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课程考核改革评价体系论文
以卓越中医计划为契机深化中医本科专业课程考试改革

以卓越中医计划为契机深化中医本科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以培养卓越中医为目标,改革现行的中医本科专业课程考试大纲、课程考核方案、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及考试评价体系等,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强化中医本科生临床应用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中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标签:卓越中医;本科课程;考试改革;人才培养[Abstract] We should reform the current examination outline,examination program,examination content,examination method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courses in TCM undergraduate major by taking the TCM Excellence Program as a goal,thus promoting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y examination,intensifying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bilities of TCM undergraduates,training the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ies and improving the talents education quality of TCM undergraduates.[Key words] TCM excellent;Undergraduate course;Examination reform;Talent training2015年,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批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15]3号)[1],承德医学院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承担5年制中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此项计划的实施,首先要求深化课程的考试改革。
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一、课程评估指标体系1.课程建设1-1 课程建设总体规划*1-2 措施与保障 *2.教学队伍2-1 主讲教师*2-2 教学梯队2-3 队伍建设2-4 教师风范.教学内容3-1 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33-2 课程改革 *3-3 课程内容 *3-4 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条件4-1 教材建设与选用*44-2 实践教学条件4-3 网络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与手段5-1 教学方法55-2 教学手段 *5-3 考试改革.教学效果6-1 同行评价*66-2 学生评价* 7. 课程特色1二、课程评估指标内涵与评估等级标准一级二级指标指标观测点标准A C说明1-11.课程建设院(系)总体规划 *课程1-2建措施与保障 * 设思路、规划经费投入制定了科学的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定位准确,思路明确,并有具体的实施计划。
有与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相配套的措施,有经费投入,执行情况好,成效显著。
课程负责人为副教授以上,担任主讲教有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总体规划,思路较为明确,有实施计划。
有措施,执行情况较好。
担任主讲教师的副教授、教授总体规划包括全面建设规划,校级精品课程、合格课程建设规划(含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建设规划)。
1.结构指教师的规模、年龄、2.2-1主讲教师 *2-2职称、学术与教学水平队伍结构师的副教授、教授≥60%,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显著,有市级以上科研和教改项目,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授课有特色。
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校际交流活跃;教师参加各级教研和科研立项的人占该课程教师人数 50%以上,课程组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普遍反映水平高,教≥40%,学术水平较高,有校级以上科研和教改项目,教学水平较高,授课有一定特色。
结构合理,教师参加各级教研和科研立项的人数占该课程教师人学历、学位、职称、学缘及知识结构情况。
2.发展趋势良好指有学科带头人,形成学术梯队。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院校的应用与探索

