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化学中毒及处理措施(安全第一)
实验室化学中毒及处理措施(安全第一)

实验室化学中毒及处理措施(安全第一)化学中毒1.1 有损健康的化学药品有些化学药品,在一定条件下损害人体健康.这些药品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具有刺激性腐蚀性药物,一类是有毒化学药品。
下面分别讲述这二类药物的毒性、中毒途径和常引起的疾病。
(1)毒物某些侵入人体的少量物质引起局部刺激或整个机体功能障碍的任何疾病都称为中毒,这类物质称为毒物。
根据毒物侵入的途径,中毒分为摄入中毒、呼吸中毒和接触中毒。
接触中毒和腐蚀性中毒有一定区别,接触中毒是通过皮肤进入皮下组织,不一定立即引起表面的灼伤,腐蚀性中毒是使接触它的那一部分组织立即受到伤害.毒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毒物的毒性,习惯上用半致死剂量(LD50)或半致死浓度(LC50)作为衡量急性毒性大小的指标,将毒物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
上述分级未考虑其慢性毒性及致癌作用,我国国家标准GB 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根据毒物的LD50值、急慢性中毒的状况与后果、致癌性、工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等6项指标全面权衡,将毒物的危害程度分为1-Ⅳ级,分级依据列于表2—1中。
(2)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这类药物有的有刺激性,对眼睛、粘膜、气管有刺激作用,腐蚀损害皮肤、组织,对眼睛非常危险。
轻微引起喉痛、粘膜红肿(有的催泪);重者引起气管炎、肺气肿,甚至死亡。
这类药物包括:①酸类、酸酐及与潮气产生酸的物质.例如硫酸、氟氢酸、硝酸、盐酸、五氧化二磷、醋酸、醋酸酐、酰氯化合物等.兹将强腐蚀性药物介绍如下:(a)硫酸是强腐蚀性酸类,吸水力强,使组织碳化,与水反应生强热;与过氯酸、高锰酸钾反应,能爆炸!(b)氟氢酸强腐蚀性酸,伤口异常疼痛,可使体弱伤者疼至休克。
(c)硝酸及氧化氮强刺激性、腐蚀性,与皮肤或组织中蛋白质作用使之变黄。
②碱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氨气)、有机胺类及水解生成氨之化合物。
前三者对眼睛特别危险。
③卤素及有机ω—卤代物。
常见中毒的急救(N1)

常见中毒的急救(N1)引言概述: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摄入或接触有毒物质后引起的生理或生化反应。
常见中毒的急救是非常重要的,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中毒者的生命。
本文将介绍常见中毒的急救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一、化学品中毒的急救1.1 确认中毒物质:首先要尽快确认中毒者接触的化学品是什么,以便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1.2 紧急处理:立即将中毒者从中毒源处转移,避免继续接触有毒物质。
如有呼吸困难或意识丧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1.3 就医救治:及时送中毒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告知医生中毒的情况,以便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食物中毒的急救2.1 呕吐处理:如果中毒者尚有意识,可以让其喝些盐水或温开水催吐,将体内毒素排出。
2.2 补充水分:中毒后会导致脱水,应及时给中毒者补充足够的水分,以帮助排出体内毒素。
2.3 就医治疗:对于严重中毒者,应立即送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
三、药物中毒的急救3.1 呼吸道通畅:如果中毒者呼吸困难,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人工呼吸的方式帮助呼吸。
3.2 控制症状:根据中毒者的症状,可以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控制,如抗生素、解热药等。
3.3 就医治疗:药物中毒往往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处理,应及时送医院就诊,接受相应的治疗。
四、动植物中毒的急救4.1 紧急处理:如果中毒者被毒蛇、毒虫咬伤,应立即将伤口处清洁,避免毒素扩散。
4.2 局部处理:对于植物中毒,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患处,避免毒素继续渗入皮肤。
4.3 就医治疗:动植物中毒后,应尽快送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以免症状加重。
五、化学气体中毒的急救5.1 通风处理:中毒者应尽快转移到通风处,呼吸新鲜空气,避免继续吸入有毒气体。
5.2 氧气治疗:对于严重中毒者,可以给予氧气治疗,帮助中毒者恢复呼吸功能。
5.3 就医救治:化学气体中毒后,应立即送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以减轻中毒对身体的影响。
实验室化学中毒及处理措施

实验室化学中毒及处理措施在实验室中,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即使在最小的安全措施下,我们仍然可能会面临意外发生的危险。
化学中毒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知道如何识别这些症状及其早期处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化学中毒的症状化学品可能会引起的中毒症状根据物质、剂量和暴露时间的不同而变化。
这里列出了一些普遍的化学中毒症状:•头痛•头晕•呼吸困难•感觉恶心•呕吐•肺部疼痛•皮肤灼烧•异常疲劳•迷雾感•失明或视力下降•意识丧失如果你或你的同事遭受任何一种中毒症状,你需要迅速采取措施。
当出现化学中毒的迹象时,必须尽快停止和删除与化学品的接触。
处理中毒如果你怀疑你或你的同事正在经历化学中毒,那么你需要立即采取行动:1.立即使其停止进一步接触:中毒成因必须立即消除。
2.立即将中毒者从危险区域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区域。
如果中毒者出现呼吸困难,则需要立即将其移动到室外或开放的空间。
3.拨打急救电话。
任何一种中毒情况都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所以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是至关重要的。
4.检查呼吸:按照所需的程序进行呼吸道清除或人工呼吸。
5.穿上必要的保护装备并在移动中毒者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6.理出头发,并让中毒者洗干净受污染的皮肤。
尽可能地去除被污染的衣物,并用盐水冲洗受到污染的区域,这可用于帮助减轻有害物质的影响。
7.给予中毒者足够时间休息和恢复。
以上措施仅为在最初的中毒情况下提供急救措施,如果中毒情况改善,那么就需要根据病情介入更进一步的护理。
预防中毒在实验室中,避免化学中毒的最好方法是进行有意义的预防。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方法:1.确保使用化学品的区域通风良好,并且使用安全储存设备,如安全柜、储物塔等。
2.在操作化学品时,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包括手套、面罩、护目镜等。
