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语文之美
三年级语文作文:感悟语文感受美丽

三年级语文作文:感悟语文感受美丽语文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是一门有趣又灵活的学科。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感受到了语文的美丽。
语文让我体验到了文字的魅力。
通过学习文字的演变过程和写作技巧,我慢慢明白了文字的力量。
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让人心生感动,让读者陶醉其中。
我喜欢欣赏优美的诗词和散文,其中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每当我阅读到一段特别动人的文字,我的心情就变得愉悦起来。
有时候我也会尝试写作,通过用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让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宣泄。
语文的美丽就像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让人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语文也让我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的工具,它可以让人们彼此理解,共同分享。
语文课上,老师经常教我们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等等。
通过学习语文,我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能够理解别人的意图。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传递知识,传递情感。
我经常与同学们共同讨论问题,交流意见,通过语言的表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增进友谊。
我也喜欢听老师讲解课文,通过他们的语言表达,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真正领略到语言的力量。
语文让我认识到了文化的多样性。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我们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文化,如诗词、传说、寓言等等。
我通过阅读古代文化经典作品,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语文也让我接触到了其他国家的文化,通过阅读一些外国的名著,我了解到了不同国家的风情和文化习俗。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特点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语文,我对我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其他的文化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语文的美丽。
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力量以及文化的多样性,让我对语文产生了更深的热爱。
每当我面对一篇文章,我都感觉自己好像置身与作者共鸣,感受到了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对语文的感悟

对语文的感悟在我多年的学习生涯中,语文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一门能够让我们用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艺术。
通过学习语文,我对文字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语文教给了我如何表达自己的能力。
语文不仅仅是一堆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的表达。
通过学习语文,我学会了如何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在写作文时,我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事物,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语文教给了我如何理解他人的能力。
语文是人们交流的工具,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感受。
阅读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让我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而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也可以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到不同时代的人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
语文教给了我如何思辨和批判的能力。
语文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表达和理解,更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和写作,我学会了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用合理的论据来支持我的观点。
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我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客观地分析和评判,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语文教给了我如何欣赏艺术的能力。
语文是一种艺术,而文学作品更是语文艺术的精髓。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可以欣赏到作者对语言的巧妙运用,感受到文字给人们带来的美感。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都展现了语言的魅力和艺术的美妙。
语文教给了我如何思考人生的能力。
语文教会了我用文字去思考人生的问题,去探索人生的意义。
通过阅读名人的名言警句,我可以汲取智慧和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我的人生选择。
通过写作,我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来,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语文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语文,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培养了思辨和批判的能力,欣赏艺术的能力,以及思考人生的能力。
语文让我更加热爱生活,用文字去感受世界的美好,用文字去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让学生感悟语文之“美”

