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教程重点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古代:一、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是指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又称谈话法、讨论法、产婆术。
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①优点:这种方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教学法所吸收。
②局限:苏格拉底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教科书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近代: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特别是课程具有古典性质。
3.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强调受教育者的兴趣、要求、欲望和自由,重视探讨新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其天性的发展。
4.世俗性:其教育目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
5.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想消灭宗教,而是希望以世俗和人文主义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三、试述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
教学理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有关教学原则的论述则是他的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提出的主要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遵循自然原则:首先,他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
外国教育史教程复习提纲第一编古代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古巴比伦:文字载体:楔形文字教育机构:泥板书舍2、古埃及:世界上最早的字母:古国王时代发明的24个辅音字母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培养治国人才)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职官学校(培养专项工作的官员)文士学校(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3、古印度:婆罗门教育机构:古儒学校;主要教学内容:核心任务:维持种姓压迫,培养宗教意识内容:《吠陀经》教学形式:公元前9世纪前,以家庭教育为主,完全靠背诵公元前8世纪后,古儒学校教学方法:口授、体罚、导生制佛教教育发对婆罗门时期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
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的比较:区别:婆罗门教育是一种私立的教育,教师均由婆罗门担任,教育对象多为婆罗门子弟,故教育带有强烈的贵族性,教育方法采用口授法及导师制;佛教教育则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教师均由佛教僧侣担任,教育对象较为广泛, 故教育带有平民性,教育方法把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共同点:①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徳陶冶,使每个人都能稳步减少乃致彻底摒除尘世迷惑,使自己的精神或灵魂“得救”或“解脱”。
②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
③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变革,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久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①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②各国(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③教育内容较丰富;④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具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适应力;⑤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教育,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⑥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⑦文明及文化的教育甚为古老。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探1、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各自特征2、毕达哥拉斯的教育思想核心:高度重视数学,数学是万物的本源;灵魂不死,生死轮回目的:为知识而求知识,使人的心灵和灵魂得到净化内容:理性主义:在道德行为中以知识为指导3、智者派(名词解释):公元5世纪后,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冋教师,他们云游各地, 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逐步形成一个阶层。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日本、苏联和
第22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日本、苏联和俄罗斯的教育改革22.1 复习笔记一、美国的教育改革1.《国防教育法》和60年代的教育改革(1)《国防教育法》二战以后,美国社会各界对美国的教育质量展开了激烈批评,特别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朝野震惊,改革教育的呼声更加高涨。
在此背景下,1958年9月2日,美国总统亲自批准颁布了《国防教育法》,主要内容如下:①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所谓“新三艺”)的教学;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③强调“天才教育”;④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国防教育法》是美国战后的教育基本法,它的颁布表明美国认识到了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教育与国家的安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该法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2)60年代的教育改革①中小学的课程改革1959年9月,美国科学院邀请35位科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汇集一起,讨论中小学课程改革问题。
心理学家布鲁纳做了以《教育过程》为名的总结报告,报告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观为主导,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如下:a.强调早期教育,发掘儿童智力潜力;b.逐级下放科学技术课程,缩短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的距离;c.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作指导,编制结构课程,并使之与教学过程结构和儿童的智力发展结构相适应,成为儿童可掌握的内容;d.鼓励学生用探索的发现式方法学习。
这次会议为60年代美国中小学校课程改革指出了方向。
但会后由科学家和部分教师编制的新教材难度太大,又缺少教学法经验,脱离了中小学实际,大多数教师不能使用,学生也不感兴趣,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②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
