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三十六国

合集下载

西域三十六国

西域三十六国

西域三十六国西域三十六国辽阔西域越千年万古亘荒史无前三十六国今何在新疆民街展容颜黄沙淹没精绝国抒弥战败失家园于阗山水藏碧玉疏勒云集天下贤佛教圣地天竺国焉耆古今同根连且弥民富国繁荣尉犁农耕育桑田水草丰美危须国桃槐游移天地间车师残垣交河城比丘地处乐陵川葡萄王国属大宛匈奴追逐月氏迁十万天马出乌孙西夜相依昆仑山子合高居帕米尔难兜五谷瓜果甜烟花娇娥女儿国休循安邦在高原拜城属地有姑墨龟兹文化天下传远距南亚吐火罗蒲类兵戈起狼烟西域护都无雷国依耐遗存塔什干轮台绿野有乌垒温宿原址续千年莎车都城同一域山国廓址吐鲁番百里风区狐胡国大漠深处藏楼兰天涯尽处现戎卢且末王城草木鲜古道阳关有若羌藏桂城墟是皮山神秘新疆多变幻几经沧海与桑田拂去尘埃转乾坤安邦定国谱新篇(袁启堂)西域三十六国都分布在哪些地方?战国(公元前475一公元221)的时候,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四周和天山谷地,散居着许多人群聚落。

这些聚落或大或小,水草丰美、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多有8万人共同生活,稍显偏僻的地方也有千人左右。

这些地方的人们大多从事农业生产,也有的靠放牧牛羊和捕鱼打猎维持生活。

当时这类分散在新疆的人群聚落大约有30多个,史书上便笼统地称之为“西域三十六国”。

这里所说的“国”,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家”的意思,而是指分布在西域各处的不同政治势力。

西域三十六国大致是这样分布的:地处昆仑山北麓的有楼兰(今罗布泊附近)、且末、精绝(今民丰)、拘弥(今策勒县北)、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西夜和子合(均在今叶城县境)等,史书上又管它们叫“南道诸国”;地处天山南麓的有车师(今吐鲁番、吉木萨尔一带)、尉犁、焉耆、龟兹(音“秋兹”,今库车)、乌垒(今轮台县策大雅)、姑墨(今阿克苏)、疏勒(今喀什)等,史书上称作“北道诸国”。

除此之外,天山北麓还有东、西且弥(今乌鲁木齐一带),东、西蒲类(今巴里坤一带),帕米尔高原一带还有休循、捐毒等。

西域三十六国在历史上不断处于大吞小、弱变强的分裂与重新组合过程中,后来,它们又分化成50多个地方政权。

西域三十六国的地理位置(可编辑)

西域三十六国的地理位置(可编辑)

