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竹石》是部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三首诗歌。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设计基于点拨式吟诵教学基础上的替换式吟诵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出四个入声字“不、立、击、北”的短促,读出平长仄短,韵字拉长。

2、对照注释,理解诗歌字面意思。

3、通过吟咏,感悟高音强调的内容和长音延展的画面等,尤其感悟入声字“击”的铿锵有力。

4、吟诵积累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含义。

【教学难点】对咏物诗的总体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苏轼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请孩子们吟咏一下这首《惠崇春江晚景》。

2、这是苏轼题写在北宋初年著名和尚惠崇留下的一幅画——《春江晚景》上的一首诗,这种诗歌叫作题画诗。

二、解诗题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这首题画诗是诗人郑燮题写在自己的画作上的一首诗歌。

2、出示郑燮三幅《竹石》图。

孩子们看,这三幅画都是郑燮的《竹石》图,根据最后一幅收藏者吉林省博物馆介绍,郑燮画了好几幅《竹石》图,每幅图题写的都是这首诗,但个别字有差异。

总体来说,占大面积的、墨色较重的是一丛竹子,右边是一块岩石,左边竖行题写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句,落款是作者“板桥郑燮”和他的印章。

3、古人有作画题诗以明心志的传统,我们今天就走进郑燮的《竹石》,去感受诗人的内心。

二、读诵诗歌1、出示标出平仄符号的诗歌。

请孩子们自己读诗歌,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特别注意读准作者的名字“燮”(xiè),读出入短韵长,也读出每句诗第二、四、六字的平长仄短。

2、指名读,师生集体正音。

3、全班齐诵。

三、理解文意1、请对照注释,四人小组说一说每句诗歌的意思。

2、小组反馈,师生补充明确。

3、全班再读诵诗歌。

四、理解音义(一)学习第一、二句1、从字面意思理解中,孩子们知道了郑燮画中的竹子生长环境只是青山上一处破碎的山崖。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第【1】篇〗每一次教学活动后,我都会细细思考:这次活动中,我有何收获?我的成功之处或失败之处在哪儿?我还可怎样做会更好?我一直认为:思之那么活,思活那么深,思深那么透,思透那么新,思新那么进。

这次教研室组织的教学+反思活动,我的收益颇多,我对《竹石》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自我反思。

真心想用智慧浸润课堂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唤醒学生的智慧和情感,在唤醒学生心中感情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思考,关注学生现在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所以我的课中有学生诗意的解读、独有的感悟、丰富的想象、快乐的创作智慧在课堂中轻吟浅唱。

当我看到《竹石》这首诗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这首诗由浅入深完成尊重文本到超越文本的过程,如何把文本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

教学时,我设计了三个步骤:原境之读、意境之读、心境之读。

我想让孩子们由读懂原意到读出想象的意境,再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身边似竹的人,最后学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原境之读时,孩子们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挑战读、齐读等不同方式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

其中有一女生在评价一男生读时讲他的节奏不太准确,语气也不是很好;我就启发你来挑战他,好吗?结果,这女生读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我问:为什么这样读?因为这首诗中的竹是刚毅挺拔的!听到这学生的答复,教室里顿时想起一阵掌声。

之后,我又启发全班学生思考从哪些词可以读出它的刚毅挺拔?坚劲、任尔学生在读的根底上互相讨论,通过抓重点词等方法,用心感受、很快就体会了诗意。

这样教学,教师不用一字一句肢解诗意,在整体把握的根底上,让学生多读、讨论,便能很快自悟出诗意。

意境之读、心境之读时我想让学生深挖教材,让学生充满想象,让课堂充满智慧于是我设计了假设你是那棵竹子,你会对青山或岩石说什么?你是岩石缝中的竹子,面对风雨你又会说什么?我们身边有没有像竹子似的人,你能说说吗?这三个问题。

竹石诗教学反思模板

竹石诗教学反思模板

一、教学背景《竹石》是小学语文中的一首经典咏物诗,通过赞美竹石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诗人郑燮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竹石》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坚守信念的品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郑燮及其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理解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4. 品味诗歌: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品读,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拓展延伸: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竹石》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了诗中的意境和象征意义。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能够将诗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体现了良好的价值观。

2. 教学不足:(1)对诗歌背景知识的介绍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对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了解不足。

(2)在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时,过于注重对诗歌形式的分析,而对诗歌内涵的挖掘不够。

