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秧技术
小议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

的地方采用间歇式灌溉 , 以促分蘖和早 生快发 ,栽后 4 7天 用稗杂草粉 剂化 ~ 除 ,冷浸 田和胶泥 田如 出现僵苗不发 . 可施用适量的硫酸锌和尿素 。 分蘖时晒 田控 苗 , 减少 无效分蘖 , 可在抽穗 前每
亩追施尿素 4 5千克。 ~ 同时搞好病 、 、 虫 田周围撒些洒施毒饵防鼠。 草、 鼠害的防治工作 。 三、 苗床 管 理 五、 病虫害防治 1水分管理 : 、 1稻飞虱的防治 : 飞虱主要 栖息 、 稻 在 育 秧 过 程 中要 严 格 控 制 用水 。 浇 在稻 丛基部 , 吸取植株 汁液 , 使水稻植 足底水后可一直到出苗都不须 浇水 。 若 株变黄 , 影响产量 , 防治药剂选 用 :5 2 % 出现早晚秧 苗无水珠 、 土干燥 、 问 优乐得可湿性粉剂亩用 3 床 午 O克。( )5 2 2 % 叶片 内卷 3种 情 况 之 一 时 , 能 在 早 晚 速灭威 可湿性 粉剂 亩用 10克 ,兑水 才 0 适 当浇 水 , 一 次 浇 透 , 忌 天 天浇 。 要 切 叶 4 5公斤喷雾防治 。( )0 32 %蚜螨灵乳油 ~ 苗高为 l 一 8厘米时可进 亩用 10毫升兑 水 4 4l 秧 程序 , 高秧 苗素质 , 碱 田须使 用 龄为 4 5叶 , 提 偏 0 5公斤 喷雾 防治 。 壮苗剂来培肥苗床 。 壮苗刑具有营养全 行秧苗移栽 。移栽前要浇透水 , 用手拔 ( ) 嗪酮或 l%l 虫啉 3 4赛 O l  ̄ 0克庙 兑水 5公 斤 喷雾 。 面、 消毒 土壤 、 调酸 、 学控制 , 化 防治 青 或铁铲起苗 , 尽量 多带土 、 少伤根 , 以缩 4
秧苗转绿后要逐 渐加 大通风量 , 以免床 4 5公斤喷雾防治 。 内温度过高使秧苗旺长或烧苗 。 在此期 3 穗稻瘟的防治 : 、 防治稻瘟病的最 间早 晚要盖严薄膜 , 以防低温受冻。秧 佳时期是破 口期 , 药剂选用 : 17 %三 ( )5 选用优 良品种 ,每 亩大 田用种 3千克。 播种前用 简威 或施保 可 20 0 0倍液浸种 苗 长出 2 3片叶时逐渐进 行炼 苗 , - 之后 环唑 可湿性粉剂亩用 3 ; 24 %富 O克 ( )0 7 2小时 , 以防止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为 视天气可揭膜。 士一 号 乳油 亩用 I0毫升 ; 32 、% 5 ( ) 12 加快生长 , 免烂种 , 避 浸泡 后的谷 种要 四 、 田移 栽 大 加收热必亩用 10克。三种药剂任选一 0 实行催芽 ,催芽程度 以刚 破胸露 白为 1大 田准备 、 种, 兑水 4 斤喷雾 防治 , 5公 连防 三次 , 好。 结合 翻耕亩 施农家 肥 10 50千 克 、 隔 5 7天 一 次 。 — 1 播种 : 、 尿素 l 3千克 、 21 普钙 2 5千克 、 酸钾 硫 ( 作者单位 :5 3 2黑龙 江省桦 川 1 40 播种 前 苗床 要 反 复多 次 浇水 , 使 8千克作底肥 ,进水 泡 田后机耕整 田, 县江川农 场第十七作业站 )
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通过近年来,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各乡处的旱育秧及大田栽插后的表现表明,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省工、省田、节水、节支、操作方便,增产显著的作用,主要增产的原因是充分利用旱育秧起势快,分蘖早的优势,促进低位分蘖,使水稻的有效穗增加,形成大穗增加产量,其操作如下:一、选地和整地1、在育秧时间上应掌握节令适时早育,秧龄35―45天,叶片5叶至6叶一心。
2、旱育秧的田地应选择地下水位低,土质疏松,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杂草少,地下害虫少,背风向阳的田地。
3、整地:墒面1.4米至1.6米,高埂低墒,秧床早翻早晒,播种前一个星期以上,每平方米施腐熟细碎农家肥10公斤,普钙60克,尿素40克或水稻专用复合肥(10―10―5)100克,再配施硫酸锌5克,硫酸钾10克,结合整地做床,将所施肥料与10―15厘米表土充分混拌均匀,使土壤保持湿润进行培肥。
二、播种及盖膜播种前秧床面每平方米敌克松1克,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种50―100克,轻压种子至种子三面入土,再用细粪土盖种一厘米,并浇透水盖膜,秧苗现青后揭开薄膜(遇低温可适当推迟揭膜)。
杂草较多的秧田、盖土后每10米2,2.5克丁草胺,60倍液,用药1.5kg。
三、秧田管理秧苗揭膜后,第一次浇水不宜过早,而且第一次要浇透,一般秧苗叶片不打卷,叶尖有露水,说明秧苗不缺水,整个育秧期要控制浇水次数,防止秧苗徒长。
四、追肥秧苗长到2叶一心时揭膜后,用含0.3%的磷酸二氢钾,0.2%的尿素混合液叶面喷施,7天后再施一次。
五、病虫防治出苗后即三叶一心及时用70%的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克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水稻立枯病,若发现有根蚜可用5%的蚍虫啉乳油50毫升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式灌根进行防治,钻心虫以市植保站预测预报进行防治。
秧苗在移栽前一天,每亩用75%的三环唑20克兑对5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稻温病。
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秧的技术

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秧的技术水稻旱育秧技术推广已有2O多年,该技术由于需要大量采用山地腐殖土和优质旱田土做育苗土,因而会造成旱田耕层土壤及山地植被严重破坏。
同时由于春季回暖晚,土壤化冻迟,取土难,也会造成不能适时播种。
而且采用该技术药害重,影响水稻秧苗的正常生长发育,作物有害物质残留量大,不利于绿色食品的生产。
