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体会
《德育新论》读后感
《德育新论》读后感《德育新论》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棒的书,叫《德育新论》。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着:“德育?会不会很枯燥呀?”可没想到,读着读着就被它深深吸引啦!书里讲的那些关于德育的事儿,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身边的好多场景。
比如说,学校里老师教育我们要团结友爱,这可不就是德育的一部分嘛!还有在家里,爸爸妈妈教我们要懂礼貌、尊重长辈,原来这也是在给我们进行品德教育呀。
我觉得吧,德育就像是一颗种子,需要我们用爱和耐心去浇灌,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注重德育,那这个世界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温暖。
读完这本书,我自己也暗暗下定决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的人。
比如说,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爱护公共环境,遵守社会规则等等。
《德育新论》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德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小伙伴们,如果你们还没读过,一定要去看看哦!《德育新论》读后感二亲人们,我来和你们聊聊我读《德育新论》的感受哈。
哇塞,这本书可太有意思啦!一开始,我以为它会是那种特别严肃、让人昏昏欲睡的书,结果完全不是!它里面好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以前我觉得做好事就是为了得到表扬,可书里告诉我,真正的品德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为了外在的东西。
这可让我好好反思了一下自己呢。
还有啊,它讲了好多关于如何培养品德的方法,都特别实用。
就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这样就能减少很多矛盾和冲突啦。
而且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德育不仅仅是大人们的事儿,我们小孩子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呢。
比如说,在学校里,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小小的公益活动,去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
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长大了不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不一样了。
我现在更懂得珍惜身边的人,也更愿意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我觉得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宝藏,每翻开一页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它让我知道,品德的培养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要一直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2024年《德育新论》读书心得
2024年《德育新论》读书心得2024年,《德育新论》是我所读过的一本非常重要的书籍。
这本书是一部专门讨论德育问题的著作,对于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下面,我将结合书中的内容谈一下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在读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德育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德育新论》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关键。
通过对德育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更重要的是,德育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我认为德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同时,在读书过程中,我也对德育的目标和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德育新论》提出了德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使之成为具有道德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正面榜样的引领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和道德能力。
同时,也需要借助其他教育手段如德育课程设置、活动组织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体验德育的力量。
读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注重实践和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此外,《德育新论》中还强调了德育的创新和发展。
书中指出,德育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我认为这一观点非常正确,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德育的调查研究,改进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社会的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时代素养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也对德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2024年《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体会2024年,《德育新论》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读书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德育新论》这本书主要讨论了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德育的有效方式。
书中强调了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公民。
通过德育的指导,学生将不仅仅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发展自己的品格和精神。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德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品质。
在现代社会,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和素质的人。
因此,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课程安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我深深地认同书中包含的一个观点,即德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而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
这也正是我对德育的一个新的认识。
德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参与和合作。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学校则可以通过制定德育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而社会则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和道德约束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只有当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才能够真正达到德育的目标。
另外,我在书中看到了一些新的德育教育方法。
作者提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教育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成为有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
此外,《德育新论》中还提到了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德育不应该被孤立地看待,应该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
例如,德育与语文学科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德育与体育学科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素质。
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读《德育新论》有感
读《德育新论》有感放假了,有了一些余暇的时间,跟朋友谈起各自的工作时,说到了才华与品德的问题:到底是哪一个才更有魅力?朋友说假若有两个这样极端的人,一个是才华横溢却腹黑阴险,一个虽品德高尚却愚蠢木纳,你会喜欢谁?朋友说他喜欢后者,至少那是个“天然呆”。
其实放假前也在学校也借了几本关于如何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及应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书,只是听朋友这样说,于是重新把鲁洁、王逢贤教授合注的《德育新论》找了出来。
