,需要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 法来分析和解决。
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推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的创新和发展。
05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未来发 展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更加注重研究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揭示全 球化对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对未来的展望与预测
01
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02
未来政治格局的变化
03
未来经济形态的演变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继续关注未 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揭示未来 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
随着全球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马克 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深入研究未来政 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面对未来经济形态的不断演变,马克 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探索未来经济发 展的新模式和道路,揭示未来经济发 展的动力和机制。
THANKS
02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核心概 念
物质与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 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物质,而且能够反作用于物质,指导 人们的实践活动。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是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是指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达到科学认识和有效实践的目的。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理论意义,对于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首先是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不断地认识客观世界,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

因此,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强调,认识必须从实践出发,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其次,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强调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世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统一体,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一定的过程而产生的。

要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就必须全面地、系统地、历史地去分析问题,不能片面地、表面地、孤立地看问题。

因此,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强调,要善于从多方面、全方位地去分析问题,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善于从事物的矛盾运动中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再次,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强调实事求是的态度。

唯物辩证法认为,真理是客观的,是与主观愿望无关的客观规律,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识客观世界,才能找到客观规律,找到真理。

因此,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强调,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认识活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善于从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工具,只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才能科学地指导实践活动。

因此,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强调,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善于从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善于运用理论武装头脑,善于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又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理论.它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81页)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概括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优秀遗产,特别是批判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创立的.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理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它既不同于唯心辩证法,又不同于形而上学那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思维方式.它认为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主张从事物的内部及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中把握事物自己的运动.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都处在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之中,都处在不断产生、不断消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恒的过程之中. 世界充满着矛盾,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矛盾着的两个对立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世界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表现为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的过程,采取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波浪式前进的路线.辩证的否定构成从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肯定与否定是对立面的统一;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范畴则是认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之网的网上纽结,是主体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各个环节.它们包括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等,它们都是对立的统一.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分析,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分析,都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典范.唯物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内容和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原因和结果: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可能性和现实: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三个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是讲发展的,五大范畴都是讲联系的.联系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发展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普遍联系,又要承认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是发展和联系。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等领域的客观事物的辩证发展规律。

在唯物辩证法中,发展和联系是两大核心观点。

发展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是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不断变化和更新的过程,旧的状态会被新的状态所取代,而新的状态也会继续发展。

这种发展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所推动的,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联系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事物的联系包括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它要求我们用动态的、联系的眼光看待事物,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基本知识点概述此知识点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思维方法一、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和永恒发展)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3)、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享的性质和趋势。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一,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二,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3)、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为质变作准备;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完成质变。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当中,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主要包括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等;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主要包括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实事求是等。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包括对立统一原理、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原理等。

对立统一原理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力量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事物的发展是由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对立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面,但对立面之间又统一于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在斗争中不断变化发展的统一、量变质变规律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逐渐的、渐进的,通过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变化实现的。

质变是量变的积累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突破,是事物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否定之否定原理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阶段性的发展和转化实现的,旧事物的否定和新事物的肯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主要包括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和实事求是等。

具体分析具体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之一,强调要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具体的实践状况来分析问题,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维方法,它通过分析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和统一关系来把握事物的全貌和本质。

实事求是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强调要根据客观事物的本来情况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不偏离实际情况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唯物辩证法在科学、哲学和社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唯物辩证法要求科学家以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矛盾和统一的辩证思维来深入分析问题,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在哲学研究中,唯物辩证法要求通过对事物矛盾和辩证运动的研究,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思想基础。

在社会实践中,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决策,不断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与解释世界的理论基石,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总说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本身有着自己的辩证运动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修改词: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

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

它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又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形成的结构组成的纽带。

这个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主导则是辩证法。

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推动着这个哲学本身永远与社会实践亦步亦趋地一同进步着。

它不断总结社会实践新的经验验证、完善与丰富自己,同时指导社会实践快速向前发展以至无穷。

它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

因此它是世界全人类的思想财富。

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的区别1内涵不同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包含了许多重要观点、规律和范畴。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核心内容:
两大观点:
1.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是现实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社会意识和观念是受社会存在和物质条件制约的。

2.辩证法观点: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统一。

辩证法不仅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更深入探究其内部矛盾和发展趋势。

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质量互变规律: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数量变化会引起事物质量的突变,从而引发新的质的变化。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旧事物通过矛盾的斗争被否定,但同时也被新事物所肯定,形成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五大范畴:
1.本质和现象: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和外部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强调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表面现象。

2.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强调在事物发展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必须明确主要矛盾才能抓住事物的发展方向。

3.必然性和偶然性: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同时也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

1/ 2
4.可能性和现实性:强调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但要实现必须有现实的条件和途径。

5.内因和外因:强调事物发展既受内部因素的驱动,也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这些核心观点、规律和范畴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框架,指导着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其基本原理为指导,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概论中,我们需要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复习,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思想方法。

一、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人的思维方式。

这一观点揭示了社会现象和人们意识的根本规律,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要正确认识物质基础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坚持以解决物质问题为根本,同时注重发展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

