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1 岳麓版
目 录目 录...............................................................................................................................1 则.......................................................................................................................1 一、总 二、标 准.....................................................................................................................5 (一)施工总承包序列资质标准 (5)1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6 1.1一级资质标准.......................................................................................................6 1.2二级资质标准.......................................................................................................7 1.3三级资质标准.......................................................................................................9 1.4承包工程范围.......................................................................................................9 2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 (12)2.1一级资质标准 (12)2.2二级资质标准 (13)2.3三级资质标准 (15)2.4承包工程范围.....................................................................................................17 3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 (18)3.1一级资质标准 (18)3.2二级资质标准 (19)3.3三级资质标准 (20)3.4承包工程范围.....................................................................................................21 4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 (23)4.1一级资质标准 (23)4.2二级资质标准 (25)4.3三级资质标准 (26)4.4承包工程范围.....................................................................................................27 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 (30)5.1一级资质标准 (30)5.2二级资质标准 (31)5.3三级资质标8.3三级资质标准 (49)8.4承包工程范围 (50)9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 (53)9.1一级资质标准 (53)9.2二级资质标准 (54)9.3三级资质标准 (55)9.4承包工程范围 (56)10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 (61)10.1一级资质标准 (61)10.2二级资质标准 (63)10.3三级资质标准 (64)10.4承包工程范围 (65)11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 (68)11.1一级资质标准 (68)11.2二级资质标准 (69)11.3三级资质标准 (71)11.4承包工程范围 (72)12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 (73)12.1一级资质标准 (73)12.2二级资质标准 (74)12.3三级资质标准 (74)12.4承包工程范围 (75)(二)专业承包序列资质标准 (77)13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78)13.1一级资质标18防水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95)18.1一级资质标准 (95)18.2二级资质标准 (96)18.3承包工程范围 (96)19桥梁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98)19.1一级资质标准 (98)19.2二级资质标准 (99)19.3三级资质标准 (100)19.4承包工程范围 (101)20隧道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102)20.1一级资质标准 (102)20.2二级资质标准 (103)20.3三级资质标准 (104)20.4承包工程范围 (105)21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106)21.1一级资质标准 (106)21.2二级资质标准 (107)21.3三级资质标准 (109)21.4承包工程范围 (109)22模板脚手架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112)22.1一级资质标准 (112)22.2二级资质标准 (112)22.3承包工程范围 (112)23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113)23.1一级资质标27.3三级资质标准 (129)27.4承包工程范围 (130)28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132)28.1一级资质标准 (132)28.2二级资质标准 (133)28.3三级资质标准 (134)28.4承包工程范围 (136)29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137)29.1一级资质标准 (137)29.2二级资质标准 (138)29.3三级资质标准 (139)29.4承包工程范围 (141)30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142)30.1一级资质标准(公路安全设施分项) (142)30.2二级资质标准(公路安全设施分项) (143)30.3一级资质标准(公路机电工程分项) (145)30.4二级资质标准(公路机电工程分项) (146)30.5承包工程范围 (148)31铁路电务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150)31.1一级资质标准 (150)31.2二级资质标准 (151)31.3三级资质标准 (152)31.4承包工程范围 (153)32铁路铺轨架梁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154)32.1一级资质标准 (154)32.2二级资质标准 (155)32.3承包工程范37港口与海岸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172)37.1一级资质标准 (172)37.2二级资质标准 (173)37.3三级资质标准 (174)37.4承包工程范围 (175)38航道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177)38.1一级资质标准 (177)38.2二级资质标准 (178)38.3三级资质标准 (179)38.4承包工程范围 (180)39通航建筑物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182)39.1一级资质标准 (182)39.2二级资质标准 (183)39.3三级资质标准 (184)39.4承包工程范围 (184)40港航设备安装及水上交管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186)40.1一级资质标准 (186)40.2二级资质标准 (187)40.3承包工程范围 (188)41水工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190)41.1一级资质标准 (190)41.2二级资质标准 (191)41.3三级资质标准 (193)41.4承包工程范围 (194)42水利水电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195)42.1一级资质标46.1一级资质标准 (212)46.2二级资质标准 (213)46.3承包工程范围 (214)47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216)47.1一级资质标准 (216)47.2二级资质标准 (217)47.3三级资质标准 (217)47.4承包工程范围 (218)48特种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221)48.1资质标准 (221)48.2承包工程范围 (221)(三)施工劳务序列资质标准 (223)49施工劳务企业资质标准 (224)49.1资质标准 (224)49.2承包业务范围 (224)一、则总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活动监管,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促进建筑业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资质标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复习ppt 通用
思想: 竞争 开阔 积极 专制 满足 保守
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
公元前 8世纪
雅典城 邦萌芽
公元前6
公元前6
世纪末
世纪初
克利斯提尼改
革,雅典民主
梭伦改革, 政治确立
雅典民主制
度基础奠定
公元前5 世纪
伯里克利执政, 雅典民主政治发 展到顶峰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雅典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的阶级矛盾尖锐
分配
奴隶主
全部归 奴隶主
地主 上缴/剩余
人与人 完全归属 人身依附
的关系
谁更进步/自由? 原因?
