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研究报告.
浙江省湖州吴兴区户籍人口年龄构成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湖州吴兴区户籍人口年龄构成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序言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湖州吴兴区户籍人口年龄构成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湖州吴兴区户籍人口年龄构成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湖州吴兴区户籍人口年龄构成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
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湖州吴兴区户籍人口年龄构成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18岁以下人口数量,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18岁-35岁人口数量,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35岁-60岁人口数量,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60岁以上人口数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第一节湖州吴兴区户籍人口年龄构成现状 (1)第二节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一、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省18岁以下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三、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数量占全省18岁以下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四、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18岁以下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18岁以下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数量同全省18岁以下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指标分析 (7)一、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 (7)二、全省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分析 (7)三、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占全省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比重统计分析 (7)四、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同全省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11)一、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11)二、全省18岁-35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数量占全省18岁-35岁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省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省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数量同全省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指标分析 (15)一、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 (15)二、全省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 (15)三、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占全省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比重统计 (15)四、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省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省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同全省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第六节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19)一、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19)二、全省35岁-60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19)三、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数量占全省35岁-60岁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19)四、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0)五、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0)六、全省35岁-60岁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1)七、全省35岁-60岁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1)八、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数量同全省35岁-60岁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22)第七节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指标分析 (23)一、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 (23)二、全省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分析 (23)三、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占全省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比重统计分析 (23)四、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分析 (24)五、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分析 (24)六、全省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分析 (25)七、全省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分析 (25)八、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同全省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26)第八节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27)一、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27)二、全省60岁以上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27)三、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数量占全省60岁以上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27)四、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8)五、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8)六、全省60岁以上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9)七、全省60岁以上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9)八、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数量同全省60岁以上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30)第九节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指标分析 (31)一、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 (31)二、全省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 (31)三、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占全省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比重统计 (31)四、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分析 (32)五、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分析 (32)六、全省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分析 (33)七、全省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分析 (33)八、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同全省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34)图表目录表1:湖州吴兴区户籍人口年龄构成现状统计表 (1)表2: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18岁以下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数量占全省18岁以下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18岁以下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18岁以下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数量同全省18岁以下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表 (7)表12: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占全省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比重统计表 (7)表13: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湖州吴兴区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同全省18岁以下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18岁-35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数量占全省18岁-35岁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省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数量同全省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省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表 (15)表28: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占全省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比重统计表 (15)表29: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省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省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同全省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表33:湖州吴兴区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同全省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省35岁-60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6: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数量占全省35岁-60岁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19)表37: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20)表38: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省35岁-60岁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21)表40:全省35岁-60岁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数量同全省35岁-60岁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22)表42: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表 (23)表43:全省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表 (23)表44: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占全省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比重统计表 (23)表45: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表 (24)表46: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4)表47:全省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表 (25)表48:全省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5)表49:湖州吴兴区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同全省35岁-60岁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6)表50: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27)表51:全省60岁以上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27)表52: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数量占全省60岁以上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27)表53: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28)表54: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8)表55:全省60岁以上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29)表56:全省60岁以上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9)表57: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数量同全省60岁以上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0)表58: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表 (31)表59:全省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表 (31)表60: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占全省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比重统计表 (31)表61: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表 (32)表62: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2)表63:全省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表 (33)表64:全省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3)表65:湖州吴兴区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同全省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4)。