学术论坛/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106(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克拉玛依 834000)摘要: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正在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转变,实现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文章以新疆某高校医学院学生教育教学形成性评价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形成性评价理论基础,接着分析了目前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最后论述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考核方式的探索及提升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措施,从而促进医学院校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医学院校;问题;探索1 形成性评价研究背景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常常和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相结合来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文件提出,要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
医学专业认证也把形成性评价作为医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改进课程考核方式的重要措施。
形成性评价最早是由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于1967年提出的。
评价理念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评价, 以反映教学目标是否顺利达成。
因此,有必要在教学设计时就将形成性评价需要监控的课程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专业培养目标等有机结合起来。
近年来,各高校课程大多采用传统“一考定胜负”的方法来评定教学质量和学习能力,它评价的是学生学习中易于量化的方面,忽视了学习的积累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
目前,高等医学教育较为广泛地使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但大多数高校过程性考核比重控制在30%-50%。
以学院为例,主要通过实验课成绩、阶段性测试、案例分析、PPT汇报讨论等形式开展(见表1)。
终结性考核采取理论闭卷期末考试,比重控制在60%至70%。
改革医学课程考核体系

力强 、 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等医学人才成为 2 世纪高 l 等医学院校共同的使命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 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 需要教学管理 、 课程管理 、 考 核管理等环节互相协调、 密切配合 , 特别是考核体系 在高校教与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 目前
我 国医学 院校 的课 程考 核 体 系存 在 诸 多 弊 端 , 笔者 在 国外进修 访学 期 间通过对 国外 医学课 程 考核体 系
sol b f me. oe eil s l f ur u m ea nt n hudb em tdadte ujc n otn f ur u m e— h u er o d M r xb y s r cl mi i ssol epr ie n bet adcneto rcl x d er l f e te oc i u x ao t hs s s c i u
Re o mi g t s y tm fme ia u rc l m o i p o e o e a lq aiy o d c lsu e t f r n e ts s e o d c l r iu u t c m r v v r l u l me i a t d n s t f
少” …。以下首先 就国内医学 院校考试 的形式 、 内
容 、 型 以及考 核所 引导 出的教 师授课 理念 、 题 学生 的 学 习方式 等作初 步 的分析 。 11 考核 形 式 目前 国 内考 试 的形 式 以笔 试 、 . 闭 卷、 期末终 结式 考试 为主 。笔 试 的 长处 在 于 可 以使
关键词 : 考 核体 系 ; 教学改革 ;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 G 4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 9 620 0 5—15 (0 1 1 0 9 4 0 2 1 )1— 9 5—0 D I1 .99 JIS 29 3 O :0 3 6/ .S N.5—15 .0 11 .5 4 0 2 1 .1 1
社会医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社会 医学课 程 考 核 评 价 体 系 的构 建 与 实 施
卓晟堵 , 付伟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i mp l e m e n t o f a n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f o r t h e c o u r s e o f s o c i a l me d i c i n e / / Z h u o S h e n g j u n。 F “We i
[ 1 ] 刘筠 , 李婧 , 董茂江 , 等. 关 于 老 年 护 理 专 业 能 力 与 课 程 设 置的设想[ J ] . 企业家天地 , 2 0 1 0 ( 7 ) : 2 6 2 — 2 6 3 .
职业 方 向应具 备 的知识 、 能力 、 素质 ; 以老 年 护理 岗位
必备 的核 心能 力及 所对 应 的工 作任 务 确 定所 开 课 程 ;
参考文献 :
方 向课 程体 系模 块化构 建 , 使 自己提 早认 识 了老 年 护 理职业 岗位 及其 职责 , 极 大 地激 发 了 学 习积 极性 。因 此, 有 利 于老年 护理应 用 型人才 培养 。 3 . 2 . 2 针对 性 以就 业 为 导 向 , 分 析针 对 老 年 护 理
Hale Waihona Puke 度, 增加 、 整合 、 优 化 教 材 。同 时 , 在 模 块 构 成 上 力 求 体 现生 物 一心 理 一社 会 医学 模 式 , 体 现 以人 为 本_ 5 ] 。 本 次调 查结果 显示 , 学 生对 课 程设 置 、 教 学 模 式 改革 、
新思路[ J ] . 中外 健 康 文 摘 , 2 0 1 0 , 2 9 ( 7 ) : 1 0 3 — 1 0 4 .
