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孕妇工作的相关规定.doc
孕期签免责协议合法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孕期选择继续工作。
然而,一些公司为了规避风险,要求孕妇签订免责协议,即在工作期间发生意外与公司无关。
那么,孕期签免责协议合法吗?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这表明,用人单位有义务保障孕妇的合法权益,不得要求孕妇从事禁忌劳动和加班。
其次,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这意味着,孕妇在工作期间发生意外,属于工伤,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那么,关于孕期签免责协议的合法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免责协议的效力。
一般情况下,只要各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一致,私下签的免责协议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便具有法律效力。
然而,对于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是无效的。
因此,如果免责协议中包含免除用人单位对孕妇工伤责任的条款,那么这部分条款是无效的。
2. 免责协议的合理性。
免责协议的订立,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保障公民及亲友的生命健康、名誉、荣誉、财产等免受损害。
如果免责协议规避用人单位的责任,加重劳动者责任或者减轻用人单位的法定责任,那么这个免责协议是不合法的。
3. 免责协议的透明度。
免责协议必须使用清楚、明确,不易产生歧义的文字。
如果免责协议中的条款模糊不清,容易引起争议,那么这个免责协议也是不合法的。
综上所述,孕期签免责协议是不合法的。
用人单位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孕妇的合法权益,不得要求孕妇签订免除工伤责任的免责协议。
如果孕妇在工作中发生意外,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按照工伤待遇进行处理。
同时,孕妇也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或劳动仲裁投诉公司,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对产检假天数的规定多少.doc

劳动法对产检假天数的规定多少劳动法规定的产检假天数国家规定女职工怀孕后享有产检假规,在规定的范围内,孕妇去医院进行产检,算正常出勤对待,具体的规定如下:怀孕第1 6个月,每月可享受1天假期,用于妊娠确认以及健康培训等;怀孕第6 7个月,每个月可享受1天假期;怀孕第8个月,每月可享受2天假期;怀孕9个月以上,每月可享受4天假期,但其中2天已包括在预产假中。
我国对于女职工的劳动制定了特别的保护规定:产检假,用于保障妇女的正当权益,因此,孕妇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上诉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去医院进行正常的产检。
计算方法是:怀孕第1 6个月,每月可享受1天假期,用于妊娠确认以及健康培训等;怀孕第6 7个月,每个月可享受1天假期;怀孕第8个月,每月可享受2天假期;怀孕9个月以上,每月可享受4天假期,但其中2天已包括在预产假中。
温馨提示您,定期做好产检,能更好地了解孕妇和胎儿的身体变化和发育情况。
此外,孕妇在怀孕期间要注意饮食和休息,进行适当的活动,为能产下一个健康的宝宝做好基础!劳动法对女职工产假的规定一般规定: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2、难产,增加产假15天;3、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4、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5、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6、晚育产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
例如,广东省为15天,上海市为30天。
晚育假包括双休日,但不包括法定节假日。
另外,产假98天是包括双休日和国定假日的。
另外,关于产前假、哺乳假和保胎假:产前假: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
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
如上海市规定经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证明有习惯性流产史、严重的妊娠综合症、妊娠合并症等可能影响正常生育的,本人提出申请,用人单位应当批准其产前假。
哺乳假: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
孕妇上班免责协议

一、协议背景为了保障孕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孕妇上班免责协议。
二、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明确孕妇在上班期间因特殊情况不能履行工作职责时,用人单位应承担的免责责任,以及双方在履行协议过程中应遵守的规定。
三、协议内容1. 免责范围(1)孕妇在怀孕期间、产前、产假期间、哺乳期内因身体原因不能履行工作职责的,用人单位应予以免责。
(2)孕妇因怀孕、生产、哺乳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工作岗位或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应予以调整,并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孕妇因怀孕、生产、哺乳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期休假的,用人单位应予以批准,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相关费用。
2. 免责条件(1)孕妇须持有相关证明材料,如医院出具的产检报告、病假证明等。
(2)孕妇在上班期间因怀孕、生产、哺乳等特殊情况不能履行工作职责的,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
3. 免责程序(1)孕妇在怀孕期间、产前、产假期间、哺乳期内因身体原因不能履行工作职责的,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用人单位在收到孕妇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后,应予以核实,并在核实无误的情况下,按照本协议规定予以免责。
4. 免责期限(1)孕妇在怀孕期间、产前、产假期间、哺乳期内的免责期限为整个孕期、产假期间、哺乳期。
(2)孕妇因怀孕、生产、哺乳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工作岗位或工作时间的,调整期限不得超过免责期限。
5. 其他规定(1)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孕妇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和福利待遇。
