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护理课件
2023
PART 05
护理应用
REPORTING
肺炎双球菌感染的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监测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咳嗽、 呼吸困难等症状,评估病情严
重程度。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排 痰,必要时进行吸痰处理。
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 药等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
及不良反应。
营养支持
实验的局限性分析
1 2 3
实验材料单一 格里菲思的实验只使用了肺炎双球菌一种细菌, 无法全面反映生物界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情 况。
转化机制未完全揭示 虽然格里菲思发现了转化现象,但具体的转化机 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仍未完全揭示。
实验结论的推广受限 由于实验材料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格里菲思的实 验结论在推广到其他生物时存在一定的限制。
对后续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促进遗传学发展
01
格里菲思的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续研究者提
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启示
02
格里菲思的实验启示我们,科学研究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
严谨设计,严格操作,才能获得可靠的结论。
转化机制的深入研究
03
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细菌转化机制,揭示遗传信息传
递和表达的奥秘。
2023
PART 03
实验结 果
REPORTING
转化现象的发现
01
格里菲思通过实验观察到,加热 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细菌 混合培养时,R型细菌转化为S型 细菌的现象。
02
这一发现揭示了遗传物质在生物 遗传和变异中的重要作用。
转化因子的确定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28733ppt课件
精品课件
5
格里菲思实实验验的结结论论:是什么?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 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
物质——转化因子
“转化因子”是什么?
精品课件
6
寻找转化因子:
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哪些物质?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但究竟哪一个才是转化因子呢?
精品课件
7
在证明DNA还是蛋白质或其他物 质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 思路是什么?
蛋白质
DNA
遗传物质究竟是蛋白精品质课件,还是DNA ?
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实验材料: 小鼠
两种肺炎双球菌
S型菌
R型菌
菌体 有多糖类的荚膜
菌落
表面光滑
能够使人患肺炎或 毒性 使 膜 表面粗 糙
无毒性
2
精品课件
3
1.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不死亡。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2.将有毒性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患败血症死亡。 3.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不死亡。
4.将无毒性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 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思考?
1.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第二、三组 说明什么?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
2.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 结论是什么?
3、分析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转化因子”是DNA,DNA
才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 遗传物质。(纠正了一个生物界的错误的普遍共识)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PPT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通过实验观察,科学家们发现只有DNA片 段才能将遗传特性从一种细菌传递给另一种细菌,从而确立了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其他物质的排除
实验排除了蛋白质和其他物质作为遗传物质的候选者,因为它们不能诱导细菌的基因表达 或传递遗传特性。
对遗传学的影响
这一发现对遗传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续的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分子生物 学的发展。
对后续研究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揭示了DNA在遗传中的作用,并为后续的基因克隆和DNA 测序等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
对疾病治疗的影响
这一实验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通过研究肺炎双球菌的转化机制,可以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或治疗 方法来对抗细菌感染。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实验涉及微生物学、遗传学和化 学等多个领域,启示我们要加强 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以推动科 学的进步。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机制
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DNA的复制、转录和翻 译机制,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受到调控。
探索基因编辑技术的新应用
实验结果
在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 成功转化为S型细菌,表明 DNA是遗传物质。
在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 引发小白鼠疾病,并检测到S 型细菌的存在,进一步证实
了DNA的遗传作用。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03 实验结论
转化因子的确定
转化因子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为转化因子 的物质,它可以将一个细菌的遗传特性传递给另一个细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其他物质的排除
实验排除了蛋白质和其他物质作为遗传物质的候选者,因为它们不能诱导细菌的基因表达 或传递遗传特性。
对遗传学的影响
这一发现对遗传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续的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分子生物 学的发展。
对后续研究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揭示了DNA在遗传中的作用,并为后续的基因克隆和DNA 测序等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
对疾病治疗的影响
这一实验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通过研究肺炎双球菌的转化机制,可以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或治疗 方法来对抗细菌感染。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实验涉及微生物学、遗传学和化 学等多个领域,启示我们要加强 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以推动科 学的进步。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机制
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DNA的复制、转录和翻 译机制,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受到调控。
探索基因编辑技术的新应用
实验结果
在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 成功转化为S型细菌,表明 DNA是遗传物质。
在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 引发小白鼠疾病,并检测到S 型细菌的存在,进一步证实
了DNA的遗传作用。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03 实验结论