“新医科”背景下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新医科”背景下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医科”背景下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并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重点从医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内容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创新、课程考核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医科,基础课程,生物化学2017年,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之后又前后启动新农科、新医科和新文科建设,“四新”建设全面启动。
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 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其中,新医科是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医药教育要主动适应新要求,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着力培养大批卓越医学人才。
可见,新时代的医学教育对医药类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更广泛的知识面和交叉学科知识体系,更强的创新能力和从临床问题挖掘新的学科前沿问题的能力,“新医科”旨在探索全球工业革命4.0和生命科学革命3.0背景下医学人才教育的新模式,实现医学从“以生物医学科学为主的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转变,紧密结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新工科”等其他“四新”体系融合互动,在建立生物医学科学平台的基础上,培养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同时全面整合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方兴未艾的医学新领域,打造中国特色的“新医科”人才培养新体系,培养能够适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变革,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未来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2]。
与此同时,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出了“大健康”的理念,强调医疗需服务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医学教育改革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某医学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医学教育改革实践。
本文将结合该校的改革案例,探讨医学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二、改革措施1. 优化课程体系(1)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该校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减少了部分过时课程,增设了临床技能、人文素养、医学伦理等课程,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2)加强实践教学。
该校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增设了临床技能培训、医学伦理教育、医学人文课程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临床技能和人文素养。
2. 改革教学方法(1)引入翻转课堂。
该校在部分课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学习理论知识,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2)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该校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层次人才。
该校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医学专家、学者,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学质量。
(2)加强教师培训。
该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4. 深化校企合作(1)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
该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开展产学研合作。
该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5. 推进国际化办学(1)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该校与国外知名医学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学术交流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2)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该校引进国外医学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三、改革成效1. 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通过改革,学生的临床技能、人文素养、医学伦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2.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医学院校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增加实践机会、开展课外活 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完善评估体系
医学院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 议、专家评价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
04
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Chapter
教学督导制度
设立专门的教学督导机构,由资深教授和教育专家组成 ,对医学院校的教学活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导检查 。 制定详细的教学督导计划和标准,明确督导的目标、内 容、方法和要求,确保督导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和专家。
教学资源丰富
医学院校通常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 和实验室,以及丰富的医学图书和 期刊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 习环境。
教学管理规范
医学院校在教学管理方面通常比较 规范,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 考试制度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流程 。Βιβλιοθήκη 医学院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 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 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导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质量 进行更加精准、全面的监控与评估。
推动国际化发展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国 际化发展,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07
结论与建议
Chapter
对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总结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在医学院 校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保障医 学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增强学生满意度
