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春》优秀教案教案.docx
《春》优秀教案设计
![《春》优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22fe4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4.png)
春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与“春”相关的汉字、词语、短语和句子;2.能够通过图画、诗歌等多种形式感受春天的气息;3.能够简单叙述春天的特点、春节的由来及其其中的文化元素,增强民族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及春节的由来;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画画、诗歌等多种形式感受春天的气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
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并带领学生一起做有关春天的手势动作,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2. 多元感受(20分钟)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纸和颜料,进行自由绘画。
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对于春天的感受。
并给学生播放节选自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音频,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诗歌朗诵结束后,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明季朝的杏花的感受,借此进行语言的训练。
3. 文化探究(30分钟)以图画形式展示春节相关文化元素,如年画、灯笼、剪纸、舞狮等,解释春节各项文化元素的由来及含义,并引领学生从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并通过部分范文的指导,引导学生复述和叙述春节相关的题材。
4. 意义总结(10分钟)请学生自行思考,如果没有春节,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并请学生各自发言,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进行点拨和补充。
5. 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回家后写一篇2-3段的作文,讲述自己对于春天的印象,可以围绕春天的感受、春天的特点、春节的文化元素等话题展开,字数不少于150字。
四、教学评价1.作业:根据学生的作文内容进行评价;2.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听讲、思考、发言、绘画等表现进行评价;3.实现目标评价:根据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价。
五、拓展思考1.如果将这节课放在春节前的一个月,你该怎样调整课程设置?2.除了多媒体、图画、手势动作等方式,你还可以采用哪些形式来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3.请简单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并探究其文化底蕴。
《春》教学教案设计
![《春》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e1d14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5.png)
《春》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等;(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春天的美好;(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大自然的情怀;(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春》;(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2)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回忆。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2)学生跟随教师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生词短语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并背诵课文;2. 分析课文结构,画出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3. 以“春天的美好”为主题,进行小练笔。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参与;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3.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深入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2)通过课文分析,理解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表达;(3)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悟和经历。
2. 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例句,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春天的感悟和经历;(3)教师组织分享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春》优秀教案及反思
![《春》优秀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dee1a5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4.png)
春《优秀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详情1. 教案名称:春《优秀教案及反思》2. 教学目标:•了解春季的特点和变化;•激发学生对春季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学内容:•春季的特点和变化;•春天的天气、植物和动物;•春节的习俗和传统。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放映一段关于春季景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春季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2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春季的特点和变化,收集春季的植物和动物图片,并准备一段描述春季的文字。
•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春季的植物和动物。
步骤三:实践(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春季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春季的天气、植物和动物。
•学生可以自由采集春季的植物和动物标本,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四:总结(10分钟)•学生回到教室,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步骤五:拓展(15分钟)•介绍春节的习俗和传统,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的重要性,并讨论他们在春节期间的喜庆活动。
5. 教学方法:•视频导入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小组分享法•拓展讨论法6. 教学评估:•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学生户外实践活动的记录和观察结果•学生的总结和分享表现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在导入环节中,通过展示春季美丽景色的视频,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积极探究春季的特点和变化,并通过分享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彼此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实践活动使学生得以亲自观察春季的天气、植物和动物,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学生的观察范围有限。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春季的了解,今后可以考虑安排更多的春季户外实践活动,并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观察工具和素材。
《春》优质课教案 (2)
![《春》优质课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25ce50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9.png)
《春》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2.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春季的变化。
3.发现并观察春季的生物和植物。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爱护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2.春季的生物和植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春季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实物图片:春季的花朵、昆虫等生物照片。
3.讲义: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和描述的内容。
4.活动道具: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春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这些图片中的事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导入讨论•教师向学生引导,提出春季的特点和变化,例如:阳光明媚,温度逐渐升高,植物开始生长等。
3. 观察春季植物•教师出示春季的花朵图片,让学生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并描述出来。
•学生们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花的细节。
•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并和同学分享。
4. 观察春季生物•教师出示春季的昆虫图片,让学生观察昆虫的形态和行为。
•学生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
•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并和同学分享。
5. 小结和评价•教师总结春季的特点和变化,并帮助学生归纳出关键词,例如:阳光、温暖、花朵、昆虫等。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延伸活动1.实地观察春季的植物和昆虫。
2.组织学生在校园中搜集春季的植物和昆虫的图片和信息,并制作展板展示给全校师生。
七、板书设计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 阳光明媚 - 温度逐渐升高 - 植物开始生长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春季的特点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春季的变化。
同时,教学中的观察和描述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等观察工具,能够更仔细地观察春季的生物和植物。
《春》教学教案设计
![《春》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86b43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d.png)
《春》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春》,感受春天的美好氛围。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氛围。
3. 生字词学习:教师提问生字词的含义,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讲解和反馈。
