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62d8c6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b.png)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是一本充满教育智慧和真情实感的著作,作者李镇西以手记的形式,讲述了他与学生之间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无私的关爱。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也有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思考和感悟。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
他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这种爱不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他与学生们一起过生日、写通信、郊游,在学生生病时送他们回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这种爱没有任何功利色彩,是纯粹的、无私的。
李镇西老师认为,“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他通过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困惑,从而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和支持。
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从不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优劣。
他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鼓励,他们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功。
书中的一个案例让我深受启发。
有一个叫万同的学生,他是一个被老师和同学视为“无可救药”的问题学生。
但是李镇西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而是通过深入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发现了他内心深处渴望被关注和认可的需求。
于是,李镇西老师用耐心和爱心一点点地感化他,帮助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就一定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
除了对学生的爱,李镇西老师还强调了教育的民主。
他认为,民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他的班级管理中,他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各项决策中来。
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通用5篇]
![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c18b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f.png)
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通用5篇]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篇1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计都不过分,而且到现在,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师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篇2希望的种子,以一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当我合上书时,我深深地懂得,做一个教师,爱心比起其他的任何东西都要来的重要。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_1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_1](https://img.taocdn.com/s3/m/13ceec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d.png)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1看着那么多的好书,一时不知道看哪篇,不过我感觉《爱心与教育》应该是一本不错的教育类书籍——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
细心研读,在感动之余常常受到很多启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
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
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
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目标。
读了李老师的书,感触颇深。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
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
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
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
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虽然我曾今是教美术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
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最近,我也经常看《输在坏习惯》,《每天多做一点点》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快,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每天多学习一点点。
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通用15篇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da63f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1c.png)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通用15篇《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有人说,童年得到的爱,是未来生活的光。
作为一名教育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怎么教育孩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应该怎么做,我们一直在反复思考,我们是否成为了孩子童年的那一束亮光,指引他们探寻远方。
我想我们要做有温度的教育,让孩子们感受我们深深的爱。
假期,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李老师用他一个个教育事例,阐述着他的教育理念,以及他对教育的思考。
就如同书名《爱心与教育》一样,李老师是一个富有爱心的教育者,是一个有温度的教育者!李老师强调“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只有童心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滋润童心。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手记一中描述了孩子们给李老师准备的生日惊喜,李老师给每位孩子的生日祝福,和学生宁玮多年的书信来往,和孩子们一起帮助贫困生伍建......从这些小故事里深深地感受到了李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爱。
“良师益友,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
”李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成为他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
李老师书中提到“后进学生”的转化。
也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问题。
李老师在这一篇章中表述了他对后进生的认识和转化,用他的教育事例,给了我们很多关于后进生转化的教育方法。
他从后进生形成的家庭原因,学校方面原因,个人原因分析,和他与“后进生”长期的磨合过程中,给出了一些他曾经采用过的措施:如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推荐好书等等.....在万同的身上,可以看到转化一个后进学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
万同的每点变化,不论是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李老师的心。
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老师的耐心,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46c2d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8.png)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在这个寒假中,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深深感动于李镇西老师高超的教育智慧、朴素的而执着的教育情怀、一个个教学事例,犹如阵阵暖流涌入心田,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让我的人生目标和教育目标更加明朗。
但是更多的是我们教育行为的改变。
读完《爱心与教育》对我最大帮助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受益终生的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第一次读到这一句话是在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
那一刻,我惊羡于李老师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不仅是一句承诺,而且是一种甘于付出的奉献、是一种宽广的胸怀。
这一句话太精彩了!我决心以此句话为导向,引导我班的孩子慢慢学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
我想,如果一个孩子心中萌生了这样的思想,他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会竭尽全力做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如果人人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在一个班集体里生活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二、教会我包容问题学生。
