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01年-15年)缺1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2000)
一、名词解释(2.5×8=20)
1、季风p129
答: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季风是海陆间季风环流的简称,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一般说来,夏季风由暖湿热带海洋气团或赤道海洋气团构成,冬季风则由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构成。
2、厄尔尼诺 p148+p191
答:【有的年份由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突然减弱,太平洋赤道暖洋流以50-100m/s的速度向南扩张,代替秘鲁冷洋流,使这一地区的海水温度比常年高出几度,冷水上翻不能到达表层,结果造成只适应冷水域生存的鱼类、藻类大量死亡。鳀鱼死亡,海鸟因缺乏食物而死亡或迁徙,使南美洲沿岸国家失去宝贵的鸟粪肥料,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出口。秘鲁及厄瓜多尔气候由干旱转变为多雨,经常发生洪灾。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对秘鲁沿岸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造成极大破坏,也对热带太平洋沿岸甚至全球气候造成灾害性影响。】
某些年份,因亚热带环流周期性南移,东南信风微弱,引起赤道逆流南下,热带暖水淹没了较冷的秘鲁洋流,上涌海水与沿岸冷水消失,导致海洋生物与寄食鸟类死亡、糜烂,并释放大量硫化氢进入大气。赤道东太平洋秘鲁洋流的这种变化,如果水温增加超过0.5度,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以上,即称为厄尔尼诺现象。我国1998年的洪灾也与此有关。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常常有突发性,且无明显规律可循。经过人们不断探索,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与一种被称为南方涛动的现象几乎同时发生。
3、准平原 p273
答: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作为一种大规模夷平面,也可因为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于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准平原的发育大致包括以下过程:①原始地面平缓;②构造上升,形成v形谷或峡谷,分水岭仍较宽平;③侧蚀加强,河谷展宽,切割密度加大,分水岭变窄成为尖锐山岭;④河流侧蚀作用形成宽广谷底平原,谷间分水岭降低、变缓,上凸下凹;⑤地面近似平原,少数地段存在低矮孤立残丘。
4、雪线 p242
答: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就叫雪线。雪线上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所以雪线也就是降雪和消融的零平衡线。【但零平衡的绝对值却可以各不相同。要在降雪量很小的情况下达到平衡,就必须有较低的负温以减小消融和蒸发。而当降雪来量很大时,雪线年平均气温就必须比较高,才能融化大量积雪,以保持平衡。】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具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和自平地向高山递减的规律,所以低纬地区雪线位置比较高,高纬和极地雪线位置比较低。雪线位置最高处并不在赤道,而在南北两个副热带高压带。在冰川上雪线有叫粒雪线。夏季冰川上隔年粒雪的下限,称为粒雪线。
5、自然综合体无p459 百度
答:在地球表层由彼此密切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包括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的各级单位。又称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综合体是由低级单位逐级合并,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也逐级扩大。
6、生物指示作用无p385
7、河槽集流 p211
8、波浪 p186
二、简述题(10×4=40)
1、影响气温的分布和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2、什么是风化壳?简述其特征及其基本类型和分布。
3、什么是土地结构?在农业用地结构研究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简述河谷的发育过程。
三、论述(20×2=40)
1、请叙述一下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中西部开发战略,请就西部地区(陕甘青宁新)和西南地区(云贵川渝)两大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自然环境条件来论述一下在区域开发(以农业为主)中的有利和不利自然因素,即人地关系突出矛盾在哪里。
(2001)
一、解释下列名词及概念(3×10=30)
1、气团和锋
2、哈德莱环流与沃克环流
3、河流、水系和流域
4、崩塌与滑坡
5、准平原与山麓面
6、生物的适应与指示作用
7、生态农业与城市生态系统
8、地域分异规律
9、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10、土壤与土地
二、简述(10×4=40)
1、什么是行星风系?全球行星风系包括哪三个盛行风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影响气候形成的主因子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现阶段气候的形成?
4、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15×2=30)
1、以我国为例,试述土壤的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2、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结合一些具体情况,试分析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名词解释(3×10=30)
1、地壳
2、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
3、生态系统
4、河流阶地
5、对流层
6、潮汐
7、坡立谷
8、土地评价
9、钙化过程
10、生物多样性
二、简答(10×4=40)
1、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2、简述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3、试分析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4、何谓地质大循环?何谓生物小循环?二者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关系如何?
三、论述题(30)
1、自然区划的含义是什么?请说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20)
2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一个热门话题,自然地理学怎样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发挥作用?
(2003)
一、名词解释(4×10=40)
1、风化作用
2、土壤肥力
3、岩溶作用
4、地质构造
5、季风
6、水循环
7、自然区划
8、植物群落
9、锋面
10、自然环境
二、简述(15×4=60)
1、气候对土壤发育和土壤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与作用。
2、地球表层的组成、结构状况和基本特征。
3、河川径流的形成与变化。
4、森林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论述(25×2=50)
1、试述气候变化及其成因。
2、应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当今人类社会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