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了 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需求, 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参考 。
0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医学检验教学改革论文(3篇)

医学检验教学改革论文(3篇)第一篇:高职医学检验技术教学研究与改革一、制订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标准由湖南省教育厅牵头,组织各高职学校及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对照行业岗位设置基本标准,各地方高职学校可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本校特色标准。
专业设置基本标准包括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师资要求、实验实训要求等标准。
制订此标准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服务。
二、探索“政府主导,校院合作”办学机制《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明确指出:发挥地方政府统筹功能,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政策环境;探索校院合作“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实现校企双方在人员交流、技术应用、实习就业等方面的互利共赢。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医院,医院检验人员更新不像护士那么快,需求也没那么多,学校在招生规模上应在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招生,而不是盲目扩招造成培养质量下降。
学校必须找准医院合作办学的利益平衡点,探索“校院合作”办学机制,签订订单式培养合同。
医院是人才需求方,实践教学资源应经验丰富、检验方法应仪器设备先进,而高校教师具有理论知识丰富,基础研究及科研创新水平高,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岗位核心能力强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三、校院共建“双重化”教学团队“双重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运行模式是高校教师、医院检验师都具备的双重角色(教师和检验师)。
学院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改善本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和职称结构;采用“送出去,请进来”加强教师基础理论培训;通过“医院”提高教师实践技能;通过教研、竞赛培养教师教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构建“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政府、学校及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全面合作育人机制下的定向与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以《微生物

提 供 一 定 的 借 鉴意 义。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课程考核;微 生物学
一
、
引 言
( 二 )多样性 评价 内容的 确定 。对 于理论课程考核,摒弃 以往只有
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在授课时针对不同的单元设定课程论文、展板活 动、随堂测验等环节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信息收集 ,并及时反馈;实验 课程考核 ,不仅要求学生进 行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等 ,另开设综合性 实验 或创新性实验等 内容,整体把握学生对实验课程 的学 习和掌握情况。 考核 结果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 ,指导学生利用反馈结果促进学习。
三、课程形成性评价考 核体 系的实施
( 一 )形 成 性 评 价 目标 的 确 定 。考试 是 教育评 价 的一种 重要 手
段 ,其 目的在于掌握 教学情况 ,检验 学生的学 习水平, 以便更好 地制定 成绩不计 ,不布置作业 ,结果不仅 导致 学生旷课 ,还造成学生 学习主动 随后 的教学或学 习方略,改进教 学方法。改革现有 的考试模式 ,首先需 性差等 问题,学 习的 目的只是为 了应付 期末考试 。这种典型 的终 结性评 要教 师明确考试 目标,更新观念 。可 以通过调查 问卷,召开教 学改革讨 价课程考 核模式 ,并未突 出 《 微 生物学》实践性 强、应用广 、理论联系 论会 、学生座谈会 、教师座谈会 等形 式,参加教 育培训等方法 ,组织师 实际 的特 点,其他专 业课程也或 多或少的存在 同样的 问题 。显然 ,单一 生深 入分析 、探讨 ,总结和归纳 总结性考核和形 成性考核 的特 点,形成 的终结性评价 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课程教学特点的要求。 能有 效解决学生 学习问题 的正确 的考试理念 、考 试 目标和考试 制度,并 因此 ,本 文就加强学生 的学习过程考核 ,构建课程形成 性考 核评价 体系 ,为有效利用 形成性评价来促 进专业教学 质量的提高 ,补充和完善 课程教 学体系 的建设 为出发点 ,阐述形成性评价 在高校校生物技 术专业 课程考核 中的应用对策 。 将新 的考核评价模式确立为指导性和常规性的意见和 制度去执行 。 学 科组 或教研 室全 体教 师进 行集体 讨论 ,统 一考核 方式 和标 准 ,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篇一:毕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综合性考核评价研究摘要:通过对现阶段高校考试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总结出综合性考核评价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展的必要性、实施策略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性考核评价;综合素质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院的学者提出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后,各国高校在课程考试中逐渐注重能力考核,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在考试和评价中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国内高校正陆续尝试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从而适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明确提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
”因此,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迫切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考试方法——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这有助于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改变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观念,转而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多数高校采用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多数高校把考试作为决定学生是否升级、评选先进和毕业的主要手段。
期末考试虽具备集中考试、便于安排考试时间及地点的优点,但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考试不能及时、有效检查教学效果。
一门课程的学习需要2~4个月,期末考试成绩的反馈延迟,教师难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其次,考试不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
部分学生忽视平时的学习,重视期末考试,用“考前突击”来应付考试,而且侥幸通过考试后惰性增加,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考试不能真正激励学生。