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秧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是水稻育秧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一、水稻新基质旱育秧技术简介及效果水稻新基质旱育秧就是将稻壳经过粉碎加工,利用酵素菌进行稻壳发酵,再配上营养剂作基质,实现无土化育秧,该项技术不受土源等因素的限制,可以提前育秧。
发酵稻壳透气性好,育出的秧苗素质好,秧苗根系发达、白根多、根条数多、根长,可有效地减轻苗床病害的发生,移栽到大田后返青块、分蘖早、有效分蘖多。
二、水稻新基质旱育秧技术要点l.稻壳处理:将稻壳粉碎,粉碎标准以筛片孔径2.5~3.O毫米为宜。
粉碎后,在lOOO千克的粉碎稻壳中加入酵素菌3~4千克。
鲜鸡粪5O~lOO千克、米糠或麦麸子l5~2O 千克、尿素l5~2O千克、水4OO~5OO千克混和均匀,达到手握成团不出水,落地散开。
将其堆成长条梯形,用麻袋等盖上发酵。
可用草帘或塑料布等遮盖防雨水,不要盖得过严,防止不透气。
待稻壳变成褐色或黑褐色为发酵成功。
2.基质配制:用发酵好的稻壳6~7千克与kbs型水稻新基质育秧营养剂25O克混拌均匀,可铺l平方米苗床或6个机插秧盘。
3.基质铺放:将摆好的秧盘,铺放2.5毫米厚的基质,上部要平,用板压实或用笤帚拍实,播种前浇一次透水,确保出齐秧苗前水分充足。
4.品种选择:在品种选择方面与常规育秧方法相同,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分蘖力强的大穗型或偏大穗型的品种,如我区主栽品种“绥粳7号”、“五优稻3号”、“垦稻lO”、“垦稻l2”等,选择品种不受基质限制。
水稻旱育秧的种植技术

水稻旱育秧的种植技术水稻旱育秧是指在干旱条件下进行水稻的育秧工作。
由于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的影响,水稻的旱育秧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以下是水稻旱育秧的种植技术:1. 土壤准备:选择好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并进行耕翻尽量破碎土块,使土壤松散,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
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性。
2. 选种:选择适合旱育秧的水稻品种,具有旱稻育秧能力强、抗旱性好的特点。
常见的旱育水稻品种有常旱、菜龙、晚稻等。
3. 播种:选择适合旱育秧的季节进行播种。
一般选择在雨后天晴的条件下进行播种,确保土壤含水量适宜。
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腌种,然后在播种前准备好好预湿的土壤。
4. 播种密度:旱育水稻的播种密度较高,一般为40-50 kg/亩。
密度过大容易导致光照不足,导致秧苗生长不良。
5. 浇水管理:旱育水稻的关键是合理的水分管理。
在播种后不久进行适量的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等到秧苗出土后,根据土壤湿度和气温情况,进行浇水,以保持土壤适度湿润,但避免出现积水现象。
6. 施肥:在旱育秧的过程中,及时补充适量的肥料。
可以选择有机肥和矿物肥的混合施肥方法,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水稻生长。
7. 虫害防治:旱育秧期间,要及时观察田间虫害的情况,发现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8. 秧苗管理:在旱育秧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水稻秧苗的管理。
及时锄草、松土,保持大田通风、透光。
总之,水稻旱育秧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壤准备、选种、播种、浇水管理、施肥、虫害防治、秧苗管理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水稻在旱地上的适应能力,确保高产稳产。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旱育秧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重要,对于保证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旱稻高产栽培技术

旱稻高产栽培技术
旱稻是指不需要浇水或浇水量较少,只靠天然降水可以成熟的水稻。
旱稻是世界范围内大量种植的水稻品种,现在国内水稻种植占到
了国家粮食总产量的3/5以上,农业的收入也大大增加。
由于能够60-90天就完成一个发芽到收获的生长周期,在气候变化越来越严重的情
况下种植旱稻显得非常重要。
旱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旱稻种植过程中采用的HBRRT(High-yield Breeding and Rice-Raising Technology),为了提高旱稻的
产量,选择对旱稻的基因的优化,从而获得高产量和优质的株系,主
要的技术环节有:
首先,在旱稻培育过程中,种植者可以选择适宜的分子标记的基因,来进行染色体定位,这样就可以较好的控制旱稻的优质基因。
其次,在种植过程中,要根据植物品种和生长要求对旱稻施肥,
特别是对缺氮有中度缺乏的地方,可以加施氨基酸,来改善缺乏状况。
此外,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种植者要及时除草,来防止光照
不足,占有土壤氮源,从而影响到旱稻的产量和质量。
最后,在收获旱稻的时候,对于种子的收割要区分早熟、中熟和
晚熟的类型,将早熟的类型先收割,以防止太多的收获期实际熟稔度
不够,从而影响到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以上就是旱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要点,在实践中,种植者要结
合气候条件、农作物品种等多种因素,综合应用这些技术,为获得高
产高质旱稻而努力拼搏。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1、选用良种。