(3)课堂互动环节较少,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3. 改进措施:(1)课前准备更加充分,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

(2)在分析诗歌时,既要关注诗歌形式,也要注重挖掘诗歌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3)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总结《竹石》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第【1】篇〗《竹石》是一首咏物诗,借赞美竹石来歌颂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本诗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用眼去看、用脑去想、用心去品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课伊始,先让学生欣赏郑板桥的四幅名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欣赏更有意境,我在欣赏的同时插入了《琵琶语》这首更富古典韵味的古筝曲来烘托气氛。

之后了解诗人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学生在了解了诗人和创作背景后,自由读诗,抓住关键词语“咬定”“千磨万击”等词感受竹石的高尚品质。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

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首诗,我在品读词句明确诗意这一环节为学生讲述了《两袖清风的郑燮》这一故事来填补本课的空白,同时也让学生能对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风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喜欢品读古诗,在品读环节我采用了指名读、男女生互读、小组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人写作的目的。

从而体会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我在拓展阅读中又引入了两首关于竹子的古诗让学生来拼读,增强了学生的阅读量。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的课堂自然也不例外。

本课由于品读环节用时过长,导致在拓展阅读环节知识处理得不够到位,今后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准确把握时间,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之前我也上过古诗教学的公开课,今年毓秀杯通过专家备课与评课指导,我认为我有如下收获:1. 古诗教学应该按照释题、朗读、理解、悟情、拓展几个环节来启发引导,在此基础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表达。

2. 教学重点不在总结方法与引入资料,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为理解诗意、体悟诗情做服务。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第【1】篇〗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马诗》。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渴望及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2】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

【出示课件3-5】(板书:马诗)趣味导入,增加课堂吸引力。

学生感触深受世人爱戴的马,在李贺的笔下又是如何呢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出示课件6】自学要求,4 分钟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3.朗读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他同学认真听。

四、大概了解古诗。

1.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悟诗情,插图注释也要看,反复诵读入诗境。

2.【出示课件7】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竹石》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材料)

《竹石》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材料)

《竹石》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2.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三.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以及有关竹子的古诗。

2.课件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发现我们漓江边用来防水土流失而种得最多的植物是什么吗?(竹子)除了江边还有那里也可以有呢?请看下图。

(展示2-6幅的幻灯)2 .观察比较竹子的样子和生长环境你觉得那个地方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学生讨论)我们古代有一个的大书画家也觉得长在石头上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

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他是谁吗?3 .说到诗人郑燮,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你想了解郑板桥的故事吗?4.请品味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

(展示幻灯7)早年家贫,中进士,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

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5.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二、指导朗读1.学生先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展示幻灯8)先听读——跟领读——齐读,感受诗中抑扬顿挫的读法。

3.抽一个同学到小黑板用斜线画出停顿。

指导读准节奏。

(二二一二停顿)4.请个别读再抽同学评价。

请男女分开读,比一比效果。

三、理解诗题。

板书:竹石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

(幻灯9)(一)“咬定青山不放松”1.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第【1】篇〗《竹石》教学反思一本首古诗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1.故事导入,初步了解诗人。

这个环节用故事深深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读诗、学诗的欲望,给本课开了一个好头。

2.学会按节奏读诗并知道诗的意思。

为了让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我安排了听录音环节,学生听后画出节奏,并汇报,最终确定诗的节奏,然后按照节奏练读,汇报读,当学生把诗读熟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古诗的意思。

这个环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并借助小组的力量初步了解了诗的大概意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强。

3.悟诗情:我采用逐句分析、朗读的形式进行,在分析中学生明确了古诗的深刻含义,再带着理解来读,学生走进了古诗,读得入情入境,达到了理想效果。

最后介绍诗人郑燮充满磨难的一生,学生自然的认识到了,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后将如何面对困难。

学生也受到了生命的感动,懂得了要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当然坌棵教学还存在以下不足:1.每个环节之后教师的总结语很苍白,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教育机智的问题,这是我今后在教学中要锻炼的。

2.在让学生画古诗的节奏之前应告诉孩子用什么符号画节奏。

3.悟诗情后学生的情感已经被激发,此时朗读古诗时如能配乐效果会更好。

《竹石》教学反思二这首诗和《石灰吟》一样都是咏物诗,借赞美竹石来歌颂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本诗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读、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课伊始,说到诗人郑燮,有些学生很陌生,但课前做了充分准备的学生知道郑燮就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他素有“诗书画”三绝。

