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三专题十二第25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中国古代思想的建设非常牢固,作为一个由封建社会转变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封建思想的陋习仍旧存在人们心中,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本单元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的西学热。
在西学影响下的近代思想就是向西方学习。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研究思想解放、探求强国之路。
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中,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
甲午战争以前主要学习西方科技,之后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学说。
五四运动后,向苏俄学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终于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2、思想解放:⑴地主阶级:①林、魏抵抗派新思想:即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②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只学器物,不学制度;⑵农民阶级:①太平天国: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②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但没有将西方工业文明与列强侵略区分开来,不利于中国近代化;⑶资产阶级:①维新派:早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康梁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结果证明改良道路行不通。
②革命派:孙中山提出,学习美国试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激进派: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
⑷无产阶级:1921年成立了中国,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原因:①鸦片战争失败,天朝上国梦幻惊醒。
②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
2、主要倡导者: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②魏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世界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形成体系
把握要点
有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4个关键点
(1)两个基本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
(2)一个主题:学习西方、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富强。
(3)三个层次: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次。
(4)两种态度: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维新派与激进派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课题(一) “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想
[回扣教材知识]
一、新思想的萌发(地主阶级抵抗派)
二、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2.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2)代表
(3)实践:戊戌变法。
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进补课程知识]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
1.相同: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2.不同
(1)具体目的不完全相同:前者突出抵抗侵略,后者首先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
(2)主张的实践程度不同:前者几乎没有具体实践,后者则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实践活动。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复习精品学案 必修3
第二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知识网络】【专题归纳整合】1、全面认识“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
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
“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近代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等社会科学。
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张之洞于1898年5月出版《劝学篇》,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重申“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反对政治制度的改革。
它是封建主义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结合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过较大影响。
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中国工业、军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产生发挥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高考题分析】(本栏目内容以近年各省高考试题为主,数量2-4个均可,既可包括选择题,也可包括问答题和材料题,但以选择题为主。
)2、全面认识维新思想维新思想分两个阶段:19世纪60年代以后产生的早期维新思想和19世纪90年代的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的特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把维新思想转变成为维新变法运动。
(3)康梁维新思想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早期维新思想事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集康梁维新思想事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其区别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和理论和付诸行动,而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而且与民族危亡相结合,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4)维新变法思想再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政治上有力的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在思想文化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事进化论和资产阶级平等学说的理论进一步传播开来,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在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知识整合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
文明的传承、思想的发展总是与时俱进的,在鸦片战争中,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遇到西学的挑战,随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文化艰难地迈上近代化的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图强、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索强国之路。在长达百年的探索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激烈交锋,最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奠定了西学的主流地位,但随着20世纪初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最终代替西方思想成为思想演变的主流。这个艰难曲折发展的历程,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向俄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 人民版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讲顺乎世界之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考点定位】【考点梳理】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晚清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3)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代表人物及阶级: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
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4.评价:(1)对当时的知识界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起了重要作用。
(2)但他们的思想主张并没有真正实施。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1)内忧: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2)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2.代表人物及阶级:奕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地主阶级洋务派。
3.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4.评价:(1)客观上促使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
(2)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
(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求富”的迷梦彻底破灭,说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行不通。
三.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1)自19世纪60年代起,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发展。
(2)19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早期维新思想。
(3)到19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维新思想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2.代表人物及阶级: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资产阶级。
3.主张:(1)政治上: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2)文化上: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3)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4.评价:(1)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改革教育,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觉醒。
(2)客观上为后来的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备考资料]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教案.doc
