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课件-曹禺

中国现代文学课件-曹禺
总结词
继《雷雨》之后的又一力作,反映了旧社会女性命运的悲剧。
详细描述
《日出》以20世纪30年代的天津为背景,通过主人公陈白露的生活遭遇,展现 了旧社会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遭受的压迫和不幸。该剧通过陈白露的悲剧命 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无情。
《原野》
总结词
曹禺笔下的又一部悲剧,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03
曹禺作品的艺术特色
情节结构
01
02
03
情节紧凑
曹禺的作品通常具有紧凑 的情节,情节发展迅速, 戏剧冲突激烈,使观众始 终保持紧张感。
悬念设置
曹禺善于设置悬念,通过 悬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使观众对剧情产生浓厚的 兴趣和好奇心。
结局震撼
曹禺的作品往往以出人意 料的结局收尾,给观众留 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空间 。
然而,曹禺的作品也存在一些争议。有些批评认为他的作品过于侧重于戏剧效果 和情节的安排,而忽略了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和心理描写。此外,曹禺的作品也 存在一些历史局限性和政治色彩,需要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客观的评价。
曹禺作品的未来影响和价值
曹禺的作品在未来仍将具有重要影响和价值。他的作品不 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也是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 要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禺的作品将不断被重新解读和阐释, 其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也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同时,曹禺的作品也将成为未来戏剧创作的重要资源和 灵感来源,推动着戏剧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中西文化的反思
曹禺的作品也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反思,揭示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例如,《原野》中既有中国传统 文化的影响,也有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05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有《王昭君》、《胆剑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作者简介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本名万家宝,字小石,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包括其处女作《雷雨》、还有《原野》、《日出》、《北京人》。

1996年12月13日凌晨,曹禺辞世。

1997年5月28日,曹禺骨灰安葬于森林公园里的曹禺陵园。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王昭君》是曹禺受周恩来的嘱托而编写的历史剧。

经过了长时期的酝酿、构思写成的。

发表在1978年的《人民文学》期刊上,并已在北京演出了。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胆剑篇》《胆剑篇》的是曹禺、梅阡、于是之同志合著。

是历史剧创作的一部好的作品。

《胆剑篇》(与于是之、梅阡合作)取材于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但作者真正的用意却不在重新演绎这个关于复国的故事。

1960年代初期,我国由于天灾人祸使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

为了鼓舞人民的斗志,曹禺执笔创作了这部五幕历史剧。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历史背景1960年代初期,我国由于天灾人祸使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

为了鼓舞人民的斗志,曹禺执笔创作了这部五幕历史剧。

《胆剑篇》通过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夫差而后卧薪尝胆、东山再起的故事,启发弱小国家的人民,只要能卧薪尝胆、奋发自强,就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

剧本发表后受到广泛的称赞。

茅盾指出:这个作品,在所有的以卧薪尝胆为题材的剧本中,不但最后出,而且也是惟一的话剧。

作为最后的一部,它总结了以前的一些剧本的编写经验而提高了一步。

越王勾践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人物。

他虽然已当了俘虏,但还据理力驳夫差,严辞斥责吴国欺凌弱小、残杀无辜是不勇不义,为此险些被处死。

但是为了实现复国大业他不得不暂敛锐气,控制感情,向吴王谢恩并作前马。

在夫差故意挑起勾践的心头之火,又突然提出要与勾践结为亲家,并立即带勾践之女回姑苏完婚时,勾践为完成复国大业,也委曲求全违心地答应。

曹禺(现代话剧编剧)人物简介

曹禺(现代话剧编剧)人物简介
• 受到戏剧界和观众的广泛赞誉
03
对后世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为后世戏剧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 对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曹禺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雷雨》的创作背景与主题
创作背景
主题
• 受到当时社会现实的启发
• 深刻揭示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 力求揭示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 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
• 通过“原野”这一象征性意象展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 通过象征性的人物和事件揭示主题
主题
• 深刻揭示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 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
• 展现人性的善恶之争
03
曹禺戏剧的艺术风格与价值
曹禺戏剧的人物塑造与心理描绘
人物塑造
心理描绘
• 通过丰富、细致的人物描绘展现人物性格
• 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南开中学时期开始接触戏剧
• 参加学校的话剧团,担任演员和编剧
• 对戏剧艺术产生浓厚兴趣
曹禺的戏剧创作历程

20世纪30年代开始戏剧创作
• 1933年,创作第一部话剧《雷雨》
• 随后又创作了《日出》、《原野》等经典作品

40年代,戏剧创作进入成熟期
• 创作了《北京人》、《家》等优秀作品
• 对戏剧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
50年代至60年代,戏剧创作风格发生变化
• 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等作品
• 戏剧主题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变革
曹禺的成就与影响
01
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奠基人”
• 作品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之作
• 对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禺原名万家宝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中国当代剧