优质粳稻(常规稻)以楚粳28、岫136—16、岫粳10号为主推品种;优质饵丝稻以天杂58—6、58—7、—5等为主;杂交粳稻以鄂粳杂及滇杂系列品种等为主推品种。
2、苗床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力上等砂质壤土的菜园、旱地或稻田作秧床。
3、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的方法是整平秧床于播种前用70%敌克松,每平方米秧床用3—4克兑水喷洒或拌细土均匀撒入秧床,然后浇透水。
4、施肥顺风向理墒,墒宽1.2-1.5米,墒与墒间距离0.5米,长度不超过15米。
春季干旱,宜采用高埂低墒,埂高7-10厘米,埂与墒间留有排水沟。
多雨季节、多雨地区及地下水位偏高的地区,采用高墒低沟,墒面高于沟7-10厘米,并保持沟道排水通畅。
每平方米施腐熟、细碎的农家肥7-10公斤,氮、磷、钾各为10%-15%的复合肥100-150克、加硫酸锌7-10克,与10厘米厚的床土充实搅拌均匀。
禁用尿素、碳铵、草木灰等碱性肥料。
5、培育壮秧这是水稻旱育稀植增产的基础。
旱秧与常规水秧的壮秧的标准差别较大。
旱育壮秧的标准是:秧苗矮壮墩实,叶片挺直不披,叶色绿中透黄,无病斑;茎粗,秧茎扁平,富有弹性,生长整齐,根系发达;秧龄25-30天,3叶1心至4叶1心,有1-2个分蘖。
秧苗高度不超过13厘米,第一叶鞘长度2,4-2.6厘米,最长不超过3厘米。
6、种子处理选用当地分蘖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良种,以种子饱满、均匀、无霉变、无虫蛀、发芽势强的品种为好。
一般每栽一亩大田需常规稻1.5公斤、杂交稻1公斤。
(1)播种前7-9天,晒种1-2天(不可在水泥地上)。
(2)常规稻用23%的泥水选种,杂交稻用清水选种。
(3)用25%多菌灵浓度为0.3%的溶液消毒48小时。
(4)低水温水(10摄氏度左右)浸种3-5天,每天早晨换一次清水。
(5)捂种催芽。
7、播种及盖膜。
播种期的确定以移栽秧龄40—45天为宜,薄膜覆盖可盖拱膜或平铺打孔地膜。
水稻新基质(稻壳)旱育秧技术

播
压 盖 浇
量
种 种 水
每平方米200-250g, 或每盘100-125g。
覆盖地膜
水稻新基质(稻壳)旱育秧技术
苗期管理
种子根发育期
从播种后至不 从第一完全叶 从第二叶露尖到第三 天重点要做好秧 完全叶抽出,约 露尖至叶完全展 叶长开需12~15天, 控制棚内温度,使两 苗的“一控三带” 7~9天,要保温 开约5~7天,棚 叶期22~25℃,三叶 保湿,温度控制 内温度控制在25 期20~22℃,最高不 在28~32℃, ~28℃,最高不 控水分;带化肥、 超过25℃。 最高不超过35℃。 超过28℃。 带药剂、带菌肥。
铺料的配制
3毫米:2毫米:1毫米:有机肥 =3:3:2:2 每平方米加硫酸铵30克、 二胺60克、 硫酸钾30克 加壮秧剂混拌均匀
水稻新基质(稻壳)旱育秧技术
基质配制
将其堆成长条梯 形,用麻袋等盖上发
酵。当温度上升到
60℃后保持一周, 翻拌倒堆,上盖好再 发酵,以后再翻倒两 三次即可,当稻壳变 成褐色或黑褐色为发 酵成功。
春季回暖晚,土壤化冻 迟,取土难
药害重
水稻新基质(稻壳)旱育秧技术 技术 简介
水稻新基质旱育秧 就是将稻壳经过粉碎加 工,利用酵素菌进行稻 壳发酵,再配上营养剂 作基质,实现无土化育 秧。该项技术提高了秧 苗的素质,且不受土源 等因素的限制,可以提
前育秧。
水稻新基质(稻壳)旱育秧技术技术要点 绍高度不超过1.5米
水稻新基质(稻壳)旱育秧技术
基质配制
每平方米铺6~7公斤铺料, 或每个子盘铺0.8~1公斤, 平整压实2~3公分到厚。
加物料重量40%~50%的水, 水分掌握在手握成团不 出水,松手散开。
西南地区旱地培育水稻秧苗的关键技术

水稻旱育秧技术水稻旱育秧即水稻旱地育苗移栽,与常规育秧相比,具有“三早”(早播、早发、早熟)、“三省”(省力、省水、省秧田)、“两高”(高产、高效)和秧龄弹性大等优点。
育成的秧苗素质高,移栽后返青、分蘖快,易获得高产,由于省去打田、插小秧等环节,节省了劳动力,同时有利于缺水地区实现适时播种。
一、播种前准备1、苗床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酸性或微酸性的地块作苗床地。
2、苗床地大小:大苗移栽秧田与本田比例为1:10, 秧龄期50天左右,适用于稻油两熟田;中苗移栽秧田与本田比例为1:20, 秧龄期40天左右,适用于早熟菜田;小苗移栽秧田与本田比例为1:40,秧龄期30天左右,适用于冬闲田、绿肥田。
3、苗床开厢:选晴天按1.8米开箱,厢宽1.2米,走道宽0.6米;厢长一般不要超过15米,旱地采用茶盘式,稻田采用鱼脊背式,四周开好排水沟。
4、床土培肥:可在年前将稻草、农家肥、过磷酸钙混合沤制成腐熟堆肥,均匀翻入苗床。
播种前20天左右施入沼渣沼液等腐熟农家肥。
二、播种1、播种期:旱育秧比当地常规育秧播种期可提早5天左右,当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即可播种,我县一般在清明节前后。
2、种子处理:种子抢晴晒后,清水选种,播前将浸种1-12小时。
3、苗床浇水、调酸、消毒:播种前一定要浇足苗床底水,可施用过磷酸钙、硫酸铵等酸性化肥调酸,也可施入壮秧剂,起到调酸、消毒、化控的作用,若播种时气温能稳定在13℃以上,一般可不进行调酸。
床土应施用酸性肥料,切忌加入碳铵、草木灰等碱性肥料,应将肥料均匀混入土层内。
4、播种:将包衣好的稻种分厢定量均匀撒播在床面上,播种分三次进行,先播50%,匀播30%,再补空20%。
播完后再撒盖一层0.5厘米的过筛床土,盖匀盖严,以不见种子外露为宜。
盖土可用黄泥土,禁用煤灰、沼渣、干粪。
5、防虫除草。
地下害虫多的苗床,可在播种前每平方米用 50%辛硫磷乳油0.4克拌细砂土0.1公斤均匀撒施。
水稻旱育秧生产技术集成

水稻旱育秧生产技术集成一、品种选??选择纯度好,发芽率高的一级良种做种,杜绝劣种下地。
适宜锦州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有“盐丰系列”“辽星系列”、辽河5、沈稻6等。
二、种子处理1.发芽试验:浸种前应做二、三次发芽试验,从种堆中分不同觌取样,混匀后取出300粒种子试芽,发芽率达95%以上可做种。
2.晒种:浸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置于背风向阳处,摊开6―7cm厚晒2―3天。
3.盐水选种:选种,即按照50kg水加12.5kg盐的比例配制盐水,待盐充分搅溶后,将种子倒入盐水中搅动漂出秕子,然后将种子捞出用清水洗掉盐分。
4.浸种消毒:采用施宝克浸种,防治恶苗病效果为佳。
将商品药2ml(1支)加水6―8kg稀释后,浸种7.5kg,浸种5―7天。