4.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四、作业布置:1. 朗读课文并背诵。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春天的景象。
3. 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作文:评价学生在作文中的表达能力、修辞手法运用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024年《春》优秀教案
![2024年《春》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7f0ae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c.png)
《春》优秀教案教案名称:《春》优秀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感受春天的美景,培养语感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培养语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谈论春天,引导学生分享对春天的感受。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景。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巩固拓展(5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大自然,发现春天的美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感受春天(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景。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
《春》教案(优秀5篇)
![《春》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be20d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b.png)
《春》教案(优秀5篇)《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2.感知内容① 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② 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二.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3.潜心精读问题组①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②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③ 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在理清了文章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
文章开头写盼春,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
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4.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
《春》的教学教案设计
![《春》的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ab558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e.png)
《春》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等。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春天的景象。
(3)学会通过课文分析,理解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会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珍惜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春》。
(2)理解课文内容,描绘春天的景象。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作者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2)引导学生分享对春天的感受和期待。
2. 朗读与背诵:(1)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课文《春》。
(2)邀请同学上台背诵课文。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讨论。
4. 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5. 描绘春天的景象:(1)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春天的景象。
(2)邀请同学分享自己的描绘。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春》。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春天的文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在描绘春天景象的环节,学生能够运用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好。
但在生词和短语的学习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六、教学过程(续)6. 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珍惜时光,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
《春》优秀教案
![《春》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e8cb5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1.png)
《春》的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2.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 感知课文内容,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二、教学课时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 导入新课: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篆体字,提问学生是否认识,并解释该字的构成,引出课文主题。
2. 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3. 学习景物描写方法: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 体会情境: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四、教学反思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相应调整。
春的教案 《春》教案(优秀9篇)
![春的教案 《春》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e155b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1.png)
春的教案《春》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9篇《春》教案,希望在春的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春》教案篇一春朱自清课型:讲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细致地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形象生动描写的方法。
(3)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培养学生语感。
(2)师生通过合作、研讨、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赏妙词、佳句,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文章的美。
(2)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积极进取的情怀。
教学重点: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培养学生语感。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形象生动描写的方法。
3.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学生总结、掌握阅读、欣赏写景文章的一些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方法。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朗读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因为这是学生升入初中学的一篇写景文章,应讲得慢一些,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总结一些规律性的可操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由学生熟悉的古诗导入。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晓》、《江畔独步寻花》、《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掌握字音情况。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应是充满喜悦和希望。
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
语音自然、质朴。
) 1.问:《春》多方面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把一个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地推到读者面前,就像一扶形象生动的长卷风景画。
《春》公开课教案
![《春》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6507a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5.png)
《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学会珍惜时光,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3)树立团队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春》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让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春》的内容,尝试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春天的美好。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课文朗读、背诵和写作方面的表现。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互相评价、学习。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春》教案 《春》教案
![《春》教案 《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d82f2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1c.png)
《春》教案《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学会从文中提炼中心思想,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会珍惜时光,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从文中提炼中心思想,锻炼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朗读、思考,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春天的音乐,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情境。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勾画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主学习,概括课文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课文内容。
4.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5. 提炼中心思想(1)学生自主思考,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
