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消防车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开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新型消防车的研究

系别: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9年12 月 8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题目新型消防车的研究

课题性质 A B C D E

□□■□□课题来源 A B C D

□■□□

成果形式 A B C D E

■□□□■

同组同学无

开题报告内容(见附页)

指导教师意见(课题难度是否适中、工作量是否饱满、进度安排是否合理、工作条件是否具备等)

指导教师签名:

月日

专家组及系里意见(选题是否适宜、各项内容是否达到毕业设计(论文)大纲要求、整改意见等)

专家组成员签字:教学主任(签章):

月日

附页:

开题报告

一、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国家相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消防车保有量约为2.3万辆,近年新增和更新消防车近3000辆。但我国的消防车车型结构不尽合理,特种车比例过低,水罐消防车约占总量的70%,而特种车(除水罐、干粉、泡沫以外的车辆)仅占10%,且车型较老。

有专家预测:目前,我国消防车市场,从总体上看正处于一个高增长的阶段。在未来的5年之内,这种增长的势头一直不会减弱。每年平均增长量会维持在2000台左右。一方面我国的消防车亟待更新,市场前景看好;另一方面国内消防车生产厂家却在产量小、效益少的低谷中徘徊不前。

本作品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消防车,在现有消防车的基础上设计缓冲装置以增加消防车的救援功能。具体如下:(1)下降缓冲装置:它是由同心圆的双层充气圆柱气囊构成,圆柱共有两层,里面(小圆内)的一层是逃生用的,另外一层(大圆与小圆之间的圆)充满气体。逃生者可以跳进下降缓冲装置,这样援救的人多,安全性大大提高。(2)着地缓冲装置:逃生者顺着气囊滑下着地时,车上有着地缓冲气垫,这样可以缓解人与地面的碰撞,从而实现安全着地的目的。

二、工作原理

1. 设计思路

该系统由摄像头、无线数据处理和执行机构等三大部分组成。摄像头系统装在消防车的最顶端,主要负责把现场的情况经过无线模块发送给计算机。无线数据处理系统由操纵杆、单片机和无线模块组成,通过操纵杆和单片机将被控消防车的指令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出去,经消防车上的单片机接收和处理数据,然后发出指令,由驱动电路驱动消防车的各个部件以调节消防车的各个动作等,微型计算机可以将摄像头采集到的现场视频进行监控存储等操作。执行机构由驱动电路和电机等组成,用以控制消防车各个电机的工作。

2. 实现功能

(1)营救部分采用皮带传送和电梯装置。皮带上固定营救箱并箱内安装有保险带;电梯装置类似吊篮装置,竖直上升和下降,加快了营救人员的速度,同时电梯门设计巧妙,通过一个简易阀门实现电梯的闭合和打开,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消防车上安装有摄像头,在一些特定场所消防人员难以进入到事故现场,在消防车上安装摄像头,不仅可以实时监测事故现场的状况,而且可以通过无线模块实现对消防车的远程控制。 3. 硬件结构

该系统可以被分为四个部分:

(1)主控制器选用高端的ATMEGA16处理器,协调各个模块之间的工作。 (2)摄像头在电脑上实时显示现场视频图像等。 (3)无线模块负责无线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4)执行机构由驱动电路和电机等组成,用以控制消防车各个环节的工作。

电路方框图(如图)

4. 软件设计

(1)通过单片机和无线模块配合发送指令给消防车,例如发送0x11,是让消防车前进,发送0x22,是让消防车倒退等。

键盘

电源电路

无线模块

MCU

主控制器

电源电路

MCU 主控制器 执行机构

无线模块

(2)消防车接到命令通过电机执行是否上升下降等操作。

(3)根据消防车上安装的摄像头,可以将现场的视频图像通过无线传送到电脑上,以便于控制消防车更好的工作。

软件流程图(如图)

开始

初始化

车体是否移动到合适位置

调整位置

开始上升

是否上升到营救高度

继续上升

先喷水,然后营救装

置靠近营救地点

营救人员

N

Y

N

Y

三、课题的准备情况及进度计划

序号毕业设计阶段性工作及成果时间安排

1 收集资料确定设计方案1~3周

2 机械部分的设计与制作4~6周

3 电子控制电路系统设计7~9周

4 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编写10周

5 总体校核完成毕业设计11~13周

四、参考文献

[1] 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陈国呈.PWM调速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 刘瑞新,赵全利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梅丽风,王艳秋等.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 李广弟,朱月秀等.单片机基础.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6] 徐爱钧.8051单片机实践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

[7] 康华光,邹寿彬.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 吴国经.单片机应用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9] 吴运昌.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0] 吴金戎.8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1] 李序葆,赵永健.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2] 王志良.电力电子新器件及其应用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13]石东海.单片机数据通信技术从入门到精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201~202.

[14]杨波等.移动IP和自组网的集成.计算机系统应用,2004年6月:125~145.

[15]无线龙.无线通信和无线网络的入门与实战.成都:成都无线龙通讯科技有限公司,2005:99~121.

[16]Ray S, Carrathers J.B, Starobinski D. RTS/CTS induced congestion in ad hoc wireless LANS[J],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2003:635~641.

[17]Shugong Xu, Tarek Saadow i. Does IEEE 802.11 MAC Potocol Work Well in Multihop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June 2001, 39(6) : 130~137.

[18]H. Frey. “Scalable Geographic Routing Algorithms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IEEE Network Mag., July/Aug. 2004:18~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