5.催芽:把浸好的种子放入45―50℃温水中搅拦预热3分钟(禁止放入烧火的锅内)。
用塑料包好(注意透气)放在炕上,袋下用稻草隔离,防止高温烙坏种子,袋子上面用棉被等物盖好保温,种子温度保持30℃,防止高温度注意翻动,缺水、补浇和种温相同的水,当种子破胸露白90%以上即可。
6.晾芽:交催好芽的种子摊开降温,晾芽1―2天,使种温逐渐降至与外温相同时播种。
三、育苗1.苗地选择:应选择房前屋后的园田或有浇水条件的旱田做苗地。
2.营养土配制:每床(125盘)备过筛园田土或旱田表土300―350kg与充分腐熟的优质农肥200―150kg混合,再加入1.88kg水秧剂或加入2.25kg禾利施床土调制剂地行补肥调酸,充分拌匀后闷1―3天备用。
(农肥防止小灰、炕土、大粪参与,旱田表土禁止取药剂灭草地块)。
3.做床:首先将苗地实行人工浅翻,打碎坷垃,清除前荐并整平,然后拉线做床,以平床为好,苗床规格为长15.5m,宽1.5―1.6m,步道宽40cm。
要求做到床面增整,表土细碎,刮平压实。
4.播期安排:插3.5叶令秧苗,一般秧龄期30―35天,播种适期为4月5―20日,各地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配水情况及插秧进度分期播种,适龄连续插秧。
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1.地块选择:选择平坦、坚实、透水性好的土壤,避免选择低洼地或过于沙化的地块。
2.水源准备:在开始育秧前,需要提前做好水源的准备工作。
可以通过修建水渠、挖掘水窖等方式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3.耕作管理:在育秧前进行地面耕作,翻耕土壤,除草、松土、平整田面,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4.播种方法:将水稻种子浸泡在水中2-3天,待种子充分吸水后,捞出晾干,然后直接撒播在湿泥或稻秧坑中。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稻种进行播种。
5.灌溉管理:在旱育秧过程中,需要根据土壤湿度和干旱程度进行合理的灌溉。
一般来说,种子萌发后要保持适宜的湿度,而后期要控制水分,以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加强水稻植株的抗旱能力。
6.施肥管理:在旱育秧期间,适量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植株的养分供应。
在施肥时要做到科学施肥,量力而行,避免过度施肥导致土壤污染。
7.病虫害防治:及早发现和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采取科学合理的农药防治措施,并合理选择植株抗病虫的品种,以减少病虫害对水稻旱育秧产量的影响。
8.控制杂草:旱育秧过程中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杂草给水稻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9.反季节生产:在有限水资源的地区,可以选择反季节生产水稻,避开主要雨季,确保在干旱季节内有水稻可收获,提高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
10.定期观测和记录:对于水稻旱育秧的过程和结果要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包括土壤水分、植株生长情况、产量等,以便总结经验,为今后的种植提供参考。
总之,水稻旱育秧技术的要点是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选择适宜的播种方法、灌溉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手段,提高水稻在干旱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产量,为缺水地区的水稻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水稻旱育秧苗床管理技术

水稻旱育秧苗床管理技术
旱育秧苗床管理:出苗后以保温保湿,加强病、虫、草、肥防治为主的管理措施,促秧苗矮壮。
着重抓好以下主要关键技术。
1、温湿度的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保湿为主,温度不超过35℃,若温度超过35℃应及时打开两头通气降温,并及时盖膜,若发现表土干燥发白,应补浇少量水;若播后5—6天长期低温阴雨,膜内空气污浊,应在中午打开膜两头,换气几分钟。
一叶一心期,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5℃;二叶至三叶期,通风炼苗,严格控水,每平方米苗床用2.5克敌克松兑水1000倍液喷雾,以防止立枯病、青枯病;三叶期以后以揭膜炼苗,亩用100克多效唑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不重复,促蘖防治秧苗徒长,适时追肥促壮苗。
2、防治肥害。
发生肥害时,一是立即揭膜降温,降低土壤养分活力及根系活力,避免烧根;二是喷水洗苗,揭膜后,用清水喷于秧苗上,洗去叶片上面的水蒸汽及溶液,防止叶片烧伤;三是灌水洗肥,苗床厢沟中放入半沟水浸泡半天后放干,洗去土壤中过多的肥料,使未发生肥害秧苗受害。
3、防止病害。
苗床主要防治立枯病、青枯病为主:一是选偏酸土壤做苗床,二是严格土壤消毒,三是控水排湿。
在秧苗1.5—2叶期是立枯病发病期,严格控水,促使壮苗,床土不显白不浇水。
床土湿
润,应在晴天、阴天中午揭膜通风排湿,四是在秧苗2.5—3.5叶期再用敌克松1000倍液喷雾一次。
4、防治草害。
防除禾本科杂草,采用芽前除草法,每平方丈苗床用17.2%幼禾葆可湿性粉剂5—6克兑水1公斤,在播种盖土后喷厢面,防治阔叶杂草,可进行苗期除草,在秧苗2.5—4叶时,每平方丈用20%它隆乳油1毫升或19.5%阔草畏乳油0.5毫升兑水1公斤喷雾。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等一批农学家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提出的。