诗人十分喜爱竹,所以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竹石》。

学生在了解了诗人和创作背景后,自由读诗,抓住关键词语“咬定”“千磨万击”等词感受竹石的高尚品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精选(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第【1】篇〗1、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约。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

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

如在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2、古诗教学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咏物诗,教者把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正是从它们相似的主题角度来安排的。

因此在教学这两首古诗时,我的教学设计中就凸显了“整合”理念。

“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均是从两首诗的整体角度予以设计。

这样的教学整合,使得教学节奏得到最有效的调控,使得教学内容得到最高效的组合,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率。

如在“辨诗”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处,了解这两首诗“咏物抒怀”的写法,并进而把物与人结合起来,由物及人地解读诗中的深层次情感。

3、教师教学的站位要下移。

这是第九册的第3课,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刚刚开学,这篇课文学生已经读了许多遍;这两首古诗的诗意较浅显,且每首诗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图助读;学生们的手边有不少学习资料,关于这两首诗诗人简介、诗意注解很多。

上述种种因素,构成了教学这两首古诗的潜在教学资源。

教师若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在教学中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教学位置。

首先,教师需要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反复诵读;其次,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学生对字词、诗句、诗意、问题所发表的意见,把学生发言中的每一个闪光的见解给予放大,并加以重复,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破、磨、击、尔、南”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扑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竹石图》,配以古琴乐)导人: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吧,说的就是清代著名大画家郑燮的故事。

他可喜欢竹子了,大家看到的这幅{竹石图}就是他62岁时的作品。

2、感知图画。

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

3、感知古诗。

郑燮还会作诗呢,这画中的诗就是他自己写的,老师读给你们听听吧。

教师范读古诗。

{配以课件《竹石图》及古琴乐)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

(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宇音读准)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4、救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咬定破岩千磨万击坚劲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

三、读诗悟情1、欣赏图画,练习读古诗,整体感悟诗中怎样写画中竹的。

2、逐句练读。

①赏画。

竹子长在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读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教师描述诗句的意境: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缝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

③学生自由读前两句诗,指导学生评读。

标准:音准、有感情、韵律美。

④赏画想象:风吹来了,雨打来了,竹子害怕吗?学生自由读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⑤引导学生想象: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教师总结: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⑥指名读全诗,学生评读。

3、再次整体感悟古诗。

①指名学生诵读全诗。

②对照图画,再读古诗,说说你明白了什么?③引导:你喜欢诗中的竹子吗?为什么?④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4、练习背诵古诗。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交流好的背诗方法。

四、课后延伸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诗人们时常写诗来赞美它们。

课后读读(梅花)。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竹石》与另外两首咏物诗《马诗》《石灰吟》一同选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古诗三首》,且位于两首诗之后。

本单元主题为“理想信念”,单元选文着重体现着文天祥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内涵。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竹拟人化,以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竹的品格。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托物言志,表达自己正直倔强的性格和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基于前两首诗的学习,学生对咏物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自主批注阅读学习古诗提供可能。

同时,六年级也有一定小组合作学习经验,能够较好地共同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为本节课学生自主发现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和感受咏物诗的三重境界奠定基础。

三、设计理念悟诗意、明诗志、晓文化,是本课主要的设计理念。

我首先从诗歌的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在整体性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知描写对象“竹”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资料,在落实本单元学法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咏物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此外,咏物诗承载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和人生格局。

所以,本节课我力图巧妙还原意象,破解学习咏物诗的三重境界,揭晓古诗背后丰富的文化意象,真正落实了学语文就是学文化,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在学法上,我主要通过激励与引导,以读促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究发现,循序渐进地发现古诗的“竹格”“人格”与“文格”。

四、教学目标1.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明确竹子的特点。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及拓展资料,深入理解古诗情感内涵。

3.背诵古诗,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了解学习咏物诗的三重境界。

五、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在回味中梳理学习方法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班级通过释题了解了古诗题目的意思,又在读准字音和停顿的基础上共同探究理解了诗歌的大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第【1】篇〗《竹石》是一首咏物诗,借赞美竹石来歌颂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本诗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读、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课伊始,说到诗人郑燮,有些学生很陌生,但课前做了充分准备的学生知道郑燮就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他素有“诗书画”三绝。

诗人十分喜爱竹,所以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竹石》。

学生在了解了诗人和创作背景后,自由读诗,抓住关键词语“咬定”“千磨万击”等词感受竹石的高尚品质。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也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领悟了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后,再引导学生读诗,以诵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第【2】篇〗1、读诗,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灰的一生。