让学生感悟语文之“美”作者:李明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9年第02期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思想,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你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
语文教学有义务也有能力使学生获得这种力量,所以说语文课应该是美的。
一、感悟想象:品味美语文教学离不开美。
语文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和想象,使自己的情感意识融入课文所创造的境界,并与之产生和谐统一的共鸣,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学习过程自然也会轻松愉快得多。
比如学习《荷塘月色》时,不妨反复地进行涵咏品味,并借助想象,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这样的画面:皓月当空,给世间万物镀上一层银色,笼上一层薄纱。
月光下,绿叶田田,荷花亭亭,清香袅袅,月色溶溶,一切都显得那么恬静柔和,朦胧恍惚,富有诗情画意。
多么优美迷人的月色,多么令人陶醉的夜晚!沉浸在这般美好的境界之中,我想每个学生都会心醉神迷,觉得韵味无穷,怎么可能会讨厌语文,痛恨语文课呢?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茫茫沧海,是不是能够激起年轻学子的凌云壮志,开启他们博大的胸怀?那“中通外直,不差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莲花,是不是也能唤醒同学少年的高洁情怀,养成他们美好的节操?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诚然如此,类似的例子,课文中不胜枚举。
美,不仅仅在大自然中可以寻觅捕捉,社会生活乃至人们的思想中也随处可见。
当我们看到朱自清笔下的父亲“青布长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而联想到自己那辛辛苦苦为生活奔波为全家操劳的父亲,一样地深沉无言的父爱,怎能不会令我们心头发热、眼里发酸?当杜甫蜗居于风雨飘摇的茅屋,在饱受凄风吹刮冷雨淋漓之苦时,仍然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真情呐喊时,那种宁愿自己冻死而念念不忘天下苍生的博大胸襟,有谁不会为之折服为之动容?体味这种崇高的精神美,无疑会让学生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思想的升华。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文之美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岳阳楼记》,学习如何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并感悟语文之美。
2.学生能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故事。
3.学生能掌握本文的基本意思,理解篇章结构,分析语言艺术特点。
4.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诠释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介绍《岳阳楼记》与屈原的生平,让学生了解此篇文学作品的背景,为今后的阅读打好基础。
可以投放一张图片,让学生看到岳阳楼的真实样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整体阅读整体阅读指的是学生读完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意思。
在整段阅读之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并思考屈原为何要写这篇文章。
三、重点解析教师可以挑选文章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进行详细解析。
通过展示作者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之美,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
四、互动学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抽取关键点,让学生上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互动学习,让学生互相学习,并给予建议和反馈。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练习篇章分析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本文的篇章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框架。
通过观察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的转折和高潮。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水平。
六、小结与作业教师可以进行课程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并提出自己的进一步思考和疑问。
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程度,可以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如翻译文中重要段落、写一篇关于屈原的生平故事等。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研究文本和相关背景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文中的意义和留给读者的空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热情。
2.直观式教学法在讲解时,运用图文并茂、三维投影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屈原和岳阳楼的真实形象。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启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成绩优秀个人感言

大家好!在这美好的时刻,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语文学习中的点滴感悟和收获。
首先,请允许我向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也向与我一同奋斗的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语文,作为我国的基础学科,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它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
自古以来,语文就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而作为一名语文成绩优秀的同学,我深感荣幸,同时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回首过去的求学之路,我深知语文成绩的优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语文学习中的几点感悟。
首先,培养浓厚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尤其是古典文学。
每当翻开一本好书,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这种愉悦的感觉让我更加热爱语文,也促使我在学习上不断进步。
其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学习语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长期坚持。
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我每天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无论是课外书籍还是教材,都要认真品味。
此外,我还注重积累词汇、背诵名句,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我的语文素养。
再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语文并非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学习方法:1. 注重理解。
在学习语文时,我们要注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只有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2. 培养语感。
语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我们要多读、多写、多听、多说,提高自己的语感。
3. 注重积累。
语文知识涉及广泛,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包括词汇、成语、名句等。
4. 勤于思考。
学习语文不仅要注重知识积累,还要勤于思考。
我们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5. 注重实践。
学以致用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
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
让语文之美滋润心灵

让语文之美滋润心灵发表时间:2012-01-19T09:41:28.89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语文专页)》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王范坤[导读] 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语文人”。
山东莒县一中王范坤在基础教育中,每门课程都有其独当之任。
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语文人”。
语文教学只有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独特任务,才能够让语文之美如潺潺溪水一样沁入学生的心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智慧。
语文姓“语”,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通过语言,且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够得以实现。
因此,语文教学要有强烈的语言意识,要抓住文本的语言这个核心来展开教学对话。
语言是“言”与“意”的统一体,换言之,文本的语言总是采用一定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的,语言形式是语言内容的载体。
而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语文课程不仅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更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揣摩品味这个“意”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让学生言意兼得,获得语言智慧的滋养。
我以为,彰显这种独特之美,在语文教学时至少要注意到以下几个点:其一,关注语言的音、形、义。
要引导学生在揣摩语言的音、形、义,品味语言的色、香、味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音韵之美、形体之美和意蕴之美,体会语言背后所蕴含着的情趣、意趣和理趣。
比如,教学《孔子游春》时,一位教师把生字新词用投影出示出来,先让学生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这些字词中,在字音字形方面,你觉得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一位学生说:“凿”字“业”的下面不是一个“羊”,而是“羊”去掉一横。
老师说:对,《说文解字》中说这叫“缺横羊”。
又一位学生说:“飘逸”的“逸”上面是一个“兔”,不是“免”。
老师说:你猜猜,为什么是“兔”?学生说:可能是兔子跑得比较快,而且又是“走之底”。
老师说:咱们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有意境,见其形就能知其意。
学科寄语语文

