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7.1流化床反应器
1. CSTR:转化率甚至小于CSTR(气泡短路) 2. 颗粒磨损:催化剂要贱,设备要被磨 3. 气流出口分离粉尘,回收系统麻烦 4. 副反应:∵RTD太宽
流化床的型式
1. 自由床 2. 构件床:
横板:苯氧化制苯酐 垂直:塔型,指状冷却官
蒸 汽 洗 脱
烧 焦 罐
石灰石
尾气
予热区
液面静压连通器粘度711流态化的各种状态固定床fixedbed鼓泡流化床bubblefludized湍流床turbulentfluidized气流输送pneumaticconveying床层膨胀散式流化床mf附近聚式气固居多鼓泡床或沸腾床泡分散相相变cluster分散相夹带压力波动达极大值压力波动趋于流化床的分类
到临界流化速率时,整个颗粒床层开始流化; • 流化床层的压降为一个常数; • 流化床层具有稳定的床层界面; • 流态化床层的空隙率均匀,不因床层的位置而
变化
流态化现象的利用
废气
1.固体粒子输送:比自来水、煤气管困难
1940年石油催化裂化制汽油;
反
再
沸腾床焙烧FeS矿;
应
生
沸腾床烧煤粉(出灰方便)
3 2
B 粗 定流化 小幅度、高频率的△P波动较
1 0.5 0.2
A细 C 易粘
好不正常流化: •节涌:小直径床,大颗粒
20 50 100 200 500 1000 2000
粒径dp(m)
• 沟流:细颗粒
• 稀相输送
图7-1-3 颗粒分类图(Geldart)
(1)临界(起始)流化速度(umf):
Lf
UmfUt 属流化区,
Lmf
此区内固体有流体
的表现可为化工操
反应器流动模型
反应器内浓度变化
搅拌十分强烈的连续操作搅拌釜式反应器中的流体流动可视为 理想混合流动。
非理想流动
理想流动模型是二种极端状况下的流体流动,而实际的工 业反应器中的反应物料流动模型往往介于两者之间。对于所有 偏离理想置换和理想混合的流动模式统称为非理想流动。
实际反应器中流动状况偏离理想流动状况的原因
➢ 间歇反应器中不存在返混 ➢ 理想置换反应器不存在返混 ➢ 理想混合反应器返混达到极限状态 ➢ 非理想流动反应器存在不同程度的返混
返混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 返混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反应器进口处反应物高浓度区的消 失或减低。 ➢ 返混改变了反应器内的浓度分布,使器内反应物的浓度下 降,反应产物的浓度上升。但是,这种浓度分布的改变对反 应的利弊取决于反应过程的浓度效应。 ➢ 返混是连续反应器中的一个重要工程因素,任何过程在连 续化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因素的影响,否则不但不能强化 生产,反而有可能导致生产能力的下降或反应选择率的降低。
理想置换流动模型
含义:理想置换流动模型也称作平推流模型或活塞流模型。 与流动方向相垂直的同一截面上各点流速、流向完全相同, 即物料是齐头并肩向前运动的。
特点
在定态情况下,所有分子的停留时间相同,浓度等参数只 沿管长发生变化,与时间无关。所有物料质点在反应器中 都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
反应器内浓度变化
降低返混程度的措施
返混对反应器的意义 ➢ 对反应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返混对反应不利的情况下,要使反应过程由间歇操作转 为连续操作时,应当考虑返混可能造成的危害。选择反应器的 型式时,应尽量避免选用可能造成返混的反应器,特别应当注 意有些反应器内的返混程度会随其几何尺寸的变化而显著增强。
反应器流动模型(P19) 理想流动 非理想流动
化工过程开发3流化床反应器设计
3 umf
rc
1 mf
0.711
mf
g db
0.5
umf
mf
Vw Vb
re
1 mf 1 b b
rb rc
b u umf / ub
ub u umf 0.711 g db 0.5
db:气泡的有效直径; Vw和Vb分别为床层内固体体积和 气泡体积;
(1) 上式积分,得
cb
c
A0
exp
Kt b
ub
L
cA0
exp
Kt b
ub
Lf
L
Lf
cA0
exp
K
f
L Lf
式中 K f
Kt b Lf ub
为量纲为一的特征数
(4)
其中Lf为操作时流化床的床层高度,可由床层的膨胀比R求出
当L=Lf时, cb cA0 exp K f cA0 1 xA
Kt ub
b
Lf kr ub
b
1 kr
Kbc b c
1 1 kr
Kce
1
b e
(6)
Kbc
4.5 umf
b
db
5.85
D0.5 g0.25 d 1.25
b
Kce
b
6.78
mf Du b
d
3 b
0.5
rb—一般取0.01~0.001,由于气泡中固体颗粒极少,可以忽略不计
根据实验测定,流化床 中单个气泡的上升速度
ubr 0.711 gdb 0.5
气体通过气泡晕与
气体总交换量
乳化相的对流扩散 所组成的相间扩散
量
式中 q-气泡内气体通过气泡、气泡晕及尾涡的循环运动所
反应器流动模型
上述是造成非理想流动的几种常见原因,对一个流 动系统可能全部存在,也可能是其中的几种,甚至有 其它的原因。
返混及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返混含义:专指不同时刻进入反应器的物料之间的混合, 是逆向的混合,或者说是不同年龄质点之间的混合。
降低返混程度的措施
返混对反应器的意义 ➢ 对反应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返混对反应不利的情况下,要使反应过程由间歇操作转 为连续操作时,应当考虑返混可能造成的危害。选择反应器的 型式时,应尽量避免选用可能造成返混的反应器,特别应当注 意有些反应器内的返混程度会随其几何尺寸的变化而显著增强。
➢ 连续操作的搅拌釜式反应器 为减少返混,工业上常采用多釜串联的操作。当串联釜 数足够多时,连续多釜串联的操作性能就很接近理想置 换反应器的性能。(横向纵向?)
