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器供电系统大作业
航天器供电系统简介
航天器电源系统名词术语主电源与副电源:有些航天器的供电系统不只一套,使命期中长期供电的称为主电源,仅用于短期峰值功率补充供电或应急备用等情况的,称为副电源(或辅助电源)。
一次电源与二次电源:供电系统主母线输出的电能称为一次电源,我国航天工程师习惯将供电系统称为一次电源(系统)。
由于配电系统的主要部件是电源变换器,因此我国航天界也习惯将电源变换器称为二次电源(设备),或将电源变换器输出的电能称为二次电源。
原生电源与再生电源:供电系统中输出原始电能的装置,称为电能源。
原生电源通常指电能源。
再生电源即贮能装置,习惯上也指从贮能装置输出的电能。
原电池与蓄电池:原电池是指电极火星物质的电化学反应可逆性较差,不能进行有效再充电的电池,亦称为一次电池。
原电池可作为电能源使用。
蓄电池是指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电能并能将化学能直接以电能形式释放的、可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的电化学装置,亦称为可充电池或二次电池,可作为贮能装置使用。
电能源与贮能装置电能源是航天器中输出原始电能的装置,亦称为“原生电源”。
工作寿命短的航天器可采用原生电池作为电能源。
常用的电能源有银锌电池、化学动力系统、燃料电池、放射性同位素热点系统或动力系统、核动力系统、太阳电池阵以及太阳动力系统等。
比功率或(与)能量密度是电能源的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它与电源系统的重量有关。
虽然重量不一定是电源系统最佳化的最起作用的驱动因素,但与航天器的发射费用及运载器的运输能力有直接关系。
原电池以较高的能量密度著称,但一般不能再充电,通常适用于短期飞行任务(几天、十几天)。
最常用的原电池是银锌电池,它有很高的能量密度。
“水星”飞船以及“阿波罗”登月舱应用了银锌电池。
在长寿命空间系统中,原电池可作为副电源应用,主要为火工品点火与伸展装置的启动提供电功率。
对于有特高功率需求的短期飞行任务(如月球表面钻探),可应用化学动力系统为副电源,如开式循环单组元或双组元推进剂往复运动装置。
电工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电工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工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也变得日益广泛。
航空航天领域是其中之一,电工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工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并探讨其对该领域的意义与影响。
1. 航空航天电气系统航空航天电气系统是指飞机、航天器等空中交通工具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
电工在航空航天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他们负责电气系统的布线、接线和调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航空航天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飞行器的性能至关重要,而电工的技术和专业知识能够保证这些要求得到满足。
2. 航空航天设备的电力供应航空航天设备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对各种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电工负责设计和安装电力供应系统,包括发电机、电池和供电线路等。
他们需要考虑到飞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和情况,确保电力供应系统的安全可靠,并满足飞行器对电力的特定要求。
3. 电力系统的监测与维护航空航天电力系统的监测与维护是保证飞行器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电工负责监测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修复故障。
他们使用各种电子设备和测试仪器,对电力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4. 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的研发与改进航空航天领域对于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电工在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的研发与改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负责设计和开发各种电子设备,包括通信设备、导航设备和控制设备等。
他们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航空航天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
5. 航空航天电工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航空航天电工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一环。
他们需要掌握先进的电工技术和知识,以应对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各种挑战。
电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航空航天电工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电工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不可忽视。
他们在航空航天电气系统的设计、航空航天设备的电力供应、电力系统的监测与维护、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的研发与改进以及航空航天电工人员的培训与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航天器电源系统设计与优化
航天器电源系统设计与优化航天器的电源系统是支持其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航天器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电源系统的设计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航天器电源系统设计与优化的一些关键要素。
一、航天器电源系统的基本原理和需求航天器电源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太阳能等能源转化为电能,并通过电池或其他储能设备存储,为航天器的各项功能提供所需的电源供应。
航天器电源系统的主要需求包括高效性、稳定性、可靠性和轻量化等。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航天器电源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二、能源转化与储存技术的选型在航天器电源系统的设计中,能源转化和储存技术的选型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能源转化技术包括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等。
在选择能源转化技术时,需要考虑能效、功率密度、质量和可靠性等因素。
同时,对能源的储存也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备,例如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
三、电源管理和分配航天器电源系统的管理和分配是确保航天器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
电源管理涉及电源的控制、监测和保护等功能,包括电源输出的稳压、过流和过压保护等。
电源分配则是将电能分配给航天器的各个子系统,确保每个子系统获得所需的电源供应,同时提高电能利用率。
四、电源系统的优化策略为了提高航天器电源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需要采取一些优化策略。
一种常用的优化策略是在设计阶段对系统进行模拟和仿真分析,以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可行性。
另一种策略是通过智能控制算法实现电源系统的动态调节和优化,以适应航天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需求变化。