3.注意化学品的存储及运输方式,避免化学品泄漏及吸入毒气。
4.坚持严格的实验室操作程序:包括戴上适当的装备、遵循所需的安全规定、准备好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等。
化学实验室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3篇)

化学实验室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化学实验用的试剂,许多是可燃、___有毒或有腐蚀性的危险品,实验仪器又大都是容易破碎的玻璃仪器,而实验过程中又要用明火加热,因此,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意外事故,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操作的概念,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
教师和学生要熟悉所用仪器和试剂的性质,严格遵守安全守则和实验操作规则,防止事故的发生,如一旦出现意外事故所应采取的措施。
一、防火实验室中因化学药品引起的火灾,一般有:1、化学药品的混合接触引起火灾。
2、氧化性盐类和强酸混合接触。
3、安全措施。
(1)科学、严格地管理化学药品,不给各类物质造成混合接触机会。
(2)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使用一切加热工具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应检查是否关上自来水和切断电源。
(3)实验室应备有各类灭火用品,并保证随时好用。
二、防爆实验室中能引起爆炸的物品很多,某些强氧化剂,如:硝酸盐、氯酸盐、过氧化物等,一旦遇上有机物,易燃性物质,还原剂或发生强烈摩擦、撞击等即发生强烈爆炸,还有许多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甲烷等,一旦与空气混合,达到其爆炸极限时,遇水即可发生爆炸。
一般情况下,燃烧和爆炸往往同时发生,有时先着火后爆炸,有时则爆炸后引起火灾,因此二者的预防措施类同。
三、防护与急救化学药品按它们的毒性分为:1、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和液态溴等,能腐蚀或烧伤皮肤,误服造成唇、口、喉、胃烫伤,灼痛严重时可发生虚脱而死亡。
2、刺激性毒物,如汞、铅、铵盐、砷、磷等化合物,能使蛋白质沉淀、误服可致人死亡。
3、神经性毒物如氢化物和氢氰酸等,能阻碍人体正常的氧化作用,造成内部窒息而死亡,另外,还有一些我们经常接触的和使用的药品,平时往往忽略了它们的毒性,如氯化钡、碳酸钡、汞及其化合物、硫酸铜、硝酸银、硝酸钴等,因此,要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首先是要高度重视防毒工作,并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如实验室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准备室一定要有可供使用的通风橱,不能在实验室内做饭或进餐,更不能用使用过的仪器作餐具,实验完毕要洗手消毒,注意不能用热水洗手,防止皮肤上的毛孔张开而使毒物渗入,有毒废液要倒进指定容器内,经处理后才能弃去,皮肤上有破伤时应专门包扎后进行实验,以免毒物经伤口浸入体内。
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措施方案

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措施方案化学中毒事故是指由于化学物质泄漏、事故或其他原因导致人员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引起中毒的情况。
对于这样的事故,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减少中毒风险、保护人员安全。
下面是一个针对化学中毒事故的应急措施方案,供参考。
一、事故初期处理1.安全评估:了解事故发生的位置、范围、化学物质的特性、毒性和危险性。
评估可能的危险区域和可能受影响的人员数量。
2.报警通知:立即拨打紧急救援电话,通知当地的消防、医疗服务和环保部门,提供事故的详细信息,如化学物质的名称、数量、泄漏的位置和时间等。
3.危险区域的隔离:根据事故范围和泄漏化学物质的特性,及时隔离危险区域,采取措施防止化学物质进一步扩散。
4.紧急疏散:根据事故的情况,尽快疏散可能受影响的人员到安全区域,避免人员暴露。
指定专人负责指挥和引导疏散。
5.人员伤亡救助:对于已经受伤的人员,尽快进行救助和紧急医疗处理。
尽量避免不了解化学物质的人员接触伤者。
6.照明和通风:确保事故现场照明和通风良好,减少火灾和烟雾引起的二次伤害。
7.着装和装备:救援人员需要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装备,以减少对有害化学物质的暴露。
二、情况控制1.封闭泄漏源:如果可能,可以尝试封闭泄漏源,如关闭阀门、封堵管道等措施,以防止进一步泄漏化学物质。
2.控制气味和烟雾:使用适当的控制设备,如消防器材、排烟风扇等,降低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
3.化学捕捉剂:如果事故发生在封闭空间或有大量泄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化学捕捉剂吸附有害化学物质,并将其转化为较安全的物质。
4.火灾控制:如果事故发生过程中发生火灾,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扑灭,控制火势蔓延。
三、污染控制1.隔离化学物质:避免化学物质进入水源、地下水及附近的湖泊、水库等水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限制进入:限制非必要人员进入事故现场,避免进一步污染或扩散。
3.污染物清除:尽量清除危险化学物质,减少对环境和人员的伤害。
清除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减少作业人员的暴露风险。
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服用保护剂
• 服用牛奶,打溶的蛋,豆浆,米汤,面粉、淀粉、 或土豆泥的悬浮液以与水等,以降低胃中药品的浓 度,缓延毒物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并保护胃粘膜。
• 如果没有上述东西,可将50克活性炭加入500毫升水 中。用前再添加400毫升水,充分摇动润湿,给患者 分次少量吞服。一般10~15克活性炭,大约可吸收1 克毒物。
心肺复苏术
建立人工循环:施救者以一手掌根 部置胸骨下 1/3 至 1/2 处,双手重 叠,手掌根部与胸骨长轴平行,双 肩与上身压力置于手掌根部,垂直 地向胸骨按压,压力大小使胸骨压 下3.5~5cm 为宜,每分钟100次, 然后迅速放松压力,但手掌根要保 持在原位置,按压有节奏、压力均 匀且不中断。 注意事项: •挤压力要合适,切勿过猛。 •挤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且挤压 与人工呼吸次数比例为 5:1,即按 压胸部五次,停一下,口对口吹气 一次
2)强碱中毒时,迅速饮服500毫升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 加4份水)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碳酸盐中毒时忌用。然后 给予润滑剂和柔软食品,如橄榄油、生鸡蛋清、稀饭或牛 奶(均为冷食)。急救时忌催吐、洗胃。
3)重金属中毒时,误服重金属盐会使人体内组织中的蛋白 质变性而中毒,如果立即服用大量鲜牛奶或蛋清和豆浆,可 使重金属跟牛奶、蛋清、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作用, 从而减轻重金属对机体的危害。