➢ 流化床 由于气泡运动造成气相和固相都存在严重的返混。为了 限制返混,对高径比较大的,常在其内部装置横向挡板 以减少返混;而对高径比较小的流化床反应器,则可设 置垂直管作为内部构件(横向纵向?)
反应器内浓度变化
搅拌十分强烈的连续操作搅拌釜式反应器中的流体流动可视为 理想混合流动。
非理想流动
理想流动模型是二种极端状况下的流体流动,而实际的工 业反应器中的反应物料流动模型往往介于两者之间。对于所有 偏离理想置换和理想混合的流动模式统称为非理想流动。
实际反应器中流动状况偏离理想流动状况的原因
种,其中重要的是__________。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为减少返混,工业上常采用________的操作
这些流动特征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选择率,直接影响 反应结果。所以,研究反应器中的流体流动模型是反应器选 型、计算和优化的基础。流动模型是对反应器中流体流动与 返混状态的描述。
循环流化床流体动力学模型综述
"" 截面平均空隙率 # !" "" 分别为气体 $ 颗粒密度 # "&$"/" "" 实际气速 # !&" "" 实际截面平均颗粒速度 # !/" "" 压力 # %" "" 气 $ 固之间的曳力 # $+" "" 分别为气体 $颗粒重力 # $,&$$,/" "" 分别为气体 $颗粒摩擦阻力 % $&$$/" 通过建立这个一维稳态流动模型 & 获得了截面
第 !! 卷
"##" 年第 # 期
循环流化床流体动力学模型综述
刘亚妮 !金振齐 !胡雅丽 !叶
) 武汉大学工学部动力与机械学院 ! 湖北 武汉
林
"0--!1+
摘要 ! 简要介绍了近些来年国内外循环流化床流动模型的研究成果" 按其简化的程度!将其分为一维模型#准二维模 型#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多尺度模型及其它一些模型!分别对其原理#发展和特点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 流动 $ 数学模型 $ 综述
中图分类号 !2311$ 文献标识码 !4 文章编号 !!##$%$&!’("##5)#6%##$6%#5
789:8; <= >?@A8B?@:C?D EF(G<(FH?B:CI ><(8D:H* =<G J:GCKD?@:H* LDK:(:M8( N8(
OPQ R?%H:S TPU VA8H%W:S EQ R?%D:!RX O:H (#$%&&’ &( )&*+, - .+$%/01$/’ 20310++,1034 56%/0 7018+,91:; ! 56%/0 50--!1S<%10/* !"#$%&’$&2A8 ?C?(8B:C ?CA:898B8H@I <= AF(G<(FH?B:CI B<(8D =<G C:GCKD?@:H* =DK:(:M8( Y8( ?G8 G89:8;8( :H @A:I /?/8G% 4CC<G(:H* @< @A8 (:==8G8HC8!@A8I8 B<(8DI ?G8 CD?II:=:8( :H@< <H8 (:B8HI:<H?D B<(8DS @;< (:B8HI:<H?D B<(8D S @AG88 (:B8HI:<H?D B<(8D ?H( 8H8G*F .B:H:B:M?@:<H BKD@: .IC?D8 B<(8D%2A8:G @A8<G:8I ?H( (898D</B8H@I ?G8 G8I/8C@:98DF (8ICG:Y8( :H @A8 /?/8G% ()* +,%-# &C:GCKD?@:H* =DK:(:M8( Y8(’ AF(G<(FH?B:CI’ B?@A8B?@:C?D B<(8D’ G89:8;
流化床反应器简介
流化床分类: 散式流化床聚Biblioteka 流化床液固流化为 散式流化
颗粒与流体之间的密度差是它们的主要 区别
气固流化为 聚式流化
散式流化床
以气泡形式夹带少量颗粒穿过床
层向上运动的不连续的气泡称为 气泡相
图1-1 流化床的模型
聚式流化床
颗粒浓度与空隙率分布 较为均匀且接近初始流 态化状态的连续相,称 为乳化相。
旋风分离器
塞阀
图1-4 塞阀的剖视图
翼阀
翼阀的作用:就是避免由于这 一压差的存在而使催化剂由料 腿倒窜。正常的情况下,翼阀 的翼板和阀座处于良好密阀的 状态。当料腿内的催化剂量蓄 积到料腿内的静压超过旋风器 的压降,以及翼阀上方床层静 压及找开翼阀所需压力这三者 之和时,翼阀及时自行打开, 料腿内的催化剂流入床层。若 料腿内的静压低于上述三者压 力之和时,翼阀自行关闭,防 止催化剂倒窜。
• 分布器 • 换热器 • 旋风分离器 • 塞阀 • 翼阀
分布器
图1-3-1平板型分布板
图1-3-2 拱型分布板
分布器的作用
• 气体分布器是流化床反应器的一个重要的 构件,气体分布器位于流化床底部
• 支撑全部催化剂颗粒,其作用是将反应气 体均匀地送入流化床
• 保证良好的起始流化条件和稳定操作状态, 其引发流化,维持床层颗粒连续运动和均 匀分布气体的作用。
气-固流化床反应器结构
气体 料锁
加料口 换热介质
循环管 换热介质 固体粒子
……….. ………. ..
