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军事力量详表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
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
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
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陆海军人数变化统计。(单位:万人)
1900年 1910年 1914年
俄国
116.2
128.5
135.2
法国
系的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又称“圣路”
),源源不断地向凡尔登调运部队和物资,
一周内组织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万、物
资2.5万吨。这是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汽车运
输。法军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纵
深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德军的 新武器 :火焰 喷射器
贰·硝烟四起,战火燎原——解战争之过程
(1)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煤气内燃机。 (2)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3)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4)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 汽车……
经济上:后起之秀德国的
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15.7 %,居欧洲第一位。
壹·此消彼长,力量失衡——探战争之缘由
1914年美国人口9800万,国民收入是英国的 13倍多。包括俄国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国民收入总 和与美国旗鼓相当。美国海军世界第三,仅次于英、
德两国。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贰·硝烟四起,战火燎原——解战争之过程
5.1917年战局变化: 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
1917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1918苏俄退出了一战
贰·硝烟四起,战火燎原——解战争之过程 5.1917年战局变化: ③中国、巴西等中立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中国派出十几万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政党
波黑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 (1)民主行动党(Stranka Demokratske Akcije):1990年5月成立。主席巴基尔·伊泽特贝戈维奇。 (2)独立社会民主人士联盟(Savez Nezavisnih Socijaldemokrata):1996年3月成立。主席米洛拉 德·多迪克。 (3)波黑克罗地亚族民主共同体(Hrvatska Demokratska Zajednica BiH):1990年8月成立。主席德 拉甘·乔维奇。 (4)民主阵线党(Demokratska Fronta):2013年4月成立。主席热利科·科姆希奇。 (5)社会民主党(Socijaldemokratska partija BiH):1992年12月成立。主席内尔明·尼克希奇 (Nermin NIKŠIĆ)。 (6)人民与正义党(Narod i Pravda):2018年3月成立。主席埃尔梅丁·科纳科维奇。
宪法
1995年11月,波黑根据代顿协议制定宪法。宪法规定:波黑正式名称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什 尼亚克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3个民族为主体民族;波黑由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2个实体组成;波黑设3 人主席团,由3个主体民族代表各1人组成,主席团成员分别由2个实体直接选举产生。
议会
波黑议会由代表院和民族院组成,任期4年。2022年10月,波黑举行全国大选。新一届议会代表院于2022年 12月成立。代表院由3个民族的42名代表组成,其中28名来自波黑联邦,14名来自塞族共和国。代表院议员按比 例制产生,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分属3族。主席一职由本院主席团3名成员轮流担任,每8个月轮换一次。本 届主席团成员为戴尼斯·兹维兹迪奇(Denis ZVIZDIĆ,波族)、马林科·查瓦拉(Marinko ČAVALA,克族) 和内博伊沙·拉德马诺维奇(Nebojša RADMANOVIĆ,塞族)。新一届民族院于2023年2月成立。民族院设15个 席位,由波黑联邦的10名代表(波族、克族各5名)和塞族共和国的5名代表组成。民族院议员由波黑联邦议会民 族院和塞族共和国人民议会根据主体民族比例和大选结果推选产生。主席、副主席轮值方式与代表院相同。本届 主席团成员为尼科拉·什皮里奇(Nikola ŠPIRIĆ,塞族)、凯马尔·阿戴莫维奇(KemalADEMOVIĆ,波族)、 德拉甘·乔维奇(Dragan ČOVIĆ,克族)。
冷战后美国发动的战争有哪些
冷战后美国发动的战争冷战是二战后全球两大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的长期对峙和冲突,但没有直接爆发全面战争。
然而,冷战的结束并没有终止美国的战争行动。
冷战结束后,美国仍继续在世界各地进行军事干预和战争行动,以下是冷战后美国发动的战争的一些例子。
海湾战争(1990年-1991年)海湾战争是冷战后美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
这场战争于1990年8月开始,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
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吞并科威特并控制其石油资源。
科威特寻求国际援助,联合国通过了决议,授权使用军事力量击败伊拉克。
美国组织了多国联军,以联合国决议为依据,在1991年1月发动了空袭行动,随后进行了一系列地面战斗。
不到100小时,多国联军就迅速击败了伊拉克军队,并在1991年二月宣布停战。
这场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并标志着美国在冷战后的军事行动的开始。
巴尔干战争(1990年代)在冷战结束后的上个世纪90年代,巴尔干地区爆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冲突。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斯拉夫解体后的波斯尼亚战争和科索沃战争。
波斯尼亚战争(1992年-1995年)是一场在南斯拉夫解体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爆发的民族冲突。