课堂上有学生缺少常识,说石灰是经过“千锤万击”从深山开采出来的。

于是我讲解并引导学生弄清石灰生命历程:千锤万击,石块出山→烈火焚烧,成为生石灰→浸泡水中,粉身碎骨,成为熟石灰→粉刷墙面,留下清白2、品味“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从这两词想到了“磨练”与“韧性”、“锻炼”与“坚强”之间的联系,理解到“磨砺”与“成器”、“历练”与“成长”之间的关系。

3、品味“粉骨碎身”、“要留清白”,联系历史上的仁人志士之表现,板书:铮铮铁骨,浩然正气。

想起一首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师生感慨:人活着,要做一棵挺立的精神之树。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巧用教前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学以趣为先,兴趣作为学生认知环节的首要元素,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古诗词教学而言,学生只有在对诗词内容充满兴趣或者说充满期待的基础上,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教学活动也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前导入则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在教学《竹石》的时候,课前展示了美丽的竹海风景图,竹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坚韧不拔,是文人墨客歌颂赞美的对象,同学们学习兴趣倍增。

二、强化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人在文学创作,尤其是诗词类文学创作中,通常是有感而发,或为历史事件,或为个人遭遇,而这就是我们诗词教学中所称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是学生理解诗词的一把钥匙,详细的创作背景介绍,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讲述的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深层次地体认作者的情感,提高诗词教学的效果。

因而,教师在高年段古诗词教学中还要强化创作背景的介绍与分析。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体现语文意识,追求生本对话的个性旨归,拓展补充资料,紧扣诗歌借物喻人这一主题而归纳提升。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的生活对话始终局限在教材上,难以满足学生认知发展的诉求。

因此,语文教学容量的要将更为广阔的阅读资源引入到学生的生命视界中,否则不管如何有效深入对话也难以弥补因为素材资源的缺乏所造成的语文素养的不足。

如《竹石》的作者郑夑,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清代书画家,擅长兰竹石,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出身贫寒,魏征有才干,痛恨官场腐败作风,同情底层百姓。

他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

他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即被人称为“狂”和“怪”。

罢官后居住扬州,以卖画为生。

出示这一文字资料与岩石中的竹子寻找共性。

让学生对于这首诗的对话不仅仅局限在古诗的表层文字,也不仅仅止步于诗歌所营造的事物描写,而是在资料的印证介入下实现由事物向本物的过渡,意蕴在不断丰厚,价值在不断提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背诵《石灰吟》和《竹石》,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2、体会诗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和高尚的人生追求;3、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志向;2、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浩如烟海,我们就是在一首首诗歌的沐浴下长大的。

有些诗,我们早已铭记于心。

说到柳树,我们会想起贺知章的名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提起荷花,我们脑海里会浮现起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谈到瀑布,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谈到母爱,你必定会想起盂郊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古诗词,请大家看到16课《古诗三首》,今天呢我们要进行一次挑战,一节课学两首,看看同学们的学习能力。

3、请大家齐读课题《石灰吟》、《竹石》,现在我们猜一猜,这两首诗分别写的什么。

(石灰、生长在岩石中的竹子)请完成表格第一栏(二)朗读诗歌,体会诗意1、自由朗读2遍,再读给同桌听。

请同学展示朗读,请同学跟着朗读,然后播放名家朗读,请男生读《石灰吟》,请女生读《竹石》2、小组讨论,参考资料,说说你从诗句中分别读出了石灰和竹石怎样的特点,并完成表格第二栏(三)了解诗人,寻找共同特质1、师:相传这首《石灰吟》做于他17岁。

当时他在求学路上经过一座石灰窑,正值师傅们在煅烧石灰石。

他看到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便脱口而出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为何于谦看到石灰会这般激动,甚至为这平平无奇的石头赋诗一首,郑燮为何也会对着普普通通的竹子,而心潮澎湃,不仅为其作画一幅,还落笔题诗呢?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看看他们的一生,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竹石教学反思(精选6篇)

竹石教学反思(精选6篇)

竹石教学反思(精选6篇)《竹石》优秀教案篇一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作品《竹石》,我把教学目标定在: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3、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从而激励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组织教学:一、导课激趣是前提对于一首古诗,学生只有对它感兴趣,才有可能深入地学习。