气体
旋风分离器 壳体
内部构件 换热器 卸料口 气体分布板 预分布器
3
主体设备
壳 体 壳体 主要是保证流化过程局限在一定范围内 进行,对于存在有强烈放热或吸热过程, 保证热量不散失或少散失。
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 ppt课件
由上式看出,影响临界流化速度的因素有: ①颗粒直径 ②颗粒密度 ③流体黏度
u ❖ ②气泡上升速度是气泡的重要参数之一。流化床单个气泡的
上升速度 br 可取:
ubr0.71(g1ed)12
在实际床层中,出现成群上升的气泡时,上升速度 一般用下式计算:
ubr uum f 0.7(1 ge 1 )d 12
pD
9.80C 7D
u2f 22g
pD
分布板压降,Pa; 开孔率;
CD
阻率系数,其值在1.5-2.5
❖ 分布板的临界压力降
❖ 临界压降是指分布板能起到均匀布气并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最小压降, 它与分布板下面的气体引入及分布板上床层有关。
❖ 分布板的压力降分为布气临界压降和稳定性临界压降。
(PD)dc180002fgu2
开孔率小于 1%径向流速
趋于均匀。
五 流化床的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要定量地分析影响流化床 性能的各个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解决反应器放大和 控制以及相关的最优化问题。 7.4.1 模型的类别
{ (1)简单均相模型
全混流模型 活塞流模型
(2)两相模型
{ 气泡相(活塞流)— 乳化相(活塞流) 气泡相(活塞流)— 乳化相(全混流)
液固流化为 散式流化
散式流化床
颗粒与流体之间的密度差是它们主要区别
聚式流化床
气固流化为聚式 流化
❖ ②特殊(压力较高的气固系统或者用较轻的液体流化较重的颗 粒)情况下两种流化床判别:
wilhelm和郭慕孙首先先用弗劳德数来区分两种流化态:
Fr
u
2 m
f
mf
dpg
研究表明:
流化床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A Flow Model for Fluidized Bed Reactor
ZH OU Ji liang 1 , WANG Chen1 , XU H ui1 , ZOU Zong shu1 , YU Ai bing 1, 2
( 1. Colleg e o f M ater ial and M etallur gy , N o rtheast ern U 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 Liaoning, China; 2. Center fo r Simulation and M o deling o f Par ticulate Systems, School of M ater ials Science and Eng ineering, U niver sity o f N ew South Wales, Sydney , N SW 2052, Austr alia) Abstract: A flow mo del based o n theor etic analysis was dev elo ped to represent F BR ( Fluidized Bed R eacto r) . Some equatio ns w ere g iv en to confirm parameters of fluidized bed reactor , such as gas v elo city, r eacto r size, and pro duc tio n capabilit y and so o n. A cr iter ion w as pr oposed to judg e the fluidizat ion reg ime. Results of the given example show goo d co nsistency w ith that of literat ur e. Par ameters result fr om above mo del is reasonable. T he model pro vides a go od guidance for fluidized bed r eactor iro n making pr ocess. Key words: fluidized bed reactor ; flow model; r eductio n o f iro n o re fines; iro n making
第七章 流化床反应器
• 根据对气泡结构的处理方法不同,常见的流 化床反应器模型有: 1.乳化相-气泡相组成的两相模型 2.乳化相-晕相-气泡组成的叁相模型
2021/7/11
21
7.3.1 两相模型
乳化相:
相当于一个返混程序较大的反应器,用轴向扩散模 型描述,当返混较大时,可认为是全混流模型。
f
)g
起始流化时,两式压降相同,可联立求解 umf
2021/7/11
(7.2)
7
最小流化速率关联式
式中
雷诺数
Remf (33.67 0.0408Ga)1/2 33.67
Remf
dPumf g
阿基米德数Ar
Ga
d
3 P
g
(S 2
g
)g
(7.4)
固体颗粒的平均表面当量直径用下式计算
1 x
气泡频率(单位时间个数)从床层底部到顶部是下降 的,分布板附近的12~19个/s下降到距离分布板50厘 米的2个/s
2021/7/11
17
2021/7/11
18
2. 气泡群上升速度
单个气泡的上升速可用7.14计算,由于气泡上升过
程中会发生聚并,因此,床内气泡的平均上升速度
要高于单气泡,Davidson and Harrison提出应用广泛
z ub
(7.28)
上式中,反应时间常数为 ,传质时间常数为
两相模型没有考虑气泡晕的影响,预测精度很差, 一般使用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获得方程中参数。
2021/7/11
24
7.3.2 三相模型
K-L模型,由Kunii和Levenspiel提出,适用于快速气 泡的自由鼓泡床。假设如下:
流化床反应器简介 PPT
分布器的作用
换热装置
• 是反应体系的温度在适宜条件下进 行,使反应稳定进行。如对于放热 反应必须及时撤走热量,而对于吸 热反应必须及时加入热量。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 1、套管和单管式换热器 • 2、管束式换热器 • 3、蛇管式换热器
旋风分离器
旋风分离器
塞阀
图1-4 塞阀的剖视图
流化床反应器简介
散式流化床Leabharlann 以气泡形式夹带少量颗粒穿过床
层向上运动的不连续的气泡称为 气泡相
图1-1 流化床的模型
聚式流化床
颗粒浓度与空隙率分布 较为均匀且接近初始流 态化状态的连续相,称 为乳化相。
气-固流化床反应器结构
气体 料锁
加料口 换热介质
循环管 换热介质 固体粒子
……….. ………. ..