法案肯定了自50年代末开始的教育改革,重申了黑人、白人学生合校教育的政策,制定了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的教育措施:a.制定出中小学教育目标:小学目标是加强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为将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中学目标是为培养未来的学者、专家打下基础,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生源作准备。
外国教育史教程(最终版)
一、名词解释1、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这种教学发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认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57-582、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主要学习内容为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重点是“骑士七技”。
118-1193、教育心理学化:即将教育工作置于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基础上:(1)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2)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理学习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4)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293-2984、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愚蠢的人不可能有德行,德育应把其他部分作为先决条件,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320-32110、导生制:是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喀斯特所创,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38015、《国防教育法》:1958年,艾森豪威尔总统颁布《国防教育法》,该法的目的:加强国防,鼓励和支持教育计划的扩展与改进,以满足国防的重大需要,主要内容: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16、终生教育:终身教育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创立者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观点:1、教育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2、终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3、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终身教育的模式。
外国教育史教程复习
名词解释1、学习即回忆:柏拉图给自己的认识论蒙上一层神秘主义的迷雾。
他认为从感性的个别的事物中不能得到真知识,只有通过感性事物引起思维,认识共相,才能达到对真理的把握。
强调理性思维,追求共相、本质,这个本来深刻的哲学见解被他作了唯心主义的解释,他把思维、共相看成与外界无关的、存在于人的灵魂的内部。
他说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
“认识就是回忆”“一切研究、一切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罢了”。
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它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
黑格尔认为,学习即回忆是在比喻和寓言的意义下说的,绝不可以像神学家那样去追问是否人在生前已经有了知识,它存在于什么地方。
回忆说是对苏格拉底追求“一般”的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2、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是由神职人员组成的教学机构,在里面给修士和修女上课。
修道院学校,在西元五世纪成立,最先是以教育僧侣和修女为目的,后来才扩展成也教育一般民众。
修道院学校教授七艺,或称三门普通学科(数学、辩证法、修辞学)和四门高级学科(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
他们为之后的教育机构培养了教师人材,也因此是中古世纪大学的前身。
3、《巨人传》: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拉伯雷创作的多传本长篇小说,是一部高扬人性、讴歌人性的人文主义伟大杰作,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肯定。
在小说中,拉伯雷痛快淋淳地批判教会的虚伪和残酷,特别痛斥了天主教毒害儿童的经院教育。
4、夸美纽斯直观性的原则:第一次从感觉论出发来论证直观教学。
他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
他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直观—教学工作的“金科玉律”。
论证直观原则的正确性:第一、直观是一切知识的起点;第二、直观能够提供知识真实性与准确性的可靠证明;第三、直观可以增强知识的巩固性。
(完整)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文档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体在公元前3500 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成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考古家判断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创立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获取了必然的睁开。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相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授课,管理十分严格。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之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授课方法比较重视师徒教授。
公元3 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
后辈认识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挖掘和研究。
平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与巴比伦同样,古埃及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科学已经有了必然的睁开,在天文学上能划分恒星和行星,还制作了天体图和太阳历;数学上,采用了 10 进位的计算法;医学上的木乃伊制作;建筑方面的金字塔的建筑都是人类史上的杰作。
一般以为古埃及成立的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
1、历史背景①地处泥罗河流域,农业兴隆天文学:察看天象,展望气侯及河水泛滥的同期成立科学几何学:丈量田亩、建筑庙宇、房舍水利学:灌溉知识系统医学:制造木乃伊、医疗地理学:对外贸易、军事远征②前 3500 年进入妈奴隶制社会,统治者〔法老〕采用配置大小官吏,加强国家机器,推行对外侵略和宗教统治,这些知识要有特地的机构教授。
③文字出现:图形文字→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复合文字2、学校种类:最早成立的学校是宫廷学校:培养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学成后充当官吏,产生于埃及古王国末期。
到了中王国时期,一些政府机关在机关内部附设职官学校,招收贵族及官员子弟,以政府办公地方为校址,官吏充当教师。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重点笔记和课后题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重点笔记和课后题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
本资料是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
试看部分内容
古代教育史
第1章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教育的起源
