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模型的概念、作用和三要素
数据模型概念
![数据模型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d9f8d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e.png)
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它描述了数据的属性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数据模型是构建和使用数据仓库的核心,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的潜在价值。
数据模型可以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三个层次。
概念模型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的抽象,它描述了数据的本质和特征,如实体、属性、关系等。
逻辑模型是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数据的组织和结构,如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等。
物理模型是最底层的数据模型,它描述了数据的物理存储方式和处理方式,如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等。
在数据仓库中,数据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时变的数据集合,而数据模型则是实现这些特性的关键。
通过构建适当的数据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数据、提取数据、分析数据和可视化数据,从而更好地支持决策支持和业务分析。
在构建数据模型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等因素。
因此,选择适当的数据模型和设计合适的数据库架构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和描述,是构建和使用数据仓库的核心。
通过构建适当的数据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数据、提取数据、分析数据和可视化数据,从而更好地支持决策支持和业务分析。
数据库模型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基础知识总结
![数据库模型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基础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7b86a99f12d2af90242e6db.png)
数据库模型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基础知识总结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2.数据库(DataBase,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数据模型数据模型(data model)也是一种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数据模型的分类第一类:概念模型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完全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实体(Entity):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
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联系➢实体集(Entity Set): 同类型实体的集合。
每个实体集必须命名。
➢属性(Attribute): 实体所具有的特征和性质。
➢属性值(Attribute Value): 为实体的属性取值。
➢域(Domain): 属性值的取值范围。
➢码(Key): 唯一标识实体集中一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
学号是学生的码➢实体型(Entity Type): 表示实体信息结构,由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表示。
如:实体名(属性1,属性2,…)➢联系(Relationship):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型内部的联系(各属性)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各实体集)。
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
第二类: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组织方式物理模型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关系模型(数据模型的一种,最重要的一种)从用户观点看关系模型由一组关系组成。
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
数据模型的3个层次及其组成要素
![数据模型的3个层次及其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22edd51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3.png)
数据模型的3个层次及其组成要素
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结构和关系。
数据模型一般包含三个层次,分别是:
1. 概念层
概念层是数据模型的最高层,描述数据的意义和概念。
它通常包括实体、属性、关系和约束等要素。
在概念层,我们不关心数据的物理表现形式,只考虑数据的抽象概念。
2. 逻辑层
逻辑层是数据模型的中间层,描述数据的结构和关系。
它通常包括表、列、主键、外键和索引等要素。
在逻辑层,我们考虑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方式,但不涉及具体的存储格式和技术。
3. 物理层
物理层是数据模型的最底层,描述数据的具体存储方式和技术。
它包括表空间、文件、数据块、行、列、索引和分区等要素。
在物理层,我们需要考虑数据的存储优化、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数据模型的三个层次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模型。
在数据建模过程中,我们需要同时考虑这三个层次,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 1 -。
202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数据库系统原理》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数据库系统原理》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043e4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9.png)
202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数据库系统原理》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数据仓库创建后,首先从______中抽取所需要的数据到数据准备区,在数据准备区中经过净化处理______,再加载到数据仓库中,最后根据用户的需求将数据发布到______。
2、在SQL语言中,为了数据库的安全性,设置了对数据的存取进行控制的语句,对用户授权使用____________语句,收回所授的权限使用____________语句。
3、对于非规范化的模式,经过转变为1NF,______,将1NF经过转变为2NF,______,将2NF经过转变为3NF______。
4、数据库内的数据是______的,只要有业务发生,数据就会更新,而数据仓库则是______的历史数据,只能定期添加和刷新。
5、视图是一个虚表,它是从______导出的表。
在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______,不存放视图对应的______。
6、设某数据库中有商品表(商品号,商品名,商品类别,价格)。
现要创建一个视图,该视图包含全部商品类别及每类商品的平均价格。
