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星闪耀:民国的中国四大军校
最好的十所军校
最好的十所军校中国有许多优秀的军事学府,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好的十所军校。
这些军校在培养优秀军事人才、弘扬军事传统、推动国防事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首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这所学校是我国唯一一所综合性国防类军事学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传统。
它致力于培养具备高度理论水平和宽广视野的高级军事指挥人才,同时也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国际学术交流。
第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
作为我国陆军唯一的综合性指挥学院,这所军校具有极高的声誉和专业水平。
它培养了很多杰出的指挥军官,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学院。
作为我国海军的核心军事教育机构,这所学校专注于培养海军军官和技术骨干。
它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我国海军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第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
这所军校是我国空军唯一的综合型指挥类军事院校,它师资力量雄厚,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并且注重实战能力的锻炼。
它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空军指挥员和技术人才。
第五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学院。
这所军校是中国武警部队唯一的综合性指挥类军事学院。
它致力于打造武警部队的中坚力量,培养高素质的领导指挥干部和军事政治工作骨干。
第六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
这所军校是我国培养特种作战人才的重要基地,具有丰富的特种作战培训经验和教学资源。
它培养了我国特种作战力量中很多的骨干干部和队员。
第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指挥学院。
这所军校是我国军队的新型军种之一,它致力于培养战略支援部队的指挥与管理人才。
它着眼于军队装备现代化的需要,培养了很多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军事人才。
第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这是我国军队的核心军事研究机构,拥有一流的科研设施和优秀的科研团队。
它致力于推动军事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我国军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第九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作为我国军事外交方面的研究和教学机构,这所学校在增强我国军队海外影响力、推动国际军事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定军校:民国将星闪耀的地方(精)
保定军校:民国将星闪耀的地方本文摘自《看历史》2011·3月刊,作者:金满楼。
原标题:保定军校:民国将星闪耀时民国军事史上有三大派系格外引人注目,即“保定系”、“士官系”和“黄埔系”,这三大派系均以其发源之军校命名:“黄埔系”出于黄埔军校,“士官系”源于日本士官学校,“保定系”则是保定诸军校毕业生的合称。
民国成立后,陆军部改前清陆军兵官学堂为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定于直隶原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内,这是中华民国第一所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为人所熟知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下称“保定军校” 。
早在清末袁世凯练兵之时,保定即设立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学堂选址于保定东关原关帝庙废址(庚子之役中被八国联军焚毁。
1903年3月底,袁世凯在原庙址的基础上征购了周边大片土地,学堂占地超过一千五百亩,东西各两公里有余。
在清末时期,学堂已初具规模,其建筑格局以日本士官学校为蓝本,同时兼采天津武备学堂之优点,整体构局气势雄伟,校内气象森严有序,全校分本部、操场、靶场三部分,本部为教学区与生活区,占地约三百亩,靶场面积与本部相当,大小操场占地近千亩,其规模虽不能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相提并论,但与原天津武备学堂(毁于八国联军相比,已非同日可语。
辛亥革命期间,原各省招收的陆军兵官学堂入伍生及陆军中学学生因局势突变而分散于全国各地,为免于其荒废学业并为民国军队建设培养基层军官,陆军部将军官学校的复学视为头等大事。
在给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的呈文中,陆军部称:“民国初建,自以培植将才为整顿军队,力图自强之基础,是以近月以来,督饬部中各员悉心筹划,规复陆军各项学校”。
由此,保定军校得以顺利成立并成为黄埔军校创办前惟一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相比于各省所办“讲武堂”及军阀内部设立的“学兵队”等,保定军校的教学与训练都要严格正规得多,其学制章程大多参照日本士官学校,教官与科队长也多为留日士官生、陆军大学及本校的优秀毕业生担任。
在教学安排上,学员每天至少要有半天的课堂学习,内容包括战术、兵器、筑垒、军制、测绘等军事学及理化、数学、历史、地理等普通学科;在术科训练上,则安排有劈刺、体操、武技、马术等;制式教练一段时间后,学员们由简入繁,分别参加教练场演习、野外演习及全面联合演习;在教学设施上,保定军校可谓是得天独厚,学员们实弹射击时有打靶场,马术训练有马场,炮兵训练有炮场,工兵训练有土木工作业场、架桥作业场,体操、劈刺、武术等辅助术科也都有专业教官和专门的器械操场。
中国最好的10所军校