(2)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春》教案设计
![《春》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5af71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2.png)
《春》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春》,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等,理解其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理解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三、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春天的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期待。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春》,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3. 生词学习:和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等,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理解其表达效果和作用,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春》并背诵。
2. 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写一段关于春天的描述。
3. 分析自己写的段落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尽量增加互动和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春》优秀教案教案
![《春》优秀教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9b748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a.png)
《春》优秀教案教案教案:《春》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课文《春》是一篇描绘春天美景的散文。
作者用诗意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会生字词,会用“春天像……一样”句式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会欣赏自然美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会生字词,会用“春天像……一样”句式造句。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会欣赏自然美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带。
2. 学具:课文原文、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播放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对春天的印象。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
5. 朗读练习(5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3分钟)7. 作业布置(2分钟)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用“春天像……一样”句式写一段话,描述春天的美景。
六、板书设计春天的美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用“春天像……一样”句式写一段话,描述春天的美景。
答案: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春》的教案
![《春》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4c9f7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8.png)
《春》的教案《春》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
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
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以上教学重点中,第一点与第二点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教学方法方法之一:读—讲—读—赏—读“。
读书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熟悉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
夹在读书之中的讲与赏分别是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实例赏析,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
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精要的指点下,在回环往复的。
读书中,自己体悟,加深理解。
方法之二: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其次是师生相互质疑。
让学生评述课文,这无疑是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形成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媒体设计: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
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冬春比较的画面。
《春》教案设计模板
![《春》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3d5d1d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8.png)
《春》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能够运用文章中的描述方法来描绘春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学生能够运用文章中的描述方法来描绘春天。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学生能够创造性地描绘春天。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和教学目标。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内容。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变化。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春天的场景或事物,运用文章中的描述方法来描绘。
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春天的场景或事物,运用文章中的描述方法来写一篇短文。
2.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摄影或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来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欣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以便进行改进。
七、教学延伸1. 进行户外春游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美景和气息。
2. 组织学生参加春天的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或环境保护宣传。
3. 邀请家长参与春季节庆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和沟通。
《春》教案模板范文
![《春》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a607f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b.png)
《春》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珍惜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春》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春》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氛围。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模仿。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实际例句展示。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修辞手法,讨论其在课文中的应用和表达效果。
(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春》。
2.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小作文,发挥想象,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以便于下次教学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朗读、背诵情况和作文写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口语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春游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春》教案设计模板
![《春》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a7a413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b.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1 学科领域:语文1.2 适用年级:五年级1.3 教学目标:1.3.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春》的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1.3.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1.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春》的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1.2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2 教学难点:2.2.1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优美词语和表达方式。
2.2.2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文章所传达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课文课件、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写作纸张等。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充满春天的气息,如摆放花草等。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5分钟)4.1.1 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感受。
4.1.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春》的作者和背景。
4.2 自主学习(10分钟)4.2.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春》,理解文章大意。
4.2.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
4.3 课堂讨论(10分钟)4.3.1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3.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4 写作练习(10分钟)4.4.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4.4.2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建议。
4.5 总结与拓展(5分钟)4.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4.5.2 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课后作业5.1 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春》。
