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上虞滨海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成果2011
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

《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公示《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公示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绍兴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战略目标,根据《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要求,我市于2010年8月启动了《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
目前该规划已通过了规划评审以及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
现将规划成果进行公示(详见市规划局网站),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时间:6月2日-7月1日二、公众参与意见收集途径:1、热线电话:85125109,85115531;传真:85141601;联系人:朱同志、张同志2、电子邮箱:sxsghj1@3、邮寄地址:镜湖新区凤林路后墅路口,绍兴市规划局编审处,邮编:312000绍兴市规划局二〇一一年六月一日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简介一、规划范围、期限(一)规划范围:分两个层面,即市域和中心城市两个层面。
市域:辖一区三市两县,即越城区、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绍兴县、新昌县,总面积8256平方公里。
中心城市:包括镜湖绿心及越城、柯桥、袍江三大片区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为21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74平方公里(包括有条件建设用地19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
二、空间发展策略市域层面重点发展滨海新城;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镜湖新区,提升中心凝聚力,疏解优化老城,保护培育生态环境。
三、中心城市(一)分区策略1.重点发展地区:重点建设九大功能区域,即镜湖的主中心区、高铁科教园区、环湖区,越城片的迪荡湖区域、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南溇底区,柯桥片的柯北新城、柯岩度假区以及袍江片的“两湖”区域。
2.重点改善地区:重点改善5大区域,即古城“夹心层”改造区、历史街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转、搬”区块、“城中村”改造区和家居商贸城。
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分区规划

建设规模
规划到2030年人口规模为 4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 65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 面积的50%。
其中工业用地23.8平方公 里,占36.3%,居住用地 10.4平方公里,占15.8%, 绿化用地12.6平方公里, 占19.2%。
南部工业园区位于七六北河南侧, 规划工业用地1373ha
东部工业园区位于通港大道东、七 六中河北侧,规划工业用di97ha
在嘉绍高速东侧规划延续工业发用地规划布局:
规划在越东路以东、展望大道以南 设置滨海新城综合保税区和第三方 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实行封闭式 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 政策,综合进出口加工、增值服务、 检验检测、进出口贸易、保税仓储 等功能;
建设大城市接轨大上海的战略举措
规划建设的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位于环杭州湾南岸中间地带,是浙 江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先导区域和主力区域,是绍兴大城市框架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城市北进、沿江开发”战略的具体内容。
现状概况
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北起钱塘江,西南至曹娥江,东到 建设中的嘉绍高速公路和沥海镇界,包括沥海镇全部镇 域范围及其北面广阔的围垦区,规划总面积约152平方公 里。
THANK YOU
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
江滨区的发展立足整个绍兴滨海新城,协调其与周边产 业新区的关系,依托自身生态环境基础以及核心区位优 势,发展新型制造业,推动经济转型;
提升生产服务水平,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挖掘生态湿地、水乡风貌特色,建设高品质生活、旅游、 休闲空间,将江滨区建设成为绍兴滨海新城的生产服务 创新基地、生态宜居宜旅新城、具有水乡特色的城市门 户。
杭州湾新城北部地块城市设计

8
道路系统与周边路网连接,创造良好的连接性,同时,道路的走向也是对海塘形态的呼应. The road system will be accessible by connation with the surrounding road network, meantime, the direction of road will respond the seawall's route.
6
慈溪围垦演变图 Reclaimed land innovation
参照现状海塘的线性,规划连接东西向的弯折的街道;并沿弯折的越海大道设置3个城市连接体,连 接基地到南面;连接城市发展片区到中央景观轴线 Reference to the existing seawall configuration to create a serial of “sea wall” bending streets; and create 3 urban connectors linking the urban development to the central axis and to the south
城市轴线 Urban Axis
7
根据当地传统的城市肌理,让建筑沿河道 布置,增加南北区块的联系性. Set up the buildings along with canal, that can make connection with north-south block,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texture.