之前,对于问题学生心生厌恶,在情感上很难理解他们。
当他们做错了事情,经常采取训斥与批评的方式,很少考虑他们内心的感受。
从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我发现了自己曾经的冷漠,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感情基调是讨厌、是恨,那是极其错误的教育方法,是无效的教育。
如果能像李老师一样从根本上去了解问题学生的成因,去倾听问题孩子内心的声音,他们犯错误的几率一定会逐渐减少的。
我们当老师的不能只喜欢优秀的学生,那些脾气暴躁、性格掘强、有毛病、有缺点的孩子是最需要老师去关心、去帮助的。
李老师对教育故事,自然真切,浓浓的师生情包蕴在字里行间。
从饱含深情地文字中,我似乎窥见了李振李老师教育成功的秘密只在一个“爱”字。
读这本书,最为打动我的是李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牵挂及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
李老师用真情和学生沟通,一颗真诚的心感染者无数颗幼小的心。
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五篇范文
![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5dfe74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1.png)
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五篇范文《爱心与教育》是漓江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镇西。
该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五篇范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一)《爱心与教育》摘录: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已有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不过,按我的理解,这“高素质”的第一条应该是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我对这种充满商业气息的说法向来十分反感),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然而,有时候师生之间相互的感情并不一定有着明显的直接的“教育功利”目的。
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经常想:“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那么,我们的教育便现出了成功的曙光!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最新5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9d2d2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9.png)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最新5篇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
下面给您带来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捧起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被书中一则则真实的事例感动,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
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
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
虽说在教学中我们对后进生的也很关心?但能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对待一个学生,说实话,我做不到。
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看到过的最感人的一份。
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
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
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有教育家也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
爱祖国、爱人民、爱职业、爱学生等,是师德的组成部分,爱学生,是教师师德建设的需要。
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
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说不定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
我们老师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这也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我班有个姓王的男同学,上课不专心,课间动不动就欺负同学。
教育谈话无数次,而他总管不住双手。
后来找家长谈话,也无济于事。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84b431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d.png)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的一本著作,这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老师与学生之间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阅读这本书,仿佛置身于一个个充满爱与温暖的教育场景之中,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教育、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用朴素的语言和真实的事例,展现了他对学生无私的爱。
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他关爱每一个学生,无论是成绩优异的还是暂时落后的,无论是乖巧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他都一视同仁,用爱去感化他们,用爱去引导他们成长。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优生”的培养。
在传统观念中,“优生”往往是老师眼中的宠儿,他们成绩优秀,表现出色,似乎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关注和帮助。
但李镇西老师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优生”也有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也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引导。
他关注“优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克服自负、脆弱等问题,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健康、自信。
书中还提到了对“后进生”的转化。
李老师从不歧视“后进生”,而是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去帮助他们。
他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家庭背景、学习困难,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他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待,从而逐渐改变自己,取得进步。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方法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他通过组织各种班级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他还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面临辍学的危险。
李镇西老师得知后,不仅自己资助了这个学生,还发动全班同学为他捐款。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学生终于能够继续上学。
这个故事让我看到了李老师那颗炽热的爱心,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未来。
此外,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还强调了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通用15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91720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b.png)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通用15篇《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读《爱心与教育》时,内心受到很大触动,引发了很多共鸣,读到共情处或思考处,随手写下一句话,算是读后的痕迹,有以下几点:1.教育为何我们做教师的,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最满意的回答是:“为了让每一个生命与众不同。
”尊重个性,顺势发展,才会有更多的独特性。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接学生的很多问题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要追本求源,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做好家校沟通,如果能适当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就更好了。
3.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当学生出现问题了,先不要忙着指责学生,要先反思自己,出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重新构建去弥补。
4.情感是基石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教育要充满人性人道,开启智慧前,先要开启情感。
5.给孩子留下什么我们和孩子们相处的一年或几年里,该给孩子们的未来留下怎样的生命记忆?我们是否在为孩子们的未来做打算?是否为了他们未来的幸福在做教育?6.材料保存作为一线教师,每天都有故事发生,要养成收集保存资料的习惯,让这些材料成为我思考、研究的基石。
7.爱学生,也被学生爱一名好教师不仅仅是教出的成绩好,还要被学生爱,学生离开后,能经常想起你,想起你时是满满的幸福,那这样的老师才是幸福的,才是成功的。
8.何为教育的真爱《爱心与教育》出版后,便生发出了“爱心”牌教师,那什么才是真爱呢?那便是智慧的爱。
有温柔对待,也有严格要求,有敞开心扉,也有默默等待。