中国最好的10所军校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军事院校,以下是中国最好的10所军校: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最高的军事院校之一,专门培养军队指挥员、军事科研人员和军事管理者。
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陆军的重要军校,其中培养有许多中国军队的高级指挥官。
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成立于1953年,是中国海军科研教育机构,专门培养舰船设计和海军工程技术人员的高级院校。
4.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成立于1982年,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重要军校,专门培养武装警察指挥员和军事科研人员。
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空军最重要的军事院校之一,专门培养空军飞行员、飞行教员和空军技术人员。
6.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成立于1981年,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的重要军校,培养特种警察指挥员和军事科研人员。
7.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中国重要的装甲兵技术研究和军事院校之一,专门培养装甲兵指挥员、技术人员和军事科研人员。
8.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军队最重要的外语教育机构之一,培养外语翻译、军事情报分析和国际关系专家。
9.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最优秀的理工科军事院校之一,专门培养军事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成立于1955年,是中国最高的国际关系和军事外交研究机构之一,培养外交官、军事指挥官和国际关系专家。
中国近代三所著名军事院校
一、保定军官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该校创建于1902年,停办于1923年。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地址在河北保定市,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
民国后改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学校的最初负责人是冯国璋,1906年,改由段祺瑞接任。
其后,军事专家蒋百里、在第二次直皖战争中,曾任皖军总指挥的曲同丰等都先后担任过校长。
若从民国改元后算起,即1912—1923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达6000余人。
若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其中超过1600人获得将军的头衔。
这些人遍布军界和政界,在中国近代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近代的许多风云人物都是毕业于保定军校。
例如,中国近代有名的大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都是毕业于保定军校。
吴佩孚是直系军阀,曾坐镇洛阳,拥兵数十万,梦想统一中国,但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打败。
孙传芳也曾拥兵十多万,威震一方,后被北伐军打败。
国民党方面毕业于保定军校的有:蒋介石、张群、陈调元、蒋光鼐、陈铭枢、熊式辉、黄绍竑、张治中、傅作义、余汉谋、刘文辉、陶峙岳、唐生智、李品仙、罗卓英、周至柔、秦德纯、顾祝同、陈诚、白崇禧、钱大钧、刘峙、上官云相、薛岳,等。
其中,蒋介石曾任国民政府首脑,统治中国二十余年。
在国民政府中曾任部长级的人物有张群、张治中、顾祝同、陈诚、白崇禧等。
曾任兵团司令级人物或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有熊式辉、顾祝同、刘峙、薛岳、罗卓英、傅作义、马法五、周至柔、上官云相、李品仙、余汉谋等。
一些人成为地方实力派的领袖人物,如川军的刘文辉、邓锡侯,桂系的白崇禧、黄绍竑、李品仙,晋绥军的楚溪春、傅作义等。
应指出的是,唐生智也是一个有名的军阀,在武汉国民政府时期,曾有军队二十余万,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抗,后被打败。
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后来有不少人成为民主革命的骨干,如李济深先生,在军校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为阻止清军南下攻打起义军,曾冒险去炸漕河铁桥,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哪所军校培养34位民国上将2位中共元帅 非黄埔
哪所军校培养34位民国上将2位中共元帅非黄埔凤凰卫视4月16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1921年一位法国观察家在香港报纸撰文评价,在我见过的中国军队中滇军战斗力最强。
滇军军官素质上要优越得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讲武堂学校受过训练。
那么云南陆军讲武堂学员们的战斗力,是怎样形成的呢!云南陆军讲武堂分步、骑、工、炮四大兵科,甲班和乙班招收中下级军官培训学制是一年。
丙班则招收有高中毕业资格的学生,当时朱德、朱培德、金汉鼎就是入丙班学文理各科学制两年。
丙班学员因为没有部队带兵的经历,必须经过三个月的入伍新兵教育和全面系统的正规军事化教育,叫做“养成教育”。
之后黄埔军校和其他中国军校都沿用讲武堂的这个方法,讲武堂的训练强度之大并不是人人可以承受的。
学员们在每日集训前只有十分钟洗漱和如厕的时间,所以设了200个厕所的蹲坑,考虑到学员们每天起蹲训练无数,以至于腿脚疼痛如厕后难以起立,特在每个蹲坑前设立大木桩一只以便起身。
据朱德回忆学员每天五点起床跑操,三餐后稍事休息即投入理论或者是实战的学习,如动作不达标要反复练习,不得休息。
晚上有晚自习,到晚九点才能入睡,深夜还经常有紧急集合训练。
讲武堂非常注重守纪律爱百姓的教育,有一位名叫常邵群的学员回忆,他在外吃饭因为算账起了口角与店主打了起来,事后常绍群差点被开除学籍。
只因他成绩优良颇得教官的偏爱,几经求情检查被痛打20军棍,关了一个月的禁闭才回队训练。