注意不可做运动,或用雪、冰水等进行摩擦取暖。
二)触电急救
触电急救的原则: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触电急救的步骤:
1、脱离电源:
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越快越好! 在脱离电源时,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与伤员,以
免触电。 若触电者处于高处,触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要采取预防
实验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实验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在实验室工作中,有时不可避免会发生中毒事件,这时及时而有效的应急处置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实验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旨在引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突发中毒事件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1. 中毒事件的定义和常见症状中毒事件指人体暴露于有毒或有害化学品、生物素或辐射等有害物质之中而引发的生理反应。
中毒症状不同于一般疾病,常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的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口渴、嗜睡、昏迷等,并可能涉及到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
常见的中毒源包括化学物质、生物毒素、放射性等。
其中化学中毒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中毒类型。
2. 应急处置程序在实验中毒事件发生时,应严格按照以下应急处置程序进行处理:1.迅速避险中毒事件发生时,首先要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应立刻迅速脱离现场,避免继续接触危险物质。
2.传递信息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及时向实验室主管或安全管理员汇报中毒事件的详细情况,如中毒物质名称、接触时间、接触方式、中毒症状、人员数量等,以便更好地进行应急处置。
3.急救处理针对不同的中毒症状,可采取相应的急救处理措施。
如下表所示:中毒症状急救处理措施呼吸困难迅速就近送往医院紧急救治意识模糊、昏迷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其保持卧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呕吐、腹泻给予大量清水或盐水,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皮肤接触中毒物质立即用水冲洗受到污染的部位,用肥皂或中性清洁剂清洗皮肤眼部接触中毒物质立即用流动的大量水冲洗眼部至少15分钟注意:在进行急救前,需保证急救者自身安全,如有必要,可佩戴隔离装备和呼吸防护器材。
4.采取措施消除危险在急救处理后,应本着防范先行的原则,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可能消除中毒源。
5.搜寻相关资料在处理完中毒事件后,应全面总结经验教训,搜寻相关资料并进行培训,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预防措施尽管无法完全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但若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极大降低实验中毒事件的发生率。
化学中毒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化学中毒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一、化学中毒的定义和常见症状化学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接触、食入或注射有害化学物质后所引起的中毒反应。
常见的症状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口干、眼泪与流涎增多、皮肤瘙痒等。
化学中毒有很强的迅速性和危险性,因此及时、准确地处理化学中毒事故十分必要。
二、现场化学中毒应急处理原则1.尽快撤离现场。
发现事故后,应立即用安全通道或安全地点离开危险区域。
2.进行紧急救护。
在将受害人带离现场的同时,要尽快进行施救,如使用药物解毒、洗面以及进行人工呼吸等。
3.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发生事故后,要用最快的速度通知急救中心,争取早日得到医疗救助和治疗。
三、化学品安全处理措施1.正确使用和存储化学品。
预防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一定要妥善存放和使用危险化学品,并遵守相应的规定和标准。
2.及时处理化学事故。
发生化学事故时应立即进行危险化学品的堵漏和企图,减少污染面积,并采取适当的处置方法。
3.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化学品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明确识别化学品危险性,具备正确处理化学品事故的能力。
四、应急处理流程1.急救人员入场前的准备。
确认现场的化学品种类、数量、危险性和泄漏处置情况;戴上防护装备,尽量避免接触泄漏的化学品。
2.急救人员进行现场安全评估。
确认现场危险点和化学品泄漏位置,避免进一步的伤害和污染。
3.寻找受害者。
寻找受害者的位置和症状,及时救助。
为了尽量减少接触化学品的危险,可以戴上呼吸器和防护眼镜。
4.进行急救处理。
对于化学品泼洒、喷溅等部位进行大量的沥洗或冲刷,使化学品稀释。
对于中毒者进行急性解毒和呼吸治疗等。
5.清理现场。
待受伤者得到有效救治后,进行现场的清理和处理。
对残留的化学品进行可靠的堵漏、封存和处置。
五、总结以化学品安全为重点的环保工作已经在我国各种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开展。
然而,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对环境的伤害如此严重。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意识十分重要,以此来预防和减少生产和生活中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实验室化学危险品安全应急预案

实验室化学危险品安全应急预案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发生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一)若发生局部火情,现场人员应在初期阶段就近取用消防器材果断扑灭,同时采取切断电源、转移危险物品等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二)若发生大面积火灾,现场人员已无法控制,应立即按应急报告的要求和程序报告事故,并视火情拨打电话119向消防部门报警求救。
