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模拟卷(江苏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模拟卷(江苏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模拟卷(江苏卷)第一卷(选择题共38分)(江苏省镇江一中供稿)一、单项选择,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18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用二次曝光照相所获得的“散斑对”相当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已知待测物体的速度v、二次曝光时间间隔Δt 和双缝间距d满足关系式d=kvΔt.实验中可测得二次曝光时间间隔Δt、双缝到屏之间的距离l以及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Δx.若所用激光的波长为λ,则利用该实验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式是()A、xvkl tλ∆=∆B、kl tvxλ∆=∆C、lvk x tλ=∆∆D、l xvk tλ∆=∆2、若以固定点为起点画出若干矢量,分别代表质点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则这些矢量的末端所形成的轨迹被定义为“速矢端迹”。

由此可知()①匀速直线运动的速矢端迹是线段②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矢端迹是射线③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矢端迹是圆④简谐运动的速矢端迹是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家用电话机不通话时,电话线两端的电压约为36V;通话时电话线两端的电压约为6V,电流为15mA,若将电话机取下换上小灯泡(2.5V,0.5W),灯泡几乎不发光,若每台电话机由单独电源供电,由以上事实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给电话机供电的电源的内阻大约为2000Ω,电话机内阻约是10ΩB、给电话机供电的电源电动势太小,远小于灯泡2.5V,所以灯泡不发光C、通话时,给电话机供电的电源输出功率为0.09WD、通话时,给电话机供电的电源工作效率为20%4、在地面某真空室中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将一带正电的小球以初速度为v0竖直说向上抛出,如图所示。

小球自抛出开始至上升到最大高度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球的动量不断减小B、小球的动能不断增大C、小球的电势能不断减小D、小球的机械能守恒5、在实验室可以做“声波碎杯”的实验.用手指轻弹一只酒杯,可以听到清脆的声音。

2007最新高考物理模拟试题新人教

2007最新高考物理模拟试题新人教

2007最新高三物理模拟试题1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由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抽制细丝时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所示,激光束越过细丝时产生的条纹和它通过遮光板上的一条同样宽度的窄缝规律相同,则( )A.这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B.这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C.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粗了D.如果屏上的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细了2.紫外线照射一些物质时,会发生萤光效应,即物质发出可见光,这些物质中的原子先后发生两次跃迁,其能量变化分别为△E 。

和△E2,下列关于原子这两次跃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两次均向高能级跃迁,且|△E 1|>| △E 2 |B .两次均向低能级跃迁,且|△E 1|<|△E 2 |C .先向高能级跃进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 △E 1|<|△E 2 |D .先向高能级跃进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E 1|>|△E 2|3.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

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 1、l 2、l 3、l 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 A .l 2>l 1 B .l 4>l 313244.在均匀的细软表链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当它的一端稍露出桌面边缘垂直时,如图所示,整个表链的运动是( )A .保持静止B .匀速下降C .匀加速下降D .变加速下降 5.如图所示,物体A 和B 的质量均为M ,由一根轻绳相连跨过定滑轮。

现用力拉B ,使它沿水平面从图示位置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此过程中,绳子对A 的拉力( )A .大于mgB .等于mgC .小于mgD .由大于mg 逐渐变为小于mg6.设一卫星在离地面高h 处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动能为1K E ,重力势能为1P E .与该卫星等质量的另一卫星在离地面高2h 处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动能为2K E ,重力势能为2P E .则: ( )A .21K K E E 〉B .21P P E E 〈C .2211P K P K E E E E +=+D .2211P K P KE E E E +〈+ 7.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m 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脚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m ,则在着地的过程中地面对他的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 ) A.自身所受重力的2倍 B.自身所受重力的10倍 C.自身所受重力的8倍 D.自身所受重力的5倍8.一物块以150J的初动能由地面沿一个很长的斜面往上滑行,当它到达最高点时,重力势能等于120J。

2007年高三理综模拟试题物理

2007年高三理综模拟试题物理

高三理综模拟试题(物理试题)1. 右图所示电路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该电路中右侧固定不动的金属板b 与能在声波驱动下沿水平方向振动的镀有金属层的振动膜a 构成了一个电容器,a 、b 通过导线与恒定电源两极相接。

若声源S 做简谐运动,则( )A .a 振动过程中,a 、b 板之间的电场强度不变B .a 振动过程中,a 、b 板所带的电量不变C .a 振动过程中,灵敏电流计中始终有方向不变的电流D .a 向右的位移最大时,a 、b 板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最大2.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在t 0时刻撤去力F ,其v-t 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关于力F 的大小和力F 做的功W 的大小关系式,正确的是:( )A .F mg μ=B .2F mg μ=C .00W mgv t μ=D .0032W mgv t μ= 3.有以下关于电场和磁场的几种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电荷在某处不受电场力作用时,该处的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B.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时,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C.如果运动电荷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则它经过一段时间后动能一定发生变化;D.如果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只受磁场力作用,则它经过一段时间后动能一定不发生变4.在下面甲、乙、丙三图中,除导体棒ab 可动外,其余部分均固定不动,甲图中的电容器C 原来不带电。

设导体棒、导轨和直流电源的电阻均可忽略,导体棒和导轨间的摩擦也不计。

图中装置均在水平面内,且都处于方向垂直水平面(即纸面)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轨足够长。

今给导体棒ab 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 0,在甲、乙、丙三种情形下导体棒ab 的最终运动状态是( )A. 三种情形下导体棒ab 最终均做匀速运动B. 甲、丙中,ab 棒最终将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乙中,ab 棒最终静止bC. 甲、丙中,ab 棒最终将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乙中,ab 棒最终静止D. ab 最终均静止5. 如图所示为沿水平方向的介质中的部分质点,每相邻两质点的距离相等,其中O 为波源。

2007年5月高考模拟试卷(物理)

2007年5月高考模拟试卷(物理)

2007年5月高考模拟试卷(物理)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β射线就是大量的原子被激发后,从原子的内层中脱出的电子B、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可以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体和确定其化学组成C、把一个动能为零的自由电子和一个氢离子结合成基态的氢原子时,将要放出紫外线D、由于原子里的核外电子不停地绕核做加速运动,所以原子要向外辐射能量,这就是原子光谱的来源。