西域三十六国的地理位置古西域三十六国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曾先后存在有36个国家至于古代西域三十六国现在的地方按历史资料大致是1乌孙国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是当时乌孙国的属地但绝大部分被沙俄侵占2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一带3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4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一带5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南罗布泊西北一带6楼兰国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罗布荒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与现在的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有别现仅存楼兰遗址7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西南玄奘取经曾在此停留过8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东车尔臣河南岸为西域36国中最小的国9戎卢在今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南10纡弥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东11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南上述四国全部在今和田地区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淹没12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东南的藏桂乡附近尚有汉时皮山古城废墟13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西南14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东一带15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莎县东南16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喀什市17莎车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后被于阗吞并18尉头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带19温宿今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一带20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尉犁县后被焉耆吞并21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一带22卑陆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带23乌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昌吉市以北一带24卑陆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东一带25单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东北26蒲类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27蒲类后国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28西且弥今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东南29东且弥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30劫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东北31狐胡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以北32山国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33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34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市及附近地区35车师尉都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东南36车师后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此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吉宾乌弋山离等十几个小国为西域国家现在中亚及阿富汗印度等国境内西域三十六国的地理位置说明笔者在收集整理汉代史料中发现网上所发有关西域三十六国的许多文章和回帖谬误繁多不一而足故而将旧作翻出来参照《西汉时期全图》《东汉时期地图》《东汉时期西域长史府和乌孙地图》以及《汉书西域传》《西域地名词典》《新疆历史词典》《新疆历史百问》《西域图志校注》等资料核对整理难免存有谬误或持异议愿与同仁切磋不当之处殷切期望行家里手不吝指正文中对在西域古代史上影响较大存活较长的大国介绍从祥对那些弹丸之地匆匆过客的小国简略带过西域三十六国的概念西域三十六国指西汉西域都护府所辖之下的乌孙以南葱岭以东的城郭诸国和行国的约等数在汉代塔里木盆地周围以及天山山谷地带分布着许多小国人口多者八万余人少者近一两千人由于当时这些小国有30余个所以班固所著的《汉书》中称其为三十六国又由于他们多以城郭为中心故又称城郭诸国行国是指那些游牧为生流动性大活动范围广没有城郭居无定所的国家按照《汉书》的相关记载和有关辞书表述首先西域三十六国并不包括乌孙国和大宛国这两个同样属于西域都护府管辖的国家其次三十六国也不是一个固定数只是一个约等数再次这些国家都属于汉朝管辖不属都护管辖的国家列明不属都护依据1苗普生田卫疆主编《新疆史纲》第二章云西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汉代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是指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亚甚至西亚部分地区狭义的西域东则接汉阨以玉门关阳关西则限以葱岭即主要指新疆广大地区是汉朝政府设官建制驻兵屯田统一管辖的地方2《汉书西域传上》载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3《汉书杨雄传》引杨雄语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4《西域图志卷之四十五藩属二》载考《汉书》云乌孙南与城郭诸国相接所谓城郭诸国者指天山以南葱岭以东之三十六国而言东自车师西迄疏勒其直北境皆与乌孙相接特乌孙在山北诸国在山南耳5《汉书西域传》载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遣子入侍质于汉汉因使赂赐镇抚之大宛国地处今乌兹别克斯坦国费尔干纳盆地一带而城郭诸国则均在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6《新疆历史词典》词条[西域三十六国]载指西汉西域都护所辖治国数但后来增多一说五十余一说五十四具体含哪些国家历来说法不一致7《西域地名词典》词条[西域三十六国]载西汉时期隶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在今新疆境内置城郭国和行国到东汉时又增至五十余国8《后汉书西域传》载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己校尉屯田于车师前王廷哀平间自相分割为五十余国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9《汉书西域传》中有介绍但不属于都护管辖的载明例如安息国王治番兜城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不属都护综上所列班固在《汉书西域传》开篇之首所言的一段话有四层意思其一文中所指西域是狭义的西域概念旨在说明西域三十六国的地理位置其二西域三十六国均在乌孙以南葱岭以东广大地区不包括葱岭内外附近地区那些属于汉朝管辖的国家这里并没有把乌孙等西域国家排斥在汉朝管辖范围之外的含义其三西域三十六国是在汉武帝开通西域之前本来就有的汉武帝之后这些国家在历史风云中变动较多既有西域各国相互兼并的原因也有汉朝建立西域都护府之后的管辖划分而西域三十六国具体指那些国家自然有所不同到西域都护府建立后大致还是三十六个国家此时的三十六国就不再是汉武帝之前的三十六国了对照《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所列西域国家名称和数目差别之大就不难看出这种变动性班固所云本三十六国一语对汉武帝开通西域之前原本就有三十六国是肯定的其四班固所云其后稍分至五十余文中所说稍后这个变动期《后汉书西域传》已经载明是到哀平二帝时期即公元前6年到公元5年这十年间西域各国自相分割为五十余国因此西域三十六国是西汉时期的范畴后人和今人往往把乌孙和大宛也算在其内都是不符合《汉书西域传》本义的片面揣测正是由于西域三十六国在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的此消彼长分解加剧状态也是由于司马迁和班固均未列出汉武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的名录其具体范围所指不免令人困惑见解颇多乃至误解此外西域三十六国所说的国并不是指近代意义上的国家而是指散布于西域各地各自为政的不同政治势力乌孙国简介据史家考证乌孙的族源是商周时期的昆夷绲戎西汉初年游牧于河西走廊之西与走廊之东的月氏为邻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月氏攻灭乌孙昆莫王难兜靡被杀地为所占部众纷纷逃往今哈密巴里坤吉木萨尔乌鲁木齐玛纳斯一带游牧王子猎骄靡由傅父布就翎抱着逃奔匈奴受到冒顿单于祖孙三代的养育军臣单于继位后见他已近成年长得伟岸英俊便多次令猎骄靡率兵征战且屡立战功于是又将当年一起逃到匈奴的乌孙民众交还给他令其镇守匈奴西部边境冒顿单于在位时月氏遭匈奴右贤王重创部首率族众大部西迁至伊犁河流域攻灭塞王国是为大月氏避入祁连山及其以南与羌人杂居的人数较少称小月氏汉武帝建元初年公元前140年军臣单于发兵攻打大月氏怒杀其王王后和王子率众逃往其西南的阿姆河流域受命随同征战的乌孙首领猎骄靡见伊犁河流域空虚于是擅自率众西逐大月氏尽占其地在此重建了乌孙国立都于赤谷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别迭里山隘西北的伊什提克开始重写该国五百多年的历史猎骄靡立国于伊犁河流域及西天山广大地区后融合了原住民塞种和大月氏余众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西域最为强国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见《汉书·西域传》人口63万其疆域东以今玛纳斯河为界南接焉耆以西的天山草原至伊塞克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以南北达塔尔巴哈台山一带与巴尔喀什湖相连包括伊犁河南北今新疆西部哈萨克斯坦东部和吉尔吉斯大部辽阔区域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楚河塔拉斯河诸河流域费尔干纳盆地[汉代属大宛国]以东的伊塞克湖盆地周围地带都属于乌孙国的领地沙俄依据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关于中俄西段边界的规定强迫清钦差勘办西北界事宜大臣明谊等与沙俄钦差分界全权大臣扎哈罗夫等在塔尔巴哈台今塔城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具体划定自沙宾达巴哈山口今-苏联境内至洁罕边界的中俄西段边界连北京条约规定为界湖的伊塞克湖也划为沙俄内湖1864年沙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包括巴尔喀什湖斋桑湖和伊塞克湖连同周围广大地区共达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占为己有相当于一个黑龙江省西汉时期乌孙国土四至范围西北至巴尔喀什湖阿拉湖额敏河一线东北至玛纳斯湖与准葛尔盆地相接北部大致以今塔城克拉玛依市东北玛纳斯湖一线与匈奴右部匈奴属国呼揭国相邻西南至塔拉斯河费尔干纳山脉分别与康居国大宛国相邻东部至玛纳斯县开都河上游至巴音布鲁克草原一线大致与西且弥国乌贪訾离国车师后国焉耆国等国近邻南部以南天山为界分别与捐毒[今乌恰县]疏勒[喀什]尉头[阿合奇县]温宿[乌什县]龟兹等国相邻大宛国简介大宛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国所属的费尔干纳盆地一带即古渠搜国在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希腊巴克特利亚王国时期大宛屡遭劫难都未被征服而是西域一个较大而独立的强国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大宛有人口6万户30万人兵员六万国都贵山城国民定居从事农业各种手工业城镇发达大小城镇70余座该国盛产汗血马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至该国受到大宛王的盛情接待此后与汉朝往来逐渐频繁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右派副使到大宛联系大宛也派出使者到汉朝进献大鸟蛋和魔术师互通友好汉朝与匈奴打仗训练骑兵急需种马西汉太初年间汉武帝派官吏持重金及金马出使大宛购买良种马只因大宛王收了重礼自恃天高地远非但不肯卖马给汉使发而杀害汉使夺取财物激怒了汉武帝遂派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军讨伐大宛汉朝两次西伐大宛共花了四年时间最终取得胜利大宛国自大宛战争后属于汉朝管辖东汉时曾附属莎车两晋时仍遣使献汗血马受封王号南北朝时称破洛那与中原各王朝关系密切唐高宗时在该国渴塞城置休循州都督府国王阿了参被授为刺史唐玄宗时改名为宁远并封宗室女为和义公主嫁给其王到清代沦为浩罕汗国属地汉伐大宛这一事件无论在当时或后代都有许多非议责难有的人认为汉武帝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仅获汗血马三十匹良马三千匹劳民伤财天下扰乱实在得不偿失其实这一事件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汉伐大宛的胜利极大的震动了西域提高了汉朝在西域的威望客观上削弱了匈奴在西域的影响此后不但大宛按约定向汉朝岁岁进献良马而且遣子入侍其他国家也纷纷以大宛为例或派子弟或遣使者到长安为质发展与巩固和汉朝的关系其次大宛既破外国振恐上欲遂困匈奴汉朝对西域的统治便渐渐巩固起来随着汉朝大统一的局面的巩固发展中亚的历史就不再是来自西方的征服者的历史了由于中西交通的畅通丝绸之路沿线贸易的频繁发展中亚同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中亚的历史从此也就更多地同中国的历史联系在一起了西汉王朝历史上在西域有三次最重要的战争其一汉朝西伐大宛的战争其二本始三年[前71年]汉朝和乌孙联兵大败匈奴其三建绍三年[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领西域各国军队远征剿灭盘踞在康居国的郅支单于毫无疑问这三场战争同样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历史意义西域三十六国的地理位置大致分布如下对照这两张图可以看出西汉时期的车师六国和东汉时期的车师六国的差异一天山北麓为主的行国自西往东排列丝绸之路中段新北道走向新北道指南北朝以后形成的丝路中段陆路通道也是草原丝路的一个分支即由敦煌出玉门关沿天山北麓经伊吾[今哈密]庭州[今吉木萨尔]轮台[今米泉]张堡守捉[今昌吉]石漆河[今精河]沿伊犁河谷到达弓月城[今霍城]涉过伊犁河南下到达碎叶[楚河南岸的托克马克]再由此西行径康居国的撒马尔罕前往安息[今伊朗]直到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这条丝路的开辟是在北匈奴西迁欧洲之后逐渐形成的汉代天山北麓的大多是游牧国家以下国家大多处在丝路中段新北道沿线上1乌贪訾离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境内王治在南山一带一说在呼图壁县境内初本单桓国地后属车师汉朝又将其与车师分开同归西域都护管辖三国时并入车师后部2西且弥今新疆玛纳斯县与呼图壁县之间的呼图壁河流域一带一说在今新疆和静县之北东汉以后并入车师后部3东且弥今阜康市一带东汉后并入车师后部4单桓今乌鲁木齐市西北及乌鲁木齐市一带东汉后并入车师后部5卑陆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与吉木萨尔县之间三国时并入车师后部6卑陆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东北一带三国时并入车师后部7劫国今新疆米泉市至阜康市之间的甘泉堡一带8郁立师在今吉木萨尔县境内今吉木萨尔县以南大龙沟河谷一带后并入车师后部以上称为山北六国均经营畜牧业东西且弥二国卑陆二国算为两个国家9车师后城长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10蒲类后国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之巴里坤湖一带经营畜牧业原属匈奴右地后属车师11蒲类前国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湖一带经营畜牧业原属匈奴右地后属车师12狐胡国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南达坂城及其邻近地区农业畜牧业兼营13车师后国现新疆吉木萨尔县南山中14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该国位于天山南麓15车师尉都国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高昌古城一带该国位于天山南麓16小金附国在今吐鲁番东20余公里的胜金口一带《汉书西域传》未详细记载也未单独列出《汉书车师后城长国传》载地节二年[前68]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熹将免刑罪人田车师积谷欲攻车师直秋收谷吉熹发城郭诸国兵万余人自于所将田士千五百人攻击车师攻交河城破之车师旁小金附国随汉军后盗车师车师王复请击破小金附《汉书匈奴转上》也有反映西域城郭共击匈奴取车师国得其王及人众而去单于复以车师王昆弟兜莫为车师王收其余民众东徙不敢居故地由此可见小金附国在汉宣帝时期已经规模不小地节二年[前68]到元康四年[前62]汉朝和匈奴激烈争夺车师长达六年之久汉朝军队把车师国的民众和国王迁到渠犁一带加以保护匈奴把车师国的民众裹挟到车师国东部车师国都所在的地方空无民众只剩下汉朝的屯田部队和匈奴军队对抗上述事实印证了小金附国的规模汉朝在神爵二年[前60]再次攻破车师后只是将车师民众分为车师前后国和山北六国因为当时汉朝没有全部兼并北道的缘故事实上这个小金附国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单列而已以上八国原属匈奴右地或匈奴附属国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汉军破车师后以其地分置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八国除蒲类前后国外其余六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狐胡国小金附国]合称为车师六国车师六国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手工业东汉时惟蒲类前国尚存人口2000余同时有移支人入居蒲类东汉后蒲类先后为突厥鲜卑属地西汉时期的车师六国与东汉时期的车师六国有所不同车师六国西汉时期的车师六国为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狐胡国小金附国合称为车师六国东汉时期的车师六国为车师前部车师后部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六国主要分布在今新疆东部地区东汉时期的车师六国于西汉时期略有不同参看《西域都护府地图》《东汉西域都护府地图》车师古道古代连接天山南北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的便捷通道因这条路线沟通了车师前国和车师后国故称车师道唐代称他地道此道走向为由今吉木萨尔县泉子街乡镇大龙沟南行之天山山口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冰达坂经石窑子沟塔尔朗沟至吐鲁番的鲁克沁车师古道地处重要交通位置东接丝路中段至长安西接碎叶路到中亚北接回鹘路至蒙古高原南接西州路到柳中为丝绸之路交通往来的咽喉要道乌孙车师道《汉书西域传》所载汉代有一条从车师国都交河城到达乌孙国的秘密通道即由车师国都交河故城经阿拉沟巴仑台巩乃斯沟过新源巩留特克斯再西行到达伊塞克湖东南的乌孙国都赤谷城车师王乌贵不堪在匈奴的奴役下当傀儡曾带领数名精骑连夜逃亡乌孙国寻求乌孙王和解忧公主的保护二天山南麓的北道城郭诸国[由东往西排列所列均为三十六国之一]1山国又称墨山国在今新疆和硕县东北托克逊县南部之库鲁塔克格山北麓山中破城子一带其山出铁兼营畜牧业冶铁业寄田粮食依赖于焉耆危须国该国位于吐鲁番盆地南缘在汉朝与匈奴五争车师的战争中汉武帝时期征和四年[前90] 遣重合侯马通将四万骑击匈奴道过车师北复遣开陵侯将楼兰尉犁危须焉耆渠犁和山国凡六国兵别击车师降服车师王迫使车师臣属汉朝汉宣帝时期郑吉经营西域多次进攻车师前王庭交河故城行军道路也都是循墨山国之路越库鲁克塔格山直捣车师后方公元前60年后属西域都护府东汉时班超曾发诸国兵讨伐之更立其王2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据《汉书》所载人口3021万人在西域三十六国中位居第二汉初属于匈奴的附属国公元前年后属西域都护府西汉末又归属匈奴东汉班超在西域赶走匈奴后焉耆又归属汉朝唐初附属突厥后被唐军所征服设置为焉耆都督府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后为唐朝所置安西四镇之一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后焉耆为吐蕃所据唐末为西迁回鹘所建的高昌回鹘国兼并汉代焉耆城南的开都河上有一座芦苇桥乃是通向龟兹等地的唯一咽喉成为汉代丝路北道必经的一道天险在唐代焉耆龟兹道也很著名其路线大致同于今焉耆至库车的公路线或从焉耆经库尔勒沿孔雀河右岸经策大雅等地沿塔里木河北岸直达库车老城3危须今博斯腾湖北岸之和硕县境内后并入焉耆国4尉犁今新疆焉耆县境内王城治所在焉耆县南紫泥泉一带英国人斯坦因认为今新疆尉犁县就是当年的尉犁国后来并入焉耆国5渠犁今库尔勒市与尉犁县之间汉武帝伐大宛后在这里屯田驻军设使者校尉首开西域屯田基地东汉并入焉耆国6乌垒今新疆轮台县东库尔勒市库尔楚至策大雅[今改名策云]一带与汉朝在渠犁的屯田部队相邻前60年开始为西域都护府治所两汉时属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初属莎车公元46年莎车国王贤以龟兹则罗年少分龟兹国部分为乌垒国后为龟兹国兼并东汉在此设立都护后遂直属都护府另《汉书西域传》载桑弘羊给汉武帝的屯田奏言中提到轮台以东的捷枝实际上是个地名不是国名捷枝故地在今轮台东面的库尔楚一带班固也未将其列为国家叙述7仑头也称轮台曾经是一个仅有1200人口的小国故址在今轮台县城东南15公里的野云沟俗称布古尔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时因沿途小国不肯给汉军提供粮草到轮台后又久攻不下强攻数日得手后屠城灭其国大宛战争取胜后汉朝在轮台设置使者校尉驻军轮台渠犁屯田护道以便接应汉朝和西域各国友好往来的使者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地区最早设置的政府机构西域史料上所称的南轮台就是此地另外唐代贞观年间在北庭都护府辖境内置轮台县其后又在县置轮台州及都督府此为被轮台故址在昌吉市米泉市至乌鲁。