转化因子的确定
转化因子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为转化因子 的物质,它可以将一个细菌的遗传特性传递给另一个细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ppt课件
纯度不高,可信度低。 实验验证:最好能找一种生物,DNA和蛋白质自然
分开,这样可单独观察二者的作用。 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精品课件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195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所用的生物技术: 1、同位素标记法:S35标记蛋白质,P32标记DNA。 2、差)
格里菲思的实验思路: 发现问题: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吗? 实验验证:用高温让蛋白质失去活性,
看是否还能作为遗传物质。 得出的结论: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精品课件
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艾弗里,1944)
精品课件
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艾弗里,1944)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新课标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精品课件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1928) 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艾弗里,1944)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1952)
精品课件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1928)
艾弗里的实验思路: 发现问题:转化因子是什么? 实验验证: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分离,
分别看它们能否转化。 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精品课件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1952)
精品课件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1952)
赫尔希的实验思路: 发现问题:艾弗里的分离出的DNA
较轻的是:T2 噬菌体颗粒(实际上的蛋白质外壳); 较重的是:被感染的细菌(是刚组装好的,还没有释放的细菌)。 注意:在被感染的细菌未裂解释放之前离心!
精品课件
分开,这样可单独观察二者的作用。 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精品课件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195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所用的生物技术: 1、同位素标记法:S35标记蛋白质,P32标记DNA。 2、差)
格里菲思的实验思路: 发现问题: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吗? 实验验证:用高温让蛋白质失去活性,
看是否还能作为遗传物质。 得出的结论: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精品课件
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艾弗里,1944)
精品课件
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艾弗里,1944)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新课标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精品课件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1928) 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艾弗里,1944)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1952)
精品课件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1928)
艾弗里的实验思路: 发现问题:转化因子是什么? 实验验证: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分离,
分别看它们能否转化。 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精品课件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1952)
精品课件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1952)
赫尔希的实验思路: 发现问题:艾弗里的分离出的DNA
较轻的是:T2 噬菌体颗粒(实际上的蛋白质外壳); 较重的是:被感染的细菌(是刚组装好的,还没有释放的细菌)。 注意:在被感染的细菌未裂解释放之前离心!
精品课件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ppt培训课件
直到20世纪初期,人 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
C 理由不包括(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 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 息
加入
R型菌
结论S型:菌的DNDNAA 才是遗传物质
R型菌
S型菌
R型菌的培养基
加入
只长R型菌
S型菌的DNA+DNA酶 R型菌
R型菌的培养基
想一想
艾弗里实验提取的DNA里面还有部分的蛋白质残留, 因此部分科学家对艾弗里得出的结论“DNA才是主要 的遗传物质”提出质疑,那要怎么改进实验,有力 地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呢?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 验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 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认识到DNA的基本结构,即
由于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所以主导的观点 仍然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资料: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 DNA组成的。
练习题
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 ①将无毒的R型 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有毒的S型活细 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将R型活细菌与加 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 死亡。
B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遗传物质:蛋白质?还是DNA?
艾弗里
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 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首 先是艾弗里,而艾弗里的实验又 是在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进行 的。
C 理由不包括(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 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 息
加入
R型菌
结论S型:菌的DNDNAA 才是遗传物质
R型菌
S型菌
R型菌的培养基
加入
只长R型菌
S型菌的DNA+DNA酶 R型菌
R型菌的培养基
想一想
艾弗里实验提取的DNA里面还有部分的蛋白质残留, 因此部分科学家对艾弗里得出的结论“DNA才是主要 的遗传物质”提出质疑,那要怎么改进实验,有力 地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呢?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 验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 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认识到DNA的基本结构,即
由于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所以主导的观点 仍然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资料: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 DNA组成的。
练习题
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 ①将无毒的R型 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有毒的S型活细 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将R型活细菌与加 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 死亡。
B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遗传物质:蛋白质?还是DNA?