如果学生对古诗不感兴趣,则学生很难会去学习它。

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竹石》的`兴趣,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话想说?生:竹子生在石头当中。

生:是石头做成的竹子。

师:你见过竹子吗?你对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一二句话说说?生:竹子的叶子一年四季是绿的。

生:竹子有一节一节的。

生:竹子小的时候可以吃,而且很好吃。

生:夏天,我们可以到竹园里纳凉,做游戏。

小结:郑燮写的《竹石》到底写些什么呢?学了诗句以后我们会了解的。

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竹子是比较了解的,组织学生由此及彼地进行链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竹石》兴趣。

二、理解词句是关键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竹石》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通、读懂诗句。

我让学生悟读,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悟读。

在一首古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

如咬定、破岩、还、任尔等字词的意思的理解。

三、激发情趣是目的学生通过悟读,真切感受到岩竹的精神坚强、有毅力,刚强不屈。

请看部分学生的情趣产生过程:生甲:从咬定一词可以看出,竹子的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中,不肯有半点放松,它也不愿意扎根在沃土上,可以看出竹子具有顽强的毅力。

一个咬字可以看出郑燮已经把竹子不当成一般的竹子了,而把竹子已经当作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了。

生乙: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一个破字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第1篇】1、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约。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

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

如在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2、古诗教学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咏物诗,教者把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正是从它们相似的主题角度来安排的。

因此在教学这两首古诗时,我的教学设计中就凸显了“整合”理念。

“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均是从两首诗的整体角度予以设计。

这样的教学整合,使得教学节奏得到最有效的调控,使得教学内容得到最高效的组合,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率。

如在“辨诗”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处,了解这两首诗“咏物抒怀”的写法,并进而把物与人结合起来,由物及人地解读诗中的深层次情感。

3、教师教学的站位要下移。

这是第九册的第3课,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刚刚开学,这篇课文学生已经读了许多遍;这两首古诗的诗意较浅显,且每首诗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图助读;学生们的手边有不少学习资料,关于这两首诗诗人简介、诗意注解很多。

上述种种因素,构成了教学这两首古诗的潜在教学资源。

教师若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在教学中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教学位置。

首先,教师需要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反复诵读;其次,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学生对字词、诗句、诗意、问题所发表的意见,把学生发言中的每一个闪光的见解给予放大,并加以重复,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第1篇】我觉得学古诗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以此拓展开,学习更多的古代诗词。

本文的两首古诗总的来说,意思还是很好理解的,那么对于这种通俗易懂的古诗该怎么教呢?我首先设计了一个简约的教学思路:整堂课的教学循着: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在理解古诗时抓住学生不理解的字词,让学生理解,扫除学习障碍,如在教学《竹石》,我抓住“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千磨万击〞“坚劲〞等词把握理解。

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

最后再体会作者的思路:前两句状物、后两句抒情。

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竹石》、《石灰吟》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咏物诗,把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正是从它们相似的主题角度来安排的。

第一首古诗学完,我采用由扶到放,让学生总结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然后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石灰吟》,最后交流反应中引向深入,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

但整堂课下来,本人总觉得在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意境的环节中,没能把“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那种借石灰之口——那种坚决意志没有在朗读中引悟给学生们,所以学生对于这两句诗的意境感悟不够深刻。

还有在整堂课教学中没有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气氛中。

古诗教学还须进一步的实践学习,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得心应手,尽善尽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第2篇】反思:教学一二两句诗时,我仅仅抓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这两个词语,让学生反复诵读,想象情景,进行角色体验。

学生把自己假想成石头,想象经历千锤顽疾,烈火焚烧这些磨难的痛苦,从而深切得地感受到了石灰的高尚品质。

竹石微课教学设计模板及反思

竹石微课教学设计模板及反思

#### 一、教学背景-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竹石》- 适用年级:六年级-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郑燮,掌握生字词。

-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通过反复朗读,概括诗歌内容,体会竹子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质。

- 体会作者不向世俗低头、刚毅正直的高尚情操。

-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竹子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质。

- 难点:体会作者不向世俗低头、刚毅正直的高尚情操。

-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 朗诵法- 小组讨论法- 自主探究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郑板桥的竹石图,引发学生对竹子特点的思考。

-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谁画的吗?这幅生长在石头上的竹子有什么特点呢? - 引出课题《竹石》。