二、矛盾普遍存在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之一是矛盾普遍存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具体而言,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立统一、矛盾的斗争和矛盾的统一等方面。

了解和应对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与进步的关键。

三、矛盾的质量互变马克思主义强调矛盾的质量互变,即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双方质量发生改变。

这一观点揭示了事物运动的内在规律和发展的辩证过程。

在实践中,我们要正视矛盾的质量互变,不断调整工作策略,推动事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否定之否定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是“否定之否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替代实现的,一方面是对旧的否定,另一方面是新的肯定。

了解和把握事物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有助于我们准确判断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五、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中,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不可忽视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平衡状态,而是相对不平衡和不稳定的。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要正视事物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推动事物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论,深入研究和运用这一方法,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统一原理要求我 们在社会实践中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在斗争性中把握同 一性。割裂二者,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夸大对立否定统一,也是思想上的绝对化; 夸大同一而否定对立,就必会把事物看成是 永恒不变的东西,同样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 潭。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推动事物的量变。由于矛盾斗争性的作用,矛盾双方力量 的对比不断变化,使矛盾得以展开,为对立面的转化即质 变准备条件。
例如,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的每一重大发展都 影响着生产关系,使旧的生产关系中某些限制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逐渐 暴露,并逐步克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就为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作了准备。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
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 不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矛盾运动, 这就是说,矛盾无时不有。
普遍性矛盾原理要求我们在 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坚持矛盾 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要敢于承认 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 矛盾,以促进事物的发展,这叫做 两分法,或叫“两点论”。
其三,矛盾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的基本趋势。由于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这就使矛盾双方 的相互转化有了由此达彼的桥梁,使事物向自己的对立 面转化,而不是向任意一个方向转化。
如私有制转为公有制,落后转化为先进,困难转化为顺利,坏 事转向好事等。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相互贯通,具有内在的同一性, 从而规定了各自转化的结果。
2、世界的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原理及其内容

唯物辩证原理及其内容

唯物辩证原理及其内容唯物辩证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理论,它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矛盾。

以下是唯物辩证原理的主要内容:1、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这种联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事物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从而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没有任何东西是静止不变的。

发展是一个过程,它是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所推动的,是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

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矛盾的解决又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3、对立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正是由于矛盾的存在和解决,才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

质量互变: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4、否定之否定: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通过对旧事物的否定,达到对事物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完善。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总趋势。

以上是唯物辩证原理的主要内容,这些观点和规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首先,联系的观点使我们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例如,在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矛盾问题的精髓:
要把握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3、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第一,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在以往考试末以大题形式出现过,应予以重视。
第二,内外因辨证关系中不要以为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并不等于内因决定外因。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基本概念:
联系,发展,运动,静止,规律,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注意:形而上学理解的同一,是一种绝对相同,是抽象的同一,是排斥差别的同一。现实中不存在这种同一。形而上学与唯物辨证论对立的焦点就是,是否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是包括差别、对立的同一。
第二,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有规律,不等于承认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社会历史规律的重复性是指同类历史事件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一再发生作用,并不是历史事件的重复发生。历史事件是历史活动中主客体、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总是个别的、具体的,它是不可重复的,这一点与自然发展的规律有所区别。
4、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是认识规律的途径
第一,明确否定之否定的含义。
第二,发展的上升性、前进性,这是事物发展的总的趋势。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循环。
第三,事物发展呈现周期性,特别要注意出发点的确定,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并不是人为加在客观事物上的。
第四,重复性,但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简单的循环。
注意:第一,要掌握这一对范畴要现象不论是真象、还是假象,都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假象不等于错觉。错觉是人们的一种错误的认识,属于主观领域的问题,而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但假象容易引起错觉。
第三,在表述现象范畴时,注意用语的准确性。现象不是对事物联系的反映,现象总是要表现本质,而不能表述为反映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一、基本概念:
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内因,外因,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论,重点论,矛盾分析方法,对立统一规律
二、重点难点辅导: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基本概念:
肯定,否定,新生事物,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重点难点复习:
1、两种否定观的对立
注意:辨证的否定特别强调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否定不是与旧事物一刀两断,是扬弃。
2、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特点
注意:掌握这条规律要正确理解以下几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源、灵魂和根本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唯物主义改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用辩证法改造以前的唯物主义,并辩证唯物地概括了当代的自然科学成就和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经验,创立了最完备的彻底唯物主义的新型哲学——唯物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注意:第一,这是比较综合的问题,既要谈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又要讲内外因问题,如果出题只问其中一部分,那么回答所问的那部分即可。
第二,对于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考生容易记住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对立统一,但往往忽视二者的辨证统一、相互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运动这关键的一层含义。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注意:这条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的规律。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结合,由此推断事物的转化和发展。
3、规律及其属性
注意:第一,把握规律与认识、规律与真理的区别。规律指的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本质必然联系,具有客观性。真理则是对规律的认识,属意识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