气体
旋风分离器 壳体
内部构件 换热器 卸料口 气体分布板 预分布器
主体设备
壳 体 壳体 主要是保证流化过程局限在一定范围内 进行,对于存在有强烈放热或吸热过程, 保证热量不散失或少散失。
主要内件
• 分布器 • 换热器 • 旋风分离器 • 塞阀 • 翼阀
分布器
图1-3-1平板型分布板
图1-3-2 拱型分布板
第六章 流化床反应器
当: Rep 2 10 时 CD 0.43 500
5
这样,可得到ut计算式:
当Rep 0.4时 ut
2 gd p ( s f )
18
0.5 ep
2d p ( s f ) gR 当0.4 Rep 500时 ut 15 f
流化床反应器的缺点
由于流态化技术的固有特性以及流化过程影响因素的 多样性,对于反应器来说,流化床又存在粉明显的局限性: ①由于固体颗粒和气泡在连续流动过程中的剧烈循环和搅动, 无论气相或固相都存在着相当广的停留时间分布,物料的 流动更接近于理想混合流,返混较严重。导致不适当的产 品分布,降低了目的产物的收率;为了限制返混,常采用 多层流化床或在床内设置内部构件。反应器体积比固定床 反应器大,并且结构复杂。对设备精度要求较高; ②反应物以气泡形式通过床层,减少了气-固相之间的接触机 会,降低了反应转化率; ③由于固体催化剂在流动过程中的剧烈撞击和摩擦,使催化 剂加速粉化,加上床层顶部气泡的爆裂和高速运动、大量 细粒催化剂的带出,造成明显的催化剂流失; ④床层内的复杂流体力学、传递现象,使过程处于非定常条 件下,难以揭示其统一的规律,也难以脱离经验放大、经 验操作。
式中:Lmf—临界流化床高;εmf—临界流化床的空隙率;
ρp和ρg—分别为颗粒及流体的密度
二、特征流速
1、临界流化速度 也称起始流化速度、最低流化速度, 是指刚刚能够使颗粒流化起来的气体空床流速(也叫表观速 度)。也即颗粒层由固定床转为流化床时流体的气体空床流 速,用umf表示。实际操作速度常取临界流化速度的倍数(又 称流化数)来表示。临界流化速度对流化床的研究、计算与 操作都是一个重要参数,确定其大小是很有必要的。确定临 界流化速度最好是用实验测定,也可用经验公式计算。
流化床反应器流型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流体化床可以呈现多种不同的流型,取决于气体和固体颗粒的运动方式和分布。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流态:
平床流态(Bubbling Bed):在平床流态中,气体通过床层时会形成气泡。
气泡在床层内上升和破裂,同时固体颗粒也会随之动态流动。
这种流态适用于低气体速度和较大的颗粒。
膨胀床流态(Fluidized Bed):膨胀床是最常见的流态,其中固体颗粒在气体流量的作用下悬浮并呈现类似流体的行为。
床层的固体颗粒均匀悬浮并呈现连续的液化状态,床层的高度会比平床流态更高。
膨胀床流态有利于气固传质和热交换,常用于催化反应、燃烧和干燥等应用。
流化床流态(Transport Bed):在流化床流态中,床层内的固体颗粒在气流的冲击下向上流动,表现出像流体一样的运动。
流化床流态通常发生在较高的气体速度和较小的颗粒上。
混合床流态(Circulating Bed):混合床流态是一种具有循环气固流动的流态。
在混合床中,一部分固体颗粒经过床层上升后从床顶进入固体循环器,然后再次注入床层。
这种流态通常适用于需要高固体循环速率和更强的气固分离的反应器。
这些流态的选择和控制取决于反应器的设计要求、反应物性质以及所需的传质和传热特性。
流态的变化对反应器的性能和效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流态控制。
反应器操作与控制基础知识—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
非理想流动
非理想流动模型
理想流动模型
理想置换模型
理想混合模型
非理想流动模型
理想置换流动模型
非理想流动模型
非理想流动模型
一是由于反应器中物料颗粒的运动(如搅拌、分子扩散等)导致与主 流体流动方向相反的运动;
二是由于设备内部结构特点造成的各处速度的不均匀性。
例如:设备的两端、挡板等易产生死角; 反应器内因催化剂或填料装填不均匀易造成沟流或短路; 直径较大的鼓泡塔或釜式反应器内易造成循环流等。
横向分割
挡网
流化床反应器
挡板
非理想流动模型——降低返混的措施
纵向分割
垂直构件
流化床反应器
《化学反应器操作与控制》
理想流动模型
理想流动模型
理想流动模型——一、分类
理想置换流动模型
理想混合流动模型
理想流动模型
理想流动模型——二、特点
理想置换模型
平推流模型
活塞流模型
理想置换流动模型