塞族、克罗地亚族和波斯尼亚族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导致了大规模的暴力和种族清洗。
美国领导的北约在1995年对塞族进行了军事行动,最终迫使双方在达沃市签署和平协议。
科索沃战争(1998年-1999年)则是南斯拉夫解体后科索沃地区爆发的一场冲突。
科索沃地方领导人试图在南斯拉夫中自行独立。
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对南斯拉夫进行了军事干预,进行了长时间的空袭行动,并最终迫使南斯拉夫退出科索沃。
阿富汗战争(2001年至今)2001年,美国发动了一场阿富汗战争,此时的阿富汗成为恐怖主义活动家本·拉登和其组织基地组织的庇护所。
九一一袭击事件后,美国寻求消灭恐怖主义势力并推翻塔利班政权,塔利班一直被指责为支持并庇护基地组织。
世界各国军事实力排名
1 世界各国军事实力排名(转自历史吧)
1. 美国 21.乌克兰 41.刚果 61.苏里南81.波黑
2. 俄罗斯22.委内瑞拉42.扎伊尔 62.沙特 82.厄瓜多尔
3. 英国 23.比利时 43.匈牙利 63.爱尔兰 83.巴拉圭
4. 法国 24.伊拉克 44.丹麦 64.乍得 84.多米尼加
5. 中国 25.南非 45.中国台北65.缅甸 85.苏丹
6. *** 26.白俄罗斯46.马来西亚66.老挝 86.文莱
7. 德国 27.巴基斯坦 47.越南 67.巴布亚87.加蓬
8. 印度 28.朝鲜 48.古巴 68.泰国 88.马里
9. 意大利 29.哈萨克斯坦49阿尔及里亚69.冰岛89.立陶宛
10. 巴西 30.印尼 50.埃塞俄比亚70.乌拉圭90.阿塞拜疆
11. 西班牙 31.菲律宾 51.芬兰 71.利比里亚91.冈比亚
12. 加拿大 32.智利 52.保加利亚72海地 92.马达加斯加
13. 荷兰 33.墨西哥 53.葡萄牙 73.肯尼亚 93.几内亚
14. 阿根廷 34.乌兹别克斯坦54.捷克 74.土耳其 94.卢旺达
15. 埃及 35南斯拉夫 55.塔吉克斯坦75.赞比亚95.毛里求斯
16. 以色列 36.波兰 56.玻利维亚 76.柬埔寨 96.孟加拉国
17. 韩国 37.奥地利 57.叙利亚 77.格鲁吉亚97.黎巴嫩
18. 瑞典 38.挪威 58.秘鲁 78.突尼斯 98.新加坡
19. 澳大利亚39.新西兰 59.斯洛伐克 79.瑞士 99.多哥
20. 伊朗 40.哥伦比亚 60.希腊 80.阿尔巴尼亚100.贝宁。
近年来的战争资料3篇
近年来的战争资料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近年来的战争资料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3月中旬,巴格达的一次艺术展上,一件件抽象雕塑使参观者驻足流连。
其中一尊雕塑展示的是一位怀抱婴儿的母亲。
只见这位母亲面目全非,胸口似乎被掏了一个窟窿。
抚摸着自己的作品,刚刚获得伊拉克文化部创意大奖的哈萨吉说:“我们的国土就像一位圣洁的母亲,但这位母亲却在为近几年来所发生的事情而心痛。
”美国两年前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结束已近22个月,但伊拉克并没有得到和平,更谈不上经济的发展,2500万伊拉克人继续经受着战争余火的煎熬。
当年,美国总统布什曾信誓旦旦地说,他将把伊拉克变成中东地区的天堂;而法国总统希拉克则发出警告,战争只会打开伊拉克通向地狱之门。
现在伊拉克的现状不幸被希拉克所言中。
如今漫步在这个国家,所见所闻仍是一片战后的凄怆,即使在巴格达也到处是残垣断壁,战争创伤俯仰皆是。
社会治安混乱,杀人放火、抢劫绑架等刑事案件不断,针对美军和与美军合作者的爆炸及暗杀更是屡屡发生。
战争并没有把伊拉克变成天堂,反而使其显示出地狱的种种迹象。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自从伊战开始以来,在伊拉克死亡的美军已超过1510人。
另据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去年10月发表的文章,伊战以来有10万伊拉克国民死亡,200多名外国人在伊境内遭绑架,至少30余名人质遇害。
难怪伊拉克人常说,如果哪一天不发生诸如袭击、爆炸等暴力事件,那就不像是在伊拉克。
2000年1月18日清晨,俄军对格罗兹尼的总攻打响了!在警察部队和车臣民兵的配合下,俄军从三个方向攻进了市中心的广场。
车臣叛军依托雷区、地面地下工事、楼与楼之间的地下通道,与俄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在攻打罐头食品厂时,叛军用砖块砌死了窗口,布臵了大量的狙击手,在一个个难以发现的射击孔后面向俄军疯狂地射击,并在炸断的楼梯通道里蹿上跳下,拼死顽抗。
经过一场血战,俄军终于打下了罐头厂和公路桥,彻底切断了河两岸叛军的联系。
二战 时间表
两次世界大战时间表1879德奥缔结“同盟条约”,明显反俄性质1882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核心1908奥匈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912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它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1914.6.28斐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原因:①20世纪世界已经基本形成一个整体②工业革命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③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1914.8德军攻入法国,直逼巴黎1914.8俄军进攻东普鲁士,德军开始被迫两线作战1914.9.5马恩河战役。
一战规模最大的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政策破产。
1914年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1915德奥进攻重点在东线。
想一举击溃俄国,结束战斗。
但计划落空1916战争重心重新回到西线,大战的战略主动权逐渐转向协约国一方1916.2德发动凡尔登战役。
法元帅霞飞率军顽强抵抗,随后反攻,收复大部分失地。
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1916.2德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1916.6英法联军为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发动索姆河战役。
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英国首次使用坦克。
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但仍未能决出胜负。
1916英德海军上规模最大的交锋—日德兰海战1917.4美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作战。
协约国集团经济军事实力大增1917北洋政府想同盟国宣战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缔结不各地不赔款合约1918.3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合约》,推出帝国主义战争1918,战争进入最后阶段。