15、a、b两种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均可发生光电效应,但两种色光波长关系为λa>λb,则A、两次实验中产生的光电流一定是Ia>IbB、两次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是Ekb>EkbC、两次实验中产生的光电流可能相同D、两次实验中逸出的某些光电子的初动能可能相同16、光导纤维的结构如图所示,它由折射率为n1的材料制成内芯,在外层包上折射率为n2的外套,光线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芯和外套的折射率应满足n1>n2B、内芯和外套的折射率应满足n2>n1C、从左端面入射的光线,其入射角必须大于某值,光才能被传导D、从左端面入射的光线,其入射角必须小于某值,光才能被传导17、如图所示,A、B两球完全相同,分别浸没在水和水银的同一深度内。

A、B球用同一种特殊的材料制作,当温度稍微升高时,球的体积明显地增大。

如果水和水银的初温及缓慢升高后的末温都相同,且两球膨胀后体积也相等,二球也不上升。

则()A、A球吸收的热量多B、B球吸收的热量多C、A、B二球吸收的热量一样多D、不能确定吸收热量的多少1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由V1膨胀到V2。

如果是通过等压过程实现,做功为W1、传递热量为Q1、内能变化为△U1;如果是通过等温过程实现,做功为W2、传递热量为Q2、内能变化为△U2。

2007-2008学年度高考模拟试卷7

2007-2008学年度高考模拟试卷7

2007—2008学年度高三物理模拟试卷七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在同一高度处,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水平抛出和自由释放,不计空气阻力。

则两球运动过程中A . 动能变化相同,动量变化不相同B . 动能变化不相同,动量变化相同C . 动能变化和动量变化都相同D . 动能变化和动量变化都不相同 2.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整个过程中,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经历了竖直向上发射升空阶段、进入椭圆轨道绕地球飞行阶段、在圆轨道绕地球飞行阶段和返回地球的向下减速阶段。

在以上四个阶段中,航天员所经历的运动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超重、完全失重、完全失重、超重B . 超重、完全失重、完全失重、失重C . 失重、完全失重、完全失重、超重D . 失重、完全失重、完全失重、失重 3.为了解决日益紧迫的能源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建造太阳能电站。

用铺满太阳能硅电池的太阳能收集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用微波转换器把电能转换为微波,并通过天线将微波向地面上的固定接收站发送,地面接收站再把微波转换成交流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太空电站的位置选在地球同步轨道上,主要是为了离开大气层以便更好地接收太阳能 B . 太空电站位置选在地球同步轨道上,主要是为了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以便向地面接收站发送微波 C . 微波的波长比可见光波长短,容易发生衍射,可以使传送能量不受阴雨天的影响 D . 微波的频率和市用交流电的频率差不多,可以使地面接收站设备比较简单 4.竖直平面内固定一内壁光滑半径为r 的圆形细弯管,如图所示。

管内有一质量为m ,直径很小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做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时,恰与管壁无相互作用力,则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A .grB .3grC .5grD .7gr5.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它在t=0时的波动图像如图甲所示,下面分析正确的是A . 如果这列波是沿+x 方向传播的,则乙图是甲图中质点a 的振动图像B . 如果这列波是沿+x 方向传播的,则乙图是甲图中质点b 的振动图像C . 如果这列波是沿-x 方向传播的,则乙图是甲图中质点c 的振动图像D . 如果这列波是沿-x 方向传播的,则乙图是甲图中质点d 的振动图像6.一导热性能良好开口向下的气缸,气缸固定不动,缸内活塞可无摩擦地自由滑动且不漏气,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

2007年高考物理高考模拟卷吉安

2007年高考物理高考模拟卷吉安

安福中学 2007年高考物理模拟考试卷( 一)一、此题共10 小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所有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 分。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电热器耗费的电能能够所有变为内能B.在火力发电中,蒸汽的内能能够所有变为电能C.在热机中,燃气的内能能够所有变为机械能D.能够制造一种传热物体,使热量自觉地从物体的低温端传达给高温端2.一个质子和一此中子在必定条件下能够联合成一个氘核,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 m1、 m2、和 m3,则该反响A.放出能量,△E=(m1+m2-m3)c2B.放出能量,△ E= ( m3- m1-m2) c21232D.汲取能量,△3122 C.汲取能量,△E=(m+m-m)c E= ( m-m- m) c3.以下图,是类氢构造的氦离子能级图。

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1=-54.4eV。

在拥有以下能量的光子中,能被基态氦离子汲取而发生跃迁的是E∞0A . 40.8 eV E4-3.4 eVB. 41.0 eV E3-6.0 eVE2-13.6 eV C. 43.2 eVD. 54.4 eV E1第3题图-54.4 eV4.某家用电子调光灯的调光原理是用电子线路将输入的正弦沟通电压的波形截去一部分来实现的,由截去部分的多少来调理电压,进而实现灯光的可调.某电子调光灯经调整后电压波形如图所示.则灯泡两头的电压为第 4题图A .2B.2C.1U m D.1U m U m U m24245.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ab 向右流传, a、 b 之间的距离为2m,a、b 两点的振动状况以下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波长可能是8 m3B.波长可能大于8m3C.波速可能大于2m/sD.波速可能是2m/s第 5题图376.以下图,一只利用电容C 丈量角度θ的电容式传感器的表示图.当动片和定片之间的角度θ发生变化时,电容 C便发生变化,于是知道 C的变化状况,就能够知道θ的变化状况.下边图中,最能正确反响C和θ间函数关系的是( )θθθθθππππO C O C O C O CA B C D第6题图7.甲、乙两束单色光同时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MN上,由乙O第7题图于发生折射而合为一束,以下图(反射光未画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甲光光子的能量比乙光光子的能量大B.同样条件下,甲光比乙光简单发生衍射C.对同种介质,甲光的折射率比乙光的折射率大D.在同种介质中甲光光速比乙光光速小8 . 一只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如图所A示的沟通电源上,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 n1∶ n2=10∶1,串连在原线圈中的电u n12V 流表的示数为 1A,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n 是()u/VA.变压器输出功率为220W22021t/s B.若n =100 匝,则副线圈中的磁通量O0.010.020.03变化率的最大值为 222Wb s/2202第8题图C.副线圈两头的电压表示数为22VD.变压器的输出功率是由输入功率决定9.以下图,A、 B 并排紧贴着放在圆滑的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1、F2同时推A和B。

