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果蝇的伴性遗传及三点试验
遗传实验03:果蝇综合大实验- ...
(四)果蝇的雌雄鉴别
果蝇有雌雄之分,幼虫期区别较难,成虫 区别容易。 雄性体型较小,腹部环纹5节,末端钝而圆,颜 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 称性梳(sexcombs)。 雌性体型较大,腹部环纹7节,末端尖,颜色 浅,跗节前端无黑色鬃毛流苏。
图2、一对雌雄果蝇(左雄,右雌)
下一张
另一对雌雄果蝇(左雌,右雄)1
下一张
另一对雌雄果蝇(左雌,右雄)2
返回
性梳
图3、性梳
下一张
下一张
性梳
返回
(五)果蝇的培养
A、培养基的制备
果蝇在水果摊或果园里常可见到,但它并不是以 水果为生,而是食生长在水果上的酵母菌,因此实验 室内凡能发酵的基质,均可作为果蝇饲料。 目前本实验室所用的果蝇培养基配方如下: A:蔗糖13克,琼脂1.3克,加水100毫升,煮沸溶解。 B:玉米粉17克,加水80毫升,混合均匀。 将B 慢慢倒入A中,并不停搅动混合,加热成糊状 后,再加1.4克酵母粉,混合均匀,稍冷却后加入1毫升 丙酸,调匀后即可分装到培养瓶中。
返回
B、培养容器
培养果蝇的饲养瓶,常用的有牛奶瓶,大中型 指管,用纱布包裹的棉花球作瓶塞(有条件的地方 可改用泡沫塑料作瓶塞)。
饲养瓶先消毒,然后倒入饲料(2厘米厚), 待冷却后,用酒精棉擦瓶壁,然后滴入酵母菌液数 滴,再插入消毒过的吸水纸,作为幼虫化蛹时的干 燥场所。
返回
C、原种培养
在作为新的留种培养时,事先检查一下果蝇有 没有混杂,以防原种丢失。亲本的数目一般每瓶 5—10对,移入新培养瓶时,须将瓶横卧,然后将 果蝇挑入,待果蝇清醒过来后,再把培养瓶竖起, 以防果蝇粘在培养基上。 原种每2-4周换一次培养基(按温度而定), 每一原种培养至少保留两套。培养瓶上标签要写明 名称,培养日期等,作为原种培养,可控制到10— 15℃,培养时避免日光直射。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探究某一特定基因的遗传规律。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成年果蝇•培养皿•饲料培养基•放大镜•显微镜•显微镜玻片实验方法1.在培养皿中准备饲料培养基。
2.选择一对成年果蝇作为父本,将其放入培养皿,供其产卵。
3.观察果蝇的产卵情况,等待卵孵化。
4.用显微镜观察孵化后的果蝇幼虫,记录其数量和特征。
5.将幼虫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继续观察其生长情况。
6.当果蝇幼虫变成成熟的果蝇时,用放大镜观察其性状,并记录下来。
7.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实验,以便得到更准确的数据。
结果和分析通过多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果蝇不同性状的表现,并得出以下结论:1.某些性状是具有显性遗传特征的,即只需一个基因即可表现出来。
2.另一些性状则是隐性遗传特征,需要两个相同的基因才能表现出来。
3.有一些性状表现出了伴性遗传的特点,即它们与其他基因的组合会影响其表现,而不仅仅取决于单个基因。
4.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变异现象,即基因突变导致了果蝇性状的变化。
通过这些观察和结论,我们可以推测果蝇的遗传规律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结论通过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果蝇不同性状的遗传规律。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果蝇和其他生物的遗传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果蝇的遗传规律,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影响,并对人类的遗传疾病和基因治疗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启示。
致谢感谢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以及提供实验材料的机构的支持和配合。
感谢实验过程中的帮助和指导。
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验证伴性遗传的规律。
3. 掌握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其传递方式与性别有关。
在果蝇中,伴性遗传主要表现为X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
由于雌蝇有两个X染色体,而雄蝇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因此伴性遗传的基因在雌雄个体之间的传递方式存在差异。
本实验以果蝇为材料,通过观察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规律,验证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实验材料1. 果蝇品系:野生型(红眼)XX、突变型(白眼)XWY2. 果蝇培养箱、培养皿、镊子、解剖针、酒精、蒸馏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四、实验步骤1. 正交实验(1)将野生型雌蝇和突变型雄蝇放入同一培养皿中,进行交配。
(2)待果蝇产卵后,将卵收集并放入培养皿中孵化。
(3)观察F1代果蝇的性状,统计红眼和白眼的比例。
2. 反交实验(1)将突变型雌蝇和野生型雄蝇放入同一培养皿中,进行交配。
(2)待果蝇产卵后,将卵收集并放入培养皿中孵化。
(3)观察F1代果蝇的性状,统计红眼和白眼的比例。