五、航天器电源系统的验证和测试在设计和优化完成后,航天器电源系统需要进行验证和测试,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并具备可靠性。
验证和测试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地面试验等方式进行,对各项关键指标进行检测和验证,例如能量转化效率、电源输出稳定性和可靠性等。
六、航天器电源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航天任务的复杂化,航天器电源系统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航天器综合测试作业【哈工大】
航天器综合测试作业1.卫星系统组成:结构与机构、电源与配电、测控(通信)、数管(综合电子)、姿态与轨道控制、热控、总体电路、有效载荷2.测试分类:(1)按研究阶段分类方案原理性验证、模样测试、正样测试、飞行试验。
根据实际情况还可能增加应用阶段的飞行试验、飞行前检验(2)按系统规模分类元器件级测试、设备级测试、分系统级测试、整星测试3.测试系统组成:计算机、测量、激励、匹配转换器、被测设备4.测试系统发展趋势:(1)50年代非电量转换为电量测量(2)60年代电子测量替代机械开关测量(3)70年代计算机辅助测量(4)80年代微处理器自动测量(5)90年代分布式测量(6)00年代网络测量(7)10年代智能测量、嵌入式测量最终测试目标将是全自主、嵌入式、智能测试、免测试(省去人工干预)5.根据测试项目设计测试方法(1)蓄电池充放电功能测试方法:首先对充电控制器设定一条充电控制曲线(V-T曲线),然后使SAS通过星上充电控制器对电池充电,并监测充电电流及充电控制器的充电状态,当充电控制器结束对蓄电池的充电后,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并判断电池的充电量是否已达到电池的额定容量。
(2)蓄电池放电功能测试方法采用模拟负载或卫星其他分系统作为负载,使用蓄电池供电,将蓄电池充满,观测放电过程,同时避免过放电。
6.蓄电池过充过放的危害(1)蓄电池过充电的危害蓄电池充电电流大于蓄电池可接受电流时会过充电,产生电解水的副反应,发生热量,使电池温度不正常升高,若不加以控制,会造成大量失水、电容量下降、变形等故障。
(2)蓄电池过放电的危害蓄电池放电到标准终止电压的时候内阻会变大,电池电解液浓度会变得非常稀薄,进而严重损害蓄电池的电气性能及循环使用寿命。
7.电源系统测试应注意的问题(1)太阳电池阵模拟器:模拟太阳阵输出电功率,作为电源使用由计算机程控,模拟卫星进出阴影状态,设置试验状态(2)星表插头:连接太阳阵模拟器到卫星,供电通道,检测火工品状态,火工品保险控制,蓄电池充电、状态监测(3)脱落插头:卫星供电线,设备开关控制线,火工品状态监视线(4)控制台:显示母线电压,负载电流,开关状态,手动控制(5)火工品电路:直接由蓄电池组供电,保证火工品大电流放电的需要;压紧行程开关保护,在星箭分离前处于断开状态,避免干扰及误指令;火工品加电/断电开关,磁保持继电器控制,火工品工作前接通,火工品动作执行后断开;火工品启动开关,非磁保持继电器控制,指令指令期间处于接通状态;回路保护插头,保护装置,卫星对运载对接后接通;静电泄漏保护电阻,为火工品提供静电泄漏通路,避免静电干扰引起误爆。
航空航天器供电系统
2. CSCF 恒速恒频
增大容量,减小电网重量: 提高电压。
直流电压提高:安全性,配电问题。 发展交流电源,低压直流问题得到解决。 交流电机f与电机的n成正比 (pn=60f )。 发电机变转速,若直接传动:变f,难以适应设备 的要求。 1946年美国发明恒速传动装置 CSD — Constant Speed Drive
(4) 发展: 电机:容量加大。(工艺与材料)。 发电—起发。 有刷—无刷。 控制器: 振动式—碳片式—晶体管—数字式。 二次电源:旋转—静止。
(5)特点: 优点:简单可靠。
用蓄电池作应急与备用电源方便,体积小。 起动/发电。
缺点:
1)有刷直发容量有限。 2)大容量、电网重:Y7 500多公斤; H-6 约2吨。 3)二次电源效率低。旋变:40—50%。 静止:70%左右。
按功用: (1) 发动机和飞机的操纵控制设备。 (2) 机上人员生活和工作所需的保障设备。 环控、照明、加热、防冰、氧气、安全救生。 (3) 完成任务所需的任务设备。
按重要性: (1)飞行关键负载:影响飞机安全飞行。 (2)飞行必要负载: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 (3)一般负载。
不同类型的飞机,负载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
二
课程性质
工程性应用类课程。 涉及到电机学、电工学、电工技术、 自控、电力电子、调速、微机、 物 理、化学等学科知识。
三
课程安排
总学时56h,讲课52h,实验4h。 考核方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教材、内容:严仰光主编《航空航天器供电 系统》。
四
教学参考书
V242/1005 V242/1008 V242/1009 V242/1007
航天器的供电系统与航空器类似
发电+配电
电工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电工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电工是一门具有极高技术要求和重要性的职业,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各个行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电工的应用尤为重要,他们参与航空电子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确保飞行器正常运行,保障了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电工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电工在航空电子系统的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航空电子系统是飞行器的核心部分,包括飞机的通讯、导航、监控和控制系统等。
这些系统依赖于精密的电子设备和电路,电工需要根据飞行器的需求设计出合理的电路布局,并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
他们还需要考虑电路的防护和耐用性,以应对极端气候和高强度的振动。
只有设计出稳定可靠的电子系统,飞机才能安全地飞行。
其次,电工在航空电子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安装航空电子设备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水平,电工需要对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准确地安装设备并与其他系统进行连接。
在安装过程中,电工还需要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一旦发现问题,他们需要迅速解决,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电工在航空电子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航空器的电子设备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容易受到湿度、温度、振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工作。
电工需要进行设备的故障排查和修理,使用专业工具和测试设备,以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正常。
他们还需要根据需要更新设备的软件和固件,以适应新的航空技术和系统。
除了以上的主要应用领域,电工在航空航天领域中还承担着其他任务。
例如,在航空航天器的发射和着陆过程中,电工需要确保系统的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他们还参与到航空器的逃生系统和紧急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安装中,为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
此外,电工还可以参与航空器的改进和研发工作,推动航空航天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综上所述,电工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参与航空电子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确保了飞行器的正常运行和航空安全。