2007年物理高考模拟卷(9)

2007年物理高考模拟卷(9)

1 2007年物理高考模拟卷(9)一. 选择题 1. 如图所示,一束只含有红光与紫光的较强复色光沿PO 方向垂直于AB 边射入玻璃三棱镜后,分成两束O ‘M 和O ’N 方向射出,则A .O ‘M 为红光,O ’N 为紫光B .O ‘M 为紫光,O ’N 为红光C .O ‘M 为红光,O ’N 为红紫复色光D .O ‘M 为紫光,O ’N 为红紫复色光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A .若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不一定增大B .若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C .若气体分子的平均距离增大,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D .若气体分子的平均距离增大,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减小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的运动,该运动不是水分子的运动,而是花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所以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C .当一列火车呼啸着向我们匀速驶来时,我们感觉的音调比火车实际发出的音调高D .可用电容和电感来控制扩音器输送出来的电流分别流向音箱的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 4.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 .电子的动能增加E 1,原子势能减小E 2,且E 1<E 2 B .电子的动能增加E 1,原子势能减小E 2,且E 1>E 2 C .电子的动能减小E 1,原子势能增加E 2,且E 1>E 2 D .电子的动能减小E 1,原子势能增加E 2,且E 1<E 25.一圆柱形磁铁竖直放置,如图所示,在它的右侧上方有一带正电小球,现使小球获得一水平速度,小球能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俯视观察,小球的运动方向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B .俯视观察,小球的运动方向只能是顺时针C .俯视观察,小球的运动方向只能是逆时针D .小球所受的洛仑兹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6.小河宽为d ,河水中各点水流速度与各点到较近河岸边的距离成正比,v 水=kx ,k=4v 0/d ,x 是各点到近岸的距离,小船船头垂直河岸渡河,小船划水速度2 为v 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船渡河时的轨迹为直线B .小船到达距河岸d/4处,船的渡河速度为02vC .小船渡河时的轨迹为曲线D .小船到达距河岸3d/4处,船的渡河速度为010v7.如图甲所示,某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相邻两点间距离为d ,质点1开始振动时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振动由此时开始向右传播,经过时间t ,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周期与波长分别为A .t 32,9d B .t 32,8dC .t 21,d 326D .t 21,8d8.如图所示,闭合电键S 后,平行板电容器中的带电尘埃恰好静止,下列哪些方法可使尘埃向上运动 A .S 闭合,仅使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减小 B .S 闭合,仅使A 、B 板之间的距离减小一些 C .S 闭合,仅插入一块平行于A 、B 的金属板 D .S 闭合,水平移动A 板,使两板正对面积减小9.如图所示,一斜劈被两个小桩A 、B 固定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斜劈上放有一物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小桩B 受到挤压 B .若物体匀速下滑,则小桩A 、B 都不受挤压 C .若物体加速下滑,则小桩A 受到挤压 D .若物体减速下滑,则小桩A 受到挤压10.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物块,平衡时物块位于位置O ,现用竖直向下、大小为2mg 的力向下压物块,撤去外力后,物块上下振动起来,在振动的整个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物块运动到最高点时,弹簧一定处于拉伸状态3B .物块运动到最高点和最低点时,弹性势能一定不等C .物块运动到最低点时,其机械能最小;运动到最高点时,其机械能最大D .物块运动最高点时,加速度一定大于g二. 填空题11.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测出了多组摆长L 与单摆的振动周期T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T 2-L 图象,如图所示。

2007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2007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2007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D情况是( )A .向右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B .先向右匀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C .在某一位置附近振动D .向右先做加速度变小的加速运动,后又做匀速运动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7、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的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V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处于n =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 B .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 =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具有显著的热 效应C .大量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 频率的光D .大量处于n =4是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3种不 同频率的可见光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R 2=2k Ω,,电压表V 1的内阻为6k Ω,电压表V 2的内阻为3k Ω,AB 间电压U 保持不变,当电键S 闭合后,它们的示数变化是( )A .V 1示数变小B .V 2示数变大C .V 1、V 2示数均变小D .V 1、V 2示数均变大9、一个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测得小球的加速度为3g,则在小球下落h 高度的过程中( )A .小球的动能增加31mgh B .小球的电势能增加32mgh C .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31mgh D .小球的机械能减少32mgh10、空间存在一匀强磁场B ,其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另有一个点电荷+Q 的电场,如图所示,一带电粒子 q 以初速度v 0从某处垂直电场、磁场入射,初位置到点电荷的距离为r ,则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可能为( )A.以点电荷+Q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在纸面内的圆周B.开始阶段在纸面内向右偏的曲线C.开始阶段在纸面内向左偏的曲线D.沿初速度v0方向的直线1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D.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所接受到的来自于遥远星系上的某种原子光谱,与地球上同种原子的光谱相比较,光谱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称为哈勃红移),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2分。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模拟试卷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模拟试卷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模拟试卷丁岳林
【期刊名称】《《物理教学探讨》》
【年(卷),期】2007(025)010
【摘要】第一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入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产生光电效应,若保持入射光频率不变,而降低入射光的强度,则A.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B.仍能发生光电效应。

【总页数】4页(P59-62)
【作者】丁岳林
【作者单位】常州高级中学江苏省常州 2130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理科数学(全国卷Ⅰ(1)) [J],
2.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理科数学(全国卷Ⅰ(2)) [J],
3.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数学) [J],
4.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语文) [J],
5.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英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7年最新高三物理模拟试卷

2007年最新高三物理模拟试卷

ttt2007年最新高三物理模拟试卷一、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O 分.1.我们经常看到马路施工处挂着红色的警示灯,这除了红色光容易引起人的视觉注意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红色光 ( )(A )比其它色光更容易发生衍射 (B )比其它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大(C )比其它可见光更容易发生干涉 (D )比其它可见光更容易发生光电效应2.雨滴在空气中下落,当速率在不太大的范围时,雨滴所受到的阻力与其速度成正比。