(2)孕妇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工作职责,不得因怀孕、生产、哺乳等特殊情况影响工作。
四、协议生效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孕期、产假期间、哺乳期。
五、争议解决如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六、协议解除本协议在以下情况下解除:(1)孕妇自愿解除协议。
孕妇裁员赔偿标准

孕妇裁员赔偿标准在中国的劳动法中,对于孕妇的裁员赔偿有严格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下是对孕妇裁员赔偿的参考内容:一、不得裁员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孕妇在怀孕期、产假期(包括陪产假)和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因此,在孕妇处于怀孕、产假和哺乳期的情况下,雇主不得随意裁员。
二、裁员的合法原因如果孕妇处于非怀孕期、产假和哺乳期,雇主有正当合法的裁员原因,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解除劳动合同,那么雇主需要支付相应的裁员赔偿。
三、裁员赔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雇主裁员需要支付相应的赔偿金,并根据员工的工龄、工资及是否存在单位违法行为等不同情况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1. 一个月工资标准赔偿金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如果劳动者在同一单位工作期限不满一年的,工资不低于本单位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三倍。
因此,对于工作期限不满一年的孕妇,裁员赔偿金基准为一个月工资的三倍。
2. 一个月工资的两倍赔偿金如果孕妇在同一单位工作期限满一年但不满十年,裁员赔偿金基准为一个月工资的两倍。
3. 一个月工资的三倍赔偿金如果孕妇在同一单位工作期限满十年以上,裁员赔偿金基准为一个月工资的三倍。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工资为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前一个月的平均工资。
此处平均工资的计算方式与企业内部规定有关,一般为根据员工的实际工资情况进行计算。
四、其他补偿与权益保障在裁员赔偿之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孕妇还享有以下权益保障:1. 领取生育津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孕妇可以享受社会保险的生育津贴。
具体的生育津贴标准按照规定的最低和最高生育津贴标准进行支付。
2. 产假权益孕妇在劳动合同解除后,仍可以享受产假的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孕妇有权休产假,享受全薪待遇,并保留工作岗位。
孕妇上班时间规定最新

孕妇上班时间规定最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孕妇参与职场工作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然而,孕妇在上班期间需要特殊照顾以保证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上班时间规定。
下面是最新的孕妇上班时间规定,共700字。
一、工作时间安排1. 孕妇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8小时,每周不得超过40小时。
2. 孕妇工作时间应安排在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不得超过5天。
3. 孕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工作时间,但是需要提前向公司申请并得到批准。
二、弹性上班时间1. 孕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早晨和下午之间灵活调整工作时间。
例如,可以延迟上班或提前下班,以便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照顾自己。
2. 孕妇工作时间的弹性安排应在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确保不影响工作进度和团队合作。
三、休息时间安排1. 孕妇每天应有至少2个15分钟的休息时间,分别安排在上午和下午。
2. 孕妇还需有一小时的午餐休息时间,以便能充分休息和进食。
3. 孕妇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适当休息,站立活动,避免长时间连续坐姿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四、工作强度控制1. 孕妇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繁重体力劳动。
2. 孕妇需要从事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工作,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不良环境。
3. 孕妇需要合理安排任务,避免在短时间内完成过多的工作,造成精力过度消耗和压力过大。
总之,孕妇上班时间规定的目的是保障孕妇的身心健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公司和雇主应重视孕妇的特殊需求,尽可能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保障。
同时,孕妇也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注意身体健康,保证自身和胎儿的安全。
劳动法对孕妇的规定

劳动法对孕妇的规定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孕妇劳动法条例孕妇上班有受到公司的照顾吗?(新增孕妇劳动法条例)一、孕妇享有不被辞退的权利1、怀孕解雇这可以分为依约定解雇,未依约定解雇两种。
前者是指在女性上班就职时,雇主会要求职员签署一份只要怀孕就自动辞职的协议书。
而未依约定解雇者,则是并未签署任何协议书,雇主却自行解雇怀孕妇女。
2、产后解雇事实上,即使劳工依合约签署了妊娠期自动离职的协议书,但在法律上来说,仍然是无效的。
二、女职工的劳动保护1、孕妇享有不被降低工资的权利在我国,工资分配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
(《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2、女职工在孕期禁止从事铅、贡、苯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制药作业中从事抗癌药物及乙烯雌酚生产的作业,作业场所放射性物质超剂量的作业,人力进行土方和石方的作业,强体力作业,伴有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工作中需频繁弯腰、下蹲、攀高的作业和高处作业等。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劳安字2号)3、关于女职工的劳动时间安排,《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女职工怀孕期间不得延长劳动时间,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