西域三十六国

西域三十六国

西域三十六国第一、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天山申遗为例)天山山系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平均海拔约4000米,东起中国新疆哈密星星峡戈壁,西至乌兹别克斯坦的克孜勒库姆沙漠,近东西向延伸,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4国,在中国新疆境内绵延约1760公里。

新疆天山申遗组成地包括博格达峰提名地(含天山天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区域)、中天山提名地、托木尔峰提名地等,占天山山系总长度的三分之二以上。

天山申遗提出了4个提名地:托木尔提名地、喀拉峻—库尔德宁提名地、巴音布鲁克提名地、博格达提名地。

4个提名地遗产地总面积575 922公顷(5 759.22平方千米)。

其缓冲区总面积515 592公顷(5 155.92平方千米)。

遗产地面积只有天山山体包括山地、山河盆地、山前平原总面积的1%。

但是包含了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三列山脉中的精华,包含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博格达峰“人与生物圈”国际保护地,还包含了天池国家风景名区兼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喀拉峻自治区风景名胜区,均有相应的规划和管理机构,具有相应的保护基础和条件。

这4个提名地是大美天山的浓缩。

新疆天山是全球唯一由巨大沙漠夹持的大型山脉,以深居内陆的地理区位、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众多的冰川河流、绝妙的自然景色、特殊的生物区系和生态过程等诸多自然特征,成为全球温带干旱区大型山地生态系统的最典型代表。

新疆天山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样,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因而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丰富,是很多物种最后的家园。

新疆天山共有野生动植物3000余种,各类珍稀濒危动植物近500种,包括雪豹、暗腹雪鸡、高山兀鹫、小叶白蜡、新疆郁金香等。

2013年6月21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公布,新疆天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新疆天山的评语中写道,新疆天山具有景观和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完整性,符合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管理要求。

西域三十六国的概念及所在位置

西域三十六国的概念及所在位置

西域三十六国的概念及所在位置西域三十六国的概念及界限西域三十六国指西汉西域都护府所辖之下的“城郭诸国”和“行国”的大概数。

在汉代,塔里木盆地周围以及天山山谷地带,分布着许多小国,人口多者八万余人,少者近一两千人.由于当时这些小国有30余个,所以班固所著的《汉书》中称其为“三十六国”,又由于他们多以城郭为中心,故又称“城郭诸国”。