(三)通知所有人员沿消防通道紧急疏散,有人员受伤时,立即拨打医疗急救电话120请求支援。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一)爆炸事故发生时,实验室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必需及时切断电源和管道阀门,迅速转移其他易爆物品。
(二)所有人员应通过安全出口或其它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并应立即按要求将事故上报。
(三)实验室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安排抢救工作和人员安置,并视情况向相关部门报告或拨打119、120等急救电话。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发生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一)吸入中毒。
若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应立即启动排气装置将有毒气体排出,同时打开门窗使新鲜空气进入实验室,若吸入毒气造成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良好处使之能呼吸新鲜空气,并及时送医院就医。
(二)经口中毒。
要立即刺激催吐,若中毒者清醒且合作,宜饮大量清水或用药物引吐,对引吐效果不好、昏迷者以及砷或汞化物中毒者,必须紧急送医院就医。
(三)经皮肤中毒。
立即将患者从中毒场所转移,脱去污染衣物,迅速用大量清水洗净皮肤(粘稠毒物用大量肥皂水冲洗)后,及时送医院就医。
第二十条实验室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一)首先应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
(二)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就地仰面躺平确保气道通畅,禁止摇动伤员头部。
(三)检查触电者呼吸和心跳情况,呼吸停止或心脏停跳应立即采取人工心肺复苏法施救,并尽快联系医疗部门救治。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发生化学灼伤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一)强酸、强碱及其它一些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发生这些化学灼伤时,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相关部位,再分别用低浓度的(2%~5%)弱碱(强酸引起的)、弱酸(强碱引起的)进行中和,同时保持创伤面的洁净以待医务人员治疗。
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措施方案模版(2篇)

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措施方案模版____年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措施方案一、前言化学中毒事故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化学物质的过程中,由于事故原因导致化学物质泄漏或释放,进入人体或环境中引发危害。
为了有效应对和处理化学中毒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应急措施方案,以指导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发生化学中毒事故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应急措施。
二、事故预防措施1. 加强事故预防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2. 完善化学品的储存、运输、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化学品的安全运输和存储;3. 建立化学品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4. 加强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水平;5. 建立化学品事故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发布化学品事故相关信息,做好社会公众的应急知识普及工作。
三、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措施1. 快速响应(1)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确认事故发生地点、事故类型、事故规模等基本情况;(2) 迅速组织事故应急处置队伍,指派专人负责事故应急工作。
2. 紧急救助(1) 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伤员的基本生命体征稳定;(2) 采取措施切断污染源,并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
3. 安全疏散(1) 根据事故情况,制定疏散方案,引导周边居民和相关人员迅速撤离事故现场;(2) 同时,对周边地区进行排查,确保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4. 事故处置(1) 在事故现场设置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事故处置工作;(2) 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展,防止事故扩大蔓延;(3) 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力量进行现场处置,包括紧急修复、泄漏物清除、废液废物处理等;(4) 事故处置期间保持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处置过程的顺利进行。
5. 防止二次污染(1) 根据事故特点,采取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地下水、河流或其他水源;(2) 在污染区域进行合理布控,对大气、水源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防止污染扩散和二次污染。
化学实验室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本(四篇)

化学实验室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本在化学实验室中,安全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保护实验人员免受意外伤害并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1. 实验室内部安全措施:- 每位实验人员应该穿戴适当的实验室服装,包括实验室外套、手套和护目镜。
- 在实验室内部应保持干燥清洁,确保通风良好,及时清理实验室内的垃圾和化学废物。
- 实验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禁止随意进食、饮水或在实验室内吸烟。
- 所有化学试剂都应该妥善标记和储存,避免混用或交叉污染。
- 处理化学废物时应按照指定的程序进行处理,不可随意倒入下水道或丢弃。
2. 实验室紧急情况应急预案:- 事故发生时,实验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包括迅速撤离实验室、关闭实验室门窗、切断火源等。