曹禺原名万家宝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中国当代剧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 斗争,从而揭示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质。
这场剧的结尾,侍萍有两句欲言 又止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1、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2、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周朴园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有 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了在半封建 半殖民地的社会长成的资本家,同封建阶 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
时间 地点
事情
三十多 年前 三十年 前除夕
三十年 来
三十年 来
从前
最近
无锡
无锡
外乡
周公 馆 哈尔 滨 矿上
周朴园与侍萍相爱,并生了两个儿子
周家为了 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为媳,赶侍萍 出门,侍萍和小儿子投河自尽,后被人救活。
侍萍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 在学校侍侯人,嫁过两次,与鲁贵结婚,有 了一个女儿四凤。 周朴园为了纪念侍萍,保留着侍萍的喜欢的 物品、保留关窗的习惯、记住侍萍的 生日。
阴险狡猾,冷酷无情
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侍萍?
过去的侍萍 上当受骗,听天由命 善良软弱 现在的侍萍 控诉罪行,蔑视金钱,憎恨丑恶
清醒、 自尊、 坚强
侍萍认出了周朴园,为什么不立 刻表明自己的身份
为什么不斥责周朴园,而是以叙 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经历, 已经把侍萍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勇敢, 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 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 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归结于“报应” 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 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了某种轻信和 谅解。
熟知旧衬衣 她没有死?!
修墓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曹禺 作品

曹禺 作品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湖北潜江人,生于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曹禺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今宵酒醒何处》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下半部分为“禺”。

一、《雷雨》:创作于1933年,1934年公开发表。

剧本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二、《日出》:1936年发表。

剧本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白露的住处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深刻解剖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

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

三、《原野》:1937年发表。

是作者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剧本通过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受尽地主焦阎王压迫的农民的挣扎和反抗。

该剧通过揭示仇虎沉重的精神负担和被扭曲的灵魂,来揭示农村阶级压迫的沉重和残酷,深刻地展现了仇虎从反抗、复仇到觉醒的心灵历程。

四、《北京人》:1941年发表。

剧本描写了一个封建家庭没落的故事,表现出了对于旧制度的鄙弃与否定,和对新世界的追求与探索。

它是一首动人的、抒情的、催促旧制度灭亡的葬歌,呼唤新社会诞生的序曲。

作者从一个家庭的震荡崩溃的图景中,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腐朽的走向衰亡,新生的奔向胜利。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概述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概述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简介过8部剧本。

曹禺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

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合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是没有分行的抒情诗。

《雷雨》以自己富有动感而精美的语言,充分展示了话剧这门“说话的艺术”的魅力。

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

这年10月12日一大早,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

曹禺的资料简介

曹禺的资料简介

曹禺的资料简介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

前期极富创作力,作品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其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曹禺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曹禺的资料简介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

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绰号。

“曹禺”是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笔名(姓氏“万”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摘自孙庆升:《曹禺论》),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生平经历1926年曹禺的处女作《今宵酒醒何处》问世。

1934年写就《雷雨》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

之后,1936年曹禺发表《日出》、1937年发表《原野》,1938年发表《黑字二十八》(又名《全民总动员》,与宋之的合作),1939年发表独幕剧《正在想》,1940年发表《蜕变》,直至1941年《北京人》完成。

短短几年时间,曹禺的创作水准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看,都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境界。

尤其是被誉为“四大名剧”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其艺术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而彼时他仅有31岁。

1942年曹禺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为话剧,风格与《北京人》颇有相通处。

此后,他所写的独幕剧《镀金》,《桥》(未完成),以及解放后写的《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1,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笔)和《王昭君》(1978)等剧,其艺术魅力大不如前,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一个事实。

曹禺的主要创作1926年曹禺的处女作《今宵酒醒何处》问世。

中国现代作家曹禺

中国现代作家曹禺

《雷雨》剧情简介:
雷电交加之夜,两家人又聚集于周家客厅。 周朴园以沉痛的口吻宣布了真相,并令周萍去认 母认弟。此时周萍意识到了四凤是自己的妹妹, 大海是自己的亲弟弟。四凤羞愧难当,逃出客厅, 触电而死,周冲出来寻找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 开枪自杀,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经受不住打击 而疯,周朴园则一个人在悲痛中深深忏悔。
二、代表作品——《雷雨》
《雷雨》是一出杰出的现 实主义悲剧,发表于1934年7 单击此处添加简短说明,请您在此
修改您的内容。单击此处添加简短 说明,请您在此修改您的内容。
月。这部话剧通过一个封建 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 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 家庭的罪恶。
《雷雨》是一部不 但可以演,也可以读 的作品。
·拓展知识: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 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 上的宙斯”。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 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 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
·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 野》《北京人》。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 悲剧,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 人残忍的捉弄。周朴园的专制、冷 酷和伪善;周冲的热情和单纯;以 及蘩漪对爱情的深挚乃至畸形的执 着;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 更大罪孽的软弱的周萍;被侮辱的 被捉弄的悲苦的鲁妈……还有家庭 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 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最后,有错的、 有罪的,无错的、无辜的人,都一 起走向了毁灭。
曹禺
一、曹禺简介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
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 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 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曹禺