怀孕女职工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
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和适当减轻工作。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期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算作劳动时间,即按出勤对待,不能按病假、事假、矿工处理。
对在生产第一线的女职工,要相应地减少生产定额,以保证产前检查时间。
三、关于产假1.产假时间《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
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
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
”2.流产产假《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
劳务合同怀孕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自身权益,特别是在职场中。
怀孕作为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涉及到女性在职场中的权益保障问题。
为了保障女性在怀孕期间的工作权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怀孕女职工的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劳务合同怀孕的角度,探讨女性在怀孕期间的工作权益。
一、劳务合同怀孕的定义劳务合同怀孕,是指女性在签订劳务合同时已经怀孕,或者怀孕后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合同。
在劳务合同怀孕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女性在怀孕期间的工作权益。
二、劳务合同怀孕的法律法规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女职工的劳动合同,但女职工怀孕期间除外。
2.《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怀孕女职工提供以下保护措施:(1)保证女职工的休息和哺乳时间;(2)调整劳动强度,减轻工作负担;(3)提供必要的产前检查、生育和产后恢复期间的医疗保健服务;(4)给予女职工生育津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女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应当包含女职工的怀孕情况,并依法予以保障。
三、劳务合同怀孕的权益保障1.保障女职工的就业权。
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不得因女职工怀孕而拒绝录用或降低录用条件。
2.保障女职工的工作岗位权。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而调整其工作岗位,或者安排不适合其身体条件的工作。
3.保障女职工的工资待遇权。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而降低其工资待遇。
4.保障女职工的产假权益。
女职工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工资和福利待遇。
四、劳务合同怀孕的维权途径1.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如遇到权益受损的情况,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2.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女职工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用人单位依法保障其权益。
3.申请劳动仲裁。
女职工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
总之,劳务合同怀孕的女职工在职场中享有相应的权益保障。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女职工在怀孕期间的工作权益。
孕妇免责协议合法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权益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怀孕期间选择继续工作。
然而,一些公司为了规避风险,要求怀孕员工签订免责协议,声称怀孕期间发生意外与公司无关。
那么,这种孕妇免责协议合法吗?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孕妇在怀孕期间享有法律赋予的特殊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不得降低其工资,不得安排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同时,《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也明确规定了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权益保护措施。
因此,孕妇免责协议在法律层面是不合法的。
以下是一些具体原因:1. 免责协议违反了法律规定。
孕妇在怀孕期间享有特殊保护,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孕妇承担任何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义务。
免责协议中关于怀孕期间发生意外与公司无关的条款,明显违反了《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相关规定。
2. 免责协议侵犯了孕妇的合法权益。
孕妇在怀孕期间,其身体健康状况可能受到影响,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免责协议中的条款使得孕妇在遇到意外时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3. 免责协议违背了公平原则。
用人单位与孕妇签订免责协议,实际上是将风险转嫁给孕妇,违背了公平原则。
在劳动关系中,双方应平等协商,共同承担风险。
4. 免责协议可能导致用人单位滥用权利。
如果孕妇在签订免责协议后遇到意外,用人单位可能会以协议为由拒绝承担责任,从而滥用权利。
总之,孕妇免责协议在法律层面是不合法的。
孕妇在怀孕期间应享有相应的权益保护,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孕妇签订免责协议。
如果孕妇在孕期遇到意外,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劳动监察大队或劳动仲裁机构投诉。
同时,孕妇在签订劳动合同和协议时,也要提高法律意识,明确自己的权益,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孕妇值班规定

孕妇值班规定孕妇值班是指孕期的女性继续从事岗位工作的一种工作方式。