学科寄语语文1. 让语文之花在心田绽放,让文字之美在笔墨中流淌。
2. 用心感受文字的魅力,领悟语文的深奥。
3. 用笔墨书写心灵的旅程,让文字为心灵搭建温馨的驿站。
4. 在不断的探索中,品味语文之美,感悟文字之力。
5. 用勤奋和坚持铸就语文的坚实基石,让思想在文字中飞扬。
6. 用心感悟字里行间的智慧,用笔书写心中的情感。
7. 培养对语文的热爱,品味诗意人生。
8. 用心阅读,用情书写,赋予文字灵魂。
9. 让文字在心灵的草原上翩翩起舞,绽放出绚丽的诗篇。
10. 在文字的海洋里航行,发现语文的美丽和力量。
11. 用笔墨勾勒生命的轨迹,书写属于自己的诗歌。
12. 用汗水滋润语文之花,让优美的文字永远开放。
13. 在汉字的世界里探寻无穷的智慧,感受博大的语文之美。
14. 用心倾听文字的声音,用情感受语文的温暖。
15. 把握文字的力量,扬起追求真理的风帆。
16. 用心书写每一个字,传递思想和情感的力量。
17. 用笔墨书写丰富多彩的人生,让文字为心灵添彩。
18. 在读懂语文的也读懂了生活的真谛。
19. 用丰富的语言,述说内心的故事,让文字成为心灵的窗户。
20. 用心品味经典,感受文字的魅力,领悟生命的深度。
21. 用文学的眼光审视世界,用文字的力量改变命运。
22. 在人生的道路上,用语文为自己搭建思想的驿站。
23. 用结构严谨的句子搭建心中的乐园,让思想在其中回荡。
24. 用汉字书写希望,用诗句述说忧伤,用散文表达力量。
25. 培养阅读的习惯,拓展心灵的视野,感悟语文之美。
26. 用心聆听文字的声音,感知语文的魅力,领会文字的艺术。
27. 用笔墨书写心中的情感,感悟文字的力量,赋予生命新的意义。
28. 用坚定的信念勾勒精彩的文字,让思想在其中跳跃。
29. 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感受汉字的魅力和力量。
30. 在阅读的海洋里徜徉,感受文字的美丽和哲理。
31. 用心书写每一篇语文作文,展现独特的思想和风采。
32. 在语文的世界里探索,领悟文字的深邃和丰富。
三年级语文作文:感悟语文感受美丽

三年级语文作文:感悟语文感受美丽语文课是每天必上的一堂课,它为我们开启了知识的大门。
于我而言,语文课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我感受美丽的场所。
在语文课上,我认识了很多优美的古诗词,如《咏鹅》、《静夜思》、《登高》等等。
这些诗词犹如一首首美妙的旋律,在我的耳畔萦绕不去。
我是那么爱它们,甚至可以背诵下来,感受它们的美妙。
我从中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美,我想到了秋天的金色耀眼,想到了夏天的翠绿清新,想到了春天的万物萌发,想到了冬天的银装素裹。
这些美妙的画面,都是诗词传达给我的成果。
在语文课上,我也学会了如何描述事物的美丽。
以前我不知道如何用文字正确地表达美,让大家感受到美。
现在,我学到了用词的技巧,例如用比喻的手法。
有一次,我们班写了一篇秋天的作文,我用了“一片片金叶,象金黄色的羽翼在空中飞舞”,让大家深刻地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我还学到了写景的技巧,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写法,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逐渐接近的感觉,这样作品的效果就好深好吸引人。
在语文课上,我还学会了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就像一项解谜游戏,通过细心的阅读,慢慢地将谜底揭开。
阅读理解需要认真仔细读题,理清题意,弄清楚每一个地方都在描述什么。
这需要耐心和细心,但是只要领悟到操作,阅读理解也是一项充满快乐和挑战性的活动。
总的来说,语文课让我感受到了很多美妙的事物,让我学会了如何描述美,也让我陶冶了情操。
我很感激这些经过岁月洗礼后犹如明珠般闪耀的经典著作,它们一直陪伴着我,教育着我学会感受美丽,激发出我更多的灵感。
我相信,它们会陪伴着我,陪伴着我一路上走好我的人生旅程。
三年级语文作文:感悟语文感受美丽

