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经络与腧穴PPT课件
合集下载
足三阳经经络与腧穴PPT课件

4
一、足阳明经脉
– 胸腹部:从大迎前向下沿喉咙,进入 锁骨上窝中央(缺盆)。下行胸部 (正中线旁开4寸),经过了乳头正中 的(乳中、乳根),下行于腹部(正 中线旁开2寸),经过了脐旁(天枢), 进入腹股沟(气冲)。
– 下肢部:下行经大腿外侧面前缘,经 过了髌骨上(梁丘),向下沿胫骨外 侧前缘下行,经过了胫骨外侧(足三 里)。下行至踝关节处,下行足背第2、 3跖骨间(内庭),止于第2趾骨末端 外侧(厉兑)。
– 远治:胃肠疾病 强壮保健要穴
– 特殊:虚劳羸瘦
操作
– 强壮保健多用灸法
– 调理肠胃可用点按法
18
内庭(ST44)
定位
– 第二、三趾趾逢纹端赤白肉际处
功效
– 清胃泻火,理气止痛
应用
– 远治:齿痛,咽喉肿痛; 肠胃疾病
19
第八节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20
一、足太阳经脉
1.体表循行
– 从内眼角开始,上行额部、 头顶(正中线旁开1.5寸)、 后项。
16
梁丘(ST34)
定位
– 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
功效
– 通经活络,理气止痛
应用
– 近治:膝关节疼痛 – 远治:胃痛
17
足三里(ST36)
定位
– 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功效
– 健脾和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通经活血
应用
胃肠疾病之主穴
– 近治:膝痛,四下总肢穴痿歌:痹肚腹三里留
– 调理小便不利,癃闭,遗尿等。
(2)经脉循行所过作用
– 调理头项疼痛,腰背酸痛,下肢痿痹等。常用 于放松调理。
(3)特殊作用
– 各脏腑背俞穴分布于本经,可调理全身各脏腑 功能。
一、足阳明经脉
– 胸腹部:从大迎前向下沿喉咙,进入 锁骨上窝中央(缺盆)。下行胸部 (正中线旁开4寸),经过了乳头正中 的(乳中、乳根),下行于腹部(正 中线旁开2寸),经过了脐旁(天枢), 进入腹股沟(气冲)。
– 下肢部:下行经大腿外侧面前缘,经 过了髌骨上(梁丘),向下沿胫骨外 侧前缘下行,经过了胫骨外侧(足三 里)。下行至踝关节处,下行足背第2、 3跖骨间(内庭),止于第2趾骨末端 外侧(厉兑)。
– 远治:胃肠疾病 强壮保健要穴
– 特殊:虚劳羸瘦
操作
– 强壮保健多用灸法
– 调理肠胃可用点按法
18
内庭(ST44)
定位
– 第二、三趾趾逢纹端赤白肉际处
功效
– 清胃泻火,理气止痛
应用
– 远治:齿痛,咽喉肿痛; 肠胃疾病
19
第八节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20
一、足太阳经脉
1.体表循行
– 从内眼角开始,上行额部、 头顶(正中线旁开1.5寸)、 后项。
16
梁丘(ST34)
定位
– 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
功效
– 通经活络,理气止痛
应用
– 近治:膝关节疼痛 – 远治:胃痛
17
足三里(ST36)
定位
– 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功效
– 健脾和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通经活血
应用
胃肠疾病之主穴
– 近治:膝痛,四下总肢穴痿歌:痹肚腹三里留
– 调理小便不利,癃闭,遗尿等。
(2)经脉循行所过作用
– 调理头项疼痛,腰背酸痛,下肢痿痹等。常用 于放松调理。
(3)特殊作用
– 各脏腑背俞穴分布于本经,可调理全身各脏腑 功能。
经络腧穴各论足六经穴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PPT课件

委中 腰痛——”腰背委中求“ 吐泻
承山—痔疮—经别入肛门 昆仑——难产、癫痫 申脉——失眠、癫狂、痫症 至阴——胎位不正、难产
足三阳经穴刺灸方法
❖ 眼部穴——闭目,将眼球向对侧固定,沿眶下 缘直刺0.5-1寸,一般不捻转提插,出针按压针 孔
❖ 颈部穴——直刺0.3—0.5寸,避开颈总动脉, 风池向鼻尖方向,,不可深刺
❖ 本经计21穴,重点穴:隐白、太白、公孙、三阴 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足太阴脾经
隐白:拇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
足 太白:第1跖趾关节后下缘,赤白肉际。
公孙:第1跖骨基底前下。
下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肢 小腿 地机:阴陵泉下3寸(内踝尖~阴陵泉连线上)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凹陷中。
肝胆病 ——
疝气、、
昏迷
行间 痛
妇科病 头面病
面瘫 胁
太冲
前阴病 中风
蠡沟
下肢疾患
——阴中痛、阳痿
曲泉
章门
脾病、痞块
足少阴经穴概览
❖ 足少阴肾经腧穴主要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 及胸腹部第一侧线上,在定取本经腧穴时, 应掌握以下解剖标志:足底、舟骨粗隆、 跟腱、内踝尖、胫骨、半腱肌腱、半膜肌 腱、耻骨联合上缘、脐中、肋间隙、锁骨 等。
足太阳经穴主治表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 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 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 证和组织器官病证。