同盟国物资供应和兵源补充不足1918协约国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来进一步协调军事行动。
法元帅福熙为西线联军总司令1918.7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1918.9-10协约国军队突破德“兴登堡防线”1918.10月底,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兵变1918.11.9“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推诿1918.11.11巴黎郊外一节火车车厢签署停战协议。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三个阶段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1906年12月19日出生于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他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
对社会主义国家,他推行有限主权论,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
他执政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勃夫因心脏病卒于莫斯科,终年76岁,安葬在列宁墓后。
美苏争霸第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到9年代初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
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
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
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
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
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
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
欧洲的军事与战争史
欧洲的军事与战争史欧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其军事与战争史承载着无数个国家和民族的荣耀与悲壮。
从古至今,欧洲大陆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与征战,塑造了欧洲的历史格局。
本文将从古代战争到现代战争,概述欧洲的军事与战争史。
一、古代战争古代欧洲的战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
希腊古战争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典范的代表是波斯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波斯帝国试图征服希腊城邦,但希腊以其英勇抵抗和国家团结的力量最终击败了波斯。
古罗马也是古代欧洲战争的重要力量,曾建立起庞大的罗马帝国,通过征服、战争扩张了其领土。
中世纪是欧洲军事与战争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十字军东征、百年战争和维京海盗等事件成为了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
十字军东征是欧洲基督教国家为了收回圣地耶路撒冷而进行的远征,在中东地区发动多次战争。
百年战争则是英法两国之间持续了116年的战争,是中世纪欧洲最为持久和规模庞大的战争之一。
维京海盗则是北欧维京人在中世纪中频繁进行的海上劫掠活动,对整个欧洲海域形成威胁。
二、近代战争近代战争的规模和技术水平较古代战争有了巨大的飞跃,在欧洲军事与战争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17世纪至19世纪,欧洲大陆经历了一系列的王朝战争和拿破仑战争。
这些战争主要由欧洲各大国家之间为争夺领土、势力范围和权力而爆发,波及范围广泛,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这场战争引发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动荡和血腥冲突,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各个国家在这场战争中纷纷加入,形成了盟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最终以盟国的胜利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为具有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纳粹德国的入侵和侵略行为引发了整个欧洲范围内的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盟国为首的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在长时间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三、现代战争二战结束后,欧洲战争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冷战时期,欧洲东西两个阵营之间存在着持续的对抗与紧张,但没有正面战争爆发。
读史阅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
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
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
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互立阵营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
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皇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
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
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与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
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俄国十分愤怒。
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
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
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
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
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