3. F2代实验(1)将F1代果蝇进行自交,或将F1代果蝇与突变型雄蝇进行交配。
(2)待果蝇产卵后,将卵收集并放入培养皿中孵化。
(3)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统计红眼和白眼的比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交实验F1代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
F2代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3:1。
结果表明,伴性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 反交实验F1代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
F2代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
结果表明,伴性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且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六、实验结论1. 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其传递方式与性别有关。
2. 伴性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3. 本实验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验证了伴性遗传的规律。
实验四 果蝇的杂交——伴性遗传
四. 实验步骤
• 选取处女蝇:选取12小时之内孵化出来 的贞蝇。
• 杂交:正交 红眼♀ Ⅹ 白眼♂ 反交 白眼♀ Ⅹ 红眼♂
• 每瓶放入3—5对果蝇,贴好标签,注明 杂交组合,杂交日期及实验者姓名。
野生型
红眼
白眼
白眼
五. 杂交实验安排
• 确定杂交组合并倒去父、母本亲蝇。 • 12小时之内挑选贞蝇,正交和反交管各
• 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它们 随着X染色体而传给下一代。如以纯合红眼雌 蝇和纯合白眼雄蝇杂交,子代均为红眼,F2代 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中半数为红眼,半数为 白眼。以纯合白眼雌蝇与纯合红眼雄蝇杂交F1 代雌蝇均为红眼,雄蝇均为白眼,F2代中无论 雄蝇和雌蝇均有半数为红眼,半数为白眼。正 反交结果不同,这是伴性遗传的典型特点。
三.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野生型果蝇: 突变型果蝇:
红眼 白眼
2. 试剂: 100%乙醚、琼脂、红糖/蔗糖、玉米粉 、酵母粉、丙酸。
3. 用具: 解剖针、直管瓶、麻醉瓶、棉塞 灭菌锅。
4. 果蝇麻醉方法: 将直管瓶中的果蝇快速倒入麻醉瓶中并立即盖上棉塞, 向麻醉瓶的侧口滴加2-3滴100%乙醚,晃动麻醉瓶至果 蝇麻醉。性状观察实验果蝇深度麻醉,杂交实验则轻 度麻醉。
放3对果蝇,置于25℃条件下培养。 • 杂交后7-10天时倒去杂交亲蝇。 • 挑选F1代雌雄果蝇各3只进行F2代繁殖。 • 7-10天倒去F1代亲蝇。 • F2代数量及性状分离统计(统计至F1代自
交后20天止)。
六. 数据处理及X2测验
• 计算X2值,根据X2值和自由度 (df=3),查X2表,若P≧5%,说明 观察值与理论值相符合。对这个实 验来说,意味着实验结果应该是符 合伴性遗传规律的,也就是说,眼 色性状是如何选取处女蝇? • 做实验时为什麽要做正反交? • 列出一些果蝇的伴性遗传性状。
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篇一:果蝇三点测交实验实验报告20XX年11月2日—20XX年11月27器编号___摘要:本实验通过白眼、小翅、焦刚毛三隐性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得到F1代后使其自交,统计F2代各类果蝇数目,进行连锁分析并验证连锁互换定律。
引言: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
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
连锁和互换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两对等位基因相距越远,发生交换的机会越大,即交换率越高;反之,相距越近,交换率越低。
因此,交换率可用来反映同一染色体上两个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
以基因重组率为1%时两个基因间的距离记作1厘摩(centimorgan,cm)。
基因座位很近,只发生一次交换,重组值=交换率基因座位较远,可发生两次交换,重组值<交换率基因图距就是通过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
如果基因座位相距很近,重祖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可以直接根据重组率的大小作为有关基因间的相对距离,把基因顺序地排列在染色体上,绘制出基因图。
如果基因间相距较远,两个基因往往发生两次以上的交换,这是如果简单的把重组率看作交换率,那么交换率就会被低估,图距就会偏小。
这时需要利用试验数据进行校正,以便正确估计图距。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确定除进行两个基因间的测交外,更常用的是三点测交法,三点测交法就是研究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如a、b、c三个基因是连锁的,要测定三个基因的相对位置可以用野生型果蝇(+++,表示三个相应的野生型基因)与三隐性果蝇(abc,三个突变型基因)杂交,制成三因子杂种abc/+++,再用三隐性个体对雌性三因子杂种进行测交,以测出三因子杂种在减数分裂中产生的配子类型和相应数目。
