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
(完整版)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1)
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虑与建议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其他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职工共同创办的,以优异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味和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
校园文化生动地反响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传达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 , 凸现学校广大师生的价值看法、审美标准,是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入教育改革的激烈动力。
毋容置疑,关于我校来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品味、弘扬校园主旋律、提升办学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任务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反响在硬件部分包括校园环境教育设施和授课、生活管理制度,反响在软件方面包括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体活动等。
优异的校园文化环境,拥有催人奋斗向上、积极进步、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碰到激励、鼓舞,健康成长。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成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2)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优异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拥有凝聚作用、对学生拥有陶冶作用、对社会拥有示范作用的优异校风。
(3)积极睁开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使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4)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筑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创建优异的育人氛围。
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从整体上来讲,当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还是比较令人满意。
从校园环境建设上来讲,我校的整体环境建设是较好的,特别是明年建好新的科教楼此后,整个环境建设就更雅观了。
从校园文化建设上来讲,近几年来加强的力度较大,先后顺利创办了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区示范性家长学校、省级红领巾示范性学校、省级绿色学校。
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
学生思想 活跃 ,客秀接 受新 事物 ,也善 于适应新时代的要
求。罔上奋 种 文化奥 型 、意识 形 态、生 活准 则、道 德规
范 .均 可找到立足之 地。选种超越现 实却 能满足感官刺激 的同上生 活。对 于涉世 未罹的大学生来说 ,无疑具有韫 走
义事生的接班人 ,从这十意艾上讲 ,加 强高棱杜套主义 罔 络文化建设 关系到建设 有 中田特 色杜奢主 艾事业 的束来,
是窘理 “ 三十代袁”重要 思想的迫切要 求。 必须引导广 大 师生员工,光其是竟或 领导干部从井或 涪的高度 .充分认
识加 强高校社奢主义罔络文化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 。增 强紧
污辈 网络环境 的不可控科性从 信息质量上污肇: I思想政 治工作 的环境 主要袁现在 西方 圜荤意识移奄的渗连和价 值观者的侍格 引发| 大学生人 生观 、价值 ( } 下转摹 9 2黄)
・
【 啦一目期 】 01 0 一 0 — 9 ∞ f仁 t●倚 舟]鲁捷t 15一 ) f 5 ,募。山西阐喜凡 走原 童整机鳗学院把妻书记 .斟{捷。 t
、
提 高认识增 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是 加 强高校 网络 文化建 设 的基础
网络文化是吨蝽时代的产特 。如,- I  ̄同培 时代 走人 类 L 社套炭曩 的首 时代 ,是历 史进 步的嘶旰曩 ,殍幺同培 文化
迫意和夤任意 .为加强高授 社奢主义同培 文化建霞奠定 坚 实的思想基础。
也应馥属 干文化j晨的前形 盎,是文化进步 的昔趋 势。所 L 烈 ,对 网络 文化 的产生和发晨不能怨视 .不能回避 ,更不 能否定。但也 必须清曩地看烈 , 雹正北在经济俸 科转型 我 期, 精神 文化环境异帝董 杂,呈现 出多 思想观惫井存 的 种 局 面。当夸 的世界依髂存在:冷战思堆、强权政治和 霸权 I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展自 身文化创造能力 ,展现和发掘 自 身文化潜力 的新平 台,纾解种种因 素造成的心理压力 ,从而满足 自身发展的需要 ,促进 自己的全面发展和 健康成长;另一方面 ,学生上 网发表意见一般用 网名而非真实姓名 ,这 给他们享有充分表达意见和诉求的 自由,同时,也为一些不负责任 的学 生在网上随意发表意见和上传 内容提供了可能。可见 ,校园网络文化也 包含着复杂 的风险性 ,如何认识 、把握 、管理 网络舆论场 ,已成 为高校 乃至政府十分关注又十分头痛的问题 。
3 高职 院校 校园 网络 文化 建设 与 管理 的思路
综上所述 ,当前校 园网络文化发展面临着许 多机遇 ,同时也带来许 多新 的挑战 。由于互联 网所具有 的突出特点和当前互联 网管理法律法规 和手段 的滞后 ,校园网络 文化建设和管理中确 实还存在不少问题 。要使 互联 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 台、 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必须一手抓建设 ,一手抓管理。 31 必须壮大我们 的主流舆论 ,优化校 园网络文化功能 . 校园网络文化 ,既要注重加强监控管理 ,要建设好网 上 思想文化阵 地建设 ,加强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 在网络 的传播 ,更要注重加 强教育引 导 ,提高舆论引导力 ,增强网络宣传的影 响力和感染力 ,要坚持 以教育 引导为重点 , 重在引导 、重在教 育、重在发展 ,只有教 育引导 ,才能更 好地发展 ;既注重发展人才新素质 ,又要注重拓展文化软实力 ,把促进 个人的全 面发展和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有机结合起来 ,对校园网络文 化进行更好的科学策划和整体推进。