为了保障孕妇及胎儿的安全健康,特定的孕妇值班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一份孕妇值班规定,共计700字:一、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怀孕的女性员工。
二、孕妇值班安排1. 孕妇员工在怀孕初期(1-3个月)可选择继续工作或申请适当调整工作岗位。
2. 孕妇员工在怀孕期间,可在不妨碍工作进度的情况下调整工作时间,如合理安排弹性工作时间、提前或延后上下班时间等。
3. 孕妇员工在怀孕后期(7个月以后)可提出申请减轻工作量或适当调整工作岗位。
4. 孕妇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不应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应超过40小时。
三、工作条件要求1. 孕妇员工的工作岗位应远离噪声、辐射、有毒有害物质等环境,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2. 孕妇员工的工作环境应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免受过度寒冷或过度炎热的影响。
3. 孕妇员工的工作座椅应符合人体工程学标准,保证工作时的舒适度。
4. 孕妇员工的工作站点应保证清洁、整洁,避免滑倒、摔跤等危险情况。
四、安全保护要求1. 孕妇员工在执行工作任务时,不得参与需要长时间站立、扭曲、弯腰等动作的工作,以免对孕妇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 孕妇员工需遵循工作规程,严禁冒险行为,如搬运重物、攀爬高处、操作危险设备等。
3. 孕妇员工需经常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连续工作,每小时应休息5-10分钟,每天应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4. 孕妇员工需定期进行体检,如发现身体不适或需要调整工作时,应及时向主管报告并寻求医生的指导。
五、休假制度1. 孕妇员工享受法定的产假和陪产假,具体的产假时间根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2. 孕妇员工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提前休产假,应提前7天向主管提交产假申请。
3. 孕妇员工产后复工后无需立即全面参与工作,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适应,公司将提供适当的工作安排。
4. 孕妇员工的产后哺乳休息时间为每天1小时,可自行选择在工作时间的哪段时间进行。
劳务合同关于孕妇的规定

一、引言为了保障孕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与本单位签订劳务合同的孕妇,以及在本单位从事劳务工作期间怀孕的女职工。
三、孕妇权益保障1. 孕妇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享有与男性职工同等的劳动权益,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2. 孕妇在孕期,用人单位应当为其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禁忌劳动和有害健康的劳动。
3. 孕妇在孕期和产期,用人单位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休息时间,包括孕产期检查、孕期休息、产假等。
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工资。
4. 孕妇在哺乳期内,用人单位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哺乳时间,哺乳时间不计入工作时间,不影响工资待遇。
四、用人单位责任1.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权益保障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孕妇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2. 用人单位应当对孕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孕期、产期、哺乳期权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3. 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孕妇的关心和关爱,定期了解其生活和工作状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五、违反规定的处理1.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降低孕妇工资、福利待遇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未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或者安排孕妇从事禁忌劳动和有害健康劳动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未提供必要的休息时间、哺乳时间,或者未依法支付工资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附则1.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3. 本规定由本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解释。
通过本规定的实施,我们旨在保障孕妇在劳务工作中的合法权益,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为孕妇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氛围,共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孕妇工作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四条: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一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见《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中第五、六、七条规定)的劳动。
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八条女职工产假为90 天,其中产前休假15 天。
难产的,增加产假15 天。
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 天。
1、孕妇享有不被降低工资的权利在我国,工资分配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
(《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2、女职工在孕期禁止从事铅、贡、苯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制药作业中从事抗癌药物及乙烯雌酚生产的作业,作业场所放射性物质超剂量的作业,人力进行土方和石方的作业,强体力作业,伴有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工作中需频繁弯腰、下蹲、攀高的作业和高处作业等。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劳安字[1990]2 号)3、关于女职工的劳动时间安排,《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女职工怀孕期间不得延长劳动时间,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