由于基因间的交换,除产生亲本类型的两种配子外,还有六种重组型配子,因而在测交后代中有8种不同表型的果蝇出现,这样经过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一次试验就可以测出三个连锁基因的距离和顺序,这种方法,就叫三点测交或三点试验。
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报告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其简单的遗传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实验材料。
伴性遗传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位点在同一染色体上,由于其距离较近而难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重组,从而导致这些基因的遗传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果蝇的眼色和翅膀形态的遗传规律,来探究伴性遗传的表现情况。
首先,我们选择了具有红眼睛和长翅膀的雄性果蝇(XRYR)与具有白眼睛和短翅膀的雌性果蝇(XrYr)进行交配。
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我们预期会观察到红眼睛和长翅膀的表型会更多地与Y染色体相关联,而白眼睛和短翅膀的表型会更多地与X染色体相关联。
交配后的果蝇子代中,我们观察到了一定的规律。
其中,红眼睛和长翅膀的表型在雄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而白眼睛和短翅膀的表型在雌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说明了伴性遗传的存在。
接着,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选择了具有红眼睛和长翅膀的雌性果蝇(XRXR)与具有白眼睛和短翅膀的雄性果蝇(XrY)进行交配。
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我们期望会观察到红眼睛和长翅膀的表型在雌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而白眼睛和短翅膀的表型在雄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
在这一实验中,我们同样观察到了一定的规律。
红眼睛和长翅膀的表型在雌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而白眼睛和短翅膀的表型在雄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
这一结果再次验证了伴性遗传的存在,并且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伴性遗传规律的理解。
综上所述,通过对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伴性遗传的表现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果蝇的眼色和翅膀形态的遗传特性与其性别和染色体有着密切的关联,符合伴性遗传的规律。
这一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伴性遗传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也为果蝇作为遗传学模式生物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希望本实验能够为遗传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果蝇大试验
1、亲本收集 将6号果蝇和26号果蝇分别培养,使其产卵。 910天后,开始收集新羽化的6号处女蝇,同时收 集26号雄蝇,分别放在另外的培养瓶中,25度培 养待用。 2、2天后,确认放处女蝇的培养瓶中没有幼虫出现 (如有,说明收集处女蝇失败)。 3、亲本杂交 将3-5只6号处女蝇和5-8只26号雄蝇放入同一个 培养瓶中。重复同样杂交2-3瓶。在各个培养瓶 壁上做好交配类型、日期和培养瓶序号标记。
参考文献: 乔守怡,遗传分析试验教程,2008.1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谢谢大家
^-^
七、思考题:
1、利用实验室保存的哪两个果蝇品系杂交, 即可一次验证所有的遗传定律? 2、在进行杂交和F1自交后一定时间为什么要 释放杂交亲本? 3、在伴性遗传的性状在正反?交中为什么会 出现差异?与性别关系如何?
1、实验所用果蝇灰体与黑檀体在2号染色体 上,另外三个性状眼色,翅长,刚毛都在1 号性染色体上。这样既可以验证两条染色 体上的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也可以 验证性染色体上的伴性遗传,及三点测验。
2、由于雌蝇生殖器官中有贮精囊,一次交配 可保留大量精子,供多次排卵使用,因此 应避免雌蝇在同所挑好的亲本雄蝇杂交之 前与其他基因型的雄蝇杂交所产生后代, 影响F2代性状统计结果。 处女蝇的选取:由于孵化出的幼蝇在12小 时内不交尾,因此必须在这段时间内把雌 雄蝇分开,所得的雌蝇即为处女蝇。
F2
灰体 3
: :
黑檀体 1
自由组合定律: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一对 基因的分离与另一对(或另几对)基因的分离 是独立的,所以一对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杂 种第二代是3:1之比,而两对不相互连锁的基 因所决定性状,在杂种第二代就呈9:3:3:1之比 .