据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 N I 的统计数据显示 ,20 年6 O C N C) 0 8 月3 日 我国网民总人数已达2 3 , 亿,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在校大学生是 5 全部 网民中最大 的 网群体,网络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充分体现 了 上 大学 生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和运用的程度 , 反映了大学生对新事物 、 新技术 的 敏感程度,表明互联 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 、生存 、发展的重要方式。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对策与思考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对策与思考作者:许勇杜雨来伊焕峰杨坤来源:《办公室业务(下半月)》 2020年第4期文/佳木斯大学学生处许勇杜雨来伊焕峰杨坤【摘要】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政治属性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高校网络文化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实现高校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总结分析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成长的特点,深入探索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现状及优化对策,不断提高育人成效。
【关键词】学生工作;高校;网络;功能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情绪情感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高校网络文化具有育人功能,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对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实现的条件进行优化,使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得到发挥。
一、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应坚持的基本原则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需要在遵循必要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开展。
(一)主导性原则。
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需要在确保思想性的前提下不断丰富高校网络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在发展繁荣高校网络文化时,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世界的弘扬,务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引导教育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从而有效抵制各种腐朽堕落的文化侵蚀,提高育人成效。
(二)主体性原则。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不断争取自身主体性地位、巩固主体性地位、彰显主体性价值的历史。
高校网络文化的主体是大学领导、专职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大学生,其中大学生是高校网络文化群体规模最大的主体,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需要坚持主体性原则。
一方面,要尊重人、满足人、支持人。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
“ 9 0 后” 大学 生学习 、 生活 的每一个 角落 ,
成为他们 的一种 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 , 不 可或缺 , 宿舍也 自然成 为他们上 网的主要 生的思维 方式 、 行 为习惯 , 也对 大学生 宿 舍 文化带 来 了多方 面的影响 。宿舍文 化
味, 其 中男生 寝室 的卫生状况 尤为严重 。 系 冲击最大 , 其中 5 7 %的同学认 为电脑 、
宿舍文 化要 以物质文化 为物质 基础 。虽 分 子 掌握 , 带来 一 些不 必要 的 损失 。第
如今大学生 中流行这样一句话 : 牛顿 坐在苹果树下思考 , “ 宅人 ” 窝在互联 网上
然, 我 国高校学 生宿舍 的住 宿条件仍 不是 三 , 由于学生 对网络 的“ 欲罢不能 ” , 导致
生选择 “ 只要有时间就挂在 网上 ” , 每 次l 上 网2 - 5 小 时的为 3 4 . 8 %, 每次上 网时间在 5
在不断完善 中。各宿舍 设有管理员 , 宿舍
3 . 网 络 给 宿 舍 精 神 文 化 带 来 的 影
楼道清洁卫生基本有保 障 , 但只要进到宿 响。宿舍的精神文化 , 主要指宿舍成员的
坐 在你身边 , 而你却在 看手机 ” 。网络是
2 . 网 络 给 宿 舍 制 度 文 化 带 来 的 影 把 “ 双刃剑 ” , 为学生提供便利 、 开阔视野 , 响 。大学生宿 舍制度 文化有 正式和非 正 但 大学 生对 网络文化的鉴别能力有限 , 不 式之分 。正式 制度是 指 由学 校各级管 理 良信息对 大学生 宿舍精 神文 明建 设造 成