西域三十六国的地理方位以“匈奴之西、乌孙以南、葱岭以东为界”。

按照《汉书》的相关记载和有关辞书表述,首先,西域三十六国并不包括乌孙国和大宛国这两个同样属于西域都护府管辖的国家。

其次,三十六国也不是一个定数,只是一个约数。

再次,这些国家都属于汉朝管辖,不属都护管辖的国家列明“不属都护。

”依据:1.《汉书.西域传上》载:“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

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

东则接汉,厄以玉门关、阳关,西则限以葱岭。

”2.《汉书.杨雄传》引杨雄语:“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

”3.《汉书.西域传》载:“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遣子入侍,质于汉,汉因使赂赐镇抚之。

”大宛国地处今乌兹别克斯坦国费尔干纳盆地一带,而城郭诸国则均在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

4.《新疆历史词典》词条“西域三十六国”载:指西汉西域都护所辖治国数。

但后来增多,一说五十余,一说五十四.具体含哪些国,历来说法不一致。

5.《西域地名词典》词条“西域三十六国”载:“西汉时期隶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在今新疆境内置城郭国和行国,到东汉时又增至五十余国。

”6.《汉书.西域传》中有介绍,但不属于都护管辖的载明.例如:“安息国,王治番兜城,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不属都护。

”7.《西域图志校注》称:“考《汉书》云,乌孙南与城郭诸国相接。

所谓城郭诸国者,指天山以南葱岭以东之三十六国而言。

东自车师,西迄疏勒。

其直北之境,皆与乌孙接。

”此为西域三十六国概念和地理位置分界的又一实证。

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

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

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

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

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西域一带在可考历史中于前5世纪左右形成国家,并开始独立发展。

《汉书·西域传》记载当时已有30余国分布在西域地区,故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

在张骞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国的势力。

至汉代,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所管辖范围则已不只36国,《汉书·西域传》亦记载在前6年~5年中西域分裂为50余国。

东汉末年,西域各国相互之间不断兼并,至晋朝初年形成了鄯善、车师等几个大国并起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西域局势再度变化,新兴的高昌国相继击败西域诸个国家,建立了一个地跨新疆大部的强国,除少数国家外西域诸国国土西迁,为中亚地区带来了繁荣的文化。

西域都护府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的轮台县。

野云沟乡和策大雅乡结合部距库尔勒市113公里,距轮台县城58公里,东经85 °04',北纬42°00',海拔高度990米,现已辟为巴音郭楞的一个旅游点,吸收中外游客之多。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在此设西域都护府,名为乌垒城(前名轮台国)是当时汉朝管理西域三十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当时西域都护由皇帝亲自任命,3年1替(也有延长和缩短的)从未间断1、鄯善(楼兰)西域古国名。

国都扜泥城(今中国新疆若羌附近)。

东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东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产马、驴、驼等。

本名楼兰国,旧都在楼兰城(遗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岸)。

中国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刺杀其王安归,更立王弟尉屠耆,改国名为鄯善,始迁都于扜泥城。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鄯善王安遣使入朝贡献。

“西域三十六国”分别在今天新疆的哪些地区?有你的所在地吗?

“西域三十六国”分别在今天新疆的哪些地区?有你的所在地吗?

“西域三十六国”分别在今天新疆的哪些地区?有你的所在地吗?秦末汉初期间,广袤的西域大地上,活跃着大小五十多个国家,随着不断的相互征战与吞并,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曾先后存在有36个国家。

后人称之为“古西域三十六国”。

“古西域三十六国”与现代具有严格的组织机构和政治意义的国家不同,它所区分的是一些以绿洲或草原地域为单位的部族或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生产为单位的某种生存方式。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建元癸卯三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当时在现新疆境的西域三十六国,经考证在如下地方: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等国,除此之外还有乌孙、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乌弋山离等十几西域国。

西域三十六国是对今玉门关名字始出以西地区的总称。

虽然已经经历了几千年沧海桑田的变迁,风雨侵蚀、日晒烤灼,在我们新疆的土地上,三十六国的遗迹仍可追寻。

赶紧蓝对号入座,看看你如今生活的地方,是以前的哪一国吧。

1、楼兰古国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汉昭帝时,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并请求朝廷驻军伊循。

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

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

东汉时,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东汉政府在楼兰大规模屯田,开发楼兰。

此后直至魏晋累几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陆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再后来,楼兰便很少见于史载,逐渐地神秘消失了。

婼羌来源于若人、羌人,与春秋时入居中原的陆浑戎、阴戎、小戎等同族同允姓。

允姓人与华夏族关系密切。

战国末形成的婼羌国,是华夏与羌融合后的民族。

婼羌国的地域较广,在古代分布于青海西北部及新疆南部昆仑山区脉北面,最西直到(今印度)克什米尔北部。

西域36国简史第一期:传说中的西域36国

西域36国简史第一期:传说中的西域36国

西域36国简史第一期:传说中的西域36国西域一词,最早来源于西汉设立管辖机构的西域都护府。

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相对位置图西域都护府假想图元前17世纪左右,其地区已出现基本的国家形态。

公元前5世纪左右,西域地区开始逐渐繁荣并独立发展。

到秦末汉初时期,广袤的西域大地上,已然活跃着大小五十多个国家,随着不断地相互征战与吞并,直到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期间,曾先后存在36个国家。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当时已有30余国分布在西域地区,故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

这三十六国分别是:婼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绝、戎卢、扜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秆、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龟兹、尉犁、危须、焉耆、姑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

后人称之为古西域三十六国。

与现代国家意义不同,其大多是一些以绿洲或草原为单位的部族或民族聚集地,部分是城郭之国,部分是游牧部落。

他们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

绝大部分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周边。

在盆地南缘有,且末、小宛、精绝、扞弥、于阗、皮山、莎车等国,被称为南道诸国。

在盆地北缘有,危须、焉耆、尉犁、乌垒、龟兹、姑墨、温宿、尉头、疏勒等国,被称为北道诸国。

在盆地西南、葱岭一带有蒲犁、无雷等国,在盆地的东端有楼兰,后更名为鄯善。

36国际山脉、河流分布图36国俯瞰图西域从汉武帝刘彻时起属于汉朝,这些国家语言不一,习俗各异,互不统属,各城国人口多则万人,少则几百,如人口最多的龟兹8万人左右,最少的单桓194人,所有城国共有3万户,27万人左右,约占西汉西域总人口的83%。

它们多以城郭为中心,利用从冰川上融化的雪水在绿洲上生活。

塔里木河与罗布泊是西域地区的重要农业生活水源,居民多从事农牧业,少数国家逐水草而居,单纯地从事畜牧业,以畜产品与邻国交换粮食等农产品。

有些国家生产力水平有相当发展,如车师前国一带土地肥沃,农业相当发达。

西域三十六国都有哪些国家?

西域三十六国都有哪些国家?