遗传学实验报告——果蝇杂交实验
遗传学实验报告果蝇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杂交和三点测交实验目的:学习果蝇杂交方法、遗传学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实验验证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规律;通过三点测交学习遗传作图。
实验原理: 1. 双因子杂交本实验使用18号野生型果蝇和14号纯合黑檀体、残翅果蝇进行杂交,其中黑檀体对灰体为隐性,残翅对长翅为隐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正交 反交18♀×14♂ 14♀ × 18♂双因子杂交遗传图解 2. 伴性遗传杂交本实验使用18号野生型果蝇与纯合白眼果蝇杂交,其中白眼相对于红眼是隐性性状,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正交 反交18♀ × w ♂ w ♀ × 18♂伴性遗传图解F 1⊗F 2: 灰长:灰残:黑长:黑残=9:3:3:1P灰长黑残F1⊗ F 2: 灰长:灰残:黑长:黑残=9:3:3:1 灰长P 黑残P X +X + X w YP X w X w X+YF 1: X +X w X +YF 1: X +X w Xw Y⊗ ⊗F 2: X + X + X +X + Y X w Y ♀红眼 ♀红眼 ♂红眼 ♂白眼 1 : 1 : 1 : 1 F 2: X +X w X w X X + Y X w Y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1 : 1 : 1 : 1♀红眼♂白眼 ♂白眼♀红眼3. 三点测交本实验使用6号纯合白眼、卷刚毛、小翅果蝇与18号野生型果蝇杂交,获得F 1代后再自由交配即可获得具有8种表型的测交F 2代。
白眼、卷刚毛、小翅均为X 染色体上的隐性性状。
P 6号♀(wsnm/wsnm ) × 18号♂(+++/Y)白卷小红直实验材料:18号野生型果蝇 ,14号纯合黑檀体、残翅果蝇,白眼果蝇,6号纯合白眼、卷刚毛、小翅果蝇;麻醉瓶、酒精灯、玻璃板、毛笔、培养管、酒精棉球、乙醚、解剖镜 实验步骤:1. 杂交前提前将装有不同表型果蝇培养管中的成年果蝇全部放出,确保8-10小时后培养管中的雌果蝇都是刚刚孵化的处女蝇。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引言:伴性遗传是一种遗传现象,指的是一对基因位点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它们之间的距离较近,导致它们很少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模式生物,因其繁殖快速、遗传特性明确而被广泛应用于伴性遗传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观察和分析果蝇的遗传特性。
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果蝇、培养皿、标签、显微镜等。
首先,我们选择了具有不同表型特征的果蝇群体进行实验,其中包括正常翅膀和变异翅膀的果蝇。
然后,将这些果蝇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培养皿中,并在每个培养皿上贴上标签以便于识别。
接下来,我们观察了果蝇的繁殖情况,并记录下每一代果蝇的表型特征。
最后,使用显微镜对果蝇的遗传特性进行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果蝇的繁殖情况和表型特征,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我们注意到正常翅膀的果蝇在繁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在每一代中,正常翅膀的果蝇数量明显多于变异翅膀的果蝇数量。
这表明正常翅膀的基因在果蝇群体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进一步观察发现,正常翅膀的果蝇在繁殖中往往会产生更多的正常翅膀后代。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在正常翅膀果蝇的后代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变异翅膀的个体。
这可能是由于伴性遗传中的某些基因重组导致的。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果蝇的遗传特性。
我们发现果蝇的染色体结构与人类的染色体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
果蝇的染色体呈现为条带状,其中包含了许多基因位点。
通过观察这些基因位点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果蝇的遗传特性。
结论:通过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果蝇遗传特性的结论。
正常翅膀的果蝇在繁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在后代中产生更多的正常翅膀个体。
然而,由于伴性遗传中的基因重组,偶尔会出现一些变异翅膀的个体。
通过进一步观察果蝇的染色体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果蝇的遗传特性。
本实验为果蝇伴性遗传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和结果。
果蝇的相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果蝇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2. 学习和掌握果蝇的饲养、观察和杂交技术。
3. 提高对遗传学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果蝇具有以下优点:1. 饲养简单,繁殖速度快,便于实验操作。
2. 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和分析。
3. 遗传变异丰富,便于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主要研究果蝇的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突变型果蝇(如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培养皿、培养箱、显微镜、解剖针、酒精灯、镊子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酒精棉球、乙醚、酒精、清水等。
四、实验方法1. 果蝇饲养: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果蝇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3. 果蝇观察:观察F1代和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1. 饲养果蝇: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