【时空坐标】【线索引领】线索1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
“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线索2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引导民族资产阶级武装推翻清政府,成立了中华民国,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导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历程。
第30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纲要求]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点一从“中体西用”到维新思想1.“师夷长技”的主张(1)早期维新思想①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③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④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①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②代表④影响: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误区警示]“中体西用”思想较之“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更系统化、纲领化。
但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未消除,影响了其对“西学”的深入理解和运用,从而严重削弱了西学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决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通用3篇)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通用3篇)《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篇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1、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详细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宣扬社会进化论思想。
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见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扬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扬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熟悉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见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a为了反对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b19xx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青年杂志》从其次卷起,改名《新青年》。
c《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②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考试说明】(1)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复习过程】一、新思想的萌发1、背景:鸦片战争爆发后,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等。
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研究仿制西方战舰。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时间:2、派别:3、目的:4、实践:5、地位:6、结果:三、维新思想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___________________的初步发展;西学的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的产生。
2、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康有为:把_______________和西方_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梁启超: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势力,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对君权论进行严厉批判,国家属于人民,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3、实践及结果:4、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推动了维新变法高潮的到来(2)最大作用:思想启蒙、思想觉醒、思想解放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考试说明】(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复习过程】一、新文化运动1、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1)、提倡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学案(含解析)人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课标阐释时空构建1.从时空观念角度概括西学东渐思潮兴起的背景。
2.运用史料实证分析近代前期各种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的特点。
3.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的主张,认识其思想处于学习“器物”的层次及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主张已提升到学习“制度”的层次。
4.从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西学东渐思潮在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6页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大多数读书人远离社会现实、闭目塞听。
(3)统治者仍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2.代表贡献地位林则徐组织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索强国御侮之策。
(2)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
二、维新变法1.早期维新思想(1)原因: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2)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2.维新思想的发展(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认为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②梁启超:认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③谭嗣同: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号召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④严复:出版《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3.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是“百日维新”。
4.意义(1)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学习总结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学习总结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学习总结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1)主要内容:学习以坚船利炮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2.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1)主要内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2)指导思想:由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发展为“三民主义”。
(3)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地批判。
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1)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
(2)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3)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入到“思想”的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
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各个派别的比较派别背景阶级属性主张结果评价抵抗派鸦片战争中西方的船坚炮利,使先进的中国人惊醒由在鸦片战争中主张抵抗的官僚组成,属于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著有《海国图志》,但未实践启迪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面对内忧外“中学为创办近代工刺激民族工业二、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作用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爱国性: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始终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性质。
(2)广泛性:近代前期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地主、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人民版必修3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阐讲】1、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的特点:(1)、核心内容是向西方学习;(2)、其出现是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日益腐败之时;(3)、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主张学习的科学技术,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4)、《资政新篇》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技,而且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为近代中国最早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2、比较洋务派与维新派异同点同:(1).都主张学习西方;(2).都为了国家的强大;(3).他们自强的目的都不能实现;(4).对人民革命的态度相同;异:(1).阶级立场和成分不同(根本);(2).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3).所要实现的政治目的不同;(4).对外国侵略的态度不同(5).开展运动的方式不同3、评述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一批志士仁人从封建地主士大夫的营垒中分化出来,从旧的科举道路上醒悟过来,开始追求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知识,并逐渐与封建主义的传统思想背离,奋起寻求救亡图存的新办法,形成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
康有为为实现其维新变法思想,一重视维新人才的培养;二重视维新变法的理论准备。
1891年在广州创办了一所政治教育的新型学馆—万木草堂。
康有为正是以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和陶冶学生,引导他们肩负“匹夫之责”,跟着他去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到1898年戊戌变法前后近十年间受康有为教诲的学生约有千人,形成了一个以康有为为首、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一个资产阶级维新的政治群体。