网络背 景下 高校 宿舍 文 化建设 部 门为维护学 生宿舍 的安全 、 稳定 、 有 序 负面影 响。同时 , “ 功利化” “ 多元化” 的社 中面临 的 问题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思考1. 引言1.1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性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网络的影响已经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着深远影响。
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文化观念、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利用网络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世界。
网络世界虽然虹吸了海量信息,但其中也可能存在着虚假、低俗、暴力等不良信息。
通过加强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高校可以教育学生辨别信息的真伪,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思维,帮助他们从网络信息中获取有益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网络文化涵盖了多种形式,高校可以通过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强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需要不断的加强与完善。
【字数不足,请继续拓展内容。
】1.2 当前新形势下的挑战当前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多变,涌现出大量低俗、暴力、炒作等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构成威胁。
网络世界虚拟性较强,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大学生在其中容易受到谣言和虚假信息的影响,产生偏见和误解。
高校网络空间里亦存在网络暴力、侵犯隐私等问题,给大学生的网络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兴的社交平台和网络应用不断涌现,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难以跟上时代潮流,应对新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需要更加重视,不断创新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和价值观,提高其网络使用能力和安全意识,构建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构建高校和谐网络文化的思考
构建高校和谐网络文化的思考【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与高校师生的学习、科研、生活等紧密相连,成为了高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良莠不齐的高校网络文化常给高校师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此,积极探索构建高校和谐网络文化,对营造和谐的高校网络环境,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高校和谐网络文化入手,着重分析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存在的不和谐因素,探究构建高校和谐网络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和谐网络文化高校【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039-02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是培养国家未来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营造和谐的高校环境对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要工具,是高校学习、教育、科研和生活的必需品。
网络文化已成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网络文化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造成诸多冲突,危及高校和谐稳定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全党十分重视网络的建设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构建高校和谐网络文化成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新课题,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我国高校和谐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政治观念淡薄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观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八荣八耻”等内容,然而,在网络的环境下,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特别是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渗透,使得大学生看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
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负面影响的理性思考
间相互碰撞 、排斥和 融合 。 网络社会 ”中信息的传 “ 播打破 了原有 国家 、地域之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的约束,使 人们在 网上交换信息的过程 中,不同国 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 、宗教信仰和生活方 式等方面 的冲突达 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文化的冲突 和融合最终 导致文化 向多元化的方 向发展,并进一 步发展构成 一个多元格局。文化的多元格局往往会 带来多元的价值体系 ,导致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 、 民族之 间的价值观念矛盾和 冲突的加剧 。而且,随 着大学生 自主意识 的不断提高 ,他们会将各种信 息 聚集在~起 ,运用 自己的是非观 、判 断力,选择 自