西域三十六国都有哪些国家?感谢邀请回答。

首先西域36国指的是汉朝汉武帝刘彻时期的。

当时的西域其实是50国,后来各国之间发生战争吞并最终为36国,实际上就是现如今的新疆境内,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

公元前138年,也就是汉武帝刘彻建元癸卯三年,为应对边关匈奴知隐患,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寻访大月氏联合抗击匈奴。

虽然张骞出使西域途中发生很多波折且未获成功,但是却沟通和加强了中原与西域诸国的联系和交往。

其中36国大致名单如下:乌孙、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除此之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乌弋山离等十几西域国。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西域是指汉朝统辖领土之外“西北诸国”统称。

张骞通西域,用通俗的说法就是张骞通西北国。

从目前的史料记载《汉书·西域传》里说:“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侧接汉隔以阳关、玉门,西侧限于葱岭”,即现在的新疆南疆地区。

这是汉代所说的“西域”(当时乌孙不属于西域范围内)真正在历史上出现西域这一说法的。

其实要归结于汉朝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府”。

正式管辖西域36国。

当时的首任都护是汉宣帝任命的郑吉,同时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也标志着汉朝对西北国的统治达到空前的地位。

其实西域的说法有很多。

汉朝唐朝以至后来的明朝和清朝,对西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划分和区别。

1.唐朝的西域其实分广义和狭义的。

广义的范围很大。

狭义的和汉朝差不多就是西域都护府所管辖的区域。

2.明朝的西域包括敦煌以西到阿拉伯半岛。

3.清朝的西域其地在肃州嘉峪关外,东南接肃州,东北至喀尔喀(今蒙古国)、西接葱岭,北抵俄罗斯、南接蕃藏,轮广二万余里”。

清朝到了嘉庆时期,西域一般被称作新疆。

西域风情

西域风情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一名小方盘城, 是长城西端重要关口。相传著名的“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 得名。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现存的城垣完整, 总体呈方形,东西长24 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 胶土筑成,面积63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 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及邮驿之路。北望长城, 犹如龙游瀚海。俯仰关外,大地苍茫,人迹罕至,故唐代诗人王之 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据考,唐代诗人描写的玉门关在今 安西县双塔堡,遗址已难辨认。现存玉门关是汉代玉门关;这里出 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如毛笔、砚台、织锦、狩猎工具等。国内 第4块西汉纸就是在这里出土发现的。它早于蔡伦造纸100多年。 还出土有汉代粮食、汉简等。汉简内容丰富,有诏书、奏记、檄文、 律令、药方等。这些文物为研究汉代的军事、经济、文化、生活提 供了珍200克、扁豆50克、上汤一杯 半、柚子少许。 调料汁:砂糖3汤匙、酒2汤匙、料酒1汤匙、酱油3汤匙。
制法:
1.先将上汤和调料汁煮开,再把冻丸子放进去。待再次煮 开以后,将西域加进去,煮至变软。最后把摘掉筋的扁豆放 进去一起煮。 2.如果采用生西域,应先去皮,用盐水揉去表面粘液,然 后水洗,再用冷水煮,煮开之后即可使用。削皮时先切掉两 头,再从大头向细小的方向削,要纵向用刀,削好的西域的 侧面呈六面形,这样味道易于渗入,也能防止煮破。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 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西域从汉武帝刘彻时起属于汉 朝。
西域三十六国是:婼羌、楼兰(鄯善)、且末、小宛、精绝、戎卢、 扜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秆、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 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今乌恰县)、莎车、疏勒、尉头、 姑墨(今阿克苏县)、温宿(今乌什县)、龟兹(今库车县)、尉犁、危须、 焉耆、姑师(车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三十六国中, 一部分是游牧部落,另一部分是城郭之国。

西域三十六国

西域三十六国
活跃着大小五十多个 国家,随着不断的相互征战与吞并,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 域时,“西域”曾先后存在有36个国家。后人称之为“古西域 三十六国”。“古西域三十六国”与现代具有严格的组织机构 和政治意义的国家不同,它所区分的是一些以绿洲或草原地域 为单位的部族或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生产为单位的某种生 存方式。 2004年3月始,新疆民街西域三十六国风情园以三十六国 微缩景观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千年前丰富的西域文明。尽管有 许多严谨的学者认为,其中很多“国家”现在已寻不到一点蛛 丝马迹,人们根本无法复原“古西域三十六国”,但同样有许 多对文化持开放态度的人们认为,作为一种确实的文明的展示, 不必完全拘泥和依托于遗物和遗址的证明。 抱着一种寻访历史、见证变迁的目的,2004年8月11日至9 月26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古西域三十六国”中的蒲类和车 师——天山附近的两个古国,感受了时空的沧桑与现实的鲜活。
十三、西夜: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西南。 十四、蒲犁:今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东一带。 十五、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莎县东南。 十六、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喀什市。 十七、莎车: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后被于阗吞并。 十八、尉头: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带。 十九、温宿:今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一带。 二十、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尉犁县,后被焉耆吞 并。 二十一、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一带。 二十二、卑陆: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带。 二十三、乌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昌吉市以北一带。 二十四、卑陆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东一带。 二十五、单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东北。 二十六、蒲类: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七、蒲类后国: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八、西且弥:今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东南。 二十九、东且弥: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 三十、劫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东北。 三十一、狐胡: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以北。

丝绸之路与西域36国

丝绸之路与西域36国

乌孙复国 乌汉相交
猎骄靡借兵复国:艰难的选择(傀儡?决裂?曲线救国?)
汉朝的考虑与选择:合婚,刘细君,子承父妻、孙承祖妾的少数民族的习俗 嫁给祖孙三代的解忧公主:军须靡-翁归靡(汉昭帝驾崩、壶衍鞮单于逼迫、汉宣帝15万 大兵解围)-泥靡(元贵靡的婚约泡汤,刘相夫公主返回长安,解忧公主行刺泥糜) 内乱不止,冯嫽登场:三句话的形势分析和三条出路
解忧公主返回长安
乌孙衰败
乌孙此后分裂为大小两昆弥,《汉书.西域传》这样记载: “两昆弥皆弱”。
乌孙国势久衰后,先后遭到鲜卑首领檀石槐于147年-约 167年间及拓跋首领郁律于318年等多次重创。
五世纪初,乌孙人南迁至葱岭(帕米尔高原),并被塞人 (Saka)同化,不再独立成国,从史籍上消失。 还有人认为,乌孙人避居天山山中。曾经创造出辉煌文明 的乌孙人究竟到了哪里,至今仍然是个谜。
破楼兰、车师, 攻占大宛
设立了使者 校尉,后设 西域都护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丝绸之路中断
公元73年,班超随从大将军窦固出击北匈奴,并奉命 出使西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班 超重新 打通丝 绸之路
公元90年,大月氏派兵7万越葱岭进攻疏勒,企图控 制南道。班超率诸国兵击退了班超大月氏的入侵
公元94年,班超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7万余人,讨 伐对抗中央的焉耆等国统治者,于是西域50余国皆归 属中央政府。
丝绸 之路
海上丝绸 之路 陆上丝绸 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变
先秦时期已 经开始 西汉中晚期 正式形成并 发展 唐宋时期规 模大
明朝造船一流
西方坏风气
清朝的海禁
21世纪新丝路
陆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派张骞 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没 有达成目的

汉武帝时西域36国是哪些国家,它们都位于哪里

汉武帝时西域36国是哪些国家,它们都位于哪里

汉武帝时西域36国是哪些国家,它们都位于哪里西域三十六国是对今玉门关名字始出以西地区的总称。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命出使西域,当时在现新疆境的西域三十六国,经考证在如下地方:乌孙、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

(一)乌孙: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

是当时乌孙国的属地,但绝大部分被沙俄侵占;(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一带;(三)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四)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一带;(五)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南、罗布泊西北一带;(六)楼兰: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罗布荒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与现在的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有别),现仅存楼兰遗址;(七)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西南,玄奘取经曾在此停留过;(八)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东、车尔臣河南岸,为西域36国中最小的国。

(九)戎卢:在今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南;(十)纡弥: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东;(十一)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南;(上述四国全部在今和田地区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淹没)(十二)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东南的藏桂乡附近,尚有汉时皮山古城废墟;(十三)、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西南;(十四)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东一带;(十五)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莎县东南;(十六)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喀什市;(十七)莎车: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后被于阗吞并;(十八)尉头: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带;(十九)温宿:今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一带;(二十)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尉犁县,后被焉耆吞并;(二十一)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一带;(二十二)卑陆: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带;(二十三)乌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昌吉市以北一带;(二十四)卑陆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东一带;(二十五)单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东北;(二十六)蒲类: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二十七)蒲类后国: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二十八)西且弥:今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东南;(二十九)东且弥: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三十)劫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东北;(三十一)狐胡: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以北;(三十二)山国: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三十三)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三十四)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市及附近地区;(三十五)车师尉都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东南;(三十六)车师后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