①在定态情况下,所有分子的停留时间相同,浓 度等参数只沿管长发生变化,与时间无关。
②所有物料质点在反应器中都具有相同的停留时 间,且等于物料通过反应器所需的时间;
③垂直于物料流向的任一截面上,所有的物系参 数都是均匀的,亦即任一截面上各点的温度、 压力、浓度和流速都相等。理想置换流动 模型特点
理想置换流动模型
长径比较大和流速较高 的连续操作管式反应器中的流 体流动可视为理想置换流动。
非理想流动模型——1.返混
专指不同时刻进入反应器的物料之间的 混合,是逆向的混合,或者说是不同年龄质点 之间的混合。
定义
返混
影响
返混改变了反应器内的浓度分布,使器内反 应物的浓度下降,反应产物的浓度上升。反应速率 下降,改变复杂反应的选择性。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1)
35
F (35) 0 E(t)dt
右边的积分值应等于图中带斜线的面积,其值为 0.523,此即t=35s时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值。
阶跃输入法
阶跃法的实质是将在系统中作定常流动的流体 切换 为流量相同的含有示踪剂的流体,或者相反。
前一种做法称为升阶法 (或称正阶跃法),后一种则叫 降阶法 (或称负阶跃法)。
返混对自催化反应等的影响
对于自催化反应,由于反应系统中需要一 定的产物浓度,因此一定程度的返混对反 应是有利的。有时候需要采用全混流反应 器 串联 活塞流反应器使用,就是出于此 目的。
返混的影响--对于某些复杂反应
对于某些复杂反应系统,如果反应组分在主 反应中的浓度级数低于其在副反应中的浓度 级数,降低反应物浓度,即存在一定的返混 则有利于反应选择性的提高。
一般情况下所说的停留时间分布是指流体粒子的寿命 分布
停留时间分布所适应的系统---------
闭式系统
一般所讨论的停留时间分布只 限于仅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 的闭式系统。
所谓闭式系统,其基本假定是 流体粒子一旦进入系统再也不 返回到输入流体的导管中,而 由输出管流出的流体粒子也再 不返回到系统中。
流体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
对流体不能对单个分子考察其停留时间,而是对 一堆分子进行研究。这一堆分子所组成的流体, 称之为流体粒子或微团(微元)。
流体微元(物料粒子) :研究流体流动的最小单 元。
流体粒子的体积比起系统的体积小到可以忽略不 计,但其所包含的分子又足够多,具有确切的统 计平均性质。
流动体系的停留时间分布
流动系统 , 连续 流入 流出,-----比较复杂。 通常所说的停留时间---- 是指流体以进入系统时起,
到其离开系统时为止,在系统内总共经历的时间, 即流体从系统的进口至出口所耗费的时间。 同时进入系统的流体,是否也同时离开系统? 由于流体是连续的,而流体分子的运动又是无序的, 所有分子都遵循同一的途径向前移动是不可能的, 因此,流体微元的停留时间完全是一个随机过程。
流化床PPT课件
11
.
7.2 流化床中的气、固运动 第7章 流化床反应器
7.2.1 流化床的流体力学 流化床压降用下式计算:
pW A tL m f 1m f pg..............(7 1 )
从图中实线的拐点就可定出固定最小流化速率umf。 起始流化速率可用下式子计算:
8
.
7.1 概述
第7章 流化床反应器
但流化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混合剧烈,存在相当宽的停留时间分布。 气泡通过床层,减少了气-固相接触机会,降低了转化率。 剧烈的碰撞、磨擦,加速了催化剂的粉化。 流动现象的复杂性,揭示其内在规律性较难。 在出口,需要旋风分离设备,回收催化剂。
9
.
图
图
7.2 流化床中的气、固运动 第7章 流化床反应器 7.2.1 流化床的流体力学 (1)临界流化速度(umf)
• 对于B类颗粒,由图7-8求X,图7-9求Y,然后按下式子求出R。
• R=1+XY………….(7-26)
18
.
7.2 流化床中的气、固运动 7.2.2 气泡及其行为
第7章 流化床反应器
⑴气泡的结构 人们常把气泡与气泡以外的密相床部分分别称作泡
相与乳相。气泡在上升途中,因聚并和膨胀而增大, 同时不断与乳相间进行着质量的交换,所以气泡不仅 是造成床层运动的动力,又是授受物质的储存库,它 的行为自然就是影响反应结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1 .7 3 3 m 0 f f d p u mf d 3 p
p 2 g ..... 7 . .( 2 ) ..
12
.