- 如果有化学物品泼溅到皮肤或眼睛上,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尽快寻求医疗救助。
- 在发生火灾时,应迅速启动火警报警器,并使用灭火器或灭火器将火灭掉。
- 实验室内有毒气体泄漏的情况下,应迅速打开通风设备,撤离实验室并向有关部门报警。
- 在实验室内发生爆炸事故时,实验人员应尽快躲避到安全的地方,并等待救援。
通过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措施和灵活应对紧急情况,可以最大程度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确保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进行。
化学实验室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范本(二)一、实验室安全措施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室人员应戴上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护目镜和口罩。
- 确保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仪器的电源、气源和供水等是否正常。
- 确认所需的试剂和材料是否齐全,且储存条件良好。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措施- 操作人员应熟悉实验步骤和实验所涉及的危险性。
-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严禁吃东西、喝水或者咀嚼口香糖。
- 严格控制实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
- 使用化学品时,要注意正确的取样和称量方法,避免溅出或者飞溅。
- 实验室操作完毕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台面和仪器设备,清除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实验室化学中毒及处理措施

实验室化学中毒及处理措施介绍实验室化学中毒是指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由于接触、吸入或摄入化学物质而引起的身体损害。
化学中毒可能导致轻微的皮肤刺激或呼吸困难,也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因此,在实验室中,了解化学中毒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
常见的化学中毒原因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中毒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吸入有害气体或蒸汽:这些有害物质包括有毒气体、腐蚀性蒸汽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吸入这些物质可能会引起呼吸道刺激、肺部损伤甚至窒息。
2.摄入有毒物质:实验中,有时会发生错误的摄入了有毒物质,例如误食实验用的试剂。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胃肠道刺激和中毒症状。
3.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直接皮肤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皮肤灼伤、过敏反应或吸收毒素入体。
化学中毒症状化学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具体表现会根据中毒物质的性质、暴露剂量和暴露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化学中毒症状:1.呼吸不畅: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呼吸急促等。
2.皮肤刺激:皮肤可能出现发红、瘙痒、灼热、水泡或脱皮等症状。
3.消化系统问题: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4.中枢神经系统问题:包括头痛、头晕、昏迷、抽搐、意识丧失等。
5.肺部症状:包括胸闷、咳血、肺水肿等。
处理措施如果发生化学中毒,以下是一些处理措施,但请注意,具体处理应根据不同的中毒情况和确切的中毒物质而定,以下内容仅供参考:1.吸入有害气体或蒸汽:–立即离开污染区域,呼吸新鲜空气。
–如果呼吸困难,立即就医或呼叫急救。
–在呼救过程中,如果安全,可以为中毒者提供辅助呼吸,例如使用人工呼吸器。
2.摄入有毒物质:–不要诱发呕吐,因为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导致更多的伤害。
–尽快就医,尽量带上包装物和试剂标签,以供医生参考。
3.吸入有毒化学物质:–立即从实验室中把受污染的衣物脱掉,冲洗皮肤和眼睛。
–尽快就医,尽量带上安全数据表。
4.皮肤接触有毒物质:–迅速将受污染的部位冲洗至少15分钟。
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措施方案

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措施方案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一、总则为有效处理化学中毒事故,提高应对化学中毒事故的医疗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危害,将化学中毒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以保护患者、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和减少财物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二、成立化学中毒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医院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化学中毒的应急救援工作,其职责之一是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
应急救援小组的职责:(一)发现或接到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二)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
(三)负责向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四)负责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方案的研究确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三、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的责任划分(一)医院化学中毒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的组织及指挥工作。
(二)医院化学中毒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中人员、物资的调动调配工作,向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快速上报,最迟不得超过两小时。
(三)工会组织的负责人应全力协助安全第一责任人。