艾弗里
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 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首 先是艾弗里,而艾弗里的实验又 是在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进行 的。
高中生物《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S 型:光滑
R 型:粗糙
菌落
C组
小鼠存活
D组
小鼠死亡
为什么D组混合注射小鼠却死亡, 小鼠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体内有毒性的S型活菌使小鼠死亡。
有毒性的S型活菌又是如何出现的呢? ➢体内R型活菌转变成了S型活菌。
是什么使R型活菌转变成了S型活菌?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促使R型活菌发 生了转化。
结论:加已热经杀被死加的热杀S型死细的S菌型中细含菌有中“,必转然化含因有子”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一、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 (1)S型细菌:
(2)R型细菌:
•菌体有荚膜 •菌落光滑 •有毒性能够使人患 肺炎或使小鼠患败 血病。
•菌体无荚膜 • 菌落粗糙 •无毒性
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
A组
小鼠死亡
B组
小鼠存活
A组和B组的结果分别说明了什么?
S 型:光滑
R 型:粗糙
菌落
C组
小鼠存活
D组
小鼠死亡
为什么D组混合注射小鼠却死亡, 小鼠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体内有毒性的S型活菌使小鼠死亡。
有毒性的S型活菌又是如何出现的呢? ➢体内R型活菌转变成了S型活菌。
是什么使R型活菌转变成了S型活菌?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促使R型活菌发 生了转化。
结论:加已热经杀被死加的热杀S型死细的S菌型中细含菌有中“,必转然化含因有子”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一、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 (1)S型细菌:
(2)R型细菌:
•菌体有荚膜 •菌落光滑 •有毒性能够使人患 肺炎或使小鼠患败 血病。
•菌体无荚膜 • 菌落粗糙 •无毒性
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
A组
小鼠死亡
B组
小鼠存活
A组和B组的结果分别说明了什么?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PPT课件
18
• R型细菌在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分泌一 种小分子的蛋白质,称为感受态因子。这 种因子又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诱导 感受态特异蛋白质(如自溶素)的表达, 它的表达使细胞表面的DNA结合蛋白及核 酸酶裸露出来,使其具有与DNA结合的活 性。加热灭活的S型细菌遗留下了完整的细 菌染色体DNA的各个片段,其中包括控制 荚膜形成的基因,即S基因(smooth gene)。
高一九班
0913
1
转化
• 转化是指受体细胞直接摄取供体细胞的遗 传物质(DNA片段),将其同源部分进行 碱基配对,组合到自己的基因中,从而获 得供体细胞的某些遗传性状,这种变异现 象,称为转化。
2
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 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容易看出因遗传物 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 D.实验成功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菌株不产生荚膜,无毒,在人或 动物体内不会导致病害,其菌落是粗糙的。
4
5
• 时间:1928 • 实验者:英国科学家艾弗里 • 实验材料:小鼠、 R型和S型菌株 • 研究目的:肺炎双球菌是如何是人患肺炎的
R型菌
S型菌
6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分析
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 鼠体内
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 鼠体内
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注射到小白鼠 体内
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 的S型细菌混合,注封到小白鼠体 内
前三组实验互为对照实验
7
8
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过程
• 实验步骤1: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 • 实验结果1:小鼠不死亡。
9
• 二、 实验步骤2: 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 • 实验结果2: 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 R型细菌在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分泌一 种小分子的蛋白质,称为感受态因子。这 种因子又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诱导 感受态特异蛋白质(如自溶素)的表达, 它的表达使细胞表面的DNA结合蛋白及核 酸酶裸露出来,使其具有与DNA结合的活 性。加热灭活的S型细菌遗留下了完整的细 菌染色体DNA的各个片段,其中包括控制 荚膜形成的基因,即S基因(smooth gene)。
高一九班
0913
1
转化
• 转化是指受体细胞直接摄取供体细胞的遗 传物质(DNA片段),将其同源部分进行 碱基配对,组合到自己的基因中,从而获 得供体细胞的某些遗传性状,这种变异现 象,称为转化。
2
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 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容易看出因遗传物 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 D.实验成功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菌株不产生荚膜,无毒,在人或 动物体内不会导致病害,其菌落是粗糙的。
4
5
• 时间:1928 • 实验者:英国科学家艾弗里 • 实验材料:小鼠、 R型和S型菌株 • 研究目的:肺炎双球菌是如何是人患肺炎的
R型菌
S型菌
6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分析
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 鼠体内