7.2 流化床中的气、固运动 第7章 流化床反应器
反应器题库。
流化床1.流化床反应器可以进行:硫铁矿沸腾焙烧、石油催化裂化、丙烯晴生产、苯胺、醋酸乙烯等等的生产。
2.影响临界流化速度的因素:颗粒直径,颗粒密度,流体粘度。
3.气体预分布装置有:弯管式、同心圆锥壳式、帽式、充填式、开口式。
4.气体分离装置有:旋风分离器、内过滤器。
5.流化床中的传质,一般包括:颗粒与流体间的、床层与壁或浸泡物体间的传质以及相间传质。
6.流化床中的传热,与传质类似,包括三种形式:颗粒与颗粒之间的传热、相间即气体与固体颗粒之间的传热、床层与内壁间和床层与浸没于床层中的换热器表面间的传热。
7.常见的流化床内部换热装置:列管式换热器、鼠笼式换热器、管束式换热器、蛇管式换热器8.流化床反应器的计算包括结构尺寸和反应器压力降、内部构件、9.流化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两相模型、鼓泡床模型。
10.一般的流化床反应器,需要控制和测量的参数主要有颗粒粒度和组成、压力、温度、流量。
11.流化床的不正常现象:沟流现象、大气泡现象、腾涌现象。
12.沟流现象:沟流现象的特征是气体通过床层时形成短路,气体通过床层时,其气速超过了临界流化速度,但床层并不流化,而是大量的气体短路通过床层,床层内形成一条狭窄的通道,此时大部分床层则处于静止状态。
13.大气泡:床层中大气泡很多时,由于气泡不断搅动和破裂,床层波动大,操作不稳定,气固间接触不好,就会使气固反应效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泡现象。
14.腾涌现象:就是在大气泡状态下继续增大气速,当气泡直径大到与床径相等时,就会将床层分为几段,变成一段气泡和一段颗粒的相互间隔状态。
三、名词解释1、固体流态化:将固体颗粒悬浮于运动的流体中,从而使颗粒具有类似于流体的某些宏观特性,这种流固接触状态称为固体流态化。
2、临界流化速度:也称起始流化速度、最低流化速度,是指颗粒层由固定床转为流化床时流体的表观速度。
3、带出速度:流化床中流体速度的上限,也就是流体气速增大到此值时,流体对粒子的曳力与粒子的重力相等,粒子将被气流带走。
气_固流化床反应器内双流体力学模型及其验证__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第25卷第3期燃 料 化 学 学 报Vol.25 No.3 1997年6 月J O U RN A L O F FU EL CHEM IST RY AN D T EC HNO LO GY Jun. 1997 气固流化床反应器内双流体力学模型及其验证Ⅰ.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张 锴 张济宇 张碧江(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1)摘 要 从湍流两相流理论出发,详细推导了描述气固流化床内两相流动的双流体力学模型,根据方程的封闭性原理给出了所需本构关系的表达式;针对模型方程的非线性、耦合性和形式相同等特点,集合气固流化床内εg+εs=1及εs<εs,ma x的限制,在数值计算上提出了改进的SIM PL E算法。
在微型计算机上开发了CA SI CC软件包,其计算程序在N D P Fo r tra n环境下执行,可以给出稳态或非稳态的二维直角坐标系或园柱坐标系下,气、固相速度场、压力场和各相体积分数这些基本变量的数值解,然后用Bo r land C++语言开发的绘图程序给出描述床内流体动力学的直观图象。
关键词 气固流化床反应器,双流体力学模型,改进的SIM PL E算法,C ASICC软件随着数值计算方法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流体力学方法分析化学反应器内流动、传递和反应特性,已引起许多学者的极大关注,并已成为计算化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导气固流化床内多相流体力学模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①从连续介质理论出发,在单相流动方程中增加气、固之间的作用项,直接推广到两相流[1];②利用非平衡热力学法[2,3];③用颗粒流动的动理学理论分析[4]。
为了使湍流模型更好地符合实验结果,Spalding 在条件取样技术揭示了湍流区域中两种不同状态(温度、速度等)流体在同一空间共存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湍流的双流体模型”[5],其后,Spalding学派针对燃烧过程中气液两相体系作了大量工作。
流化床反应器流动状况的实验测定
F
实验数据处理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 (1) 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压降 Δp 与气体流量的变化值, 进行标绘; (2) 确定相应的临界流化速度与最大流化速度; (3) 按实验条件计算临界流化速度与最大流化速度;注意:最大流化速 度 u t 不能直接算出,需假定 Re p 范围后试算,再校核 Re p 是否适用。 G 结果及讨论
ut =
2 (ρ s − ρ g )g dp
18μ
,
Re p < 0.4
⎡ 4 (ρ s − ρ g )2 g ⎤ ut = ⎢ ⎥ 225 ρ μ ⎢ ⎥ g ⎣ ⎦
1 3
dp
,
0.4 < Re p < 500
⎡ 3.1d p (ρ s − ρ g )g ⎤ ut = ⎢ ⎥ ρg ⎢ ⎥ ⎣ ⎦
d p uρ g
u mf - 临界流化速度,
μ m s;
;
u t - 最大流化速度,
m s;
k g m3 ; k g m3 ;
kg m ⋅s 。
ρ g - 流体密度,
ρ s - 颗粒密度,
μ - 流体粘度,
500
固定床
300 200
流化床
B C G D
△AMax
气体通过颗粒床层的压降与气速的关系
E
如图 2–27 所示。当流体流速很小时,固体
100 50
umf
A F
0.02 0.03 0.05 0.1 0.01
ut 颗粒在床层中固定不动。在双对数坐标纸上
床层压降与流速成正比,如图 AB 段所示。此
0.1 0.2 0.3
粒在流体中形成悬浮状态的稀相,并与流体一起从床层吹出,床层处于气流输 送阶段。E 点之后正常的流化状态被破坏,压降迅速降低,与 E 点相应的流速称 为最大流化速度 u t 。 (2) 临界流化速度 u mf 临界流化速度可以通过 ΔP 与 u 关系进行测定,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常用的 经验计算式有:
反应工程-流化床反应器(第三组)
图 3-1 器壁给热系数关联图
c 0.01844 cR (1 f ) P
单位:s/cm2
0.43
d P u0
0.23
cPS c P
0.8
p
0.66
2 3
0.5
(3-5)
适用条件和范围: 液-固流化床 d pu0 5 500; 100 1000; 0.43 0.63 D b.