曹禺

腐朽、堕落)
▕ ┥ 曾思懿 袁任敢——袁园

▕ 瑞贞
(平等、自由、科学)
人物形象分析:
曾文清——聪颖清俊,善良温厚;
灵魂受封建思想腐蚀,寄生的大丈 夫情趣。 愫方——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美德, 沉默忧伤、顺从、坚毅;无价值爱 情的殉情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八、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
2、人物:
“有余者”——顾
八奶奶、面首胡四、 洋奴张乔治、潘月 亭、李石清
“不足者”——黄
省三、翠喜、小东 西
3、《日出》与《雷雨》相比较,曹禺创作风
格的转变:
A、小家庭——大社会; B、“巧合”的变态事故——常态的平凡生活;
C、“回溯法”结构——以“人生的零碎”,
用“片段的方法”,即截取现实生活横断面 的结构来“阐明一个观念”。
五、《原野》
1、人物关系: 焦阎王——焦母
大星——金子——孙子 ╊ 仇虎
2、主题:表现农民身上
“原始的力”和蛮悍的情。 (一出复仇的心理悲剧)
六、《北京人》
愫方 ┥▕ 曾皓——曾文清——曾霆(空虚、懦弱、
二、创作概述

第一阶段: 《雷雨》《日出》《原野》 第二阶段: 《蜕变》《北京人》《家》 第三阶段: 《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三、《雷雨》
1934年7月,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作品《雷雨》在
《文学季刊》1卷3期的发表,它是中国现代话剧 史上的里程碑。
1、时间:
一天(上午——
电视剧《日出》剧照
1、两个环境:豪华大饭店、三等妓院 前者,环绕着一个交际花陈白露以及麇集在她周

曹禺_北京人

曹禺_北京人

一、创作背景
《北京人》创作于1941年。该剧以曾家的经 济衰落为串联全剧矛盾冲突的线索与戏剧 冲突发生的具体背景,展开家庭善良与丑 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并 透过这些冲突,深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深 处,着力反映出封建主义精神统治对人的 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治下对人生的追 求,以及这种精神通知的破产。
3、以愫方和袁圆为代表的“未来”北京人: 有理想有行动,代表着北京人的希望
内容探究
曹禺是怎样刻画“北京人”形象的?剧作者 为什么要把几十万年前的“要爱就爱,要 恨就恨”的“北京人”与像曾文清那样怯 弱、无能的“北京人”对立起来?曹禺心 目中的新的“北京人”是谁?
曹禺在第二幕中,通过袁任敢的一段台词, 刻画了“北京人”的形象:“那时候的人 要爱就爱,要恨就恨,要哭就哭,要喊就 喊,不怕死,也不怕生。……”曹禺用五十 万年前的“北京人”形象与曾文清那样的 现代“北京人”对立起来,是要强调一个 题旨: 再也不能像曾文清似地浑浑噩噩地生活下 去了!于是曹禺在剧中着力塑造了两个新 的“北京人”──愫方和曾瑞贞──的形象, 把全剧结尾在她们奔向光明的离家出走上。
• ——哀静、幽郁、沉滞、苦痛、哀愁、缄默、忍耐 • 主导:哀静、婉顺、忍让、奉献
• 旧时代的优秀女性。沉默忧伤,处处忍受。寄人篱下的生 活使她不得不忍受旧家庭中袭来的种种不堪。
• 她爱上曾文清这样一个废人,面对种种无望的境遇,她的 忍受顺从,反映出她所承负的旧思想、旧道德、旧传统的 因袭重担,更是封建家庭中腐朽恶势力与精神统治在善良 人心上投注的阴影。 • 逆来顺受的外观——内心坚毅的性格。她的沉默无言绝不 意味着她对凌辱的低头,她内心怀着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 爱上一支空谷幽兰,却只敢停留在相对无言中获取慰 藉,爱不敢爱,恨不敢恨。出走后又沮丧归来,以至 吞食鸦片自杀。 • “重重对生活的厌倦和失望甚至使他懒于宣泄心中的 苦痛。懒到他不想感觉自己还有感觉,懒到能使一个 有眼的人看得穿:‘这只是一个生命的空壳。’” • 他认识了“自我”,对自己,对封建家庭生活已经厌 弃与绝望。