期末考试的内容偏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理解,限制了其学习积极性;易使学生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过关,而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部分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或者通过,甚至作弊,这样妨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过分强调期末考试成绩对学习效果的评估,会导致考试不再是一种有效的检查和评价手段,而是成为学习和教学的目的和指向,使得一些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1]。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和探索

•教育评价*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和探索魏春岚1柴健民1刘瑞麟2杨军1沈慧霞1吕立夏1杨文卓21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200092;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65通信作者:杨文卓,E m a il:y a n g w en zh u o2002@163 .com【摘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和教育理念。
本文全面阐述了如何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对医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客观测量和及时反馈,以构建考核评价闭环反馈体系,反向指导教学过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导向;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闭环反馈【中图分类号】R4基金项目:2019—2020年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1500104500-6);2019—2020年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竞争性项目(1500104211)D0I: 10.3760/cma.j .cn 116021-20191217-00371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post competency-based assessment evaluation system for medicalstudentsWei Chunlan1, Chai Jianmin', Liu Ruilin2, Yang Jun1, Shen Huixia1, Lii Lixia1, Yang Wenzhuo2'Tongj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92, China;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ongji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5,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Wenzhuo, Email:***********************【Abstract】Post 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 complie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hilosophy ofmodem medicine. This paper completely illustrates how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and diversified assessmentevaluation system guided by post competency for medical students which combines formative assessment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Through the objective measurement and timely feedback of various abilities ofmedical students, the closed-loop feedback system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can be constructed to guide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process in reverse.【Key words】Post competency-based; Formative assessment; Summative assessment; Closed-loop feedbackFund program:2019-2020 Tongji University Educational Reform and Research Project (1500104500-6); 2019-2020 Tongji University Competitiv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Research Project (1500104211)DOI: 10.3760/cma.j .cn 116021-20191217-00371岗位胜任力理论在欧美医学教育改革中被广 泛探索和实践'也对国内的医学教育理论及实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P l。
关于高等医学院校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的探索

长期 以来 ,我 国高等 医学 院校 的教育 一直 都是 应试 教育 ,那 种传 统 的 、单一 的期末 终结 性考 核使
考试 “ 指 挥棒 ” 功 能 难 以正 常 发 挥 ,并 存 在 许 多
弊端。
一
上 知识 的单纯 传授 ,考试 也偏 重于 学生对 知识 的记
忆 和掌 握 程 度 ,缺 乏 对 知 识 理 解 和 运 用 能 力 的培 养 ,考试 内容 局 限于对基 本知识 、基本概 念 、基本 规 律 的测试 ,通 过 单 选 、多 选 、填 空 、名 词 解 释 、
【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6—1 7 【 作者简介 】崔洪雨 , 男, 1 9 7 1 年生, 辽 宁锦 州人 , 助理研 究员。
2 4
试多 ,开卷考 试少 ,一 卷 定结 论 。这种 单 一 的考 试 形式虽然 操作 简单 ,便 于管 理 ,但 知 识 覆 盖 面 窄 , 代表性差 ,难 以客观 、全面地 评 价教 学效 果 和 学生
面提高 高等 教育 质量 的若 干 意 见》 教高 [ 2 0 1 2 ]4
号 文件 中明 确 提 出 “ 创 新 教 育 教 学 方 法 ,倡 导启 发式 、探 究 式 、讨 论 式 、参 与 式 教 学 ” 和 “ 改 革
考试 方法 ,注 重 学 习 过 程 考 查 和 学 生 能 力 评 价 ” 。
・
医学教 育・
学 习质量 的高低 ,无 法评 价教 师 教学 水平 高低 和学
生学 习效果 的好 坏 。所 以 ,这 种考 试 也无 法 反 映 出
力 、提高 素质 、培养 创新 型人 才 的重要 手段 ,改革
后 的考核体 系 能够在 教 学过程 中全 程地评 价 学生学 业 成 绩 ,并 及 时反馈 信 息 ,这 有利 于教 师不 断地改
基于自主学习的医史文献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作的特点,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
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实验,则可在课上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后,利用假期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设计调查方式、调查表格,让其在假期独立完成调查过程。
进行实践调查时,学生要主动进入社区与各个乡镇,积极地与医院进行交流与沟通,扩大被调查对象的覆盖范围,不仅仅提高了社交能力,也掌握了临床实践的特点,明白了医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
圆援缘采用综合评估方法,合理评估学生成绩在过去的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由于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师展开,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形成了依赖性,进行实验时没有自己的思考,循规蹈矩,缺乏创新,不过最终的结论仍然正确[7]。
所以,要制定更加科学的评估机制,而不能单纯以实验报告的结果作为实验成绩,评估机制应包括实验室工作规章的遵守、平时实验操作的参与度、实验报告等,还可采用随机抽取实验的方式进行一次随堂操作考试。
每一项考核内容都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并设置相应的权重,最后的实验考核成绩应是几项考核分数乘以权重后的综合成绩。
实验室工作规章的遵守建议可以将出勤率、迟到早退、工作服穿戴、实验设备安全操作、实验室卫生纳入考核体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安全、严谨的意识和态度。