三年级语文作文:感悟语文感受美丽我叫小明,是一个快乐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在短短的三年学习生涯中,我深深体验到语文的美丽和魅力。
首先,语文是一个极其优美的语言。
它被世人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我喜欢朗读古诗、古文,那些优美动人的字句和韵律,在心中荡漾起来,像一条秋水一样美丽动人。
比如《离骚》中的“屈原非无情,岂无爱于其心?”、“垂范多士,文王之母。
”这些句子的简单却有力的深情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感受,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和思考。
通过这些古典名著,我不仅在语言方面得到了锻炼,更加深刻地体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其次,语文是一个让我感受思想的深度的学科。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立场,也展现出了作者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体验。
我喜欢阅读名人传记,故事类读物等等,通过这些阅读,我进一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同时,我也通过此了解到了名人人生的精彩、感人之处,对于我个人的人生规划也起了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有的书籍是问题导向的,会让我思考人生、成长、文化等等问题。
因此,学习语文不仅让我具备了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我对于“成长”这个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最后,语文课让我感受到了成功和快乐的力量。
每当我背诵一篇古文,写一篇漂亮的作文时,身体内的某种激情和力量就会被激发出来,让我感到难以抵挡的快乐和满足。
语文虽然看似无足轻重,但在我的心中,它已经成为我人生中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学科之一。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我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习语文可以让我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人类智慧的深度,及学习背后的快乐。
我爱语文,我相信只有当我真正喜欢上学语文的时候,才能在学习上实现真正的成功。
感悟语文之“美”

感悟语文之“美”标签:语文教学;美;蕴含;情境一、蕴含之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学名著属于真正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审美特性,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教材。
诗歌的圆润、典雅,散文的优美动人,小说的跌宕起伏等等,能使人随处感受语文之美。
1.发现自然美。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当它和人类生活联系起来,成为“人化的自然”时,便成为审美对象。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年级都有关于景物描写的精美文章,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和美丽的大自然。
发掘教材中的自然美,能够使学生在感悟美的同时摒弃狭隘的功利观念,激起纯洁无暇的审美情感,净化心灵,于不知不觉间升腾起一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圣情感,使初中生的性格、气质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品味语言美。
汉字在发音、构词、造句、修辞、语调、节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尤其是诗歌和散文的语言,更是经过反复锤炼的精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美来培养审美情趣。
汉语是一种具有高度美感的语言,古代诗歌那么严格规定诗词的韵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借助声音的艺术力量,使诗词变得更有魅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精美语言的魅力,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3.感知生活美。
文学作品源于社会生活又高于社会生活。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课文反映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情操,让学生学会感恩。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冷漠、自私不可避免。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选择了朱自清的《背影》和胡适的《我的母亲》,这两篇散文用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浓浓的爱意,对执着、慈爱的父亲的敬意;對勤劳、善良母亲的谢意。
4.感悟艺术美。
艺术美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文学家能够把生活里看似平凡的语言变成一种蕴藏着深刻真理、震撼人心的力量。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去感悟文章的深层意味和文章主旨,对文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把握其中蕴含的美。
感悟语文教学中的美

引导学生感悟语文之美

引导学生感悟语文之美摘要:语文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语文教材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反映在审美活动中,由理解到想象,由体验到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全面感悟语文的内涵美。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创设情境领略美,对比分析鉴赏美,感悟语言品味美,展开想象创造美,表情朗读升华美。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能力;教学方法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深邃的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语,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蕴藏着很大的审美价值,最能净化学生的心灵。
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反映在审美活动中,由理解到想象,由体验到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全面感悟语文的内涵美。
一、创设情境,领略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众多佳篇,以浅显优美的语言全方位地表现自然美。
如:日月星辰的光芒,红花绿叶的色彩,流水与鹊鸟的声音,山林的幽静与海涛的喧腾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自然美激起我们对人生的思考,诱发创造的激情与灵感。
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体味到这些不同的感情焦点,才能体味到自然美的精髓,才能唤起美感,陶冶情操。
语文教学中的自然美是以课文为中介的,并不是实地欣赏自然景物或自然风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好似导游,要胸有成竹地准确指点,集中学生的审美注意,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
使学生身在课堂之中,神入课文之境。
教师授课时,应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再现课文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使学生身临其境,眼观其景,耳闻其声。
使学生被美的境界激发的情感与作者寄予的感情产生共鸣、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
二、对比分析,鉴赏美有人说,文学是美学,这是很有道理的,要懂得欣赏人物的形象美。
语文教材中记叙了众多的优秀的人物,他们不仅行为美,而且心灵美,外貌和心灵是浑然一体的。
让学生在美中感悟语文