浙江省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序言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总户数,总人口数,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
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第一节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现状 (1)第二节湖州吴兴区总户数指标分析 (3)一、湖州吴兴区总户数现状统计 (3)二、全省总户数现状统计 (3)三、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占全省总户数比重统计 (3)四、湖州吴兴区总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湖州吴兴区总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总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总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同全省总户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湖州吴兴区总人口数指标分析 (7)一、湖州吴兴区总人口数现状统计 (7)二、全省总人口数现状统计分析 (7)三、湖州吴兴区总人口数占全省总人口数比重统计分析 (7)四、湖州吴兴区总人口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湖州吴兴区总人口数(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总人口数(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总人口数(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湖州吴兴区总人口数同全省总人口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湖州吴兴区男性人口数指标分析 (11)一、湖州吴兴区男性人口数现状统计 (11)二、全省男性人口数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湖州吴兴区男性人口数占全省男性人口数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湖州吴兴区男性人口数(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湖州吴兴区男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省男性人口数(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省男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湖州吴兴区男性人口数同全省男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湖州吴兴区女性人口数指标分析 (15)一、湖州吴兴区女性人口数现状统计 (15)二、全省女性人口数现状统计 (15)三、湖州吴兴区女性人口数占全省女性人口数比重统计 (15)四、湖州吴兴区女性人口数(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湖州吴兴区女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省女性人口数(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省女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湖州吴兴区女性人口数同全省女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图表目录表1: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湖州吴兴区总户数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总户数现状统计表 (3)表4: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占全省总户数比重统计表 (3)表5:湖州吴兴区总户数(2016-2018)统计表 (4)表6:湖州吴兴区总户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总户数(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总户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同全省总户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湖州吴兴区总人口数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总人口数现状统计表 (7)表12:湖州吴兴区总人口数占全省总人口数比重统计表 (7)表13:湖州吴兴区总人口数(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湖州吴兴区总人口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总人口数(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总人口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湖州吴兴区总人口数同全省总人口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湖州吴兴区总人口数同全省总人口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湖州吴兴区男性人口数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男性人口数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湖州吴兴区男性人口数占全省男性人口数比重统计表 (11)表21:湖州吴兴区男性人口数(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湖州吴兴区男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男性人口数(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省男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湖州吴兴区男性人口数同全省男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湖州吴兴区女性人口数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省女性人口数现状统计表 (15)表28:湖州吴兴区女性人口数占全省女性人口数比重统计表 (15)表29:湖州吴兴区女性人口数(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湖州吴兴区女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省女性人口数(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省女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湖州吴兴区女性人口数同全省女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第一节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现状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湖州吴兴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数据是以公安年报数为基础统计得出。
湖州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研究.29讲解
湖州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研究摘要人口发展战略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
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充分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从人口转变理论入手,回顾湖州人口发展历程,分析人口发展变化特征,总结出湖州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方法预测湖州未来人口总量及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对促进湖州人口与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粗浅建议。
关键词:人口发展趋势湖州人口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问题,准确把握人口变动特征,预测人口发展趋势,对制定与人口变化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1.7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323元。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人口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始终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湖州人口发展发生了新的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规模继续扩大,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州市常住人口为289.35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62.56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6.79万人,增长10.2%,平均每年增加2.68万人,年均增长9.8‰。
一、湖州人口发展变化的阶段分析人口转变理论也称人口过渡论或人口演变论,是研究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过渡的理论,为当代世界人口学界普遍认同的最重要的人口理论之一。
根据法国人口学家兰迪的“3个序列”理论,人口转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原始阶段,人口增长的典型特征是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第二阶段为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两者较原始阶段为低)和低自然增长率;第三阶段为现代阶段,先是死亡率持续下降,出生率维持不变,人口增长加速,后是出生率也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高又转入低。
湖州人口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湖州人口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湖州位于中国东南部,是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因此吸引了众多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湖州的人口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湖州的历史人口发展情况。
据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十年来,湖州的人口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
在20世纪70年代初,湖州的人口数量仅为约200万人,到了2019年,人口已经增长到了超过400万人。
这一持续增长的趋势与湖州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其次,湖州的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在过去,农业是湖州主导的经济产业,大多数人口都是农民。
但是随着湖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年轻人和技术人才的流动加快,城市化进程在湖州推进。
在未来,湖州的人口发展趋势将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湖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将是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湖州正朝着创新型城市转型,加速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这将吸引更多的人口来到湖州,寻求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机会。
其次,湖州的城市化进程将会继续推动人口结构的变化。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更多的农村人口将会涌入城市。
这将提高城市的人口密集度,增加城市的人口数量。
同时,城市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所以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也将是湖州未来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此外,湖州的老龄化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湖州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高。
这将对湖州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另外,湖州的人口流动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因素。
湖州作为浙江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这些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和其他省份,带来了劳动力资源和消费需求。
稳定和管理好人口流动,将是湖州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湖州市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湖州市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引言湖州市是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北部,素有“太湖明珠”之称。
湖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化进程、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的挑战。