怀孕女职工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
怀孕7 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和适当减轻工作。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期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算作劳动时间,即按出勤对待,不能按病假、事假、矿工处理。
对在生产第一线的女职工,要相应地减少生产定额,以保证产前检查时间。
劳动法关于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待遇的相关规定

劳动法关于⼥职⼯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待遇的相关规定因⽣理构造差异,我国法律对⼥职⼯在劳动⽅⾯有特殊的保护。
那么我国法律在⼥职⼯三期期间有什么保护规定呢?店铺⼩编已经为⼤家整理出来了相关资料,欢迎⼤家阅读。
劳动法关于⼥职⼯在三期內的待遇的相关规定劳动法中的规定:《劳动法》第六⼗⼀条不得安排⼥职⼯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
对怀孕七个⽉以上的⼥职⼯,不得安排其延长⼯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第六⼗⼆条⼥职⼯⽣育享受不少于九⼗天的产假。
第六⼗三条不得安排⼥职⼯在哺乳未满⼀周岁的婴⼉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其他规定:《⼥职⼯劳动保护特殊规定》第五条⽤⼈单位不得因⼥职⼯怀孕、⽣育、哺乳降低其⼯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合同。
第六条⼥职⼯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对怀孕7个⽉以上的⼥职⼯,⽤⼈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定的休息时间。
怀孕⼥职⼯在劳动时间内进⾏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劳动时间。
第七条⼥职⼯⽣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育多胞胎的,每多⽣育1个婴⼉,增加产假15天。
⼥职⼯怀孕未满4个⽉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妇⼥权益保障法》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职⼯的⼯资,辞退⼥职⼯,单⽅解除劳动(聘⽤)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但是,⼥职⼯要求终⽌劳动(聘⽤)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职⼯在休产假和哺乳假期间影响⼯资晋级的,在产假、哺乳假期满后,经单位考核并试⼯合格的,应当予以晋级,补⾜晋级⼯资;经单位考核或试⼯不合格的,由单位安排适当的⼯作,保留原⼯资等级。
⼥职⼯因产前检查和哺乳依法休假的,⽤⼈单位应当视同其正常劳动⽀付⼯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孕妇工作的相关规定(2020年整理).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四条: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一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见《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中第五、六、七条规定)的劳动。
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八条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
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1、孕妇享有不被降低工资的权利在我国,工资分配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
(《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2、女职工在孕期禁止从事铅、贡、苯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制药作业中从事抗癌药物及乙烯雌酚生产的作业,作业场所放射性物质超剂量的作业,人力进行土方和石方的作业,强体力作业,伴有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工作中需频繁弯腰、下蹲、攀高的作业和高处作业等。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劳安字[1990]2号)3、关于女职工的劳动时间安排,《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女职工怀孕期间不得延长劳动时间,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
怀孕女职工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
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和适当减轻工作。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期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算作劳动时间,即按出勤对待,不能按病假、事假、矿工处理。
对在生产第一线的女职工,要相应地减少生产定额,以保证产前检查时间。
孕妇夜班劳动法规定

孕妇夜班劳动法规定
孕妇夜班劳动法规定是保护孕妇身体健康和胎儿安全的重要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孕妇有权利享受特殊保护,雇主不得安排孕妇工作于对身体和胎儿有危害的环境中,不得安排孕妇从事对身体有危害的劳动。
此外,国家还具体针对孕妇夜班劳动制定了一系列规定,以下为夜班劳动法规定的要点:
1. 禁止安排孕妇从事夜班劳动:孕妇不得参加夜班劳动,即在国家规定的晚上10点至次日早上6点之间工作。
这是因为夜
班劳动可能对孕妇的身体和胎儿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在这个时间段内孕妇休息、休养和照顾自己的需求更大。
2. 孕妇权益保护:雇主不得因孕妇怀孕而解除劳动合同,不得降低孕妇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其他权益。
在孕期和产假期间,雇主应提供相应的福利和待遇,例如提供合理的工资补偿、产假津贴等。
3. 孕妇工作时间调整:孕妇在怀孕期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指导,与雇主协商调整工作时间。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孕妇在病情严重或危险时,有权休假护理自己的健康,雇主应给予相应的工资。