kG u0 D
2 3
d p u0 (0.6 0.1)
1/ 2
33.7
(2-4)
小颗粒,ReP<20时,欧根公式中第一项可忽略,式(2-2)简化为:
umf
2 dP ( p )g
1650
(2-5)
大颗粒,ReP>1000时,欧根公式中第二项可忽略,式(2-2)简化为: d p ( p ) g 2 (2-6) umf 24.5 应用以上各式计算时要注意:
界空隙率,其值与颗粒直径和形状等有关,也可由手册查取。若查不
到,可由以下二式估算。
1
3 S mf
14 ,
1 mf
2 S
3 mf
11
(2-3)
式(2-3)代入式(2-2)可导出
d pumf
3 d p ( p )g 2 33.7 0.0408 2
(2-1)
Vmf (1 ) p g
即
固定床中流动压降也可由欧根公式计算
2
p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ble 1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ids voidage and f low regimes
流型 鼓泡流态化 湍动流态化 快速流态化 气力输送
根据空隙率虽能确定流化床的内部流型, 但无 法判断节涌流态化的发生与否。为此 , 需要床径、 最 大稳定气泡直径( m ax imum stable bubble diamet er) 等参数。一旦最大稳定 气泡直径大 于床体半 径 D 时, 就会发生节涌 流态化。床径 可通过式 ( 8) 或式 ( 9) 求得。最大稳定气泡直径根据粒径的不同有多 种算法, 本文选用式 ( 11) [ 5] 计算 , 即 : 1. 5 d bm ax = 0. 652 ∀D ( u0 - um f ) 计算流程图
g( p 18
2
g
) )
p
, Re p < 0. 4
2
1 3
4g ( p 225 g 3. 1d m in g (
g
g
d m in , 0. 4< Rep < 500 g
( 3)
)
1 2
, 500< Rep < 200000
d m in
具有代表性的小粒径颗粒直径 , mm 。
第 i 组分颗粒直径, mm;
作者简介 : 周继良 ( 1979 ) , 男 , 博士生 ; E mail: zjl _224@ 163. com ;
面参数的计算方法, 但其也未考虑到流化床床体参 数的确定、 气泡的尺寸, 同时也未考虑反应器的处理 能力、 反应动力学 ( 例如反应速度 ) 对流化床的影响 等; 另外, 该模型的部 分参数仍有 进一步商 榷的余 地。流动模型的不够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流化 床还原设备的广泛应 用。本文在 前人研究 的基础 上, 建立了一个气 固鼓泡自由 流化床的流动模型, 讨论了包括气体流速、 空隙率、 床体和分布板尺寸、 处理能力和内部流态化流型判断等多方面的内容, 为流化床主体设备的设计、 工艺设计和工艺模型的 建立提供了参考。
1. 1. 4 实际操作气速 实际操作气速 ( u 0 ) 选定的一般依据是流化数, 即 u0 / um f 。通常为 1 5~ 10, 但根据需要也有高达几 十甚至几百的。除使用流化数确定外, 还可按照 u0 / ut = 0 1~ 0 4 的原则进行选取 [ 5] 。所用气体流速一 般在 0 15~ 0 5 m/ s 左右。需注意的是, 在实际操 作中 u t 并不是 u 0 的上限 , 如使用循环流化床或多 ( 2) g
A Flow Model for Fluidized Bed Reactor
ZH OU Ji liang 1 , WANG Chen1 , XU H ui1 , ZOU Zong shu1 , YU Ai bing 1, 2
( 1. Colleg e o f M ater ial and M etallur gy , N o rtheast ern U 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 Liaoning, China; 2. Center fo r Simulation and M o deling o f Par ticulate Systems, School of M ater ials Science and Eng ineering, U niver sity o f N ew South Wales, Sydney , N SW 2052, Austr alia) Abstract: A flow mo del based o n theor etic analysis was dev elo ped to represent F BR ( Fluidized Bed R eacto r) . Some equatio ns w ere g iv en to confirm parameters of fluidized bed reactor , such as gas v elo city, r eacto r size, and pro duc tio n capabilit y and so o n. A cr iter ion w as pr oposed to judg e the fluidizat ion reg ime. Results of the given example show goo d co nsistency w ith that of literat ur e. Par ameters result fr om above mo del is reasonable. T he model pro vides a go od guidance for fluidized bed r eactor iro n making pr ocess. Key words: fluidized bed reactor ; flow model; r eductio n o f iro n o re fines; iro n making