电工与航空航天电力系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电工与航空航天电力系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航空航天领域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在飞行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电力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工与航空航天电力系统的结合,为航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电工与航空航天电力系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
1. 航空航天电力系统概述航空航天电力系统是指在飞行器中产生和分配电能的系统。
它包括发电装置、电气负载、传输线路以及电力管理与控制系统等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为飞行器提供所需的电能,同时确保电能的稳定供应和合理分配。
2. 电工与航空航天电力系统的关系电工是研究电气技术及其应用的学科,主要包括电路、电机、电力系统等内容。
在航空航天领域,电工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被广泛应用于飞行器的电力系统设计、电路分析和故障诊断等方面。
电工的知识和技能为航空航天电力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3. 电力系统在飞行器中的重要作用电力系统在飞行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为飞行器提供动力来源,驱动飞行器的各种电动设备。
其次,电力系统在飞行器中起到稳定电能供应的作用,确保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电力系统还能提供给飞行器的各种电子设备所需的稳定电压和频率。
这些功能使得电力系统成为飞行器正常运行的基石。
4. 电工在航空航天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在航空航天电力系统中,电工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电工负责设计和选择适合飞行器的电气设备和材料,以确保其安全可靠性。
其次,电工需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确保电气系统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此外,电工还负责电力系统的故障排除和维护,以保证飞行器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5. 航空航天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空航天电力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进化。
一方面,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例如,新型的电能存储装置可以提供更长的飞行时间和更高的能量密度,进一步推动了航空航天电力系统的进步。
航天器总体设计作业【哈工大】
2017年《航天器总体设计》课程作业1.嫦娥三号探测器航天工程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的任务嫦娥三号探测器由月球软着陆探测器(简称着陆器)和月面巡视探测器(简称巡视器)组成。
(1)探测器系统:主要任务是研制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
嫦娥三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
着陆月面后,在测控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的支持下,探测器携带的有效载荷开展科学探测。
(2)运载火箭系统:主要任务是研制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嫦娥三号探测器直接发射至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3)发射场系统:主要任务是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嫦娥三号发射任务。
发射场系统通过适应性改造,具备长征三号乙改进型火箭的测试发射能力。
(4)测控系统:主要任务是对运载火箭、探测器在各个飞行阶段以及探测器在月面工作阶段的测控、轨道测量、月面目标定位以及落月后着陆器和巡视器的控制。
(5)地面应用系统:主要任务是根据科学探测任务,提出有效载荷配置需求;制定科学探测计划和有效载荷的运行计划,监视着陆器和巡视器有效载荷的运行状态,编制有效载荷控制指令和注入数据,完成有效载荷运行管理。
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的任务(1)航天员系统:主要任务是选拔、训练航天员,并在载人飞行任务实施过程中,对航天员实施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
研制航天服、船载医监医保设备、个人救生等船载设备。
(2)空间应用系统:主要任务是研制用于空间对地观测和空间科学实验的有效载荷,开展相关研究及应用实验。
(3)载人飞船系统:主要任务是研制“神舟”载人飞船。
“神舟”载人飞船采用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的三舱方案,额定乘员3人,可自主飞行7天,具有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功能,可与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进行对接并停靠飞行半年。
(4)运载火箭系统:主要任务是研制满足载人航天要求的大推力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多方面改进设计,控制系统采用冗余技术,增加故障检测、逃逸救生等功能,增加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
北航电推进大作业_吸气式电推进
2、系统设计
4
推进系统
(2)结构设计 • 射频线圈在放电室内产生一个轴向的时变磁场以及一个感应电场,感应电场通过电感耦合产生并加速
电子,随后高能电子电离气体,形成等离子体,从推进系统中向后排出产生推力。
2、系统设计
4
推进系统
(3)性能分析
• 优点:
(1)推力器的结构简单,比其它构型的离子推力器更容易分析和预测性能; (2)装置内没有电极,不需要外加磁场,从而消除了由于侵蚀而引起的放电阴极的寿命问题; (3)采用更少的电源便能完成放电。
(2)方案选取
方案一
方案二
• 选取依据:气流非连续,且速度较快(地球7.8km/s,火星3.5km/s),气体分子与壁面间的碰撞占主导作用; • 方案一,结构简单但收集效率低; • 方案二,结构紧凑,且收集效率高
2、系统设计
3
进气系统(Intake)
(3)结构设计
• 入口蜂窝结构,易进难出; • 进气道长,充分碰撞; • 卫星子系统设置在进气道内,结 构紧凑同时加强反射
吸气式电推进系统
→
contents
copy or write your text and paste it here
1
2
3
任务分析
系统设计
实验研究
1、任务分析
1
地球轨道
• 轨道高度 120km~250km
• 轨道平面 太阳同步轨道SSO • 大气成分 氧气、氮气、氧原子、氮原子
1、任务分析
1
地球轨道
[5] 陈盼, 武志文, 刘向阳,等. 一种用于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吸气式电推进技术[J]. 宇航学报, 2016,
37(2):203-208.
电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有哪些
电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有哪些在当今的航空航天领域,电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飞机的飞行控制到卫星的姿态调整,从航天器的能源管理到太空探索设备的驱动,电机的应用无处不在。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在飞机上电机的应用。
在现代飞机中,电动飞行控制系统是一个关键的部分。
传统的液压系统逐渐被电动系统所取代,这是因为电动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轻的重量和更好的可维护性。
例如,电动舵机可以精确地控制飞机的舵面,实现飞机的俯仰、滚转和偏航动作。
电机驱动的襟翼和缝翼系统能够根据飞行条件调整机翼的形状,从而优化飞机的升力和阻力特性,提高飞行效率和稳定性。
另外,飞机上的环境控制系统也离不开电机。
用于循环空气、调节温度和湿度的风扇和压缩机通常由电机驱动。
这些系统确保了机舱内的舒适环境,为乘客和机组人员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电机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一些新型的航空发动机中,采用了电动启动系统,取代了传统的气动启动方式。