收稿 E期:2 0— 4 0 t 06 0- 5
作者简介:张 路 (94) 16- ,女,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学院学生处教师。
-
Hale Waihona Puke 1 2 0-维普资讯
●E 三 峡 掌 撑 报 2 ( 庆 o) 6年 第 4期
漫游 。它无所不在 、无所 不往 ,万象纷呈,构 成人间光怪 陆离 的迷人现象。同时,网络文化 的特 点决定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 位的,呈现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同时并存、交错 影响的矛盾状况 。特别是网上 良莠混杂的信息给学 生的思想造成严重混乱 ,给大学生 的身心发展带来 了不容忽视 的负面影响 ,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I 、导致大 学生价值取 向更加多元化 ,网络价 值观念模糊 。国际互联 网的普及不仅缩短了人与人
之间的时空距离 ,也加剧 了各种文化 、意识形态之
基于网络的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徐州师范大学为例
23 公寓文化的建设思路急需创新 . 作为校 园文化一部分 的公寓文化应体现 学校特色和 学生 需求 。 目前 ,从公 寓文化建设 的实际来看 ,大 多数 高校 的公 寓文化建设没有结合 自身特 点,形成 与众 不同的公寓文化风 格 。公寓文化建设 “ 同质化 ”的现象 比较普遍 ,我校 公寓文 化建设也不例外 。我校 的公 寓文化建设思路亟待创 新,应 结 合徐州师范大学 的实 际情况 ,结合学 生的群体和 区域特征 ,
— —
_ a i g X z o o m l U i e s t a a x m l T k n u h u N r a n v r i y s n e a p e
Ab t a t T e P r Ss v n e n h s s i n fs s r c : h a t e e t e t e s s o i CCP p e a y c n e e c sh g l h e e i o t n e o te g h n n ut r l y。 o x ln r o fr n e i h i td t mp ra c fsr n t e i g c l a g h u
神奇的力量加速改变着 高校师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
价 值 观 , 对 传 统 的 公 寓 文化 建 设 提 出 了前 所 未 有 的 挑 战 。在
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只有大力发展健康 向上的网络 文化 , 加强 网络环境下的公寓文化建设 ,才 能使基于 网络的公寓文 化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 、满足大学生 的精神文化需求、
学生公寓区的文体教育设施 、服 务生活设施 、文化活动场所 以及学生公寓环境的美化等诸 多物质条件 。
第 二 层 次 是 制 度 文 化 , 也称 管 理 文 化 。主 要 指 大 学 生 公 寓管 理 规 章 制 度 的 建 设 和落 实情 况 , 大 学 生 宿 舍 文 明 公约 、 如 宿 舍 管 理 条 例 及 公 寓 网 络 管 理条 例 等 。
高职院校中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
2.校 园 网络 文 化 的 内 涵
文化作 为折射生活基 础的精神 世界 , 其形式和 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 异。信息网络及技术迅猛发展极 大地缩短 了 知 识和 信 息 的 传 播 时 间和 周 期 。 我 们生 存在 E益网络化 、 t 数字化的环境 中, 它 但 创造 了一个覆 盖全球的 “ 在线空间” ,而且 正在深刻地改变 着人类的精神 文化生活 , 形成 网络时代所特有 的文化氛 围—_ 网络 一
1. 引言
蓬勃兴起的计算机 网络是人类信 息技 术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网络的发展与普 及给我国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都带来了深 刻 的 变化 , 给 人 们 带来 了全 新 的生 产 、 也 生 活方式 。高职院校中的大学生由于教 育层 次及 自身素 质等原因 ,对网络的迷恋使他 们成为受 网络影 响最深最 广的群体之一 。 在一切都呈现开放 、 快速 、 变动和相互影响 与 渗透 状 态 的 网 络 社 会 里 ,高职 学生 受 到 各类思想文化、 伦理观念 、 道德意识等的冲 击, 部分会丧失 自我 , 成为网络不健康文化 的受害者。卫生高职院校中女生 占绝对多 数 , 网络环境 下, 在 学生的 日常管理就一直 是学校与教师的难题 。如何利 用网络来正 确 引导高职院校学 生 ,已成 为许 多院校面 临的新课题。本文 以所在院校 网络文化建 设的得失为出发点,就此 问题作些简要思 考。
校 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
丁小艳 盐城卫生职 业技 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 2 4 0 205
校 国 网 络 文 化 建 设 是 高 职 院校 强 化德 育 教 育 的 主 要 手 段 之 一 。 由 于 其 重要 性 、 学 生 对 网 络 的 依 赖 性 及 网络 本 身 的 开放 性 , 加 强 高 职 院校 网 络 文化 建 设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这 体 现 在 需 提 高 对 校 园 网 络 文 化 建 设 重 要 性 的认 识 、 加 强依 法 管 理 和 行 政 管 理 、 强 化 网 络 道 德 教 育 和 加 强校 园 网 络 文 化 的 软 硬 件 建 设 上 。 高 职 院 校 ; 校 园 网 络 文 化 ;德 育
网络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助于校园的安定团结 , 有序发展 , 能够极
大 地 激 发 校 园 的生 机 与 活 力 , 力 的促 有
长期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 、 社会心理 、 审美情趣、 思维模式 、 行为方 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 学风。 它是一所 学校所具 有的一种特质 , 体现在校园生 活的方方面面 , 并通 过长时问的潜移 默 化使处在校园中的人 产生强烈 的认同并 融入其中。 校园文化在学生的培养和校园 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随着2 1 世纪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作为新兴 的信息交流载体 , 形成了特有的网络文化