本次社会实践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湖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探索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有效途径,以及为湖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二、调研目的和意义1. 了解湖州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包括主要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差异、人民生活水平等情况;2. 探讨湖州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农村地区人口外流、城市环境污染等;3. 研究湖州市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4. 分析湖州市在产业升级和转型中的现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数据研究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收集湖州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同时与市民、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等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以全面掌握湖州市的发展状况。
四、湖州市的经济发展现状1. 主要产业结构湖州市的主要产业包括纺织、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其中纺织业是湖州市的传统支柱产业,目前正逐渐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发展。
同时,湖州市还以其发达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而闻名。
2. 地区经济差异湖州市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北部城区经济发达,而南部地区相对较为落后。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3. 人民生活水平湖州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较高,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而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较为稳定。
五、湖州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 农村地区人口外流湖州市的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人口外流现象,这导致了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不足,也对农田的管理和维护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2. 城市环境污染湖州市的城市化进程较为迅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空气质量恶化、环境噪音污染等问题对市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浙江省人口预测
浙江省人口预测一、引言人口预测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分配、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
浙江省作为中国的一个经济发达省份,其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对整个国家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预测浙江省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浙江省人口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浙江省的人口数量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
截至2020年,浙江省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5700万。
从人口结构来看,浙江省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都在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浙江省的城市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农村人口则逐渐减少。
三、人口预测方法人口预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回归分析、灰色预测、指数平滑等多种方法。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人口预测。
具体来说,我们首先对浙江省的历史人口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最后通过这个模型预测未来的人口数量和结构。
四、浙江省未来人口预测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我们预测了浙江省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
具体来说,我们预测未来几年浙江省的总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将逐渐放缓。
到2030年左右,浙江省的总人口将达到6000万左右。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将继续增加,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则将逐渐下降。
五、结论与建议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历史人口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得出了浙江省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
针对这一趋势,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相应政策,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2、加强老年人口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3、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规划水平,促进城市化进程;4、鼓励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应对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压力。
浙江省人口统计表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省的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本文将详细介绍浙江省的人口统计数据。
一、浙江省人口概况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浙江省的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了5000万大关。
浙江省湖州市市区常住人口数量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浙江省湖州市市区常住人口数量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序言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湖州市市区常住人口数量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湖州市市区常住人口数量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湖州市市区常住人口数量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
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湖州市市区常住人口数量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等重要维度。
目录第一节湖州市市区常住人口数量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 (1)第二节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一、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三、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四、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一、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二、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三、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四、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同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1)一、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1)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14图表目录表1:湖州市市区常住人口数量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表2: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6表10: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2: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7)表13: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同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1)表21: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第一节湖州市市区常住人口数量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湖州市市区常住人口数量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湖州市市区常住人口数量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第二节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一、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2: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3: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三、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表4: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四、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5: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五、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6: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7: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8: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9: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三节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一、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10: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二、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表11: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三、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表12: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四、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表13: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五、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14: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表15: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16: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同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17: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同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四节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一、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18: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表19: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三、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表20: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四、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表21: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五、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22: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表23: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24: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25: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年份湖州市市区变动值总值变动值。
调研湖州报告
调研湖州报告湖州市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湖州市位于中国浙江省的北部,是一个美丽的山水之城。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湖州市的发展状况、经济特点、旅游资源以及人文环境,为湖州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问卷并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以了解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我们也对湖州市的主要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以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三、湖州市的发展状况湖州市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城市,特色产业有纺织、机械制造、新能源等。
该市积极推动创新创业,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
同时,湖州市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文旅融合提升城市形象和软实力。
四、湖州市的旅游资源湖州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南浔古镇、莫干山、乌镇等。
南浔古镇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吸引了大量游客。
