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两则

古代寓言两则
古代寓言两则

古代寓言两则导学案

一、回顾课内,梳理知识

(一)智子疑邻(韩非)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 ),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

..( )。暮.( )而果.( )大亡.( )其财,其家甚智( )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二)塞翁失马(刘安)

近塞.( )上之人,有善.( )术者,马无故亡.( )而入胡。人皆吊.( )之,其父曰:“此何遽( )不为( )福乎?”居( )数月,其马将.( )胡骏马而归。人

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

..( )

..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

..( )

..者引弦

..( )

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 )

..。此.( )独以跛.( )之故,父子相保.( )。

二、翻译句子:

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二、前后串联,建构体系(一词多义解释)

1、①此独以跛之故《塞翁失马》()

以②徐喷以烟《童趣》()

③何以战《曹刿论战》()

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⑤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

2、①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②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之③使之冲烟而飞鸣《童趣》()

④吾欲之南海《为学》()

⑤怅恨久之()

3、亡①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

②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4、①暮而果大亡其财()

②而疑邻人之父()

而③登轼而望之()

④堕而折其髀( )

⑤丁壮者引弦而战。()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5、故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③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④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⑤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6、①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②神游其中《童趣》()

③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其④其一犬坐于前《狼》()

⑤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⑥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⑦其真无马也《马说》()

三、课外阅读,举一反三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1、下列句中运用了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衣素衣而出。 B衣缁衣而反。

C迎而吠之。 D岂能无怪矣?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迎而吠之”相同的一项是()

A堕而折其髀《塞翁失马》B知而不争,不可谓忠《公输》

C 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D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3、下列选项中与“天雨,解素衣”中的“雨”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

B 其家甚智.其子《智子疑邻》

C 其一犬.坐于前《狼》 D衣.素衣而出

4、下列对文章寓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待事物不能只局限于表面而要透过表面看清事物的实质。

B凡遇是非,务必先内求诸己,切莫忙于责人。

C以短浅的目光看事物,最后吃亏的终究是自己。

D凡事不能主观臆断,要视情况变化而变化。

4、翻译下列句子:

(1)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2)向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答案:二、1、因为、用、凭借、把、认为、来;2、的;代词,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动词,到;调节音节,不译;3、丢失、逃跑;4、表修饰、表转折、表修饰、表顺承、表修饰5、所以,因此;然而;因为;旧知识;故意;6、指示代词,那;代词,这里;代词,自己的;其中的;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其”是语气副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翻译为“可要”、“一定”、“务必”等。“许”是答应的意思。第一个'难道'表反问语气,第二个'其实'强调语气。三、1、B 2、A3、D4、C

5、(1)你不要打了,你也是一样。

(2)如果让你的狗白而去黑而来,你难道不奇怪吗?”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

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

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⑤

趋——快走。往——去,到..去。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项为之强.《童趣》B:裁.如星点《山市》

C:诲女.知之乎《论语十二则》D:苗则槁.矣

2、下列选项中与“其子趋而往视之”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是()

A:堕而折其髀B:丁壮者引弦而战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马无故亡而入胡

3、下列选项中与“徒无益,而又害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是()

A:此独以跛之故B:人皆贺之

C:项为之强D:而疑邻人之父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揠苗助长”这个成语出自本文。

B

C

D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2)河中石兽(纪昀)

编写者:实验中学吴淑典

一、回顾课内,梳理知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 )铁钯

..(),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

..()不能究.()物.

理.(),是.()非木杮

..( )

沙性松浮,湮.(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

一老河兵

..()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盖.()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

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 )断欤.( )?

翻译句子:

1.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2.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前后串联,建构体系(一词多义解释)

1、去①西蜀之去南海()

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 ( )

2、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 è)沙为坎穴( ) 橘生淮南则为橘( )

为其来也。 ( ) 闻之笑曰( ) 3、之 沿河求之( ) 一老河兵闻之( ) 当求之于上流( ) 其反激之力( ) 求之下流( ) 求之地中( ) 吾欲之南海( ) 公将鼓之( ) 三、课外阅读,举一反三

《班超素有大志》

班超①字仲升,扶风②平陵③人,徐令彪④之少子也。为人素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⑤,居家常执勤苦,不耻⑥劳辱。有口辩⑦,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⑧,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⑨,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⑩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列传》)!

【注释】①班超:汉朝杰出将领。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治理西域三十一年,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②扶风:汉朝郡名。③平陵:汉朝县名。④徐令彪:徐令,徐县(在今江苏泗洪南)的县令。彪:班彪,班超的父亲。⑤孝谨:孝顺谨慎。⑥耻:以……为耻。⑦有口辩:能言善辩;口才好。⑧兄固被召诣校书郎: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担任校书郎的官职。⑨供养:谋生糊口。⑩傅介子、张骞:傅介子是西汉人,以计斩楼兰王而著名。张骞是西汉人,开拓了汉朝与西域交往的丝绸之路。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的“”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B 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C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D 棹.数小舟 《河中石兽》

2、下列选项中与“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A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B 以为顺流下矣 (《河中石兽》) C 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D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曹刿论战》

3、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句式相同的是一项是:( )

A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B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C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超素有大志》用了旁人的愚钝来反衬主人公的远大志向。 D 《班超素有大志》中班超有着“身为布衣,心忧天下”的精神。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2)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六年级上册5《童趣》(沈复)

编写者:xx 学校xxx

一、回顾课内,梳理知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 )纹理..( ),故.( )时有物外之.

( )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 )所向,则或.( )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 )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

( )喷以烟,【 】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

..()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二、前后串联,建构体系(一词多义解释)

(1)方①余年幼,方出神《童趣》()

②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

③方其远出海门《观潮》()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2)故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③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④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⑤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3)其①蹲其身《童趣》()

②神游其中《童趣》()

③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④其一犬坐于前《狼》()

⑤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⑥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⑦其真无马也《马说》()三、课外阅读,举一反三

阅读《纸上谈兵》,回答后面的问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①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敌。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

赵括既代廉颇②,悉更约束③,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

①奢: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②廉颇:赵国良将。廉颇对秦作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沟高垒的防御战。后赵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赵括代廉颇。③约束:纪律和规定。

1、下列同例句“秦悉坑.之”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鞭.数十《童趣》

B.与儿女

..讲论文义《咏雪》

C.窗扉皆洞.开《山市》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

2、下列加点虚词“之”用法同例句“秦悉坑之”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 B.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D.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3、下列同例句“破赵军者必括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果然鹤也《童趣》

B.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

C.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山市》

D.天倾西北《共工怒触不周山》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

B.做人必须踏踏实实,不能光说不练,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不会有真才实学的。

C.开卷有益,如果赵括再多读一些有益的兵书,就会免于一死。

D.成功来自于生活实践,从赵王做决定可以看出,为人为事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有益建议。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不谓善.

(2)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答案:

二、(1)方:①正②方圆③在……时候

(2)故:①所以②原来③缘故,原因④旧的知识⑤故意

(3)①自己的②代词

三、1、A 2、B 3、A 4、 C

5、(1)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2)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