者和可靠接班人 的重要基地 , 在全面建
提倡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是顺应时代潮 流, 符合校园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的。
设 小康社会过程 中肩负有重大的责任 ,
对于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 推进科学发展, 创建 和谐 社会 更有至关 重要的作用 。 积 极 的高校 校园文化 , 可以引导 大学 生充 分发展, 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 ; 消极的 “ 校园人”向 “ 社会人” 的转变。 因此 , 在
人, 尤其是大学生已经成为了网络文化的
主要缔 造 者 , 他们 在 网络 中的 一举一 动 也
族凝 聚力有 良好的效果。 创新 是时代的
主题 , 社 会 发 展 的 必 然 要求 。以培 养 是
也倾向于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寻求发泄 的途径 , 这更增加了对网络社会的依赖。
这 种 对 困难 的逃 避 使 部 分 大 学 生 在对 社
国拥有世界第一的网络规模和网民人数。
谐 。自十六届 四中全会提 出构建和谐社 会 以来 , 和谐社会 已经成为 了中国社会
文 化 建 设 的主 流 。 谐 社 会 是 一 个 宏 伟 和 的工 程 , 包 括 社 会 各 个 方 面 的协 调发 它
对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思考
对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思考[摘要]:大学生网上行为失德、违法的普遍性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
本文提出了在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中应当贯彻的四个原则,探讨了开展教育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法制道德教育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日益完善,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
①由于大学生的文化层次及他们所掌握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水平都相对较高,决定了他们网络社会主力军的地位,主导着网络文化的潮流。
网络时代所构筑起的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但是,由于互联网的“虚拟”特性,现实世界中的法律、道德规范在这一全新社会空间中几乎无法发生作用,而适应网络空间的新规则尚未有效建立,导致网民在思想上形成了网络是个“无规则、无道德空间”的错觉,他们网络行为规范意识淡薄、网络是非观念混乱,现实生活循规蹈矩的人一上网就处于肆无忌惮的“规则任意”状态,引发了大量网络失范行为。
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在总体上高于其他网民群体,但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形,文化修养、自律能力等综合素质还不高,因此其网络失范行为不仅不比其他群体少,而且失范行为的智能化程度更高,手段方法的技术性更强,违法犯罪的后果也更严重。
所谓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是指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切违反道德和违法犯罪的非理性行为,行为程度和性质从网络失德到网络违法直至犯罪。
如滥用信息技术制造传播信息垃圾和计算机病毒;编造虚假信息对他人进行诽谤或制造社会混乱;利用网络进行欺诈、诈骗;浏览、下载、传播黄、赌、邪信息;窃取他人商业秘密或公开兜售、抄袭他人论文等智力成果,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非法侵入、攻击或破坏他人信息系统等。
这些现象在大学生网民中的普遍程度令人吃惊。
②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学生对上述行为缺乏最基本的是非认知和价值判断。
比如在制造电脑病毒,破坏他人电脑系统后还到处宣扬,以为荣耀;有的学生破译他人密码,侵入他人网络后还要留下“到此一游”的标记以炫耀自己的“才华”;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电脑“黑客”充满崇拜并渴望自己能成为“黑客”。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思考当前,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们深陷于网络热潮中,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也面临了许多新挑战。
为此,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在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
首先,高校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校园网安全监管,加强师生实名认证,提高设备监管能力和加强网络监督等措施,从根本上保障师生网络安全。
此外,高校还应该积极开展有关网络安全的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其防范网络安全问题的自我保护意识。
其次,高校需要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理念。
高校应该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网络道德、尊重网络规则、遵守网络礼仪等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评价机制,将网络道德作为大学生德育评价的一项考核指标,从而促进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重视和理解。
再者,高校需要拓宽网络文化育人的渠道和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设计更多切题向公益导向的网页、APP等网络平台,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比赛、论文比赛,进一步发挥网络的优势,促进大学生的学习、交流和创新。