3. 观察F1代:观察F1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杂交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5. 观察F2代: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6.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F1代观察结果:F1代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和长翅,说明红眼和长翅为显性性状。
2. F2代观察结果:F2代果蝇中,红眼:白眼=3:1,长翅:残翅=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实验四果蝇的伴性遗传
实验四果蝇的伴性遗传一、实验目的1、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进一步认识伴性遗传的特点。
2、记录杂交结果,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二、基本原理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作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伴性基因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果蝇的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性是XX,为同配性别;雄性是XY,为异配性别。
伴性基因主要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所以这类遗传也叫X—连锁遗传。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单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之间的关系为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
当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F 1代中的果蝇均为红眼,F2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3∶1,但在雌果蝇中全为红眼,在雄果蝇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
当反交时,F1代中的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却为白眼。
F2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在雌果蝇或雄果蝇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均为1∶1。
交配方式如下所示,其中设A为正交,则B是A的反交A:红眼雌[♀]×白眼雄[♂] B:白眼雌[♀]×红眼雄[♂]P: X+X+×X w Y P: X w X w×X+Y ↓↓F1: X+X w×X+Y F1: X+X w×X w Y↓↓F2: X+X+ X+X w X+Y X w Y F2: X+X w X w X w X+Y X w Y表型:♀[+] ♀[+] ♂[+] ♂[w] 表型: ♀[+] ♀[w] ♂[+] ♂[w]注意:1、常染色体性状遗传的正、反交所得子代♀、♂性状相同,而伴性遗传则不同。
2、在进行伴性遗传实验时,也有例外个体产生,这是由于两条X不分离造成的中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性白眼,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约(B杂交组合),F1几千个体中有一个。
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篇一:果蝇三点测交实验实验报告20XX年11月2日—20XX年11月27器编号___摘要:本实验通过白眼、小翅、焦刚毛三隐性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得到F1代后使其自交,统计F2代各类果蝇数目,进行连锁分析并验证连锁互换定律。
引言: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
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
连锁和互换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两对等位基因相距越远,发生交换的机会越大,即交换率越高;反之,相距越近,交换率越低。
因此,交换率可用来反映同一染色体上两个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
以基因重组率为1%时两个基因间的距离记作1厘摩(centimorgan,cm)。
基因座位很近,只发生一次交换,重组值=交换率基因座位较远,可发生两次交换,重组值<交换率基因图距就是通过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
如果基因座位相距很近,重祖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可以直接根据重组率的大小作为有关基因间的相对距离,把基因顺序地排列在染色体上,绘制出基因图。
如果基因间相距较远,两个基因往往发生两次以上的交换,这是如果简单的把重组率看作交换率,那么交换率就会被低估,图距就会偏小。
这时需要利用试验数据进行校正,以便正确估计图距。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确定除进行两个基因间的测交外,更常用的是三点测交法,三点测交法就是研究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如a、b、c三个基因是连锁的,要测定三个基因的相对位置可以用野生型果蝇(+++,表示三个相应的野生型基因)与三隐性果蝇(abc,三个突变型基因)杂交,制成三因子杂种abc/+++,再用三隐性个体对雌性三因子杂种进行测交,以测出三因子杂种在减数分裂中产生的配子类型和相应数目。
由于基因间的交换,除产生亲本类型的两种配子外,还有六种重组型配子,因而在测交后代中有8种不同表型的果蝇出现,这样经过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一次试验就可以测出三个连锁基因的距离和顺序,这种方法,就叫三点测交或三点试验。
遗传学实验实验七果蝇的三点测交
三点测交实验的预期结果
在三点测交实验中,预期结果是根据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遗传规律 来预测的。
通过观察杂交后代的表型和死亡情况,可以推断出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 例如是否为连锁关系、是否为互补关系等。
预期结果也可以用于验证实验假设和理论模型,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 。
引入先进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编辑、高通量测序等新技术在遗传学领域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希望未来能够将这些技术引入到实验中。
加强跨学科合作
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密切相关,希望未来能够加 强跨学科合作,推动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07