电机能够快速、可靠地启动发动机,并且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启动过程。
而在航天器方面,电机的应用更是多种多样。
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是保证卫星正常运行的关键。
电机驱动的动量轮和反作用轮通过旋转产生的角动量来调整卫星的姿态,使其始终指向预定的方向。
此外,太阳能电池板的展开和跟踪太阳的运动也需要电机的精确控制。
在太空探索任务中,例如火星车和月球车等移动设备,电机是它们的动力源泉。
这些电机需要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如巨大的温差、高真空和强辐射等。
因此,对于电机的可靠性、耐久性和性能要求极高。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通常会采用特殊的材料和设计,以及先进的制造工艺。
再者,航天器上的各种科学仪器和设备也离不开电机。
例如,天文望远镜的指向和调焦机构、光谱仪的扫描装置等,都需要电机来提供精确的运动控制。
电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还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方面。
在飞机和航天器的电气系统中,电机用于驱动发电机,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电力。
在航空航天领域,对于电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极为严格。
航天器电源系统设计与优化
航天器电源系统设计与优化一、引言航天器电源系统是保障航天器正常运行所必需的核心部分。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航天任务的日益复杂,对电源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探讨航天器电源系统设计与优化的相关问题,并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航天器电源系统设计要考虑的因素1. 工作环境:航天器在太空中的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存在辐射、极低温、真空等因素的影响,电源系统需具备良好的抗辐射性能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2. 高可靠性:航天任务一旦启动,往往无法进行修复或维护,因此电源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设计应充分考虑故障预测与容错机制,以确保航天器能够长时间、稳定地运行。
3. 能源供应:电源系统应能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满足航天器各种系统的电能需求。
同时,航天器电源系统还需考虑能源的来源、储存和管理,以保证能源的可持续供应。
4. 轻质化要求:航天器电源系统应具备轻量化的特性,以降低航天器的总质量,减少对运载火箭的要求,提高有效载荷能力。
5. 高效能利用:设计航天器电源系统时,应充分考虑能源的高效利用问题,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减少能源损耗,进一步延长航天器的寿命。
三、航天器电源系统设计与优化的方案1. 新型电池技术的应用:在航天器电源系统中,电池是最常用的能源储存装置。
当前,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其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对于航天器电源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多能源供应策略:由于太阳能电池板会受到阴影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航天器电源系统应考虑多种能源供应方式的组合,如太阳能、燃料电池等,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引入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通过精细化的能源分配,合理调配电力供应,实现对电源系统的优化控制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4. 抗辐射措施:航天器电源系统在太空中要经受辐射的严重考验,可以采用抗辐射器件和材料,提高系统的抗辐射能力,减小辐射带来的影响。
5. 线路优化设计:航天器电源系统中的线路布局及连接方式的优化,能有效减少能耗和信号传输损耗,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电路在航空航天与国防技术中的应用
电路在航空航天与国防技术中的应用电路在航空航天与国防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路作为一种控制和传输电流的系统,广泛应用于飞机、航天器和国防设备中。
本文将介绍电路在航空航天与国防技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这些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飞机电路系统的应用飞机作为一种复杂的机械设备,需要大量的电路用于控制和传输信号。
飞机电路系统包括了电源管理、通信导航、仪表与显示以及飞行控制等多个方面。
其中,电源管理系统用于控制和分配飞机上的电能,确保各个设备正常运行;通信导航系统通过电路传输无线电信号,实现飞机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通讯与导航;仪表与显示系统通过电路接收并显示飞行状态和数据;飞行控制系统通过电路传递驾驶员的指令,控制飞机的姿态和飞行轨迹。
二、航天器电路系统的应用航天器作为进入太空的载体,需要承受极端的温度、辐射和重力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电路系统必须具备高可靠性和耐受能力。
航天器电路系统包括了控制、通讯、能源供应和数据处理等多个方面。
控制系统通过电路控制航天器的姿态和运动,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通讯系统通过电路实现航天器与地面的通讯,并传输数据和图像;能源供应系统通过电路分配和管理能源,为航天器各个设备提供电力支持;数据处理系统通过电路实现对航天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国防技术中的电路应用国防技术需要包括通信、雷达、导航和武器系统等多个方面的电路应用。
通信系统通过电路实现军队内部的通讯,同时还需要保证通讯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雷达系统通过电路控制和接收雷达信号,实现目标侦测和追踪;导航系统通过电路进行定位和导航控制,确保军事装备的准确运输;武器系统中的各种导弹和火控系统依靠电路控制和引导,实现目标打击和毁伤。
综上所述,电路在航空航天与国防技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电路控制和传输信号,飞机、航天器和国防设备得以按照预定的要求正常运行。
当然,为了确保电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工程师们需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证。
航空器的电气系统可靠性研究
航空器的电气系统可靠性研究在现代航空领域中,航空器的电气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飞机的飞行控制到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电气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和任务的成功执行。
因此,对航空器电气系统可靠性的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航空器电气系统是一个复杂且高度集成的系统,它包括电源系统、配电系统、用电设备等多个部分。
电源系统通常由发电机、蓄电池等组成,负责为整个航空器提供电能。
配电系统则如同电路中的“血管”,将电能合理地分配到各个用电设备。
而用电设备则涵盖了飞行控制系统、通信导航系统、照明系统等诸多关键设备。
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环境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航空器在高空飞行时,面临着低温、低气压、高湿度等恶劣环境条件。
这些极端环境可能导致电气元件的性能下降、老化速度加快,甚至出现故障。