资产阶级
按资 分配 雇佣
改革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方式还有? 比较?
革命
改革是否一定成功?
1.前提——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生产力) 现2.关代键中—国—有两掌项握改政革权措/施人明民显支违持背这一原则 的3.其,他它因们素分—别—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井田制瓦解 1、经济
铁器 牛耕
农业发展
手工业商业发展
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阶级关系:新兴地主—
自耕农
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
2、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破坏的表现
礼乐征伐出自诸侯 礼乐征伐出自大夫
人教课标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材分析优秀ppt课件 (1)
梭伦改革 (公元前6世纪初)
如何理解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 的基础?雅典政治的民主性有哪些表现?
公民群体形成 奠基 公民权利有一定程度的确保 形式上承认公民的平等权利 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 力机关享有广泛自主权 雅典政治民主性表现
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
摧毁过无端骄横的波斯侵略者的萨 拉米斯岛生育了梭伦,这位伟大的 立法者 -----梭伦墓铭文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理解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
教学中可联系必修1专题六中的有关内容。 “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建立”一目为学生 课外阅读内容。
说明
梭伦该做什么?
梭伦做了什么? 梭伦还将做什么?
(1)请同学简单介绍梭伦(事先搜集有关 资料)
(2)梭伦为什么由从商转向从政?是什 么机缘把他推上了雅典的历史舞台?
教学内容的多向度拓展
教学过程的多向度互动
教学思维的多向度扩张
教学策略
(1)以图导学,搭建平台 (2)以图导问,落实平台目标 (3)图文(问)结合,多向度扩张
二、关于改革的教学目标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 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 生。因此学习和掌握历史上 重大改革的史实, 有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 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 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 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 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
人教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3单元教学分析
宁波姜山中学 余佩霞
一、教学设想 知识框架
1 、雅典城邦的兴起 梭伦改革 2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背景) (内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12 人民版102页PPT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人民版选修1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课件
•变法符合地 主阶级的利益 要求,顺应历 史潮流,迎合 生产力发展需
•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
•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 存的主要屏障
•
•【重点优化 】•1、如何全面评价商鞅变法?
•1)性质; •2)历史作用;3)历史局限 ;
•4)结果;
•
•【重点优化 】
•2、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为什么?
•大变革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
•基本特征。: • 大动荡——•战乱频繁,政局动
荡
•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技
•
•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
•政治 。
:•要族求的政•特宗•治井法权田权制—制利、—崩分,进溃封废行,制除社封遭奴会建到隶经变破主济革坏贵发。
•结果、原因、影响 •1)顺应历。史潮流。2)君主的支持。
•3)符合秦国国情。
•4)商鞅杰出的政治才干和铁血手腕
。
•
•【规律总结】成败依据和成败因
素。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
•而是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
•“塞•私4、门之文请化”,移风易俗• ;禁止父子、兄弟共居
•【重点优化】
• 1、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
业的活•动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对•巩发封固展导建新和致社兴 增经会地强济初主封结期阶建构以级国单积的家一极政的;作权综用,合为主: 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2)对,后从世根的本影上响造主成要了是中消国极社的会:的落
人民版选修一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说明PPT课件 人民版
闭关锁国幕府统治
尊王攘夷
改革旧制度 发展新经济 文明开化
制定宪法 崛起东方
黑船事件:被迫开国
倒幕运动
社会危机全面加剧
戊辰战争
建立新军队
对外扩张
戊戌变法运动的基本线索
《马关条约》和民族危机加深 清政府统治的危机
戊 戌 变 兴起 法
变法 失败
背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早期改良思想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梁启超与《时务报》
返回
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
(截至1898年11月)
国名
在中国投次 的铁路
共计
英国
2800英里
俄国
德国 法国
1530英里
720英里 420英里 6420英里
比利时 650英里
美国
300英里
国别
厂名
英国
日本 美国
怡和纱厂 老公茂纱厂 增裕面粉公司 上海纺织公司第一二厂 三井面制工厂 鸿源纱厂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探讨明治维新措施产生的革命性的变化。
项目 政治 内容 废藩置县、 四民平等 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 自由的劳动力
经济
文化 军事
(1)土地改革 (2)“殖产兴业” (3)开拓国内外市场 “文明开化”、生活习俗西化 实行征兵制,新式军队
发展资本主义 推动工业化
近代教育、国民素质 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视觉三:
第八单元明治维新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从学生学的角度应该关注的四个问题
一、引导学生梳理变法运动基本线索。 二、充分挖掘变法运动中的情感资源。 三、在对比中探讨变法道路的多样性。 四、充分收集运用学生中的问题资源。
一、引导学生梳理变法运动的基本线索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文档资料