CITY REACHING THE BAY
宁波杭州湾新区北部城市板块分区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 2010年8月District Planning & Urban Design of the Northern Urban Sector in New District of Hangzhou Bay, Ningbo, August 2010
海绵城市理念下上虞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上虞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一、项目背景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运用生态学、水文学等科学原理,通过城市自然系统的优化和恢复,将城市打造成一个能够吸收、储存、调蓄和利用雨水的城市,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旨在解决城市面临的雨洪、水质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上虞滨江生态公园是上虞市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位于上虞市城区东南部,毗邻新塍镇和沥海镇,总用地面积约300公顷,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将充分结合上虞市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集雨水利用、水环境改善和景观生态复育为一体的现代城市生态公园。
本文将围绕上虞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展开深入阐述。
二、项目概况1. 项目位置滨江生态公园位于上虞市城区东南部,毗邻新塍镇和沥海镇,项目东临新安江,西至沥海湖,北至新塍河,南至新安江与沥海湖交汇处,总用地面积约300公顷。
滨江生态公园规划以雨水利用、水环境改善和景观生态复育为核心,旨在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城市生态公园,为市民提供健身休闲场所、生态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空间。
3. 项目目标(1)实施海绵城市理念,科学规划雨水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通过植被带、湿地和水体的构建,改善滨江水环境,增强生态保护功能。
(3)结合滨江自然景观,塑造生态滨江景观,增强城市品位和形象。
(4)提升滨江公园功能,设置休闲步道、景观观赏台、文化活动场地等,提高市民的休闲生活品质。
三、规划设计原则1. 海绵城市原则秉承海绵城市理念,设计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水文情况和自然生态环境,尽量减少硬质铺装,促进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恢复,提高雨水的渗透和利用效率。
2. 生态优先原则规划设计应优先考虑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保留和重建原有的湿地、植被带和水体,增加绿色植被覆盖率,提高公园的生态功能。
海绵城市理念下上虞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上虞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上虞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的,旨在打造一个生态友好、功能齐全的滨江公园,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绿色出行、生态保护的场所。
本文将对上虞滨江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一、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上虞滨江生态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思路是以“生态优先、人文共享”为原则,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充分利用滨江资源,实现公园的生态修复、景观塑造、文化交流和社区服务功能。
二、公园的空间布局1. 中央绿地区:位于公园的中央位置,是主要的休闲娱乐区,包括花坛、草坪、游乐设施等,提供给市民们野餐、游玩、健身等活动的场所。
2. 滨江景观区:沿江一侧设置滨水景观带,包括步道、观景台、休闲长廊等,让市民们可以近距离欣赏江景,感受江城的魅力。
3. 体育健身区:设置各种体育健身设施,如篮球场、网球场、健身步道等,鼓励市民们参与体育运动,提升身体健康。
4. 生态修复区:对公园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包括湿地公园、生态湖泊等,提供给鸟类和其他动物的栖息和觅食场所。
5. 文化交流区:设置文化展馆、音乐喷泉等文化设施,举办各种展览、演出等文化活动,促进市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6. 社区服务区:设置社区服务中心、图书馆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市民们的生活需求,提供便利服务。
三、公园的功能设置4. 绿色出行功能:以公园为中心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鼓励市民们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四、公园的景观塑造1. 植被景观:在公园内种植丰富的植物,包括花卉、乔木、灌木等,营造出绿意盎然的景观,提供给市民们舒适的休息和观赏的空间。
2. 水景景观:在公园内设置湿地公园和生态湖泊等水景,提供给市民们近距离接触水景的机会,增加公园的景观魅力。
3. 建筑景观:合理设置公园内的建筑物,如文化展馆、观景台、休闲长廊等,以美观的建筑形态和绿色的建筑材料,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五、公园的配套设施1. 交通设施:在公园周边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和汽车停车场,满足市民们的出行需求,方便绿色出行。
海绵城市理念下上虞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上虞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上虞滨江生态公园位于浙江省上虞市滨江新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是上虞市打造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滨江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旨在充分发挥滨江生态资源,提供一个具有生态功能、休闲娱乐和教育意义的公共空间。
滨江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优先、景观为主导的原则,注重保护与利用滨江湿地资源。
公园的设计包括湿地保护区、休闲区、游憩区和生态展示区等功能区域。
湿地保护区是滨江生态公园的核心区域,通过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促进水体的净化和生态平衡。
设计师保留了部分自然湿地,并建设了人工湿地,以增加湿地的面积和功能。
湿地保护区还设置了丰富的植被和观鸟平台,为游客提供了观赏自然景观和观鸟的机会。
休闲区是公园的主要功能区域,包括草坪、步道、儿童游乐区和休闲座椅等设施。
设计师通过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和连通方式,使游客在休闲区域内可以自由地游览和休息。
休闲区还设有露天舞台和开放广场,用于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庆典。
游憩区是滨江生态公园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游泳区、划船区和钓鱼区等。
设计师在游憩区域内设置了人工泳池和船坞,为游客提供了游泳、划船和钓鱼等水上活动的场所。
