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生物课堂的学习兴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数:3400左右

如何激发学生生物课堂学习的兴趣

单位:半坡乡中学

******

如何激发学生生物课堂学习的兴趣

【内容摘要】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动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只有提高学习兴趣,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本文就当前生物教学中面对的困难,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激发生物课堂学习兴趣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于帮助学生学会什么,理解什么。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为配角,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结果是往往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学会学习,使学生具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的过程由单向传授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生物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探究学习的潜力可挖,关键是教师要有锐意改革的意识,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合作意识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情况下,初中生物教学要想真正“突出重围”,就必须从生物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下面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以新的教学理念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更新教学观念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教师角色转换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指导下,认真审视自己的课堂角色定位,逐步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点拨者”、“知识探索发现的导航者”、“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根究底、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原则。

二、用生活中接触到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些现象,学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用这样的现象作为情境,易于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弄懂问题的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测定反应速度”这个探究活动之前,我请科代表带领同学们在音乐伴奏下做“相反动作”的游戏。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着,课室里充满欢声笑语。通过一轮一轮的角逐,一个个参赛者被淘汰下来,当最后剩下一人时,同学们不禁由衷地鼓起了掌。这时,我顺势提出了问题:“同学们,从刚才的游戏我们体会到,不同人的反应速度是不同的,你想过人的反应速度跟什么有关吗?”这个非常熟悉的、习以为常的游戏竟然蕴含着这样一个疑问,这可是同学们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的,这样就很自然地产生要探个究竟的心理,学习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各小组在一阵热烈的讨论之后,纷纷亮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人的反应速度与智力有关吗?”“人的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关吗?”“人的反应速度与遗传有关吗?”“人的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人的反应速度与情绪有关吗?”“喝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吗?”……多么精彩的问题啊!同学们还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设计了各种游戏去测定反应速度:“用木头人的游戏可以测定反应速度”、“起跑也可以测定反应速度”、“可以设计电脑游戏测定反应速度”、“用投掷飞碟的游戏可以测定反应速度”……可见,利用生活中接触到的现象设置教学情景,可让学生体验到学科知识能被用来解决生活的问题,引起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利用丰富的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初中学生喜欢模仿,愿意表演,希望在集体中展露自己的才华。采用角色扮演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创设与生活原型相似或接近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分担一定的角色,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的曲折情节,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还有利于学生激发对社会和自然事物的关心。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一节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动画创设了这样的画面:某地区大片的稻子将要成熟了,金黄色的稻穗沉甸甸地把稻秆都压弯了,丰收在望,但却经常有成群的雀鸟飞来偷吃,农民痛心疾首,不少人上书农业局长,要求取消捕杀雀鸟的禁令。我顺势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当地的农业局长,你打算怎么处理?请就此问题在电视节目中作两分钟的演讲。”课室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一个个“小局长”争着走上讲台,煞有介

事地演说起来了,建议可谓五花八门:“我会从其他地方买大量猫头鹰放到农田里去驱赶小鸟。”“我会放很多蛇在农田里,用蛇把鸟赶走,因为鸟怕被蛇吃。”“我会安排人在农田处连接多个喇叭,不断播放枪声的录音,把鸟吓走。”“我会让科学家研制一些鸟类很不爱闻的气味,喷洒在水稻上,让鸟不愿靠近。”“我会撒一些细菌在田里,让鸟吃了拉肚子,以后它们就不来了。”……学生们的想法尽管幼稚不现实,但是,他们确实在思考着,在主动地尝试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掌握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探究性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逻辑思维及创造思维能力也大有好处。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先让学生都亲手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再通过显微镜观察那一个个长方形“格子”及内部结构,告诉学生这些就是洋葱内表皮细胞。通过这个探究活动的感性认识后,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功能有着极大的兴趣,老师讲述后也能轻松地掌握知识。再比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通过学生探究性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生物很多内容都可以利用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基础教育的方向是素质教育,要求“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生物教学工作者长期探索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传统生物教学存在着教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等缺点,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材料内容,灵活选择教法,可以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最能体现以上精神。

多媒体技术是用来扩展人与计算机交互作用方式的多种技术的综合,把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集成在一起,它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诸如:高保真度的声音,优质的图像、动画、视频等全新的手段,而且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