曹禺的生平简介

曹禺的生平简介

曹禺的一生简介五部经典剧作,有最重要的《雷雨》和《北京人》,以及不太重要的《日出》《原野》《家》。

其创作成功标志着中国话剧走向成熟。

总体上讲我不是很明白也不是很喜欢他的创作。

其追求一种戏剧艺术的大融合,但其基本追求是现代主义的,对那些玄虚的东西尤其有兴趣。

其创作的社会的现实的写实的部分,那些戏剧性的悲剧性的部分,在演出中被人们所接受,但那些所谓“形而上的探索”“非写实的”“对人性困境”的实验性内容,则一般不会上演。

我觉得这倒是好事,这不能说明他的创作水平超越了时代,只能说明人民和大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对那些误入歧途的胡言乱语能做到自觉抵制。

|《雷雨》和生命三部曲《雷雨》可以做两个层面的解释。

其是一部典型的易卜生式的戏剧其一,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

剧本在一天的时间内展开了前后三十年的矛盾,过去的戏剧和现在的戏剧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剧中每一个人关于伦理情爱和阶级斗争的悲剧,乃至于全部归于罪恶的源泉,也就是大资本家和封建家长周朴园。

在序幕和尾声中交代了故事的后续,年青一代都死了,活下来只有年老的一代,于是更强化了对不公平的社会和封建家庭的控诉。

其二,其还有诗的特点,多用各种意象来揭示人性和人生存状态的困境(这他妈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人性,明明写的就只是一个家庭悲剧,怎么关联到人性上的?我不明白,也不想理解,谁TM爱用人性这些无趣的词就去用吧)。

故事的整体氛围被笼罩在夏天的郁热中,而几乎每一个人都具有极为激烈的情热,也就是极为激烈的欲望和追求,两者相交则构成了生命热力的郁结,每一个人都在其中几乎喘不过来气,最后被逼到走投无路歇斯底里的境况中,从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雷雨式的性格和雷雨式的感情力量。

这构成了曹禺的主题,也就是抽象的残酷,命运本身就是残酷的,人的挣扎只不过像是无助地在海中抓起一把稻草。

序幕和尾声将故事和观众的距离一下子拉远,于是具有了悲悯的情调。

我觉得呢,其虽然有诗的意蕴,但是将一种感觉和气氛解释为具有某种实在的意蕴,实在的所指,这是一个错误。

曹禺的话剧创作

曹禺的话剧创作

曹禺的话剧创作一、生平及创作曹禺,以其名篇《雷雨》、《日出》的问世而震动了中国剧坛,他的剧作,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开辟了中国话剧艺术的新境界;继欧阳予倩、洪深、田汉等前驱者的开拓之后,成为中国话剧创作的一个里程碑,载入我国文学艺术的辉煌史册。

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年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潛江。

他生母在生下他三天后去世,他是由继母抚养长大的。

他的继母喜欢看戏,因此从小他就经常有机会随继母出入戏院,京戏、昆腔、河北梆子等各种曲艺和文明戏都使他着迷。

12岁时进入被称为中国话剧摇篮的南开中学学习,出演过丁西林的《压迫》和易卜生的《娜拉》等,获得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1929年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就读时,更是广泛接触了从莎士比亚、易卜生到契坷夫、奥尼尔等的西方戏剧,几年间阅读了几百本中外剧作,这些都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在大学将毕业时,曹禺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雷雨》,1934年正式发表。

搬上舞台后,立即引起轰动,并受到文艺界的广泛好评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接着一九三六年又寫成《日出》,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於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这两部多幕剧的成功不仅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也标志着中国话剧已脱尽稚气,走向成熟。

1936年,曹禺发表了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话剧《原野》,在取材和表现技巧上作出了新的尝试。

1941年写的《北京人》是他的又一力作,仍旧采用的是都市生活的题材。

1942年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曹禺以自己丰硕的成果,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五四以来戏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雷雨》《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它一问世就产生了轰动效应,就是今天仍然深受观众的喜爱。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第一部扣人心弦的现实主义悲剧,它的出现,改变了现代话剧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纪,是中国现代话剧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曹禺先生作品简介

曹禺先生作品简介

曹禺简介中国剧作家、戏剧教育家。

本名万家宝,字小石。

祖籍湖北潜江。

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

1933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话剧《雷雨》。

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

他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社会圈子里,提取了《雷雨》的题材,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反映了从光绪二十年(1894)到1920年以后约达30年的复杂社会生活和冲突。

故事写某矿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遗弃了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携次子投河遇救,离乡远走。