CATALOGUE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发表时间:2018年
遗传学实验实验七 果蝇的三点测交
contents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材料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CATALOGUE
实验目的
理解三点测交实验原理
验证基因的连锁关系
通过三点测交实验,可以验证两个或多个基 因是否连锁在一起,以及它们在染色体上的 排列顺序。
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过程中,我们提高了实验操 作技能,学会了使用显微镜、培 养箱等实验器材,以及如何处理 和记录实验数据。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需要小组合作完成,通过与 同学协作,我们培养了团队合作 精神和沟通能力。
对未来遗传学实验的展望
探索更多遗传学实验
希望未来能够开展更多遗传学实验,如基因定位、基因克隆等,以 便更深入地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得出结论,验证实验原理
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报告
实验五:果蝇的三点测交吴雪薇121140059一、实验目的1、验证连锁互换定律,掌握并进行连锁分析,学习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伴性遗传与非伴性遗传的区别,了解伴性基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三点测交把三个基因包括在同一次交配中,即用三杂合体abc/+++或ab+/++c 跟三隐性个体abc/abc 测交。
进行这种试验,一次就等于三次“两点试验”,而且带有另外两个优点。
一次三点测验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是在同一基因型背景、同一环境条件下得到的,而三次“两点试验”就不一定这样。
重组值既受基因型背景的影响,也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只有从三点试验所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才是严格地可以互相比较的。
通过三点测交试验,可以得到三次两点试验所不能得到的资料,即双交换的资料。
果蝇的白眼、小翅、卷刚毛为X-连锁基因,全部隐性于各自的野生型基因(红眼、长翅、直刚毛),把白眼、小翅、卷刚毛雌蝇(wmsn/wms)n 与野生型雄蝇交配(+++/Y),F1 雌蝇全部为野生型,雄蝇则全部表现为三隐性突变型,让F1互交,在F2中,不管雌雄性别,除了出现双亲类型外,还会出现新的表型种类,这是由于F1 雌蝇中两个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的结果,根据基因在染色体线性排列的遗传理论,对F2进行分析即可知不同基因间的连锁距离。
因为这三个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这个试验也可用来作为伴性遗传试验。
当基因位于X或Y染色体上时,一般不含相对的等位基因,产生伴性遗传,在正交和反交试验中产生不同的结果。
三、实验材料野生型黑腹果蝇,白眼、小翅、卷刚毛三隐性果蝇。
四、实验仪器解剖镜、毛笔、麻醉瓶、白瓷板、标签、吸水纸、培养瓶(4 瓶/人)、乙醚、75%乙醇五、实验步骤1、选三隐性雌性处女蝇(wmsn/wmsn)和野生型雄蝇(+ + + /Y )5〜6对置于新鲜培养瓶中作正交,同时选野生型雌性处女蝇(+++/+++)和三隐性雄蝇(wmsn/Y同置于新鲜培养瓶中,作为反交,贴上标签,注明亲本类型,实验日期,组别及姓名。
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其繁殖周期短,易于实验观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实验中。
伴性遗传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由于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而一起遗传到后代中的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果蝇的伴性遗传现象,探究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关系。
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中使用的果蝇为野生型果蝇和突变型果蝇。
野生型果蝇为正常型,突变型果蝇携带了特定的突变基因。
首先,我们将野生型果蝇与突变型果蝇交配,观察它们的后代。
然后,将后代果蝇进行分组观察,记录不同基因型果蝇的数量和表现型特征。
实验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我们观察到突变型果蝇的眼睛颜色为红色,而野生型果蝇的眼睛颜色为黑色。
在交配后代中,我们发现了一部分果蝇的眼睛颜色为红色,而另一部分果蝇的眼睛颜色为黑色。
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了这些果蝇眼睛颜色的遗传规律,即红色眼睛与突变基因连锁遗传,而黑色眼睛与野生型基因连锁遗传。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果蝇的伴性遗传现象。
突变型基因与特定表现型特征连锁遗传,这为我们深入了解基因之间的遗传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果蝇的伴性遗传现象也为我们在遗传学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模型,有助于揭示基因在遗传传递中的规律和特点。
总结。
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直观的遗传现象观察模型,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有关基因连锁遗传的结论。
这对于我们理解基因之间的遗传关系,揭示遗传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实验,可以为遗传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果蝇遗传实验报告
经典遗传学综合性实验10农生1班第一组卢**摘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完成果蝇的单因子实脸、双因子的自由组合、三点测交及伴性遗传这4个独立杂交实验。
果蝇的分类: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
果蝇属(Drosophila)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是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
果蝇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方便,世代周期短(12天可繁殖一代),突变性状多,染色体数目少,基因组小,实验处理方便,容易重复实验,便于观察和分析,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的模式动物。
关键词黑腹果蝇单因子实验双因子实验、三点测交伴性遗传1 引言果蝇在25℃条件下,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8小时后开始交配,两天后开始产卵。