5.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包括相关语法和写作练习。
5.3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展示或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A.掌握课文写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B.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C.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情感目标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 1 、扫清字词障碍。
2、理清课文写景的层次。
二、导入(放几张春天景物图片,让学生回答这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春》,领略大好春光。
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 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作品有: 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2 、扫清字词障碍。
水涨zhǎng起来散 sàn在草丛鸟巢cháo撑 ch ēng伞应 yìng和hè酝 yùn酿ni àng披着蓑suō戴着笠l ì薄 báo烟黄晕yùn抖擞sǒu嘹 li áo亮赶趟tàng儿宛wǎn转3、听录音朗读,体会感情。
4、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用喜爱、欢欣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5、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6、第一部分(1-1):盼春7、第二部分 (2 - 7) :绘春第三部分 (8 - 10) :赞春四、研究课文:1、第一部分——盼春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春草图——第 3 自然段春花图——第 4 自然段春风图——第 5 自然段春雨图——第 6 自然段迎春图——第7 自然段①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明确:这种叠用,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
②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明确: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
写它的脚步,把春天拟人化,让人倍感亲切。
五、练习巩固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酝酿()胳膊()抖擞()应和()支撑()摇曳()宛转()傍晚()抚摸()嘹亮()2.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 īn r án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⑵鸟儿将cháo ()安在 f án hu ān èn y è()当中,高兴起来了, hūp éng y ǐn b àn()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⑶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着,戴着l ì()。
他们的房屋,xīxīsh ūsh ū()的,在雨里j ìng mò()着。
3 、填空。
⑴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六、课堂拓展:搜集有关春天的俗语、成语、歌曲、诗词等。
七、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德育渗透:欣赏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1、背诵课文;2、就课文不理解之处之意二、新课学习1、检查朗读、背诵情况。
2、第二部分:绘春(1)齐读第 2 段,思考:①春天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了一句话对春回大地做了概括,学生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②总写春回大地后,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点拨:“山”、“水”、“太阳”,运用拟人,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也表现了作者急切而喜悦的心情。
③盼望在文中一连出现两次,可否删掉一个?不能,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人们盼春的心情急切。
(盼春之切)④第一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3、朗读“春草图”, 思考:(1)质疑:作者抓住了春草的哪些特点?点拨:嫩、绿、多、软(2)质疑:“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点拨:“钻”“偷偷地”用得好,运用拟人生动地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偷偷”体现了人们在不经意间才发现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赋予小草感情的意识,使小草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钻”字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 3)质疑:“嫩嫩的,绿绿的”是修饰小草的,按正常的语序应该放在“小草”前,作者却将其放在句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点拨:起强调、突出的作用,强调春草嫩绿的特点。
(突出了是春天的作用使小草充满了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4)质疑:写春草为什么又写人的活动?点:既写春的到来人来,又从面烘托春草的嫩可。
小:作者眼中的春草似有似无,若若,我可以用一句句来形容 : 唐· 愈《早春呈水部十八外》:“天街小雨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
” 4、朗“春花” ,思考:(1)疑:作者从哪些方面描春花的?:①“你不我,⋯⋯赶趟儿。
”写花多;(花)②“ 的像火,⋯⋯像雪。
”写花色;③“花里着甜味儿”写花味甜;④“ 了眼,⋯⋯梨儿”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⑤“花下⋯⋯来去”写蜂蝶舞,从面烘托春花的繁密,香味郁;⑥“野花遍地是”写野花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不写野花多,而且色彩亮;(2)疑: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①“你不我,我不你,⋯⋯”运用人,生写出春花相开放的情景;②“ 的像火,⋯⋯学”运用比、人,写出春花色(不使色彩更明,也激起者丰富的想象。
)③“散在⋯⋯眨的”运用比、人,写出野花多,色彩亮(不写出野花的繁多,而且生形象地描出野花在阳光照耀下光的明色彩和春吹拂下的可情。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地着”如果把“ ” 成“ ”好不好?明确:不好。
“ ”,不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作,渲染了喧的景象,从面体春花的繁茂、、甜香)如果用“ ”字,无声无息,只能表的形,而不能表声响和景象。
所以,作者用“ 、” 托花的香甜,使画面有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 4)作者写“春花”按什么序描写的?上繁花 - 中昆虫 - 下野花按从上到下,从高到低的序来写小:春花犹如朱熹笔下的“等得面,万紫千是春”。
三、【反】文第1-4 段,回答完成下列:1 、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答2、第④段写的是“春花图” ,而划线的句子却写蜂蝶的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答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钻”改成“长”行吗?为什么?( 2 分)答: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写这些人的动作、行为的目的是()( 2 分)A、草地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 C 、是间接写草地,突出草的嫩绿可爱、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D 、写了草,又写人,构成一个画面5、选文的第③ 段写的是“ 春草图”,其中写春草“ 质地” 的词语是;写春草“ 色泽” 的词语是,写春草旺盛长势的句子是。
( 3 分)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答:四:课堂拓展: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五、课堂小结;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而且结构清晰:按盼春—绘春—颂春来组建全文。
构思巧妙六、作业:参照“春花图” ,选取某个季节里的一个景物进行生动描绘。
德育渗透:欣赏春的美景,感受作者内心积极向上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听写生字词二、研习新课。
1、朗读“春风图” ,思考:(1)讨论: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明确:①“‘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温柔。
② " 里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空气里”从嗅写出了春特有的芳香。
③“ 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成天嘹亮地响着”从、听写出春的和悦。
( 2)思考:“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①“吹面不寒柳”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的温暖。
②“像母的手摸着你”运用比、人。
写出春的温柔。
(摸人温暖切慈的感,形象地写出春的温柔以及人的幸福的感)。
③“ 儿高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弄清脆的喉,唱出婉的曲子,跟流水和着”运用人,写出儿迎春的悦。
2.学“春雨”(1):“春雨”是如何抓住春雨的特征来写的?明确:①“雨是最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春雨的常。
②“像牛毛,像花,像,密密地斜着”写出春雨的密、。
③“人家屋上全着一薄烟” 神地写出春雨盈的特点。
④“ 叶儿却得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面描写,托春雨物无声的特点。
正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当春乃生。
随潜入夜,物无声。
”(2):“春雨”按什么序描写的?明确:从静景到,从物到人,由近到。
(静合,烘托气氛,渲染春雨沐浴的温馨)(3):春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明确:①“像牛毛,像花,像”用比、排比,写出春雨多、、密的特征。
②“他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用人烘托出村的安静而和平。
3、学“迎春” :(1)学生声一段,体会感情。
(2)体会言。
①“城里下” “家家” “老老小小”表示的意思。
明确:“城里下” 范的广,“家家”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言年之全。
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②“一年之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含?明确:写春天激励人把握机,向上,辛勤作,也抒了作者生活,而要造美好生活,极向上的感情。
4、研读课文第三部分——赞春①思考:这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征?明确:“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板书:新、力、美)②思考: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明确: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再写到“青年” ,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三、【反馈练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着,人家屋顶上全着一层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