头项部穴——局部病症
腰背部穴——局部病症、邻近脏腑病症
背俞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 症
肘膝以下穴——主治头、项、目、背、腰、 下肢部病 证以及神志病。
承山—痔疮—经别入肛门 昆仑——难产、癫痫 申脉——失眠、癫狂、痫症 至阴——胎位不正、难产
足三阳经穴刺灸方法
❖ 眼部穴——闭目,将眼球向对侧固定,沿眶下 缘直刺0.5-1寸,一般不捻转提插,出针按压针 孔
❖ 颈部穴——直刺0.3—0.5寸,避开颈总动脉, 风池向鼻尖方向,,不可深刺
❖ 本经计21穴,重点穴:隐白、太白、公孙、三阴 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足太阴脾经
隐白:拇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
足 太白:第1跖趾关节后下缘,赤白肉际。
公孙:第1跖骨基底前下。
下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肢 小腿 地机:阴陵泉下3寸(内踝尖~阴陵泉连线上)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凹陷中。
肝胆病 ——
疝气、、
昏迷
行间 痛
妇科病 头面病
面瘫 胁
太冲
前阴病 中风
蠡沟
下肢疾患
——阴中痛、阳痿
曲泉
章门
脾病、痞块
足少阴经穴概览
❖ 足少阴肾经腧穴主要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 及胸腹部第一侧线上,在定取本经腧穴时, 应掌握以下解剖标志:足底、舟骨粗隆、 跟腱、内踝尖、胫骨、半腱肌腱、半膜肌 腱、耻骨联合上缘、脐中、肋间隙、锁骨 等。
足太阳经穴主治表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 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 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 证和组织器官病证。
头项部穴——局部病症
腰背部穴——局部病症、邻近脏腑病症
背俞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 症
肘膝以下穴——主治头、项、目、背、腰、 下肢部病 证以及神志病。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PPT精品医学课件

【概述】 穴 数:本经一侧67穴,左右对列。 分布:头项部分布10穴,背腰部分布39穴。下肢后外侧分布18穴。 特定穴:五输穴:井穴—至阴,荥穴—通谷,输穴—束骨, 经 穴—昆仑,合穴—委中。 原络穴:原穴—京骨,络穴—飞扬 郄 穴:本经郄穴金门,阳蹻郄穴—跗阳 下合穴:膀胱下合穴—委中,三焦下合穴—委阳 八脉交会穴:阳蹻之会—申脉 八会穴:骨之会—大杼,血之会—膈俞。 背俞穴:十二脏腑每脏腑一个,如肺俞,(但心包之背俞穴称为 厥阴俞)。 (注:委中是合穴、又是下合穴)
2.攒竹* Cuánzhú (BL 2)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 迹处。 【取法】正坐或仰卧。当目内眦直,眉 头凹陷(眶上切迹)中取穴。 【操作】平刺0.5~0.8寸。 【主治】①头痛,眉棱骨痛。 眼睑下垂,迎风流泪。 ③面瘫,面痛。 ④腰痛。 【配伍】①配风池、合谷,主治目赤肿 痛,流泪。 ②配列缺、颊车,主治面瘫,面 肌痉挛。
本内容包括经络和腧穴两部分。第一部分 为经络,包括足太阳经脉、足太阳络脉、足 太阳经别和足太阳经筋。 第二部分为腧穴。
一、足太阳经脉 (一)经脉循行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 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背,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 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 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灵枢· 经脉》)。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腘如结,腨如裂,是为踝厥。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 衄,项、背、腰、尻、腘、腨、脚皆痛,小指不用 (《灵枢· 经 脉》)。 【病候归纳】 外经病 官窍病:目痛、迎风流泪、鼽衄。 肢体病:头项、背、腰、骶、下肢后 面、足 外侧痛。 内脏病 癃闭 遗尿、癫狂。
中医医学经络腧穴学课件-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当足阳明经络功能正常时,人体的消 化系统功能正常,气血运行顺畅,身 体健康。
足阳明经络与脏腑的关系
足阳明经络与脾胃等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共同构成了一 个有机整体。
足阳明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 具有重要意义。
REPORT
CATALOG
DATE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足阳明经络的保养与保 健
足阳明经络的日常保养方法
保持适当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足阳明经络 的通畅,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