受精卵经22~24小时就可孵化成幼虫。
幼虫生活4天左右即开始化蛹,化蛹前的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表面(如培养瓶壁),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要羽化了。
刚从蛹壳中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较肥大,呈半透明的乳白色,约1小时,蝇体即变为粗短椭圆形,双翅伸展,体色加深。
遗传规律的实质:①在杂交试验中,配子形成和受精时染色体的行为跟基因的行为是一致的;②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凡是同源染色体及其负载的等位基因间要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休及其负载的非等位基因间要自由组合;③四线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休的非姊妹染色单休间片段的交换,导致连锁群的等位基因间要发生一定的重组;④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行为与性别有关。
2材料与方法2.1.1材料:黑腹果蝇,基本性状:(6#)小翅、灰身、白眼、焦刚毛;(e#)长翅、黑体、红眼、直刚毛。
2.1.2用具:显微镜、白瓷板、毛笔、麻醉瓶、培养瓶和恒温培养箱2.1.3试剂:乙醚、无水乙醇、玉米粉、蔗糖、酵母、琼脂、丙酸。
2.2实验步骤2.2.1果蝇培养基制备普通培养基制备。
基础培养基:A:蔗糖12.4g 、琼脂1.24g、水76mL,煮沸溶解。
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
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李国卫131140075一、实验目的验证遗传第三定律——连锁定律掌握连锁分析与计算基因作图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伴性与非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二、实验原理1、三点测交就是把三个基因包括在同一次交配中,那就是用三杂合体abc/+++或者ab+/++c跟三隐性个体abc/abc测交,进行这种试验,一次实验就等于三次“两点实验”,而且带有以下两个优点:1、一次三点测交中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是在同一基因型背景同一环境条件下得到的,而三次“两点测交实验”就不一定这样,重组值既受基因型背景的影响,也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只有从三点实验所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才是严格的可以相互比较的。
2、通过三点实验,还可以得到三次两点实验所不能得到的资料,即双交换的资料。
果蝇的白眼,小翅,卷刚毛为X-连锁基因,全部隐性于各自的野生型基因(红眼、长翅、直刚毛),把白眼、小翅、卷刚毛(wmsn/wmsn)与野生型雄果蝇交配(+++/y)。
F1雌果蝇全部为野生型(理论上),雄果蝇则全部表现为三隐突变性,让F1雌雄果蝇互交,在F2中,不管雌雄性别,除了出现双亲类型以为,还会出现新的表形种类,这是由于F1雌果蝇中的两个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的结果,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的遗传理论,对F2进行分析可知不同基因间的连锁距离。
因为这三个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这个实验也可以用来作为伴性遗传实验,当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时,它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现象,跟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现象有所不同,这种遗传称为伴性遗传,在果蝇中,性染色体是XY型,就是说,在雌果蝇上有一对染色体XX,在雄果蝇上有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而Y染色体一般不含有相对的基因就产生伴性遗传,在伴性遗传中,正交和反交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在本实验中:正交:三隐雌果蝇X野生雄果蝇反交:三隐雄果蝇X野生雌果蝇 x—m—sn/ x—m—sn X +++/Y x—m—sn/Y X +++/+++x—m—sn/Y +++/ x—m—sn +++/Y +++/ x—m—sn 三隐雄野生雌野生雄野生雌2、 1903年,Sutton根据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与孟德尔的遗传假设因子行为平行,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七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七果蝇的伴性遗传09级生物技术2班中午组李昭慧汪琼燕一、目的1、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2、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
二、原理1910年,摩尔根在实验室中无数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蝇。
让这只白眼雄蝇与野生红眼雌蝇交配,F1全是红眼果蝇。
让F1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F2果蝇中有3/4为红眼,l/4为白眼,但所有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
这表明,白眼这种性状与性别相连系,外祖父的性状通过母亲遗传给儿子。
这种与性别相连的性状的遗传方式就是伴性遗传。
摩尔根等对这种遗传方式的解释是: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动物,控制白眼的隐性基因(W)位在X性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却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如果这种解释是对的,那么白眼雄蝇就应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基因(W),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其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F1杂型合子(Ww)雌蝇则应产生两种卵子:一种所含的X染色体,其上有红眼基因(W);另一种所含的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基因(W);后者若与白眼雄蝇回交,应产生1/4红眼雌蝇,l/4红眼雄蝇,1/4白眼雌蝇,l/4白眼雄蝇。