在抓好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同时,协助做好受伤害人员的家属的安抚工作。
(四)化学中毒事故工作部门要认真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协助上级主管部门调查事故、搜集证据,整理资料并做好记录。
(五)参加事故应急救援人员要自觉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完成救援任务尽职尽责,通过积极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危害,为尽快恢复工作创造条件。
实验室中毒事故及应急处理方法

实验室中毒事故及应急处理方法
实验室中毒事故及应急处理方法如下:
1.化学品中毒:吸入性化学品中毒,应果断采取措施切断毒源,如关闭管道阀门、堵塞泄漏的设备等,并通过开启门、窗等措施降低毒物浓度。
之后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服,放松身体。
同时,抢救者要注意自我保护,如戴防毒面罩、手套、穿靴子或戴脚套等。
如中毒者心脏骤停,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如只是呼吸变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氰化物中毒除外),之后就医做进一步处理。
2.化学药品(气、液、固体)引发的中毒事故: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将中毒者从中毒现场转移至通风清洁处,采用人工呼吸、催吐等急救方法帮助中毒者清除体内毒物,等待医务人员治疗。
也可通过排风、用水稀释等手段减轻或消除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并拨打120急救电话,保护好现场。
3.误服毒物中毒者:须立即引吐、洗胃及导泻,患者清醒而又合作,宜饮大量清水引吐,亦可用药物引吐。
对引吐效果不好或昏迷者,应立即送医院用胃管洗胃。
孕妇应慎用催吐救援。
重金属盐中毒者,喝一杯含有几克MgSO4的水溶液,立即就医。
不要服催吐药,以免引起危险或使病情复杂化。
砷和汞化物中毒者,必须紧急就医。
4.吸入刺激性气体中毒者:应立即将患者转移离开中毒现场,给予2%~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吸氧。
气管痉挛者应酌情给解
痉挛药物雾化吸入。
应急人员一般应配置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毒服装、防毒手套、防毒靴等。
此外,在触电事故发生时,要立即切断电源或使用绝缘物品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平时要注意不要用湿手、物接触电插销。
大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大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事件应急处置方案为加强对学校危险化学品事件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危害程度,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教育系统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处置方案。
一、应急处置的一般原则在应急处置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响应,果断处置;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二、事件类别及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事件主要有危险化学品(含易制毒品、易制爆品)丢失或被盗、泄漏、中毒、火灾(爆炸)几大类,针对事件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丢失或被盗事件处置措施在实验室发现化学品丢失或被盗,工作人员应保护、封锁现场,立即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保护处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学校职能部门得知情况后向相关校领导汇报,并在确定丢失原因和地点后、积极查找。
必要时,报告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二)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处置措施在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盛装化学品的容器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破裂、洒漏等事件,造成危险化学品的外漏,应采取简单、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少泄漏危险。
1.疏散与隔离在化学品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首先要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
如果是易燃易爆化学品大量泄漏,事件区应立即切断电源、严禁烟火、设置警戒线,并及时拨打“119”报警,请求消防专业人员救援。
2.泄漏源控制与处理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尽可能通过关闭阀门、停止实验、堵漏、吸附等方法进行泄漏源控制。
注意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1)围堤堵截。
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2)稀释与覆盖。
可用消防用水向有害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
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汽或氮气,破燃烧条件。
化学实验中毒应急处置安全操作规程

化学实验中毒应急处置安全操作规程化学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由于不可预测的因素,例如意外溢洒、误操作等,可能发生中毒事故。
为了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及时处置中毒事故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化学实验中毒应急处置的安全操作规程。
1. 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每一个实验人员都应该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
这包括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止血、包扎等常用急救技能。
了解这些技能有助于在发生中毒事故时快速进行紧急处理,保护受伤人员的生命安全。
2.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化学实验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
首先,实验室必须配备足够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例如,急救箱、中和剂、眼镜冲洗器、安全淋浴等设备必须位于易于接触的位置。
其次,实验员应了解所使用化学试剂及其可能的毒性,并在实验室内张贴有关提示标志。