另一件事是,在护国战争的“敘瀘战争”中,由讲武堂毕业的工兵连长胡岳,率部增援并死守龙头山抗击数倍于自己的顽敌。
全连官兵壮烈牺牲而阵地寸土未失,打扫战场的时候人们发现,全体阵亡官兵的着装、子弹带、绑腿、军风扣和平时操练训练一样符合规定,可见临危不惧不乱素质之过硬。
在办校的26年中,从云南陆军讲武堂走出的数百名教官和毕业生,成为民国时期的少将军衔以上的高级将领。
其中上将34人,比如蔡锷、龙云、卢汉,中将40少将36人,其中就包括蒋介石后来的左膀右臂的王柏龄和何应钦。
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四大分校
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四大分校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为了培养立志忠诚于国民革命事业的军事人才,1924年5月,孙中山接受了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随着国民革命的深入发展及东征、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广州国民政府先后在潮州、南宁、武汉、长沙四地建立了黄埔军校分校,招生总数达8500余人,其中许多人成为国共两党的军事政治骨干,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现对大革命时期的四所分校的情况做一介绍。
“粤东的军事摇篮”——潮州分校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胜利后,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广州国民政府根据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东江各属行政公署长官周恩来的倡议,决定在潮州建立黄埔军校分校,并委派何应钦负责分校的各项筹备工作。
12月18日,黄埔军校分校在潮州城湘太马路(今中山路)中段李厝祠举行开学典礼,蒋介石兼任校长(后何应钦),汪精卫兼任党代表,周恩来兼任政治部主任(后刘康候、何正书),何应钦兼任教育长(后王绳祖、邓演达),王昆仑任秘书兼政治教官(后王逸常),李卓元任学生队总队长。
潮州分校的组织机构体现了国共合作的特点。
其军事教育内容及训练全部参照黄埔军校本校,政治教育则着重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和形势教育,课程有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史、帝国主义侵华史、世界革命史、社会主义等15门政治教程。
潮州分校共招收了两期学员。
第一期学员全部是来自于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独立第二师及第十四师的下级军官。
1926年6月1日毕业348人,与黄埔军校本校第三期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参加北伐。
6月6日,第二期学员入学,由第一期入伍生大队(原在东江及潮梅地区招考的中学生)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下级军官组成。
年底,380名学员全部毕业,与黄埔军校本校第四期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各军从事军事或政治工作。
百年军校风云录
物《 时 代 吴》 佩周 孚刊 封 面 人
将星闪闪
——
张 治 中
蒋介石
叶挺
傅 作 义
李 济 深
郝梦龄
陈诚
东北陆军讲武堂
学校简介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5号的“东 北讲武堂”是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培 养干部最多的军事机构,东三省讲武 堂设立于1906年。它与“云南讲武 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 埔军校”并列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 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在广东创办的黄埔 军校,在东北也有一所这样的学校, 比广东黄埔军校还要早,它就是东北 讲武堂。东北讲武堂初称东三省讲武 堂,张学良主政时期改名为东北讲武 堂。
国民党系统
杜聿明——黄埔一期,蒋介石嫡系,毛泽东«
敦促杜聿明投降书» 胡宗南——黄埔一期,蒋介石嫡系 张灵甫——黄埔四期,整编74师 毛人凤——黄埔四期,戴笠死后的军统头目 戴笠——黄埔六期,创立军统 谢晋元——黄埔四期,太行仓库八百壮士 戴安澜 ——黄埔三期,国军第一个机械化师 师长
百年军校风云录
——民国五大名军校
五大名校目录
1: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2:东北陆军讲武堂
3:黄埔军校
4: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5:云南陆军讲武堂
学校简介: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 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堪称中国近现代军 事教育史上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 门类最齐全的军事学府。保定军校前身为清朝北 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 军军官学堂。 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 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后来 成为黄埔军校教官(蒋介石,李济深)。在国民 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若然从北洋军学堂 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 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衔头。保定军校先后任职共 八位校长,其中第一任正式校长为蒋百里。保定
广州黄埔军校旧址
广州黄埔军校旧址大家好,今天我们参观的是广州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与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皇家军事学院、俄国伏龙芝军事学院堪称四大著名军校。