这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
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
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
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暗杀而引起的。
争夺殖民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
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
后来,见于国内商人势力兴起,商人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
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就那样被罢后,可是后来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就又实行了“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的势力范围。
战争与和平粗略按时间和书本顺序排列
1871.1.28,德意志帝国成立1879, 德奥同盟条约反俄,后,+意1882, 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成立,德为核心1892,法俄军事协定1902—1911—1921,英日同盟1904,英法1907,英俄1908,波斯尼亚危机1910,德铁路电气化,美国无线电转播1912,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门第内哥罗—巴尔干同盟,对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3,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4.6.28萨拉热窝事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1914. 7.28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1914.8,德攻入法,霞飞调动英法联军反击俄攻入东普鲁士,迫使德东西两线作战东西两线的战事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1914. 9.5——1914,9.9,西线马恩河战役,第一次大规模战役“速战速决”战略破产英法——德,德撤退1914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1915 ,德、奥匈把进攻重点放在东线1915年的失败是沙皇专制政权灭亡的开始1916,重心回到西线1916.2 德:无限制的潜艇战袭击前往协约国港口的一切船只1916. 2——1916.12,德发动凡尔登战役为“碾碎法军的磨盘” 迫使法军退战德:飞机、飞艇、毒气弹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一战,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凡尔登绞肉机1916.5.底—1916.6.1 德→英日德兰海战大炮巨舰的高峰英仍掌握制海权1916.6下—1916.11中,英法联军→德:法国北部索姆河战役一战中规模最大英国首次使用坦克消耗战1916.7.10.威尔逊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1917,英“贝尔福宣言”1917.4,美加入协约国集团→德宣战(参加一战的演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仍和自私自立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
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的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的导火索在20世纪90年代的巴尔干半岛,一个冲突点引发了一场持续数年的战争,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Sarajevo Incident)。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事件的背景、导火索和影响,以及它在巴尔干半岛和国际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事件背景】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素有“欧洲火药桶”的称号。
在20世纪90年代,南斯拉夫内战期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国家纷纷寻求独立,导致紧张局势逐渐升级。
【萨拉热窝事件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于1992年5月开始,被视为巴尔干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事件的起因是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市中心的一次暴力事件。
当时,波黑塞族的塞族民兵对波黑克罗地亚人居住的区域进行了炮击,导致数十名平民丧生。
这次袭击引发了国际关注,并成为波斯尼亚内战的象征。
【事件影响】1. 各方冲突升级:萨拉热窝事件不仅加剧了波斯尼亚内战,还使得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的紧张局势更加恶化。
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之间的敌对情绪加深,战火延烧至克罗地亚领土。
2. 国际介入:萨拉热窝事件严重违反人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后,北约介入冲突,展开了军事行动以维护和平并保护平民。
这是国际社会首次明确干涉巴尔干半岛战争的行动。
3. 民族仇恨蔓延:波斯尼亚内战期间,涌现出各种极端主义和民族主义组织。
不同民族之间的仇恨加深,大量平民受到迫害和屠杀,这对巴尔干半岛民族关系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4. 地缘政治的变化:巴尔干半岛战争结束后,南斯拉夫解体成为多个独立国家。
这种地缘政治的变化改变了整个地区的格局,推动了欧洲安全架构的重塑。
【萨拉热窝事件的意义】萨拉热窝事件作为巴尔干半岛冲突的导火索,对巴尔干地区以及国际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通过这一事件,国际社会认识到对内战局势的忽视和不干预将导致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这促使各国及时采取行动,为维护和平和人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二战时间表