该速率v( )3.几十亿年来,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人们只能看到月貌的59%,由于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所以月球的背面蒙上了一层十分神秘的色彩。

试通过对月球运动的分析,说明人们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的原因是 ( )A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B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C .月球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D .月球的公转周期与月球的自转周期相同4.钍核(Th 23490)具有β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电子变成镤核(Pa 23491),伴随该过程会放出光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线可能是红外线,是钍原子跃迁产生的B .光线可能是X 射线,是镤原子跃迁产生的C .光线一定是γ射线,是钍核跃迁产生的D .光线一定是γ射线,是镤核跃迁产生的5.图中为X 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E 为灯丝电源。

要使射线管发出X 射线,须在K 、A 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则( )A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 点,X 射线从K 极发出B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 点,X 射线从A 极发出C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 点,X 射线从K 极发出D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 点,X 射线从A 极发出图甲图乙I I16.如图甲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

一物块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弹簧上端,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

2007-2008学年度高考模拟试卷6

2007-2008学年度高考模拟试卷6

2007—2008学年度高三物理模拟试卷六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下面提供了科技发展的四则信息:①低温技术已有重大突破,1933年低温已达0.25K,1957年达到2×10-5K,1995年低温已达1×10—8K,随着低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一定能把热力学温度降到绝对0度以下。

②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在地球上的任意位置的上空发射一颗同步卫星。

③一个国际科研小组正在研制某种使光速大大降低的介质,这些科学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使光速降到每小时40m左右,慢到几乎与蜗牛爬行的速度相仿。

④由于太阳的照射,海洋表面的温度可达30℃左右,而在海洋600m—100m的深处水温约4℃,因此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抗腐蚀的热交换器,利用海水温差发电。

请辨别、判断以上信息正确的是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如图,当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同时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铝箔有张角,则该实验A.只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B.只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C.只能证明光能够发生衍射D.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3.一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自由滑行。

从某时刻起,对该物体再施加一水平恒力F,则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A.如果物体改做匀速运动,则力F一定对物体不做正功B.如果物体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力F一定对物体做正功C.如果物体仍做匀减速运动,则力F一定对物体做负功D.如果物体改做曲线运动,则力F一定对物体不做功4.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

从该时刻起A.经过0.35s时,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B.经过0.25s时,质点Q的加速度大于质点P的加速度C.经过0.15s,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mD.经过0.1s时,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有如图(a)(b)所示的两种电路,其中电阻R 、安培表和伏特表的内阻都相同,电池内阻可忽略不计。

2007年高考模物理拟试卷

2007年高考模物理拟试卷

2007年高考模物理拟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含选做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 )涂黑。

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栏填写本科目试室号,在“座位号”列表内填写座位号,并用 2B 铅 笔将相应的信息点涂黑。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一.本题共12小题,其中1~8题为必做题,9~12是选做题.选做题分为两组,考生必须从两组中任意选择一组作答.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首先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卢瑟福B .用实验证实电磁波存在的是麦克斯韦C .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科学家是贝克勒耳D .首先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科学家是法拉第2. 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

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100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25个氡原子核了B .U 23892衰变成Pb 20682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C .α、β、γ三种射线中,贯穿本领最大的是α射线,电离本领最大的是γ射线D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放出的β粒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后产生的3. 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n 1=1100匝,副线圈匝数n 2=180匝,交流电源的电压U=220tV π120sin 2,电阻R=45Ω,电压表、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则 ( ) A .交流电的频率的50Hz B .A 1的示数约为0.13AC .A 2的示数约为1.1AD .○V 的示数约为36V4. 、用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将固定在墙上的轻弹簧压缩的距离为x ,如图所示,将细线烧断后( )A 、 小球立即做平抛运动B 、 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gC 、 小球脱离弹簧后做匀变速运动D 、 小球落地时动能大于mgh5. 一个长方形的金属线框放在有界的匀强磁场中, 磁场方向与线框所在平面垂直,如图所示, 线框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左 运动,一直到被拉出磁场。

2007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5

2007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5

2007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5河北唐山开发区海港中学(06361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