游憩区还配备了相关的设施和服务,如更衣室、储物柜和卫生间,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体验。
生态展示区是滨江生态公园中的重要景点,主要展示当地的生态文化和环境保护成果。
设计师通过植物园、生态科普馆和观测站等设施,向游客传达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生态展示区还设置了生态示范区,展示了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各类可持续发展措施。
上虞滨江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通过充分利用滨江生态资源,打造一个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和教育意义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这将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与自然亲近的场所,促进社区的融合和发展。
滨江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也将为其他城市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推动海绵城市理念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下上虞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上虞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计1. 引言1.1 海绵城市理念的意义海绵城市理念的意义在当今城市规划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海绵城市理念是指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以海绵的原理来实现雨水的自然收集、过滤和利用,从而达到降低城市洪涝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的目的。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还能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有助于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将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的绿色生态化和生态安全保障。
通过构建多功能绿地、生态廊道等绿色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减缓城市的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海绵城市理念也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为市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至关重要,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只有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理念的价值,才能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2 上虞滨江生态公园的背景上虞滨江生态公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是上虞区政府为打造绿色生态城市而精心规划建设的重要项目。
作为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上虞滨江生态公园承担着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提升城市品质的使命。
上虞滨江生态公园的背景可追溯到上虞区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以及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将城市打造成为一个能够有效吸纳、保持和利用雨水的城市,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在上虞滨江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海绵城市理念,并结合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公园的景观设计、设施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都体现了海绵城市理念下上虞滨江生态公园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上虞经济开发区江滨新区概念规划及核心

上虞经济开发区江滨新区概念规划及核心地段城市设计一、规划设计背景上虞经济开发区是该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发展的四大组团之一,是产业高新化、设施现代化、管理高效化和环境园林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近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经济开发区江滨新区已成为上虞市近期城区拓展和空间格局优化的重要区域所在。
因此,对这一地区进行规划设计,不仅有助于开发区建设开发水平与整体吸引力的提升,还可以实现上虞整片城区在功能布局结构上的深化与优化。
二、规划用地现状1.1 经济开发区江滨新区位于上虞市建成区的西面,与老城区隔曹娥江相望,其规划范围为:东至329国道(赵家大桥),西至五甲路(五甲大桥),北依曹娥江,南靠1号路,属于一类沿江发展的带状用地,其总用地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地段主要集中于三环路与四环路之间,是规划设计的重点地段。
1.2 江滨新区的现状以大片农业用地为主,其间散布着一些河道、植被、厂房及村落;三环与四环之间还有两块已完成修建性详规的用地(即招标书的R4与R5用地),主要用于当地居民的拆迁安置;区内包括滨江绿地在内的自然资源则维护尚好,属于工程建设的适宜用地。
三、规划设计目标3.1功能定位上虞经济开发区江滨新区的规划设计以“城市公共次中心和生活居住区的营建”为核心,功能构成上以金融商贸、餐饮娱乐、办公管理、生活居住等为主,景观设计上则强调现代文明与滨江特色的交相辉映,使其核心地段成为现代化上虞的又一标志性区域。
3.2总体目标在上虞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当地滨水城市的空间格局,注重规划区同整个城市在功能布局结构上的协调与衔接,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全面实现下述目标:构筑合理明晰的布局结构;组织顺畅便捷的道路系统;配置人性化、多层次的绿地系统;创造富有凝聚力和现代气息的空间景观。
四、功能布局规划上虞经济开发区江滨新区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功能布局的多样性与复合性,具体而言——4.1西部区块(位于五甲大桥与四环路之间)这部分用地在功能构成上以生活居住为主,在建筑高度上以6层住宅为主,其间穿插排布着部分高层,在具体使用上则以中心大道为界(平行于一号路与滨江路)——路北以出售的商品房为主,通过良好的人居环境和交通区位条件吸引新住户,路南则以原有居民的拆迁安置为主,而且两者均配建了相应规模的幼托、学校、会所、商业等住区配套设施。
绍兴市滨海新城核心区引水水质计算分析