让学生在美中感悟语文法国艺术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
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品赏。
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在导语中感受愉悦美。
人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一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
富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他们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勃发学生热情,引人入胜。
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
导语主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
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
例如:在执教《惊弓之鸟》时,开篇就布疑设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弹……至此,老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
但话锋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就把这只大雁射了下来,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找到答案。
”导语巧设悬念,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一个铺垫作用,它强烈的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教学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
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
二、在诵读中体味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也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开启学生心智 感悟语文之美

开启学生心智感悟语文之美作者:杜军伟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第09期【摘要】新课程理念的实质还是在为了学生的发展,语文应该是开启学生心智的学科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抓住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让学生从感悟语文的美中启迪思想、提高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堂;和谐;尊重;合作共享【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有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我更认为语文是一门美的艺术,学习语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
各种艺术都有共同的特性——协调,因为协调就是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的协调就是在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环境中更能与教师一起欣赏语文的美。
多年的课堂教学,让我有很深感悟:一、相互尊重,共建师生和谐的轻松课堂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美的言语、美的行为、美的文字无不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
课堂上亦然,和谐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必定能够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容易在心灵上达到沟通,这样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他们健全的人格。
语文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角度,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大胆启发,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徜徉于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共离合。
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探求、一起发现,这样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相互协作,创设学习方式的合作共享魏书生说过:“语文”就是“语语”“ 文文”。
说白了,语文就是读与写的紧密结合。
所以语文课堂离不开“语” 与“语”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我们在学习李乐薇先生的《我的空中楼阁》时,学生对开篇第一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眉黛”从色彩方面写出了山的颜色,也有的学生认为“眉黛”一词还从形状方面写出了山的蜿蜒起伏的形态,还有的学生认为“眉梢的痣一点”则刻画出了小屋在山脊上的位置和大小。
对语文学科的感悟

对语文学科的感悟语文学科是我们在学校中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我们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语文,我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体会到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的学习让我懂得了语言文字的力量。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而文字则是语言的载体。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能够学会正确、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沟通更加顺畅。
同时,语文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通过阅读各种各样的文章,我们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语文学科的学习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学习文字的运用,还包括文学的欣赏和鉴赏。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我能够欣赏到优秀作品中的美,学会用心去感受和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这不仅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
语文学科的学习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文章,我们能够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语文学科还要求我们进行创作,这锻炼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学科的学习让我懂得了语言文化的重要性。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能够了解和传承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同时,语文学科也是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一种途径,通过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化,我们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语文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我们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能够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语文学科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语文课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位学生,语文课是我最为重视和关注的一门课程。
在语文课上,我不仅学习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内涵,更深刻地领悟到语言的魅力和生命的价值。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有许多新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将这些体会一一分享给大家。
学习语文需要一颗爱好和认真的心态。
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用的语言,涉及到方方面。
如果你对语文的学习没有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就很难真正的掌握语文的核心内容和精神要义。
我认为语文学习需要我们从心底里对它产生一份热爱和认真的态度。
只有真正放下心态,才能用心去感悟语文的美妙之处。
学习语文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
语文不仅仅是死板的知识积累和机械性的记忆方式,它更多是要求我们具备创新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
语文学习的核心在于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和写作,发掘通往人生智慧的路径,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应用。
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学习方法和观念中,就难以真正掌握语文的精华和深层次的内涵。
学习语文需要不断积累和拓展。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拓展,日积月累的过程。
在语文课上,我们需要细心聆听、认真思考和不断积累。
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写作和思考,才能真正领悟语文的魅力和哲学意义。
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语文的积累和拓展,让自己不断地提高语文水平。
学习语文需要情感的投入和理性的思考。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在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内涵,更在于通过语言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我们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理性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只有真正把自己融入到语言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语言的强大力量。
学习语文需要秉持一颗爱好和认真的心态,具备创新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不断积累和拓展,同时需要情感的投入和理性的思考。
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要素,我们才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探讨让学生感悟小学语文内在美的策略