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在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就有五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叶剑英、列荣臻、陈毅、徐向前和林彪。
解放军首批授衔的十位大将中也有三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陈赓、许光达和罗瑞卿;未受军衔的著名将领周总理、陶铸、刘志丹和左权等,他们都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而国民党军队的将领中,黄埔军校毕业的著名将领有李济深、杜聿明、胡宗南、邓演达、宋希濂和陈诚等。
黄埔军校是一所新型的军事政治学校。
1924年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在开学演讲中提出“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作为办校宗旨。
军校有三位最高的领导人,他们是校总经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
军校在1930年迁往南京,后又迁往成都和台湾。
“陆军军官学校”,这是军校早期的名称,只因校址首选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人们通称它为“黄埔军校”。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军校?因为,他革命二十多年来,都没有一支忠于革命的军队,致使革命屡遭失败。
尤其是1922年,被他视作亲信的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想置他于死地,因而十分悲痛。
沉思中他开始认识到,革命要成功,必须创建一支革命军队,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
大家请看大门上面的门匾。
“陆军军官学校”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
校门内外张贴有各种标语和对联。
对联的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请大家再看看墙上的这幅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这是孙中山先生的遗训。
大门后的建筑,称为校本部。
它原作清末广东陆军小学堂,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叶挺和邓演达青年时曾在此就读。
很可惜,1938年遭到日机的轰炸,荡然无存。
1998年5月初,广州政府决定重建校本部。
二十世纪之初的中国地方军校
二十世纪之初的中国地方军校作者:李宗蔚来源:《重庆行政》2015年第04期在我国云南省有一所军校,在创办之初它就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为“清末三大讲武堂”。
在民国时期它又与保定军校、东北讲武学校和黄埔军校并誉为“民国四大军校”,它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
一、创办背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创办是在清末“新政”军事改革的历史前提下,在云南新军中下级军官缺乏的地方背景下,在云南留日陆军士官学校学生归来的人才基础下“应运而生”的。
(一)历史前提。
二十世纪之初的中国,时值清朝末年。
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下,清政府为了稳固自身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改革,俗称清末“新政”,其中军事方面变革主要有两项:一是裁撤地方绿营,在全国范围内编练新式陆军(简称新军)36镇;二是颁布《陆军学堂办法二十条》,要求地方各省于省垣设讲武堂。
(二)地方背景。
以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为契机,时任云贵总督的丁振铎在云南昆明成立督练处,筹办新军。
经过数年努力,云南新军于光绪34年(1908年)编成,列为陆军第十九镇。
云南新军编成后,面临着中下层军官缺乏的情况。
据1910年呈报的《陆军第十九镇报告表》统计,十九镇全镇官佐缺编六十名,其中与军事指挥直接有关的军官缺编二十四名。
(三)人才基础。
清末“新政”以来,云南掀起了留学日本的热潮。
受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云南留日学生中的一部分人选择入读日本军事类院校。
据统计,在1907~1911年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云南籍学生共26人,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李根源、唐继尧、张开儒、谢汝翼、庾恩旸等。
这批云南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多数返回云南,并担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教官。
在清末“新政”军事改革的历史前提下,在云南新军中下层军官匮乏的地方背景下,在云南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返回云南,并担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的人才基础上,1909年9月28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开办,以李根源为监督(后任总办),张开儒为提调,唐继尧、谢汝翼、庾恩旸等为重要军事教官。
民国时期各地军事学校
清末创办的各级军事学校简介
http://www.jijin.in/jichang_info_424_207808
清朝末年由清政府陆军部军咨处创办的各级军事学校,有以下几所:将弁学堂(武备学堂、速成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军咨处招考一批年轻体壮的秀才。童生等,并选派一些满族子弟,在直隶省滦县开平镇开办将弃学堂。将弁学堂学制为一年。该学堂只办了一期,以后改称为武备学堂。两年后,又将武备学堂改称为陆军速成学堂,学制改为一年半。武备学堂和陆军速成学堂都各办了两期。陆军小学校光绪二十九年至光绪三十二年(1903-1906),军咨处在全国各省先后开办了陆军小学堂。不久,将"堂"字改为"校"字。陆军小学校在本省内招考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身体健壮、年15岁至16岁的青少年,学制三年。学习课程分为学科和军事科两类,以学科为主,同时进行军事训练。学科计有:国文(语文)、史地、修身、数学、代数、物理以及外国语(分英、日、俄、德语)。军事科计有:步兵操典、各种典范令等。