1879德奥缔结“同盟条约”,明显反俄性质1882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核心1892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Array 1904 英法签定了协议19071908奥匈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912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它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19131914.6.28斐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原因:①20世纪世界已经基本形成一个整体②工业革命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③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1914.8德军攻入法国,直逼巴黎1914.8俄军进攻东普鲁士,德军开始被迫两线作战1914.9.5马恩河战役。
一战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政策破产。
1914年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1915德奥进攻重点在东线。
想一举击溃俄国,结束战斗。
但计划落空1916战争重心重新回到西线,大战的战略主动权逐渐转向协约国一方1916.2德发动凡尔登战役。
法元帅霞飞率军顽强抵抗,随后反攻,收复大部分失地。
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1916.2德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1916.5英德海军上规模最大的交锋—日德兰海战1916.6英法联军为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发动索姆河战役。
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英国首次使用坦克。
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但仍未能决出胜负。
1917.4美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作战。
协约国集团经济军事实力大增1917北洋政府想同盟国宣战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缔结不割地不赔款合约1918.3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合约》,推出帝国主义战争1918,战争进入最后阶段。
同盟国物资供应和兵源补充不足1918协约国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来进一步协调军事行动。
法元帅福熙为西线联军总司令1918.7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1918.9-10协约国军队突破德“兴登堡防线”1918.10月底,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兵变1918.11.9“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推位1918.11.11巴黎郊外一节火车车厢签署停战协议。
波黑国家概况
波黑国家概况国名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BOSNA I HERCEGOVINA),简称波黑。
面积5.12万平方公里。
人口384万(2010年),其中波黑联邦占62.5%,塞尔维亚族共和国占37.5%。
主要民族为:波什尼亚克族(即原南时期的穆斯林族),约占总人口43.5%;塞尔维亚族,约占总人口31.2%;克罗地亚族,约占总人口17.4%。
三族分别信奉伊斯兰教、东正教和天主教。
官方语言为波什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
首都萨拉热窝(SARAJEVO),人口45万人(2004年)。
国家元首主席团行使国家元首职责,由波什尼亚克、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族各一名代表组成,任期4年。
主席团主席为轮值制,由三族代表每8个月轮换一次。
本届主席团于2010年10月组成。
主席团成员为:奈博伊沙·拉德马诺维奇(NEBOJŠA RADMANOVIĆ,塞族)、热利科·科姆希奇(ŢELJKO KOMŠIĆ,克族)和巴基尔·伊泽特贝戈维奇(BAKIR IZETBEGOVIĆ,波族)。
现任轮值主席为奈博伊沙·拉德马诺维奇。
简况位于巴尔干半岛中西部。
南、西、北三面与克罗地亚毗连,东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
大部分地区位于迪纳拉高原和萨瓦河流域。
南部极少部分濒临亚得里亚海,海岸线长约22公里。
南部属地中海式气候,北部属大陆性气候。
南部1月平均气温为6.3℃,7月27.4℃,北部1月平均气温-0.2℃,7月22.7℃。
年平均气温11.2℃(2004年)。
6世纪末7世纪初,部分斯拉夫人南迁到巴尔干半岛,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地定居。
12世纪末叶斯拉夫人建立独立的波斯尼亚公国。
1463年后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属地,1908年被奥匈帝国占领。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兹·裴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遭当地青年暗杀,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部斯拉夫民族成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波黑是其中的一部分,被划分为几个行政省。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强化训练(政治史):专题05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测试含答案)
专题综合检测(五)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山东济宁市·高三二模)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评价美国某项举措的动机时说,它是“我们作为人类的职责", 但从来没有认为它“主要是国家的私利”,苏联的批评家和西方的观察者则认为美国“戏剧性地诠释了私利……的不同含义”。
“某些举措”是指美国A.倡议建立联合国B.提出杜鲁门主义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组织2.(2021·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其他模拟)上述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漫画)反映了图1二战时期美国的宣传画图21954年美国漫画:美国队长重击共产主义A.国家利益决定了国家间的关系B.美苏争霸中苏联的战略收缩C.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动摇D.意识形态影响美国外交政策3.(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其他模拟)1973年9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举行第四次会议,有75国参加。