莫干山是一个山水秀美的度假胜地,以其清新宜人的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
乌镇则以其独特的水乡特色和古老的街巷而闻名于世。
五、湖州市的人文环境湖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该市注重保护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湖州市还建设了一批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为市民提供了学习和娱乐的场所。
六、调研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湖州市的居民对市区环境、旅游设施和市政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市民认为市区交通不便,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部分游客认为部分旅游景点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同时,湖州市的文化产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需要政府和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
七、建议与展望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改善交通网络,提高市区交通便利度;2.加强旅游景点的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3.推动湖州市的文化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大投入;4.加强政府和企业合作,打造湖州市的国际形象。
总结:湖州市作为中国浙江省的一座山水之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
湖州城市调研报告
湖州城市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湖州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南部,是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湖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为了更好地了解湖州的城市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本次调研将对湖州市的经济、人口、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经济发展湖州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湖州市GDP持续增长,去年实现了XX亿元的总产值。
其中,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是湖州市的三大支柱产业。
工业方面,湖州市以纺织、电子信息和化工等行业为主,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农业方面,湖州市的稻米、丝瓜和油菜等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服务业方面,湖州市的旅游、金融和互联网经济等产业正在快速崛起,成为湖州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人口状况湖州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湖州市的常住人口已达到XX万人。
人口结构方面,湖州市城市化水平较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XX%。
其中,年轻人群体是湖州市的人口主体,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较强,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湖州市还吸引了一批外来人口,他们为湖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城市规划与建设湖州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备受到高度重视。
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城市发展规划和政策,以推动湖州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
其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湖州市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湖州市已经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的交通、水利和供电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保障。
此外,在城市建设方面,湖州市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加强了对古城区和湖泊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五、发展机遇与挑战湖州市在城市发展中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湖州市的优美自然环境和丰富文化底蕴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湖州市还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创新能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doc】太平天国战争前后湖州府人口变化分析
太平天国战争前后湖州府人口变化分析第33卷第5期2011年1O月湖州师范学院JournalofHuzhouTeachersCollegeV o1.33No.5Oct.,2O11太平天国战争前后湖州府人口变化分析彭敏(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重大的内部战争,其持续时间长,造成了许多地区的人口锐减.湖州府位于战争的地理要冲,人口损失尤为严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战后为了恢复经济生产,湖州府推行"招垦"政策,来自各地区的移民大量涌入湖州.这些移民既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经济,文化,生活的进步,亦带来了一些问题.关键词:太平天国;湖州;人口;移民中图分类号:K9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734(2011)05—0005—05湖卅I府,隋置州,因地滨太湖得名.元成宗元贞六年(1295年),废州置湖州路;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改湖州府.至清末时,湖州府管辖归安,乌程,长兴,德清,武康,安吉,孝丰共7县.府治归安,乌程.湖州一直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早在宋朝时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湖丝"衣被天下",也成为外商竞购的商品,远销全国各地.地处江南的湖州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和粮食漕运中心,人文荟萃,科甲辈出.清朝乾隆,嘉庆以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矛盾日益集中和激化.江南作为全国的财富主要来源地,所承担的税额一直以来就比较高,更重要的是,人口对于土地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连那些边远地区的人口也呈饱和状态,人地关系逐渐紧张.[1](P102)人口在短时间内大量增长,超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人均耕地日益减少,许多小户靠耕地无法养活自己,被迫外出谋生,于是又产生了流民阶层.L2此外,不时的灾荒,苛刻的政策和外敌的入侵,都使得整个社会越发显得动荡不安,民变四起.太平天国运动尚未到达江南地区时,江浙的农民反抗斗争已如火如荼.值得注意的是,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带的湖州,战略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湖州身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濒太湖,南接杭州,西依安徽,北接江苏,是南通百越,北接勾吴之要冲,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湖州也担负起屏翼杭州的重要任务,而控制了湖州,也就是保障了杭州的大西北,同时湖州也是太湖南岸的北边防线.太平军如想夺取整个江南并控制这个富庶之地,攻下湖州府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一,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湖州府人口的锐减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一路上势如破竹,而江南的繁华对于太平军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为了抢夺清政府的经济命脉,进而补充自己的财源,浙江北部的杭州,嘉兴,湖州三府因而成了太平军与清军反复争夺的地区,战争历时长,战况激烈,人口死亡亦多.r3](H."浙省自发逆肆扰以来,通计各府,惟杭州,湖州两府各属受灾最重".l4湖州位于天京的外围,乃太平军和清军出入浙江的要道,故其不可避免成为主战场之一.1860年2月,太平军为实施攻杭救京方案,第一次由李世贤部进入湖州地区,以后几度用兵湖州,并于1862年5月攻下湖州府.天京陷落后,湖州成为太平天国最后一个大据点,众多重要将领荟萃湖州,幼天王一度还准*收稿日期:2011—02—02作者简介:彭敏,在读硕士,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湖州师范学院第33卷备在湖州建都.在湖州地区,清军与太平军的战争也反反复复,伤亡也尤为惨重.在湖州府属七县中,又以长兴,武康,孝丰,安吉"受祸尤烈".①长兴县.根据葛庆华的研究,战后长兴土着约存7万人,而曹树基根据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和嘉庆八年(1803年)的长兴县人口数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推断,战前,即1858年长兴县人口约为47万.这样一来,则战争期间长兴县的人口损失率达到85.同治年间记载称:"兵燹之余,民物凋丧,其列于册者孑遗之民仅十之三焉".②由于这一判断是根据战前的在籍人口数作出的,而战前的在籍人口可能并末包括全体人口.实际人口的损失率大大高于在籍人口的损失率.安吉县."自庚申(1860年)至壬戌(1861年),贼往来不记其数.民始时死于兵戈,其饿毙者尚少.至壬戌五六月,颗粒难得,民皆食木皮青草,由是八九饿毙.往时户口十三万有奇,至甲子秋贼退,编排止六千遗人而已"③.同治三年(1864年)清查户口,土着户仅存3500户,残存的土着人口最多只有1万左右,人口损失超过92.孝丰县(后并人安吉县)."咸丰六年编排保甲,实在男丁十四万有奇,女丁及老幼并十五万有奇."④同治十年(1871年),孝丰县土着户仅存2557,男女大小丁口7366,而1858年孝丰人口在3O万左右,战争中人口损失率达97.5.这也与光绪《孝丰县志》卷8《祥异志》的记载相符:"昔全盛时El三十余万,而今则落落星辰,散布四隅者仅八千余,不及三十之一也".一些村镇的人口损失还不止此数,甚至于有些村落的人口损失率达到99.武康县(后并入德清县).武康"素瘠多山,又当贼往来皖浙道路之冲",故人口损失极为惨重.同治三年(1864年)粮储道杨昌洁攻克武康,看到的是"井舍烟稀,鸡犬绝声,遗民百不存一,所复各城疮痍无有过于是者."⑤道光七年(1827年)户24473,口102104,至1858年人口约莫11.6万,因位置与孝丰毗邻,人口损失预计也在95以上.德清县.该县同治十一年(1872年)人丁行查未报,故其人口损失情况不详.由于地处水乡,远离通往杭州的交通要道,故人口损失稍少于毗邻的武康.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将领高连升克复德清,"县人生还者不过十之二,三".嘉庆八年德清县合计男女丁口为39.1万,估计至咸丰元年人口可达46万余人.⑥中国移民史》中估计同治四年德清县的人口大约尚存6万余人,可推得战争中土着的损失率达到87.乌程,归安县.乌程,归安两县战争中的人口损失较西部诸县要小.乌程,归安两县因丝织业兴盛,与外界联系较多,百姓战时多迁避外地避难.加之地处水乡,可以用船载负全家,"托命于小溪汉港,丛芦密苇之间",获保全者较多,所以,"水国被害较轻,户口十或全其五六".⑦同治十一年乌程县"实在人丁"36.1万,归安县人丁"行查未报",光绪二年编查保甲,城乡共计69211户,254739口.预计两县的人口损失率约为6O左右.总之,至1851年太平天国战前,湖州府人口约有285万左右.战后仅存不到70万,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湖州府属七县人口损失215万,人口损失率在75左右.战争期间的损失人数是惊人的,可并非都是太平军所致,这一部分的损失因素是多方面导致的.第一,战争直接造成的死亡.1864年,湖州保卫战前,清军派郭松林,李朝斌等攻打长兴城,太平军守将襄王刘官芳也毫不畏惧,并燃烧火药桶,双方都死伤惨重,"死于城下者尸积成堆".[5](P763~湖州保卫战中,太平军打死打伤中外联军总计也近万人左右.第二,清军的屠杀.太平军在一定程度上同情穷人,而满清为了扑灭太平军起义,搜刮百姓,大肆屠杀汉族百姓,即使对叛乱投降者和俘虏也不例外.清军攻克湖州以后,在湖州城内大肆屠杀,被屠杀的百姓《浙西减漕纪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755页.同治《长兴县志》卷首《序》.同治《安吉县志》卷18杂记光绪《张氏宗谱》载:"吉县全盛时户口不下二十万". 光绪《孝丰县志》卷4《户口》.秦湘业,陈钟英《平浙纪略》.民国《德清县志》卷4《食货?户口》.秦湘业,陈钟英《平浙纪略》.第5期彭敏:太平天国战争前后湖州府人口变化分析达15000人左右."清军入城后,滥杀未逃走的不幸的非战斗人员,无辜的居民不分男,女,儿童均遭屠洗".『6j(第三,由于饥馑而造成的人口减少.频繁的战事,严重地破坏了当地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致使饥馑载道,民众体质普遍下降.从咸丰十年到同治三年间,浙西北的不少地区在太平军和清军占领中数度易手,战事频仍,人民或死于战火,或为躲避战火而出逃他乡,必然严重影响农事和日常生活.比如在安吉,"自庚申至壬戌(咸丰十年至同治元年)贼往来不计其数,民始时死于兵戈,其饿毙者尚少.至壬戌五六月,颗粒难收,民皆食木皮青草,由是八九饿毙."(1)咸同之际,苏北及江北其他省份时有旱蝗等灾发生,大量饥民纷纷南下觅食,特别是同治元年,各省旱荒,又爆发蝗害,灾民纷纷渡江,不下数万,粮食越发显得不足.比如在西天目山庙中以前有四百和尚,战后仅三十名幸存,大多数人是在深山中饿死的.l7l(∞第四,战争期间瘟疫的爆发对人口的影响.由于战争持续时间太长,加之灾荒和饥馑以及同治元年由安徽传播过来的瘟疫,使得浙西人口损失惨重.如湖州孝丰县,"同治元年六七月瘟疫,民遭兵戈者半,遭瘟疫者亦半"④.战争是这次瘟疫的直接的主要因素,难民生活无着,路途奔波,本来体质就差,加之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状况恶劣,特别容易诱发瘟疫.早在咸丰六年,苏南的难民营中就有疫病爆发.这次瘟疫始于同治元年五月,先流行于安徽宁国,广德一带,然后向四周蔓延,所造成的人口损失超过了战争本身,湖州府的西部和南部也是这次大瘟疫的流行区.如在湖州,"利济寺中难民独多,天甚炎热,四处散居,人皆坐卧地上,各相枕藉.又均病泻痢,秽气逼人,死者日二十余人."l8_(H."军队和难民的流动也直接导致了疫病的流传.战争导致的民众体质下降,环境恶化,恶劣生存条件下的聚居人口增加,大规模人口流动频繁以及国家和社会救济能力下降等,这些都导致乃至促发了原本就存在于江南地区的霍乱等疫病的爆发和流传,致使在战争的作用下,发生了全区域性的特大疫灾.⑨二,太平天国战争后湖州府的招垦和移民太平天国运动历时十余年,波及甚广,战后的苏,浙,皖三省破坏尤为严重,"几于百里无人烟.其中大半人民死亡,室庐焚毁,田亩无主,荒弃不耕".(I)关于这一地区土地抛荒的情形和人口"半真空"的状态,何炳棣先生在他的书中引用了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观察报告:"到处都是废墟,每城仅数十所房屋有人居住,这些都是十三年前的太平天国叛乱者造成的.连接各城的大路已成狭窄小道,很多地方已长满难以穿越的灌木林.……无论是河谷中的田地,还是山坡上的梯田,都已为荒草覆盖,显然没有什么作物能在这枯竭的土地上繁衍."_7】('江南地区的战后俨然已是废墟一片,然而这些地方一向是朝廷赋税的命脉所在,土地的大量荒芜,人烟稀少势必会影响到朝廷的收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已成为当务之急,而生产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劳动力作为保障.为了迅速恢复残破的经济,清廷于同治五年(1866年)谕令各省招垦荒田.湖州府被清军再次收回以后,在地方大吏督促下,先后设立了"劝农局","招垦局"等机构,负责招垦事宜,并制定各种优惠的招垦政策,鼓励和吸引各地移民前来,以解决人少地多的矛盾.