此外,实验人员还应佩戴防护设备,包括实验服、眼镜、手套等,以防止化学试剂对人体的伤害。
3. 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理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分为内摄中毒和外接触中毒两种情况,具体措施如下:(1)内摄中毒内摄中毒指由于误食或不慎吸入化学物质导致中毒。
在发现中毒现象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步骤:1) 保持冷静并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安全区域,避免二次伤害。
2) 如误食固体物质,立即用大量清水漱口,并尽量吐出物质。
切勿用力吐出,以免引起呕吐。
3) 如中毒者出现呕吐或昏厥,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保持侧卧姿势,以防憋血引起窒息。
4) 迅速联系急救人员或将中毒者送往最近的医院,并告知医生中毒的化学品名称。
(2)外接触中毒外接触中毒指皮肤或眼睛直接接触到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
应采取以下紧急处理措施:1) 眼睛接触中毒: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用手轻轻拉开上下眼皮以保持眼睛周围清洁。
2) 皮肤接触中毒: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尽量洗掉化学物质。
3) 如有化学物质沾染衣物,应立即脱掉并冲洗受污染的皮肤。
化学安全-化学实验室安全措施

化学实验室安全措施一、防火与灭火化学实验室的易燃、易爆物品需定期检查,使用时远离火种,也不能与强氧化剂接触。
实验室里严禁吸烟,严禁生火取暖,家用电器用品要经常检修,防止绝缘不良而短路或超负荷而引起线路起火。
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移开可燃物,切断电源,停止通风。
对小面积的火灾,应立即用湿布、灭火毯、沙子等覆盖燃烧物,隔绝空气使停火熄灭。
火灾发生应立即报警,根据燃烧物性质使用相应的灭火器,进行抢救,以减少损失。
常用的灭火器有以下几种:1.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起火。
2. 干粉灭火器:用于扑灭可燃气体、油类、电器设备、物品、文件资料等初起火灾。
3. 1211灭火机:高效灭火剂,使用于油类、有机溶剂、高压电器设备和精密仪器等的起火。
4. 泡沫式灭火器:适于油类和一般起火。
二、一般伤害事故的处理实验室配置药箱,内放常用医药用品:消毒剂:75%酒精,0.1%碘酒,3%双氧水,酒精棉球。
烫伤药:玉树油,蓝油烃,烫伤药,凡士林。
创伤药:红药水,龙胆汁,消炎粉。
化学灼伤药:5%的碳酸氢钠溶液,1%的硼酸,2%的醋酸,氨水,2%的硫酸铜溶液。
治疗用品:药棉,纱布,护创胶,绷带,镊子等。
1.割伤处理:伤口保持清洁,伤口内如有异物应小心取出,然后用酒精棉清洗,涂上红药水,必要时敷上消炎粉包扎,严重时采取止血措施,送往医院。
2.烫伤和烧伤的处理:可在伤处涂上玉树油或75%酒精后涂蓝油烃。
如果伤面较大,深度达真皮,应小心用75%酒精处理,并涂上烫伤油膏后包扎,送往医院。
3.化学灼伤处理方法:如果沾上浓硫酸,切忌用水冲洗,先用棉布吸取浓硫酸,再用水冲洗,接着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最后用水清洗。
必要时涂上甘油,若有水泡,应涂上龙胆汁。
至于其它酸灼伤,可立即冲洗,然后进行处理。
若被碱灼伤时先用水冲洗,然后用3%的硼酸或2%的醋酸清洗。
如果酸碱溅入眼内,应先用水冲洗,再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2%的醋酸清洗。
三、中毒的急救措施化学中毒有三条途径:1.通过呼吸道吸入有毒的气体,粉尘,烟雾而中毒;2.通过消化道误服而中毒;3.通过接触皮肤而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化学中毒及处理措施(安全第一)化学中毒1.1 有损健康的化学药品有些化学药品,在一定条件下损害人体健康。
这些药品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具有刺激性腐蚀性药物,一类是有毒化学药品。
下面分别讲述这二类药物的毒性、中毒途径和常引起的疾病。
(1)毒物某些侵入人体的少量物质引起局部刺激或整个机体功能障碍的任何疾病都称为中毒,这类物质称为毒物。
根据毒物侵入的途径,中毒分为摄入中毒、呼吸中毒和接触中毒。
接触中毒和腐蚀性中毒有一定区别,接触中毒是通过皮肤进入皮下组织,不一定立即引起表面的灼伤,腐蚀性中毒是使接触它的那一部分组织立即受到伤害。
毒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毒物的毒性,习惯上用半致死剂量(LD50)或半致死浓度(LC50)作为衡量急性毒性大小的指标,将毒物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
上述分级未考虑其慢性毒性及致癌作用,我国国家标准GB 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根据毒物的LD50值、急慢性中毒的状况与后果、致癌性、工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等6项指标全面权衡,将毒物的危害程度分为1-Ⅳ级,分级依据列于表2-1中。
(2)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这类药物有的有刺激性,对眼睛、粘膜、气管有刺激作用,腐蚀损害皮肤、组织,对眼睛非常危险。
轻微引起喉痛、粘膜红肿(有的催泪);重者引起气管炎、肺气肿,甚至死亡。
这类药物包括:①酸类、酸酐及与潮气产生酸的物质。
例如硫酸、氟氢酸、硝酸、盐酸、五氧化二磷、醋酸、醋酸酐、酰氯化合物等。
兹将强腐蚀性药物介绍如下:(a)硫酸是强腐蚀性酸类,吸水力强,使组织碳化,与水反应生强热;与过氯酸、高锰酸钾反应,能爆炸!(b)氟氢酸强腐蚀性酸,伤口异常疼痛,可使体弱伤者疼至休克。
(c)硝酸及氧化氮强刺激性、腐蚀性,与皮肤或组织中蛋白质作用使之变黄。
②碱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氨气)、有机胺类及水解生成氨之化合物。
前三者对眼睛特别危险。
③卤素及有机ω-卤代物。
除具有强刺激性、腐蚀性外,还有催泪性并且是强氧化剂。
(3)有毒化学药品我们指那些吸入微量即能致死的化学药品是剧毒药品,水银及汞盐、氰化物(氰氢酸、氰化钾……等)、硫化氢、砷化物、一氧化碳、马钱子碱……等等都是剧毒药品。
其他毒物也是很危险的。
有毒药品对人体的作用,使组织器官受伤;现将他们的毒性列於下面:①使窒息:如一氧化碳与红血球结合而中毒,氰化物与血液结合而使中毒,硫化氢使呼吸器官麻庳而中毒。
硫化氢的毒性不比氰化氢低,但它有味,使人警觉,立即采取措施,或离开,如吸多了,就不觉臭味,反而带甜味,十分危险。
②扰乱人体内部生理、损坏器官,这类毒药引起系统性中毒,而且每种毒物有其损害的对象。
如苯深入骨髓,损害造血器官,结果引起患者全身无力、贫血、白血球低等等;卤代烷使肝肾及神经受损害,钡盐损害骨骼,汞盐损害大脑中枢神经等等。
③麻醉作用:乙醚、氯仿等。
④过敏性药物:引起某些人的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接触性皮炎。
⑤致癌性药物。
我们已经知道很多药物是致癌性的。
像铅、汞、铍、镉……等长期接触能导致癌症。
尤以下述化合物为最:(a)石棉。
(b)苯并芘等稠环化合物,存在於沥青、烟道(烟囱)灰中,烟叶燃烧亦有苯并芘生成。
扫烟道灰工人和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很高。
(c)联苯胺、β-萘胺等染料中间体,长期接触,膀胱癌发病率高,固此在英国、日本,美国的许多州的法律亦严禁生产和使用联苯胺和β-萘胺。
在医学化验所检查潜血仍用联苯胺,工作人员应特别小心。