开始的几个章节也只是粗略地翻读,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仁义礼智信”的优秀品德从来就不缺少传承种子,土壤以及文化。
可正如作者在“第五章德育的本质和面临的新挑战”中担心的那样,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的这么些年,品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社会的地位,已经不再一如当年,并且还面临着社会道德缺失的严峻挑战。
这本书是在2002年出版的,从那个时候的开始的“叛逆少年”,到现在贴着“80后90后和00后”标签的“问题少年”,很明显问题日益严重,那么,品德都去哪了?我放慢了阅读的速度,慢慢领悟作者的苦心,也深深地理解作为一个启蒙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在提高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对孩子们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教育将会是同等重要,但却更加紧迫的任务和责任。
因为在经历电视,网络这两种文件传媒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冲击后,从2013年开始普及,到现在这个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游戏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将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如《教育与职业》第35期贾金玲撰文《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对策研究》指出;青少年沉迷网络严重影响健康,容易丧失有效的道德判断力,从而导致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的弱化,最终导致法律意识淡薄。
同样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知道被社会广为诟病的高考制度在目前,甚至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仍是相对来说最为公正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所以我们必须把精力投入在提高孩子们文化知识水平的主要任务上,但是,在这个孩子们对充斥着糟粕的网络文化唾手可得的时候,我想我们都应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准备好了吗?不管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没有预测到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会如此深刻地影响着这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但作者却明确地提出德育教育的目标,责任和方法,至少让我们有了系统的理论可以作为道德品质教育的指引,方向。
【优质文档】德育新论读后感word版本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德育新论读后感篇一:德育新论读后感《德育新论》读后感德育一直和美育、智育、体育并称,并且排在第一位,可见德育的重要性。
然而如今在我国“以分数看人,以成绩评价学生好坏”的现象仍广泛存在,致使在教育上过分注重对学生智育的教育,然而德育的教育却显得异常薄弱。
前不久我阅读了鲁洁,王逢贤教授主编的《德育新论》,很有启发。
其中鲁洁教授就提到德育是最具魅力的,因为它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它面对的是人心,而不是冷冰冰的理性。
德育彰显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人生的追求,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有魅力?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在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然而几年前的药家鑫案,去年的小悦悦事件无不反映出当今德育教育已刻不容缓。
目前在社会、学校德育也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大量开展过于“形式化”的德育活动,如3·5学雷锋活动,过于追求形式,起到的实质性作用却很少。
鲁洁教授就提出了“生活德育论”理论,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学校生活的德性决定了学生本身的德性,对学生品德成长来说更重要的是学校生活的质量。
因而学校应该让学生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来对学生进行德育,而不要过于追求形式。
作为一名免费师范生的我们,也是未来的准人民教师。
因而我想谈谈我对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加强对学生德育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得以全面发展的人。
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特别是中小学,此时的学生的思想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他们不能独立地对事物的好坏进行判断。
老师的行为对他们的影响极其大,因而教师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做一个不仅学习上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老师,更可以在生活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2024年《德育十论》读书心得(2篇)
2024年《德育十论》读书心得《德育十论》是一本关于德育教育的重要著作,这本书向读者阐述了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来实施德育教育。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并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产生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作者在书中明确提出了德育的目标是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社会主义人格。
这一目标强调了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有能力自主解决问题。
其次,我对书中提出的“爱国、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实事求是”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些价值观不仅是我们个体道德行为的准则,也是整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课堂教育、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价值观的内涵,并在行为上加以体现。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能够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在事业和社会中付出更多的积极努力。
另外,我也被书中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所触动。
书中提到,家庭是每个人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培养个体道德品质的最基础的地方。
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良好的合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德育工作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德育并非只是理论的探讨,更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德育讲座等,帮助学生将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同时,德育工作也需要因材施教,因人施策。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需求不同,需要因势而变,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
最后,这本书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即德育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德育新论》读书心得
《德育新论》读书心得当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德育新论》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德育新论》读书心得1暑假期间我细致地读了《德育新论》一书,发现原来我们一直都有用心地践行着各种德育方法,在此与大家一同分享。
1.实际锻炼法。
是组织受教育者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接受锻炼、训练,从而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比如:学习活动、委托任务、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执行制度等。
从学习知道我们应当学习什么,从行动知道我们应当怎样去行动的。
从谈话学会谈话,从书写学会书写;从服从学会服从,从节制学会节制,从说真话学会真实,从有恒学会有恒。
本学期,为了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学校大队部组建了义工小队去探访孤寡老人,组织不同年级学生参加由广东省教育促进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主办的“‘寻找海珠’——亲子定向活动”、“‘关爱生命,安全你我’自护自救亲子公益活动”和“‘小小科学家’公益培训活动”。