绍兴市滨海新城核心区引水水质计算分析陈卫金;俞军锋;吴勇;田江【摘要】对绍兴市滨海新城核心区的水闸和河道状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引水水质模型,对绍兴市滨海新城核心区的水闸和河道状况进行分析,在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率定的基础上,计算了先通过泵站抽水将区域内河道水位降低至2.4 m,再引水至水位达到3.5 m时停止进水的换水方式下,设定分别1天完成换水、2天完成换水、3天完成换水3种工况,下的水质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天完成换水对河道水质更新较快,停水后可持续的时间也较长,但需要的泵站投资和运行费用等也较大,综合考虑设备投资和运行管理难度,2天完成换水的方案较优.【期刊名称】《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8)003【总页数】5页(P64-68)【关键词】城区;引水;水质;模型;计算【作者】陈卫金;俞军锋;吴勇;田江【作者单位】[1]绍兴市第一水利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03;[2]绍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绍兴3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1.03绍兴滨海新城是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布局的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重点开发区(园区)之一,规划总面积近500 km2.滨海新城商贸居住区,南起海东大道,北至七六丘北塘河,西至前进河,东至团结河,规划面积约12.07 km2.滨海新城城镇区,南起百沥标准海塘,北至海东大道,西至百沥标准海塘,东至团结河,规划面积约16.7 km2.根据《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分区规划》,商贸居住区及城镇区大部分土地属于二类居住用地(见图1).滨海新城属于绍兴平原河网,河道淤积较快,汛期涝水较大,排涝主要靠河道泄洪,自身调蓄能力差,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枯水期闸门不开启时区内水系流通不畅,自净功能不足,受到区内、区外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影响,导致水质较差.为积极相应省“五水共治”、市“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采取“引水活水”工程,消灭区域内劣五类水,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非常必要,滨海新城商贸居住区引水活水工程(见图1).引水活水”工程是以河网水动力和水质模型分析为基础的重要的解决方案,已在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8].为研究区域“引水活水”工程对水环境改善的效果,进行水质建模和计算预测是工程实施的基础和前提.1.1 引水进出口水闸状况分析滨海新城江滨区三面环江,与曹娥江交接处均筑有一线海塘,区块主要排水出口为西大堤一号闸和杭州湾二号闸,区块南侧海塘上的4个排水闸,均为单孔闸门,过流能力较弱.西大堤一号闸,原先为沥海镇的主要排涝闸,闸门由净宽6 m的三孔排涝闸和净宽2 m的鱼道组成.2008年底曹娥江河口建闸蓄水后,已改造为进排两用水闸,可以为本区块引水提供便利.杭州湾二号闸于2004年建成的,闸净宽18 m,在曹娥江河口大闸建成后,主要承担虞北地区防洪排涝任务,二号闸主要控制海涂九一丘、九四丘、九六丘,共60 km2面积和梁湖镇南任片40 km2面积的涝水,工程按二十年一遇暴雨265 mm设计,规模为3孔,每孔净宽为6 m,最大过闸流量为261 m3/s,属中型水闸.2013年10月开始进行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水闸防渗系统、新建闸室、下游翼墙的防渗工程及地基加固工程,于2014年8月通过除险加固工程通水阶段验收.西大堤一号闸和杭州湾二号闸为区块主要的排涝闸,同时西大堤一号闸可兼顾引水功能,目前区内水系属于虞北平原,西大堤一号闸和杭州湾二号闸目前由上虞区防汛防旱指挥部统一调度.1.2 河道工程状况分析根据《绍兴滨海新区江滨区水系规划报告》,本工程范围内百沥河、前进河、团结河为主要纵向排涝河道,七七丘排涝河、七六丘中心河为主要横向河道,均为主干河道,规划明确主干河道须达到一定排水能力,以满足出过境洪水和本地涝水外排的要求.百沥河起自友谊河,终至沥海镇界,全长5.65 km,现状河宽约20 m,部分河段淤积至1.3 m,规划拓宽至30 m,河底高程0 m.前进河起自二号闸,终至崧沥河,全长12.36 km,现状河宽30~40 m,部分河段淤积至1.1 m,该河道处于江滨区中间位,是汇集该区块涝水的一条南北向主要河道,规划河道拓宽至50~60 m,河底高程0~-0.5 m.团结河北至七六丘北塘河,南至崧沥河,全长4.29 km,根据《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水系规划报告》将九六丘北塘河、九六丘东塘河、八一丘东直河、团结河、新开河共同纳入沥北河,成为滨江区“三纵六横四湖”水系格局中“三纵”的其中一纵,规划宽为60~65 m,规划河底高程-0.5 m.七七丘排涝河西起环塘西河,东至前进河,河道长度5 290 m,现状河宽60 m,底高程0.0 m,规划与八一丘中心河整合为西一闸干河,规划宽为50~60 m,规划河底高程0.0~-0.5 m.七六丘中心河是虞北平原的一条横向主干河道,西起曹娥江右岸堤防内侧环塘西河,东至虞东河贯通沥北河、崧北河和盖北河,该河于20世纪70年代海涂围垦时开挖而成,江滨区内河长12.26 km,现状河面宽度25~30 m,河面宽拓宽至35~40 m,河底高程疏浚至0 m.1.3 引水活水方案分析经过实地勘察以及多方讨论,对取水口选址以及商贸城镇区活水两个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利用西大堤一号闸引水方案.西大堤一号闸设计引水流量为50 m3/s,水流流向为自一号闸经七七丘排涝河向东至前进河流经商贸城镇区后汇至团结河向北排至二号闸,引水方式为自流.活水路线均为区域内主要河道,规划河道宽度较宽,水流条件较好.2.1 模型原理零维水质模型是根据质量守恒原理,认为流入的污染物在整个水域内掺混均匀,水体对污染物的沉降和降解作用均匀,从而求出在平衡期掺混后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公式如下:式中:V—水体容积;C—水体污染物浓度;W—时段内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负荷;Qe—时段内进入(流出)的水量; k—综合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对于某一段时间内的稳定状态,可假定流入的污染物经充分混合后的浓度稳定,且流入、流出水量相同,则上式的恒定解为:式中:某一时段污染物浓度平均值;该时段内入河污染物负荷量;该时段内进入(或流出)的总水量; k—污染物的综合衰减系数; V—水体总体积.模型的非恒定解(如考虑逐日负荷及浓度都在变化)为:2.2 模型参数率定现状工况(未引水)下全年总磷负荷量出流量(入河污水量和径流量之和)均见参考文献[8],结合区域水体总体积V,率定得到城镇区综合衰减系数k值为0.027d-1,商贸区k值为0.026d-1,与相关研究中杭州、宁波等地平原河网验证的k值0.024d-1接近.因此可认为建立的水质模型和各项参数能较好地反映区域的水质情况,可以作为方案计算的有效工具.确定上述模型参数的计算时段为全年,而进行引水方案预测时,计算时段以天为单位,因此需将各项参数换算为日均数据.预测时段内暂不考虑降雨,因此在出流量和污染负荷中分别扣除降雨径流和径流污染部分.根据规划区水文地形条件,初步将规划区以海东路为界分为两个区块,即以城镇区为主的南片及以商贸区为主的北片.本次将城镇区和商贸区分别作为一个整体,采用零维水质(箱子)模型,分析引水工程对两个区块河道水质的改善效果.滨海新城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要求为Ⅲ类水体,目前现状为劣V类水体,水质极端恶化.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体的标准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标准值分别为6 mg/L、1mg/L和0.2 mg/L,V类水体三者的标准值为15 mg/L、2.0 mg/L、0.4 mg/L,区域内河道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磷,因此以总磷作为分析指标.引水换水方式.换水调度规则为,先通过泵站抽水将区域内河道水位降低至2.4 m,再引水至水位达到3.5 m时停止进水.3.1 计算条件分析设定1 d完成换水、2 d完成换水、3 d完成换水3种工况.为便于比较,3种工况抽水时间均暂定为1 d.