平时实验操作的参与度应涵盖课前准备工作,实验操作的规范、配合度、熟练程度,实验结果的可信度,目的在于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责任心。
实验报告评价应包括实验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实验结果是否有分析讨论、字迹是否工整。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科学素养。
随堂操作考试的评价也不应该仅仅依靠实验结果来打分,而应以实验结果为主,再全面考虑到实验态度、仪器使用规范、操作技巧是否娴熟、与其他同学是否配合融洽等,借此使学生能在实验操作时重过程轻结果、端正实验态度以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总而言之,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要围绕临床问题进行,结合教学的主要内容,挑选恰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将遗传基础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主动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培养综合能力。
建构多元评价医学英语院校英语课程考核体系

建构多元评价的医学英语院校英语课程考核体系摘要:随着英语教学多领域、专业化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医学英语院校的课程考核中,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完善综合考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过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尤其是从动态化、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医学英语的整体学习情况,让学生在医学专业英语的综合评定中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形成学生医学英语个性发展的良好模式,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多元评价考核体系的整体概念及意义,并分析当前医学院校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运行现状,从多方面探讨建构多元评价的医学英语院校英语课程考核体系,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建构多元评价医学英语院校英语课程考核体系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12-01医学英语院校英语课程的专业化考核,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尤其是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运用,在医学英语院校的英语课程中,结合学生掌握医学用语、单词词汇以及在具体的课程中实施多元、动态、发展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强化医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业英语人才,服务医学的科学发展。
1 简述多元评价体系的具体含义及价值1.1 现代多样性评价机制的应用在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具体运用中,这种机制的提出,就是围绕学生在知识、兴趣、爱好、个性发展、道德培养、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核体系,是一种现代化的综合评价机制。
尤其是在学习评价的过程中,通过与课程的有效结合,能对英语学习中的道德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原则、教学整体目标等多个因素进行细化,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这种多元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以及手段运用的多样性评价,能体现因材施教的特点,尤其是在医学英语院校的英语课程中,能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趋势的发展模式,能全面符合教师、教育、教学、学生等多方面的整体融合。
1.2 整体评价的科学方式在医学英语院校的英语课程中,由于医学英语授课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医学名词、医学术语等,在英语的掌握程度上,就会出现不同的主体反应,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能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从医学学生的主体要求出发,充分考虑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从社会因素、家庭以及学校因素等多方面评价,并形成学生在医学运用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运用,形成综合性的评价机制。
关于医学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

2 原 因分 析
▲基金 项 目: 2 0 1 2年 度 河 南 省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研 究 项 目
( 编号: 2 0 1 2 S J G L X 3 4 9 )
2 . 1学 校扩 招 , 班 级 人数 多 为 了适 应新形 势 发展需
作者单位 : 4 6 2 0 0 2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医护 人 员 既要 有 较 强 的思 维 能 力 . 还 要 有 较 好 应 变
方 式 及 内容 助 长 了应 试 教 学 和 应 试 学 习 的 不 良倾
向, 尤 其是 成 绩 与 奖学 金 、 评 先 评优 等 紧 密结 合 , 使 学生 产生 了功 利化倾 向 , 一 些学 生 为 了得 高 分 。 满 足
1 医学 院校 课程 考核现 状
的综 合素 质 , 加快 教学 与 临床 实 际工作 的对 接 , 医 学 也较 差 。从 长 远看 , 虽 然学 生经 过理 论学 习 、 见 习以
1 . 2不 利 于调 动教 师 教 学 的主 动 性 与积 极 性
在 上
述考 核形 式 、 内容 和题 型 的影 响下 , 教师 的授 课理 念
中 国现 代 医 药 杂 志 2 0 1 3年 3月 第 1 5卷 第 3期 MMJ C,Ma r 2 0 1 3 ,V o l 1 5,N o . 3
・
1 0 7 ・
・
医学教 学 ・
关 于 医学 院校 课 程 考核 改 革 的思 考
王福 青 高凤 兰 刘红敏 黄 小蕾 张延 新
要, 我 国 医学 教 育逐 渐 由精 英 教 育 向大众 化 教 育 发
・
1 0 8 ・
中 国现 代 医药 杂 志 2 0 1 3年 3月第 1 5卷 第 3期 MMJ C,Ma r 2 0 1 3,V o l 1 5 ,No .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院校课程考核改革评价体系的初探【摘要】课程考核作为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调控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医学院校作为直接向社会输送医学人才的主要基地,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增强大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做到学以
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医学院校; 课程考核【abstract】curriculum evaluation as the important link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is to tes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knowledge, evalu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control of teaching process,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medical college as a direct transfer to the community medical personnel to the main base,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personnel in addition to teach the students more knowledge, but also should strengthen the knowledge for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to learn in order to practis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demand for talent.