期末,学校还安排学生到瑞宝派出所、肯德基、广州农商银行等地去考察,让学生接触社区、融入行业、参与劳动、合作交流,进一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获得对行业的体验与感悟,学会在实践中规划自己的人生航向,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从而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暑假时,学校提供了三条社会实践体验路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路线去进行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这一切都切实运用到了“实际锻炼法”,收到了一定成效。
2.榜样示范法。
道德教育需要榜样和教诲,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典范:历史伟人、民族英雄、革命前辈、思想家、科学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
他们是民族的代表、人类的精英。
《德育新论》读书心得
《德育新论》读书心得《德育新论》是由倪匡先生所著的一本关于教育与德育的著作,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现象的剖析,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德育的观点和建议。
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深受启发,对于德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倪匡先生在《德育新论》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准则的传授上,更应关注个体的自觉和责任感的培养”。
这个观点打破了过去传统教育中单一强调道德准则的局限,强调了个体的内在驱动和主动参与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仅仅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的,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到德育中,才能真正让德育发挥作用,成为一种贯穿教育全过程的力量。
其次,倪匡先生在书中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探讨。
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性,可以作为现代德育的重要资源。
例如,孔子的“仁爱”思想、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观念,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宝贵经验。
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学生了解和领悟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对于培养他们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倪匡先生还关注了现代社会中一些与德育密切相关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例如,他指出了现代社会中娱乐文化的冲击和信息爆炸给德育带来的挑战,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娱乐和信息,他提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他还特别强调了家庭的作用,指出了家庭教育对于德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教育。
因此,他呼吁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通过阅读《德育新论》,我对德育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高度。
德育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德育更应该注重个体的主动参与和自觉性的培养,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德育十论》读书心得(2篇)
《德育十论》读书心得《德育十论》是一本思想深邃、言简意赅的书籍,通过对人性、道德和德育的论述,让我对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本书让我认识到个人德育的重要性。
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人的德行会对其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自己的德行和行为,要以道德为准则,做到言行一致。
同时,德育也需要与知识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书中还论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指出,家庭是德育的基础,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的德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身为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让他们成为真正有道德担当的人。
此外,书中还对学校德育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认为,学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学校德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
同时,学校德育也需要与社会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一大亮点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作者指出,人性本善,但也存在着一些弱点和缺陷。
因此,我们需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时,作者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当前社会的道德问题,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最后,本书还对德育启示进行了总结。
作者认为,德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德育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他人,推动社会的良性循环。
通过阅读《德育十论》,我对德育的重要性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深深地被书中的哲学思想和启示所触动,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德育方面的责任和使命。
我会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也会积极参与到家庭和社会德育中,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德育十论》读书心得(2篇)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过程描述与图表绘制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观察现象、验证理论、探索规律。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准确地描述实验过程以及绘制相关的图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实验过程描述和图表绘制两个方面来探讨物理实验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过程描述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准确地描述实验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实验过程的描述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以下是一些实验过程描述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 清晰明确的语言:实验过程的描述应该使用清晰明确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的词汇或术语。
例如,不要使用“大约”、“可能”等词语,而应该使用具体的数值和准确的术语。
2. 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在描述实验过程时,应该尽可能详细地记录实验步骤。
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后的数据处理等内容。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可重复性,也有助于其他人理解和重现实验。
3. 引用参考资料:在实验过程描述中,如果使用了特定的方法、公式或者参考了其他资料,应该在文中进行引用。
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并且可以提供相关资料供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二、图表绘制在物理实验中,图表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和结果。
以下是一些图表绘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根据实验数据的性质和要表达的信息,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图表类型包括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等。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可以更好地展示数据的趋势和关系。