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鼓励师生参与线上教育、交流活动和专家讲座等,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文化常识和素养。
最后,高校需要有效防范不良信息的侵害。
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诈骗、毒品信息、色情信息等不良信息对大学校园的危害。
加强网络监管能力,加强师生的自我检查和防范能力,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消除网络信息传播对大学校园的不良影响,营造一个清新健康、富有活力的网络文化氛围。
总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拓宽育人渠道和方式以及有效防范不良信息的侵害等,全方位打造出健康充满生机的校园网络文化育人新环境,共同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好更安全的网络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娱乐休闲的重要平台,其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成为当前新形势下高校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问题探讨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展开思考。
一、现状分析网络文化是当代大学生主要的精神文化来源之一,但其开放性和无形性也使得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一方面,网络文化丰富多彩,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交流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网络文化中存在着大量低俗、暴力、淫秽、违法等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
在大学网络文化的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是信息泛滥的现象,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难以辨别真伪,难以甄别是非,容易迷失方向。
虚拟社交的过度带来了对现实社交的冷漠和错乱,导致了情感空虚和社交焦虑。
网络游戏的普及使得部分学生沉迷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二、问题探讨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
不良网络信息给大学生的心灵带来了不良影响,损害了大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
其次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干扰。
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的诱惑让学生难以自拔,耽误了学习时间,影响了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
最后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盛行使得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
三、对策建议要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高校应建立健全网络文化育人的管理体系,加强网络文化监管,排查不良信息,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高校应加强信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理性使用网络,正确看待网络世界,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参与有益的网络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学习研究的重要平台。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使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需要加强对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给学生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学生需要学会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规定,保护个人隐私。
学生还应该培养自己的信息筛选能力,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辨别真假,并且学会正确地评价和运用这些信息。
高校应该通过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供相关的课程和培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和专业素养。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需要注重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高校学生常常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社交和娱乐活动,同时也会面临一些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如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
高校应该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向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如何识别和应对网络安全风险。
高校还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保障学生在网络空间的安全。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
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的文化形态,具有开放、共享、互动的特点。