9.何为教育本身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
儿童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是任何教学大纲都没有做出规定的。
10.放眼未来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做一个正直、善良、诚实、上进的人。
那么从学生时代起,就要通过各种方式,教会他们始终不渝地追求真善美,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别人,努力拼搏奋斗。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2看着《爱心与教育》,里面朴实的文字,一个个真实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无一不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f589b4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c.png)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书中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深深打动。
这本书没有深奥的理论,有的只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以及他在教育实践中的思考和探索。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
这种爱不是简单的关心和照顾,而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对学生成长的期待。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讲述了他与学生之间的许多故事。
他为学生过生日,与学生一起郊游,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他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他用爱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也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一位学生叫宁玮,家庭贫困,性格内向。
李镇西老师发现了她的闪光点,不断地鼓励她,帮助她树立自信。
最终,宁玮成为了一个坚强、乐观、有爱心的人。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只要我们用爱去发现,用爱去引导,他们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书中还提到了转化“后进生”的问题。
李镇西老师认为,对待“后进生”,我们不能歧视他们,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耐心。
他通过与“后进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方法。
他说:“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优生更重要,因为前者更能体现教育的价值。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是否真的做到了足够的关心和帮助。
李镇西老师强调,教育需要民主。
他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在他的班级里,学生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这种民主的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让班级更加和谐、充满活力。
此外,李镇西老师还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他认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0698dd2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7.png)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一假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
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
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b44a6805087632311212ac.png)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1再次捧起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带给我的依旧是感动,是钦佩。
还记得刚拿到书的时候,本想在孩子们午睡时打发一些时间,却被书中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深吸引,甚至潸然泪下。
没有夸夸其谈,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
言语之间,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校园生活。
“爱”,正是本书的主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老师如是回答。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
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
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而这些一般的老师恐怕难以做到。
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李老师!书中宁玮的经历让人有一丝遗憾,却又佩服她的善良与勇敢;万同的反反复复让人揪心,最后的结果又让人舒心;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勇于挑战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势,不仅学业有成,更是锻造出了卓越人格。
这些都和李老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李老师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成功!从李老师的手记里,我们还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通用6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55bb7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3.png)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通用6篇)【篇一】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
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书中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李老师和学生间那种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
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
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
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
李老师在培养优生时,首先就优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指出了优生的培养方法,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帮助优生认识自己,指出:激励优生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
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道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
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
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
李老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是我们当下很多教师忽略的问题。
他说:如果孩子是鸟,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
这句话道出了我们老师的光荣与伟大,也暗示了我们老师的使命和责任。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10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a1e5a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0.png)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10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1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
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
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
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
这种爱细水长流是一般的老师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
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看似耀眼的火花却闪耀在学生生活的每一个入微的瞬间。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着我。
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
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越来越碌碌无为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
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51c8566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35.png)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在阅读《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教育世界,书中的点点滴滴都让我深受触动。
书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关于一位名叫宁玮的学生的故事。
宁玮出身贫寒,但她有着一颗坚韧且善良的心。
老师在最初注意到她,是因为她在课堂上那专注而又渴望知识的眼神。
她的衣服虽然打着补丁,可总是洗得干干净净,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