探讨让学生感悟小学语文内在美的策略摘要:在小学语文的学习活动中抓住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指导反复朗读,领会音韵美;发挥想象能力,揣摩意境美;剖析人物形象,欣赏人格美;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个性得到张扬。
关键词:引导感悟语文美语文是一门传播美的学科,它包含着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人格美等许多因素。
语文课教学要善于创设美好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美、品味美、体验美,进而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一、抓住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语文课中无论哪种题材的课文,其语言都各有特色、精练传神、优美含蓄,教学时只要细细品鉴,便会体味其中的“美”,它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又可丰富他们的语言库存。
特别是诗歌,传神的字眼随处可见,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
像白居易的《暮江吟》写到“一道残阳铺水中”,这里的“铺”字不但形象地将夕阳斜照的情景写活了,而且透过这个字可以看到诗人一改前人悲秋之气,抒发了赞秋之情。
教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朗读古诗,领会诗意,然后让他们体会哪些词语写得好,如果把“铺”改为“照”“射”好不好?让学生用简笔画描绘出诗歌的意境,用可感知的图像再现美景。
通过对比,学生体会到用“铺”字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傍晚的太阳接近地平线,是贴着地面斜射过来的,此时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景就自然呈现于他们眼前了。
同样,记叙文也以精妙的语言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
凡是乡村里能听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他觉得都是音乐。
”“……夜静得可怕,月光偏偏照在扬科身上。
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
”“照在”“跪在”仿佛是影片中的特写,生动地体现了扬科对音乐的向往、虔诚及热望。
教学时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能使学生对扬科的悲惨有更深切的了解,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二、指导反复朗读,领会音韵美汉语的音韵很美,那些独立的音节,经文学大师的组合,发出美的节奏,回荡起美的旋律:或刚或柔,或高或低,或缓或急,错落有致,抑扬顿挫,如同音乐般优美动人。
语文(心得)之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语文论文之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中国有句名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此语道出了书籍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书是人类思想、智慧、精神的载体。
在过去几千年间,书籍承担了传承、发展人类文明的作用。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传承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读书仍是使人思想深邃、博大的有效和主要的渠道。
作为进行母语教学的语文学科,读书是获取知识智慧的主渠道,是拓展课堂的主渠道。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愿读、乐读,我们在营造读书氛围,打造书香班级方面有下面几点做法和思考:一、抓住先机,事半功倍小学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背诵经典可谓事半功倍。
诵读经典时,儿童只要耳朵听,心理放松跟着念就行。
这种直觉的学习法,能让脑的压力得到舒解,身心达到安定和平衡,智能潜能得到开发,学习能力自然变好。
反复诵读一篇文章,能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识字率。
中华经典古诗文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灵气,千年流传,是永不磨灭的经典。
因此诵读经典对儿童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培养人格智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根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零到十三岁是人类记忆里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此时理解力发展缓慢,比较薄弱。
所以我们只鼓励儿童背诵,不强求理解,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
背诵是儿童的专长,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如果不给他们背一些有价值的经典,他们就会背诵广告,流行歌曲。
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可压缩于斗室,也可放纵于天地间。
当这些祖先思想的精华烂熟于胸时,还愁写不出锦绣文章吗?从一年级家长会第一次和家长见面开始,我就把引领指导孩子读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我站在孩子的角度,从教育的各个层面上向家长介绍了提早阅读,广泛阅读的好处,从思想上得到认可,行动上才会得到支持。
并邀请对孩子早期阅读颇有心得的宋尚霖爸爸做典型发言,发动家长参与到班级读书活动中来。
利用班级论坛和校讯通平台随时指导孩子的阅读。
二、共读乐读,享读书之美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感悟初中语文诗歌之美