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线上展览、线上演出、线上比赛等,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高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要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
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和需求是多样化的,高校在进行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措施。
高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讨论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网络行为和需求,并且根据调查结果精心设计相关的网络文化育人方案。
关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思考
页信息量 小 、 更新滞 后 、 网页设计 的艺术性 和实用性不够 、 内容形式 方 面缺乏创新 、 网速过慢 、 网络平 台缺少互动交 流 , 以至 于出现学生参 与
及 网络利用 率 比较低 的现象 。在校 园网络建设 的过程 中, 一些高校缺
乏 网络建设的技术人才 , 网络技术落后 , 不能充分发挥校园 网络文化 的 优 势。在校园网络管理 的过程 中, 一些 高校缺乏网络管理专业性人才 , 没 有健全 的机制对校 园网络进行全 面监管 , 由于网络 的虚拟 性和开放
3 、 加强 门户 网站建设 , 丰富网络文化 内容 , 开展校园 网络文化 活动
、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现状
1 、 高校网络建设中硬件基础 有待加 强 校 园网络设 计规模过小 , 当前校 园网络 已经进 图书馆 、 进课 堂 、 进 宿舍 、 进办公 , 为校园 网络建 设已经打下 了一定 的基础 , 但是信 息技术 社会发展迅 速 , 校园网络实际需求增长很快 , 而设计 或建设 却赶不上需
师生是 校园网的主要使用者 , 不少 高校网站信息量少 、 内容不够新
求 的增长速 度 , 校园网络硬件赶不上信息技术 的发展 , 高校校园网络后 续建设却没有及时地投入 。 2 、 校园 网站建设不够规范 , 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 高校现在 已经 建立 了自己的校园 网络 平 台, 比如网络精 品课 程、 网上 选课 、 网络论 坛 、 校长 网上信箱 、 主题 教育 网站 等 , 但是 由于网
高校校 园网络文化 , 是网络技术时代传 统校 园文化在 网络 技术平 台的发展 和延 伸 , 它立足 于大学校园生 活 , 借助信息 网络技术 , 从 而呈 现 出 自身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 。高校 网络文化对 和谐校 园有着重要影
构建新时期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
构建新时期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摘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育人性原则和科学管理原则,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校园网打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和学生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了35.2%和32.3%,而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则达到了49.1%。
上网已成为大学生一种普遍的学习、生活方式,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开拓眼界,了解世界。
网络文化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复合性文化,正逐步深入到高校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并与校园文化交相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独特文化形式——校园网络文化。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丰富大学生生活,扩大视野的同时,其中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和影响。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课题,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一)基本原则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网络以正确的舆论和科学的理论原则引导大学生;坚持育人性原则,通过建设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持科学管理原则,综合运用技术、法律、校纪校规、行业自律等手段,形成规范有序的网络文化体系。
(二)主要任务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首先是把校园网打造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内容丰富的网络教育方式培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以主旋律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品味的提升。
其次,努力做好网络服务平台,做好教育教学管理,网络资源共享等工作,使校园网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和交流工具。
对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 网络技术和应用 的迅猛发展 ,网络对人们
的思 维方 式 、 活 方式 、 会 行 为 等方 面 产 生 了显 著 生 社 变化 。大学 生 思 维 活跃 、 易于 接 受 新鲜 事 物 , 习 能 学
络文化 , 大多数大学生能够理性对待 , 正确使用 , 体 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 , 令人担忧 的是: 过 有超
互联 网信息 中心处第 2 次 中国互联 网络 发展状 况 4 统 计 报 告显 示 , 止 至 20 截 0 9年 6月 , 国 网 民 已经 我