保持心情舒畅
情绪波动会影响足阳明经络的正 常运行,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足
阳明经络的保养。
注意保暖
避免足部受到寒冷刺激,保持温 暖有助于足阳明经络的通畅。
足阳明经络的保健按摩方法
按摩足部穴位
敲打经络
经常按摩足部的穴位,如足三里、丰 隆等,可以促进足阳明经络的通畅。
用适当的力度敲打足阳明经络的路线 ,从上至下,可以促进经络气血的流 通。
捏揉腿部肌肉
用双手捏揉腿部肌肉,从上至下,有 助于放松腿部肌肉,促进足阳明经络 的通畅。
足阳明经络的饮食调养方法
多食用温性食物
足阳明经络的针灸治疗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
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针灸过程中要确保针具、艾条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应症 ,并避免对孕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进行治疗。
避免过度刺激
注意观察反应
在针灸过程中要控制刺激强度,避免过度 刺激导致皮肤破损或疼痛。
在针灸过程中及治疗后,要密切观察患者 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足阳明经络与脏腑的关系
足阳明经络与脾胃等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共同构成了一 个有机整体。
足阳明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 具有重要意义。
REPORT
CATALOG
DATE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足阳明经络的保养与保 健
足阳明经络的日常保养方法
保持适当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足阳明经络 的通畅,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
保持心情舒畅
情绪波动会影响足阳明经络的正 常运行,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足
阳明经络的保养。
注意保暖
避免足部受到寒冷刺激,保持温 暖有助于足阳明经络的通畅。
足阳明经络的保健按摩方法
按摩足部穴位
敲打经络
经常按摩足部的穴位,如足三里、丰 隆等,可以促进足阳明经络的通畅。
用适当的力度敲打足阳明经络的路线 ,从上至下,可以促进经络气血的流 通。
捏揉腿部肌肉
用双手捏揉腿部肌肉,从上至下,有 助于放松腿部肌肉,促进足阳明经络 的通畅。
足阳明经络的饮食调养方法
多食用温性食物
足阳明经络的针灸治疗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
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针灸过程中要确保针具、艾条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应症 ,并避免对孕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进行治疗。
避免过度刺激
注意观察反应
在针灸过程中要控制刺激强度,避免过度 刺激导致皮肤破损或疼痛。
在针灸过程中及治疗后,要密切观察患者 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6-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课程教案
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专业(层次):针灸推拿学(本科)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章节:第六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一)学时:2学时
课程教案
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专业(层次):针灸推拿学(本科)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章节:第六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二)学时:2学时
课程教案
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
专业(层次):针灸推拿学(本科)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章节:第六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三)学时:2学时
课程教案
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专业(层次):针灸推拿学(本科)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章节:第六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四)学时:2学时
课程教案