共计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内各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B.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比较费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C.一定质量的气体能够出现“放出热量,内能增加”过程D.只要人们不断努力,可以获得越来越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但总也达不到绝对零度2.一群处于基态的某原子受某种单色光照射时只能发射甲、乙、丙三种单色可见光,三种光的波长分别为λ1、λ2、λ3,且λ1>λ2>λ3。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射光波长应与甲光的波长相等B.当三种光分别照射同种金属时,最可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是丙光C.当三种光均从空气中射入玻璃时,最容易发生全反射的是丙光D.用同一干涉装置得到的三种光的干涉条纹,甲光的条纹间距最宽3.下列有关光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院外科手术室里的无影灯,是光的衍射现象的应用B.光电效应表明光是由一些类似于弹性小球的粒子组成的C.在沙漠中看到的“蜃景”是倒立的虚像D.晚上,人们看到天上的星体位置总比它的实际位置低4.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若要使小球静止在斜面上,需施加最小的力是A.水平向右,大小为θmgtanB.竖直向上,大小为mgC.沿斜面向上,大小为θmgsinD.垂直斜面向上,大小为θmgcos5.我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有一待发通讯卫星,发射前随地球一起自转做圆周运动,设所受向心力为F1,向心加速度为a1,角速度为ω1,动能为E1;成功发射后绕地球在同步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设此时所受向心力为F2,向心加速度为a2,角速度为ω2,动能为E2。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1>F2B.a1=a2C.E1<E2D.ω1=ω26.矩形金属线框长和宽分别为2L和L,线框右侧有一具有理想边界、宽度也为L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九(物理部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九(物理部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九(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1分,选错、多选或者不选的得0分)1.2006年6月14日天文科学家观测到太阳黑子有即将大规模爆发的趋势,太阳黑子主要是轻核聚变造成的.要使氘核聚变,必须使它们之间距离接近到r0(m),也就是接近到核力能够发生作用的范围.物质温度很高时,氘原子将变为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为E k=32k1T,k1叫波耳兹曼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两个氘核之间的电势能E p=re2,k为静电力常量,r为电荷之间的距离,则氘核聚变的温度至少为A.12rkkeB.122rkkeC.123rkkeD.1232rkke答案:C 当两个氘核间距为r0,且它们的动能全部转为势能时即可,故有231Tk×2=k2re,所以T=123rkke.2.抽制高强度纤维细丝时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所示,观察激光束经过细丝时在光屏上所产生的条纹即可判断细丝粗细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主要是光的干涉现象B.这主要是光的衍射现象C.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粗D.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细答案:BD 由题意知:激光束经过细丝时在光屏上产生条纹,所以本装置是光的衍射现象,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根据衍射规律得:细丝越细,会使条纹更宽,所以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D.3.根据分子动理论,下列关于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的温度越高,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B.气体的压强越大,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气体的温度越高D.气体的体积越大,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答案:AC 由分子动理论得:气体的温度越高,气体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所以选项A 正确;而气体压强越大,只能反映出单位面积的器壁上受到的撞击力越大,也可能是单位时间内撞击的分子数目多的原因,所以选项B 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平均动能越大,则表明温度越高,所以选项C 正确.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基本上已超出了分子作用力的作用范围,所以选项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选项应该为A 、C.4.如图是一个理想变压器的示意图,S 为单刀双掷开关,P 是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U 1为加在原线圈两端的交变电压,I 1为原线圈中的电流A.若保持P 的位置及U 1不变,S 由a 合到b 处,则I 1将减小B.若保持P 的位置及U 1不变,S 由b 合到a 处,则R 上消耗的功率将增大C.若保持U 1不变,S 置于b 处,将P 向上滑动,则I 1减小D.若保持P 的位置不变,S 置于a 处,将U 1增大,则I 1减小答案:C 若保持P 的位置及U 1不变,S 由a 合到b 处,则n 1减小,根据变压器的副线圈上的电压U 2=12n n U 1,所以副线圈上的电压变大,且电流也变大,R 上消耗的功率变大,根据变压器的电流关系I 1=12n n I 2,所以原线圈上的电流变大,所以选项A 错误.若保持P 的位置及U 1不变,S 由b 合到a 处,情况正好相反,所以选项B 错误.若保持U 1不变,S 置于b 处,则副线圈上的电压U 2不变,若将P 向上滑动,电阻变小,所以电流I 2变小,所以选项C 正确.若保持P 的位置不变,S 置于a 处,将U 1增大,则U 2变大,滑动变阻器上的电流变大,所以原线圈上的电流I 1也变大,所以选项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5.匀强电场的方向平行纸面由下至上,电场强度为E ,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由里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 ,速度为v 0的带负电的粒子以垂直于电场和磁场的方向射入场区,恰好不会发生偏转.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入射粒子的速度v >v 0,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粒子将向上偏转、且速度减小B.若使磁感应强度增大而其他条件不变,则粒子将向下偏转且运动轨迹为抛物线C.若使电场强度增大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粒子将向下偏转且速度增大D.若使粒子的带电荷量增大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粒子将向下偏转答案:AC 该粒子在复合场中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下的电场力、洛伦兹力,其中重力和电场力是恒力,如果不发生偏转,则一定是沿直线做匀速运动,洛伦兹力一定是竖直向上的,所以粒子是水平向左运动的,如果把粒子的速度变大,则洛伦兹力变大,所以粒子一定向上偏转,且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做负功,则速度减小,所以选项A 正确.若只增大磁感应强度,结果与A 选项一样,所以选项B 错误.如果电场强度增大,则粒子会向下偏转,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做正功,则速度增大,所以选项C 正确.因为qvB=mg+qE ,如果只增加带电荷量,则粒子会向上偏转,所以选项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选项应该为A 、C.6.同学们在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的电梯里,把一测量加速度的小探头固定在一个质量为1 kg的手提包上,到达某一楼层停止,采集数据并分析处理后列出下表:建立物理模型匀加速直线 匀速直线 匀减速直线 时间段(s )2.5 9 2.5 平均加速度(m/s 2) 0.40 0 0.40为此同学们在计算机上画出了很多图象,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图象(设F 为手提拉力,g =9.8 m/s 2)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③C.③④D.①③答案:D 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可以得到:该电梯在前2.5 s 内是匀加速运动,加速度恒定;接着的9 s 是匀速运动,加速度为零;最后2.5 s 是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恒定;所以速度图象①正确,加速度图象②错误.再对该物体受力分析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 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N 两个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N-mg=ma ,代入数据可以算得:加速段的支持力是10.2 N ,匀速段的支持力是9.8 N ,减速段的支持力是9.4 N ,所以图象③正确,图象④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选项应该为D.7.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 、b 两球,其质量分别为m a 、m b ,两球在t 时刻发生正碰,并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两球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图象如左下图所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m a >m bB.m a <m bC.m a =m bD.无法判断答案:B 整个碰撞过程是运动的a 球去碰撞静止的b 球,而碰撞后a 球反向运动,b 球向前运动,所以b 获得的动量超过原来的a 球的动量,由动能与动量的数值关系E k =mp 22,如果是m a >m b ,则b 球的动能b m p 22将会大于原来甲物体的动能am p 22,所以违背了能量守恒,所以一定是m a <m b ,所以A 、C 、D 三个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8.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应用如右上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 并控制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0 A 和2.0 V .重新调节R 并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 A 和24.0 V .则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输出功率为A.32 WB.44 WC.47 WD.48 W答案:A 当电动机停止转动时,则此时电动机相当于一个纯电阻,所以由题中的两表读数,可以计算出电动机的内阻为r=IU ,代入数据得:r=4 Ω,重新调节R 并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根据题中的两表读数,计算出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UI-I 2r ,代入数据得:P=32 W ,所以B 、C 、D 三个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选项应该为A.9.