是一整套以旱地育秧为核心,浅栽插为关键,巧施肥为基础,控水促根为条件的水稻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一)、水稻旱地育秧技术1、苗床地的选择与培肥育秧的苗床地,要选择排水良好(地下水位最理想在50厘米以下,至少在30厘米以下)、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透水性好,微生物活性强,PH 值6以下)、背风向阳、水源方便的旱地或稻田,最好是酸性菜园地。
离住宅区近,便于管理。
苗床地面积(包括排水沟、过道面积)约是播苗面积的2.5倍。
苗床地选好后,要对床土进行培肥,使秧苗有一个健壮生长的良好土壤环境。
主要有下面两种培肥法:(1)稻草培肥法:第一年每平方米用干稻草(切成1—2寸长)或其它有机物(麦秆、油菜秆等)5公斤,厩肥3公斤(第二年后每平方米用稻草2公斤就可以了),分两次施入10厘米厚的土层中,充分混和均匀。
第一次在10月初,施稻草3公斤,厩肥1.5公斤;剩下的在10月末施。
(2)有机肥培肥法:播种头年初秋时,每平方米施10公斤优质农家肥和200克过磷酸钙培肥土壤。
如果由于季节、茬口等原因未进行床土培肥,也可在播种前10天,每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10公斤培肥床土。
2、苗床制作旱育秧苗床制作顺序是:耕翻→碎土→作厢→施肥→混和。
(1)耕翻、碎土。
播种前对整个苗床地耕翻碎土,耕地深度在14—15厘米。
(2)作厢。
厢宽1米,高15厘米,长以25米以下为好,过道宽80厘米。
同时准备覆盖种子的细土(用谷筛筛选起厢时从过道上取出的培肥好的床土)。
并在苗床地四周开好排水沟。
(3)施肥、混和。
作好厢后,在播前3—4天每平方米施入硫铵120克(或硝铵50克)、过磷酸钙150克、硫酸钾30克。
分三次施入,施一次翻一次,充分均匀地混和在10厘米厚土层中,然后平整厢面。
禁用碳铵、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
3、播种(1)品种选择。
水稻水田旱育秧栽培技术

拱 膜 双 膜 覆 盖 增温 ,出苗 期 保 温 保湿 为 主 , 般 5 一
~
7天 密 闭不 揭 膜 , 内温 度 不 超 过 3  ̄ 出苗 管 膜 5 C。
2 预期 技术 经济 指标 21 经 济指 标 .
理 : 针 后 及 时揭 去 平 膜 留拱 膜 , 叶 期 控温 保 温 抽 1
10元 , 0 比旱 育 秧 节 约 近 5 0元 。
22 技 术指 标 .
酸钾混合, 或用 沼 液 兑 2倍 水喷 施 , 4~ 8叶 期视 苗
长 势 追 肥 。高 温 防 烧 , 高温 及 时揭 膜 通 风 , 厢 遇 床 超 过 1 米 , 中部 开 对 流孔 。 温 防冻 , 期 倒 春 0 厢 低 苗 寒 频 繁 发 生 , 寒 及 时盖 膜 , 防冻 害 导致 僵 苗 、 遇 预 死 苗 。 虫 防 治 , 叶 至 2叶 一 心 期 , 5 %或 7 % 病 1 用 5 0
减 轻 农 民种 植 水 稻 的劳动 力 , 高水 稻 旱 育 浅植 育 提 秧 生 产潜 力 和 种植 水 稻 的生 产积 极 性 , 有广 泛 的 具 推 广 前景 和 节 本增 效 的可 行 措施 , 动 水 稻 生产 实 推 用 技 术 更 新 有 着 积 极 的作 用 。
将 发 酵 营 养 泥 拌匀 、 细 平 整撒 入 秧 盘 , 清 精 用 粪 水或 清 水 浇透 底 水 即可 播种 , 可在 稻 【 等 中性 土 l j
・
农业科技 ・
水 稻 水 田 旱 育秧 栽 培 技 术
王 启 文
( 州省桐梓 县娄 山关镇农 业服 务 中心 贵
5 3 0) 620
随着 农 业 机 构 调 整 , 植 技 术 在 不 断 的更 新 , 种 现 代 农业 技 术 从传 统 的农 业 种植 中走 出来 , 步 形 逐
水稻育苗技术方法大全

水稻育苗技术方法大全育好苗有助于水稻的生长,有什么好的育苗技术呢?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水稻育苗技术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稻育苗技术大全1:怎样确定育秧期?水稻保温旱育苗,在气温稳定通过5℃-6℃后开始育苗播种(盖地膜、棚膜后增温到12℃以上),黑龙江省一般在4月中、下旬,不播5月种,最佳播种期为4月15日-25日间。
也可以播秧期倒算日数确定播种期,中药在播秧前30-35天播种,大苗在播秧前35-40天播种。
2:水稻育秧布量怎样确定?秧田播种量总的来说是宜稀不宜密,只有在稀播条件下,保证相应的光照,才能培育壮秧。
具体播量的多少,应以育苗叶龄的多少和移栽的方式(人工手播或机械播)来确定,以移栽前是否影响个体生长为标准。
一般手播旱育中苗,每平方米(6盘)播芽种(发芽率90%以上)250-300克。
手播旱育大苗每平方米(6盘)播芽称200-250克;盘育机播中播,每盘播芽种95-120克,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多苗密苗弱,返青慢,分菜晚,过少漏播率增加,补苗费工。
抛秧或摆插钵盘育苗,其播种量按每平方米300克。
3:常用的育苗方式有几种?提倡哪种方式?水稻的育秧方式有塑料薄膜保温旱育秧,如旱田地、轩田地、草田地、大地台及本田地旱育秧、塑料薄膜隔离物保温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旱育秧可分有孔和无孔育秧,按塑料薄膜覆盖情况可分大棚、中棚、小棚育秧,按苗床水分多少可分旱育秧和湿育秧。
目前,提倡的主要是大中棚旱育秧。
4:什么样的秧苗才算壮秧?培育壮秧的关键是什么?1、形态上表现生长健壮。
2、生理上表现代谢协调,生活机能旺盛。
3、叶龄适宜。
壮秧播后的表现是:1、发根力强。
2、抗逆性强。
3、返青成活快。
4、生产力高。
要培育壮秧,稀播是关键。
当前一些地区对稀播认识不足,播种量高,秧苗细弱拥挤,成苗率不高,播种后大缓苗。
所以育秧一定要强调适当稀播。
5:开闭式旱育秧有什么优点?1、苗床内空间大,受光面积大,吸收热量多,热效高,增温快,出苗早,秧苗齐,成秧率高。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水稻是一种对水分要求较高的作物,但在旱季或缺水地区,也可以通过旱育秧栽培技术来种植水稻。
旱育秧栽培技术是指在缺水条件下,通过适当控制水分,使水稻幼苗正常生长和发育的栽培方法。
下面将介绍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1. 土壤准备:选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深耕,除去杂草和根系残留物,平整土壤表面。