前清末叶的中国军队都是巡防营和绿营,其军风纪之坏不可胜言,时有军民冲突之事发生。光绪三十二年在天津塘沽办了一个陆军警察学堂,这个学堂里的学生都是由各省挑送,为数约60余名,毕业后派回本省担任维持军队的军风纪。这个学堂只办过一期。到了辛亥年即1911年冬季即被撤销,陆军部另在北京办了一个宪兵学校,将来所有陆海空部队外出军人的军风纪事务都由宪兵维持和纠正.所以宪兵学校四个字前面不必冠以陆海空的字样。宪兵学校设立在北京东四牌楼四条胡同,校长为殷学潢。学校的学员队名额70余人,由陆军部分配各省名额,例如四川、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广东、云南、陕西、辽宁等省可保送3名至5名,浙江、安徽、吉林、黑龙江、贵州、广西、山西、甘肃等省只能保送2名到3名。我是这年由安徽保送到校,同去者还有何之铭。新疆、青海两省当时没有保送。校里另有军士队的组织,约有80人,这是由驻京、热、察、绥各部队在军士中挑选保送而来。学员与军士两队共有150多人。学校有马100匹,马厩在安定门外。学员队的学科有治安警察法、行政执行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法学通论、违警律、平时国际公法、战时国际公法、骑兵操典、步兵操典、侦探学、心理学、日语、英文等。术科有马术、步操、刺枪、劈剑、摔跤、捕绳术等。军士队则侧重于各种术科,学科比较少。两队的术科教官均系专任;学科的教官十九都是兼职,多从陆军部职员和大理院推事之中及司法机关聘请担任。学员队毕业期限规定为两年,军士队一年。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直隶天津)学堂之位置和架构北洋武备学堂(简称老武备)在天津白河下游东岸,大直沽以北,唐家口子以南。对河西岸附近为海大道及英国租界紫竹林码头,轮舶往来,帆樯如林,码头百货堆积如山,地位非常重要。
换个角度看“黄埔军校”黄埔四巨头、黄埔三杰、黄埔四凶、黄埔五虎
换个角度看“黄埔军校”黄埔四巨头、黄埔三杰、黄埔四凶、
黄埔五虎
换个角度看“黄埔军校”。
黄埔四巨头、黄埔三杰、黄埔四凶、黄埔五虎将、黄埔八大金刚、黄埔十三太保、黄埔一百单八将。
黄埔军校作为民国四大军校之一。
当时保定军校第一,黄埔军校第二,云南讲武堂第三,东北讲武堂第四。
为什么黄埔军校比其他军校都要有名的多呢?因为我们熟知的开国将帅很多都毕业于此:林彪、徐向前、陈赓、罗瑞卿、许光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解放战争中其实就是黄埔军校学生之间的战斗!。
中国近代有名的军校
中国近代有名的军校1;天津武备学堂----------李鸿章办创办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2月-----1900年被八国联军毁灭天津武备学堂的中国近代名人段祺瑞、冯国璋、曹锟、靳云鹏、王士珍、段芝贵、陆建章、李纯、李长泰、鲍贵卿、陈光远、王占元、田中玉、何宗莲、张怀芝、景启、刘锡钧、唐国治、李得胜、杨汝钦、崔朝俊、韩辉增、赵学治、何兰芬、王风岗、孙鸿中、丁得胜、徐邦杰、任永清、梁华殿、张锡藩,刘承恩、李天保、吴凤岭、李壬霖、申保亨、汪本崇、劳本泉、傅宪武、张心全、吴佩孚、王者化、张文元、胡思光、吴鼎元、孔庆塘、滕毓藻等。
冯国璋、曹锟,后来都当上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段祺瑞,当了国务总理和执政。
李纯、陈光远、王占元分任苏、赣、鄂长江三督,田中玉当上山东督军,而吴佩孚则成为了直系首脑。
2.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袁世凯办简称保定军校,创建于1902年,停办于1923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
校址在河北保定市,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
民国后改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学校的最初负责人是冯国璋,当时称总办(即校长),1906年,改由段祺瑞接任。
其后,军事专家蒋百里、第二次直皖战争中任皖军总指挥的曲同丰等都先后担任过校长。
若从民国元年(1912年)算起,保定军校办过9期,毕业生达6000余人。
若从北洋武备学堂算起,保定军校训练了近1万名军官,其中1600多人获得将军头衔。
这些人遍布当时的军界和政界,在中国近代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民党方面毕业于保定军校的有:蒋介石、张群、陈调元、蒋光鼐、陈铭枢、熊式辉、黄绍竑、张治中、傅作义、余汉谋、刘文辉、陶峙岳、唐生智、李品仙、罗卓英、周至柔、秦德纯、顾祝同、陈诚、白崇禧、钱大钧、刘峙、上官云相、薛岳等。
其中,蒋介石曾任国民政府首脑,统治中国20余年。
在国民政府中曾任部长级的人物有张群、张治中、顾祝同、陈诚、白崇禧等。
民国著名军校
云南陆军讲武堂
• 是我国最早的培养新式陆军军官学校之一,位于 昆明市翠湖西承华圃。创办于1909年,至1928年 共办19期,毕业学员达4000余人。每期一年半至 二年,分步、骑、官多数 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清朝创办讲武堂目的在于扑 灭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但教官与学生中 有不少是同盟会会员,使该校成了当时云南革命 力量的摇蓝,在推翻清朝统治的云南辛亥重九起 义和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首义中,起了重 大的作用。
此外,入伍生总队长为邓演达、张治中; 政治教官主要有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 高语罕、张秋人、于树德、阳翰生等;军 事教官主要有刘峙、顾祝同、钱大钧、胡 树森、徐培根、张元祜、沈应时等。至 1927年大革命时期毕业的有四期,毕业生 有4981人。从第五期起,在潮州、南宁、 长沙、武汉等地设有分校。1928年3月,军 校迁往南京,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 校”。
主要人才
• 王柏龄、孔庚(6期)、尹昌衡(6期)、 许崇智(2期)、汤恩伯(18期)、孙传芳、 李烈钧、谷正伦(11期)、邹作华(12 期)、何应钦、何柱国、、陈仪、周荫人 (6期)、贺耀祖、钱大钧、徐树铮、唐继 尧、阎锡山、蒋作宾、程潜(6期)、蔡锷、
东三省讲武堂