例如,低温可能会使电池的放电能力降低,影响电源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电气系统中的元器件质量和可靠性也是关键因素。
一些低质量的元器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而且,随着航空器的不断更新换代,电气系统的复杂度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对元器件的选型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者,人为因素也会对电气系统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在航空器的制造、维护和修理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操作不当、疏忽大意或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可能导致电气系统出现故障。
例如,在安装电气设备时,如果接线不牢固或者接错线路,就可能引发短路等故障。
为了提高航空器电气系统的可靠性,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冗余性和容错能力。
通过采用冗余设计,当某个部件出现故障时,备用部件能够及时接替工作,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合理的容错设计可以使系统在出现部分故障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维持基本功能。
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关至关重要。
选用高质量的电气元器件,并遵循严格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智能电力技术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案例
智能电力技术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案例近年来,智能电力技术在各个行业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航空航天领域更是如此。
智能电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航空航天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为工程师提供了更便捷的操作和管理方式。
本文将围绕智能电力技术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案例展开探讨。
一、智能电网在飞机供电系统中的应用飞机供电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于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传统的飞机供电系统存在能量消耗不均衡、线缆损耗大等问题,而智能电网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优化整个供电系统。
例如,利用微格供电技术,可以在飞机上实现弧光电源管理和智能能源分配。
通过弧光电源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电源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提高飞机电子设备的性能。
而智能能源分配系统则可以根据飞机不同部位的用电需求智能调整供电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
此外,智能电网技术还可以为飞机供电系统提供故障检测和故障智能管理功能。
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获取各个部件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故障,智能电网系统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保障飞机的正常运行。
二、智能充电技术在航天器供电中的应用航天器作为飞行在外太空的设备,对于供电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长寿命有着极高的要求。
智能充电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供电方式。
以智能电池管理系统为例,通过对航天器上的电池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可以确保电池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寿命。
系统可以根据电池的放电曲线、温度和残余容量等因素,动态调整充电策略,延长电池寿命的同时保证供电的稳定性。
此外,智能充电技术还可以提供智能电池辅助维护功能。
通过对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电阻、失效检测、容量补偿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可以保证电池的正常运行。
同时,系统也可以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确保航天器在电池故障或能量不足的情况下仍能正常运行。
三、智能能量回收技术在地面充电设施中的应用随着电动飞机和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充电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成为关键。
智能能量回收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高效的充电方式和优化能源利用。
空间航天器电源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综述
2023空间航天器电源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综述CATALOGUE 目录•空间航天器电源技术概述•空间航天器电源技术现状分析•空间航天器电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空间航天器电源技术的发展前景及挑战01空间航天器电源技术概述1电源系统的构成及作用23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航天器提供电力。
太阳能电池板在夜间或阳光不足时,为航天器提供电力。
储能电池负责管理、调度和监控电力供应,确保航天器的正常运行。
电源管理单元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航天器提供电力。
空间航天器电源技术的分类太阳能电池板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的热能,通过温差发电技术转化为电能。
放射性同位素电源利用霍尔效应产生的电能,为航天器提供电力。
霍尔效应电源空间航天器电源技术的发展历程01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空间航天器电源技术经历了从化学电池到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变。
02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使得其在空间航天器电源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03目前,太阳能电池板已经成为空间航天器电源技术的主流方向,而放射性同位素电源和霍尔效应电源则分别在长寿命和高能电源方面具有优势。
02空间航天器电源技术现状分析03锌银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可靠等优点,适用于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的电源系统。
化学电池技术现状01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充电等优点,是卫星电源的主流选择。
02镍氢电池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寿命、环保等优点,适用于需要高功率输出的航天器。
具有高转换效率、长寿命、可靠性高等优点,是卫星电源的主要选择。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制造成本低、寿命长、耐空间辐射等优点,适用于大型卫星和载人航天器的电源系统。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轻便、可弯曲、制造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小型卫星和便携式设备的电源系统。