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一样,表明白眼基因(W)确在X染色体上。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 两种类型.雌蝇细胞内有2条X染色体,为同配性别(XX),雄蝇为XY是异配性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其遗传过程中,其性状表达规律总是与性别有关.因此,把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性状的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雄均为红眼果蝇,F1代相互交配,F2代则雌性均为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相反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都是白眼,F1相互交配得F2代,雌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亦为1:1。
由此可见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雌雄性别有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1、果蝇杂交操作中应注意哪些事项?(收集处女蝇 、接入亲本蝇后培养瓶要平放、及时释放亲本蝇)
2、测交的定义。若进行常染色体基因三点测验,在 程序设计上与本实验有何差别? 3、重组值与遗传图距的关系
下周实验
1、释放三点试验亲本
室大量、快速繁殖。
植物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的意义
细胞壁的再生与形成过程 细胞生理学研究:如质膜的表面特征、离子的吸收与 转运、激素及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等 外源物质的摄取:如病毒、细菌、细胞器、蛋白质等
植物细胞转基因:显微注射、基因枪、载体
体细胞融合:远缘杂交
性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性细胞的功能、离体受精
第5 周
微核率的大小与用药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因 此,微核是常用的遗传毒理学指标之一。 实验步骤
浸种催芽 用高盐或重金属其中一种液体处理根尖,设对照(自来水),三 次重复,室温放置30分钟; 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放回铺有滤纸的培养皿,带回宿舍培养24h 后,带到实验室滴加固定液固定,用于观察。
实验步骤
取生长肥嫩的蚕豆叶片,由镊子小心撕去下表皮
剪成0.5X0.5cm的小块,约10块,置青霉素小 瓶中,叶背面朝下,加 2 ml 混合酶液(2%纤 维素酶 + 2%果胶酶),37℃培养箱中暗培养 酶解 1.5 h
取酶解液置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显微镜观察
遗传学实验课
二、蚕豆根尖微核检测
2、数量性状的观测分析
遗传学实验课
三、果蝇的伴性遗传及三点试验
第5 周
模式生物--果蝇
2n = 8
实验目的
学习果蝇杂交技术,分析遗传数据
进一步认识伴性遗传的特点
掌握三点测验的原理与方法 掌握遗传图谱绘制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
伴性遗传:遗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现象
基因的连锁交换与基因定位
遗传作图
1、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
7天后,麻醉、观察全部F2成虫性状。
实验结果
1、伴性遗传观察数据表
任选1对基因 对F1、F2观 察数据进行 X2测验,并
结合伴性遗
传理论对测 验结果进行 分析
2、三点测验观察数据表
(注:观察统计个体总数应不少于300只)
根据结果确定3个基因之间的遗传关系 遗传作图 确定3个基因之间的排列顺序 计算3个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 绘制连锁图
2、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 产生 重组型配子 3、重组率 (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比) 反映交换率。 如果2个基因间只发生一次交换,重组率=交换率; 如发生2次或2次以上交换,重组率<交换率 4、基因间距离越远,越易发生交换,交换率越高
果蝇的遗传图谱
三点测交
野生型(+++) × 三隐性突变体(abc) 三因子杂种(abc/+++)× 三隐性突变体(abc)
sn3 w + +
m sn3 m sn3 + + + +
m sn3 m + + + sn3 +
sn3 w + +
F1雄蝇
m
sn3
w 2种雄配子
m
sn3
w
测交的意义
实验材料
黑腹处(男女)果蝇
野生型(19#):+ + + 红眼、长翅、直刚毛
突变体(6#) :w m sn
白眼、小翅、焦刚毛
实验步骤
植物原生质体分离的方法
机械法:高渗溶液处理后,研磨,得到球形原生质体
酶解法: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
渗透压稳定剂:甘露醇、山梨醇等
质膜稳定剂:氯化钙、葡萄糖硫酸钾
实验材料 蚕豆叶片
蚕豆:拉丁学名: Vicia faba Linn ,别称: 胡豆、佛豆、胡 豆、川豆、倭豆、罗汉豆 , 双子叶植物,我国四川分布最多, 次为云南和湖南
一个号,将亲本蝇在麻醉瓶中麻醉,在观察镜下辨
明雌雄,迅速转入平放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相应培 养瓶,待麻醉的果蝇苏醒后,再将瓶放正即可; 每组同学将果蝇的3间婚房放置于25℃温室中培养;
今天的试验到此结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天后,F1幼虫出现,倒出亲本果蝇;
7天后,麻醉、观察全部F1成虫性状,并每组合各选
5对接入新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7天后,F2幼虫出现,倒出F1亲本果蝇;
2种亲本类型 6种重组类型 三因子的顺序及遗传距离
三点测交基因型模式图
P w m sn w m sn × + + +
F1
w m sn + + +
×
w m sn
F2
测交后代:2种亲本类型 6种重组类型
三点测交中F1配子的基因型
m sn3 F1雌蝇 + m 8 种 雌 配 子 m + + + + + + + w + w + + + + w w + + w m sn3 w m sn3 w
组合设计,在培养瓶上做好标记:
正交:野生型(+++) × 三隐性突变体(abc) 1瓶
解读:19#雌性(5头)与6#雄性(5头)共处一室,看能 发生什么故事? 反交:三隐性突变体(abc) × 野生型(+++) 2瓶
解读:6#雌性(5头)与19#雄性(5头)共处一室,看能
发生什么故事?
2个同学为1组,首先把观察镜调试好,一人负责
遗传学实验课
第5周
内 容
一、蚕豆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 二、蚕豆根尖微核检测 三、果蝇的伴性遗传及三点试验
遗传学实验课
一、蚕豆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
第5 周
实验目的
了解植物原生质体的有关知识
学习酶法分离植物原生质体的方法
实验原理
植物原生质体:是除去细胞壁以后的裸露细胞。 主要特点:无细胞壁,具有细胞全能性,可在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