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 、b 、c 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c 球在xOy 坐标系原点O 上,a 和c 带正电,b 带负电,a 所带电荷量比b 所带电荷量少,关于c 受到a 和b 的静电力的合力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从原点指向第Ⅰ象限B.从原点指向第Ⅱ象限C.从原点指向第Ⅲ象限D.从原点指向第Ⅳ象限答案:D 根据库仑定律得:c 受到a 电荷由a 指向c 的斥力F 1、受到b 从c 指向b 的引力F 2作用,且F 1<F 2,若电荷a 和b 的电荷量相同,则两个力F 1和F 2的合力刚好沿x 轴的正方向,因为F 1<F 2,所以两个力的合力则会偏向第Ⅳ象限,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应该是D.10.如图所示,重球A 放在光滑的斜面体B 上,A 、B 质量相等,在力F 的作用下,B 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缓慢移动了一段距离,A 球相对于C 点升高h ,若突然撤去F ,则A.A 以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B.A 球获得的最大速度为ghC.在B 离开A 之前,A 、B 动量守恒D.A 、B 相互作用的冲量大小相等答案:ABD 从突然撤去F 到球A 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球A 向下摆动的同时,与斜面体B 一起向右运动,此过程它们的速度始终相同,并且绳的拉力对A 、B 组成的系统不做功,A 、B 间的弹力做功代数和为零,只有重力做功,故A 、B 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设A 、B 在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 ,有:m a gh=21 (m a +m b )v 2所以得到:v=BA A m m gh m 2=gh ,B 正确.此后A 、B 分离,B 以v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 以v 继续做圆周运动类似单摆向上运动,球A 的机械能守恒,有21m a v 2=m a gh a ,所以得到h a =h/2,A 正确.从突然撤去F 到球A 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由于A 、B 系统所受合力不为零,且在水平方向的合外力也不为零(等于绳的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故A 、B 系统动量不守恒,C 错误.A 、B 间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时间相同,所以它们的冲量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D 正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物 理(九)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6分)如图所示是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得到的光路图.玻璃砖的入射面AB和出射面CD并不平行,则(1)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填“仍平行”或“不再平行”).(2)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R=5 cm长度为半径画圆,与入射线PO交于M点,与折射线OQ交于F点,过M、F点分别向法线作垂线,量得MN=1.68 cm,EF=1.12 cm,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__.答案:(1)由折射定律得AB和CD面不平行,所以两次的折射不对称,所以出射光与入射光不平行.(2)根据折射率定义:n=risinsin=REFRMN,代入数据计算得:n=1.5.器材名称器材代号器材规格电流表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电源A1A2VR0R1R2E量程300 mA,内阻约为5 Ω量程600 mA,内阻约为1 Ω量程15 V,内阻约为3 kΩ5 Ω0—10 Ω,额定电流为1 A0—250 Ω,额定电流为0.3 A电动势为3 V,内阻较小导线、电键若干(1)要求电流表A1的示数从零开始变化,且能多测几组数据,尽可能减小误差.在图虚线方框中画出测量用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出所用器材的代号.(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电流表A1的内阻r1,则所用电流表A1的内阻r1表达式为r1=__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图所示(2)r 1=112I I I -R 0,I 2、I 1分别为某次实验时电流表A 2、A 1的示数,R 0是定值电阻的电阻大小.13.(12分)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波均沿x 轴传播,传播速度的大小相等,其中一列沿正x 方向传播(图中实线所示),一列沿负x 方向传播(图中虚线所示).这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振动方向均沿y 轴,则图中x=1,2,3,4,5,6,7,8各点中振幅最大的是哪些点?振幅最小的是哪些点?答案:根据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间的关系,两列波在4、8两点的振动位移、方向总相同,由波的叠加原理知,4、8两点的振幅为两列波分别引起的振幅之和,而2和6质点为波节,振幅始终为零.所以答案:4和8(6分),2和6(6分).14.(12分)如图所示,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MN 和OP 水平放置,MO 间接有阻值为R 的电阻,导轨相距为d ,其间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导体棒CD 垂直于导轨放置,并接触良好.用平行于MN 的恒力F 向右拉动CD.CD 受恒定的摩擦阻力F f .已知F>F f .求:(1)CD 运动的最大速度是多少?(2)当CD 达到最大速度后,电阻R 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3)当CD 的速度是最大速度的31时,CD 的加速度是多少? 答案:(1)当CD 运动到最大速度v m 时,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F=F f + BId (1分),CD 上感应电动势E=Bdv m ,通过CD 的感应电流I=rR E +,解得v m =22))((d B R r F F f +-(3分). (2)当CD 运动到最大速度后,电阻R 上消耗的电功率P=I 2R=(Bd F F f-)2·R (4分).(3)当CD 运动到最大速度的31时,感应电动势为E ′=31Bdv m (1分),通过CD 的感应电流I ′=rR E +'(1分),CD 的加速度a=m F F m d I B F F f f 3)(2-='--(2分). 15.(16分)初速度为零的带正电荷的粒子经AB 间电场加速后,从B 板的小孔射出,当带电粒子到达P 点时,长方形abcd 区域内立即出现磁感应强度B=4.0 T.方向与纸面垂直并交替变化的磁场(时而垂直纸面向外,时而垂直纸面向内,每1.57×10-2 s 变化一次,粒子到达P 点时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在O 处有一静止中性粒子,PO 垂直平分ab 、cd ,ab=cd=1.6 m ,PO=3.0 m ,带电粒子比荷q/m=50 C/kg ,重力不计.试求(极板A 、B 平行于ad ,π≈3.14)(1)加速电压U=100 V 时,带电粒子能否与中性粒子相碰?(2)欲使带电粒子能与中性粒子相碰,加速电压U 的最大值为多少?答案:(1)经电场加速后,设带电粒子到达P 点时速度为v ,则21mv 2=qU (1分),v=m qU /2100 m/s (1分),此时,磁场出现,粒子仅受洛伦兹力作用,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半径r 和周期T 分别为r=qB mv =0.5 m (2分),T=qBm π2=3.14×10-2 s (2分),1.57×10-2 s 即T/2,磁场反向,而粒子此时刚好到达PO 直线上.可见粒子的运动具有周期性.因为PO =3.0 m=3×2×0.5 m ,所以粒子可与中性粒子相碰(2分).(2)欲使粒子能与中性粒子相碰,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应满足K ·2R=PO (K 为自然数)(2分)且R ≤ab/2=0.8 m (2分),故R=qBmv ≤0.75 m ,v ≤150 m/s (2分),所以U=qmv 22≤225 V ,即最大加速电压为225 V (2分). 16.(16分)如下图,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绝缘的小车A 、D 足够长,质量分别为m a =3 kg ,m D =0.5 kg.可视为质点的带正电的带电体C ,带电荷量q=0.2 C ,并位于D 车最右端,整个空间有一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0 T ,小车D 、带电体C 静止.小车A 以初速度v a =10 m/s 垂直于磁场方向向右运动,并与小车D 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已知碰后瞬时小车D 的速率为9 m/s ,物体C 与D 之间有摩擦,其他摩擦不计,g 取10 m/s 2,求:(1)小车A 与D 碰后瞬时A 车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为避免A 与D 发生第二次碰撞,C 的质量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答案:(1)设小车A 与D 碰后的速度分别为v a ′、v D ,选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得:m a v a =m a v a ′+mDv D (3分),v a ′=395.0103⨯-⨯=-A D D A A m v m v m m/s=8.5 m/s (2分),方向向右(1分).(2)A 与D 碰后,要使它们不发生第二次碰撞,需D 的速度减速到v D ′=8.5 m/s 时不能再减速.此时C 、D 间的摩擦力必须为零,则C 、D 间的弹力为零 由C 、D 间弹力为零可知,m c g=Bqv c ①(3分) 对C 、D 系统,由动量守恒,m D v D =m D v D ′+m c v c ②(3分) 由①②解得m c =105kg (2分) 显然,只要C 的质量满足m c ≤105 kg 就可避免A 、D 发生第二次碰撞.(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从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可以算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A .氧气的密度和阿伏加德罗常数B .氧气分子的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C .氧气分子的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D .氧气分子的体积和氧气分子的质量2、日光灯中有一个装置——启动器,其中充有氖气.日光灯启动时启动器会发出红光,这是由于氖原子的( ) A .自由电子周期性的运动而发光的 B .外层电子受到激发而发光的 C .内层电子受到激发而发光的 D .原子核受到激发而发光的3、家用电子调光灯的调光原理是用电子线路将输入的正弦交流电压的波形截去一部分来实现的,由截去部分的多少来调节电压,从而实现灯光的可调,比过去用变压器调压方便且体积小.某电子调光灯经调整后电压波形如图所示,则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A .m 22U B .m 42U C .m 21U D .m 41U4、一列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t =0时刻波形如图所示,t =0.5时刻P 点刚好第二次出现波峰,有下列可供选择的说法:①此刻P 质点速度方向向上;②Q 质点开始振动时,P 质点正在波峰;③在t =0.5s 时刻,质点P 加速度方向向上;④在t =0.5s 时刻,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其中正确的是( )A .②③B .①④C .③④D .①②5、质量为M 的均匀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左右两侧各有一位拿着完全相同步枪和子弹的射击手。