2. 育秧方式:可以采用定植法或播种法进行水稻旱育秧。
定植法是将预先育苗好的幼苗移植到田地中,而播种法是将水稻种子直接撒在田地上。
3. 涝灌和灌水:在旱育秧期间,需要进行适量的涝灌和灌水,以满足水稻幼苗的生长需求。
涝灌是指在幼苗刚刚定植或播种后,将田地灌满水,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将水排干,以刺激幼苗生长。
灌水是在幼苗生长期间,根据土壤湿度情况,定期给予少量的水分。
4. 水分管理:在旱育秧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土壤湿度情况,根据需要进行水分管理。
通常情况下,幼苗生长初期需要湿润的土壤环境,因此要保持土壤湿润。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积水,以免影响幼苗的生长。
5. 施肥管理:在旱育秧期间,合理施肥对水稻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可以在肥料中添加有机肥或复合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6. 病虫害防治:在旱育秧过程中,要注意防治水稻的病虫害。
可以采用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等。
7. 管理措施:在旱育秧期间,还需要注意管理措施,如杂草清除、病虫害监测等。
保持田地清洁,有利于幼苗正常生长。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是一种适应缺水条件下种植水稻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可以使水稻幼苗在旱育秧过程中正常生长和发育。
这种栽培技术对于缺水地区种植水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水稻旱育秧的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秧的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秧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增收的一项常规的科技措施,此项技术可概括为“肥床、早育、适龄、浅插,稀植”5个技术环节,在生产中很具推广价值,其具体操作如下。
一、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1、苗床准备①苗床选择。
透风是水稻旱育秧成败的关键,应选择背风向阴,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菜园地或早地作苗床,切忌选用冷浸田、胶泥田和碱性田。
一般每亩大田需25~30平方米苗床。
②苗床的制作与施肥。
苗床要在开春后育苗前2个月翻耕晒垡,碎理床。
苗床可视田块水分情况建成高床、低床和平床,床宽一般1.2~1.4米,长度不能超过8米,沟宽0.4米,床面要平整、翻碎。
为简化旱育秧程序,提高秧苗素质,偏碱田须使用壮苗剂来培肥苗床。
壮苗刑具有营养全面、消毒土壤、调酸、化学控制,防治青立枯病等多种功效。
使用方法:每袋壮苗剂与10千克细土拌匀,撒于20平方米苗床上,然后用耙子将药剂与表土充分拌匀即可。
③苗床消毒、调酸。
苗床土壤偏碱和带菌是引发青立枯病,造成死苗的主要因素。
为有效防止青立枯病的发生,播种前应结合整地施用壮苗剂来消毒、调酸,或喷施广枯宁来消毒。
生产实践证明,冷浸田、偏碱田施用壮苗剂水溶液防病效果比较显著。
2、种子处理和催芽品种选择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选用优良品种,每亩大田用种3千克。
播种前用简威或施保可2000倍液浸种72小时,以防止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为加快生长,避免烂种,浸泡后的谷种要实行催芽,催芽程度以刚破胸露白为好。
3、播种、化除、盖膜①播种。
播种前苗床要反复多次浇水,使15厘米厚的表土充分吸收水份并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用碱性水。
播种前再浇1次水,经土壤消毒和轻轻镇压床面后即可播种,每平方米播露白谷种200~250克,播种期根据栽插时间而定,早栽一季田秧龄45天左右,两季田55天左右。
②覆土、化除。
播种后覆盖2厘米左右的盖种土(用30%的腐熟细粪与70%的细土混合均匀)。
盖种土要潮湿,覆盖要均匀、严实,不要使用火灰、草木灰等碱性土。
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秧技术

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秧技术
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秧技术是一种种植水稻的方法,它不使用传统的土壤,而是使用一种新的基质作为种植介质,同时在旱地条件下育秧,具有更高的耐旱性。
这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适宜种植水稻的营养基质与必需的营养元素混合,形成一种新型的基质。
这种基质在水稻生长期间,能够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以及良好的空气透气性和排水性。
使用这种新型基质,可以不依赖传统土地和自然降水来种植水稻,而是在旱地条件下通过灌溉水源进行人工供水,从而实现水稻在旱地上的生长。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水稻对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具有环保和可持续的特点。
使用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秧技术,种植者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可以选用生物质废弃物、泥炭、腐殖质等材料,将其混合成适宜水稻生长的基质。
2、添加必要的营养元素:为了保证水稻正常生长,需要在基质中添加必要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
