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编号: 560502XX
学时:60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研究如何为建筑工程各个阶段提供数据资料,并以此配合指导施工的一门学科。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测绘知识、理论与技术,为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维护、安全等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保障。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在学习了建筑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同时又是后续施工技术课程的前沿技术课程。

二、课程任务
通过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建筑工程高级测量员的技术要求,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测量工作及技术能力。

能承担建筑工程、建筑钢结构、建筑设备测量员的职业岗位,以及承担建筑工程、建筑钢结构、建筑设备施工员,建筑监理员的主要专业技能之一。

第二部分职业岗位标准
一、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
该课程对应的主要岗位有:测量员岗位;施工放样员岗位;建筑监理员
二、国家或行业职业标准,技术等级标准
本课程所对应的岗位工种主要有:测量员,技术施工员,监理员等。

工种等级:初、中级。

第三部分培养目标
一、情感目标
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热
爱测绘事业、热爱工程建设、服务工程建设的意识。

二、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

三、专业能力目标
1、使学生具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三种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检验及校正能力;
2、了解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动向;
3、能正确选用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进行建筑施工中的测量放线工作;
4、通过学习,获取测量放线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5、培养学生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学习态度;
6、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7、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见表1
2、学习策略
(1)基本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2)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3)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
(4)资料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测量技术的策略;(5)实践操作策略:是学生主动适应测量工作环境,学习操作技能;
(6)理论联系实际策略:是学生把掌握的操作技能上升到理论水平。

第五部分课程实施要求
一、学习情境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学建议
1.学时分配建议
表1:
2、教学过程建议
教师应依据工作任务中的典型产品为载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

如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对分组安排及小组讨论(或操作)的要求,也应作出明确规定。

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学习信心与成就感。

教师应指导学习者完整地完成项目,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

二、教学要求
1.通过多个有机联系的具体的工作任务开展教学,以行动为导向,强化学生是行动的主体;
2.以引导的形式切入,理论讲授简洁明了,切忌长篇大论;
3.每一次课、每一个情境(或单元)开始学习之前,必须让学生先明确学习目标;
4.知识学习与任务演练相融合,切忌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5.教师应侧重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而不应是传统的指导;
6.每次课前,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准备;
7.注重学习目标与实际学习效果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随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动态;
8.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安全教育,如工具材料摆放、完工清理、保管责任、书写打印要求及行为语言等。

三、教材编写要求与使用建议
教材选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专用教材,教材因材施教,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技能。

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准。

实践重能力培养,更细化,针对每一项技能,每一个操作步骤,测量方法,与实践操作结合更密切。

对行业先进仪器不仅是介绍,更注重使用和操作。

[1]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编,《建筑工程测量》,科学出版社,2001、8
[2]河海大学编,《水利工程测量》(第三版),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6[3]清华大学,过静君编,《工程测量》,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6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教学条件应具备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训场所和实训仪器、设备、工具(即至少一组学生应有的测量仪器设备)。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学应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图片、投影、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

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网络资源等。

六、其它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为技能项目课程,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他课程联系紧密,建议教学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

本课标内容包括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工程应用两大内容,按照仪器的使用项目设置了3个模块,其中工程校核应用内容安排在全站仪的使用模块中。

第六部分课程管理与考核
一、课程组组成
1.教研室主任:陈洪志
2.总负责教师:陈洪志
3.主讲教师:任宏
4.团队其他成员:陈洪志、赵冉、甘新辉、贺丽琴
5.实训技师:外聘兼职教师
二、责任
1.负责课程的整体建设、保持课程的持续发展和教学的先进性;
2.负责协调课程的授课过程;进行学习情境的调整与内容的更新、与职业岗位对接;
3.负责采集编辑工程影像资料,制作收集教学案例、绘制案例图纸,建立完善与本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库;
4.负责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与反馈。

三、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总分为100分,其中分值比例分配如下:
1、测量基本知识40%;视其表达的准确性和书面成绩综合给分。

2、水准仪测量放样15%;在指定时间内视水准测量内容完整,操作步骤规范程度给分。

3、经纬仪测量放样20%;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测量放样,视其操作步骤的规范程度和放样的准确程度给分。

4、全站仪测量放样25%;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测量放样,视其操作步骤的规范程度和放样的准确程度给分。

××××××项目成绩评定表
学校班级
四、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建筑测量学基础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

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矿山设备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
测量学基础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从学生、教师两方面进行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评价应关注学生矿山机械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过程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过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采用教师、企业顶岗实习指导人员评价,班级学生代表评价,学生自评,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问卷调查、访谈、操作竞赛等。

评价结果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

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

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终结性评价 (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测量技术应用水平。

测试可以采取笔试、操作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测量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及相应级别的教学目标为依据。

评价可分为三个层面:由学生、教师、企业顶岗实习指导人员共同组织进行过程评价;由教师、学校共同组织进行终结性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该课程所涉及的中级工技能证书考试。

2、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包括企业顶岗实习指导人员)的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达到了职业岗位标准的技能培养要求,教学方法是否适应高职教育特
点,对教学内容是否能根据生产实际进行及时调整,是否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的教育。

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

例如:
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
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
是否反映了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
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不足?
教师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

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

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

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

3、企业岗位评价
课程教学是以培养测量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企业岗位对课程的评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能力模块为单元,组织由企业参与的能力考核,以此评价课程目标是否偏离企业需求、学生能力培养是否达到课程培养目标。

同时还可以对毕业生进行调查,采取的方式为:到现场进行问卷调查、聘请毕业生到校参与讨论等,获得课程开设的广度、深度、急缓度及存在的其他问题,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

第七部分其他
在“2+0.5+0.5”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校内教学阶段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具有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经过校外一年的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在初步具有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学生置身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中,结合实际工作任务,完成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最终全面形成职业行动能力。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