2. 清晰简洁的图表设计:在绘制图表时,应该遵循清晰简洁的设计原则。
图表的标题应该简明扼要,坐标轴的标签应该清晰可读,图表的颜色和线条应该明确区分。
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分析图表中的数据。
3. 标注和单位的规范:在图表中,应该标注实验数据的来源和单位。
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同时,在图表中标注重要的数据点或者趋势,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三、实验过程描述与图表绘制的综合应用在物理实验中,实验过程描述和图表绘制是相互关联的,两者应该结合起来使用,以更好地表达实验结果。
《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体会
《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体会《德育新论》是中国教育家梁漱溟先生的教育著作之一,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德的概念、德育的目标、德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德育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阅读《德育新论》,我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梁漱溟先生在《德育新论》中对“德”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德是人的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总称,是一个人内在的气质和精神境界。
德具有客观性的一面,即德在人的内心中存在并且可以被感知;同时也具有主观性的一面,即德是人在具体的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质。
这种对德的理解让我深刻认识到,德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更是一种内心的修养和价值观的塑造。
其次,梁漱溟先生明确了德育的目标。
他认为,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尚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
高尚的人格是指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处事原则;全面发展的人则是指在知识、智慧、技能等多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人。
通过德育,可以使学生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全面的素养,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益、具有人文精神的人。
在阅读中,我还了解到了梁漱溟先生关于德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他认为,德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
他特别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德育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提高智力,从而有能力去做到德的实践。
在德育的具体方法方面,梁漱溟先生提出了“师生相交、父母参与、社会影响”的观点。
他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近关系是德育的前提,而父母和社会的参与则可以对学生的德育起到推动作用。
通过阅读《德育新论》,我深刻认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道德问题愈发突出,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道德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还能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通过德育,才能让学生在知识的同时也注重道德修养,从而成为具有高尚品格和全面素养的人。
此外,《德育新论》对于我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2024年《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体会
2024年《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体会2024年《德育新论》是一本对于德育教育进行全面思考和深入探讨的书籍,从更高的层面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理念。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德育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获得了许多新的体验和启发。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就几个重要的观点进行分享。
首先,作者明确指出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这本书的开篇,作者通过比较德育和知育的区别,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
他指出,知识的获取只是人类教育的一部分,而德育则是教育的核心和根本任务。
德育涉及到道德,价值观,人类情感等方方面面。
这让我深思,当前教育体系是否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行培养。
教育应当追求的是全面发展,充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其次,作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模式。
在《德育新论》中,作者强调了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他提出了个性化德育的理念,认为教育应当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
这让我深受启发。
以前,教育常常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而现在,我们应当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培养他们自己独特的德育素养。
再次,作者倡导了德育与知育的有机结合。
在《德育新论》中,作者明确指出德育并不是与知育相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
他强调了知识对于德育发展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德育对于知育提供内在支持的观点。
这让我对于德育和知育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育应当追求知识和品德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于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也通过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积极探究。
最后,作者探讨了德育评价体系的问题。
在《德育新论》的结尾,作者对于德育评价体系进行了独到的思考和探讨。
他认为,德育评价应当注重过程和结果的衡量,强调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的重要性。
这给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的评价体系往往以考试为主导,忽视了对于学生道德品德等方面的评价。
德育心得体会范文800字(精选16篇)
德育心得体会范文800字(精选16篇)德育范文800字篇1做事先做人,德育是一切教育之首。
近来我认真阅读了鲁洁,王逢贤教授主编的《德育新论》,很有启发。
其中鲁洁教授就提到德育是最具魅力的,因为它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它面对的是人心,而不是冷冰冰的理性。
德育彰显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人生的追求,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有魅力?德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平等性。
首先表现在人格尊严方面,教师与学生在社会意义上都是具有独立自主、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人,不是支配与被支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其次在德育过程中从教育学意义上讲师生之间也是完全平等的。
教育不一定在道德上永远是学生事务老师,学生的道德境界有时会超过他的老师。
二、目的性,师生关系是必然的,不容师生选择的关系,它毕竟是在教育的原则指导下组织、建立和发展的。
三、示范性。
师生关系又具有示范性特点。
单一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崇高的道德关系对其他同学具有示范作用,影响其他同学按照同样的道德准则与人相处。
教育上人人平等在评价学生时不再是谁最聪明,而是谁在哪一方面更聪明。
人人都是聪明的人,只不过角度不同。
大家想象一下,那些平日里在我们眼中的所谓“差生”,也许在身体运动智能方面是个高手,也许在视觉空间方面是个天才,也许在音乐智能方面富有很大的潜力,也许在人际关系方面是个行家里手……他们将与其他语言智能优秀的孩子一样自信,一样能够高高的挺胸抬头,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同样的成功机会,避免了种族歧视和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
一个人的素质像冰山一样,浮在水面上的是学历、文凭、专业知识、真正决定成功的是在水面下的责任感、价值观念、毅力和协作精神。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师在未来时代的使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在素质教育中依然是灵魂和核心。