薄膜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技术现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可靠性高等优点,是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电源的主流选择。
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具有高能量输出、长寿命、可靠性高等优点,适用于大型卫星和载人航天器的电源系统。
航天器电源系统设计作业【哈工大】
航天器电源系统设计作业1.电源系统在主电源、储能电源、功率调节三方面的方案初步设计步骤包括哪些方面。
确定电源系统的技术指标要求首先要充分了解飞行任务特点、航天器结构构型方案、工作寿命要求、有效载荷方案,从而确认航天器总体对电源系统的设计要求:电源系统的任务、供电要求(长期功率,峰值功率,平均功率,脉冲功率)、工作寿命及可靠性要求、质量及体积要求、环境试验要求、研制经费和航天器总体的制约条件等。
①主电源的方案选择与设计包括:太阳电池类型(品种和规格)、太阳电池阵的布局及安装方式(本体安装、单轴跟踪、双轴跟踪)、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预估、太阳电池阵的质量和面积预估、可靠性、安全性要求和可靠度指标预估、与航天器其它分系统的机、电、热接口要求、与地面支持设备间的机、电、热接口要求②储能电源的方案选择与设计包括:蓄电池的类型(品种和规格)、蓄电池组的组成形式、蓄电池组容量、放电深度要求(满足各种工况下的航天器对功率的需求)、蓄电池组的最大输出功率需求、蓄电池组充放电循环寿命需求、蓄电池组的质量和体积预估、可靠性、安全性要求和可靠度指标预估、与航天器其它分系统的机、电、热接口要求、与地面支持设备间的机、电、热接口要求③功率调节的方案选择与设计包括:能量传输方式(直接能量传输系统、峰值功率跟踪系统)、母线电压调节方式(不调节、半调节和全调节母线)、母线电压的选择和母线供电品质要求、太阳电池阵、蓄电池组的功率调节与控制方式、电源控制设备的质量和体积预估、可靠性、安全性要求和可靠度指标预估、与航天器其它分系统的机、电、热接口要求、与地面支持设备间的机、电、热接口要求2.空间环境对电源系统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针对原子氧侵蚀影响、等离子体环境的表面充放电影响的预防措施。
①地球空间环境:引力场、中性大气、真空、电离层、磁场与磁层、高能粒子辐射环境、微流星体和空间碎片(1)对轨道的影响:地球引力场、高层大气、日月摄动、太阳辐射压力(2)对姿态的影响:地球磁场、高层大气、地球引力场、太阳辐射压力(3)空间环境对结构和材料的影响:辐射损伤(电磁辐射损伤;高能粒子辐射损伤)、材料放气、污染、材料表面原子氧侵蚀、撞击损伤、接触表面黏着和冷焊(4)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充电和放电影响:真空放电、表面静电充放电、体内放电、低压放电(5)空间环境对电子器件的影响:热环境、辐射损伤、单粒子事件(6)空间环境影响对航天器研制各阶段的要求:可行性论证阶段、方案设计阶段、研制阶段、发射阶段、运行阶段、发生异常和故障阶段(7)空间环境对电源系统的影响:太阳总辐照度变化的影响、化学损伤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的辐射损伤影响、等离子体环境的表面充放电影响、机械损伤的影响、温度环境的影响、空间污染的影响②原子氧侵蚀影响的预防措施:(1)选用抗原子氧侵蚀能力强的互联材料,或选择满足任务寿命要求的互连片的厚度,同时开展地面验证试验。
电气工程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与创新
电气工程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与创新航空航天领域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之一,而电气工程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电气工程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与创新。
一、航空航天电气系统航空航天电气系统是指在飞行器中利用电气设备进行电能生成、传输、分配、转换和控制的系统。
电气工程师在航空航天电气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1.1 电能生成与传输在飞行器中,电气工程师负责设计电能的生成与传输系统。
这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缆和连接器等设备的选择和布局。
他们需要考虑电能的负荷需求、重量限制以及安全可靠性等因素,确保电能能够有效地传输到各个系统和设备中。
1.2 电能分配与转换电气工程师还负责设计电能的分配与转换系统。
在飞行器中,需要将电能分配给各个子系统,如动力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等。
电气工程师需要考虑每个子系统的电能需求,合理地分配电能,并设计相应的转换装置,以确保各个子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1.3 电力控制与监测电气工程师负责设计电力控制与监测系统,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他们需要设计电路保护装置,监测电力系统的状态,并实时反馈给飞行器的操作人员。
在飞行器发生故障时,电气工程师还需要通过电力控制系统进行故障隔离和修复。
二、电气工程在航空航天中的创新除了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电气工程还带来了许多创新。
2.1 智能电气系统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电气系统在航空航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能电气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并根据需求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
这种创新大大提高了飞行器的安全性和效率。
2.2 新能源应用电气工程师还在航空航天中推动了新能源的应用。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航空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利用,电气工程师设计了具有高效率和可靠性的新能源系统,为飞行器提供可持续的能源支持。
2.3 空中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得航空航天中的空中通信更加便捷和高效。
航天器电源分系统
• 顺序部分分流调节 • 脉宽调制开关分流调节
部分分流
开关分流
-16-
6.5 电源变换器
对整个航天器统一的电源母线进行所需要的电压、品质变换的所有变 电路集合,称为电源变换器
电源变换器分类: • DCDC:将输入的电源母线直流电压变 换成一种或者几种具有移动稳压程度和品 质的直流电源电压
• DCAC:将输入的电源母线直流电压变 换成具有一定稳压稳频静的单相、两相或 三相交流电压
6.5 电源变换器
航天器电源变换器设计应以整星母线电源特性和负载设配用电需求为主 要依据,力求机、电、热性能均满足卫星总体技术要求 • 选择合适的电路形式 • 输入端和输出端采用故障隔离措施 • 可靠性 • 散热因素必须进行考虑
Page-19
太阳能 • 硅太阳电池、单结GaAs/Ge砷化镓、三结GaInp2/GaAs/Ge砷化 镓太阳电池 • 光电转换
核能发电 • 热电转换
-5-
6.2 发电技术
化学电池
化学电池:一种将物质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或储 能装置
化学电池构成 • 电极、电解质、隔膜和壳体
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和储存方式的不同分类 • 原电池、蓄电池、储备电池、燃料电池
一次电源母线(电源主线)
母线:电气用语,用于传输电能,具有汇集和分配电力作用的总导线 母线分类:
• 不调节母线 • 部分调节型 • 全调节型
全调节型母线原理图
-15-
6.4 航天器结构功能及组成
太阳电池阵的功率调节
目的: 将除负载以外太阳电池阵多余的输出功率对地分流,起稳定母 线电压的作用
母线分类:
-6-
6.2 发电技术
核电池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蜕变或放射性元素裂变所释放的热能并通过热能转 换器发电的装置 • 热电转换器有温差电偶和热离子二极管两种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天器能源系统设计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天器能源系统设计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设计航天器时必须考虑到航天器所需的能源系统。