• 东北讲武堂初称东三省讲武堂.东三省讲武堂设立 于1907年张学良主政时期改名为东北讲武堂。作 为奉系军阀的军官学校,奉系军队的高、中级军 官基本都经过它的培训。它在提高奉军的战斗力, 促进奉系军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的 作用,在中国的军校史上也非常著名,与云南讲 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官学 校并列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军官学校。
民国著名军校
主要军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东三省讲武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 •保定陆军军官学院 •黄埔军校
中国27所军校介绍-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中国27所军校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27所军校介绍概述部分:中国是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国家,为了培养更多的精英军事人才,中国建立了27所军校。
这些军校分布在全国各地,涵盖了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多个军种。
这些军校是中国军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优秀军事人才的重要任务。
中国的军校以其严格的选拔制度和高质量的教育培养闻名于世。
这些军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军事素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些军校,学生除了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外,还接受高水平的学科教育,培养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中国的军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中国的古代,就有一些具有军事教育功能的学府存在。
随着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军校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目前,中国的军校在军事教育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为国家的军事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的军校招生与教育体系也值得一提。
这些军校在招生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品德和能力,通过选拔优秀人才来确保教育质量。
在教育体系方面,军校采取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中国的军校对国家的军事实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优秀的教育培养,军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杰出的军事人才,他们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军校的发展也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的27所军校是中国军事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军校担负着培养优秀军事人才的重任,并为国家的军事实力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高质量的教育和培养,这些军校为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Introduction):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四个方面。
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中国的27所军校。
文章结构部分将对本文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所采用的框架和逻辑。
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1月28日,孙中山指定以黄埔长洲岛的原清代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为军校校址。 2月6日,在广州南堤设立黄埔军校筹备处。孙中山并先后聘请鲍罗廷为政治顾问, 加伦为军事顾问。 2月21日蒋介石突然辞职回上海,后返浙江奉化,并发放遣散费,几致军校流 产。2月23日,孙中山在蒋介石致国民党中央执委会辞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 长职的函件上批示“不准辞职”。在同一天,孙中山派廖仲恺代理该委员会委员长, 负责筹建军校。不久,孙中山派许崇智到奉化劝告蒋介石回校,蒋介石于4月间才 重返广州。5月上旬,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委派廖仲恺为驻校国民 党代表;第一期学员500人也全部入校。5月5日,黄埔军校最终正式成立并开 学了,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Thank you
共产党
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 叶剑英:曾任教授部副主任 张申府:曾任政治部副主任 周佛海:曾任政治部主任 包慧生:曾任政治部主任 熊 雄:曾任政治部主任 聂荣臻:曾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 官 恽代英:曾任总政治教官;武汉分 校校务委员 陈毅:曾任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 中共武校校党委书记 董必武: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一期:尽忠革命职务。服从本党命令。实行三民主义。无间 始终死生。遵守五权宪法。只知奋斗牺牲。努力பைடு நூலகம்类平等。不 计成败利钝。 二期:谨遵校训,亲爱精诚。服从党纲,五权三民。履行 遗嘱,国民革命。继承先烈,奋斗牺牲。发扬光大,赴义蹈仁。 言出身随,誓底功成。 三期:遵守总理共同奋斗之遗嘱,本校亲爱精诚之校训, 追随校长、党代表与本党各同志,于广东统一以后,更努力于 全国之统一,以完成国民革命之工作。不爱钱,不怕死,不闹 意气,实行主义,恪守党纲,永矢勿渝,死而后已。谨誓。 四期:不爱钱,不偷生。统一意志,亲爱精诚,遵守遗嘱, 立定脚跟。为主义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继续先烈生命,发 扬黄埔精神。以达国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谨 誓。