词 ,诗 歌 的语 言 是精 炼 的,其 内涵 是 丰 富 的, 因此 推 敲字 句是 诗歌 审美 教 学 中 的基 本 方法 。诗 篇 中的遣 词造 句 不 同于其 他 文学 样式 。教 学应 该 因文
而 异 ,古诗 、新 诗也 应该 地 尽速 使读 者通 过诗 行走进 文 字 之 外 。对 词句 里 的倒 置语 序 ,初 学 者 开始 可能 不适 应 ;稍稍 适应之 后 , 也 未必深 思此 中道理 。教 师的 引导就
一
象 ,鉴 赏 诗更 需 要 想 象 。 在诗 歌 教 学 的诸 多特 点 中 ,联 想 想象 是非 常突 出的 。想象 是在 头脑 里 改造记 忆 中的
显得 格外重 要 。 三、理解 关键词语 理 解 诗歌 中 的关键 词 首先要 抓住 其 中 的动 词 。 因为一个 动 词尤其 是 非 动 词活用 为动 词 的词 往往 能够使 全诗 的语 言 生动形 象 ,它 常常 是一 首诗 歌 中 的诗 眼 。 古 人 在 创 作 、 欣 赏 诗 歌 时 ,十分 注 意咀 嚼字 词 ,宋 朝有 一个 姓 陈 的人 读杜 甫 的诗 ,读 到 《 蔡都 送
、
文 学模 式 。诗 歌鉴 赏也 是一种 仁者 见 仁 ,智 者 见智 的精神 活动 。初 中生 已 具 有对 文 学作 品鉴 赏的个 性 张扬 的需 要 ,他 们 渴望拥 有个 性 ,保护 个性 , 张 扬个 性 ,渴望 用 自己的审美 观 ,人 生 观去 分 析作 品的主 题 。教育 的任 务 不 是 向学 生抛 出传统 的观 点或 将教 师 对 伤 口伯个 人 审美观 塞给 学 生 。因为 千个 读者 ,就 有一 千个 哈姆 雷特 。
字 ,恕不例 述 。 诗词 的句 法受 格律 的制 约 ,语序 的变 动和 成 分 的省略 虽然 破坏 了一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活语文之美,感悟读之魅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摘要: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实践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之一。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有了更新的要求。
因此,针对目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从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美;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理解美的能力;给学生创设优美的朗读情景,帮助学生体会美的意境;给学生朗读的空间,激发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欲望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较好地促进了朗读教学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朗读策略感受语言
我们常说,欲望教学时一门艺术.其实,姑且抛开语文教学不谈,只说“语文”,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语文,即语言文字。
它的美,不仅体现在我们可以听到的如同音乐般的语音上,体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形状各异的书写符号---文字上,更体现在深藏于其中的美妙意境上。
在语文课堂上,感受这种美的形式很多,但是,不可否认,在众多的形式中,朗读时一种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形式。
一、朗读对“激活语文之美”的意义
(一)以读来激活语文之美,是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
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朗读提出了明确要求。
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追求的
目标之一。
(二)语文之美,需要用读来“激活”。
语文的美,是灵动的,是富有活力的。
古人早已有了“书读百遍”的圣训。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隐藏于印刷得整整齐齐的一个个方块字中的语文之美,如何才能被学生感知到?是靠老师的讲吗?语文是一种默会性的学科,许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教师怎么去讲?靠描绘,靠音乐,靠电脑?这些工具可能会对学生有所帮助,但要想真正感受到语文之美,那些手段充其量也只能是辅助手段,而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读,并且只有读,才是语文学科感受认知对象的根本方式。
(三)当前朗读教学现状堪忧。
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有待改进的问题。
比如,用繁琐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朗读实践;单纯地重视朗读的数量和形式,忽视了朗读的质量和目的;强调读的共性,却忘记了读书时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应该有个性化的创造性的体验……这些问题的存在,更使我们感受到学生语文课的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读的质量。
二、语文教学中以朗读“激活语文之美”的策略
关于朗读,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便是朗读的目标: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上看,读,本身既是培养目标之一,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途径。
与此同时,语文学科还是一方滋养人文精神的沃土,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朗读,便是在这片沃土上舞动不息的音符。
它不仅是一种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影响着学生“全
人”的发展。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尽显朗读的魅力,展现语文教学之美呢?
(一)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在读中感受语言美。
语言,本身就具备音乐美。
且不说课本里精心挑选的一篇篇美文,且不说文人们遣词造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单是平时我们随便说的词句,由于语音、语调的参差变化,也使语言显得那样多姿多彩,魅力无穷。
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和语言直接交流,不用“言传”,不用“说教”,学生自然能感受到语言带来的美感。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要体味作品的语言美,要从朗读开始,朗读作为有声的语言艺术,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池》《早发白帝城》,是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用的诗篇。
教学这样的课时,我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朗读。
古诗那特有的韵律,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认识也好,培植也罢,我想,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先感受。
感受到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喜爱之情,而这种情感,是最真实的,是最持久的。
学生找到了这种感觉,远胜于教师苦口婆心地去告诉学生“我们要这样,我们要那样……”而感受的方法就是读。