为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康有为从90年代初起和他的弟子梁启超等一起撰写了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的理论著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在这两本书里把自己从西方学来的种种东西都挂到了孔子的名下,而实际宣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变革的理论。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 新文化运动教案
【二新文化运动】之小船创作1.背景(1)揭开序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
(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53“学习思考”:为什么说尊孔复古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提示】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这些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
因此,我们说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教材整理2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1)陈独秀①指出只有科学与民主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②希望青年要成为自主的、进步的、科学的新青年。
③从历史进化的观点出发,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
(2)李大钊①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也不能并存。
②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其实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2)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
(2)“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55“学习思考”: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各有什么特殊贡献?【提示】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文学革命等。
李大钊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逆流,率先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文学创新,提倡白话文。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罪恶。
蔡元培在北大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教材整理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进步性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形式主义的偏向。
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版:模块三 专题十二 第25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答案:B
返回 3.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返回
返回
返回
轻巧识记——新文化运动
返回
易误指正——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
(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 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 归宿。
(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 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返回
第25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返回
01 自主学习区
知识成串· 记得更快
02 认知深化区
史料印证· 学得更清
03 综合提能区
纵引横连· 掌握更全
04 达标检测区
每课一评· 步步提能
返回
自
主
学
习
区
返回
“顺乎世界之潮流”
返回
返回
返回
轻巧识记——近代各阶级向西方学习
返回
概念阐释——西学东渐
返回
思维升华——新文化运动的“新”
新领导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新基础
新思想 新内容 新成果
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前期是西方民主与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社 会主义思想
前期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人民版).doc
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标内容: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要求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基本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说明:“徐继畲、姚莹及其代表作”等知识点和“走向共和”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基本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发展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说明:“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和创办新式刊物”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基本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
感受先进中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勇于实践的精神。
发展要求: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说明:“新思潮的竞起”一目和“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单元概述:1、“一条主线”: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2、“三大特征”:①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体现了追求独立、民主和富强的主题。
②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
③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3、“四个阶段”: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②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
[备考资料]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教案.doc
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考纲要求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标提示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考点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考点二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开眼看世界②“师夷长技以制夷”③启迪④内忧外患⑤近代化⑥民族资本主义⑦民族工商业⑧君主立宪⑨《孔子改制考》⑩君主专制⑪“思想界之一大飓风”⑫《变法通议》⑬变法图存⑭思想启蒙考点二①尊孔复古②《青年杂志》③民主与科学④新道德⑤封建思想⑥马克思主义⑦社会主义⑧《法俄革命之比较观》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巧学妙用]漫画寻史——“师夷长技以制夷”在中西文化最初的碰撞中,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
使中国士大夫开始认识到“夷狄”也有可取之处,要以夷之“长技”来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
漫画解史——“中体西用”漫画寻史——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思维导图——维新变法思想巧学妙记——数字法记忆“新文化运动”构图解史——近代“西学东渐”考法1评价“中体西用”思想【考题1】(2016·山西晋中高三期末)李鸿章在《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中指出:“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为攻城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答案 D『方法突破』材料表明李鸿章还没有认识到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进行政治变革是其摆脱落后、走向富强的根本原因,因而也就没有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即落后的封建制度。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优化提升学案必修3
单元优化提升一、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1)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
(2)代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及洋务派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兴办海军的实践。
(3)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4)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2.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1)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2)代表:康、梁的君主立宪政体方案以及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方案。
(3)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
(4)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
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1)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3)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4)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
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总之,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随着对西方认识的加深,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经历了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文化层次,体现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
【对点训练】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近百年来,我们盲目抄袭德、日,失败了。
又盲目抄袭英、美,失败了……这正如百年前的盲目守旧一般,若明白这一点,旧的并非全该推翻,德、日、英、美也非全要不得。