航天器能源系统的设计需要兼顾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保证航天器在太空环境中正常运行。
本文将探讨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天器能源系统设计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方法。
I. 能源需求量和解决方案航天器能源需求量巨大且多样化,包括电力、热能和推力。
为满足这些需求,航空航天工程师必须采用合适的能源解决方案。
常见的能源解决方案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核能源和燃料电池。
太阳能电池板适用于长期的太空任务,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来提供电力。
核能源是另一种常见的能源解决方案,通过核聚变或核裂变反应来获得高能输出。
燃料电池则是将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电力和水的设备,适用于短期任务以及需要高能输出的任务。
II. 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航天器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航空航天工程师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航天器在太空中遭受各种极端条件,如温度变化、辐射和真空环境,因此能源系统需要具备抗干扰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为保证能源系统的稳定性,航空航天工程师可以采取多重备份方案。
例如,在航天器上安装多个能源单元,以确保即使出现了部分故障,其他能源单元仍能正常运行。
此外,航天器还应配备电池系统以应对应急情况,如遇到太阳能电池板故障或临时能源需求增加。
III. 能源系统的效率优化在航天器设计中,能源系统的效率优化是提升航天器性能和延长任务寿命的重要因素。
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考虑如何在太空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
在太阳能电池板方面,航空航天工程师可以优化板的转换效率、材料选择和面积。
通过减小太阳能板的质量和增加转换效率,可以提高整个能源系统的效率。
此外,航天器还可以利用着陆器或其他太空器的废弃能源,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IV. 可持续能源的探索航空航天工程师也在不断探索寻找更加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传统能源解决方案可能受限于资源和环境影响,因此开发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能源系统成为关注的焦点。
飞机电气系统控制与管理技术分析
飞机电气系统控制与管理技术分析飞机电气系统是飞机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涉及了飞机的供电系统、航电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等多个方面。
飞机电气系统的控制与管理技术对整个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飞机电气系统的控制与管理技术,包括飞机电气系统的构成、控制方式、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
一、飞机电气系统的构成飞机电气系统主要包括飞机的供电系统、航电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等多个方面。
1. 供电系统飞机供电系统是飞机上的一个基础设施,主要用于为飞机的主要系统和设备提供电力。
飞机的供电系统通常包括了多个供电单元,例如APU、主发动机的发电机、外部电源等。
同时还包括了电源管理系统、电子设备等。
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飞机的正常作业至关重要。
飞机的航电系统是飞机上的重要设备,主要用于飞机的飞行控制、导航、通信等方面。
航电系统包括了飞控计算机、传感器、显示屏、通信设备等。
航电系统的精准度和可靠性对飞机航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3. 通信系统4. 导航系统飞机电气系统的控制方式主要包括了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方式。
1. 人工控制人工控制是指通过飞行员或维修人员对飞机电气系统进行手动控制和操作。
例如飞行员通过操纵飞机的供电开关、仪表板控制面板等来控制飞机的供电系统、航电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等。
在飞机的维护过程中,维修人员也需要对飞机的电气系统进行手动操作、检测和调整。
2. 自动控制飞机电气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对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飞机电气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了多个方面。
1. 设备可靠性飞机电气系统的设备可靠性是指飞机电气设备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的概率。
飞机电气系统的设备可靠性对飞机的安全航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飞机的供电系统、航电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等设备必须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
2. 线路安全飞机电气系统的系统监控是指飞机上的各种监控设备对飞机电气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铅蓄电池充电电路071040108 杜文彬071040117孟慧中071040109胡鑫科[2013.6.14]开关型铅酸蓄电池充电电路采用UC3906和UC3823充电电路,由于充电器电路为开关型电路结构,所以具有工作效率高、体积小,和充电精度高的一系列优点。
此电路可应用于大、中、小功率铅酸电池的充电电路应用场合,铅酸蓄电池在直接供电和备用供电的应用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充分发挥铅酸蓄电池的作用,充电器电路在给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应给电池充足电,尽量避免过充电,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由于铅酸蓄电池的电量和温度有关,所以在设计充电器电路时应考虑到温度对充电量大小的影响,从而使电池充足电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要保证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正确充电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温度对充电有很重要的影响。
要制作出一个性能优良的充电器,仅用分立元件来实现难度较大,而采用集成电路组成的充电器电路在电路性能、工作可靠性和体积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
l 铅酸蓄电池充电特性介绍铅酸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需注意两个问题,首先应使电池尽快充足电,其次应补充由于电池的自放电而减少的电量。
这样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需要准确地检测充电电压和充电温度。
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中,硫酸铅被转换成了负极板上的铅和正极板上的二氧化铅,当电池内的大部分硫酸铅被转变成铅和二氧化铅后,随之就出现了电池的过充电现象,导致氢气和氧气的产生。
如果电池的充电速率选得适当,则大部分的氢气和氧气在密封电池内部再结合,但是在非密封电池中则会产生脱水现象。
通过检测电池充电电压的办法可以检测过充电的出现,图l表示铅酸蓄电池以不同充电速率的电压和放电速率的电压和电量恢复的关系曲线,从图中所示的关系曲线中可以看出充电电压的突然上升点就是电池过充电的起始点,并且当充电率上升时,过充电现象就出现得早些。