4. 孕妇工作环境保护:雇主应提供相对安静、安全、卫生、无毒害和无辐射的工作环境给孕妇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身体状况需要休息、饮食、上厕所等,雇主应给予合理便利。
5. 孕妇体检:雇主应负责为孕妇提供免费的产前体检,对孕妇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并提供合理建议和安排。
总之,孕妇夜班劳动法规定旨在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安全,确保孕妇在工作期间得到合理的休息和照顾。
雇主有责任依法履行保护孕妇权益的义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便利条件。
同时,孕妇本人也应合理利用相关法律规定和权益,保护自身权益和胎儿健康。
孕期女职工保护法律规定

孕期⼥职⼯保护法律规定对于孕期⼥职⼯保护法律规定,你了解吗?相信还有不少⼈对此还有疑问,针对这个问题,店铺⼩编为⼤家收集整理了相关的内容,下⾯由⼩编为读者进⾏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起来看看吧!孕期⼥职⼯保护法律规定关于孕期⼥职⼯保护的规定,主要有下列内容:1、不得与⼥职⼯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29条规定,⼥职⼯怀孕期间,⽤⼈单位不得单⽅与⼥职⼯解除劳动合同,即使双⽅的劳动合同履⾏期限届满,劳动合同也应顺延⾄产后⼀年,才能与⼥职⼯解除劳动合同,但⼥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除外。
2、劳动强度及禁忌劳动的保护。
《中华⼈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条规定:“不得安排⼥职⼯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对怀孕7 个⽉以上的⼥职⼯,不得安排其延长⼯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所谓“夜班劳动”⼀般系指从当⽇22点⾄次⽇6点从事劳动或⼯作。
怀孕⼥职⼯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1)作业场所空⽓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氮氧化物、⼀氧化碳、⼆硫化碳、氯、已内酰胺、氯丁⼆烯、氯⼄烯、环氧⼄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标准的作业;(2) 制药⾏业中从事抗癌药物及烯雌酚⽣产的作业;(3)作业场所放射物质超过《放射防护规定》中规定剂量的作业;(4)⼈⼒进⾏的⼟⽅和⽯⽅作业;(5) 《体⼒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三级体⼒劳动强度的作业;(6)伴有全⾝强烈振动的作业,如风钻、捣固机、锻造等作业,以及拖拉机驾驶等;(7)⼯作中需要频繁弯腰、攀⾼、下蹲的作业,如焊接作业;(8)《⾼处作业分级》标准所规定的⾼处作业。
3、适当给予⼯间休息或适当减轻⼯作。
《⼥职⼯保健⼯作规定》第⼗条规定:“妊娠满7 个⽉应给予⼯间休息或适当减轻⼯作。
”《上海市⼥职⼯劳动保护办法》根据妊娠期的不同情况作了⼀些有针对性的规定:⼥职⼯妊娠7个⽉以上(按28周计算),应给予每天⼯间休息1⼩时,不得安排夜班劳动。
孕妇福利

产假: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二条)女职工产假分别按下列情况执行(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第十四条)(一)单胎顺产者,给予产假九十天,其中产前休息十五天,产后休息七十五天。
(二)难产者,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
(三)妊娠三个月内自然流产或子宫外孕者,给予产假三十天;妊娠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自然流产者,给予产假四十五天。
晚育假、晚育护理假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时,年满二十四周岁的,为晚育。
(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四条)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晚育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三天。
晚育假、晚育护理假期间享受产假同等待遇。
(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三条)符合《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在国家规定的产假基础上,增加晚育假30天,其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3天。
晚育假一般应当与产假合并连续使用,晚育护理假应当在产妇产假期间使用。
晚育假期间享受产假同等待遇;晚育护理假期间的工资,按照本人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给。
晚婚假、晚育假、晚育护理假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上海市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若干规定第二条)产前假:女职工妊娠七个月以上(照二十八周计算),应给予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不得安排夜班劳动。
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
(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第十二条)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内的初查),应算作劳动时间。
(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第十三条)授乳时间哺乳假:女职工生育后.在其婴儿一周岁内应照顾其在每班劳动时间内授乳两次(包括人工喂养)。
每次单胎纯授乳时间为三十分钟,亦可将两次授乳时间合并使用。
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一胎,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
婴儿满一周岁后,经区、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确诊为体弱儿的,可适当延长女职工授乳时期,但最多不超过六个月。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全文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全文为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女性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规定是为保护女职工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适用于各类用人单位的女职工。