3、选择适宜的种子:选择高产、耐旱性强的水稻品种种植。
4、安排适当的灌溉计划:在旱地条件下种植水稻,需要通过人工灌溉来提供充足的水源。
种植者需要制定适当的灌溉计划,以保证水稻生长需要的水分。
5、控制病虫害:使用无土种植技术的水稻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使用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秧技术,可以在旱地上实现高产水稻的种植,同时降低对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稻免耕旱育抛秧技术

水稻免耕旱育抛秧技术水稻免耕旱育抛秧技术是免耕技术、旱育秧技术、抛秧技术三项技术的有机结合。
它具有不寄秧、不整田、不插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缓解农忙时节劳力紧张的矛盾。
通过我们连续两年的示范种植,水稻免耕旱育抛秧技术与传统的两段育秧栽培技术相比有三个好处和四大技术优势。
三个好处:1、节本增效。
水稻免耕旱育抛秧、不寄秧、不整田、不插秧,整个生产环节节省劳力、机械、油耗等生产成本投入90元左右。
2、省工省时。
常规插秧,投入两个工,累的腰酸背痛,每天插一亩秧,而抛秧投入二个工每天抛四亩秧,效率提高了几倍,同时整个生产环节可节省用工三个。
3、增产效果显著。
通过两年的示范种植,免耕旱育抛秧,平均单产在650公斤左右,比传统的育苗移栽亩增产50公斤。
四大技术优势:1、应用免耕技术,保持了土壤的自然结构,提高了地力水平。
前茬小麦、油菜收割后,不耕整大田,保持了土壤自然的原始状态,减少了水土流失,秸杆自然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了地力水平。
2、应用旱育秧技术,提高了秧苗素质。
秧苗在旱育苗床上生长,规避了水育秧用水多、遇低温长势弱、生长慢、秧龄长、易早穗的风险。
秧苗在富氧状态下生长,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分蘖力强,抛前单株带蘖都在四个以上,秧苗素质好,抛后无返青期,延长了大田有效分蘖期。
3、采用“旱育保姆”包衣技术,有效解决了苗床死苗多,大田扎根立苗难的问题。
“旱育保姆”包衣剂是采用缓释和保水剂为基质与特种矿质粘土相配合,辅之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生态肥和微肥等辅助剂复合形成的高科技产品。
包衣后在种子和根部周围形成“小水库、小肥库、小药柜”于一体的吸水泥土,它具有苗床不调酸、种子不催芽、保水保肥、出苗整齐、防治病害、矮化壮苗等一系列功能,相当于在秧苗周围筑起了一道防火墙。
4、应用抛秧技术,秧苗入泥浅,低位大蘖多。
秧苗直接撒播在田面上,分蘖节入泥浅,分蘖发生快,低位大蘖多,为穗大、粒多奠定了基础。
水稻旱地育秧技术简介

水稻旱地育秧技术简介育秧是夺取水稻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
根据育秧时期对水分的需要量、秧田的情况及管理特点,可以将水稻育秧划分为旱育秧系列技术和水育秧系列技术。
前者主要包括旱地育秧、旱育抛秧等;后者包括水育秧(育秧时水层覆盖种子)、湿润育秧(厢面无水厢沟有水)、湿润保温育秧(覆盖农膜)、温室两段育秧等。
本文所介绍的水稻旱地育秧,是将种子播种在旱地秧床上进行育秧,由于旱地水分较少、氧气丰富,在旱地培育的秧苗兼有旱地禾本科植物的某些特性,如植株较小、根较细、体内自由水较少、组织较致密等;而且,在此条件下培育的秧苗耐寒性、耐旱性强,其插入大田后的发育速度远远快于水育秧系列技术培育的秧苗,是水稻抗逆生产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育秧方式,具体操作技术如下:一、选择地块旱地育秧宜选用通风向阳、平整肥沃、管理方便、偏酸性的土地做秧厢。
秧厢以壤土为宜,土壤过沙、过黏都不可。
二、整地做厢首先拣净选定地块中的杂草(特别是宿根性杂草)、石块、作物残茬等异物。
水稻种子较小,必须认真清除上述异物。
考虑到育秧塑料薄膜的物理特性(纵向断裂强度远远大于横向)和提高育秧塑料薄膜的有效使用期,秧厢的走向必须与育秧期间的主要风向平行。
秧厢分为凹式秧厢和凸式秧厢(图1),凹式秧厢主要用于保水性能較差的沙壤土,凸式秧厢则用于一般壤土。
为使秧厢表土层的水分均匀分布,秧厢面不宜太高,厢与沟的高度控制在10~15厘米即可。
厢面宽1.4米、高10~15厘米、长6~8米。
秧厢过长,在覆盖塑料薄膜的条件下,秧苗一叶全展后,在晴天很容易因通风降温不及时而造成中段秧厢秧苗受到灼伤。
秧厢过高,则秧面两侧的重力水易流失,造成秧厢表土层水分不均匀,从而拉大秧厢中部和两侧的生长距离。
三、施足基肥每平方米施用腐熟农家肥1~2千克,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50克或过磷酸钙50~100克,氯化钾或硫酸钾100克;也可用旱育秧专用壮秧剂25克/米2。
肥料需要均匀撒施,施入10厘米厚的床土层中,切忌只在厢土表面施肥,否则容易造成厢面形成肥层而烧苗。
水稻旱育秧栽培高产栽培技术

创造有得于天敌的生存环境 ,充分发挥 自然天敌控害 作用 ,特别在水稻生长前期避免使用高毒杀伤 天敌 的化学 农药 , 创造适宜寄予生改 天 天敌( 黑肩绿肥肓蝽 、 螯蜂 、 线
虫) 、 捕食性天敌 ( 蜘蛛 、 隐翅 甲、 蝽类、 青蛙 ) 以及 中性 昆虫
播 种。播种前苗床要反复多次浇水 , 使 1 5 厘米厚 的表 土育人吸收水分 , 不能用碱性水。播种 时芽谷要分厢过秤 ,
均匀播种 , 每 平 方 米播 种 5 0 — 7 5 克。
4、 密植
的生存环境。同时, 尽量减少化学的使用 , 推荐使用井冈霉 素、 B T、 阿维菌素类生物药剂进行防治 。 3 、 化学防治 采用” 抓两头( 秧苗期 、 孕穗破 口期 ) 、 放中间( 分蘖期 ) ” 和” 治 小 田, 保大 田” , 按照 防治合理 选用高效 、 低效农 药的
2 、 生 物 防 治
2 、 苗床 的制作与施肥 : 床土培肥依 田地类型而定 。 菜园
地 培肥 的做 法 是 : 秋冬空茬后 , 亩 施 稻 麦秸 秆 为主 的腐 熟 有
1 5 0 0公斤 , 播种前 7 — 1 0天施尿素 l 5 公斤 、 过磷 酸钙 5 0公
斤、 氯化钾 l 5公斤或苗床专用肥 5 0公斤 。
合理密植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 。 栽插密度过大 , 容易
造成群体过 于繁茂 , 相互遮荫引起病虫害。基本苗太少 , 难