请补全如下语句: CREATE VIEW V1(商品类别,平均价格)AS SELECT商品类别,_____FROM商品表GROUP BY商品类别;7、数据模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8、关系模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组成。
9、SQL语言的数据定义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0、在VB 6.0中,已经用Adobel连接到数据库,并已绑定到数据库中的某个关系表,现要通过此控件向表中插入数据,需要用到Adobel.Recordset的_____方法和Update方法,使用Adobel.Recordset的_____方法可以使当前行指针在结果集中向前移动一行。
数据库模型的概念作用和三要素
![数据库模型的概念作用和三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de8427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d.png)
数据库模型的概念作用和三要素数据库模型(Database Model)是描述数据库的结构、组织和关系的一种抽象工具。
它是对真实世界中一些领域的抽象表示,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处理和管理数据。
数据库模型的作用是定义数据的结构、关系和约束条件,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清晰的数据表示方式,方便管理、查询和操作数据。
数据结构是数据库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了数据库中存储的不同类型的数据以及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数据结构可以通过表、字段、索引等来表示,它定义了数据的类型、长度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
数据操作是数据库模型的第二个要素。
它定义了在数据库中对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方式和规则。
常见的数据操作包括插入、删除、更新和查询等。
数据操作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和操作。
数据约束是数据库模型的最后一个要素。
它定义了数据库中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要求。
数据约束可以是域约束、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等。
它限制了数据的取值范围,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1.数据组织和管理:数据库模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和管理数据,使得数据在数据库中可以被有效地存储、访问和管理。
2.数据共享和共同使用:数据库模型定义了数据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共享和共同使用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共享效率。
3.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数据库模型通过数据约束来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这些约束条件可以进行数据验证和限制,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4.数据查询和分析:数据库模型提供了丰富的查询和分析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查询语言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复杂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快速获取所需数据。
5.数据安全和权限控制:通过数据库模型,可以对数据进行访问权限和安全控制,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被非授权用户访问和修改。
6.数据存储和备份:数据库模型定义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中的存储方式和结构,使得数据可以以高效的方式进行存储和备份,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简述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c26d3d1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7.png)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简述关系模型是数据库中常用的一种数据模型,用于描述和组织数据之间的关系。
它是数据管理和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关系模型中,数据被组织为一个或多个表格,每个表格包含多个字段。
这些表格通过关系(关联)来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更复杂、更有结构化的数据集合。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每个要素的含义和作用。
一、实体:实体是指在数据库中可以单独识别和存储的一个具体事物,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物品或一个概念等。
在关系模型中,每个实体都被表示为一个表格,并且每个表格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主键),用于区分不同的实体。
实体的属性被表示为表格中的字段,用来描述和定义实体的特征。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名为“学生”的实体,其中包含学生的信息,如学号、尊称、性别和芳龄等属性。
每个属性都对应表格中的一个字段,用于存储相应的数据。
二、属性:属性是实体的特征或描述,用于定义实体的性质。
在关系模型中,每个实体都有一组属性,用来描述该实体的特点和特征。
属性可以包括数值型、字符型、日期型等不同类型。
在“学生”实体中,我们可以有属性“学号”、“尊称”、“性别”和“芳龄”。
这些属性描述了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
三、关系:关系是指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和连接。
在关系模型中,关系定义了不同实体之间的相关性和依赖关系。
关系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并使用键(主键和外键)来建立实体之间的联系。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名为“选课”的关系,用于描述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关系。
该关系可以包含学生的学号、课程的课程号等字段,并通过学生的学号和课程的课程号来连接不同的实体。
总结回顾:关系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库数据模型,用于描述和组织数据之间的关系。
它的三要素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
实体代表数据库中可以单独识别和存储的具体事物,属性描述了实体的特征和性质,关系定义了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和连接。
通过关系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实现数据的结构化和灵活查询。
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课堂练习和习题
![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课堂练习和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038af62915f804d2a16c140.png)