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 鼠体内
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注射到小白鼠 体内
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 的S型细菌混合,注封到小白鼠体 内
前三组实验互为对照实验
7
8
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过程
• 实验步骤1: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 • 实验结果1:小鼠不死亡。
9
• 二、 实验步骤2: 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 • 实验结果2: 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高中生物微课: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优秀课件
①与②③: 蛋白质和荚膜多糖没有转化作用,只有
分
S型细菌的 才能使DNRA型细菌发生转化
析
S型细菌的DNA才是“ 转〞化。因子
设计④?: 验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使实验更具说服力
结论: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 即: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
〔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例】(20xx·江苏高考·T1改)以下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 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D )
怀
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DNA和蛋白质彻底的
分开。细胞生物已经很难做到,如果是你,你会选
择哪种实验材料,如何去设计实验?
20世纪30年代: DNA 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但由于对 DNA 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人
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占主导地位。
〔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在死亡的小鼠体内 别离出了R型和S型 活菌
〔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9世纪中期,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证明了生物的 :
基因位于 染色体 上。
染
色
20 世 纪 中 叶 , 科 学 家 发 现 : 染
体
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蛋白质和DNA,谁是遗传物质?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大分子。
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分 ①与②:R型活细菌无毒性, S型活 细菌有毒性
②与③:S型死细菌无毒性 析
④与②③:R型活细菌转化出了 S型活细菌
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将 无毒性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精品文档
• 这一片段从S细菌中释放出来,并且在后继 的培养中被一些R型细菌所摄取,S基因的 DNA以双链的形式在R型细菌细胞的几个位 点上结合并被切割。核酸内切酶首先切断 DNA双链中的一条链,被切割的链在核酸酶 的作用下降解,成为寡核苷酸释放到培养 基中,另一条链与R感受态细菌的特异蛋白 质结合,以这种形式进入细胞,并通过同 源的重组以置换的方式整合进入R细菌的基 因组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 光滑型的菌株产生荚膜,有毒,在人体内 它导致肺炎,在小鼠体中它导致败血症, 并使小鼠患病死亡,其菌落是光滑的
• 粗糙型的菌株不产生荚膜,无毒,在人或 动物体内不会导致病害,其菌落是粗糙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时间:1928 • 实验者:英国科学家艾弗里 • 实验材料:小鼠、 R型和S型菌株 • 研究目的:肺炎双球菌是如何是人患肺炎的
精品文档
• 自然转化现象首先是在肺炎双球菌中发现的。近 几十年来,已经发现许多细菌属中的某些种类或 某些特殊的菌株有自然转化能力。在肺炎双球菌 中,自然转化的第一步是R型受体细胞处于感受态, 即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DNA的一种生理状态,然后 是DNA在细胞表面的结合和进入。进入细胞的DNA 分子一般以单链形式整合进宿主的染色体DNA,并 获得遗传特性的表达。这一系列的过程涉及细菌 染色体上10多个基因编码的功能。
R型菌
S型菌
精品文档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分析
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 鼠体内
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 鼠体内
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注射到小白鼠 体内
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 的S型细菌混合,注封到小白鼠体 内
精品文档
前三组实验互为对照实验
• 这一片段从S细菌中释放出来,并且在后继 的培养中被一些R型细菌所摄取,S基因的 DNA以双链的形式在R型细菌细胞的几个位 点上结合并被切割。核酸内切酶首先切断 DNA双链中的一条链,被切割的链在核酸酶 的作用下降解,成为寡核苷酸释放到培养 基中,另一条链与R感受态细菌的特异蛋白 质结合,以这种形式进入细胞,并通过同 源的重组以置换的方式整合进入R细菌的基 因组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 光滑型的菌株产生荚膜,有毒,在人体内 它导致肺炎,在小鼠体中它导致败血症, 并使小鼠患病死亡,其菌落是光滑的
• 粗糙型的菌株不产生荚膜,无毒,在人或 动物体内不会导致病害,其菌落是粗糙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时间:1928 • 实验者:英国科学家艾弗里 • 实验材料:小鼠、 R型和S型菌株 • 研究目的:肺炎双球菌是如何是人患肺炎的
精品文档
• 自然转化现象首先是在肺炎双球菌中发现的。近 几十年来,已经发现许多细菌属中的某些种类或 某些特殊的菌株有自然转化能力。在肺炎双球菌 中,自然转化的第一步是R型受体细胞处于感受态, 即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DNA的一种生理状态,然后 是DNA在细胞表面的结合和进入。进入细胞的DNA 分子一般以单链形式整合进宿主的染色体DNA,并 获得遗传特性的表达。这一系列的过程涉及细菌 染色体上10多个基因编码的功能。