【keywords】medical colleges; curriculum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2095-3089(2012)09-0050-01
俗话说“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追求高分成为
很正常的一种现象。
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医疗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是当前高校医学教育必须考虑的重点,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对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强
化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
1我校医学教育考核的现状
教学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各学
科课程在整个医学课程体系中所起的作用, 将医学课程分为三大类, 即基础课、专业课和临床实践课。
医学院校课程考核评价是依据医学院校对课程考试的管理和要求,对课程考试的计划、实施、
结果、反馈及管理等进行的价值判断。
目前我校的考核是由教务处采取学校层面试卷检查等措施来加强课程考核质量。
在课程考核评价中,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主要依据教务处对课程考核的管理和要
求而制定的, 执行课程考核评价的主体也是多由学校教务处来负
责的,这是单纯地用考试分数来进行衡量,以分数的高低来判断学
生成绩的好坏。
成绩与其说是说明学生的历史,不如说是预测学生
的未来但成绩只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而不是唯一依据。
单纯地依靠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只会使学生片面地追求高
分而被动地学习、机械地记忆知识,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和
内化,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2课程评价体系
2.1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医学院校课程考核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一种经常性的活动,有必要建立经常化的课程考核评价制度。
它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教学效果既有即时性又有迟效性的特点,所以仅凭“一考定终身”来评价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是不客观的。
一般来说,群体学生的考试成绩应该接近正态分布.所谓正态分布,是指在一般“正常状态”下,同类事物在许多因素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考试成绩,受许多因素:诸如基本知识、学习方法、讲授水平、临场发挥、考题难易等的综合影响.教学要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够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使死知识变活,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教师可以要求其接触实际,参加必要的实践强化活动、作业、、技能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和实习等同时鼓励其参加校内、市级、省级竞赛和学术活动等等,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2.2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是对学生学期或学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对特定时间内教学成效的检验。
这种考核方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来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具有片面性。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发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主要目的在于评判课程设计各阶段草案或计划原型, 以便对之作进一步的改进或修订,其作用在于孕育课程、发展课程, 使之逐步趋于完善。
是侧重对学生品德修养、专业技能、
语言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进行描述性的评价。
这种评价将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实验技能操作、作业完成情况、课外自学情况、参加课外活动情况及获奖情况综合起来考虑作为对学生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大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价不能只用考试分数来进行衡量,而应该将学生的平时学习及表现和他们的考试分数综合起来考虑,即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应该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例,如将形成性评价的比例增加到30%或40%或更多,相应地减少终结性评价的比例,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建立校系二级系统评价体系
医学课程考核评价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
一个统一标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课程考试行为, 因此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应该具有系统性、多元性、层次性。
在加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中, 课程考核的评价对象主要是学校、各二级系部和各教研室, 课程考核评价应根据评价对象的层次性制定系统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可以形成以下几个主要的评价体系, 即涵盖卷面出卷质量、评阅试卷质量、平时成绩质量、试卷管理质量四个指标的整个理论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建议由各二级部系结合各门课程考试大纲逐步建立相应的各门课程命题质量的指标。
但各门具体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这些方面应按照学校校级层面课程考核管理规范的要求而具有统一性。
4推进高校考核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的措施
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以及科学的考核内容。
考试可以采用论文、半开卷、开卷考试、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理论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等形式,考查内容不但要考查重点要求掌握的知识,更要注重考查能力,即考查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填鸭式的学习。
要“以人为本”,加强过程考核。
将期末静态的结果性考核转变为动态的学习过程考核,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纳入考核的范畴,如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技能操作的竞赛、论文、小组动手实验等。
学校在原则上确定一个总体范围,如平时占20%~60%之间不等,具体的比例要按课程类别进行适度的界定,充分发挥一线教学部门的核心作用。
实验成绩评定验是指在实验中依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本次试验的成绩给予评定。
教师在实验验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演示、设问等形式客观地了解学生实验内容的理解,并依据试验的具体完成情况确定成绩。
临床技能的培养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应涵盖临床技能考核的评价体系。
积极组织相关临床专家依据学校管理部门出台的临床医学毕业实习临床技能考核标准以及相应的实习大纲等制定临床技能考核的评价体系,以评促管,使学生在在实习中真正学到知识和应用于实践的技能
考核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工作是高等学校的日常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
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对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作用。
因此,必须有科学、规范的措施来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医学院校的学生学习考核评价工作将会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