首先左侧射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 1,然后右侧射手开枪,子弹水平射人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 2,如图所示。

设子弹均未射穿木块,且两颗子弹与木块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均相同。

当两颗子弹均相对木块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终木块静止,d1=d 2 B .最终木块向右运动,d 1<d 2 C .最终木块静止,d 1<d 2 D .最终木块向左运动,d 1=d 26、如图所示,光滑的矩形金属框架中串入一只电容器,金属棒ab 在外力作用下向右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突然停止,金属棒停止运动后不再受该系统以外其他力的作用,框架足够长,框架平面水平,则以后金属棒运动情况是( )A .向右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B .先向右匀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D .向右先做加速度变小的加速运动,后又做匀速运动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7、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的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V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处于n =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 B .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 =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具有显著的热 效应C .大量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 频率的光D .大量处于n =4是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3种不 同频率的可见光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R 2=2k Ω,,电压表V 1的内阻为6k Ω,电压表V 2的内阻为3k Ω,AB间电压U 保持不变,当电键S 闭合后,它们的示数变化是( )A .V 1示数变小B .V 2示数变大C .V 1、V 2示数均变小D .V 1、V 2示数均变大9、一个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测得小球的加速度为3g,则在小球下落h 高度的过程中( )A .小球的动能增加31mgh B .小球的电势能增加32mgh C .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31mgh D .小球的机械能减少32mgh10、空间存在一匀强磁场B ,其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另有一个点电荷+Q 的电场,如图所示,一带电粒子 q 以初速度v 0从某处垂直电场、磁场入射,初位置到点电荷的距离为r ,则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可能为( )A .以点电荷+Q 为圆心,以r 为半径的在纸面内的圆周B .开始阶段在纸面内向右偏的曲线C .开始阶段在纸面内向左偏的曲线D .沿初速度v 0方向的直线1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B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C .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听线的波长均变长(称为哈勃红移),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2分。

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2、(10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准备了下列仪器:A.白炽灯B.双窄缝片C.单窄缝片D.滤光片E.毛玻璃光屏(1)把以上仪器安装在光具座上,自光源起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2)在某次实验中,用某种单色光通过双缝在光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其中亮纹a、c的位置利用测量头上的分划板确定,如图所示.其中表示a纹位置(图甲)的手轮读数为___________mm(3)如果上述实验中双缝与光屏间距为0。

5m,所用的双窄缝片是相距0.18mm规格的双窄缝片,则实验中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___ _μ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3、(12分)现有一种特殊的电池,它的电动势E约为9V,内阻r约为50Ω,已知该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50mA.为了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对电路和影响可不考虑,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R o是定值电阻,起保护电路的作用.(1)实验室备有的定值电阻R o有以下几种规格:A.10Ω,2.5W B.100Ω,1.0W C.200Ω,1.0W D.2000Ω,5.0W本实验应选哪一种规格》答:()(2)该同学接人符合要求的R o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改变电阻箱阻值,取得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b)所示的图线(已知该直线的截距为0.1V–1).则根据该同学所作出的图线可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为V,内阻r为Ω四、计算或论述题:本题共6小题,共90分。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3分)如图所示,在平面镜MN上放有一块厚度为d的玻璃砖,其上表面离天花板的距离为h,天花板O点装有一点光源S,在O点的正下方贴上一块半径为r的圆形不透明纸,这时光源S发出的光经玻璃折射和平面镜反射后又能回射到天花板上,但留下一个半径为R的圆形影区AB。