老师发现宁玮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哪怕是课间休息的那几分钟,她也会抓紧时间多做几道题或者复习一下刚刚学过的知识点。
有一次,老师路过教室,看到宁玮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正对着一道数学难题苦思冥想。
她的眉头紧皱,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
老师没有立刻去打扰她,而是在窗外静静地观察。
过了好一会儿,宁玮似乎还是没有头绪,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沮丧。
就在这时,老师走进了教室,轻轻地拍了拍宁玮的肩膀,问道:“遇到难题啦?”宁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被无奈所取代,她小声地说:“老师,这道题我想了好久,还是不会。
”老师微笑着说:“别着急,咱们一起来看看。
”于是,老师坐在宁玮旁边,一步一步地引导她分析题目,找出关键信息。
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宁玮终于恍然大悟,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演讲比赛。
宁玮很想参加,可是又担心自己表现不好。
老师看出了她的心思,鼓励她说:“宁玮,我相信你一定行!只要你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就是最大的成功。
”在老师的鼓励下,宁玮鼓起勇气报了名。
为了准备这次演讲,宁玮付出了很多努力。
每天放学后,她都会留在教室里反复练习。
她对着镜子调整自己的表情和手势,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演讲稿。
老师也会时不时地过来给她一些指导和建议。
比赛的那天,宁玮穿着一身整洁的校服走上了讲台。
她一开始还有些紧张,声音微微颤抖。
但随着演讲的进行,她渐渐进入了状态,声音也变得越来越洪亮,越来越自信。
当她演讲结束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那一刻,宁玮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老师在台下也为她感到无比骄傲。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5d0b4b6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d.png)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的一本教育著作,这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老师与学生们相处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触动,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这段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
如果我们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就必须要有真挚的情感,要真正地关心、尊重和爱护学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爱戴。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啊,爱心是教育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学生,就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不歧视、不偏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童心是纯真无邪的,拥有童心的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们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而爱心则是滋润童心的源泉,只有充满爱心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激发他们内心的善良和美好。
“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这让我明白了,教师的尊严不是靠权威和严厉来维护的,而是通过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来获得的。
当我们真心关爱学生,用心教育学生,为他们的成长付出努力时,学生自然会尊敬我们,我们也会从中获得尊严和满足感。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真正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
我们不能只是把教育当作一项工作,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是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用爱去触动他们的心灵。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4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57f73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6.png)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4篇《爱心与教育》一书的作者是李镇西。
该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一)在弥漫着浓浓年味儿的春节期间,除了大饱口福,还不忘加餐精神食粮。
这不,拿在手里的是这样一本书,书名是《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作者是鼎鼎大名的李镇西。
打开书,一页页翻看下去,因为是手记,所以读的过程并不艰涩。
相反一个个充满温情、行云流水的故事开篇了就想一读到底:把汪斌父亲送的鸡蛋每天煮一个带给汪斌吃;夜里背周慧到山顶的住院部治疗;给学生过生日、送书籍、写祝辞,为贫困的学生买菜票;跋涉三十多里带着学生来到伍健劳作的田头大声呼喊“伍健你好”;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后进学生关爱与引导;与陌不相识朋友的书信交往、心灵对话……并且越读越感到这种师生之爱,在逐渐扩展!“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成为李老师及所有被老师影响的人的共识,可谓达到了爱的最高境界。
在读故事中再来反刍咀嚼书名,其实李镇西的素质教育探索并不空洞,并不理论化。
他无非是把孩子当作人,当作完完整整的人,不只是分数、不只是成绩单,并且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
所以当有人问他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时,他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李镇西的博客名是“风中芦苇在思索”。
名字源于帕斯卡尔的一段著名的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思想决定行动。
李镇西的可贵更在于他始终坚持在教育第一线,并身体力行实践着自己的观念、丰厚着自己的思想。
这里特别推荐的是他转化后进生“万同”的故事。
万同来自于离异的家庭,不良的家庭环境荒废了万同,使他在整个街道具极高的“知名度”。
而对这样的孩子,李镇西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行动:抓住教育的良机经常与万同聊天,让万同体会“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注重“集体”这个有力的教育工具,帮万同赶走了社会上的小痞子,召唤回万同那颗孤独流浪的心,使万同感受到“每位同学才是我真正的哥儿们”。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6beeaf7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9.png)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是一本充满教育智慧和真情实感的著作,作者李镇西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教育故事,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
以下是我从这本书中摘抄的一些精彩段落和感悟。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这段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
作为教师,我们要拥有一颗充满爱的童心,用真情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忽略学生的情感需求,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
然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
当我们把学生当作朋友,与他们平等地交流和相处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从而给予他们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
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
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这段话让我意识到,在班级中,那些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
他们可能因为家庭环境、学习成绩等原因而感到自卑和孤独。
作为教师,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耐心的辅导,都可能成为他们改变命运的契机。
“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更能看到自己的‘短处’。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锦集6篇)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锦集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0a812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9.png)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锦集6篇)第1篇: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明灯作伴,尽管夜已深,我仍旧伏在书桌上不忍释手地看着《爱心与教育》,一点倦意还没有,被李镇西老师“还债”的故事感动着。
曾经为琼瑶、岑凯伦笔下唯美的爱情而感动,为了躲避宿管老师的抽查,甘愿躲在被窝里电筒达旦,兴致犹存。
当了教师以后,为了充实专业教学知识,常要逼自己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却经常翻不了三页,接倒头便去南柯赴那神往的约会。