(d)第二级亚硝胺:现在医学上已证明第二级亚硝胺的致癌率是很高的,有些地方性的癌症是由於该地居民喜食某种含有亚硝胺的食物或水源有亚硝胺。
实验室使用亚硝胺或合成亚硝胺时应特别注意。
(e)某些染料:如二甲基黄等。
其他致癌性药物很多,由於篇幅所限,不能在此一一枚举。
⑥放射性药物:严重损坏器官,使细胞遗传基因改变。
表2-2,表2-3,表2-4,表2-5。
1.2 化学药品中毒途径:(1)药物中毒的途径通常,有害药品经呼吸器官、消化器官或皮肤吸入体内,引起中毒。
因此,我们切忌口尝、鼻嗅及用手触摸药品。
①呼吸器官吸入由呼吸器官吸入毒物是最主要的中毒途径,有的刺激腐蚀性药品,如氯气、臭氧、强酸气体及酸雾、氨气等直接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气管炎、肺炎;有的毒品由肺进入血液,循环全身,积聚於某一部器官中,引起中毒。
气体、液雾、粉尘都能由呼吸器官吸入。
某些低沸点液体,易升华固体,在常温常压下,蒸气浓度很大,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
水银在室温下蒸气浓度远远超过中毒浓度,而且溅出不易清理。
据美国一病案记载:一个学生拿了十克水银回家玩,不小心弄到地下,成小球散开,吸尘机又将水银打细,结果全家中毒。
治疗后,家中的水银清理不净,又再中毒。
温度计厂工人,衣物沾有水银,带回家亦会发生全家中毒事故。
由於蒸发,或通入气体,当气体逸出时,带着液雾,弥漫空间,亦会被吸入而中毒。
世界上多次发生烟雾事件,大批居民中毒,并有死亡记录。
电镀铬时,气体带着铬酸液雾,威胁整个工作室的工作人员,易患鼻穿孔的职业病。
空气中散布的毒粉尘,应注意净化。
石棉工人、磨玻璃粉工人,易得硅(矽)肺、纤维肺的职业病。
尤其是石棉粉尘,接触者患肺癌的发病率是很高的。
②由皮肤渗入有害药品与皮肤接触,经毛孔渗入体内。
再由血液运输到各器官,引起中毒。
这是高沸点化合物入侵的主要途径。
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a)一些油溶性毒物,渗入后溶於皮下脂肪,更易深入体内。
所以切勿用油溶性溶剂(如汽油、四氯乙烯、氯仿……等等)洗刷皮肤污染处。
有人喜欢用酒精洗去污染处,如果污染处很小,可以用棉花酒精擦去;但是大片污染,使用酒精洗就会弄巧成拙。
(b)高温时,毛孔胀大,有利於毒物渗入体内。
所以用热水洗污染皮肤是不明智的。
(c)皮肤上有伤口,接触药品就会直接进入体内,危险性很大。
所以皮肤上有伤口时,绝不能操作剧毒药品。
(d)用酸碱洗皮肤能使皮肤破裂,加剧有毒药品的渗入。
③吞入吞入药物引起中毒死亡,自杀或误食的记录很多。
如果在实验室内吃东西或饮水,用污染药品的手拿取食物,就会污染食物,或者错拿盛药物的瓶子作饮用瓶子等,都能使有毒药品由消化器官入侵。
由嘴直接吸移液管,偶然不慎,就会吞入药物,而且会吸入气体。
用舌头鉴别药品的味道,是很危险的坏习惯。
对有毒物质的使用应特别小心,如果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往往就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
因为严格区分有毒物质和完全无害的物质是很困难的。
这是由于某些化合物(如氟化物),其小量为身体所必需,但量多则有害人体的健康;有许多毒物当其量极微时可刺激身体的活动性能并可用于医疗(如砷、番木鳖碱),但若过量就能引起致命的中毒,例如,服用0.1克二氧化砷即可引起死亡。
另外,有许多被认为是无害的化合物,如果大量侵入体内就会成为毒物。
如服用17克氯化铬即会死亡;服用2~3克氯化钡时亦将遭到同样的结果;服进1~2克硫酸铜可引起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中毒;深深吸入一次氨蒸气即可中毒死亡等等。
这些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1.3 药物中毒引起的疾病由於皮肤、呼吸器官直接与药物接触,所以腐蚀性药物首先使皮肤、粘膜、眼睛、气管、肺受严重损伤。
大量吸入刺激性气体,导致肺气肿,甚至死亡。
毒物经由肾排出,许多慢性药物中毒,往往使肾脏受到损害,尤其是使肾小管受损。
此外膀胱亦受到损伤。
肝是人体的解毒中心,有许多有毒药物,随血液循环流入肝以后,进行了解毒的代谢作用,将毒物变为无毒物,再流到肾排出体外。
有许多药物,使肝受严重的损害。
这些药品包括:汞、铅、芳香族有机物,有机卤代物……等等。
有许多药品能引起体内一连串不正常的反应,引起各系统失调、受伤。
又有许多药品,专在某种器官内积累,很难排出体外,结果,使某些器官严重受伤,因而出现了慢性药物中毒的综合症状。
如有机卤化物中毒表现出神经痛、肝肿大、肝功能不正常、食欲不振……等等;汞中毒出现头痛、口臭、手颤……等症状;苯中毒则呈现血相不正常、体弱无力等等。
人一时接触或误食大量毒品,能引起急性中毒,病情严重,愈后可能有后遗症。
如果经常接触某种或某几种毒品,就发生慢性中毒病状。
慢性中毒很难立即发现和医治,使患者长期受害。
大多数化学工作者的中毒是慢性的。
值得提出的是:(1)同时接触几种毒物,他们对人体的毒性不是简单地相加的,而有的是互相抵销,有的却互相增强。
例如二氧化碳和氧化氮是互相增强的。
(2)许多毒品不能立即在体内解毒而排出体外,他们的毒害作用是积累的。
例如汞及汞的化合物积聚於大脑。
(3)有许多危险性药品,其危险性是多种的。
例如氯气是强刺激性腐蚀性药品,又是强氧化剂,有着火爆炸危险。
苯是一级易燃物,他的蒸气毒性很大。
硫化氢是易燃易爆气体,剧毒,还有刺激性。
(4)有的药品不但令使用者受害,如果是孕妇,可能会使婴儿畸性。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有害毒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二三十年前,在实验室还常用苯、汞、石棉等药品,现在,我们已尽量不用了;我国对一些有害气体的工厂排放浓度作了严格规定,而且对排放污水浓度也有法律规定,以减少公害。
我们在实验室中,除考虑在通风橱操作有毒药品以外,有的要考虑吸收,以免排放於大气中,造成公害。
1.4 常见化学毒物的急性致毒作用与救治方法表2-6 常见化学毒物的急性致毒作用与救治方法(严重者现场急救处理后速送医院)名称主要致毒作用救治方法酸硫酸、盐酸、硝酸接触:硫酸接触皮肤可造成局部红肿痛,重者起水泡、呈烫伤症状;硝酸、盐酸腐蚀性小于硫酸吞服:强烈腐蚀口腔、食道、胃粘膜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用2%碳酸氢钠水溶液冲洗,然后清水冲洗。
初服可洗胃,时间长忌洗胃以防穿孔;应立即服7.5%氢氧化镁悬液60mL,鸡蛋清调水或牛奶200mL。
氢氟酸局部烧灼感,开始疼痛较小不易察觉;氢氟酸渗入指甲,剧痛。
眼烧伤。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将伤处侵入:①0.1%~0.133%氯化苄烷铵水或乙醇溶液(冰镇);②饱和硫酸镁溶液(冰镇);③70%乙醇溶液(冰镇)。
上述方法任选一种,①的效果最佳。
大量清洁冷水淋洗,每次15min,间隔15min。
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接触:强烈腐蚀性,化学烧伤吞服:口腔、食道、胃粘膜糜烂迅速用水、柠檬汁、稀乙酸或2%硼酸水溶液洗涤。
禁洗胃或催吐,给服稀乙酸或柠檬汁500ml,或0.5%盐酸100~500mL,再服蛋清水、牛奶、淀粉糊、植物油等无机物汞及其化合物大量吸入汞蒸气或吞食二氯化汞等汞盐:引起急性汞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衰弱、尿少或尿闭甚至死亡。
汞蒸气慢性中毒症状:头晕、头痛、失眠等神经衰弱症侯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口腔炎及消化道症状及震颤。
皮肤接触误服者不得用生理盐水洗胃,迅速灌服鸡蛋清、牛奶或豆浆。
送医院治疗。
皮肤接触:大量水冲洗后,湿敷3%~5%硫代硫酸钠溶液,不容性汞化合物用肥皂和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