周误以为她已死。

后周家亦北迁,与侍萍再嫁的鲁家共居一地,互不相知。

鲁家父女皆在周家为仆,次子大海在矿上做工,周妻繁漪与长子周萍有私情,后知周萍爱鲁女四凤,繁漪欲遣去四凤乃召来侍萍,两家关系始被揭开。

周萍与四凤知为异父同母兄妹,双双自杀。

繁漪之子周冲为救护四凤也触电身亡。

大海为罢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殴,逃奔而去。

侍萍与繁漪不堪重压,一呆一疯,只剩下周朴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作者在这常见的“始乱终弃”和“乱伦”的社会现象中,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

他在剧中写了尖锐的思想冲突和阶级压迫与斗争,但主要是描写新旧交替时期3个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所做的抗争和她们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

《雷雨》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尖锐的戏剧冲突,严谨的结构,浑厚凝重的格调,浓重的悲剧气氛,深受希腊悲剧和易卜生、奥尼尔剧作的影响。

但曹禺写的是地道的“中国人的事、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他是把民族的内容和外来的艺术形式结合得最为熨贴、最有光彩的一个。

因此《雷雨》把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美学价值。

《雷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人物刻画的成功是其生命力所在。

也是曹禺戏剧的共同特点。

1935年4月,留日学生戏剧团体中华话剧同好会在东京首演《雷雨》,由杜宣、吴天等导演。

国内首演的是天津的孤松剧团,接着上海复旦剧杜、中国旅行剧团演出了此剧,引起轰动。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简介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简介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简介过8部剧本。

曹禺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

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合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是没有分行的抒情诗。

《雷雨》以自己富有动感而精美的语言,充分展示了话剧这门“说话的艺术”的魅力。

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

这年10月12日一大早,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

曹禺的戏剧创作

曹禺的戏剧创作
一、生平与创作概况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 家庭。童年就读私塾,学“四书五经”。 1922年进南开中学,1928年进南开大学政 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秋毕业并考入清华研究院,不久因 故停止,先后到保定中学、天津河北女子 师范、上海复旦大学、南京国立戏剧专科 学校任教,同时从事戏剧创作。
1、《雷雨》的思想主题
①阶级主题:剥削家庭的罪恶与腐朽。
《雷雨》写的是富人(周家)与穷人(鲁 家)的恩怨情仇,传统的“痴情女子负心 汉”的叙述模式,结局也是自有《红楼》 以来的“大家庭毁灭”。——研究者自然 会从阶级压迫的角度解读。虽然在周家父 子是否对穷女子产生真情的问题上有不同 看法,但是并不影响对剧作的社会历史批 评。
《蜕变》(1939年)表现大后方某伤兵医院 的变化,塑造了勇于改革、除旧布新的梁专 员和丁大夫两个理想人物形象。剧本对官僚 机构的无情揭露和昂扬热烈的乐观主义精神 深深地激动了当时的观众。曾一度遭到当局 政府的审查与禁演。
抗战中期,曹禺的创作返归自己擅长的家庭 题材。《北京人》(1940年)通过曾家的经 济拮据和伦常无序,揭示了封建家庭及其文 化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并对理想的人格精 神和民族美德进行了探求与颂扬。
独幕剧《镀金》(1943年,根据法国拉毕 虚《迷眼的砂子》改编),嘲讽小市民的 自私和虚荣。
此外,曹禺还进行过电影剧本的尝试, 《艳阳天》(1948年)以一个律师为主角, 揭露国统区的黑暗,歌颂明辨是非、敢于 斗争的精神。
曹禺的出现,使中国话剧的历史面貌焕然一新。
一方面,他继承和发扬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 统,反对专制与压迫,颂扬民主与个性解放, 出色地再现出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某些侧面;另 一方面,它的话剧文本大都具有象征性框架与 潜在意蕴,显示出对诸如命运、乱伦、性爱、 仇恨、理想价值等超越性问题的哲理思考。

雷雨作者资料

雷雨作者资料

• 《雷雨》中的一些元素具有象征意义,如雷雨、天空等,
现实生活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剧
象征着命运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
雷雨的人物塑造:复杂丰满的人物形象

周朴园
• 父亲形象,既有权势,又有人性的一面
• 对家庭的统治和对子女的压迫,展现了人性的阴暗面

周萍
• 儿子形象,既有对家庭的忠诚,又有人性的欲望
• 在家庭和社会的压迫下,挣扎着寻找自己的出路
主题和氛围
灯光效果
• 《雷雨》的灯光效果运用得当,如暴雨、闪电等,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氛围
05
雷雨的影响与启示
雷雨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之作
对后世戏剧创作的影响
•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之作,展现了家庭伦理
• 《雷雨》对后世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茶
与人性冲突的主题
馆》、《骆驼祥子》等作品
• 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如封建礼教、家庭观念等,影
部的矛盾和冲突
响着人物的生活和命运
04
雷雨的经典台词与场景
雷雨的经典台词:具有深刻内涵的台词
"不公平,这个世界不公平!"
• 周萍在得知父亲对母亲的侵犯后,愤慨地表达了对世界的不满
"我受不了这个家庭,我受不了你!"
• 四凤在家庭压力下,对周萍发泄了自己的愤怒和无奈
•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03
戏剧创作生涯
• 1933年,创作第一部剧作《雷雨》
• 随后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
剧作
雷雨创作的社会背景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
曹禺的个人经历
• 封建礼教逐渐解体,民主思想兴起