“育人为先,德育为先”,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也是为我们祖国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要求,因此我们责任重大。
德育新论读书感悟
德育新论读书感悟德育新论读书感悟“德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界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教育也在不断改变和提升。
本文主要是通过阅读《德育新论》这本书籍,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和感悟进行探讨。
首先,书中提到德育教育的本质是明确、特定的,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和品德素质。
而在具体实践中,德育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情感、认识、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态度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培养。
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道德品质可能很高,但在具体行为中却会忽视一些基本的礼仪和规范。
而德育教育正是要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帮助学生寻找到良好的行为模式和规范。
其次,书中提到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多元化,即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认知水平、文化背景等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德育教育。
这点我也非常赞同。
因为不同的学生在德育教育中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差异,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且在实际授课中,很多老师可能会用同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给每一位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反而会让学生们感到疲惫和无聊。
而如果能够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那么学生们会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德育教育。
再次,书中提到德育教育应该落地生根,即德育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地将德育思想和行为形态融入到生活中。
这点我也深有感触。
因为在我看来,德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做一些表面的道德表现,而是要在学生内心深处培养起一种良好的品德思想,并让这种思想能够很好地贯穿于他们的一生中。
所以,在德育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灵魂深处的品德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将这种意识贯彻到行为中。
最后,书中提到德育教育需要和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使得德育教育更加全面、系统、有针对性。
这也是我非常赞同的。
德育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但是它并不能被孤立起来进行,而是需要和其他各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确保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支持。
读《德育新论》有感
读《德育新论》有感《德育新论》是一本探讨现代德育教育革新的著作,作者是著名教育家陆承坤先生。
在这本书中,陆承坤先生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而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为当今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陆承坤先生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和关注。
他认为,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品德、规范行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
德育教育应该紧密结合课程教学,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还强调,德育教育不能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活动实现德育目标的落实。
同时,陆承坤先生也对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德育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和分析。
他认为,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使得人们的德育意识逐渐淡化,一些社会现象如道德沦丧、失范行为等也逐渐加重。
面对这种情况,德育教育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和革新,采取多种手段,激励学生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的新理念,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这本书中,陆承坤先生还探讨了德育教育与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联系,展现了他对于德育教育为何具有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
他认为,德育教育应该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他还强调,德育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他们在德育教育中获得真正的受益。
在读完《德育新论》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现代德育教育工作所要面临的挑战,也更加理解了陆承坤先生对于德育教育的深刻思考和探究。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不断寻求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通过实际行动,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和行为准则,让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才学兼备的现代青年。
另外,在这本书中,陆承坤先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德育教育方法和策略,这些方法和策略对于现代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践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德育新论》读书心得
《德育新论》读书心得《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以分数看人,以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这是在现代教育观念中仍存在的现象,当然,分数从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理论学生的情况,但在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将德育、美育、体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来迎合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前不久我阅读了鲁洁,王逢贤教授主编的《德育新论》,很有启发。
其中鲁洁教授就提到德育是最具魅力的,因为它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它面对的是人心,而不是冷冰冰的理性。
德育彰显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人生的追求,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有魅力?目前在社会、学校德育也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大量开展过于“形式化”的德育活动,如35学雷锋活动,过于追求形式,起到的实质性作用却很少。
鲁洁教授就提出了“生活德育论”理论,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学校生活的德性决定了学生本身的德性,对学生品德成长来说更重要的是学校生活的质量。
因而学校应该让学生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来对学生进行德育,而不要过于追求形式。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想谈一谈自己对于德育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得以全面发展的人。
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特别是中小学,此时的学生的思想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他们不能独立地对事物的好坏进行判断。