为什么此书在出版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一本无需炒作的畅销书?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书中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唤起了千万读者尘封已久的情感,还因为李老师那一股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对学生、对工作无比挚爱的清泉也同时滋润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田。
李老师对教育事业“衣带渐宽终不悔”;用李老师的话说,就是“凡是用心灵写出的作品必然会赢得读者心灵”。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他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
看着看着,愧疚之心油然而生。
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是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而且繁琐而平淡的工作,让我渐渐地迷失、麻木并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师却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一颗颗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
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
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这位真诚的教育者,以他的真诚赢得了众多的心灵。
《黄金时代〉转寄来的贺卡上赫然写着:亲爱的老师、朋友和父亲,我们永远爱戴您、尊敬您、感激您!——您的高95级(1)班的全体儿女。
爱心教育读书笔记摘抄(3篇)
![爱心教育读书笔记摘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55f44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e.png)
第1篇在阅读《爱心教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作者对于教育本质的深刻探讨和对学生心灵成长的关注所深深触动。
以下是我的一些摘抄和感悟,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摘抄一: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与点燃“教育的真谛,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与点燃。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教育者要做的,就是找到那把点燃种子的火,让它发芽、生长,最终开出绚烂的花朵。
”——作者感悟: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的潜能,点燃他们内心的火焰。
摘抄二:爱心是教育的灵魂“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心的教育,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
”——作者感悟:这句话让我反思,教育工作的本质是爱的传递。
只有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最恰当的帮助和指导。
摘抄三:尊重与信任,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只有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感悟:尊重和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需要被尊重和理解。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学会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包容他们的不足,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
摘抄四:教育需要耐心与坚持“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耐心与坚持。
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他们度过每一个成长的阶段。
”——作者感悟:这句话提醒我,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付出。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就一定能够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摘抄五: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品德、情感、能力的培养。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1.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
P60
2.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须指出,“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
“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
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
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P61
3.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
P65
4.“后进学生”写“每日九问”。
引导“后进学生”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
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
P66
5.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比方说,这个星期,你多次主动打扫教室,同学们就因你的存在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又比方说,你主动帮同学修理坏了的椅子,那位同学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李老师希望你永远做一个能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P69
6. “我给你找了两位老师,让这两位老师随时提醒你别违反纪律。
一位就是你自己——每个人的上进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严厉的老师;另一位呢?是你的同学——我打算给你安排一位‘帮助人’,由这位同学随时注意你的表现并提醒你改正。
之所以叫‘帮助人’,就是说,这位同学是出于对你的爱护而帮助你进步的。
”我(李老师)脑子里转了个弯:与其由我给他指定“帮助人”,不如让他自己给自己找“帮助人”,这样他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强,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于是,我说:“这个‘帮助人’,由你自己在班上找。
条件是:1.你最信任的人;2.他比你表现得好;3.他又坐在你附近。
”(李老师:我和万同的故事)P75
7.离开了对学生心灵的尊重,还有什么“教育”可言?P80
8.一个人要改正缺点,不光要看他口头上的承诺,更重要的是言行一致。
P88
9.童心可鉴,泪眼作证——有了一批又一批心心相印的学生,我便成了情感富翁和精神巨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还有比自己人格的丰碑铸在学生心目中更崇高的荣誉吗?P102 【是的,有着学生对老师的不舍,对老师浓浓的爱,我想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所在!】
10.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的要点有二: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
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P104
1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立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给他们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
P105
12.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魅力就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吸引力。
当学生对教育者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甚至崇拜之情时,我们的教育已经露出希望的曙光。
P138
13.教育离不开谈心,而让学生觉得“够哥儿们”的谈心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艺术有时就是谈心的艺术。
P140
14.学习上“每天十问”: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可以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
唯有坚持,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P147
【这里,学习上的“每天十问”和前面所提到的“后进学生”的“每天九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针对的对象不同而已。
“每天十问”,问的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有助于学生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
15.真理总是朴素的。
教育科学有时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再设法让学生坚持下去以形成习惯。
(“每天十问”的好习惯)P149
16.把考试当练习,把练习当考试。
P149
【把考试看淡一些,“不就是一次练习吗”,丢掉任何患得患失的思想包袱,可能反而考试时会发挥得好一些;而对平时的每一道练习,都要当成考场上的试题,一丝不苟,而且要有时间观念。
这样,真的到了考场,也就不会紧张了。
】
17.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
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P166
18.教师因自己传授的思想遭到学生反感而十分伤心,学生因自己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解答而万分苦闷。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感到离不开对方,然而现在都失去了对方!
这正是德育的危机之一,也是德育的转机所在——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来说,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找回失去的对方,正是改革德育的一个突破口!P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