(1)画出相应的光路图;(2)求玻璃的折射率15、(13分)古代学者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大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阐述了这种看法;但是这种从表面上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实际是错误的.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简单明了的科学推理,巧妙地揭示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内容包含的矛盾.他在1638年写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指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要比一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大,假定大石头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下落的速度为4,当我们把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整体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但是两块石头拴在一起,加起来比大石头还要重,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整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大于8.这样就使得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伽利略由此推断重的物体不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1)根据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假设用两块同样重的石头为研究对象,你又如何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呢?(回答应简明)(2)用重力公式及牛顿第二定律又如何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呢?答:(1)(2)16、(15分)正方形线框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21N的作用下,竖直向上通过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区域。

磁场区高度h=lm,磁感应强度B=1T。

线框边长L=1m,质量m=0.1kg。

电阻R=l 。

线框在初始位置1处于静止,cd边与磁场的下边缘相距为H。

cd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线框在末位置2,ab边恰在磁场边缘。

求这个过程中恒力F做的功和线框产生的焦耳热。

(取g=10m/s2)17、(15分)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它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星组成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它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

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一种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 的圆轨道上运行;另一种形式是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项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

设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 。

(1)试求第一种形式下,星体运动的线速度和周期。

(2)假设两种形式星体的运动周期相同,第二种形式下星体之间的距离应为多少?18、(17分)如图所示,一长为L 的薄壁玻璃管放置在水平面上,在玻璃管的a 端放置一个直径比玻璃管直径略小的小球,小球带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

玻璃管右边的空间存在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

磁场的左边界与玻璃管平行,右边界足够远。

玻璃管带着小球以水平速度v 0垂直于左边界向右运动,由于水平外力的作用,玻璃管进入磁场后速度保持不变,经一段时间后小球从玻璃管b 端滑出并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运动,最后从左边界飞离磁场。

设运动过程中小球的电荷量保持不变,不计一切阻力。

求:(1)小球从玻璃管b 端滑出时速度的大小;(2)从玻璃管进入磁场至小球从b 端滑出的过程中,外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 (3)小球飞离磁场时速度的方向19、(17分)如图所示为一个模拟货物传送的装置,A 是一个表面绝缘、质量M =100kg 、电量q =+6.0×10—2C 的传送小车,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在传送途中,有一个水平电场,电场强度为E =4.0×103V /m ,可以通过开关控制其有无。

现将质量m =20kg 的货物B 放置在小车左端,让它们以v =2m /s 的共同速度向右滑行,在货物和小车快到终点时,闭合开关产生一个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经过一段时间后关闭电场,当货物到达目的地时,小车和货物的速度恰好都为零。

已知货物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素μ=0.1。

B2007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答案1、C2、B3、B4、B5、C6、D7、ABC8、AB9、ABD 10、ABC 11、BD12、(1)ADCBE (2)1.789(3)0.567 13、(1)C (2)E =10V r =46±2Ω14、(1)如图所示 (2)rin sin sin =22s i n hr r i += 22)2(2s i n d r Rr Rr +--=2222)2(22hr d r RrR r n ++--=15、(1)设两块同样重的石头的速度都是8(不一定设该数),当我们把石头拴在一起时,由于原来快慢相同,所以两块石头不会互相牵拉,这样各自应保持原来的速度,即它们的速度还应该是8.但两块石头拴在一起重量增大了(为原来的2倍),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整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大于8.这样就使得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从而推翻了这个理论.(2)设下落物体的质量为m ,则重力G =mg ,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若下落物体只受重力,则mg =ma ,得a =g ,即不论物体的质量(重力)大小是否相同,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都相同,相同位移所用的时间相同,即轻重物体下落的一样快,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16、由题意得,线框进入磁场,受力平衡,设此时速度为vF =BIL +mg RBILI = 代入数据,解之得v =20m/s 对线框由位置1到CD 边刚进入磁场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 FH —mgH =21mv 2解得H =1m 线框从位置1到2,恒力F 做功W =F (H+h+L )=63J 发的热Q =F (h+L )=40J 17、vE18、(1)如图所示,小球管中运动的加速度为:0yF Bv q a m m== ①设小球运动至b 端时的y 方向速度分量为v y ,则:22y v aL = ② 又:v =③ 由①~③式,可解得小球运动至b 端时速度大小为: v =④(2)由平衡条件可知,玻璃管受到的水平外力为:F=F x =Bv y q ⑤0y Bv qv at t m ==⋅⑥由⑤~⑥式可得外力随时间变化关系为:F=220B v q t m⋅ (3)设小球在管中运动时间为t 0,小球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轨迹如图所示, t 0时间内玻璃管的运动距离 x =v 0t 0 ⑧ 2012L at = 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mv qvB R = ⑩ 由几何关系得:1sin x x R α-= ○111yv x R v= ○12由①~②、⑧~○12式可得:sin α=0 ○13 故0α= ,即小球飞离磁场时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场边界向左 19、解:(1)货物和小车的速度方向分别向右和向左(2)设关闭电场的瞬间,货物和小车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B 和v A ;电场存在时和电场消失后货物在小车上相对滑行的距离分别为L 1和L 2,电场存在的时间是t ,该段时间内货物和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 B 和a A ,对地位移分别是s B 和s A在关闭电场后,货物和小车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规律和能量规律有:mv B -Mv A =0 ① μmgL 2=12 mv B 2+12 Mv A 2 ② 由①式代入数据解得v B =5v A ③在加电场的过程中,货物一直向前做匀减速运动,小车先向前做匀减速运动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由牛顿定律有a B =μmg /m =1m/s 2 ,a A =(qE -μmg )/M =2.2m/s 2 ,又v B =v -a B t ,v A =|v -a A t | ,将其与③式联立可得t =1s ,v B =1m/s ,v A =0.2m/s再由运动学公式可得s B =vt -12 a B t 2=1.5m ,s A =vt -12 a A t 2=0.9m ,所以:L 1=s B -s A =0.6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