老师的行为对他们的影响极其大,因而教师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做一个不仅学习上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老师,更可以在生活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其次,教师要以保持一颗“爱心”,以爱心看待学生,以爱心看待工作,以爱心看待生活。
只有这样,你才能感染你的学生,让他们向你学习,将来成为一个用爱心看待世界的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德育。
然后,教师应该平等的看待学生,不应该戴上有色眼镜看待一些同学。
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存在一差具差的观点,认为学生成绩不好什么都不好。
《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体会
《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体会《德育新论》是一本关于德育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作者杨绍修先生通过对德育教育的分析和反思,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方法。
我通过阅读这本书,深刻地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并对其中的一些观点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首先,我认为《德育新论》对德育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提出了有启发性的观点。
杨绍修先生认为,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对道德品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活力和创造力。
他指出,一个人的道德只有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具有意义和影响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意愿去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简单地灌输一些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这个观点对于我来说是有启发意义的,它让我意识到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知识的传授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道德知识去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其次,杨绍修先生在书中还提出了很多有关德育教育方法的观点。
他认为,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一些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他指出,德育教育应该是一种引导性的教育,而不是一种指导性的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该怎么做。
这个观点对于我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它让我意识到作为德育教育者,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判断去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而不是简单地按照我们的指导去行动。
此外,杨绍修先生还提出了一种全面发展的德育教育模式。
他认为,德育教育应该是一个贯穿学生整个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进行的活动。
他指出,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合作,形成一种有机的德育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能得到全面的德育教育。
这个观点对于我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它让我认识到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合作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作为一个教师,我要积极参与学校德育教育的建设,同时也要与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体会读《德育新论》有感,小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道德教育要让人们从青少年时期起,每天都能从这个源泉中不断汲取新的力量。
分享读书心得体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体会篇1内容摘要《德育新论》介绍了道德教育与道德哲学、文化学与德育、德育与认知、道德与情感、德育的本质和面临的新挑战、德育的目标及其分类、德育过程理论、德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所感所悟暑假期间我细致地读了《德育新论》一书,发现原来我们一直都有用心地践行着各种德育方法,在此与大家一同分享。
1.实际锻炼法。
是组织受教育者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接受锻炼、训练,从而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比如学习活动、委托任务、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执行制度等。
从学习知道我们应当学习什么,从行动知道我们应当怎样去行动的。
从谈话学会谈话,从书写学会书写;从服从学会服从,从节制学会节制,从说真话学会真实,从有恒学会有恒。
本学期,为了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学校大队部组建了义工小队去探访孤寡老人,组织不同年级学生参加由广东省教育促进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主办的寻找海珠亲子定向活动、关爱生命,安全你我自护自救亲子公益活动和小小科学家公益培训活动。
期末,学校还安排学生到瑞宝派出所、肯德基、广州农商银行等地去考察,让学生接触社区、融入行业、参与劳动、合作交流,进一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获得对行业的体验与感悟,学会在实践中规划自己的人生航向,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从而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暑假时,学校提供了三条社会实践体验路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路线去进行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这一切都切实运用到了实际锻炼法,收到了一定成效。
2.榜样示范法。
道德教育需要榜样和教诲,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典范历史伟人、民族英雄、革命前辈、思想家、科学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
他们是民族的代表、人类的精英。
示范教师、家长和其他年长者所作的示范。
样板通过评优树立的学生样板,包括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结合学科进行德育的渗透,语文课堂上,老师常以课文中的伟人给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
我们教师平时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还进行家长德育流动课堂,邀请家长来学校给孩子讲课,教师和家长都给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另外,我们的每个课室都有一块争章榜,优秀的学生都在榜上,他们都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
3.品德评价法。
是指通过对学生已经形成时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引导他们不断上进,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预防和克服不良品德滋长的方法。
主要有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操行评定等几种方式。
在不伤害学生身心的前提下,给予必要的惩罚或引导其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是必要的。
对于学生的道德行为和思想品德的评价,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新的学期我将运用虚拟货币管理制度,使那些枯燥的规则和纪律变得更加有趣,让遵守规章制度能更加给学生以成就感,以此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良性竞争力,增加合作意识。
我管我班的虚拟货币叫星币,星币的多与少将是学生评优的依据,他们还可以用自己赚取的星币在班上买到需要的文具,这让学生懂得靠自己努力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除了这些老师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外,我们还每一阶段都会用心地在《学生成长手册》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如果遇到问题学生时,我们会带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单独的谈话,引导他说出心里话,帮助他解决问题。
本学期,学校还邀请了社区的心理专家给孩子和家长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还为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开设了培训课。
4.避免不良的社交。
他认为儿童必须非常用心地避免不良的社交,青年人应当小心地防备一切腐败的根源,如不良的社交,不良的谈话,没有价值的书籍之类。