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课堂练习和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数据模型一般来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三要素)A.完整性规则B.数据结构C.恢复,其中不包括 CD.数据操作2.按照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A. 大型、中型和小型B.西文、中文和兼容C.层次、网状和关系D.数据、图形和多媒体3.在关系数据库中,要求基本关系中所有的主属性上不能有空值,其遵守的约束规则是().A.参照完整性规则B.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C.实体完整性规则D.域完整性规则4.在()中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节点之间可以有多种联系.A.网状模型B.关系模型C.层次模型D.以上都有5.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以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A.网状模型 B.层次模型C.关系模型)D.面向对象模型6.层次模型的特点是 ( )A.只有一个叶结点B.只有两个叶结点C.只有一个根结点D.至少有一个根结点7.在一个用于表示两个实体间联系的关系中A.关键字B.任何多个属性集8.E-R图是( )A.表示实体及其联系的概念模型C.数据流图,用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是该关系中的C.外部关键字D.任何一个属性B. 程序流程图D. 数据模型图( )9.在下面给出的内容中,不属于DBA职责的是()A.定义概念模式B.修改模式结构C.编写应用程序10.学校中有多个系和多名学生,每个学生只能属于一个系,D.编写完整性规则一个系可以有多名学生,从学生到系的联系类型是( )A.多对多B.一对一C.多对一D.一对多11.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是()A.内模式 B.模式 C. 外模式 D.存储模式12.下列关于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的说法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由内模式、模式和外模式组成B.DBMS在数据库三级模式之间提供外模式/模式映象和模式/内模式映像C.外模式/模式映象实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D.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模式13.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是()A.两级模式结构和一级映象B.三级模式结构和一级映象C.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象D.三级模式结构和三级映象14.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这一类最著名的模型是().A.层次模型B.关系模型C.网状模型D.实体-联系模型15.关系数据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它的三个要素分别为().A.实体完整,参照完整,用户自定义完整B.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完整性约束C.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查询D.外模式,模式,内模式参考答案:(1)C(2)C(3)C(4)A(5)C(6)C(7)C(8)A(9)C(10)C(11)B(12)D(13)C(14)D(15)B二、填空题1.关系数据库的规则规定:基本关系的主属性不能取空,关系数据库的规则规定:一个基本关系的外码(对应于另一个基本关系的主码)取值取空值或者必须等于它所对应基本关系中的主码值。
数据模型及组成要素
![数据模型及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7b5a0f3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9.png)
数据模型及组成要素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和数据语义的一种抽象表示。
它定义了如何组织、存储和操作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对象模型等。
一、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是最早出现的数据库模型之一,它将数据组织成一个树形结构。
在层次模型中,每个节点都可以有多个子节点,但只能有一个父节点。
这种父子关系反映了实际世界中的“一对多”关系。
1.1 节点在层次模型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实体或记录。
节点可以包含属性,用于存储实体的相关信息。
在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每个学生可以被表示为一个节点,包含姓名、年龄、性别等属性。
1.2 关系在层次模型中,父子节点之间通过关系连接起来。
父节点与其子节点之间存在着“一对多”的关系。
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每个班级可以被表示为一个父节点,而每个学生则是该班级的子节点。
1.3 根节点在层次模型中,根节点是位于最顶层的节点,并且没有父节点。
根节点代表了整个数据结构的起点。
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根节点可以表示整个学校,而每个班级则是根节点的子节点。
1.4 子节点在层次模型中,子节点是位于父节点下方的节点。
一个父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但每个子节点只能有一个父节点。
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每个班级可以有多个学生作为其子节点。
1.5 属性在层次模型中,属性是存储在每个节点中的数据项。
它们用于描述实体或记录的特征和属性。
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姓名、年龄、性别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节点的属性。
二、网络模型网络模型是对层次模型的扩展和改进,它引入了更灵活的关系定义和多对多关系。
网络模型通过使用指针来建立不同实体之间的连接。
2.1 实体集在网络模型中,实体集是具有相同结构和属性的一组实体。
每个实体集都有一个唯一标识符,并且可以包含其他实体集作为其成员。
2.2 关系类型在网络模型中,关系类型定义了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连接方式。
关系类型描述了一个实体与其他实体之间的联系,并定义了该联系所包含的属性。
复习思考题-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章节)答案
![复习思考题-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章节)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e8078c680203d8ce2f2411.png)
第一章1.1 数据库系统概述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D)A 数据的统一控制B、数据共享性和统一控制C、数据共享性、数据独立性D、数据共享性、数据独立性、统一控制2.数据库系统中,负责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的定义和修改的人员是( A )。
A.数据库管理员B.专业用户C.应用程序员D.最终用户3.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DDL语言的功能是( B )。
A.实现对数据库的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B.描述数据库对象的结构,为用户建立数据库对象提供手段C.用于数据的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和通信控制D.提供数据初始装入、数据转储、数据库恢复、数据库重新组织等手段4.在DBS中,DBMS和OS之间的关系是( B)A. 相互调用B. DBMS调用OSC. OS调用DBMSD. 并发运行5.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特点的是( C )。
A.数据共享B.数据完整性C.数据冗余很高D.数据独立性高6.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D )。
A.数据B.数据模型C.数据之间的联系D.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7.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__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___________。