当电池的电压突然急剧上升时,则表示可能出现了过充电现象,而过充电点的出现位置和充电速率有关.当充电速率增加和出现过充电时,电池的充电电量减少,出现过充电点正好和它充足电的时刻相对应,这时电池的充电速率必须少于c/l(相对铅酸蓄电池1Ah电量的1/IOOA)。
在大充电速率的应用场合,应注意它的过充电问题,以确保充足电。
从图l所示的曲线可以看出,当充电率上升时,过充电现象就会出现得早些,从其曲线急剧上升点可以看出。
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中,为了确保它充足电,可以采用恒电压充电的方法,可以适当地提高它的充电电压,但是又不能太高,以避免出现过充电,但是又足以补偿由于电池的自放电而引起的电量下降,但是要保持其充电电压不变相对是比较容易的。
一般而言,考虑到诸多对充电因素的影响,可以对每节电池取一3.9mv/cc的温度补偿系数。
如果不对充电温度做补偿,则有可能使电池充不足电,并且在充电温度过高时,会出现过充电现象,而在充电温度过低时,电池又充不足电。
2 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为了满足电池对充电电路的有关要求和延长使用寿命,应选用适当的充电方法,对铅酸蓄电池而言,其充电过程应按4步进行,如用图2所示的电池的4个充电工作状态图所示,假定电池被放完了电,并要再被充足电,则电池的充电应经历以下4个步骤。
2.1铅酸蓄电池的涓流充电如果电池的电压低于预定的阈值电压,则表明电池已经历深度放电或内部有短路的单元,这时可采用一个小的涓流电流充电,使电压上升到和电池零容量相对应的电压值(典型值为1.7v/1节电池/25.C)涓电流充电可以避免由于大的充电电流而引起有短路的单元而致使有过量气体溢出的现象。
但需注意的是,经过涓电流后,电池的电压已上升,这时如果要检测被充电电池中的短路单元就显得十分困难了。
2.2 铅酸蓄电池的大电流充电阶段电池一旦经过涓流充电,其电压超过了涓流充电的阈值电压,这时充电器电路转人大电流充电工作状态,在这个充电状态,电池的主要电量被恢复。
2.3 铅酸蓄电池的过充电电池在经历了大电流充电工作状态后,使充电器转入过充电状态,以确保存在较短时间内使电池充足电,而过充电电压的大小取决于图1所示的大电流充电电流速率的大小。
需注意的是,对非密封式电池而言,应控制其过充电的时间,应使其过充电时间应尽量短,以避免出现气体外溢和脱水现象。
在过充电期开始的时间,过充电电流和大电流充电电流一样大,一旦达到了电池的过充电电压(28.4V),则应减小过充电电流,当过充电电流减小到一个比较低的值后,过充电状态结束。
一般而言,电池过充状态中止的过充电流为大充电电流的1/10。
2.4 铅酸蓄电池的浮充电为了保持电池的电量充足,在经历了过充阶段后,电池进入浮充工作状态,此时电池的充电电压为一个恒定值,这时充电器为维持电池电压不变所需一个充电电流,并且可以利用这个充电电流补偿由电池的漏电流而引起的电池电量减少。
当有负载加到蓄电池后,充电器电路将提供所需的大部分大电流充电电流,这时电池充电电流被维持在浮充电电流的水平,直至电池电压下降至充电电压的90%,在电池电压低于浮充电电压的90%以后,就又进人大电流充电状态。
充电电路的选择(主电路与控制电路)1、常规充电方式铅酸蓄电池的常规充电方式有两种:浮充(又称恒压充电)和循环充电。
1、浮充时要严格掌握充电电压,如额定电压为12V的蓄电池,其充电电压应在13.5~13.8V 之间。
浮充电压过低,蓄电池会充不满,过高则会造成过量充电。
电压的调定,应以初期充电电流不超过0.3C(C为蓄电池的额定容量)为原则。
2、循环充电,其初期充电电流也不宜超过0.3C,充电的安培小时数要略大于放电安培小时数。
也可先以0.1C的充电速率恒流充电数小时,当充电安培小时数达到放电安培小时数的90%时,再改用浮充电压充电,直至充满。
2、智能型充电器的充电过程分析充电器采用单片机控制,充电过程分为快充、慢充及涓流充三个阶段,充电效果更佳。
从图1 可以看出:在快充阶段(0~t1),充电器以恒定电流 1C 对蓄电池充电,由单片机控制快充时间,避免过量充电;在慢充阶段(t1~t2),单片机输出PWM控制信号,控制斩波开关通断,以恒定电压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此时充电电流按指数规律下降,当电池电压上升到规定值时,结束慢充,进入涓流充阶段;在涓流充阶段( t2~t3),单片机输出的PWM控制信号,使充电器以约0.09C的充电电流对蓄电池充电,在这种状态下,可长时间对蓄电池充电,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延长蓄电池寿命。
3、智能型充电器的工作原理根据上述分析而设计的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主要由开关稳压电源、斩波开关、控制器和辅助电源等四个部分组成,并具有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和超温保护功能。
图2 为充电器原理框图,图3为充电器电路原理图。
3.1开关稳压电源图3 所示电路中,开关稳压电源采用半桥式PWM变换电路。
其工作原理是:由IC1(TL494)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的8脚和11脚输出反相的PWM信号,经三极管Q3、Q4互补放大,通过驱动变压器T2,为三极管Q1和Q2基极提供驱动信号。
使Q1和Q2交替通断,高频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N1就会产生约320V峰峰值方波,在T1的次级绕组N2、N3中就有感应电压产生,这个电压经D9(MUR1620)整流,C22滤波后,变为直流电压,通过斩波开关对蓄电池充电。
T1次级绕组N4、N5为辅助绕组,其感应电压经D10、D11整流,C21滤波后,接至IC1的12脚,作为其工作电压(?)。
图3中,电阻R28串接在T1次级绕组N2和N3的中间抽头与输出地之间,作用是监控快充充电电流和过流保护。
恒流控制过程为:当充电电流超过恒定值1C时,R28上的压降增大,该压降经并联电阻R24 、R25 反馈到IC1的15 脚(内部电流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使其电位变负,低于IC1的16脚(内部电流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则内部电流误差放大器输出电压升高,使IC1的 8脚和11 脚输出的PWM信号的脉冲变窄,从而缩短Q1 和Q2 的导通时间,使输出电压下降,维持充电电流恒定;随着充电时间的延长,电池电压逐渐升高,充电电流按指数规律下降,IC1 的15 脚电位按指数规律上升,则IC1 的8 脚和11 脚输出的PWM 信号脉冲变宽,从而延长Q1 和Q2的导通时间,使输出电压升高,充电电流保持恒定。
在慢充阶段,通过电阻R15 、R16 、R17 、R18 、C16 、C17组成电压取样电路和IC1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使输出电压恒定。
其恒压控制过程为:取样电压输入到IC1 的1 脚(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与IC1 的2 脚(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比较,其误差信号放大后,经内部电路处理,使IC1的8 脚和11 脚输出的PWM 信号的脉宽改变,从而使Q1 、Q2 的导通时间改变,维持输出电压恒定。
图3 中交流220 进线端,电容C1 、C2 、C3 、C4和电感LF组成一个LC 滤波器,用于差模———共模方式的RFI(无线频率干扰)的抑制,防止电源产生的噪声泄漏到电网,造成电网污染。
3.2斩波开关斩波开关电路由三极管Q5 、Q6 、Q7 和电阻R29 、R30 、R31 、R32 等组成。
工作过程为:IC3(PIC16C54)的6 脚输出的PWM控制信号经电阻R32 接至Q7 的基极,控制Q7 通断,从而使Q5 和Q6 亦导通或截止,充电电流流过Q6 对蓄电池(BAT)充电。
改变PWM 控制信号的脉宽,使得充电电压可调。
3.3控制器如图3 所示,控制器是由IC2(LM358 )和IC3(PIC16C54)以及电阻电容等组成。
其中IC3 采用Microchip公司生产的PIC16C54单片机。
它是18 引脚封装的8 位单片机,有12 条I/O(输入= 输出)线,每条I/O 线吸收电流为25mA,驱动电流为20mA,内部EPROM 为512×12,RAM为25×8,有可编程代码保护。
控制过程为:快充阶段,IC3 的6 脚输出高电平,经电阻R32 接至Q7 的基极,使斩波开关导通,通过电流监控电路,以恒定电流对蓄电池充电。
到达快充时间时,IC3 的6 脚输出低电平,关断斩波开关,停止充电,快充阶段结束。
慢充阶段,IC3 的6 脚输出PWM控制信号,使斩波开关以固定的占空比导通,充电器以恒定电压对蓄电池充电,此时充电电流随着蓄电池电压的上升,按指数规律下降。
当蓄电池电压上升到规定值时,由电阻R33 、R34 、R35 对蓄电池电压取样后,送至比较器IC2 的3 脚(同相输入端),与2 脚(反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比较,则1 脚输出高电平,IC3 的17 脚输入高电平,经软件滤波和延时,判断检测无误后,结束慢充。
涓流充阶段,IC3 的6 脚输出PWM 控制信号,使斩波开关以较小的占空比导通,将充电电流维持在0.09C 左右,对蓄电池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