会议要求发展中国家从掌握自然资源主权和确定原料价格着手,发展国民经济。
到1995年,参加不结盟卡塔赫纳会议的国家已达113个,占世界国家总数的2/3,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
由此可见,不结盟运动A.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B.体现了经济区域化的潮流C.顺应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D.改变了“冷战”的国际形势4.(2021·江西景德镇市·高三三模)1985年,戈尔巴乔夫与里根在日内瓦会晤,两位领导人起初互相各执一词,相互指责。
但是两人都关心核战争的可能性,并慢慢地得到彼此的尊重。
后来双方在冰岛、华盛顿等地相继会晤,最终在军备控制上有了突破性进展。
这表明A.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B.苏联改革危机逐渐显现C.美苏之间矛盾已基本消除D.世界紧张局势有所缓和5.(2021·湖南永州市·高三二模)下表所示为2018~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单位:%)。
意大利空军出兵巴尔干
意大利空军出兵巴尔干作为冷战结束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以下简称南斯拉夫)的解体给整个巴尔干地区带来了长时间的动荡,在一些地方甚至爆发了激烈的内战,并且引发了西方国家的武装干涉。
在此期间,作为对该地觊觎已久的国家之一,意大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积极参与了对该地区的军事行动。
而作为意大利武装力量最精锐部分的意大利空军,成了意大利出兵巴尔干半岛的主力。
北约的急先锋在南斯拉夫内战中的多次战事中,以发生在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的波黑战争最为残酷。
在战争初期,由于人员、装备等方面的原因,塞尔维亚族武装一度占据上风,此后联合国安理会自1992年5月起先后通过对波黑塞族和南联盟实施全面制裁、向波黑派驻维和部队、在波黑建立“禁飞区”、为穆族设立“安全区”等一系列决议,北约对波黑实施全面封锁并对“安全区”提供空中保护。
波黑禁飞区由北约多国空军进行联合战斗巡逻,而到了1995年,意大利空军派出8架“狂风”式战斗轰炸机、6架AMX型攻击机、4架G222型运输机、1架KC130空中加油机和1架波音707TT空中加油机组成意大利空军分遣队,参加了禁飞区中的相关军事行动,并且完成了1250架次共计3150小时的任务飞行。
尽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意大利空军并没有太多建树,在制空作战中起到主要作用的还是美国空军,不过依然没有影响意大利空军的作战热情。
从1996年到1998年的2年时间里,意大利空军战机共完成了3000余架次共计7227小时的任务飞行,累计搭载了超过30000名乘员。
波黑的战事最终渐渐平息下来,而就在此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以下简称南联盟)境内科索沃省的阿尔巴尼亚族居民为了谋求从南联盟独立而与南联盟政府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出于镇压科索沃武装分子的考虑,时任南联盟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派出大量军警进入科索沃。
而为了打击南联盟、支持科索沃独立,北约再次开始集结兵力,筹划对南联盟进行空中和海上进攻,行动代号“联盟力量”。
巴尔干战争
巴尔干半岛发生的两次战争
01 简介
03 起因
目录
02 事件背景 04 战争过程
05 战争结果
07 评析
目录
06 巴尔干同盟 08 结束
巴尔干战争,指的是1912年到1913年期间在南欧巴尔干半岛上先后爆发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二次巴尔干 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对战双方是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帝国。结果奥斯曼帝国战败,其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土地 除伊斯坦布尔附近的一小块之外,全部割让给同盟四国,同时阿尔巴尼亚独立。其后由于战后利益分配上的问题, 又很快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这次的交战双方分别是保加利亚王国,对抗希腊王国、塞尔维亚王国、黑山王 国、罗马尼亚王国和奥斯曼帝国联军。结果保加利亚战败,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保加利亚割让了大片土地。
巴尔干地区位于欧洲的接壤处,是欧洲的下腹部,扼黑海、地中海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同时,这里 民族成份复杂,宗教多样。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地区长期是各大国觊觎的对象,多次遭到大国的统治。14世纪下半期,起源于土耳其内陆地区、后向 土耳其迁徙并兴起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半岛西北部土耳其入侵巴尔干半岛;19世纪中期,奥地利(1867~1918) 也开始将巴尔干的西北部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俄罗斯(1547~1917)自从15世纪以来一直打着解放“斯拉 夫人”的旗号在巴尔干地区争夺势力范围。在这些帝国的统治之下的巴尔干各国人民长期受到民族歧视和宗教压 迫,巴尔干人民的解放事业往往与民族解放和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民族解放和宗教信仰在巴尔干人民的争取独 立的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使巴尔干半岛各国人民摆脱了土耳其的长期统治,具有进步的民族解放的性质。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使巴尔干各国重新分化,罗马尼亚与英、法、俄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加入德奥同 盟国。战争中,由于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飞机、装甲车、无线电)的使用,作战方法也有新的变化:战斗 队形更加疏开;军队行动更注意隐蔽;进攻多采取机动作战和迂回包围;防御多采取阵地作战。巴尔干战争导致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参战国家 31个(欧、非、亚、太平洋地区)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规模大、损失大、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
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是全世界人 民的心声和责任。
德军U35和U42潜水艇
美国军工厂
威 力 越 来 越 大 的 榴 弹 炮 法军150毫米口径加农炮
德国最大军工厂—克虏伯军工厂
军备竞赛的严重 后果:战争一触即 发!