以保 证 有 效 穗 。通 过 试 验 和 栽 培 实践 , Ⅱ优 7 2 5 、 冈优 7 2 5 、
优明8 6 适宜 的基本苗为 8 — 1 2万 ,一般早栽 和高肥力 田块 苯酚苗可稍少 , 晚插和低肥 、 冷浸田块基本苗宜稍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稻旱育秧技术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水稻旱育秧技术与苗期管理、大田移栽以及病虫防治等管理技术措施,以进一步推广好该技术。
[关键词] 技术旱育秧秧苗薄膜水稻
水稻旱育秧技术适合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在家劳力弱,易操作的实际。
此项技术可概括为培肥苗床、适期播种、浅栽稀植等技术环节,在生产中具有推广价值。
沙坝乡自1996年引进该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以至推广到全乡各村。
平均每年推广面积 4000亩,至今累计推广面积约7万亩。
一、苗床准备
1.苗床选择
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灌排方便的菜园地或旱地作苗床,切忌选用冷浸田、黄泥田和砂田作苗床。
苗床地一旦选定就不要轻易变换,重施农家肥,连年进行培肥,一般每亩大田需苗床50~70平方米。
2.苗床培肥
在播种前1个月,每平方米苗床用腐熟农家肥5公斤、过磷酸钙90~120克、氯化钾45克,结合整地施入土中,保持湿润培肥。
3.苗床开厢
播前10~15天,再次进行播前培肥,每平方米苗床施入壮秧剂20~25克,用作调酸消毒,并使肥土充分混匀,否则易产生肥害。
按1.8米开厢,厢面宽1.3~1.5米,厢长不超过15米,在走道中
取土过筛,集中堆放,留作盖种。
4.苗床浇水
苗床底水一定要浇足浇透,一般应在播种前1天和播种前浇两次透水,使15cm厚的床土充分吸收水分并达到饱和状态。
二、播种
1.确定播期
根据我乡的种植模式、海拔高低及多年的实践情况,旱育秧播种期确定在3月20日~4月5日前。
2.种子处理
在品种的选择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用优质高产杂交良种。
播种前,将稻种摊晒1至2天,播种前用强氯精800倍液浸种(预防水稻恶苗病的发生)12小时,然后捞出沥水,以稻种不滴水为准,按每公斤“旱育保姆”包衣3公斤稻种的比例,将“旱育保姆”置于圆底容器中,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边搅拌,直至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
3.播种盖土
每平方米播包衣种子200~250克,将包衣好的稻种摊放至谷粒不粘结时,分厢定量均匀撒播在已充分浇水的苗床上面,然后用包上薄膜的木板轻轻镇压,使种子三面入土,再撒盖一层0.5厘米左右厚的过筛床土,均匀盖严,以不露种子为宜。
然后用喷壶或喷雾器喷水浇湿厢面,并对露籽的地方重新补盖。
4.化学除草
种子盖严后,按每666.7平方米用旱秧灵1袋兑水5公斤喷雾进行化学除草。
2.5起拱盖膜。
播种后要使用新的薄膜起拱覆盖,拱中部应为42.5±2.5厘米的高度为宜;为防止防止风大将膜揭起,使水分蒸发,影响出苗,周边应用土压严压实,;为防止鼠害应在周围散布带毒诱饵以及捕鼠器。
三、苗床管理
1.温度管理
从播种到出苗重点放在保温保湿,一般不揭膜,一旦膜的温度超过三十五度,应立即透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烧芽。
幼苗转绿后逐渐加大通风量,以避免床温过高导致秧苗过快生长或烧苗,在这段时间早上和晚上将薄膜盖严,为防止低温冻结。
秧苗长出两三片叶后逐渐进行炼苗,根据天气情况及时的将膜揭开。
2.水分管理
要对育苗郭程程的用水进行严格控制。
将底水浇足,直至出苗不需要浇水。
如果有苗床土干燥裂缝、早晚无露水、或中午时叶向里卷曲,其中任一情况,方可以早晨或傍晚适当浇水,并且一次浇透,避免每天浇水。
当叶片数达到四或五片是,高度14到18厘米便可以移栽。
起苗移栽前要将水浇透,用铁铲起苗或手拔,前灌溉,尽可能带土,少伤根,使缓苗期缩短。
3.立枯病防治
立枯病水稻旱秧的主要疾病,防止该病的主要措施是苗期喷洒敌克松和施用壮秧剂,苗龄15天左右喷一次敌克松,薄膜揭开后喷
施两到三次,可有效地控制立枯病。
四、大田移栽
1.大田准备
结合翻耕每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底肥用水稻专用复合肥50公斤。
放水泡田后进行整田、浅水平田,以提高整田质量。
2.合理密植
栽秧时,秧苗的株行距为16cm×18cm,每窝2苗。
为充分发挥旱育秧的“暴发”效应,栽秧要做到“三浅”,即插浅秧、浅水插秧、浅水平田,插秧时水层不能过深(最好不超过3厘米),栽插深度不能超过2厘米,以秧苗不倒为宜。
3.大田管理
田间管理以浅水管理为主,有条件的地方采用间歇式灌溉,以促进分蘖和秧苗早生快发,栽后7~10天用除草剂结合追肥进行除草。
浅水促进分蘖,够苗时晒田,减少无效分蘖,可在幼穗分化前期追施尿素每亩5公斤穗。
同时,根据当地病虫害预测的情况下,做了很好的工作时间。
参考文献
[1]陈春生;水稻旱育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04-20.
[2]蒋泽国;张强;罗国琼;水稻旱育无盘抛秧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百事通》. 2009-04-01.
[3]胡静; -水稻轻简栽培关键技术.[j].《农民致富之
友》.2012-05-10.
[4]王永辉;胡建新;隆玉生;石纪成;直播水稻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7-16.
[5]吴纯德;崔小兵;秦洁华;水稻双晚旱育无盘抛秧简化技术示范总结.[j].《现代农业科技》. 2006-07-30.
[6]杨雷;孙忠坤; - 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法.[j].《农民致富之友》- 2012-06-25.
作者简介:刘润生,男,生于1957年,大学本科,农艺师,现任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沙坝乡农业服务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