这方面我们一直都在向学生强调,要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就如我们中队的口号礼是我的修养,仪是我的形象,让礼仪之星闪亮星空吧!,时刻提醒着学生要讲文明,守礼仪。
做事先做人,德育是一切教育之首,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努力,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认为,学校在德育教育这方面已经尽所能地做到更好,但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去研究,希望我们在德育方面的研究上会有更大的成果!《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体会篇2在老师的介绍下,我阅读了鲁洁、王逢贤教授主编的2002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德育新论》一书。
这本书介绍了道德教育与道德哲学、文化学与德育、德育与认知、道德与情感、德育的本质和面临的新挑战、德育的目标及其分类、德育过程理论、德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在书中,鲁洁教授提到德育是最具魅力的,因为它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它面对的是人心,而不是冷冰冰的理性。
德育彰显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人生的追求,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有魅力?这个观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当今社会,我们过于追求形式,大量开展过于形式化的德育活动,如孝道、雷锋精神教育等,我们做到了教育,但真正起到的实质性作用却很少,因为大家都把孝道、雷锋精神当成课本知识进行记忆而已,并没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对此,鲁洁教授提出了生活德育论理论,倡导学校应该让学生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来对学生进行德育,而不要过于追求形式。
同时,在现代教育观念中仍存在的以成绩来评论一个学生的好坏现象,不可否认,分数从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理论学习的情况,但在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将德育、美育、体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来迎合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有平等性、目的性、示范性。
师生关系是发挥教育者德育影响的基本途径。
没有师生之间的交往、接触,就谈不上师生人格、个性的相互碰撞,乃至影响、也就不存在教育者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渗透过程。
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达到和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站在神圣讲台上的引路人,但是,更重要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培养的促进者,是学生的朋友。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关心、爱护、指导和帮助。
作为老师首先要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要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帮助每一个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
其次,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还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身教重于言教,对学生身心最深刻的影响莫过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和提高。
再次,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最后,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从主体思维向关系思维转变,即倡导以对话为内在精神,从非对话时代走向对话时代。
增进师生的交流、沟通和交往。
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颁发,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即将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得以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对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榜样示范作用。
其次,教师要以保持一颗爱心,以爱心看待学生,以爱心看待工作,以爱心看待生活。
用感染、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
最后,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包含的德育信息,特别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
这门课的教学承担着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作用巨大。
既然身为一个人民教师,我们就应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称号。
《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体会篇3《德育新论》中提到享用功能之教育价值,实施德育过程给受教育者带来的快乐、愉悦与幸福,并且十分强调这种快乐、愉悦与幸福的体验对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可以归纳为激发道德的需要与动机;道德认识转化为信念的中介;外在道德价值转化为内在德性的通道。
反思我国的道德教育,往往忽视引导受教育者去体验这种可能和应有的愉悦。
把道德教育作为斗和批的痛苦折磨。
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受教育者正确感受到道德是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履行道德的责任与义务是一种生命的快乐,让受教育者个个都能成为享用文明幸福的人,也就成为德育的最终归宿了。
所感所悟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人道主义入门教育就是让孩子在精神上给别人以温暖的时候,自己也能从中感受快乐。
正是这种快乐使孩子们在做完一件好事之后促使他们再去做第二、第三件,以此引导他们沿着道德发展的阶梯拾级而上。
他深刻地指出只有这种伴随道德行为而来的内心喜悦才能激发起真正的道德需要与动机。
就像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好动,课堂上不能静心倾听同学的发言,打断教师讲课,抄袭他人作业,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已有等等,在老师看来是不道德的,不允许的行为,在学生心目中却是完全合理的,并没有道德与否的问题。
而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更多地充当裁判、法官的角色,自主去判定谁对谁错、谁应该接受批评或惩罚,而往往忽视了道德主体的内心体验,损伤了孩子的道德情感。
当学生为避免批评或惩罚所表现出来的服从行为,并没有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只有他们树立了自觉道德意识,在没有任何外力情况下产生的道德行为才是良好的道德品质。
那么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与动机,使其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呢?1、适当的竞赛,激发学生道德行为的内需。
从生活事件着手,结合学习目标,分小组开展竞赛,道德行为达到一定效果给予集体奖励。
例如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竞赛,让低年级儿童在获奖内需激励之下,逐渐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2、间接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儿童道德意志。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课堂上,书本上有许多包含道理的文章,一次教学活动中《一分钟》这篇课文,讲述了晚一分钟起床而迟到十分钟的事,于是课堂后向学生提出,那平常我们起床时该怎样做?学生就此知道不能因为晚起一分钟而迟到的道理。
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明理的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道德价值观,虽然是一次教学活动,但是促进了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3、利用游戏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
游戏是一种自然规律支配的偶然性活动。
它既有偶然性的元素,又有必然性的元素,因此成人喜欢,儿童也喜欢。
我就利用游戏的特征,丰富道德教育于游戏活动,促进儿童道德品质的不断提高。
例如棋类游戏学生是最喜欢的,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棋类比赛,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养成服从裁判、不损害对方、公平竞争等诚信的道德行为,从而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关注他人的感受,培养一种人性化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