西域三十六古国名录

西域三十六古国名录

西域三十六古国名录《汉书》西域列传:“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

”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在轮台和渠犁设立了使者校尉,这是中原王朝在西域设官之始。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都护府,统一了西域三十多个“城郭国”。

一、乌孙: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

是当时乌孙国的属地,但绝大部分被沙俄侵占。

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一带。

三、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

四、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一带。

五、若羌: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南、罗布泊西北一带。

六、楼兰: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罗布荒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与现在的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有别),现仅存楼兰遗址。

七、且末: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西南,玄奘取经曾在此停留过。

八、小宛: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东、车尔臣河南岸,为西域36国中最小的国。

九、戎卢:今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南。

十、纡弥: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东。

十一、渠勒: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南。

(上述四国全部在今和田地区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淹没。

)十二、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东南的藏桂乡附近,尚有汉时皮山古城废墟。

十三、西夜: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西南。

十四、蒲犁:今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东一带。

十五、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莎县东南。

十六、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喀什市。

十七、莎车: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后被于阗吞并。

十八、尉头: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带。

十九、温宿:今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一带。

二十、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尉犁县,后被焉耆吞并。

二十一、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一带。

二十二、卑陆: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带。

二十三、乌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昌吉市以北一带。

西域三十六国:探寻新疆历史上最璀璨的时代

西域三十六国:探寻新疆历史上最璀璨的时代

西域三十六国:探寻新疆历史上最璀璨的时代“西域”一词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

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而具体的“三十六国”则是在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西域传》中。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武帝为了联合被匈奴打压的大月氏等国,特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这便是历史上记载的官方第一次与西域的交流活动。

下面我们来一一梳理一下,西域三十六国的具体情况。

车师国(包括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1976年,我国在修建南疆铁路时,在乌鲁木齐南山矿区发现了数十座古墓。

后经考古研究,确定了这个墓葬群是公元前5世纪时期的车师国贵族墓葬群。

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黄金制品,工艺精美、纹样丰富,充分说明了当时车师国的繁荣。

车师古城交河城遗址当年张骞报告汉武帝时,车师国还叫姑师。

据《史记》记载,车师国不仅有城墙,还有宽大的护城河。

根据考古发现,车师国位于乌鲁木齐、吐鲁番、奇台附近。

车师国的都城位于交河城,大致位置在吐鲁番西北处。

如今的交河城已经只剩下一处遗址矗立在荒凉的戈壁滩上,为我们后世继续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朝廷在乌垒城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正式开始了对西域诸国的统治。

而车师国因为地理位置险要,西汉特意设置戊己校尉并在国都附近屯田驻军。

龟兹龟兹(qiū cí)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一个大国。

龟兹最早出现在《汉书》中。

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

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胜兵二万一千七十六人。

……南与精绝、东南与且末、西南与酐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接。

能铸冶、有铅。

东至都护所乌垒城三百五十里。

龟兹古城中苏巴什佛寺遗址根据史书记载,龟兹人口八万余人,兵甲也达到了两万多人。

在当时西域诸国之中绝对是一个巨无霸的存在。

即使和差不多同时期的希腊城邦相比,雅典作为众城邦中的大国,人口也不过20余万。

若龟兹位于希腊,估计也能称为大国。

龟兹石窟(库木吐拉石窟)中的壁画龟兹位于如今新疆南疆库车一带,国都延城位于库车附近。

西域三十六国英文表述

西域三十六国英文表述

西域三十六国英文表述英文回答:The Thirty-Six Kingdoms of the Western Regions.The Thirty-Six Kingdoms of the Western Regions were a collection of city-states and nomadic confederationslocated in the region known as the Western Regions, which roughly corresponds to modern-day Xinjiang and Central Asia. These kingdoms flourished during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of China,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of the Silk Road.The Thirty-Six Kingdoms were not a unified political entity, but rather a loose collection of states that were often at war with each other. However, they were united by their common culture and language, which was influenced by both Chinese and Persian culture.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Thirty-Six Kingdoms were:Loulan (樓蘭): A kingdom located in the eastern Tarim Basin, Loulan was a major center of trade on the Silk Road.Shule (疏勒): A kingdom located in the western Tarim Basin, Shule was a powerful military state that oftenwarred with the Han dynasty.Wusun (烏孫): A nomadic confederation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 the Wusun were a major power in the region.Yuezhi (月氏): A nomadic confederation located in the north-central Tarim Basin, the Yuezhi were the ancestors of the Kushan Empire.Kushan (貴霜): A powerful empire that ruled over muchof Central Asia, the Kushan were a major patron of Buddhism.The Thirty-Six Kingdoms of the Western Regions played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Road. They provided safe passage for merchants traveling between Chinaand the West, and they also helped to spread Buddhism and other cultural influences throughout the region.Today, the legacy of the Thirty-Six Kingdoms can still be seen in the many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sites that remain in Central Asia. These sites include the ruins of ancient cities, Buddhist temples, and Silk Road trading posts.中文回答:西域三十六国。

西域三十六国

西域三十六国

西域是个很笼统的名称,就跟我们现在说"西方"有点相似,那就是汉代华夏人民心目中的西方世界。

起,可以从大汉国境线开始;止,却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

在古代,交通不发达,"国际"交往受到局限,大汉跟北方游牧民族距离近,难免锅盖碰锅勺,不定时打打架,但是跟西方的游牧民族部落、国家,在前期可以说是很少往来,相距遥远,中间往往隔着匈奴,互相够不着,两者之间缺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

直到汉武帝时期,为了边境和平,皇帝亲征匈奴,经过近半个世纪,五次大战,才彻底消除了北部边疆的安全隐患,具备了打通西域的条件基础。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张骞出使西域,对西域各国进行摸底调查,才揭开了西域的神秘面纱。

所谓的三十六国只能说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状况。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国家的数量和版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且所谓的国家,有大有小,大的相当于一个市,小的只有一个乡镇,甚至一个村落,把他们说成是国家,有点夸大其词,倒不如说是部落更恰当一些。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还是把他们叫做国家合适。

三十六国,分别是:一、车师国,也有人叫它姑师国,它的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吐鲁番盆地,该国是抗衡汉朝的急先锋,立场最顽固,态度最坚决。

因此枪打出头鸟,汉武帝的矛头首先指向该国。

对他们采取了瓦解分化的政策,扶植起一个又一个鸽派政权,该国鹰派人物从此失势,再也没有能力对大汉发动侵略战争。

车师国分裂成为四个国家:一、车师前王国、二、车师后国、三、车师都尉国。

四、车师后城长国。

五、蒲犁国,今天的蒲犁县,后来改为塔什库尔干自治县,人口只有一千八百人,面积不到一百平方公里。

六、蒲类国,活跃于新疆巴里坤湖水域的民族,是个勇敢顽强的民族,人口有三千人左右,唐朝曾经设蒲类县,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

七、乌孙国,是西域大国,位置在今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

八、婼羌国,是个荒凉的地方,不是荒漠就是山岭,几乎没有可耕种的地方,人民以游牧为生。

西域三十六国历史地图介绍西域三十六国历史概要

西域三十六国历史地图介绍西域三十六国历史概要

西域三十六国历史地图介绍西域三十六国历史概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建元癸卯三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当时在现新疆境的西域三十六国,经考证在如下地方:乌孙、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除此之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乌弋山离等十几西域国。