法军列车炮
一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 根本原因
战 政治发展不平衡
爆 发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的
原
矛盾尖锐
因
两大军事集团出现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km) 殖民地人口(万人)
1、从柱状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说明列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列强实力对比发生了改变. 实力和殖民地面积出现倒挂。
2、这种倒挂会引发什么问题?
直接原因
一战“最重要的背景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
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
主义愿望”。
——《全球通史》
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战役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一战中德法两国军队为争夺凡尔
登地域进行的各次战斗行动的总称。 1916年2月21日10:15,德军炮火猛轰凡尔登,每
小时有10万发炮弹落在阵地上。经过6个多小时的轰 击后,德军利用夜幕降临冲杀过去,遭到法军死守。 德法两军展开白刃战。法军提出“不许敌人过去, 守住凡尔登就是守住法国”的口号,鼓舞人心。天气 极度寒冷,有些战士冻得不省人事,但醒来后又加 入战斗。法军每14秒就有1辆汽车到达凡尔登,一周 内共集结了27万援军,2.8万吨军用物资。
南斯拉夫军事领导人
科查.波波维奇(Koča Popović,1908—1992):南斯拉夫党和国家领导人、军事家、政治家,“人民英雄”(People’s Hero of Y ugoslavia)称号获得者。
波波维奇本名康斯坦丁(Konstantin),科查是他参加革命时的化名,却从此伴随终生,这也是那个红色年代相当普遍的现象。
例如南斯拉夫共产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铁托就是化名。
1908年3月14日,波波维奇出生于塞尔维亚王国(今塞尔维亚共和国,Serbia)的首都贝尔格莱德(Belarade)。
他的家庭很富裕,因此他得以前往瑞士和法国留学。
在法国索尔博拿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被左翼思想吸引的波波维奇前往当时风气最自由的城市—巴黎,在那里,他参加了一个由进步诗人、作家、画家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左翼联盟(Left Bank),逐渐产生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1933年,波波维奇加入了南斯拉夫共产党(Yugoslav Communist Party)。
1934年后因参加革命活动,多次遭到王国政府的逮捕和流放。
1937年1月,波波维奇来到了当时反法西斯战线的中心马德里,参加保卫西班牙共和国的战斗。
不过和他的大多数同志不一样,他并没有加入国际纵队,而是在西班牙人民军里工作,并被授炮兵中尉军衔。
波波维奇在这里参加了两年的艰苦战斗,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勇敢而优秀的军事指挥官。
他在西班牙坚持到了最后,即使1938年底,绝大部分国际纵队战士都离开了,但他直到1939年初才作为最后一批志愿者撤退到了法国境内,随后辗转回国。
并随即被南斯拉夫王国军队作为一名预备役军官征召入伍。
1941年4月,在德军“闪电战”的攻势下,南斯拉夫王国军队战败投降,波波维奇巧妙地脱身,隐蔽下来。
同年6月,在德国入侵苏联后,南共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决定发动全国性的反法西斯起义,那些优秀的、有军事经验的干部纷纷被派回他们的家乡组织武装斗争,波波维奇就是塞尔维亚地区反法西斯武装起义的组织者之一,为抵抗运动在塞尔维亚创建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乌日策共和国”(Republic of Uzice)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战后的民族纷争巴尔干半岛的动荡
战后的民族纷争巴尔干半岛的动荡战后的民族纷争:巴尔干半岛的动荡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这片土地上一直存在着激烈的民族纷争和地缘政治斗争。
本文将就巴尔干半岛战后的民族纷争展开论述,讨论其中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巴尔干半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尔干半岛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然而,在盟军胜利的阴影下,半岛上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与磨擦却逐渐浮出水面。