2. 整体感知:- 简要介绍作者郑燮及其作品。

-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 指名读,教师指导和点评。

- 学生大声朗读,了解古诗内容。

3. 深入理解:-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竹子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竹子所表达的品格和精神。

-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4. 巩固练习:- 朗读比赛,检验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 学生仿写,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小诗。

5. 总结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体会。

#### 三、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和诗歌内容。

-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学生是否体会到了竹子的品质和诗人的精神。

- 教学改进措施:-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 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教学亮点:-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 通过小组讨论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教学不足:- 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精选(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反思第【1】篇〗每一次教学活动后,我都会细细思考:这次活动中,我有何收获?我的成功之处或失败之处在哪儿?我还可怎样做会更好?我一直认为:思之那么活,思活那么深,思深那么透,思透那么新,思新那么进。

这次教研室组织的教学+反思活动,我的收益颇多,我对《竹石》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自我反思。

真心想用智慧浸润课堂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唤醒学生的智慧和情感,在唤醒学生心中感情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思考,关注学生现在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所以我的课中有学生诗意的解读、独有的感悟、丰富的想象、快乐的创作智慧在课堂中轻吟浅唱。

当我看到《竹石》这首诗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这首诗由浅入深完成尊重文本到超越文本的过程,如何把文本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

教学时,我设计了三个步骤:原境之读、意境之读、心境之读。

我想让孩子们由读懂原意到读出想象的意境,再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身边似竹的人,最后学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原境之读时,孩子们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挑战读、齐读等不同方式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

其中有一女生在评价一男生读时讲他的节奏不太准确,语气也不是很好;我就启发你来挑战他,好吗?结果,这女生读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我问:为什么这样读?因为这首诗中的竹是刚毅挺拔的!听到这学生的答复,教室里顿时想起一阵掌声。

之后,我又启发全班学生思考从哪些词可以读出它的刚毅挺拔?坚劲、任尔学生在读的根底上互相讨论,通过抓重点词等方法,用心感受、很快就体会了诗意。

这样教学,教师不用一字一句肢解诗意,在整体把握的根底上,让学生多读、讨论,便能很快自悟出诗意。

意境之读、心境之读时我想让学生深挖教材,让学生充满想象,让课堂充满智慧于是我设计了假设你是那棵竹子,你会对青山或岩石说什么?你是岩石缝中的竹子,面对风雨你又会说什么?我们身边有没有像竹子似的人,你能说说吗?这三个问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清郑燮教案与反(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清郑燮教案与反(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清郑燮教案与反(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清郑燮教案与反第1篇】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1、(出示)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4.学生汇报。

(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络锤凿焚)指名读,齐读。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

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写得这样好。

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第1篇】反思:教学一二两句诗时,我仅仅抓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这两个词语,让学生反复诵读,想象情景,进行角色体验。

学生把自己假想成石头,想象经历千锤顽疾,烈火焚烧这些磨难的痛苦,从而深切得地感受到了石灰的高尚品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反思第2篇】《竹石》教学反思一本首古诗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1.故事导入,初步了解诗人。

这个环节用故事深深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读诗、学诗的欲望,给本课开了一个好头。

2.学会按节奏读诗并知道诗的意思。

为了让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我安排了听录音环节,学生听后画出节奏,并汇报,最终确定诗的节奏,然后按照节奏练读,汇报读,当学生把诗读熟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古诗的意思。

这个环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并借助小组的力量初步了解了诗的大概意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强。

3.悟诗情:我采用逐句分析、朗读的形式进行,在分析中学生明确了古诗的深刻含义,再带着理解来读,学生走进了古诗,读得入情入境,达到了理想效果。

最后介绍诗人郑燮充满磨难的一生,学生自然的认识到了,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后将如何面对困难。

学生也受到了生命的感动,懂得了要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当然坌棵教学还存在以下不足:1.每个环节之后教师的总结语很苍白,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教育机智的问题,这是我今后在教学中要锻炼的。

2.在让学生画古诗的节奏之前应告诉孩子用什么符号画节奏。

3.悟诗情后学生的情感已经被激发,此时朗读古诗时如能配乐效果会更好。

《竹石》教学反思二这首诗和《石灰吟》一样都是咏物诗,借赞美竹石来歌颂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本诗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读、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精品教案
及教学反思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2个生字。

2、能背诵诗歌。

3、能说出诗歌的大意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等,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2、树立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2个生字。

能说出诗歌的大意和意境‘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等,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树立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板书设计:
30、竹石
郑燮
咬定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

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

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