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开题报告余广生定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开题报告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开篇中,提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在《加快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章节中提出“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在以上纲领性文件的指引下,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集合我校语文学科的部分优秀教师,针对个人所任教的科目,在此框架下,在完善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小学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获取加工信息能力,使他们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人才。
(二)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在教育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通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
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实践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培养学生获取加工语文信息的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识探究解决问题的工具,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市直属学校,尽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教师备课室,尽管多数教师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改进了教学信息的传输手段,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但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和教师的惰性影响,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利用率仍然不高,有些公开课虽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得到的教学效果仍然不够理想,由于受资源、教学内容的限制,语文学科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的广度和浓度仍然不够,因此我们感觉到:如何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特点,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来看,针对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综合利用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针对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关注甚少,少量研究文献资料也注重城市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这类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研究课题之一,多数省市也将这一课题列入“十一五”课题之中,各自都在探索,也未形成有实际操作的模式,再加上信息资源还不充足,无法进行实质性应用探究。
三、本课题拟创新点
1、本研究具有时代性,符合人们特别少年儿童对新技术应用的渴望心理。21世纪的信息高速公路已开通,如何利用公路,将需要的知识方法,运来学到,创造生成新的知识方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每个人必须去应对。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为师生教学开辟新的资源与途径。
2、本研究具有探索性,符合我国走自主创新之路的要求。本研究需要把语文学习和工具使用结合一体,使之相融,让媒体和资源成为一体,需要探索。
四、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概念的界定
(1)“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学资源与教学各要素的有机结合,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内各要素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产生教学效果最优的整个过程。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把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里的教师、学生、教材有机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将计算机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而是从教学实际出发寻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它是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皮亚杰认为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智慧的适应是一种能动的适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得到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媒体、学习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论和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对传统课堂教学给予提升和深化,特别注意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并非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要寻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这种方式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能够使得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能够学会学习。
(2)马列主义哲学方法论,要求我们用整体联系、辩证思维的观点去认识、研究教学过程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调整教学内容、创新和改进
教学方法、广泛应用教育信息资源等。
五、本课题研究目标
1.拟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化,探索教学信息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学生的主动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2.拟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进一步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锻炼培养实验教师,带动全体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技巧和理论研究的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新课程意识强、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3.拟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资源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等,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受益。
4、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我校校园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教育资源的创新,使我校教学信息化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5、拟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积累大量的实例材料、个案资料以及教师相关的心得、论文,为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提供丰富的个案实例和一定的理论依据。
六、本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后对课堂教学、教师、学生以及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习方式转变的主要影响。
2、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人叙事课文、写景状物课文)、习作、口语交际、古诗教学等实效性的策略、方法。
3、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使学生的阅读更为便捷,读写结合更为密切;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收集信息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