表1-1 关于教育起源的代表性观点及简要分析
考点二、史前教育概况
1史前各个时期的教育概况
表1-2 史前各个时期的教育概况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表1-3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外国教育史1-5章重点
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以下特征:•1.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相对应,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有公育。
• 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萌芽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
•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改变性质,并产生学校的萌芽。
关于青年之家人类早期学校产生的渊源之一•据原苏联学者考证,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青年之家”•它是社会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
前苏联教育史家沙巴也娃曾依据人类学、考古学的材料,推断在菲得利岛上的原始居民中,未成年的男孩住在单独的房舍里;一些部落的少年达到一定年龄(通常为7-9岁)就与成年人分开居住。
人们称此机构为“青年之家”。
后演变为学校。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知识即道德)•苏氏认为教育的目的即追求完满的、永恒不变的道德准则•提出“美德即知识”(Virtue is Knowledge)或知识即道德的著名命题•以“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为其格言•美德、德性是指人所有的优秀品质•知识是指有关整个世界的理念知识、善的知识、自我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认为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苏格拉底高度评价“美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
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
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苏格拉底这种“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道德行为是知识和实践培养的结果(三)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问答法”又名产婆术、精神助产术, 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提出正确的原理。
北师大外国教育史笔记(划重点)打印版(word-30页)
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观点: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
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种类,出自遗传本能,自会将其“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是当时的观点: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程都是无意识的,儿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等活动,其技巧几乎全部是通过失败劳动这一理论。
劳动是人们的认识的主要源泉,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
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人类社会生活是多样的,除了劳动经验以外,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给下一代,但这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的范畴。
教育应该是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的需要。
二、史前教育概况 原始社会分为: 1.前氏族时期共同生产,共同消费,无阶级,无剥削,儿童属于部落公有。
教育便是由成年人在生产劳动中向年轻一代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
2.母系氏族时期使用新石器,幼小儿童在妇女身边受教育。
七八岁男女儿童后按劳动分工分别接受教育,包括社会生活知识和宗教道德教育。
3.父系氏族时期发明了金属工具,实行金、石、木工具并用,并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农业)。
教育内容增加了伦理道德、军事体育。
军事民主制时期出现剩余产品,形成阶级,阶级教育萌芽,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渐分离。
原始社会教育特点:无阶级性、无组织、与生产劳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VIP专享]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学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教程大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一)巴比伦学校1、泥板书舍、泥板书、楔形文字2、寺庙学校:初级教育、高级教育(二)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和书法2、教学方法:师徒传授、常用体罚二、古代埃及的教育(公元前3000年左右)(一)古代埃及的学校的类型1、宫廷学校2、僧侣学校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二)古代埃及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1、宫廷学校—无法考证2、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三、古代硬度的教育(一)波罗门教育1、古代印度等级制2、婆罗门的学校(古儒学校)家庭教育3、教学内容:《吠陀》经4、教学方法:背诵、体罚、导生制(二)佛教教育1、寺庙学校2、教学内容:佛经3、教学方法: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三)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的异同:同:其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
缺乏积极的因素。
异:婆罗门教育史一种私立教育,而佛教教育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一)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二)教育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适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三)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四)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五)教育方法简单,盛行体罚,实行个别施教(六)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七)文化教育甚为古老,源远而流不长第二章古希腊教育一、古风时代的教育(一)巴斯达教育1、教育为国家所控制外国教育史教程大纲2、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战士3、教育过程:0- 