R型菌
S型菌
精品文档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分析
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 鼠体内
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 鼠体内
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注射到小白鼠 体内
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 的S型细菌混合,注封到小白鼠体 内
精品文档
前三组实验互为对照实验
必修2总结2实验课件
1.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 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 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 分裂的各个时期。
一般情况下,我们观察用雄性生殖器官移植,因 为产生的精细胞多,能运动,现象明显而卵子产 生的数量小,且难找
原则: 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高) 调查的群体足够大,随机 整理,计算
实验调查过程: 确定调查课题---划分调查小组--实施调查---统计分析
---写也调查报告
课题二: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原则:
单基因遗传病 在患病家族中调查 整理后画出家庭系谱图
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的重大突破叙述与事实不 符的是
A.孟德尔开创性地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 组合定律
1)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5。3》P 108
自交法 测交法 花粉鉴定法 单倍体育种法
2)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5。3》P 108
A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表现出来 的为显性 B不能自交的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出 现性状分离则与相同性状的新本回交
C 杂种后代有性状分离,数量点到为3/4的为显性
3)变异原因的探究 《5。3》P 138 若是基因突变:自交或杂交 看性状是否能遗传 若是环境影响:将变异个体与正常个体培养在 相同条件下,看是否再次出现变异性状
4)隐性突变与显性突变的判断《5。3》P 138
突变 自交
AA
Aa
aa
5)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方法:自交或பைடு நூலகம்交
选材:具有两对以上的性状,并且相应的等位 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
2)
XbXb × XBY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 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 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 分裂的各个时期。
一般情况下,我们观察用雄性生殖器官移植,因 为产生的精细胞多,能运动,现象明显而卵子产 生的数量小,且难找
原则: 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高) 调查的群体足够大,随机 整理,计算
实验调查过程: 确定调查课题---划分调查小组--实施调查---统计分析
---写也调查报告
课题二: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原则:
单基因遗传病 在患病家族中调查 整理后画出家庭系谱图
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的重大突破叙述与事实不 符的是
A.孟德尔开创性地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 组合定律
1)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5。3》P 108
自交法 测交法 花粉鉴定法 单倍体育种法
2)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5。3》P 108
A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表现出来 的为显性 B不能自交的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出 现性状分离则与相同性状的新本回交
C 杂种后代有性状分离,数量点到为3/4的为显性
3)变异原因的探究 《5。3》P 138 若是基因突变:自交或杂交 看性状是否能遗传 若是环境影响:将变异个体与正常个体培养在 相同条件下,看是否再次出现变异性状
4)隐性突变与显性突变的判断《5。3》P 138
突变 自交
AA
Aa
aa
5)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方法:自交或பைடு நூலகம்交
选材:具有两对以上的性状,并且相应的等位 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
2)
XbXb × XBY
生物: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PPT课件
7
1、我们把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叫做生物的 性状,S菌的DNA能赋予R菌新的性状,合成荚膜, 说明DNA能控制生物的____性___状__________ 2、新形成的S活后代都是S活,新的性状可以遗传, 说明DNA能控制生物的__遗__传_________
结论:所以,DNA是___遗__传__物__质______
2021/3/12
8
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问1、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 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地区观察他们的作用
2、要实现这样的设计思路需要怎样的技术手段? 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技术 3、这对于认识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什么启示?1、活S 2、活R源自注小鼠死亡 活S有毒性
射 到
小鼠存活 活S无毒性
3、死S
小
鼠
小鼠存活 活S无毒性
4、活R+死S
体 内
小鼠死亡 分离出活S
? 活S
分析原因:①死S复活了?