第二条定义本规定所称女职工是指在用人单位内从事的女性劳动者。
第三条特别规定为坚决保护未成年女职工、孕期女职工、哺乳期女职工、计划生育女职工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本规定特别规定如下:1.未成年女职工的劳动保护遵循未成年劳动保护规定;2.孕期女职工工作期间应免除超时、夜班等强度较大的劳动,同时要特别关注孕期保健;3.哺乳期女职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母婴室;4.计划生育女职工的劳动保护遵循计划生育特别保护规定。
第二章就业与选拔第四条违法性别歧视用人单位不得因女性的性别而限制其从事职业,不得歧视、限制招用女职工。
第五条女职工的就职条件用人单位在确定招用女职工的条件和要求时,应当参照同等招聘条件和要求来确定,不得以性别为理由降低条件、要求。
第六条工作场所条件要求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生理特点和工作需要,为女职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工作场所和劳动保护设施。
第七条工资福利保障用人单位应当按季度为女职工核算应发工资,保证发放及时、足额,并向女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相关手续。
第三章劳动时间和休息第八条劳动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为女职工安排不超过八小时每日、不超过四十四小时每周的工作时间。
第九条假期用人单位应当合法安排女职工的婚假、产假、陪产假、流产假、哺乳假等相关假期,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放假制度。
第十条加班及夜班工作1.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女职工加班。
2.女职工在怀孕、哺乳期间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不得安排进行夜班等劳动。
3.凡女职工安排进行夜班等劳动的,应当经过女职工本人同意,并保证其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第四章保护措施第十一条预防措施用人单位应当制定预防性措施,预防出现或减少女职工受到的劳动误伤、职业病害、安全事故等。
员工怀孕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女职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
第三条公司应尊重女职工的生育权利,为女职工提供必要的生育保障,确保其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工作权益不受侵害。
第二章孕期保护第四条女职工怀孕后,应及时向公司人事部门报告,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五条公司应按照国家规定,为怀孕女职工安排适宜的工作岗位,避免从事有害身体健康的劳动。
第六条孕期女职工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休假期间工资照发。
第七条孕期女职工因工作需要,可申请调整工作班次或岗位,公司应予以支持。
第八条孕期女职工产检费用由公司承担。
第三章产期保护第九条女职工产假期间,公司应按照国家规定给予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第十条女职工分娩后,公司应安排适当的恢复期,恢复期间工资照发。
第十一条产假期间,女职工享有与正常工作时间相同的福利待遇。
第四章哺乳期保护第十二条女职工哺乳期,公司应按照国家规定给予哺乳假,哺乳假期间工资照发。
第十三条哺乳期间,女职工享有与正常工作时间相同的福利待遇。
第十四条公司应提供适宜的哺乳室,保障女职工哺乳期间的生活需求。
第五章权益保障第十五条公司应设立女职工权益保护机构,负责女职工权益保障工作的实施。
第十六条公司应定期对女职工进行生育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十七条公司应加强对女职工的关爱,关注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身心健康。
第十八条公司应定期对女职工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第十九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因工作原因造成身体伤害的,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六章违规处理第二十条女职工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二十一条公司工作人员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劳务合同关于怀孕的规定

一、前言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女性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日益加强。
为了保障怀孕女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本劳务合同特就怀孕女职工的相关规定如下:二、怀孕女职工的权益保障1. 劳动合同签订(1)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等原因拒绝录用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与怀孕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应当依法履行告知义务,明确告知女职工的权益保障措施。
2. 工作安排(1)用人单位应当为怀孕女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岗位,避免安排其从事对胎儿、本人健康有危害的工作。
(2)怀孕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或者延长工作时间。
(3)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怀孕女职工的工作实际情况,调整其工作强度和劳动时间,确保其身心健康。
3. 产假及生育待遇(1)怀孕女职工产假为98天,其中产前休息15天。
(2)生育手术(剖宫产)的女职工,增加产假15天。
(3)生育多胞胎的女职工,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4)用人单位应当为怀孕女职工提供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生育津贴等待遇。
4. 生育保险(1)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怀孕女职工参加生育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