曹禺的个人简介及作品

曹禺的个人简介及作品

曹禺个人简介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她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

曹禺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就是她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就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就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就是曹禺的处女作,也就是她的成名作与代表作。

1936年与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她的重要剧作《日出》与《原野》。

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就是《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与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

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就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就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就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瞧)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合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就是没有分行的抒情诗。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之九:曹禺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之九:曹禺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之九:曹禺中国现代文学之九:曹禺1.从《雷雨》、《日出》到《原野》《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它的出现,不仅使中国有了足以同世界相媲美的话剧作品,而且是中国话剧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1910年9 月24日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

父亲万德尊喜欢舞文弄墨,继母常带他去看戏。

家庭的熏陶使他从小就培养了对戏剧的兴趣。

他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参加剧团演戏并尝试写作。

最初的文学作品有小说《今宵酒醒何处?》、新诗《雨中》、《四月梢,我送别一个美丽的行人》等。

1928年,曹禺进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攻西方语言文学。

此间,他广泛涉猎了欧美文学作品。

为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3年,曹禺在大学即将毕业时,完成了处女作《雷雨》,1934年发表在《文学季刊》上。

四幕剧《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间错综复杂的纠葛,反映了腐朽的社会制度给这两个家庭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充满了封建专制和邪恶的周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黑暗中国的缩影,周公馆的老爷周朴园就是这个罪恶家庭的代表。

周朴园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在国外受过资产阶级教育,这样的出身和经历,使他身上具有双重性:在社会上是资本家,在家庭里是暴君。

他在" 仁厚" 、" 正直" 、" 有教养" 的外衣下隐藏着狡诈、阴险、伪善的丑恶灵魂。

他对工人的剥削惨无人道,为赚钱不惜淹死2000多名小工,克扣他们的抚恤金;为平息工人罢工,他不仅采取镇压手段,而且从工人内部进行分化瓦解,用收买手段使罢工失败。

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当时资本家的特性。

作者主要将周朴园放在家庭生活中来揭示他的思想性格。

首先从他对妻子繁漪的态度上,揭示了周朴园是一个封建暴君的特点。

他对妻子非常专横,强迫没病的妻子吃药,遭拒绝后恼羞成怒,采取种种办法逼迫她喝下药。

曹禺生平

曹禺生平

曹禺生平及主要作品生平:1910年,曹禺出生于天津小白楼,三天后母亲薛氏因产褥热去世。

薛氏孪生妹妹薛咏南嫁给了曹禺的父亲承担起了抚养曹禺的重任。

1913年,由继母带领进入戏院听戏,得以观赏京剧、河北梆子、山西梆子、唐山落子、文明戏等中国传统戏剧,这些戏曲为他将来的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22年,秋考入南开中学为二年级插班生,同班的还有后来成为一代影帝的金焰。

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种戏剧活动,且加入南开新剧团。

1929年,父亲中风逝世。

同年九月由南开大学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在清华潜心钻研戏剧,广泛阅读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这为他后来的创作带来巨大影响。

1933年,夏秋之间作《雷雨》,秋入读清华研究院。

开始与郑秀恋爱,秋季应聘赴保定明德中学任英语教员。

1935年3月,著名电影演员阮玲玉自杀。

曹禺甚表愤慨,于是创作《日出》。

1936年6 月,与鲁迅、巴金等77人共同签署《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

同年秋作《原野》。

1937年5 月,《日出》获《大公报》"文艺奖"1938年,夏秋之间与宋之的合作改编《全民总动员》,易名《黑字八十二》,同年10月上演。

1940年,上半年作《蜕变》、《正在想》,下半年作《北京人》。

1942年,年初辞去国立剧专职务,由江安到重庆。

在复旦大学兼课,教授英语和外国戏剧。

创作改编出四幕剧《家》和独幕剧《镀金》。

1943年1月,翻译莎士比亚名剧《柔密欧与幽丽叶》。

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与老舍一同赴美讲学。

1947年,2月由美国抵达上海。

秋,电影剧本《艳阳天》完稿,自任导演,由文华公司拍摄。

年底由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秘密离沪去香港。

1949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下化装成商人,由香港乘船抵烟台解放区。

4月,参加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和平代表团,于捷克首都布拉格国民议会会场举行世界和平大会。