如左宗棠收复浙江后,"招宛,邓,襄,随之民来孝垦荒".lg]受到这些保护性优惠政策的吸引,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从四面八方涌人到这片区域,在荒芜而陌生的土地上耕种,建立新的家园.这些新移民的构成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军事性移民,包括湘军,淮军裁撤的散勇.平定太平军后,曾国藩就已经决定解散他指挥的全部十二万名湘军(但不包括左宗棠的部队).而早在1864年8月14日,大约二万五千名曾国荃最精锐的军队连同其将领一并退役,可能他们已经掠夺了足够的财富,说什么也要解甲归田了.剩下的十二万人分期①同治《安吉县志》卷18杂记.②同治《孝丰县志》卷八《祥异志》.③余新忠:《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兼论战争与瘟疫之关系》,《近代史研究})20O2年第5期.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江南发生的大规模瘟疫始自咸丰十年,同治元年达到高潮,同治三年随战争的结束而渐趋平息.它是清代江南地区爆发的波及范围仅次于嘉道之际大疫和疫死率最高的瘟疫,致使数百万人罹难.瘟疫的种类包括霍乱,疟疾,痢疾,天花,类霍乱,并可能存在伤寒和百日咳等.④王韬:《搜园文录外编》卷七《平贼议》湖卅I师范学院第33卷退役,大部分在1864~1865年进行,有的在1866年退役,因为还需要这些人来守卫安徽江西地区,以防止太平军残余死灰复燃._I』(这些兵勇有一大批就地安置,留居江南各地,进行劳作.湖州府属各县也有关于这些散勇的记录,如德清县"同治四年(1865年)客民散勇来邑垦荒".①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遣散的太平军战士.当时《申报》曾报道:"皖浙大吏以国课攸关,招徕客民开垦,期间应募者,非漏网余匪,即遣散游勇."[.第二,各地受吸引而来的移民.这些移民以两湖,河南等外省民为多,温台等地的省内移民也占一部分.在一些府县甚至超过当地土着,这类移民在志书常称之为"客户"或"客民".地处湖州府西北的长兴县,"客民垦荒,豫楚最多,温台次之,农忙作散工者夏来冬去又数千人".②据民国年间调查,长兴县外来移民,"以河南籍为最多,占百分之四十以上,本地籍占百分之四十弱,余均台,绍,温,金,湘,皖,江北等籍"._g安吉县则"自兵燹后,本乡人少,田亩荒芜,宁绍温台及两湖江北之民云集".⑧这些客民大多属战乱恢复型移民.战后外地客民主要迁入湖州府的西部和南部,时人指出:"郡西山田荒旷尤多,温台人及湖北人咸来占耕.自同治至光绪初,湖北人蔓延郡东."④湖北人明显要比温台客民为多.不仅在西部的安吉和孝丰等地充斥客民,南部的武康县也同样是客民"纷至沓来,视为利薮"o[3](P448)乌程,归安两县"洪杨乱后,湖南人随湘军来此垦荒者甚多".粗略地估计,至光绪十五年,湖州府西部三县的客民人口可能达到7万,整个湖州府则应当在12万左右.这些移民迁来以后,开垦土地,日聚日多,逐渐形成土客杂居的局面.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又不断有各地移民迁居于此,希望耕种无主良田,占有无主的好屋.三,移民给湖州府带来的影响(一)随着移民的到来,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开发加快,对战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湖州府,尤其是西部三县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最直接的后果便是为浙西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外来移民的迁入,及时满足了本区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移民成为垦辟荒田,恢复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改变了当地山区人烟稀少的面貌."由是地日以辟,类日以聚.厥后接踵来者益多,深山之中,几无旷土"⑤,大量荒漠的山地得以开垦,而且促进了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农副产品通过市场进入了流通领域,丰富了当地农村市场.迁往浙西山区的移民主要从事农耕活动,但并非从事单一的粮食生产,而是大力种植经济作物和杂粮.他们所种的农作物包括苎麻,花生,玉米,番薯等.苎麻,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带有明显的商品生产性质.如在安吉,种植苎麻者"自闽人及江右人租乡村旷地设厂开掘而种莳壅既工,获利始倍".⑥而且,两湖和河南的移民还带来了他们家乡的重要菜蔬,例如空心菜和白花菜等.[(二)移民也促进了本区城镇文化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变革浙西山区移民的迁入与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山区小市镇的发展与繁荣.有些山区小市镇的兴起甚至完全是因为移民的迁入.浙皖两省交界的泗安镇由于各地商人汇集于此,同治中曾建立新安公所于西门,光绪十七年宁绍商人亦建宁绍会馆于泗安南门,以地缘纽带联络乡谊,保护同乡的利益.⑦外来移民也丰富了湖州的文化,各地移民迁居湖州的同时,也带来了原籍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土客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吐故纳新.例如在生活习俗上,两湖及河南移民带来了饮食风格的变化,原来喜甜,淡的湖州居名也逐渐变得能够接受咸和辣的口味.入冬后,湖州人,尤其是西南三县的人一般都要加工或购买民国《德清县新志》卷4《食货》.《长兴志拾遗》卷下《风俗》.同治《安吉县志》卷七《风俗》.民国《南浔志》卷三十.同治《湖州府志》卷九十五《杂缀》.乾隆《安吉州志》卷八《物产》.光绪《长兴志拾遗》卷上《公建》.第5期彭敏:太平天国战争前后湖州府人口变化分析年糕,糍粑,大量腌制咸菜,如辣菜,雪菜,豆角,辣椒等蔬菜品种,以及留待过春节使用的咸鱼,腊肉等肉食品,这些也是受外来移民的生活习俗逐渐熏染的结果.伴随大量移民而来的是各地方言也涌了进来,改变了原来湖州的语言格局,出现了方言}昆杂的局面.境内大致有吴语,官话,闽语三大类:吴语系统有宜兴话,湖州本地话;官语系统有河南话,苏北话,安庆话,湖北话;闽语系统是分布于少数地区的温台话,即所说的平阳话.(三)由于移民成分复杂,其中难免良莠不齐,对社会,经济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战后本区域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秩序混乱,土匪猖狂,帮会横行,与此密不可分.前来开垦浙西山区的移民大多数是自发性的封建流民,他们"聚散无常,往来莫定,其间良顽不一,易於藏奸"①.一些流民性情凶悍,为了生计,往往强垦他人的土地田产,或抢人畜产,扰乱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随之而变,斗殴争论之事频繁发生,引起当地官府的惊慌和本地人的痛恨."安,武,孝三邑之匪,公然掳人毁屋,居民迁避一空.安吉之石羊里者,即石莺村,为匪类聚会之所.土民早闻风逃徙,附近各乡镇亦皆逃至湖郡.连樯而下,络绎不绝".g]以至于有些土着流亡者,一旦生还,反至无所归宿.田为人有,屋为人居,力不能夺,讼不能胜,乃不得已而亦舍己芸人,占别家之产以自活.l11_参考文献:[1][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靳志朋.太平天国运动对江南社会的冲击与影响[J].衡水学院,2009(6).[3]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六卷:清?民国时期E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4]曹树基,李玉尚.太平天国战争对浙江人口的影响[J].复旦,2000(5).[5]胡长龄.俭德斋随笔[M]//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第6册).台北:神州国光社,1952.[6][英]呤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下册)EM].王维周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7]何炳棣.13681953中国人El研究[M].葛剑雄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8]沈梓.避寇日记(卷3)[M].//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63.[9]葛庆华.近代江南地区的河南移民——以苏,浙,皖交界地区为中心[J].史学月刊2003(1)[10]颜晓红.清代浙西山区人口流动与生态环境变迁[J].南京林业大学2007(3).[1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Huzhou'SPopulationChangeAroundtheWaroftheTaipingHeavenlyKingdom PENGMin(SchoolofLiberalArts,JournalismandMassCommunication,ChinaOceanUniversity,Qin gdao266i00,China)Abstract:TheTaipingHeavenlyKingdomisthefirstmajorinternalwarinthemodernChinese his—tory.Itlastedalongtime,andtherefore,thepopulationwasgreatlyreducedinmanyregions.H uzhouissituatedintheimportantstrategiclocation,SOthepopulationdeclinedrelativelymoreserio usly,butthisDhenomenonresultedfromvariouscauses.Torestoreeconomicproductionafterthewar, Huzhoucarriedoutareclamationpolicy,andanumberofimmigrantsfromdifferentplacesbegantoset tleinHuzhou.Theimmigrantsnotonlybroughtsufficientlaborforceandpromotedtheadvanceme ntinecon—omy,cultureandlife,butalsobroughtaboutsomeproblems.Keywords:theTaipingHeavenlyKingdom;Huzhou;population;immigrants [责任编辑陈义报]①光绪《严州府志》卷之九《食货》.。
浙江省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序言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总户数,总人口数,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
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第一节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现状 (1)第二节湖州南浔区总户数指标分析 (3)一、湖州南浔区总户数现状统计 (3)二、全省总户数现状统计 (3)三、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占全省总户数比重统计 (3)四、湖州南浔区总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湖州南浔区总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总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总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同全省总户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湖州南浔区总人口数指标分析 (7)一、湖州南浔区总人口数现状统计 (7)二、全省总人口数现状统计分析 (7)三、湖州南浔区总人口数占全省总人口数比重统计分析 (7)四、湖州南浔区总人口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湖州南浔区总人口数(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总人口数(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总人口数(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湖州南浔区总人口数同全省总人口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湖州南浔区男性人口数指标分析 (11)一、湖州南浔区男性人口数现状统计 (11)二、全省男性人口数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湖州南浔区男性人口数占全省男性人口数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湖州南浔区男性人口数(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湖州南浔区男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省男性人口数(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省男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湖州南浔区男性人口数同全省男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湖州南浔区女性人口数指标分析 (15)一、湖州南浔区女性人口数现状统计 (15)二、全省女性人口数现状统计 (15)三、湖州南浔区女性人口数占全省女性人口数比重统计 (15)四、湖州南浔区女性人口数(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湖州南浔区女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省女性人口数(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省女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湖州南浔区女性人口数同全省女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图表目录表1: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湖州南浔区总户数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总户数现状统计表 (3)表4: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占全省总户数比重统计表 (3)表5:湖州南浔区总户数(2016-2018)统计表 (4)表6:湖州南浔区总户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总户数(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总户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同全省总户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湖州南浔区总人口数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总人口数现状统计表 (7)表12:湖州南浔区总人口数占全省总人口数比重统计表 (7)表13:湖州南浔区总人口数(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湖州南浔区总人口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总人口数(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总人口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湖州南浔区总人口数同全省总人口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湖州南浔区总人口数同全省总人口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湖州南浔区男性人口数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男性人口数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湖州南浔区男性人口数占全省男性人口数比重统计表 (11)表21:湖州南浔区男性人口数(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湖州南浔区男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男性人口数(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省男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湖州南浔区男性人口数同全省男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湖州南浔区女性人口数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省女性人口数现状统计表 (15)表28:湖州南浔区女性人口数占全省女性人口数比重统计表 (15)表29:湖州南浔区女性人口数(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湖州南浔区女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省女性人口数(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省女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湖州南浔区女性人口数同全省女性人口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第一节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现状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湖州南浔区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综合情况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数据是以公安年报数为基础统计得出。