7岁—母亲抚育7-18岁—军营教育18-30岁—军事训练4、教育内容:五项训练、军事训练5、教育特点:重视女子教育(二)雅典教育1、教育由国家和私人共同管理2、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3、教育过程:0-7岁—家庭教育7-13岁—进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13-15、16岁—进体操学校学习15、16岁接授职业教育18—20岁—接受军事教育4、教育内容:文法、音乐、体操、军事5、不重视女子教育二、时代的教育(前5世纪—前3世纪)(一)“智者派”的教育实践1、智者的含义:专指收费收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3、共同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二)“智者派”的教育贡献1、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了文化的传播2、确立了西方的教学科目(“三艺”—文法、修辞法和辩证法)3、智者把道德和政治问题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4、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5、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与方向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一)希腊学校教育的变化1、初等学校发生了蜕变2、中等教育面临衰微3、高等教育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二)东西文化教育的融合1、雅典文化教育对广大地区的教育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文化和教育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四、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1、教育目的论:教育培养治国人才(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备各种实际知识)2、德育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是要教人学会做人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四种美德(正义、勇敢、节制、智慧)外国教育史教程大纲道德教育的途径:知识教育3、智育论:掌握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二)“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的方法又叫“问答法”,有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外国教育史重点复习资料
裴斯泰洛齐认为,语言教学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发音教学。
要使儿童学会发音,首先应让他们练习听音。
应先学元音,再学辅音。
学会发音后,再学字母、音节和单词。
二是单词教学。
它教儿童学习周围环境最重要的事物、历史、地理、人们的职业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单词即名称。
三是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就是要教儿童把名称和事物联系起来,认识事物的各种特性,特别是它的数和形,以及各种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学会清晰地表述它,从而既发展儿童的语言及认识能力,又使他们获得各种知识。
裴斯泰洛齐将人的认识看作是从对感性事物的有形印象上升到清晰的观念的过程。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是多方面的:第一,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
第二,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第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教学程序、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认识活动规律相协调。
第四,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复习总结笔记
第一编古代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古代东方通常是对古代亚洲和非洲东北部各奴隶制国家的总称。
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
2.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美国桑代克。
来源于庸俗进化论。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美国孟禄。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苏联米定斯基,来源于恩格斯的劳动理论。
(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中国杨贤江。
PS:教育起源大体分两类:(1)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
(2)将教育看做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史前教育的概况、(1)前氏族时期:距今约四百万年至一万五千年。
共同生产,共同消费。
(2)母系氏族时期:使用新石器,宗教道德教育。
(3)父系氏族时期: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4)军事民主制时期:出现剩余产品,逐渐形成阶级,产生阶级教育的萌芽。
4.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
“泥板书”。
学校:研究学问的场所——神庙中心——政治文化中心。
最早的学校:幼发拉底河畔马里城的宫廷学校。
公元前1894年,巴比伦城兴起。
5.古代埃及的教育(重点)文字写在“纸草”上。
学校的类型:(1)宫廷学校——培养国家官员(2)僧侣学校——最高学术中心,目标是科学技术教育。
(3)职官学校——书吏学校(4)文士学校——文书教学方法:体罚被视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6.古代印度的教育(1)种姓制度:(1)婆罗门,即僧侣。
(2)刹帝利,即武士。
(3)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
(4)首陀罗,即奴隶及奴隶地位的穷人。
(2)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公元前6世纪前的印度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
公元前9世纪以前,以家教为主。
公元前8世纪,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为“古儒学校”,在此教育被称为“古儒”,学习年限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
体罚是常用的手段。
(3)佛教教育: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各种种姓平等。
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僧徒一般学习12年,合格者称“比丘”,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
外国教育史教程 第一章笔记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一、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教育根植于和何种基础?(一)生物学起源论倡导者: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各人中的教育演化》、《动物之教育》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二)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三)劳动起源论(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提出者:苏联学者史学家米定斯基《世界教育史》恩格斯观点源于(四)需要起源论提出者: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二、史前教育的概况(一)原始社会的分期及研究途径史前教育的概况()前氏族社会(距今约400万年至1万5千年最初阶段旧石器儿童属于整个部落)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儿童在妇女身边教育出现“青年之家”)父系氏族社会(金属工具社会大分工教育增加“成丁礼”(青年礼))了解有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社会(剩余产品个人占有途重视道德、精神教育)径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科研成果名族学的资料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记载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相对应,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共育。