不管教师如何去灌输或启发,只要学生在感性上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的知识和能力就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身的血肉。
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获取和增强语感的过程。
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不如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在朗读中自然会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二)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理解美的能力。
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样式,太具有很强的形象性。
通过语言的描绘,我们往往可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小学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需要在读中才能体会出来。
因此语文教学中,单是强调朗读的时间和数量,还远远不够。
其实,读书不单单是“口”的任务,它需要口、眼、耳、脑协同运动。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韩愈也说过:“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
”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再加上有效的引导,便可使文章在脑中形成的画面逐渐清晰,从而更客观、更准确、更深刻,学生也就更生动、更真实、更透彻地理解了语言文字,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体味了艺术形象的魅力。
然而,现实中,很多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口到”上。
他们把看到的内容用口读出来,却往往不解其意。
这时,老师若能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便可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在美。
《夏夜荷花》是小学课本中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课文后三段分别从“荷花从不孤傲”,“荷花毫无私心”和“荷花也不娇贵”三个方面来写荷花。
这桑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把荷花的美好品质生动地表现出来。
在教学中,我先请学生自己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发现,学生开始只是就词说词,理解很浅显。
我便巧妙的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好一池荷花,要开就是满池满塘,给人一种壮观的美。
你要怎样朗读,让听者也感受到这种壮观之美呢?”“课文里说荷花毫无私
心,能不能结合你了解的资料说一说?”学生在结合资料畅谈了荷花的好处后,有的学生说:“荷花真了不起,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献给了大自然。
”也有的说:“荷花真是毫无私心,我现在懂得了课文里为什么这么说。
我……我真想高声赞美它!”“好呀,”我顺势引导,“那么,就请你带着你的感受来朗读这个自然段吧!”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逐渐透过文字体会到荷花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品格高尚,他们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可见,教师必要而精当的指导,就如同一把金钥匙,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不断提高朗读理解水平,使他们能够读出“滋味”来。
(三)给学生自由朗读的空间,激发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欲望。
如果说怡情式的情感体验是感性阶段的话,那么,在感知美、理解美、体会美的基础上表达美、创造美,就是审美活动的理性升华,是语文的最高境界。
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发现美、体味美,更使学生表达美的有力途径。
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实践。
它对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因此,它具有独创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理解、感受、表达方式不同,朗读出来的效果也就不尽相同。
然而,只要是学生发自内心表现出来的,就都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
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尽显个性风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读,用他们的心去读,他们将创造出更加绚
烂多彩的世界。
学习《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有一位学生将最后一段的歌词进行了续写,在朗读时更加绘声绘色,把他的“创作”也读了进去,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学习《荷花》一课,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自己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飞来,告诉他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游过,告诉他昨夜做的好梦。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学生还想象小青蛙跳过来邀请他一起跳舞……丰富的想象,大大丰富了课文的内容,学生驰骋在自由想象的空间。
他们分成小组,将文中的优美段落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朗读,有的还加上动作,有的把想象的内容也巧妙地加了进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美文就需要美读。
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去发挥,去表现,去创造,他们将会创造许多奇迹。
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而是根植于他们内心深处的。
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
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
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若能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抓住“读”这一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读”的魅力,让学生活动语文带给他们的独特审美体验,就会事半功倍,取得很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对阅读教学认识的提升,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
变化革新,我们的目标是让语文之美与读书之乐更加巧妙地融为一体,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呼唤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