民国时期各地军事学校
民国时期各地军事学校.txt16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17过去与未来,都离自己很遥远,关键是抓住现在,抓住当前。
转)民国时期各地军事学校简介清末创办的各级军事学校简介http://www.jijin.in/jichang_info_424_207808清朝末年由清政府陆军部军咨处创办的各级军事学校,有以下几所:将弁学堂(武备学堂、速成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军咨处招考一批年轻体壮的秀才。
童生等,并选派一些满族子弟,在直隶省滦县开平镇开办将弃学堂。
将弁学堂学制为一年。
该学堂只办了一期,以后改称为武备学堂。
两年后,又将武备学堂改称为陆军速成学堂,学制改为一年半。
武备学堂和陆军速成学堂都各办了两期。
陆军小学校光绪二十九年至光绪三十二年(1903-1906),军咨处在全国各省先后开办了陆军小学堂。
不久,将"堂"字改为"校"字。
陆军小学校在本省内招考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身体健壮、年15岁至16岁的青少年,学制三年。
学习课程分为学科和军事科两类,以学科为主,同时进行军事训练。
学科计有:国文(语文)、史地、修身、数学、代数、物理以及外国语(分英、日、俄、德语)。
军事科计有:步兵操典、各种典范令等。
军事训练:入校初期,每日进行两小时徒手训练与体操。
武术等;一年后进行持枪训练以及刺枪、掷手榴弹、器械体操等;从第三学期开始逐渐进行班、排、连训练以及班、排野外演习。
陆军小学三年毕业后,直接升入陆军预备学校。
陆军中学堂(陆军预备学校)光绪二十九年(1903),军咨处招考一批报了名而未参加科举考试的身强体健的考生和一部分中学堂学生,在全国开办了四所陆军中学堂。
不久,将"堂"字改为"校"字,后又改称为陆军预备学校。
历史趣谈民国军事:民国元年中国四大军事力量实力对比
历史趣谈民国军事:民国元年中国四大军事力量实力对比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军事:民国元年中国四大军事力量实力对比
导语:民国元年,在中国大地上主要有四股军事势力,当然,本文只说主要的,剩下那几百上千,登场的没登场的以后有时间慢慢说。
这四股力量分别是:
民国元年,在中国大地上主要有四股军事势力,当然,本文只说主要的,剩下那几百上千,登场的没登场的以后有时间慢慢说。
这四股力量分别是:一、是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
二、是吃这满清饭,拿着满清钱,做着满清官,拥兵自重袁世凯的北洋派。
三、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造反派,也是革命派。
四、是各个国家的在华的租借地的外国驻军。
满清政府
历史上清朝曾经有过两支著名的军团,八旗兵和绿营兵,可到了宣统四年,这些军团似乎是从地球上蒸发了一般,我没有去仔细地去研究满清的兵役制度,但是到了清朝末年间,确实已经是汉人在保卫大清朝,管理大清朝了。
八旗兵制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组织,出则备战,入则务农,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
历史增编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和原来的八旗称满洲八旗,合共为二十四旗,但习惯上仍称为八旗。
全盛时期八旗兵的数量接近过二十余万人。
绿营兵是代军制。
是招募汉人组成的雇佣军,因用绿色旗而名约绿旗兵,又因为是以营为主要基层编制又称绿营兵。
绿营兵除在京师五城戍卫以外,绝大部绿营兵分驻全国各省。
绿营兵直辖于兵部,将官的铨叙也属于兵部。
绿营兵初期作为清王朝的辅助兵力,配合八旗兵驻守京师与全国各地,并受到八旗兵的监视和控制,满中叶以后变为主力,其兵额时有增减,最多时达到60 多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星闪耀:民国的中国四大军校
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虽然现在距离辛亥革命纪念日(10月10日)还有一段时间,但各地媒体已经摩拳擦掌,开始为纪念活动预热了。
我们知道,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清政府、北洋军阀及民国政府为了培养新式军队创建了许多军校,其中著名的有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等。
这些军校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今天,我们就介绍几所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的军校,既飨读者,也为纪念辛亥革命热身。
保定军校旧址,现已开辟成为纪念馆。
部分保定军校毕业生名单。
保定军校:一手培养出“黄埔系”
稍谙近代史的人都知道:保定当年可是直隶首府,辖道京畿,在这里担任总督的都是位高权重、叱咤风云的人物。
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保定东关外创练新军,成立北洋行营将弁学堂,由冯国璋任校长。
后又改名为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通国陆军学堂、陆军随营学堂、陆军大学堂等。
1912 年,民国改元后正式更名为陆军军官学校。
由于军阀之间混战不断,军校在培养了九批学生后,终因无以维系,于1923年停办。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正规化的高等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里的毕业生不仅人数多,而且质量优。
如果算上清末,保定军校毕业后成为将军的有名有姓的毕业生就有1800多人,其中不乏蒋介石、陈诚、顾祝同、傅作义、张治中等国民党领导人和高级将领,还有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叶挺、赵博生、董振堂等一批将军。
黄埔军校的教官中毕业于保定军校的足有五六十人,因此说“黄埔系”是“保定系”一手培养出来的毫不为过。
遗憾的是,当年规模宏大的军校校舍已经毁弃,如今仅存遗址。
据记载,军校所在地原是一座拥有千亩庙产、殿宇百间的关帝庙。
也许是想借助武圣人的神力庇佑,关帝庙后来被改为兵营,然而1900年却遭到了八国联军的焚毁。