根据铁矿粉的还原过程动力学分析, 可得还原 率( R ) 与时间( t) 的关系式( 10) [ 7] : R= 5 k dp
p 3
A
t - 7. 5
3
k dp
p
2
A
t + ( 10)
2
4. 5
k A t dp p
临界床层高 , m; 流化床半径, m 。
[ 5]
A = 1+ K ( c0 - cr ) K k 反应速率常数 平衡常数 K ( 6) 1. 4
1
流动模型
在流态化理论中固体颗粒根据粒径、 密度以及
流态化气体的密度、 粘度、 速度等性质 , 可分为图 1 所示的几种流态化流型。
修订日期 : 2007 05 20
40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冶金
第 17 卷
图 1 流态化 流型 Fig. 1 Flow regimes of fluidization
1. 1
气体流速 流化床的气体流速包括临界流态化气速、 实际操
g
+ 0. 41
)
1 2
1. 2. 1 空隙率
气体的动力粘度 , P a s; 颗粒的密度, kg m - 3 ; 气体的密度, kg m - 3; 颗粒的雷诺数, R ep = d p u g / , 下同。
( 18R ep + 0. 36R ep ) d
3 p
2
0. 21
( 4)
p 2
是阿基米德数, A r =
采用流化床反应器还原铁矿粉炼铁日益受到人 们的重视。目前已开发了众多以流化床为还原设备 的工艺, 诸如韩国 奥地利的 FINEX 法、 澳大利亚的 H ISM EL T 法、 日本的 DIOS 法以及委内瑞拉 - 奥 地利的 FINM ET 法等 [ 1] 。 自 1922 年流态化粉煤气化专利发表以来, 流化 床就广 泛 应用 到工 业 中。 Wen、 Yu、 Daizo Kunii、 H aider 以及白丁荣、 金涌、 祝京旭、 陈甘棠等国内外 众多知名学者对流化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 Daizo Kunii 和 Oct ave L ev enspiel 研究后建立了循 环流化床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流动和接触模型[ 2] , 该 模型对流态化 气速、 空隙率、 气 固相的接触等进行 了详细的描述, 但该模型并未涉及到流化床床体、 分 布板参数和流态化气泡尺寸等的确定方法, 以及判 断发生节涌流态化依据等方面的内容。中国科学院 化工冶 金 研究 所 的 王立 新 也 建立 了 一 个流 动 模 型[ 3] , 确定了流态化气速、 空隙率、 分布板设计等方
分离高度 H 由式 ( 6)
3
计算 , 即:
1. 55 - 1. 1
式中
L0
H = 1. 2 ! 10 L 0 Re p A r 流化床的静床高, m 。
式 ( 6) 在 15< R ep < 300 同时 1 95 ! 104 < A r < 6. 5 ! 105 时适用。 流化床反应器总高度的最小值 H bedm in 应是床层 最大高度 L max 和分离高度 H 之和 , 即 H bedm in = L m ax + H。 1. 2. 3 气体分布板 气体分布板的主要作用是将流态化气体均匀地 分布在整个床层截面上, 在许多情况下, 它还可起到 支撑流态化颗粒的作用。 分布板须有足够的压降才能保证气体在整个床 层 截 面 上 的 均 布, 分 布 板 的 压 降 应 约 不 小 于 3432 31 Pa 。 分布板单位截面上的开孔数 N 0r 可用式( 7) 算, 即 : N or = 式中 1. 3 ∀ 2 d 0r C d 4 u0 2 #P d
41
H ( 即分离高度 - T ranspo rt Diseng ag ing H eight , 简 称 T DH 或 H ) 。 床层最大高度由式( 5) [ 6] 确定, 即 : L m ax = 1+ 式中 L max L mf D u 0 - um f L mf 0. 35 4gD 床层最大高度 , m ; ( 5)
Xi 第 i 粒级的质量分数。 1. 1. 2 临界流态化气速 根据颗粒雷诺数 ( R ep ) 不同 ( 即粒径不同) 临界 流态化气体流速 ( u mf ) 可按式 ( 2) [ 4] 分别计算 , 即 : u mf = u mf = u mf = 式中
p g
d g ( p1 650
2 p
g
)
, R ep < 20
计算过程中应使用具有代表性的小粒径颗粒。不同 雷诺数范围内 u t 的计算见式( 3) ut = ut = ut = 式中 d
2 m in [ 4]
:
作气速、 终端气速等, 各种气速均与固体颗粒的粒径、 气 固相间的密度差以及气体的粘度等性质有关。 1. 1. 1 粒径 粒径是流化床体系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 通常 采用等比表面积平均当量直径 ( d p ) , 即: dp = 式中 di ni d 3 i 2= ni d i 1 ( Xi/ d i)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