考虑同时有区域内污水排入,算得3种工况下所需引水流量(见表1).初始总磷浓度取现状值0.572 mg/L.3.2 计算预测分析设定经多次换水至总磷浓度优于Ⅳ类水标准时停止引水,采用模型预测引水过程中与引水停止后一段时间内逐日总磷浓度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见图2、图3).由图2、图3表明,初始总磷浓度设定为0.572 mg/L时,3种工况下均需多次换水才能使总磷达到Ⅳ类标准.停止引水后,由于排污未停止,且污染物排放速率大于排出与降解速率之和,因此总磷浓度逐日升高.假如考虑降雨的情况,降雨可能会起到稀释的作用,上升的速率可能会相对较小.随着总磷浓度上升,每日排出和降解的总磷量逐渐增大,在排污量不变的前提下,污染物量的增减会趋于平衡,水质逐渐趋于稳定.同时由图可见,1天完成换水对河道水质更新较快,停水后可持续的时间也较长,但可能需要的泵站投资和运行费用等也较大.综合考虑设备投资和运行管理难度,2天完成换水较为可行.此工况下一周期内,城镇区总引水量为145.1万m3,商贸区总引水量为104.9万m3,平摊到每天的引水量分别约为29.0万m3和21.0万m3.通过建立引水水质模型和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率定的基础上,计算了先通过泵站抽水将区域内河道水位降低至2.4 m,再引水至水位达到3.5 m时停止进水的换水方式下,设定1 d完成换水、2 d完成换水、3 d完成换水3种工况下的水质变化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分析表明,1天完成换水对河道水质更新较快,停水后可持续的时间也较长,但需要的泵站投资和运行费用等也较大,综合考虑设备投资和运行管理难度,2 d完成换水的方案较优,本方法可用于类似引水换水水质预测.【相关文献】[1] 关许为.河网地区引清补水分区及改善水环境方案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4):29-32.[2] 斯克纲,严永兴,来移年.绍兴市柯桥主城区水质提升工程的实践[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4,26(4):51-53.[3] 梁佰军,杨伏香,李东风,等.绍兴柯桥主城区清水工程水动力分析[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5,27(1):16-20.[4] 王龙华,徐海波,吴剑峰,等.平原河网地区生态调水实例研究——以温瑞塘河瑞安段为例[J].浙江水利科技,2014(2):55-58,61.[5] 朱德军,陈永灿,刘昭伟.大型复杂河网一维动态水流―水质数值模型[J].水力发电学报,2012(3):83-87.[6] 杨伏香,张培佳,陈卫金,等.柯桥主城区清水工程河网湖泊水动力二维数值模型分析[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5,27(3):18-21.[7] 陈卫金,李东风,张红武.绍兴平原河网防洪排涝水动力模型控制条件分析[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4,26(3):38-41.[8] 绍兴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滨海新城商贸居住区引水活水方案研究[R],2015.。
绍兴市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探析

绍兴市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探析
张勇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09(025)002
【摘要】@@ 1 项目背景rn经过多年的发展,绍兴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图1),现已基本形成"三大组团、绿色空间"的城市总体格局,并随着用地的进一步拓展而有所突破.绍兴新城位于三大组团中心连接处(图2),对于未来绍兴城市性质发展和建设将起到核心作用,是城市性质得以体现的主要空间.因此,针对绍兴定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城市、江南水网生态城市、长三角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新城的性质定位为:绍兴古城的"缓释器"、当代新文化的"展示区"、水乡城市的"新典范"、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总页数】8页(P48-55)
【作者】张勇
【作者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五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相关文献】
1.生态与文化相融的新城城市设计探析-以阿城区东部山水新城概念城市设计为例[J], 刘生军
2.“CNC”层级关系下的城市新区核心区设计探析-以遂宁市河东新区核心区为例
[J], 程正宇;董娟
3.绍兴市滨海新城核心区引水水质计算分析 [J], 陈卫金;俞军锋;吴勇;田江
4.绍兴市滨海新城核心区引水水质计算分析 [J], 陈卫金;俞军锋;吴勇;田江;
5.面向世界城市的北京新城规划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规划及实施 [J], 杨宝林;何俊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绍兴兰花杯园林绿化工程优质奖评选一览表

2017年越城区城市景观提升工程 (高新区块)施工第一标段
二环北路(中兴北路
-迪荡湖路)
绍兴市城市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绍兴市高新城市设施管理有限公司
13
南门春晓苑室外环境景观配套工 程
诸暨市暨阳街道市 南路东侧人民南路 西侧
诸暨市祥生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祥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4
望江华庭室外环境景观配套工程
杭州绕城下沙互通至江东大桥咼速公路 工程建设管理处
25
104国道南复线环境综合整治(柯岩 段、湖塘段)工程I标
柯桥城区南部,涉及 湖塘街道、柯岩街道
浙江天泰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绍兴柯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2018
(排列不分先后)
序号
项目名称
地点
施工单位
建设单位
1
万丰智能装备及零部件产业项目 市政景观工程(二期)
嵊州市官河南路999号
浙江亚厦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万丰派斯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2
坂湖公园工程
绍兴市柯桥区
浙江绿洲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区块三 区块六)n标 浙江双和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区块七、区块八、区块九) 浙江天工市政园林有限公司(区块四、区块五)
绍兴市城北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10
绍兴天天肉食品厂区场外景观绿 化工程
绍兴市袍江新区三
江路39号
绍兴绘景园路建设有限公司
绍兴市天天肉食品有限公司
11
杭州湾商贸综合体上虞滨海新城
(2011)J3号地块景观绿化工程
杭州湾上虞滨海新
城(2011)J3号地块
绍兴市四季青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农发澜海实业有限公司
诸暨市暨阳街道三 江新村
海绵城市理念下上虞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上虞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上虞滨江生态公园是根据海绵城市理念规划设计的一座大型公园,位于浙江省上虞市滨江新城区,总规划面积约为200公顷。
公园紧邻钱塘江,以水系景观为主,充分利用滨江资源,打造一个功能完善、生态环保的城市绿地。
上虞滨江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生态的保护。