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胜过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还处在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
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第二节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约公元前4000~前3000年产生于世界的东方位于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两河流域)一、苏美尔的文化教育苏美尔文化是巴比伦文化的前身(一)文化与科学1、公元前4000年产生文字泥板书(公元前3000年)楔形文字2、古巴比伦最杰出的成就:天文学和数学公元前2000年(二)教育概况2、教学内容及方法语言、书写、阅读、翻译、计算、楔形文字符号表、文法著作、字典老师先写在泥板上,学生临摹;抄写背诵单词或词组。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读书笔记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读书笔记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是一本权威的教材,通过对外国教育史的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展示了外国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本文将以吴式颖的读书笔记为基础,客观地介绍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教材的第一部分主要涵盖了古代教育史,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开始,系统地阐述了各个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思想。
在这一部分中,教材强调了古代教育的特点,如强调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系等。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古代教育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教育理念,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接下来,教材的第二部分重点关注了近代教育史,特别是欧洲与美洲的教育发展。
在这一部分中,教材详细介绍了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对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各国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教材还对近代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洛克的教育理论、康德的普遍教育理念等。
同时,教材也对教育制度与社会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最后,教材的第三部分将目光转向了现代教育史。
教材全面介绍了20世纪以来的教育变革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如进步主义教育、社会重建主义教育等。
同时,教材还对当代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如教学方法改革、教育公平问题等。
教材通过对现代教育史的研究,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总的来说,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读书笔记为读者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教育史资料,全面介绍了外国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教
材以客观的态度,深入地探讨了教育制度、教育思想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思考的空间。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重点及习题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重点及习题第1-2章史前教育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选择题1.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教师被称为( B )。
(教育学统考2009年)A.“拉比”B.“古儒”C.“书吏”D.“教父”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为“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
2.通常,苏美尔和(A )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A. 巴比伦B. 印度C. 埃及D. 中国3.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已有两级。
其中的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 A )。
A. 读写B. 苏美尔文C. 文法D. 祈祷文A。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有两级。
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之外,还有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
4.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的是( D )。
A. 文士学校B. 职官学校C. 僧侣学校D. 宫廷学校5.古代埃及教育中,注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是( C ).A. 文士学校B. 职官学校C. 僧侣学校D. 宫廷学校僧侣学校(寺庙学校)是一种附设在寺庙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
6.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婆罗门教育”,其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 A )。
A. 《吠陀》经B. 苏美尔文C. 文法D. 祈祷文7.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教学语言不用梵文而用地方语言的是( A )。
A. 佛教教育B. 婆罗门教育C. 职官学校D. 宫廷学校佛教由释迦牟尼所创,他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
佛教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主要为佛教经典。
教学语言不用梵文而用地方语音,适应了平民学习的需要。
8.泥板书舍中教师被称为(C );“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 D );希伯来的教师称为( A )。
外国教育史教程知识点总结
外国教育史教程知识点总结
外国教育史教程知识点总结如下:
1.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从早期的自然主义教育到现代信息技术
和智能化教育的发展。
2. 国家教育体系: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课程和教学方法差异很大,如美国的开放式教育、英国的分组教学等。
3. 宗教和种族对教育的影响:宗教和种族差异在教育中的体现,如宗教学校、种族隔离学校等。
4. 教育改革:各国政府不断推动教育改革,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5. 教育行政机构:各国的教育行政机构设置不同,如美国的教育委员会、英国的教育部等。
6. 教育法律和政策:各国的教育法律和政策对教育的发展起着
重要作用,如教育平等、禁止种族隔离等。
7. 教师培训和认证:各国教师培训和认证体系不同,如美国的E-師、英国教师资格证等。
8. 教育与科技融合:教育与科技融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如在线学习、虚拟现实等。
9.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
10. 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各国逐渐
加强教育交流和合作。
这些知识点是外国教育史教程中的重要部分,涵盖了教育史的各