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专业(层次):针灸推拿学(本科)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章节:第六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五)学时:2学时。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共60页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头痛,眩晕。
【特定穴属性】足阳明、少阳交会 穴
【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翳,
道蛔虫症。 ③头痛、眩晕。
颅(前面观)
3.巨髎 Jùliáo (ST 3)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 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 侧。
【取法】正坐或仰卧。两目 正视当瞳孔正中直下的垂线 与鼻翼下缘水平线交点处取 穴。
【操作】直刺0.5~0.8寸。
【主治】① 痛,鼻衄,唇颊肿。
【主治】①
②齿痛,口噤不语。
【配伍】①配地仓、合谷、阳白、 攒竹,主治口眼歪,颊肿、齿痛。
②配合谷以泻阳明热邪, 主治牙痛,颞颌关节炎。
③配角孙、翳风、阿是穴、 用灯火灸,治痄腮。
7.下关* Xiàguān (ST 7)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 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取法】在颧弓下缘凹陷处,当 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闭口取穴。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0寸。 【主治】①耳聋,耳鸣,聤耳。
②眼睑瞤动。
【特定穴属性】足阳明、阳 蹻之会
4.地仓* Dìcāng (ST 4)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
直瞳孔。
【取法】正坐或仰卧(靠)。两 目正视,当瞳孔正中直下的垂线与 口角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或向迎香、颊车方向透刺1.0~2.0 寸。
【主治】①
②眼睑瞤动。
8.头维Tóuwéi (ST 8)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 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取法】正坐或仰卧,当前发际向 外延伸弧线与鬓法前缘上引线交点 处(额角发际处)直上(与正中线 平行)0.5寸处取穴,(0.5寸多以 头部骨分寸法折量)。 【操作】向后平刺0.5~0.8寸或横 刺透率谷。 【主治】①头痛,眩晕。
交接关系:前于鼻旁迎香穴接手阳明经,后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足太阴经。
【病候归纳】 外经病:官窍病:目疾、鼽衄,齿痛,喉痹 肢体病: 前缘诸病症 内脏病:胃痛、呕吐、腹胀、肠鸣、热病、发 狂
第二节足阳明腧穴
【概述】 穴数:本经一侧45穴,左右对列。 分布:头面部分布12穴,胸腹部分布18穴,下肢外侧前缘与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 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 端(《灵枢·》)。
【经脉循行归纳】
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循喉咙、入上齿。
外行部分:
头部:起于目下承泣穴,沿鼻外侧夹口环唇,经下 颌角前上耳前。循发际至额角头维穴。
颈躯干下肢部:自下颌角前下颈前,循胸正中线旁 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沿大腿外侧前缘,过膝膑外 侧,循小腿外侧前缘下足背,止于第二趾外侧端历兑穴。
循行要点
走向:头→足
路径
①鼻旁面周前额支 ②大迎属胃络脾支 ③缺盆二侧线气街支 ④幽门股胫外前缘次趾支 ⑤三里中趾外端支 ⑥足背大趾内端支
脏腑器官联系:属胃络脾与鼻、耳、上齿、咽喉联系 ①起止穴:承泣、历兑
体表有穴通路分布 ②头颈部分布:目下,面周,颈前 ③躯干部分布:胸腹第二侧线 ④下肢部分布:外侧前缘,次趾外侧
足部分布15穴。 特定穴: 五输: 井—历兑 荥—内庭 输—陷谷 经—解溪
合—足三里 原、络:原—冲阳
络—丰隆 郄: 梁丘 下合穴:胃—足三里 大肠—上巨虚 小肠—下巨虚 募穴: 大肠—天枢 (注:特定穴中,足三里即是合穴,又是下合穴。)
1.承泣 chéngqì(ST 1)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 眶下缘之间。 【取法】仰卧位或正坐位。两目视前方, 当瞳孔正中点垂直线经过眶下缘与眼球 之间的水平线相交点取穴。 【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 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下缘和眼球之 间缓慢直刺0.5~1寸,不宜提插捻转, 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禁灸。 【主治】①目赤肿痛,流泪,夜盲,近 视,眼睑动。
【配伍】①配合谷、颊车、巨髎 以祛风通络活血,主治唇缓不收, 齿痛。
②配颊车、承浆、合谷, 主治口噤不开。
)。
5.大迎dàyíng (ST 5)
【定位】在下颌角前方,咬 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 搏动处。