公园设置了多个主题区域,包括湿地花园、水上运动区、儿童乐园、生态农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湿地花园区域,公园将建设一片大面积的湿地,保留并修复现有的湿地生态系统,种植各种湿地植物,营造出自然、优美的湿地景观,打造出一个充满生态气息的花园。
这里将设置步道、观景台等设施,方便市民游览、休闲。
公园还将安排专门的生态保护人员进行湿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水上运动区域是上虞滨江生态公园的一大特色,公园将利用钱塘江的水资源,建设一些水上运动设施,如划船、游艇、帆船等,供游客进行水上运动。
公园还将配备相关设施,如更衣室、淋浴室等,满足游客的需求。
公园的水质净化系统将采用新型的水处理技术,确保水质的清洁和安全。
儿童乐园是公园的又一个亮点,公园将在滨江地区开辟一片用于儿童游戏和娱乐的区域,设置各种适合儿童玩耍的设施,如滑梯、秋千、跷跷板等。
儿童乐园的规划设计注重安全性和趣味性,充分考虑儿童的安全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快乐的游戏空间。
生态农场区域是公园与农业相结合的一部分,公园将在一定的区域内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同时还将建设一些农业设施,如温室大棚、养殖场等,提供市民了解农业生产和体验农耕文化的机会。
公园还将通过开展农业科普宣传活动,增加市民对农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和质量。
《上海临港新城》课件

历史发展
2003年,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准设立 临港新城,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临港新城已经从 一片滩涂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城 ,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人才入驻。
城市规划
规划理念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规划结构
形成“一城、一轴、两带、两区”的空间布局,即以滴水湖为中心的城市核心区,以沪通 铁路和沪乍杭铁路为轴线的综合发展带,以滨海生态走廊和沪南生态走廊为依托的生态保 育带,以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功能区。
新城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传统元 素,如采用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 ,展现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现代建筑风格
新城也注重现代建筑风格的体现, 如高层建筑、商业中心等,展现出 现代都市的风貌。
绿色建筑
新城提倡绿色建筑理念,推广节能 、环保的建筑设计和技术,促进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事业
04
教育事业
总结词
教育资源丰富,注重人才培养
《上海临港新城》ppt 课件
目录
• 上海临港新城概述 • 经济发展 • 城市建设 • 社会事业 • 未来展望Βιβλιοθήκη 上海临港新城概述01
地理位置
01
位于上海市东南部,地处长江口 和杭州湾的交汇处,是上海沿海 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周边交通便捷,紧邻浦东国际机 场和洋山深水港,与上海市区有 高速公路和地铁连接。
新兴产业
积极培育人工智能、生物 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 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 展的制高点。
重点企业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制造商,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绍兴滨海新城城市设计说明书

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南部片区中心城市设计序绍兴,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素有“文化名城”与“江南水乡”的美誉,这里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古城绍兴演绎着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绍兴,一个活力充沛的城市,长三角南翼先行规划、先行开发的重点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现代绍兴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而今,绍兴从“镜湖时代”进入“杭州湾时代”,绍兴人又将在这片杭州湾的荒滩上开始新的征程……对这片土地规划,我们首先想到了早在1898年霍华德出版的规划史上划时代巨著《明日的田园城市》,兼有城市生活便利与乡村优雅环境的城市,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营城”理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成为全球潮流,绍兴滨海新城南部片区中心将以传统的文化底蕴,新城的现代活力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呈现出一种不同以往的城市新面貌。
我们期待在杭州湾南岸的这片热土上,崛起一座生态之城、低碳典范。
01、发展背景研究1.1长三角发展趋势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核心地区之一,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登陆中国市场的“桥头堡”,而且必将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1)长三角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升级在新一轮以创新为推动力的转型、开发实验中,长三角的发展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对外依存度较高的长三角外向型的经济模式同样备受考验,2008年长三角16个城市地区GDP增速比上年回落2.4%,长三角经济发展亟需拓展新的产业空间,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传统遍地开花的粗放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创新转型,走高效集约的发展之路。
(2)向研发创造与生产性服务转型长三角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长期作为长三角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制造业,在一系列考验中已进入阵痛期,长三角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服务业的有力支撑。
因此,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是长三角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
然而对于目前长三角产业结构而言,其提高产业结构和升级的主动性,就要将重点放在自主创新、科技研发及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内容,实现从“制造”到“创造”,从“生产”到“服务”的转型,最终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海绵城市理念下上虞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上虞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环境和气候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成为了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举措之一。