人口发展 调研报告
人口发展调研报告人口发展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资源,人口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我国人口的发展概况,分析人口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并探讨人口发展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以获取他们对人口发展的认知和态度。
文献研究则主要关注人口发展的历史数据和现状,以及已经进行的相关研究成果。
三、人口发展的概况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我国的人口总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经放缓。
2019年,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4.55亿人,稳居世界第一。
而自2020年起,我国人口开始进入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生育率的下降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
同时,在城市化的推动下,我国人口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布不均衡特点,大城市的人口持续增加,而农村地区的人口相对减少。
四、人口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挑战1. 经济发展:人口规模的增加可以提供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劳动力的供给将会减少,引发劳动力市场紧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
2. 社会保障: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健等。
此外,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家庭结构的转变,家庭养老的责任将更加重大。
3. 教育负担:人口增长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会加大,学校和教师的供给将面临挑战。
此外,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也对幼儿教育和育儿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五、人口发展的重要意义1. 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增加了市场规模和消费需求,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2. 人力资源:人口是一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维持社会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创新能力:人口增长促进了知识、技术和创新的交流和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我国人口发展正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但同时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湖州市城市发展概况、经济与能源发展预测及减排潜力分析
湖州市城市发展概况、经济与能源发展预测及减排潜力分析1、湖州市城市概况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南接杭州,东邻嘉兴,南接杭州,市辖2区3县,市域面积5820平方公里,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299.5万人,城镇化率62.0%。
2017年湖州市一、二、三产比例为5.1:47.4:47.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49.6%,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73.4万辆。
2017年湖州市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CO、VOCs、NH3、PM10、PM2.5、BC、OC和CO2的排放量分别为2.4万吨、4.9万吨、15.9万吨、8.0万吨、1.0万吨、5.0万吨、1.6万吨、0.1万吨、0.2万吨和3098.2万吨。
湖州市2017年PM2.5年均浓度为42.2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年平均浓度限值约20.6%,O3日最大8小时值第90百分位浓度为186.6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约16.6%。
考虑湖州市的空气质量现状及可采取的行动措施制定湖州市空气质量达标目标:到2020年,PM2.5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35μg/m3。
2、经济与能源发展预测预计2020年湖州市常住人口达到303.7万人。
综合考虑经济增速及其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效率等对人口机械增长的影响,预测2020年城镇化率约为63.8%。
根据历史数据推算,2018-2020年湖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6.8%,结合湖州市统计年鉴中2008-2017年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采用弹性系数法,预测到2020年湖州市生产总值为2842.8亿元。
到2020年,预测全市能源需求总量为1299万吨标煤左右。
3、减排潜力分析《2020-2026年中国节能减排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数据显示:以湖州市2017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为基础,根据湖州市在能源、产业、交通及用地结构的调整规划,预测了到2020年湖州市新增机动车和天然气的排放增量,并进行了减排措施评估。
2021湖州统计调查概要
2021湖州统计调查概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统计调查成为了解和分析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工具。
湖州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经过2021年的统计调查,我们可以对湖州的经济、人口等方面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湖州的经济状况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湖州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X亿元,比去年增长了X%。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了X%,第二产业增长了X%,第三产业增长了X%。
可以看出,湖州的经济结构较为合理,服务业的发展十分明显。
湖州的就业状况稳定。
2021年,湖州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X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X%。
同时,湖州市的困难群体就业率也有所提高,为X%。
这些数据表明,湖州市的就业状况相对稳定,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湖州的人口变化趋势明显。
2021年,湖州的总人口为X万人,与去年相比增长了X%。
同时,湖州市户籍人口也出现了增长,达到了X 万人,其中非湖州籍人口占比为X%。
这说明湖州市的人口增长主要是由外来人口贡献的。
湖州的教育状况不断改善。
经过统计调查,湖州市有X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X所。
同时,湖州市的普及教育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教育资源的供给也进一步丰富。
这为湖州市培养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湖州市的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2021年,湖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X元,同比增长了X%。
湖州市的居民消费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消费指数增长了X%。
这反映了湖州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在不断增强。
湖州市的社会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湖州市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了X%,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了X%。
同时,湖州市的社会福利投入也有所增加,为保障市民的基本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2021年的湖州统计调查显示,湖州的经济状况稳步增长,人口变化趋势明显,就业环境稳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
这为湖州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也为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浙江省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引言本报告针对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现状 (1)第二节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一、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三、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四、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一、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二、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三、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四、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同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湖州市市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1)一、湖州市市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1)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湖州市市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湖州市市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湖州市市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湖州市市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14 第五节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5)一、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5)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5)三、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15)四、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18 第六节湖州市市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9)一、湖州市市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9)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9)三、湖州市市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19)四、湖州市市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20)五、湖州市市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20)六、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21)七、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21)八、湖州市市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22 第七节湖州市市区工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23)一、湖州市市区工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23)二、全省工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23)三、湖州市市区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省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23)四、湖州市市区工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24)五、湖州市市区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24)六、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25)七、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25)八、湖州市市区工业生产总值同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26)第八节湖州市市区人均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27)一、湖州市市区人均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27)二、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27)三、湖州市市区人均生产总值占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27)四、湖州市市区人均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28)五、湖州市市区人均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28)六、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29)七、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29)八、湖州市市区人均生产总值同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30)第九节湖州市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分析 (31)一、湖州市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 (31)二、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 (31)三、湖州市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统计 (31)四、湖州市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32)五、湖州市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32)六、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33)七、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33)八、湖州市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34)第十节湖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指标分析 (35)一、湖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5)二、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5)三、湖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 (35)四、湖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36)五、湖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36)六、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37)七、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37)八、湖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38)第十一节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39)一、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9)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39)三、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39)四、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0)五、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0)六、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1)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1)八、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42 第十二节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指标分析 (43)一、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 (43)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分析 (43)三、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统计分析 (43)四、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6-2018)统计分析 (44)五、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分析 (44)六、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6-2018)统计分析 (45)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分析 (45)八、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46图表目录表1: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现状统计表 (1)表2: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湖州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6表10: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2: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7)表13: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湖州市市区生产总值同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湖州市市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湖州市市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1)表21:湖州市市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湖州市市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湖州市市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5)表28: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5)表29: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表33:湖州市市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湖州市市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9)表36:湖州市市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9)表37:湖州市市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20)表38:湖州市市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21)表40: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湖州市市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22)表42:湖州市市区工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23)表43:全省工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23)表44:湖州市市区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省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23)表45:湖州市市区工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24)表46:湖州市市区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4)表47: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25)表48: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5)表49:湖州市市区工业生产总值同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6)表50:湖州市市区人均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27)表51: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表 (27)表52:湖州市市区人均生产总值占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27)表53:湖州市市区人均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28)表54:湖州市市区人均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8)表55: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29)表56: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9)表57:湖州市市区人均生产总值同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0)表58:湖州市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表 (31)表59: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表 (31)表60:湖州市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统计表 (31)表61:湖州市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2018)统计表 (32)表62:湖州市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2)表63: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2018)统计表 (33)表64: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3)表65:湖州市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4)表66:湖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表 (35)表67: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表 (35)表68:湖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表 (35)表69:湖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表 (36)表70:湖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6)表71: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表 (37)表72: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7)表73:湖州市市区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38)表74: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表 (39)表75: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表 (39)表76: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表 (39)表77: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表 (40)表78: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0)表79: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表 (41)表80: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1)表81: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2)表82: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表 (43)表83: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分析表 (43)表84: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统计表 (43)表85: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6-2018)统计表 (44)表86: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44)表87: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6-2018)统计表 (45)表88: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45)表89:湖州市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6)。
湖州市的人口是多少?
湖州市的人口是多少?一、湖州市的人口总数具体是多少?湖州市位于浙江省,是一个风景优美、经济发达的城市。
那么,湖州市的人口到底有多少呢?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湖州市的人口总数达到了约295万人。
这个数字相当可观,说明湖州市是一个人口密集、繁荣发展的地方。
二、湖州市人口的增长趋势如何?湖州市的人口增长一直呈现出稳定而健康的态势。
长期以来,湖州市的人口总数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展现了城市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而且,湖州市的人口增长速度也较为平稳,并且未来还具备一定的增长空间。
这主要得益于湖州市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宜居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的流入。
三、湖州市人口结构的特点是什么?湖州市的人口结构显示出一定的特点。
首先,湖州市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市区和县城,形成了以城市人口为主的特点。
其次,随着湖州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成为人口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湖州市的人口中年轻人和中青年人占比较高,这意味着湖州市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四、湖州市人口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湖州市人口变化的原因复杂而多样。
首先,湖州市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城市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人口的涌入。
其次,湖州市经济的繁荣和就业机会的增多,也促使更多人选择在湖州市居住和工作。
此外,湖州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吸引了许多学生前来求学。
总的来说,湖州市的人口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五、湖州市人口发展对城市的影响是怎样的?湖州市的人口发展对城市的影响非常重要。
首先,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城市的经济活力将进一步增强,市场需求也将不断扩大,这对湖州市的各行业发展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其次,湖州市的人口增加还会推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因此,湖州市应该注重人口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协调,以实现经济与人口的良性互动。
在人口众多的湖州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的支撑。
湖州市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将为城市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外来人口流入湖州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外来人口流入湖州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王强;翁士增;董喆
【期刊名称】《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0)2