下面为各位介绍其中的几个国家。

自两汉之后,西域就与中原地区国同气连枝,浑然一体的。

作为汉民族的一部分,多数西域民众无论在精神还是文化上,都与中原地区基本保持一致并衍传至今。

尽管传说中的西域三十六国大都在历史长河中自行消失,但其留下的诸多人文遗迹和令人遐想不已的传奇故事,却一再焕发出夺目光辉,令人向往。

张骞“凿空”西域所谓西域,按照羽田亨的说法,即自阳关、玉门关以西,皆为西域。

只不过,今新疆境内为小西域,再扩至伊斯坦布尔为大西域。

张骞当年所走的路线,无外乎过秦岭、天水、陇西,由兰州或者今临夏州渡过黄河之后,再入河西走廊,至敦煌和玉门关、阳关,穿越罗布泊进入新疆境内。

他第一个到达的国家,当是位于今甘肃玉门市境内的疏勒国(另一说在今新疆喀什市和疏勒县一带)。

张骞与百多位勇士冒险的结果,是为汉武帝对匈奴实施大规模的反击战找到了切实的行军路线,也窥破了长期缭绕在匈奴背后的迷雾与实力。

当年张骞穿行的西域城廓诸国,也纷纷投入了汉帝国的怀抱。

张骞开创的丝绸之路却因此而清晰和“深刻起来”。

西域兴亡之歌直到东汉时期,班超、班固家族的勇士们再度出使和经略西域,才接续上了张骞等人的余脉。

两汉帝国对西域前后长达两百多年的开凿和维护,使得原本就与“内陆”紧密相连的西域“汉化”程度加深。

西域这些国家和部落,灿若星群,棋布在浩茫的“西域”,色彩神秘,历史传奇。

但由于生存环境强敌环饲、多民族不间断争战,“三十六国”多数或被周边国家和民族兼并,或在风沙和瘟疫之中自行消失。

西域三十六国是指哪三十六个国家?

西域三十六国是指哪三十六个国家?

西域三十六国是指哪三十六个国家?西域二字很容易让人们与丝绸之路和张骞联系起来,但是您知道西域究竟是什么地方,以及西域三十六国究竟是指哪里吗?西域三十六国概况,为大家开启一扇神秘的历史之门……千百年来,西域一直为人们所热切向往。

因为她拥有不同于中原内陆的风物人情,是不一样的中国,因为她自秦汉时起就是一个象征,一个可以让男人驰骋沙场、纵横捭阖、建功立业的沙场,让女人胡旋舞蹈、楼兰美貌、女儿国度的梦乡。

秦末汉初期间,广袤的西域大地上,活跃着大小五十多个国家,随着不断的相互征战与吞并,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曾先后存在有36个国家。

后人称之为“古西域三十六国”。

西域36国居位于玉门关以西,帕米尔以东。

千百年来,西域一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因而中国、印度、西亚、北非和希腊五大古代文明在这里交织荟萃。

这使西域诸国得以吸收东西方的优秀文化,兼收并蓄,最终导致新文明的产生。

一、关于“西域”一词的由来《史记》中的“西域”实际是指汉朝统辖领域以外的“西北国”;而以后所说的“张骞通西域”,实指“张骞通西北国”;荀悦的《前汉记》即已说明。

正式使用“西域”一词,是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开始,当时“西域都护”管辖的地区即所谓的“西域三十六国”(最早为五十国,后各国之间吞并为三十六国),其具体位置,《汉书.西域传》说:“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侧接汉隔以阳关、玉门,西侧限于葱岭”,即现在的新疆南疆地区。

这是汉代所说的“西域”(当时乌孙不属于西域范围内)。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遣董琬等通使“西域”回来后,按董琬的理解,他将“西域”分为“四域”:一域:“自葱岭以东,流沙以西”;二域:“自葱岭以西、河曲以东”;三域:“者舌以南、月氏以北”;四域:“西海之间,水泽以南”到这时,中亚许多地区才被看做是“西域”的范围。

唐代,“西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与董琬的理解一致,范围很大,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亚、西亚地区均为“西域”;“狭义”并非指汉代西域都护所管辖的现新疆南疆地区,而是指葱岭以西到波斯(今阿拉伯半岛)的这部分中亚地区,“狭义”的“西域”,主要是与唐代的疆域变化分不开的,汉代行政管辖最远到巴尔喀什湖及葱岭一带,而唐代设置的都督府州县最远达波斯。

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国力

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国力

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国力一、丁等小国(6国:人口不足一千)第36名,单桓国,现新疆玛纳斯东北,户二十七,口百九十四,胜兵四十五人。

单桓国人口为当时西域诸国最少,实为有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最小的国家。

第35名,乌贪訾国,现新疆玛纳斯北和昌吉附近,户四十一,口二百三十一,胜兵五十七人。

第34名,狐胡国,现中国新疆吐鲁番以北玉勒干铁列克,户五十五,口二百六十四,胜兵四十五人。

第33名,车师尉都国,现中国新疆吉木萨尔县及吐鲁番盆地一带吐鲁番东南,户百五十四,口三百三十三,胜兵八十四人。

第32名,劫国,现新疆呼图壁东北。

户九十九,口五百,胜兵百一十五人。

第31名,车师后城国,现新疆奇台周围,户百五十四,口九百六十、胜兵二百六十人。

丙等小国(10国:人口一千到两千)第30名,蒲类后国,现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户一百,口千七十,胜兵三百三十人。

第29名,卑陆后国,现新疆阜康县东,户四百六十二,口一千一百三十七,胜兵四百二十二人。

第28名,卑陆国,现新疆阜康县一带,户二百二十七,口千三百三十七,胜兵四百四十二人。

第27名,渠犁国,现新疆库尔勒至尉犁一带,户百三十,口千四百八十,胜兵百五十人。

第26名,小宛国,现新疆且末县西南,车尔臣河南,户百五十,口千五百,胜兵二百。

第25名,戎卢国,现新疆于田县南,口一千六百,胜兵三百。

第24名,且末国,现新疆且末县西南,户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胜兵三百二十人,现有周围二十里古城兀立,墙垣断续。

唐玄奘取经,在此停留过。

第23名,若羌国,现新疆若羌东南,罗布泊西北,离古阳关最近,户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胜兵者五百人。

第22名,西且弥国,现新疆乌苏县东南,户三百三十二,口千九百二十六,胜兵七百三十八人。

第21名,东且弥国,现新疆昌吉县以西,户百九十一,口千九百四十八,胜兵五百七十二人。

精绝国:是西汉时期中国西部一个比较小的城邦国家,位于尼雅河畔的一处绿洲之上。

精绝国以农业为主,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商贾云集,繁华富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域三十六国第一、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天山申遗为例)天山山系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平均海拔约4000米,东起中国新疆哈密星星峡戈壁,西至乌兹别克斯坦的克孜勒库姆沙漠,近东西向延伸,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4国,在中国新疆境内绵延约1760公里。

新疆天山申遗组成地包括博格达峰提名地(含天山天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区域)、中天山提名地、托木尔峰提名地等,占天山山系总长度的三分之二以上。

天山申遗提出了4个提名地:托木尔提名地、喀拉峻—库尔德宁提名地、巴音布鲁克提名地、博格达提名地。

4个提名地遗产地总面积575 922公顷(5 759.22平方千米)。

其缓冲区总面积515 592公顷(5 155.92平方千米)。

遗产地面积只有天山山体包括山地、山河盆地、山前平原总面积的1%。

但是包含了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三列山脉中的精华,包含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博格达峰“人与生物圈”国际保护地,还包含了天池国家风景名区兼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喀拉峻自治区风景名胜区,均有相应的规划和管理机构,具有相应的保护基础和条件。

这4个提名地是大美天山的浓缩。

新疆天山是全球唯一由巨大沙漠夹持的大型山脉,以深居内陆的地理区位、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众多的冰川河流、绝妙的自然景色、特殊的生物区系和生态过程等诸多自然特征,成为全球温带干旱区大型山地生态系统的最典型代表。

新疆天山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样,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因而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丰富,是很多物种最后的家园。