②活的R型菌
转化
活的S型菌
死S菌中的“转化因子”
2021/3/12
4
问题2:S菌含有哪些成分?
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RNA、DNA等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2021/3/12
活的S型菌1
秋冬季节,是肺炎的高发时期。由肺炎球菌引起
的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已经成为潜伏
在宝宝体内的“隐形杀手”。
2021/3/12
2
认识肺炎双球菌
多 糖 类 荚 膜
R型
S型
菌落
肺炎双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高中生物课件19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典例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 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 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在小鼠死亡后,体内存在着S型、R型两种类型的细菌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之一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 有关 D.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是由于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问题引领: ①怎样用同位素对噬菌体进行标记? ②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 验都遵循哪种实验设计原则?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相关问题: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和35S的存在部位: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相关问题:
②不同的同位素标记不同的部位,子代的放射性有差异:
噬菌体+含35S的细菌→含35S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32P的细菌→含32P的噬菌体。
4.实验过程及结果
5.结论: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35S标记
理论上: 上清液放射性高, 沉淀物无放射性
32P标记
性高, 沉淀物放射性低
32P标记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 实验结果 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实验结论 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 转化为S型细菌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等物质不是
思考:为什么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转化的实质是什么?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2.S型菌和R型菌转化的实质 (1)加热灭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结构被破坏。DNA在加热过程 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断,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以得到 恢复。 (2)S型细菌遗留下的DNA片段中,包含有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 这些片段从S型细菌中释放出来,被一些R型细菌所摄取,进入R 型细菌中,整合进入R型细菌的基因组中,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 细菌。 (3)转化的实质是外源DNA与受体细胞DNA之间的重组,使受体细 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因此,转化作用可以看成广义上的基因 重组。 (4)一般情况下,转化的效率很低,形成的S型细菌很少,但是繁 殖速度很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论】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 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
质—“转化因子”。产生S型菌
如何设计实验来确定转化因子:
将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区分开, 直接、单独的观察各自作用
(二) 艾弗里的实验
实验过程:
S型活细菌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DNA水解物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R
RR
R R S 多R
少
数数
RS
实验 二 ——艾弗里及 同事的肺炎双球 菌体外转化实验
• 1、如何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 各组互为对照 • 2、如何避免无关因素的影响? • 等量原则。各组放到同样的条件下培养 • 3、观察的内容?预期的结果? • 观察菌落
艾弗里实验结论:
转化因子是DNA, DNA是使R型细 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 遗传物质。
以上转化实验表明:
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转Leabharlann 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优秀课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证据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目的: 研究DNA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 2.实验材料:两种肺炎双球菌
R型菌 粗糙, 无荚膜,无毒
多 糖 类 荚 膜
S型菌 光滑, 有荚膜,有毒,可致死
A、将R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
B、将S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
C、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
D、将R型活菌与杀死的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
R型活菌 加热杀死S型菌
一段时间后
S型活菌
细菌发生转化,性状的转化可以遗传。
过程探究一:格里菲斯实验
1、对比A、B组的实验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无毒性的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
型 2、D组小鼠为什么会死亡?
由于体内有S型活细菌活细菌
3、S型活细菌是怎样出现的?
活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活细菌与被加
4、什么使R型菌转化成活的S型细菌的?
加热杀死的S型菌使活的R型菌发生了转化
•
这些转化成的S型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细菌,可见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