”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演变②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旨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宣传民主和科学,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的继续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临的救国、建国、强国之路问题而提出的,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符合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第25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轻巧识记——近代各阶级向西方学习[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轻巧识记——新文化运动1.中国必须把他们的“长技”学到手,“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才能富国强兵,有效地抵御侵略。
上述观点的提出者是( ) A.魏源B.康有为C.严复D.陈独秀解析:选A “长技”学到手,“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有效地抵御侵略”,这些信息符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选A项。
2.梁启超认为:“欲强国必有女学……今夫言治国,而必推本于学校。
”严复说:“自中日议和之后,忧世之人,竞言学校……可以挽回颓势,转弱为强乎?”上述维新派主张( ) A.彻底改变了近代女子的地位B.有利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使中国摆脱殖民掠夺的命运解析:选B 从材料“欲强国必有女学”“治国,而必推本于学校”“学校……可以挽回颓势”中可以看出,维新派主张发展女学,发展教育,这些措施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故B项正确。
3.如图是金观涛、刘青峰所著《观念史研究》中的示意图。
该图统计了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使用“维新”一词的数量。
对此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师夷长技思想的开始出现B.维新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C.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D.民主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解析:选C A项为鸦片战争后;B项中普遍接受的说法错误;维新的思想得以传播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的思想迅速传播,故C项正确;民主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与题目时间不符,D项错误。
4.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自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
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由此可以说明马建忠( ) A.开始开眼看世界B.聚焦西方科技军备C.认为西学有本末之分D.思想转向同情革命解析:选C 材料中反映了马建忠对西方的全面的分析和认识,从而反思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故C项正确。
5.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写道:“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导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同时,他们发动一场以白话文代替古文的新文学运动。
……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材料中的“这场思想变革”()A.表明西方民主思想开始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B.为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提供了思想基础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营造了社会条件解析:选D 材料中“发动一场以白话文代替古文的新文学运动”说明是新文化运动,该运动传播西方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奠定基础,故 D项正确;A项是戊戌变法时期;B项是辛亥革命之前;C项是19世纪末。
主题一“顺乎世界之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你读史]史料一 ①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教你读史]史料一体现了陈独秀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的主张。
由①表明新文化运动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坚决反对孔教。
史料二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偏激,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
由②可知鲁迅推崇西方科学的作用。
史料三反映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由③可知十月革命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的影响。
[史论形成]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新文化运动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
(3)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史料二 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②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鲁迅《呐喊》自序史料三 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
所以③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认识[史料]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
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探究] 如何认识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提示] 史料表明张之洞认为中学为立国之本,西学为应对现实变化的权宜手段;反映出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国家富强。
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史料] 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探究] 史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影响?[提示] 史料反映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到来。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料] 我可爱可亲的工人呀!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意国将是工人的意国了,英国将是工人的英国了。
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
——《一个工人的宣言书》[探究]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潮流”的含义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提示] (1)含义:李大钊认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全世界庶民的胜利,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2)实质: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发展阶段1.学习器物阶段:鸦片战争前后到中日甲午战争。
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并发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实用科技。
2.学习制度阶段:从中日甲午战争后到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兴民权”“设议院”,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3.学习思想阶段:新文化运动前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思想领域内发起一场彻底的反封建运动,以西方“民主、科学”思想为武器猛烈批判封建思想文化;后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1.广泛性:这是由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列强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必然具有一致性。
2.趋外性:具有普遍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特点。
人们从闭关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
3.层次性:在学习西方内容上具有不同层次。
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
4.继承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5.阶段性:探索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
在《辛丑条约》签订前,中国人民的抗争以反侵略为主,而此后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即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真正成为历史的两大主题。
题组一 维新思想1.(2016·江苏高考)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
这表明( )A .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 .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 .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 .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解析:选B 严复创办的《国闻报》广泛征集稿件,国内报道内容偏重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国外偏重西方国家,说明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B 项符合题意。
A 、C 、D 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
2.(2015·江苏高考)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
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
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
这说明(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解析: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材料。
1876年洋务运动已经开始,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积极投身洋务事业,故A项错误。
材料提及的是郭嵩焘建议李鸿章扩大留学范围,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而没有提及他对西方体制的态度,故排除B项。
郭嵩焘主张扩大留学范围的提议遭到士大夫的谩骂,说明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
清廷对郭嵩焘的态度无法说明其对外政策发生变化,故排除D项。
题组二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2018·江苏高考)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
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
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
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解析:选A 材料中的时间是“1920年”,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根据材料中世界劳动者“要求待遇”“要求管理权”,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27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