二、对指导意见中模块三维目标的认识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 力求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领导者等 多角度分析改革的“前因”;结合改革的前因和过程, 理解改革的内容(即为什么这么改?甚至可以臆测有 没有其他更好的改革措施?);比较认识改革的特点; 从不同的时段、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分析改革的效果; 选择性挖掘改革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2、三个版本教材对“改革”的定义
“革除或者完善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因素的活动都 是改革。改革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经济体制、政治 体制的改进和完善等方面。改革的背景、动因、领导者、 内容、进程的不同,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会不同。” ——人民版
二、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2)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 民族心理、社会生活、国际形势等角度,较为全面 或者有所侧重地解释与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3)用多种概念和范畴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基本 史实和相关问题的方法; 因果类:原因与结果、背景与条件、动机与效果。 比较类:联系与区别、同与异。 趋势类:量变与质变、主流与支流。 联系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4)质疑或反驳的方法;提出初步的假设和有可能 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3、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社会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微变。这是指发生在同一社会经济形态或同一 生产方式之内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积累性的 渐变和突变(即渐进性微变和突发性微变)。 一类是巨变,一种长期性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创新性的巨变,这是独特历史条件凑合下发生 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化;一种是传导性的巨变, 这主要是受外因诱导发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化。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全册,共44张PPT
2.内容影响
内容 废井田、承认土 地私有,允许土 地买卖 经 济 重农抑商、奖励 耕织 统一度量衡
影响 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 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 展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便利了经济文化交流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度,实行连坐法 政治 制订秦律
加强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
和统治,有利于稳定社会
【例1】 (2011· 新课标全国)材料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 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 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丌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 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 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 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丐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 牧地,丌相统属,旗民丌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 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 丌能解决的纠纷。盟丌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丌得干预各旗事务、发布 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亍理藩 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俅 存了下来,丌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增强国防力 量
基本上 反映了 维新派 的愿望 和主张 ,在一 定程度 上动员 令封建 统治秩 序
没有涉 及设议 院、开 过国会 、制定 宪法等 政治主 张
4.特点 (1)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不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2)丌仅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劢,还是一次爱国救亜 的政治运劢和思想解放运劢。
2.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 实行“四民平等”;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 制。 • (2)经济上,发展新经济:改革币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 (3)文化教育生活方面,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 育体制;生活习俗推进西化。 • (4)军事上,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幵辅以武士道教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
权利和义务
可担任一切官职; 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
第一 等级 第二 等级
第三 等级
除司库外的高级官职; 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
可担任低级官职; 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军装 无权担任公职; 提供轻装步兵和水手,带棍棒
第四 年收入< 等级 200麦斗
B、政治领域:
措施 内容 影响
既保护了贵族利益,又 原则是按财产的多 打破了贵族垄断官职的 少划分四个等级, 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 享有不同的权利和 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 中下层获得一定权利。 义务。 组成‚四百人会议‛作 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 的局面; 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 恢复公民大会最高 参政的积极性; 权力机关 使工商业奴隶主有权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 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不满贵族统治
即讲即练:
(1)左面两幅图反映了当时雅典 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
(2)经济的发展对雅典社会阶级 关系的变动起了什么作用?
(3)雅典有哪些社会阶层?请 你勾画当时雅典的多元社会格 局。他们各自的地位和相互之 间关系如何?
思考一下他们之间的平民
山地派 激进的民主政治
工商业 奴隶主
海岸派 温和的改革
2、解决危机的尝试
A、推翻贵族共和政体,建立僭主政治 结果: 失败
B、编订成文法,限制贵族任意解释法律,但 仍维护奴隶主贵族既得利益.