作为浙江省绍兴市下属单位之一,上虞市一直在推动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地和实施,而上虞滨江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一、海绵城市理念简介海绵城市理念起源于荷兰,它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规划手段,将城市内的各种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水资源系统和自然灾害系统以及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建成环境系统有机结合。
通过提升城市水系统的总体能力,降低城市在水环境方面的脆弱性,从而达到保护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抗灾能力的目的。
二、上虞滨江生态公园概况上虞滨江生态公园位于绍兴市上虞区的滨江新城,占地面积约500亩,是一个集生态保护、风景观赏、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公园。
该公园地处嘉舍河畔,水系自然,沿江而建,环境优美,是上虞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为了更好地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公园规划设计,提升公园的生态功能和城市适应能力,上虞市委、市政府特别邀请了国内知名的规划设计公司,对上虞滨江生态公园进行了全面规划设计。
三、规划设计内容及技术手段1. 基础设施的构建:通过引入雨水花园、生态湿地、人工湿地、蓄雨池等设施,将公园内的雨水资源有效地收集、净化和储存起来,提升雨水的再利用率,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概率。
2. 植物配置的优化:在公园内,通过植被的布局和植物的选择,将公园打造成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绿色空间。
适当引入湿地植物、浅根植物和水生植物,提高其对水分的吸收和土壤的固化能力,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3. 城市景观的营造:在公园内,通过绿化带、健身步道、景观湖、水面广场等景观设施的规划设计,提升公园的生态景观价值。
引入连片绿化植被,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升城市生活环境和空气质量。
4. 生态功能的提升:通过水系规划、湿地配置、水生植被的引入等手段,提升公园的水生态功能。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分解落实重点水利工作的通知-绍政发[2011]70号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分解落实重点水利工作的通知-绍政发[2011]70号](https://img.taocdn.com/s3/m/1f1dba0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8.png)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分解落实重点水利工作的通知正文:----------------------------------------------------------------------------------------------------------------------------------------------------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分解落实重点水利工作的通知(绍政发〔2011〕7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绍市委发〔2011〕61号)和全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现就“十二五”期间重点水利工作通知如下。
一、大力加强基础水利建设1.加快推进水库建设。
全面完成新昌县钦寸水库、诸暨市永宁水库、绍兴县夏泽水库等3个大中型水库建设。
组织开展上虞市隐潭水库、新昌县镜岭水库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启动建设。
2.加快推进治江围涂和标准海塘建设。
完成上虞市世纪丘和世纪新丘5.52万亩滩涂围垦任务,建成沿杭州湾20公里百年一遇标准海塘,加固曹娥江下游两岸55.5公里百年一遇标准堤防。
3.加快推进曹娥江、浦阳江干堤加固工程建设。
完成嵊州段、诸暨段等52.6公里钱塘江治理工程,上虞市梁湖砂塘加固工程,嵊州市黄泽江综合整治工程。
其中城区防洪能力达到五十年一遇,主要农防堤达到二十年一遇标准。
4.加快推进平原排涝等基础设施建设。
基本完成绍兴县防洪排涝河道整治一期工程,新三江闸配套河道拓浚工程,上虞市虞北排涝骨干河道整治工程、虞北新东进闸工程及3号闸工程,诸暨市浦阳江,嵊州市城区排涝站改扩建工程。
5.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全面完成长诏、陈蔡、丰潭、坂头、安华、门溪等6座大中型水库,11座小(一)型水库,124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区位—绍兴滨海新城层面
sit e
环杭州湾地区高速公路网分布
site
上虞的交通等时线
一、背景与机遇 Background and Opportunities
1.3区域交通巨变
随着上三高速公路的北延和嘉绍跨海大桥的建设,杭甬高速公
路、上三高速公路以及嘉绍跨海大桥,在市域内形成“十字 形”交通架构。上虞市也将成为贯穿我国南北的沿海大通道
城市GDP比去年同比增长速度分布图
• 杭州湾地区发展态势
长三角的发展态势表明,杭州湾地区将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
展的重心,而随着杭州湾第二跨海大桥启动建设,区内经济
和城市发展已呈现出诸多变化:
1)产业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动,促进了港、公、铁交通网
络的形成;
杭
2)随着杭州滨江、钱江、下沙等新城的建设,沿钱塘江主轴 发展成为城市主旋律;
环
州湾第二跨海大桥启动建设,杭州湾虞北新区的
境
发展将使杭州湾南岸呈现新的城市格局。
sit e
环杭州湾13个城市分布图
城市GDP总量分布图
三次产业总量分布图
三次产业比重分布图
site
人口密度分布图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累积分布图
一、背景与机遇 Background and Opportunities
1.4杭州湾地区发展趋势
• 杭州湾城市群比较
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带来了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也存在竞 争,为了了解上虞在区域城市群中的地位,规划选择了环杭 州湾的城市(区)共13个,这些城市无论大小,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就是直接毗邻杭州湾。规划从GDP、人口、产业、收 入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对比,以期发现上虞在区域中的经济现 状和所处的地位。
PLAN & REGULATION
7 重点地段设计
DESIGN OF CORE AREA
8 实施与测算
IMPLEMENTAION & ESTIMATION
9 城市设计引导
URBAN DESIGN GUIDE LINE
蓝图&愿景
BLUEPRINT&VISION
上虞滨海新城核心区 ——浪花浮城
Eco-technology y Economical y Efficient NEW CITY
在充满创新发展变革和呼吁生态环保 的年代,一个走在前沿的活力新城
百年围垦,沧海桑田。万年如白驹过隙,见证了虞北滨海地区由荒芜向田园的转
变,锤炼了浙东人民勇于拼搏的围垦精神。
如今,一桥飞架南北,上虞迎来了又一个百年契机.开拓进取的上虞人民将
以崭新姿态跨江入湾,与海共舞!