同年,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当选为常务委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简介过8部剧本。

曹禺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

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合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是没有分行的抒情诗。

《雷雨》以自己富有动感而精美的语言,充分展示了话剧这门“说话的艺术”的魅力。

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

这年10月12日一大早,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

他对学生们的抗日行动赞不绝口,说:日本人霸占咱东三省,就像在咱国家身上割了一块肉。

娘疼儿心酸,谁割咱娘的肉,咱就跟他拼!曹禺从心里钦佩这位工人大哥的爱国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渐渐在他心里清晰起来。

曹禺率清华大学抗日宣传队在保定育德中学进行抗日众掩护抗日武装队员过江的话剧,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育德中学附近有个铁厂,曹禺与工厂的工人们座谈,工人们纯朴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曹禺在车上遇到的那位姓赵的工人融合成了《雷雨》中的鲁大海。

多少个日日夜夜,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西文阅览室,在清华园的小河边,曹禺为创作《雷雨》简直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

几经揣摩构思,又用了6个月全神贯注地写作,曹禺终于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创作。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这时是1933年8月,曹禺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并受聘赴保定育德中学任教。

在育德中学期间,他将此剧本进行了最后的完善。

育德中学是同盟会员陈幼云1907年11月在原直隶讷公祠公立高等小学堂基础上创建的一所完全中学,1917年增设留法勤工俭学等工艺预备班,1931年又增设高级普通科,全校高初中合计有20个班左右,学生1000多人。

学校要求理科教师要用英语授课,让学生毕业时达到大学预科程度,这样,英文课就颇为重要。

曹禺被育德中学聘为英文教员,为学生讲授林语堂开明英语读本,英文经典,英文论说文范等课程。

他在到育德中学任教之前,将《雷雨》的剧本送到了写作半年,五易其稿。

写成后将剧本交给了他在南开中学的曹禺是他的好朋友,就没好意思将《雷雨》剧本向主编推荐,稿子一直放在他办公桌的抽屉里。

这期间,曹禺一直在育德中学尽心教学,但他始终放不下心爱的戏剧创作,于是,半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继续深造。

直到他离开育德中学,他的《雷雨》还是石沉大海。

1934年7月的一天,靳以与巴金一起谈论《文学季刊》的组稿工作,巴金说:我们要注意文坛的新人,组稿面要宽一些。

靳以便将曹禺的《雷雨》交给巴金。

巴金当晚就读完,被深深打动,把剧本推荐给主编郑振铎,在当年《文学季刊》的第三期发表。

之后很快由中华同学新剧公演会在日本东京上演,东京神田一桥教育馆发行了《雷雨》的日译本,成为畅销书。

鲁迅看了日译《雷雨》剧本颇为兴奋,对到访的美国记者斯诺说,中国最好的戏剧家有郭沫若、田汉、洪深和一个新出的左翼戏剧家曹禺。

正在东京的郭沫若观看了《雷雨》的演出后亲自为《雷雨》的日译本作序说,《雷雨》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力作。

曹禺由此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一跃成为中国剧坛的巨星。

曹禺作为文明戏观众的历史,是从母亲(继母)的怀抱里开始的。

曹禺的父亲万德尊在清朝末年曾留学日本东京士官学校,与阎锡山同学,1909年初回国,辛亥革命前(1916)任黎元洪秘书,中华民国成立后,获中将军衔,曾任宣化府镇守使、察哈尔都统等职。

母亲薛氏出生于商人家庭,生下家宝后三天因患产褥热病逝。

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

薛氏胞妹薛泳南成为家宝继母,始终把家宝看作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并终身未生育。

曹禺的继母喜欢看戏,他从小就跟着继母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

曹禺是爱美剧的业余演员,但他作为业余演员的历史,则早在"爱美剧"出现之前就开始了。

1915年,5岁的曹禺由表兄刘其珂作家庭教师,读诗背经,并开始与小同学演戏编戏,但没有上过正规的小学。

1920年结束私塾学习,进入天津银号"汉英译学馆"学习英语,并开始接触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爱美剧”作为一个运动,出现在1921年以后。

1922年进入南开中学二年级学习,与靳以(章方叙)同学,并成为终身好友。

1923年开始热衷于新文学作品,尤其是鲁迅的《呐喊》和郭沫若的《女神》,但他承认,“《狂人日记》当时没读懂”,而《女神》却使他的血“沸腾”起来。

1925年,15岁的曹禺正式加入南开中学文学会和南开新剧团(这是我国话剧界较早的剧团之一,由南开学校创始人严范孙、张伯苓创建于1909年,周恩来曾是其中的活跃分子)的活动,开始了他的演剧生涯。