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战前国界的调整与领土争端:战后,随着巴尔干半岛国家的重新划分,一些新的国界得以确立,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地区争端,如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之间的卡拉季纳地区争议。
2.民族认同与意识觉醒:长期以来,巴尔干半岛上的各民族都存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战后社会变革与意识觉醒进一步推动了各民族对自身地位与权益的争夺,加剧了民族纷争。
3.历史仇恨与战争创伤:巴尔干半岛曾经历过多次战争与地区冲突,而这些历史的伤痛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各民族间的关系。
以前的战争仇恨成为动荡的基础,为各方持续的冲突提供了滋生条件。
二、巴尔干半岛的民族纷争1.南斯拉夫解体战争:上世纪90年代早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导致了一连串的冲突与战争。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科索沃等地区相继独立,其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民族冲突、种族清洗等事件,造成了数十万人的伤亡和流离失所。
2.科索沃问题:科索沃地区一直是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但阿尔巴尼亚人口占绝大多数,他们一直以来都追求独立。
1998年至1999年,科索沃地区爆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北约对南斯拉夫进行了军事干预,最终导致南斯拉夫政府与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达成了一项自治协议。
3.马其顿国内动荡:马其顿国内曾多次爆发种族冲突,主要是由于其多样化的民族构成引发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
族群间的紧张局势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最终通过和平谈判达成了一致,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军事力量详表
概况|简史|规模|国防政策|相关的国防立法,军队节日|陆军|海军|空军|组织结构|指挥体制|国防教育结构
概况波黑战争爆发后,境内三大民族均有自己的武装。
1995年,波黑政府军有7万兵力,塞尔维亚族约有6万兵力,克罗地亚族约有3.5万兵力。
1996年6月,波黑、克罗地亚和南斯拉夫三方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签署军控协议,规定波黑联邦同塞族共和国的军力比例为2:1。
根据波黑共同防御政策,2002年底波黑军队减至1.98万。
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为6个月。
2003年12月,波黑通过《国防法》,设立统一的国防部。
2004年3月,尼科拉·拉多瓦诺维奇(Nikola RADOVANOVI,塞族)出任波黑首任国防部长。
西费特·波季奇准将(Sifet PODZI,波族)出任波黑武装力量联合参谋部参谋长。
波黑联邦军队由陆、空军组成,现拥有兵力1.3万人,其中波什尼亚克族军0.9万人,克族军0.4万人。
联邦军队联合军事指挥部司令哈伊鲁丁·格拉博维察(Hajrudin GRABOVICA,波族),联邦国防部长米洛斯拉夫·尼科利奇(Miloslav NIKOLI)。
塞族共和国军队由陆、空军组成,现有兵力6600人。
国防部长米洛万·斯坦科维奇(Milovan STANKOVI)。
总参谋长德拉甘·武科维奇(Dragan VUKOVI)。
2005年,波黑两实体国防预算共2.74亿可兑马克,约合1.74亿美元,占GDP总额的1.9%。
2006年,波黑两实体国防部被取消,波黑国防预算为2.78亿可兑马克,约合1.77亿美元。
简史
规模波黑联邦军队由陆、空军组成,现拥有兵力1.3万人,其中波什尼亚克族军0.9万人,克族军0.4万人。
联邦军队联合军事指挥部司令哈伊鲁丁·格拉博维察(Hajrudin GRABOVICA,波族),联邦国防部长米洛斯拉夫·尼科利奇(Miloslav NIKOLI)。
塞族共和国军队由陆、空军组成,现有兵力6600人。
国防部长米洛万·斯坦科维奇(Milovan STANKOVI)。
总参谋长德拉甘·武科维奇(Dragan VUKOVI)。
2005年,波黑两实体国防预算共2.74亿可兑马克,约合1.74亿美元,占GDP总额的1.9%。
2006年,波黑两实体国防部被取消,波黑国防预算为2.78亿可兑马克,约合1.7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