【取法】咬紧牙关,当咬肌 附着部前缘面动脉搏动处取 穴。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 0.3~0.5寸,或斜向地仓方 向刺。
一、经脉循行 胃足阳明之脉,起手鼻,交頞中,
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 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 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 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 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 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 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 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 跗,入中指内间。
【配伍】①配听宫、翳风、合谷, 主治颞颌关节炎。
②配颊车、合谷、外 关,主治牙关紧闭。 【特定穴属性】足阳明、少阳交 会穴
颅的侧面
外耳门,外耳道,颧弓,颞窝
颅侧 面
翼 点:
位置:颞窝内,颧弓上方 组成:额、顶、颞、蝶四 骨会合处 特点:骨质薄弱,内有脑 膜中A前支通过 临床意义:翼点处骨折, 可损伤脑膜中A前支,引 起颅内血肿
【特定穴属性】足阳明、阳蹻、任脉交 会穴
2.四白* Sìbái (ST 2) 【定位】在面部,目正视,
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取法】正坐或仰靠,或仰
卧。两目视前方,瞳孔正中点 直下,当眶下孔处,按之有凹 陷处取穴。
【操作】直刺0.3~0.5寸; 或沿皮透刺睛明;或向外上方 斜刺0.5寸入眶下孔。
【主治】①颊肿,齿痛。
6.颊车* Jiáchē (ST 6)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
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 凹陷处。
【取法】正坐或侧卧。当下颌角夹 角前上平分线上,下颌角上一横指 (中指)处取穴,当咬紧牙关时,咬 肌隆起处。
【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地 仓方向透刺1.5~2.0寸。
②目痛,迎风流泪,眼睑
【特定穴属性】足阳明、少阳、阳 维交会穴
9.人迎 Rényíng (ST 9) 【定位】在颈部,结喉旁,当胸 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取法】仰靠或仰卧。当结喉向 外平行线颈动脉交点处取穴。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3~0.8寸。 慎灸。
【主治】①咽喉肿痛,胸满喘息, 瘰疬,瘿气。
【特定穴属性】足阳明、少阳交会 穴
【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翳,
道蛔虫症。 ③头痛、眩晕。
颅(前面观)
3.巨髎 Jùliáo (ST 3)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 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 侧。
【取法】正坐或仰卧。两目 正视当瞳孔正中直下的垂线 与鼻翼下缘水平线交点处取 穴。
【操作】直刺0.5~0.8寸。
【主治】① 痛,鼻衄,唇颊肿。
【主治】①
②齿痛,口噤不语。
【配伍】①配地仓、合谷、阳白、 攒竹,主治口眼歪,颊肿、齿痛。
②配合谷以泻阳明热邪, 主治牙痛,颞颌关节炎。
③配角孙、翳风、阿是穴、 用灯火灸,治痄腮。
7.下关* Xiàguān (ST 7)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 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取法】在颧弓下缘凹陷处,当 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闭口取穴。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0寸。 【主治】①耳聋,耳鸣,聤耳。
②眼睑瞤动。
【特定穴属性】足阳明、阳 蹻之会
4.地仓* Dìcāng (ST 4)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
直瞳孔。
【取法】正坐或仰卧(靠)。两 目正视,当瞳孔正中直下的垂线与 口角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或向迎香、颊车方向透刺1.0~2.0 寸。
【主治】①
②眼睑瞤动。
8.头维Tóuwéi (ST 8)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 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取法】正坐或仰卧,当前发际向 外延伸弧线与鬓法前缘上引线交点 处(额角发际处)直上(与正中线 平行)0.5寸处取穴,(0.5寸多以 头部骨分寸法折量)。 【操作】向后平刺0.5~0.8寸或横 刺透率谷。 【主治】①头痛,眩晕。
交接关系:前于鼻旁迎香穴接手阳明经,后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足太阴经。
【病候归纳】 外经病:官窍病:目疾、鼽衄,齿痛,喉痹 肢体病: 前缘诸病症 内脏病:胃痛、呕吐、腹胀、肠鸣、热病、发 狂
第二节足阳明腧穴