袁世凯筹资扩建的军校依然选址在关帝庙,又扩充了周围的部分农田和民宅,总占地面积一千五百余亩。
校舍建筑格局仿日本士官学校,分校本部、分校(包括小教场)、大操场和靶场四部分。
校本部居中心,按照中国
传统院落的布局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西两路是教室与学生宿舍,对称布局,各有十排青砖瓦舍,每两排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每个院落住约一连学生;中路南部是军校的办公区,高大的尚武堂是全校的中心,坐北朝南,气势宏伟。
北部是一个大的庭院。
校本部四面建有高大的围墙,墙外有护城河环护,大门在南侧,有石狮把门,门楼面阔三间,高大雄伟,门楣上悬挂李鸿章手书的“陆军军官学校”六字横匾,隔河还有照壁相对。
校本部东侧是分校,靶场在分校北面,大操场成“[”形,由北、西、南三面拱卫校本部。
云南陆军讲武堂大门。
历史上的东北讲武堂。
陆军讲武堂:
中国革命的熔炉
我们曾介绍过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与天津北洋讲武堂和东北奉天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
1909年9月,在昆明美丽的翠湖旁,清末“洋务运动”实施军制改革、建立新式陆军,云南陆军讲武堂便顺应潮流而创办,并正式迎来了第一期学员。
辛亥革命以后,讲武堂继续兴办,截至1945年,共办二十多期,培养学生2万多人,包括华侨学生500多人,朝鲜籍学生30多人,越南籍学生60多人,缅甸籍学生20多人,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国际军事学校。
讲武堂是一座青瓦黄墙的走马转角楼式建筑,东、西、南、北楼围着1.2万多平方米的院子。
南、北楼高两层,为学员宿舍;西楼同样为两层,是教室;东楼高三层,是办公的场所。
每楼长约120米,周长近500米,四角有拱形门洞可出入,墙体采用青石、土坯、砖砌成,对称衔接,浑然一体。
建筑中间的院落是操练场,在这里操练过的国内将级军官数以百计,其中元帅就有两人,上将有十多人。
作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叶剑英两位元帅均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他们的名字与卓越功勋也都始自这里。
毕业于此的国外名将有原缅邦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吴奈温将军、原越南国防部长武元甲大将、原朝鲜人民委员会委员长崔庸健大将等。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军事人才的摇篮,是中国革命的熔炉。
黄埔军校大门旧址。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的毕业证书。
黄埔军校: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见证
根据黄埔军校的档案记载:1921年12月23日,由张太雷任带路人和翻译,孙中山在广西桂林会见应邀到中国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会谈中,马林向孙中山提出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基础和实行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等意见。
孙中山同意马林提出的这些建议,开始筹备创办军官学校。
至1922年10月,孙中山召开改组国民党特别会议,以求加速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筹建军校之进行。
11月,他又主持召开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创办军官学校决议。
随着国共合作的深入,1924年1月孙中山选定广州黄埔长洲岛原广东陆军学校与广东海军学校旧址为“陆军军官学校”校址。
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下,筹备工作迅速开展。
这年5月,第一期480余名学生先后入校。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
孙中山先生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开始培养革命军事人才。
军校在黄埔办到第七期,1930年迁往南京。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现仅存旧址。
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见证,黄埔军校曾为国共两党培养出许多军事家和将领。
徐向前、聂荣臻、林彪和陈毅等元帅,陈赓、许光达和罗瑞卿等将军都出自黄埔军校。
周恩来、陶铸、刘志丹和左权等也在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过,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而国民党军队的将领中,黄埔军校毕业的有杜聿明、胡宗南、邓演达、宋希濂等。
笕桥中央航校旧址。
中央航校:中国航空人才的摇篮
笕桥中央航校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组织健全完善、管理最严格的航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它创建于1930年,以国民党原中央军校航空班为基础,在杭州市笕桥镇东北部的横塘村择址设立机构,采购飞机,招生办学。
1931年,校舍和机场等建成,航校东部为机场等军事设施区,有弹油库、机修厂、飞机制造厂等建筑和设施,西部为教学生活区域,有运动场、办公楼、学生宿舍、别墅群等建筑和设施。
抗日战争中部分建筑被破坏,后予以修复。
航校设立之初,由蒋介石兼任校长,聘美国人为顾问,并向美国购买费力提、道格拉斯、可塞等型号飞机作教练用机。
学校设飞行科、机械科(从第4期开始设立)。
学习内容有飞行学、航行学、飞机构造学、发动机学、空军战术、无线电通讯及英语等。
至1937年抗战前,共培训学员500余名。
抗战爆发后,航校先后迁往云南昆明、巴基斯坦拉合尔,并改名为中央空军军官学校,而笕桥机场作为抗日战争初期空战的主战场,于1937年8月14日爆发了首次空战,在以高志航为代表的中国空军的顽强抗击下,一举击落了6架敌机,痛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抗日战争胜利后航校迁回杭州笕桥,并分别在洛阳和广州设立分校。
1948年冬迁台湾。
目前,笕桥中央航校旧址建筑基本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