【摘要】外来人口流入是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湖州市外来人口流入存在地区分布、性别年龄、来源地、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的差异。
研究表明:外来人口流入受工作就业、随同离开、学习培训等10大因素影响。
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1-2025年,湖州市外来人口流入呈上升趋势,2025年湖州市外来人口总数将突破105万人。
本研究据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外来人口协同服务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一站式”外来人口综合服务窗口;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提升外来人口就业技能与素质;充分发挥大数据功能,强化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总页数】7页(P78-83)
【作者】王强;翁士增;董喆
【作者单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商贸与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2
【相关文献】
1.外来人口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
2.浅析外来人口犯罪的成因、特点及打防对策
3.我国外资流入: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4.我国外资流入: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5.信贷资金变相流入股市的成因与对策——来自常州市的调查报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州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研究摘要人口发展战略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
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充分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从人口转变理论入手,回顾湖州人口发展历程,分析人口发展变化特征,总结出湖州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方法预测湖州未来人口总量及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对促进湖州人口与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粗浅建议。
关键词:人口发展趋势湖州人口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问题,准确把握人口变动特征,预测人口发展趋势,对制定与人口变化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1.7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323元。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人口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始终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湖州人口发展发生了新的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规模继续扩大,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州市常住人口为289.35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62.56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6.79万人,增长10.2%,平均每年增加2.68万人,年均增长9.8‰。
一、湖州人口发展变化的阶段分析人口转变理论也称人口过渡论或人口演变论,是研究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过渡的理论,为当代世界人口学界普遍认同的最重要的人口理论之一。
根据法国人口学家兰迪的“3个序列”理论,人口转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原始阶段,人口增长的典型特征是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第二阶段为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两者较原始阶段为低)和低自然增长率;第三阶段为现代阶段,先是死亡率持续下降,出生率维持不变,人口增长加速,后是出生率也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高又转入低。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用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转变过程是否完成的指标有两个:一是总和生育率TFR(指假设妇女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数)是否降低到2.1的更替水平以下;二是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否达到或高于65周岁的老年人口下限。
人口增长过程也是人口再生产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生命繁衍的自然现象,也与社会制度、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素质、人口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建国以来,湖州人口从1949年的114.69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89.35万人,人口增加了174.66万人,增长1.52倍,平均每年增加2.50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5.3‰。
从60多年时间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曲折的变化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口发展的变化趋势。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本文根据传统意义上的衡量标准,把自然增长率大于或等于20‰作为高速增长,介于10-20‰之间作为中速增长,5-10‰作为低速增长,多年来持续低于5‰并相对稳定作为平稳低速增长。
按照这一划分标准,根据不同时期人口增长量的多少和增长率的高低,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8年):人口高速增长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恢复和社会变革推动生产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使得人口迅速增长。
1950-1958年全市人口平均出生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其中1957年达到了这个阶段的峰值,为32.6‰,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达到26.4‰的峰值。
这一阶段全市总人口从1949年的114.69万人,增加到1958年的153.67万人,9年净增38.98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3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33.0‰。
这一阶段是湖州市人口增长的第一高峰。
这一高峰期,时间虽然不长,但它的惯性作用对后来湖州人口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阶段(1959-1966年):人口增长剧烈振荡期1959-1961年由于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再加上严重自然灾害,湖州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人们生活遇到很大困难,人口增长也步入低谷,全市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从1958年的26.9‰下降到1961年的18.2‰,而同期人口死亡率则由7.6‰上升到11.0‰。
结果这三年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下降到9.1‰,其中1960年自然增长率仅为7.6‰。
这三年是1949-1972年出生率最低的时期,而死亡率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
随着国民经济走势的好转,补偿性生育来势很猛,形成湖州人口增长第二个生育高峰期。
1962年全市人口出生率跃至33.1‰,1964年再升到34.8‰,成为建国以来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年份。
随后几年的出生率均维持在30‰以上的较高水平,自然增长率也维持在22‰以上的水平。
从1962年到1966年全市人口总量增加了20.6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13万人,年均增长23.8‰。
第三阶段(1967-1980):人口增长稳定下降期在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从1966年的29.9‰下降到1980年的10.8‰,1980年的人口出生率比1966年下降了19.1个千分点。
由于这一时期死亡率的变动幅度较小,由7.5‰下降至6‰左右,处于低水平并呈稳中有降态势。
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主要依靠出生率的降低来完成,这一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66年的22.5‰下降到4.5‰,人口增长迈入了低速增长阶段。
这一阶段的前几年,由于第一次出生高峰生育的人口陆续进入婚龄期,人口出生率、增长率还处于较高水平。
1973年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无节制生育状态有所控制,人口控制工作初见成效。
在这14年中,全市人口增加了38.28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73万人,年均增长13.5‰。
第四阶段(1981-1990年):人口增长小幅振荡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基本没有出现过大的反弹或大起大落,而同期死亡率处于稳定状态。
但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阶段人口出生率经历了两次小高峰,人口增长小幅震荡。
1981年和1982年出生率的上升是由于1980年新婚姻法的颁布实施,使在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未到位的情况下,部分原来要实行晚婚晚育的群体在婚姻法规定允许的下限范围内结婚,导致结婚人群集中,出现了出生率的小幅反弹。
1987年前后的小幅波动是因为第二次出生高峰生育的人口,即1962-1966年出生的人口进入婚育期所致。
这一时期,全市人口增加了21.38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14万人,年均增长9.2‰。
第五阶段(1991-1997年):人口增速持续回落期随着人民群众的生育观念的转变,育龄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逐步提高,妇女总和生育率的逐步下降,全市人口出生率由1990年的15.5‰持续下降到1997年的10‰以下,与此同时,自然增长率也由同期的8.48‰下降到3.08‰。
进入90年代,湖州人口增长进一步趋缓,1991-1997年这7年时间里,湖州人口增加了9.3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3万人,年均增长5.3‰,人口增速持续回落。
第六阶段(1998年至今):人口稳定低速增长期1998年以来,湖州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的低水平,尤其是2001年至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2‰以下。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断下降表明前几次出生高峰对湖州人口增长的影响在减弱,人口发展已进入一个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时期。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外来流动人口开始涌入湖州,尤其是2000年以来,外来人口快速增加,推动了湖州人口总量及结构的变化。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的出生率为7.8‰,死亡率为6.2‰,自然增长率为1.6‰,分别低于第五次人口普查0.8、0.4、0.5个千分点。
另一方面,全市人口总和生育率降至0.97,平均预期寿命高达79.63岁,依照国际标准,湖州人口转变过程已基本完成。
二、湖州人口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一)常住人口增长加快,户籍人口增长稳定2010年11月1日零时,湖州市常住人口达到289.35万人,与“五普”的262.56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6.79万人,增长10.2%,平均每年增加2.68万人,年均增长9.8‰。
十年间我市户籍人口从“五普”的255.79万人,增加到259.87万人,增加4.08万人,年均增长1.6‰。
而离开户籍所在地半年以上到我市的人口达到了50.35万人,是“五普”18.63万人的2.7倍,其中来自省外的人口大幅增加,达到45.40万人,是“五普”14.50万人的3.1倍。
外来人口的快速增加是我市常住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从历次人口普查资料来看,历次普查中间年份全市人口总量平均增速总体上呈逐次回落走势,1991-2000年出现低谷,新世(二)生育旺盛期妇女占比缩小,生育水平继续下降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湖州市育龄妇女总数为82.85万人,比2000年“五普”时增加8.31万人,年均增长1.1%。
其中,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为31.57万人,比2000年减少2.04万人,占育龄妇女的比重下降7.0个百分点,生育旺盛期妇女的总量和占比的大幅下降对于降低人口出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全市育龄妇女生育水平进一步下降1。
2010年全市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指一年内活产出生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数之比)为24.9‰,比2000年的28.4‰下降了3.5个千分点;总和生育率为967.3‰,比2000年的1105.1‰下降了137.8个千分点。
少儿抚养比(指0-14岁人口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之比)进一步降低。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湖州市少儿抚养比为15.1%,比2000年下降10.8个百分点。
少子化趋势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抚养压力,但在未来几十年里可能会加剧老年人口的社会抚养压力。
(三)外来人口流入加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数据显示,我市省外流入人口达到54.94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为45.40万人,暂住人口(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下)9.54万人。
省外流入常住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4.50万人增加30.9万人,增长2.13倍,平均每年增加3.0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2.1%。
在省外流入常住人口中,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三年以下的为30.82万人,占67.9%,其中半年至1本段内容为第六次人口普查10%长表抽样数据.一年的占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