结果: 不能化解矛盾
3、梭伦改革前,雅典面临着怎样的外部危机, 有何影响?
萨拉米斯危机(梅加腊夺取萨拉米斯)
暴露了贵族政治的腐朽和雅典的社会危机
平民
名义上享有公 民权,实际上 没有无法参与 政权。
改革前的雅典政体
政 治
高中历史选修1复习提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
戊戌变法
影响: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成为亚洲强国,对外扩张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资本主义发展;维新思想传播
内容
经济:奖励农工商,改革财政 政治:裁冗员,整吏治 文化:改革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校 军事:建立新式军队
影响: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背景
措施
全书结构提纲图 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
原因:贵族与平民矛盾;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内容
经济: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奴制 政治:财产等级制度;重组国家权力机构
影响:促进雅典繁荣;奠定民主政治基础
背景:封建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经济: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 内容 政治:奖励军功;废世卿世禄;行郡县
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奥斯曼帝国统治 马木路克统治
国力衰弱
拿破仑殖民统治 英国殖民侵略
民族危机严重
开罗人民起义
反侵略斗争
·
经济:确立土地私有,发展农工商
政治:建立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
穆
内容
文化:实行开放政策,向西方学习
罕
军事: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
默
德
第一阶段:阿拉伯→苏丹→希腊
阿
扩张战争
第二阶段:叙利亚
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利益
未完全成功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实质:资产阶级社会政治运动
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宗教“异端”运动高 涨
西欧向近代过渡
背景
欧
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洲
的
宗
表现 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
教
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奴隶社会的改革 走向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开始) 一、背景 1、社会矛盾重重 (1)贵族与平民矛盾的尖锐,导致社会动荡,严重阻碍雅典工商 业的发展。 (2)工商业奴隶主与专制贵族的矛盾,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2、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 上 贸易---外部环境。 3、梭伦当选执政官,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 二、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三、内容 1、经济领域:颁布“解负令”; 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平民的人身自 由。 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2、政治领域:确立财产等级制.,打破贵族的世俗特权;
五、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变法是成功) 成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 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 确立与发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 础。 六、成功的原因: ①顺应了历史潮流。 ②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 ③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④商鞅同守旧派贵族的论战, 扫除了变法的思想障碍。 ⑤秦孝公有变法图强的决心,对商鞅支持、重用 七、历史作用 1、积极: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经济——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政治——打击旧贵族,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 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极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战争中掌握了主 动权。
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1069)
一、背景: 1、社会矛盾的激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 化(两积、三冗) 3、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4、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二、目的 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三、内容 1、富国之法: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 免役法; 市易法; 均输法; 2、强兵之法:保甲法;设军器监;保马法;将兵法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封建性质的改革
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一、历史背景 ①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②“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各方面落后) ③君权较集中;法家学说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④秦孝公求贤若渴。商鞅来到秦国,秦孝公重用商鞅,主持变法。 ⑤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二、目的:富国强兵 三、指导思想:法家理论 四、内容: ①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 一度量衡 ②加强集权的政治改革: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普遍推 行县制; 制定秦律 ③提高战斗力的军事改革: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 “世卿世禄制 ④加强思想控制的文化改革: “燔诗书而明法令” ⑤改革旧俗:
2、消极作用 ①轻罪重刑, 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严苛, 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 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 济发展。 八、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九、特点 ①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 ②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 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③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 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④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 础与国家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四、特点: “公平”、“中庸” 五、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六、影响 1、积极: (1)经济:部分地减轻了平民负担,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 障,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鼓励发展工 商业有利于提高雅典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2)政治;社会矛盾得到缓和,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 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2、局限——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1)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2)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3)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 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 ( 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 护统治) 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改弦更张、移风易 俗、解放思想) 3、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 三、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原因归纳 1、成功的改革:梭伦改革、管仲改革、魏文侯改革、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2、失败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阿里改革、戊戌变法 3、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 (2)改革领导者的杰出才干和灵活决策 (3)改革者的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 4、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者本身的局限 (2)反对势力的强大
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规律总结
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 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 革、管仲改革 2、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 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4、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中国的改革开放
四、结果:最终失败. 原因 : ①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 ②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③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五、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 六、评价 ①进步 积贫现象的改变: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 有利于社会进步。 积弱现象的改善:加强了国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②局限: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 建统治危机;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七、启示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②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③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 了尖锐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