(2)怀孕女职工在产假期间,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三、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1. 用人单位违反本合同规定,拒绝录用、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安排怀孕女职工从事对胎儿、本人健康有危害的工作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2. 用人单位未依法履行告知义务,未提供适宜的工作岗位,未调整工作强度和劳动时间,未按规定安排产假及生育待遇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3.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怀孕女职工参加生育保险、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四、附则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2. 本合同未尽事宜,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3.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怀孕女职工):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特别提示1.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解决。
劳动法孕妇请假规定

劳动法孕妇请假规定引言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之一。
其中,保护孕妇劳动者的权益是劳动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国,劳动法为孕妇劳动者请假提供了一系列的规定,以确保孕妇的身体和工作环境得到适度的保护。
本文将介绍劳动法关于孕妇请假的规定,并探讨其背后的含义和应用。
一、合法权益保障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孕妇劳动者有权利根据医嘱申请不适于工作岗位的调动或者停工留薪,也就是常所说的“孕期调动”和“产假”。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孕妇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胎儿的生命安全,确保她们能够在孕期得到合理的休息和护理。
二、孕期调动孕期调动是指孕妇劳动者因怀孕期间工作岗位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而申请调动到适应其身体状况的岗位。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十九条的规定,雇主在孕妇劳动者提供医疗证明或由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出具的产妇或者婴幼儿护理专家意见书的情况下,应尽量满足其合法的工作调动要求。
这就意味着雇主必须根据孕妇劳动者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其工作,提供相应的保护和照顾。
三、产假产假是孕妇劳动者在生育后享受的休假权利。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孕妇劳动者可以享受不少于14周的产假。
在特殊情况下,如多胞胎、难产等,产假可以延长至17周。
此外,根据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不同地区和单位还可能给予孕妇劳动者额外的产假或者产前休假。
四、合理调休除了孕期调动和产假之外,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孕妇劳动者还有权利享受合理的调休。
比如,孕妇因为妊娠反应、身体不适等原因无法按照正常工时工作,雇主应该根据医疗证明和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的意见给予她们相应的调休时间。
这样做既有利于孕妇劳动者的身体康复,也是对其合法权益的充分尊重。
五、法律责任和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十九条的规定,雇主不得以孕妇怀孕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不得降低孕妇劳动者的职务、改变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和待遇,并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如果雇主违反上述规定,孕妇劳动者有权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其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四条: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一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见《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中第五、六、七条规定)的劳动。
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八条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
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1、孕妇享有不被降低工资的权利
在我国,工资分配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
(《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
2、女职工在孕期禁止从事铅、贡、苯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制药作业中从事抗癌药物及乙烯雌酚生产的作业,作业场所放射性物质超剂量的作业,人力进行土方和石方的作业,强体力作业,伴有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工作中需频繁弯腰、下蹲、攀高的
作业和高处作业等。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劳安字[1990]2号)
3、关于女职工的劳动时间安排,《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女职工怀孕期间不得延长劳动时间,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
怀孕女职工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
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和适当减轻工作。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期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算作劳动时间,即按出勤对待,不能按病假、事假、矿工处理。
对在生产第一线的女职工,要相应地减少生产定额,以保证产前检查时间。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第四条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
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第五条企业职工在医疗期内,其病假工资、疾病救济费和医疗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病假工资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