总体鸟瞰
东西串湖
滨湖核心商业商务综合体
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上虞市与长三角经济龙头城市上海的距离 迅速拉近。
跨海第一第二通道给上虞带来的变化
依据“浙江省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可以在 GIS中绘制换杭州湾地区高速公路网图,以便于对城市的区域可 达性进行分析。城市区域可达性的交通等时线分布图详见左图。
交
通
杭州湾虞北新区潜在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杭
目录 contents
1 背景与机遇
BACKGROUND & OPPORTUNITIES
2 现状与解读
STATUS & CONDITION
3 目标与重点
TARGETS & SIGNIFICANCE
4 比较与借鉴
CACE STUDY & REFERENCE
5 理念与构思
IDEA & CONCEPT
6 规划与控制
本次城市设计范围为上虞滨海新城的核心区域,是新城的率先启动区和带 动整个新城发展的引擎。设计范围东至南北中心大道、南至纬五路和东西中心 大道、西至经十路和经十二路、北至滨海大道,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
整 体 区 位
site
在上虞滨海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区位
sit e
site
交通区位—上虞市域层面
一、背景与机遇 Background and OpportunitiesLeabharlann it e曹娥江沿岸城市演变历程
site
一、背景与机遇 Background and Opportunities
1.5新城“湾区时代”
湾 区 时 代
城市发展迈入湾区时代
随着杭州滨江、钱江、下沙等新城的建设,沿钱塘江 主轴发展成为主旋律。 上虞滨海新城作为上虞北拓战略的核心地区,环杭州 湾“v”字产业带的重要节点,是上虞未来经济发展的 主战场,更是环杭州湾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
州
3)环杭州湾产业结构悄然嬗变,产业集群喷薄而出。
湾
发
人均GDP、城镇与农村可支配收入 分布图
长三角和环杭州湾的一体化,沪杭甬城市带
展 趋
的崛起,上海、杭州、宁波等巨型城市自身
势
产业的优化调整,给上虞的发展提供了良好
的外部环境。
城市化水平分布图
从空间增长的规律看,位于杭甬之间的虞北 滨海区域潜在着巨大的工业总量,成为环杭 州湾南岸的参与区域竞争的“核心空间”。
南北公园
企业总部基地
背景&机遇
BACKGROUND&OPPORTUNITIES
时代旋律——迈向“大桥经济”
任何一个地区的战略,都必须放眼未来。
长三角的发展态势表明,杭州湾地区将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是参与全球竞争的王牌。而 随着杭州湾第二跨海大桥启动建设,区内经济和城市发展已呈现出诸多变化…
上虞城市空间发展由曹娥江时代走向湾区时 代,成为与宁波、与嘉兴、上海对望的重镇。
一、背景与机遇 Background and Opportunities
sit e
在环杭州湾地区的区位
site
在上虞市虞北新区规划中的区位
一、背景与机遇 Background and Opportunities
1.1整体区位
环杭州湾地区是浙江省未来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杭州湾上虞滨海新城是 上虞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平台。该区域紧邻 嘉绍跨江大桥出口,西联绍兴、杭州,东接慈溪、宁波,南通杭甬、上三、诸 绍高速,交通区位和空间优势明显,将建设成为承载上虞经济二次腾飞的生态 科技新城。
1.2交通环境现状
上虞铁、空、公、水交通发达
铁路:苏嘉绍城际铁路从新城西面通过,并设有站点。 航空:距杭州国际机场近1小时车程、宁波机场40分钟,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220公 里。 公路:沪杭甬高速公路北复线从新城南面通过并设有道口;嘉绍高速公路在新城北 面设有出入口。 水路:杭甬运河支线紧邻新城北面,直通上虞港区。新城距上虞港10公里以内,距 宁波北仑港80公里,距上海港2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