个领域和方面,也是理解外国教育史的基础。
[教育学]第六、七、八章外国教育史教程文件
• 约翰逊称她的教育方法是“有机的”,因 为它们遵循学生的自然生长,其目标在于发展 人的整个机体,包括培养感觉、体力、智力和 社会生活能力。
• 学校的任务在于为儿童提供每个发展阶段 所必需的作业和活动。
•
1、 “生活班”(1ife class)
• 因为她主张按照学生一般的发展而 不是以获得知识的分量来调整学生的分 班。因此采用根据学生的年龄来分组, 称作“生活班”(1ife class),而不叫年 级。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
也叫“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实验室”主要是 美国公立学校。
• 其特点是关心普通民众教育,强调教育 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做中学,注意学校的民 主化问题。
•
• 一、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阶段
•
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四个阶段:
•
兴起(19世纪末至1918年);
•
成型(1918~1929年);
•
转折(1929~1943年);
•
衰落(1944~1957年)。
• (一)兴起阶段
•
1、19世纪末,帕克先后在马萨诸塞州
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
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做
“进步教育之父”。
•
2、赖斯在揭露美国学校教育的弊端,
引起人们关心教育的变革方面作出了贡献。
•
(二)福禄倍尔的贡献
•
福禄倍尔接受了卢梭的遵循自然、儿童中心、
内发论等思想及裴斯泰洛齐关于通过各种活动使人
的天赋力量得到自然发展的主张。认为儿童具有活
动、认识、艺术和宗教等四种本能,教育就是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认为教育是生物的本能、人与动物都存在,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教育的2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将教育的起归之为心理现象,认为在原始社会,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④教育的需要起源论(我国的杨贤江《新教育大纲》)1.雅典教育(学校的情况)①文法学校(教授读写算等知识②弦琴学校(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2.希腊化时期教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传播到小亚细亚等地,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2、文化和教育中心发生转移。
3、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
4、中等教育同样面临衰微的境地。
5高等教育得到真正发展6教育机会组度夸大更多人更多社会集团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1.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特殊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是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
(优点)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不断诱导对方承认自己错误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他还认为健康在于锻炼。
2.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1.西塞罗《论雄辩家》,谈论一个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与品格。
雄辩家的内容和方法:1、要有广播的知识2、要有修辞学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
3、要有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
方法是联系,最常用的模拟法实验所,最主要的练习是写作。
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世俗封建主教育的类型:①宫廷学校(培养贵族,学习科目:七艺,教学方法:问答法)②骑士教育(特殊教育形式,目标: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分为家庭教育阶段、礼文教育阶段、侍从教育阶段)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往往分文、法、神、医等四科来进行。
从组织上,中世纪大学起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
特点:1、最初形成时表现出自治的特点。
2、学校内部事务基本由学校管理。
3、学校利用教会、世俗政权以及各地方的矛盾为自己争取特权。
1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①开办宫廷学校,把学校称为“快乐之家”②主张通才教育,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中心③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和学生基督教信仰的养成2.拉伯雷,讽刺性文学作品《巨人传》(教育自由观、重视体育、要求认识所有事物,提出新的学习方法。
3.卡斯底格朗,意大利人,《宫廷人物》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①人本主义②古典主义③世俗性④宗教性⑤贵族性5.创建和完善新教中学方面成就突出(强调教育的宗教性目的采用分级教学制度)1.夸美纽斯的(包含2层意思: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应努力探索发现这些规律)2.夸美纽斯3.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①直观性原则②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原则③巩固性原则④量力性原则⑤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1.洛克,《教育漫话》。
世俗化功利性的特点但缺乏民主性。
2.法国大革命中的教育改革:①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②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机会与权力,国家应给予保护,普及教育。
③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德国1694年建立哈勒大学,姆勒创办了数学机械经济学实科学校。
1937年建立的哥延根大学则进一步注重科学研究,上课多采用讨论、实验观察等方法。
此后、其他大学也以这两所大学为榜样,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为19世纪柏林大学的建立和德国大学成为欧洲最高学府,奠定了思想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核心是“归于自然”。
①在教育上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的能力。
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才能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②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与自然,每个人都是由自然教育、事物教育、人为教育三者培养起来,只有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
③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无须成人的强迫。
④自然的教育又主要是针对富人的,这样至少可以挽救和培养一些人成为人。
2.要素教育论的基本观点:就是认为出等学校的歌等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一边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和谐发展3①设立了“裴斯泰洛奇式”的学校,甚至形成一种“裴斯泰洛奇运动”②在美国,学习推广裴斯泰洛奇的教育理论也一度蔚然成风③许多着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福禄培尔等)都发展了他的教育思想。