新疆天山共有野生动植物3000余种,各类珍稀濒危动植物近500种,包括雪豹、暗腹雪鸡、高山兀鹫、小叶白蜡、新疆郁金香等。

2013年6月21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公布,新疆天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新疆天山的评语中写道,新疆天山具有景观和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完整性,符合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管理要求。

评审团认为,新疆天山具有生态和美学价值。

天山申遗成功不仅是新疆世界自然遗产“零”的突破,也填补了中国西北地区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白。

第二、新疆与世界的地理关系(西域和中亚)新疆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更是历史上的重要国家的交汇地。

第三、西域三十六国千百年来,西域一直为人们所热切向往。

因为她拥有不同于中原内地的风物人情,是不一样的中国,因为她自秦汉时起就是一个象征,一个可以让男人驰骋沙场、纵横捭阖、建功立业的沙场,让女人胡旋舞蹈、楼兰美貌、女儿国度的梦乡。

“男儿当建功于边陲,封侯于万里。

”汉代经营西域的时候,那里有36个城邦国家,史称西域36国。

西域36国居位于玉门关以西,帕米尔以东。

罗马史学家称这里为Serindia(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地方)。

千百年来,西域一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因而中国、印度、西亚、北非和希腊五大古代文明在这里交织荟萃。

这使西域诸国得以吸收东西方的优秀文化,兼收并蓄,最终导致新文明的产生。

可是,曾经辉煌的西域36国在存在了数百或者上千年过后,无一例外地神秘消失在了历史的烟云之中。

这是一个难解的历史谜团,但又是一个必解的历史之谜。

有的仿佛命中注定。

36国中的乌孙、大宛、高昌等众多国家占据着丝绸古道上的最有利地形,同时他们也处在蒙古高原游牧的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央政府的交织地带。

军事形势的变化和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些西域小国的命运。

有些毁于战火。

高昌王国就是处在唐中央政府和西突厥的夹缝之间,在倾向于大唐,还是倾向于西突厥,摇摆不定。

最后惹怒了中央政府,出大军将其攻灭。

有些因居民搬迁而被废弃。

今天人们发现的尼雅遗址就是当年西域三十六国中的精绝国都城所在地,史书上记载,精绝国有人口3336人,部队500人。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其城周围泽地热湿,惟取城中路仅得通过。

上个世纪初,西方探险家就是通过对《大唐西域记》的详细研究而找到尼雅遗址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战略要地的地方,后来却被精绝国的居民神秘废弃了。

有人说,精绝国灭亡于流沙进入;有人说,灭亡于外族入侵;当人们面对保存完好的尼雅遗址,却又不得不将上述观点推翻。

最后的解释只能是一场突然而至的天灾人祸,让精绝居民顾不上收拾家中的金银财宝,就逃出城外,结果他们再也没有回来。

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是美人之邦。

魏晋之时,西域长史驻楼兰城,使之成为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3世纪的时候,楼兰人迅速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事实上,在楼兰王国崛起之前的4000年前,这一带就生活着一支以游牧为生的金发碧眼的原始欧洲人种,他们给后人留下几具千年干尸后,也就神秘地走了,要知道,楼兰美女,那才是真的美。

楼兰究竟是怎样消亡的呢?那些神秘的欧洲人呢?我们不得而知。

一些人认为,楼兰消失于战争。

还有些人认为,楼兰灭亡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汉朝士兵在孔雀河上游拦截河道后,下游缺水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

也有说,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

也有人说,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

值得一提的还有龟兹、车师、大宛等等每一个西域城邦,这些个创造了灿烂文明,疆域或小或大,最终却都不幸消失的国度。

我们在惊啧之余,不免又扼腕叹息:它们是如何诞生的,经历了怎么的文明变迁,最后又是如何从历史上抹去的;假如,假如它们至今还存在,又是怎样一副模样,咱们中国的疆域,又会是什么样子?还有那《西游记》中的女儿国,传说她真的存在过;且弥国,其实是只好色的公猴;月氏国大举西迁,他们又去了哪里,等等。

人们开始觉得,原来西部地区流传至今的传说并非都是子须乌有,他们的确真真切切地存在过,女儿洞、公主堡、石头城、七女坟……它们既像是一个个遥远的传说,又像是古老文明在苦苦诉说。

种种猜测与说法,给西域36国蒙上的是一层神秘的面纱。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考古学家们,都希望挖掘出西域的历史原貌,把2000年前西域的如日中天原原本本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瞻仰,供人们追思,让人们回味。

但是,事与愿为,由于工程量的浩大和许多问题还不曾厘清,编撰一部记录当年西域全貌的书始终搁浅,抱憾千年。

直到如今,得益于数十年来考古和历史研究的深入,西域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整理出一部西域全方面著作的条件才日益成熟,为使遗憾不再延续,还人们一个真实而又饱满的西域,我们特地进行了整理,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汉武帝刘彻建元癸卯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寻访大月氏联合抗击匈奴。

虽然出使未获成功,但是却沟通了中原与西域诸国的联系和交往。

西域三十六国最早出唐书,依次为:(一)乌孙----现新疆伊宁市附近及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部分地区。

(二)龟兹---- 现新疆库车、拜城一带。

(三)焉耆---- 现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

(四)于田---- 现新疆和田一带。

(五)若羌---- 现新疆若羌东南,罗布泊西北,离古阳关最近。

(六)楼兰---- 现新疆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旁沙漠中。

后改国名,为鄯善。

现存有楼兰遗迹。

(七)且末---- 现新疆且末县西南,现有周围二十里古城兀立,墙垣断续。

唐玄奘取经,在此停留过。

(八)小宛---- 现新疆且末县西南,车尔臣河南,人口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国家最小。

(九)戎卢---- 现新疆于田县南。

(十)弥---- 现新疆南疆策勒县东。

(十一)渠勒---- 现新疆策勒县南。

(以上四个小国,全在现和田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沙漠湮没)。

(十二)皮山---- 现新疆皮山县东南,藏桂附近,尚有汉皮山国城墟,当地人叫破城子。

(十三)西夜---- 现新疆皮山西南。

(十四)蒲犁---- 现新疆叶城东一带地方。

(十五)依耐---- 现新疆英吉沙东南东勒库尔依耐和蒲犁两国虽小,但是汉唐以来东西交通要道。

唐玄奘从天竺(现印度)取经回国,取道于此。

(十六)莎车---- 现南疆莎车县,后被于田吞并。

(十七)疏勒---- 现新疆喀什市和疏勒县一带。

(十八)尉头---- 现新疆南疆乌什、巴楚地。

(十九)温宿---- 现新疆阿克苏和温宿一带。

(二十)尉犁---- 现新疆库尔勒、尉犁地方。

后被焉耆吞并。

(二十一)姑墨---- 现新疆南疆拜城一带。

(二十二)卑陆---- 现新疆阜康县以北(二十三)乌贪訾(zi)----现新疆离现玛纳斯北和昌吉附近。

(二十四)卑陆后国--现新疆阜康县东。

(二十五)单桓---- 现新疆玛纳斯东北。

(二十六)蒲类---- 现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七)蒲类后国--现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八)西且弥---现新疆乌苏县东南。

(二十九)东且弥---现新疆昌吉县以西。

(三十)劫国---- 现新疆呼图壁东北。

(三十一)狐胡---- 现新疆吐鲁番以北。

(三十二)山国---- 现新疆南疆尉犁县东。

(三十三)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交河城。

(三十四)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及附近地方。

(三十五)车师尉都国现新疆吐鲁番东南。

(三十六)车师后城国现新疆奇台周围。

此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乌弋山离等十几个属于西域的国家,现都不在我国新疆境内了。

第四、认识1、新疆的地形是典型的三山夹两盆。

2、新疆的小国的形成跟绿洲沙漠有重要的联系。

3、这些国家的兴衰与中原关系密切。

4、新疆还是一个缺水的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