1926年开始在天津《庸报》副刊《玄背》上连载小说《今宵酒醒何处》,第一次使用笔名“曹禺”。

后陆续在《南开周刊》、《国闻周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歌、杂文,以及莫泊桑的翻译小说等多篇。

其诗作《四月梢,我送别一个美丽的行人》和《南风曲》有着郭沫若《女神》的影响。

1927年他还参加了丁西林、田汉和易卜生剧作的排演。

曹禺作为左翼戏剧运动影响下的作家,虽然是1934年以后的事,但在1928年,曹禺担任《南开双周》的戏剧编辑后,就开始了《雷雨》的构思。

他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但两次投考协和医学院都未被录取。

同年夏天,曹禺以优异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后,免试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但他对政治经济学课程不感兴趣,1930年暑假专程去北京报考清华大学。

9月,曹禺与八位同学一起转入清华大学,插入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就读,广泛涉猎西方文学特别是戏剧文学,课余还常常与巴金、靳以去看京剧。

年底,与钱锺书等人一起成为《清华周刊》编辑。

1933年,23岁的曹禺开始写作构思了长达五年的剧本《雷雨》和毕业论文《论易卜生》。

曹禺参加清华大学留美考试,未被录取。

毕业后去保定明德中学任英语教师。

年底生病回京,病愈后回清华研究院,专事戏剧研究。

1934年1月,由郑振铎主编,巴金、靳以编辑的《文学季刊》创刊,巴金在靳以那里看到《雷雨》后,主张立即发表,7月,《雷雨》发表于《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

当时并没有引起国人的注意,而引起了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好评。

1935年,由东京帝国商科大学的中国学生邢振铎译为日文,由留日学生剧团中华话剧同好会于4月27日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首演,郭沫若看后立即撰文《关于曹禺的〈雷雨〉》,大加赞赏。

8月17日,在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作国内的首次公演(也是该剧第三次公演),立即引起轰动,著名京派戏剧家兼评论家刘西渭(李健吾)发表《〈雷雨〉》一文称:这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1934年9月,应邀去天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教。

1936年5月,在巴金等到人的鼓励和催促下,开始创作《日出》,白天为女师学生上课,晚上埋头写作,6月至9月开始在《文季月刊》第1-4期上连载。

1936年,在曹禺尚未写出第二部作品《日出》时,《雷雨》即作为《曹禺戏剧集》(第一种)由巴金主持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因此,《日出》不仅是巴金的期待,也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

《日出》发表后,由萧乾主持,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邀请了当时文坛上各种派别的几乎所有大家,包括茅盾、巴金、叶圣陶、沈从文、靳以、李广田、朱光潜、杨刚、荒煤和燕京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任"中国通"谢迪克等,进行了两次集体讨论,盛况空前。

为一个剧本,整个评论界如此迅速、如此兴师动众,在中国话剧史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

1936年8月,应国立戏剧学校校长余上沅邀请,赴南京任教,讲授“剧作”、“西洋戏剧”和“现代戏剧与戏剧批评”等课程。

11月,在南京导演话剧《镀金》。

1937年4月至8月,《原野》在靳以主编的《文丛》第一卷第2-5期上连载。

1938年初,随剧校迁往重庆。

10月,与宋之的合作改编《全民总动员》(原剧为宋之的、陈荒煤、罗烽、舒群集体创作的《总动员》),当月公演,轰动重庆。

1939年春,随校迁往江安。

暑假期间,创作《蜕变》。

夏末去昆明导演《原野》和《黑字二十八》(即《全民总动员》)。

初冬率剧校师生赴重庆演出《蜕变》,蒋介石看后下令禁演。

1940年秋开始创作《北京人》,翌年公演。

1942年初辞去剧校教职,夏,到重庆唐家沱,创作改编巴金的《家》。

1943年8月,为创作历史剧《李白与杜甫》作准备,与友人赴西北旅行,回重庆后以此行的感想创作表现大后方民族资本家与官僚资本家矛盾的《桥》。

1946年,与老舍同时接到美国国务院邀请,经上海赴美讲学,并两次会见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

1947年返回上海,后进入上海文华影业公司任编导,写成电影剧本《艳阳天》,自导演。

1948年底,到香港。

1949年初经中共地下党安排经烟台到北平。

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

1950年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

1951年自编《曹禺选集》,对《雷雨》、《日出》、《北京人》作大量修改。

同年任《剧本》、《人民文学》编委。

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专演话剧的国家剧院)成立,任院长。

同年,为创作以一个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为主题的剧本《明朗的天》收集素材,1954年开始创作,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剧本、导演、演出一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