【概述】 穴数:本经一侧45穴,左右对列。 分布:头面部分布12穴,胸腹部分布18穴,下肢外侧前缘与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 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 端(《灵枢·》)。
【经脉循行归纳】
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循喉咙、入上齿。
外行部分:
头部:起于目下承泣穴,沿鼻外侧夹口环唇,经下 颌角前上耳前。循发际至额角头维穴。
颈躯干下肢部:自下颌角前下颈前,循胸正中线旁 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沿大腿外侧前缘,过膝膑外 侧,循小腿外侧前缘下足背,止于第二趾外侧端历兑穴。
循行要点
走向:头→足
路径
①鼻旁面周前额支 ②大迎属胃络脾支 ③缺盆二侧线气街支 ④幽门股胫外前缘次趾支 ⑤三里中趾外端支 ⑥足背大趾内端支
脏腑器官联系:属胃络脾与鼻、耳、上齿、咽喉联系 ①起止穴:承泣、历兑
体表有穴通路分布 ②头颈部分布:目下,面周,颈前 ③躯干部分布:胸腹第二侧线 ④下肢部分布:外侧前缘,次趾外侧
足部分布15穴。 特定穴: 五输: 井—历兑 荥—内庭 输—陷谷 经—解溪
合—足三里 原、络:原—冲阳
络—丰隆 郄: 梁丘 下合穴:胃—足三里 大肠—上巨虚 小肠—下巨虚 募穴: 大肠—天枢 (注:特定穴中,足三里即是合穴,又是下合穴。)
1.承泣 chéngqì(ST 1)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 眶下缘之间。 【取法】仰卧位或正坐位。两目视前方, 当瞳孔正中点垂直线经过眶下缘与眼球 之间的水平线相交点取穴。 【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 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下缘和眼球之 间缓慢直刺0.5~1寸,不宜提插捻转, 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禁灸。 【主治】①目赤肿痛,流泪,夜盲,近 视,眼睑动。
【配伍】①配合谷、颊车、巨髎 以祛风通络活血,主治唇缓不收, 齿痛。
②配颊车、承浆、合谷, 主治口噤不开。
)。
5.大迎dàyíng (ST 5)
【定位】在下颌角前方,咬 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 搏动处。
【取法】咬紧牙关,当咬肌 附着部前缘面动脉搏动处取 穴。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 0.3~0.5寸,或斜向地仓方 向刺。
一、经脉循行 胃足阳明之脉,起手鼻,交頞中,
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 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 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 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 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 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 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 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 跗,入中指内间。
【配伍】①配听宫、翳风、合谷, 主治颞颌关节炎。
②配颊车、合谷、外 关,主治牙关紧闭。 【特定穴属性】足阳明、少阳交 会穴
颅的侧面
外耳门,外耳道,颧弓,颞窝
颅侧 面
翼 点:
位置:颞窝内,颧弓上方 组成:额、顶、颞、蝶四 骨会合处 特点:骨质薄弱,内有脑 膜中A前支通过 临床意义:翼点处骨折, 可损伤脑膜中A前支,引 起颅内血肿
【特定穴属性】足阳明、阳蹻、任脉交 会穴
2.四白* Sìbái (ST 2) 【定位】在面部,目正视,
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取法】正坐或仰靠,或仰
卧。两目视前方,瞳孔正中点 直下,当眶下孔处,按之有凹 陷处取穴。
【操作】直刺0.3~0.5寸; 或沿皮透刺睛明;或向外上方 斜刺0.5寸入眶下孔。
【主治】①颊肿,齿痛。
6.颊车* Jiáchē (ST 6)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
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 凹陷处。
【取法】正坐或侧卧。当下颌角夹 角前上平分线上,下颌角上一横指 (中指)处取穴,当咬紧牙关时,咬 肌隆起处。
【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地 仓方向透刺1.5~2.0寸。
②目痛,迎风流泪,眼睑
【特定穴属性】足阳明、少阳、阳 维交会穴
9.人迎 Rényíng (ST 9) 【定位】在颈部,结喉旁,当胸 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取法】仰靠或仰卧。当结喉向 外平行线颈动脉交点处取穴。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3~0.8寸。 慎灸。
【主治】①咽喉肿痛,胸满喘息, 瘰疬,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