达到 3 8 人 , 中学生 网民比例最高 , 3 .%, . 亿 3 其 达 1 7 其 中高校 大 学 生 占学 生 网 民 中的 绝 大多 数 。 面对 网
化建设 中的地 位和作用 ,要主动去考虑校 园在 网络
环境 下 的影 响 , 注现 实 , 持 调查 研 究 。既 要 摸 清 关 坚
抑制其快速 的恶性循环 ,使 网络文化在校 园文化建
设 中健康 、 有序而快速的发展 , 而构建高校和谐校 进 园 , 高校教育工作者 、 是 政府和社会所必须面对 的一 个 新 课题 。[ 1 ]
是摆在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需要认真思考 并要解决的问题 。 关键字 : 高校; 大学生; 园网络文化建设 校 中图分类号 : 4 G6 7 文献标识码 : A D :03 6 /i n1 7 — 4 72 1 .50 5 OI1 .9 j s 。6 2 0 0 .0 00 . 9. s 0 收稿 日期 :0 o_ 3 1 2 1-_ — 6 0 文章编号 :6 2 0 0 (0 0 0 - 1 — 2 1 7 — 4 72 1 5 0 2 0 J
设 施 的水 平 ,以满 足 日益 增 长 的 校 园 网 络文 化 的 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 文化 的建设 将 直接 影 响到 高校 的育人 效果 。
关 键词 : 网络文化 ; 文化 现状 ; 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 : 6 1 文献标 志码 : 文章编 号 :0 8—3 7 ( 0 0 0 0 7 o C4 , A 10 8 1 2 1 ) 5— 0 8一 3
网络为人类创造 了崭新的文化载体 , 它对传统
的产物 , 与校园传统文化相比, 具有数字化 、 开放性、
交 互性 和虚 拟性 等特 点 : 一 、 第 网络文化 是一 种 以 电
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电子这种新媒体远 比纸质
媒体优越 , 既便于大量储存又便于迅速传播。第二 、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 高时效性的文化。网络将
全社 会 紧紧联 系在 一起 , 将地球 缩小 了 , 时 间拉近 将 了 , 大地 加快 了社 会 生 活节 奏 。人 们 可 以通 过 网 极
活的新 空间 , 已成 为高 校和谐 校 园建设 中 的新 课题 。
一
的 , 可 以实现一 对 多 、 它 多对 多 、 对一 的互动 关 系。 一
第四、 网络文化是一种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文
化 。网络 空 间是相 对 独 立 于 现实 空 间 的全 新 空 间 ,
这种 空 间交往 在物 理 空 间是 难 以实 现 的 , 志趣 相 同
和认 识上 的混 乱 , 从而 导致 大 学生 价值 观 的扭 曲 、 侵 蚀 和 消磨 , 道德 规 范 意 识 的 日渐 淡 薄 以及 责 任感 的
二 、 国高校 网络文 化 的发 展现 状 我 根 据 中 国互 联 网 络 信 息 中心 ( N I 互 联 网 C NC) 发 展研究 部 发 布 的调查 显 示 , 截止 20 09年 1 2月 , 中
国有 2 0 0 0多万 在 校 大 学 生 , 中 9 % 以上 都 是 网 其 5 民。很显 然 , 校 大 学 生 群 体 已经 成 为 中国 网 民 群 在 体 的一支 重 要力 量 。
网络 文化 是一 种 全新 的文化 表 达 形态 , 以人 它 类 最新科 技成 果 的互 联 网 和手 机 为 载体 , 一 种 不 是 分 国界 、 不分地 区的全 球 信 息 资源 开 发 与共 享 的文 化 。高校 网络文 化就 是 网络 文化 与校 园文化相 结合
的成 员可 以在 电脑 空 间 中匿名 隐 身 自由交 流 , 有 带
第2卷 O
21 00年 9月
第5 期
J OURNAL OF YULI UNI N VERSTY I
榆 林 学 院 学 报
S p . 01 e t2 0 V0. 0 No 5 12 .
关 于高 校 网络 文 化 建 设 的 思 考
李 敏 周 , 杰 程 , 洁
(. 1 西安理 工 大学 ,陕 西 西安 704 ;. 10 82 武警 西安 指挥 学 院 , 陕西 西安 703 ; 10 8 3 西安 工业 大 学 , 西 西安 70 2 ) . 陕 10 1
、
高校 网络文化 的 内涵
“ 化” 文 是人 类 所 创 造 的一 切 物质 财 富 和精 神 成果 的总称 , 园文化 是 指 在 学校 这 一 特 定 的文 化 校 氛 围 中 , 大师生 经过 长期 教 学实 践 沉 淀 下来 的物 广 质载 体 、 价值 观念 、 维 方式 等 文 化 的 总 和 , 括 物 思 包 质文化 、 精神 文化 和制度 文化 。
收稿 日期 :00—0 21 5—2 7
作者简介 : 敏( 94一) 女 , 李 18 , 陕西榆林人 , 士 , 硕 主要从 事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李敏, 周Fra bibliotek杰, 程
洁: 关于高校 网络文化建设 的思考
・7 ・ 9
问题 。
力 , 容 易被 网络 上 不 良的信 息 所 迷 惑 而 出 现 思 想 很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 网络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信 息传播 工具之一 , 已经深深地渗透到生 活的各个领域 。 成为 了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 网络文化也 由此应运而生。高校聚集着众多的莘莘学 子, 他们对网络充满了好奇心并不断涉足 网络世界, 成为高校 网络文化 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 所以说 高校
络 随时 了解 国 内外 新 闻及 最 近 的时 事 动 态 , 天 涯 “
若 比邻 ” 经 成 为 现 实 。第 三 、 已 网络 文化 是 一 种 交
互 性 的文化 。它 不再 是静 态 的网 络 , 而是 相 互 作用
文化建设 , 使网络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新 途 径 , 公共文 化服 务 的新 平 台 , 健康 精 神文化 生
很 大 的 自主性 和随意 性 。
当今社会已步人一个信息化 的时代 , 随着网络 信息技术 的发展 , 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介 , 正
在 不断地 深 入到 我们 生 活 的各个 层 面 , 逐 渐 成 为 也 当代 大学 生 了解 世 界 , 开拓 视 野 , 取 知识 , 获 与人 交 流 的主要 途径 。与 此 同时形成 的 网络文化 对传 统 的 校 园文化 提 出 了新 的挑 战。 因此 , 新形 势下 , 在 如何 加强 高校 网络文 化建 设是 我们应 该 予以充 分重视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