4、在有选择的吸收卢梭康德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是有明显的民主性和革新性。
反映了使其对教育的要求和教育自身的规律是他对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1.幼儿园课程p345:①游戏与歌谣。
发表《母亲与儿歌》②福禄培尔恩物。
是其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就在于他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③作业。
体现福~关于创造的原则,实际上,作业时要求将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④运动游戏⑤自然研究,满足儿童好奇心促进智力发展。
1.洪堡提出的“柯尼斯堡计划”和“立图尼安学校计划”,对德国中等教育改革产生重要影响2.费里颁布实施《费里法案》(2次颁布),确定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与世俗化三大原则,着力提高法国整体国民素质。
3.三大原则实施的具体化:6-13岁为法定义务教育年龄,接受家庭教育的儿童须自第三年起每年其每年到学校接受一次考试检查;对不送儿童入学的家长可以罚款;免除公立幼儿园及初等学校的学杂费;免除师范学校的学费与膳食、住宿费用;废除《法卢法案》中教会监督学校及牧师担任教学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等影响:法案为这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发展确立了方向。
其所确定的教育原则及实施方法,不但促进了法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而且为后来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文实中学,富兰克林1751在费城首创文实中学,扩大中等教育机会、促进中等教育由古典向现代发展。
②公立中学,美国第一所公立中学1821年在波士顿创立,开设的课程符合实际需要。
高等教育的发展:5日本高等教育:福泽谕吉于1858年创办“兰学塾”,在1868年改名为“庆应义塾”私立大学)1.蒙台梭利(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培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创办“儿童之家”,将最初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经修改运用于正常儿童,《蒙台梭利方法》《教育人类学》。
1.杜威,美国,着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的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我的教育信条》2.什么是教育?杜威的回答: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是一种崭新的教育观,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1.1902英国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内容:①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教育,以代替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②地方教育当局应负责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的资助并对其进行一定控制。
地位:法案第一次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放在一起论述,是国民教育变为完整的初等义务教育,并把中等教育纳入地方管理,结束了英国教育长期的混乱状态提供了建立国家公共教育的基础。
2.1918年,费舍制定了新的初等教育法,也称《费舍教育法》(地位1、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到建立面向全体有能力受益的人的全国公共教育制度”。
2、在建立完整的国家教育制度方面又进了一步,英国初等教育得到普及和发展,但教育的双轨制问题实质上并未解决)内容:1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利2地方当局为2-5岁儿童开设幼儿教学,规定5-14岁为义务教育阶段。
小学一路实行免费,禁止雇用12岁以下儿童做童工。
3地方教育当局让建立和维持继续教育学校向进入在各种学校的年轻人免费提供学习课程。
1958年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内容: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教育和现代汉语的教学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3加强“天才教育”4增拔大量教育经费《国防教育法》对教育的认识:认识到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教育与国家的安危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3.初级学院运动的内容1解决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2、1892年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王白率先提出把大学的四个学年分为2个阶段的这项,大一阶段的2年为初级学院第二个阶段的2年为高级学院。
同时也把大学课程分为2部分。
3、1901年、美国的乔利埃特建立了第一所公立初级学院背景:119世纪后半期随着中学生毕业升学压力加大,也有与四年制大学年很长费用该不利于吸收更多的肄业生,人们开始从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自身结构方面提出改革的设想。
影响:美国初级学院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是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忽然民主化进程的产物,适应美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层次,二战后,初级学院得到更快发展。
1.70年代的教育改革:①生计教育(马兰提出,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瞬息万变社会的教育,要求以职业教育为中心建立教育制度,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生计教育法》,其中中小学阶段是重点实施阶段)4返回基础2.儿童心理学家瓦隆,其所在委员会于1947年提交了《教育改革方案》,不仅成了战后初期法国教育改革的依据,也在整个法国教育史上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
1、社会公正原则1、社会上的一切工作价值平等,任何学科的价值平的3、人人都有接受完备教育的权利4、在加强专门教育的同时,适当注意普通教育5、各级教育实行免费6、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地位。
1947年3月31日,日本公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农工学院的兴起:1820年美国的缅四州加釸内职业学校为美国第一所农业学校。
1862年林肯批括了《莫需小法》开成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理点。
内容:1联邦政府按个州国会的会员人数拨括每位会员三网英镑的标准向各州波曾土地个州应将赠地收入开办或暂住农业或学校。
2、大多数州地都将赠地收入用来创办农工学校意义:弄工学院的发展开创了高等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改变了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说裴斯泰洛齐是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实践家,同时又是一位教育理论家,在他艰难与挫折的一生中,他深沉地热爱儿童和劳动人民,忘我地把毕生精力献给了贫苦儿童的教育事业。
他是第一个提出了初等教育的概念并确定了初等学校的目标地和教育意义他扩充了初等学校的教学内容,他的教育改革精神及其理论在19世纪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各地纷纷以他的学校和着作为蓝本设立裴斯泰洛齐式的学校。
而他在学前教育方面的理论对福禄培尔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关于劳动教育的理念对教育实践也产生了极大影响。
教育思想家预期教育实践: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教育改革和资产阶级明珠教育学的建立在理论和时间上都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