8.数据管理经历了___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_三个发展阶段。
9.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是__整体数据结构化________。
10.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的三个主要缺陷是数据冗余高、数据不一致性___和____和数据联系弱_________11.数据库系统提供的数据控制功能主要包括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12.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是___DBMS_________13.数据库系统(DBS)是由硬件、软件(应用系统、开发工具、DBMS、OS)、数据库、数据库用户_四部分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软件是DBMS;最重要的用户是DBA。
14.DBS中负责数据库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的定义和修改的人员,称为___DBA_____。
15.DBS中使用宿主语言和DML编写应用程序的人员,称为__应用程序员_______。
数据库数据模型及组成要素
![数据库数据模型及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50a9a3e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4.png)
数据库数据模型及组成要素
数据库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描述了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等方面。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是一种树形结构模型,它将数据组织成一棵树,其中有一个节点是根节点,其他节点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根节点相连。
层次模型中的数据操作包括插入、删除、更新和查询等。
网状模型:
网状模型是一种比层次模型更加灵活的数据模型,它允许节点之间存在多个关系,可以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网状模型中的数据操作与层次模型类似,也包括插入、删除、更新和查询等。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一种二维表格模型,它将数据组织成一个或多个表格,每个表格由行和列组成。
关系模型中的数据操作包括插入、删除、更新和查询等,可以通过SQL语言来实现。
数据库的组成要素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方式,包括数据类型、数据关系、数据冗余等方面。
在关系模型中,数据结构由表格和表格之间的关系组成。
数据操作: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的实现方式,包括SQL语言、数据检索和事务管理等方面。
数据约束:
数据约束是指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约束和限制的条件,包括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和函数依赖约束等。
这些约束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防止数据出现异常或错误的情况。
数据库原理习题(含答案)
![数据库原理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ca59d3a6c30c2258019eaf.png)
第一章绪论Ⅰ、学习要点1、准确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本术语、概念;2、数据独立性的概念、分类及实现途径;3、数据模型的概念、分类、要素及作用;4、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含义及作用;5、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内容。
Ⅱ、习题一、选择题:1、使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数据和数据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A、层次模型B、网状模型C、关系模型D、实体—联系模型2、DB、DBS、DBMS间的关系是()A、DB包括DBMS和DBSB、DBMS包括DB和DBSC、DBS包括DB和DBMSD、DBS与DB和DBMS无关3、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A、数据B、数据模型C、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D、信息4、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
A、外模式B、模式C、内模式D、数据模式5、数据库中,导致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A、数据量太大B、数据安全性不高C、数据冗余D、数据完整性约束不强6、划分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的原则是()A、记录的长度B、文件的大小C、联系的复杂程度D、数据及联系的表示方式7、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主要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A、数据安全性B、数据独立性C、结构规范化D、操作可行性8、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用户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它是用户和数据库系统间的接口。
A、外模式B、模式C、内模式D、数据模式9、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全部数据的物理存储视图。
A、外模式B、模式C、内模式D、数据模式10、数据库系统中用于定义和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语言是()A、DMLB、DDLC、DCLD、SQL11、数据库系统支持的数据共享指的是()A、同一应用的多个程序共享同一数据集合B、多个用户、同一语言程序共享同一数据集合C、多个用户共享同一数据文件D、多种语言、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相互覆盖地使用同一数据集合12、数据库系统中,当内模式发生变化时,采用()来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2022年洛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数据库概论》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洛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数据库概论》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776a5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1.png)
2022年洛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数据库概论》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关系代数运算中,基本的运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在数据库系统封锁协议中,一级协议:“事务在修改数据A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X锁”,该协议可以防止______;二级协议是在一级协议的基础上加上“事务T在读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读完后即可释放S锁”,该协议可以防止______;三级协议是在一级协议的基础上加上“事务T在读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直到事务结束后才释放S锁”,该协议可以防止______。
3、数据仓库创建后,首先从______中抽取所需要的数据到数据准备区,在数据准备区中经过净化处理______,再加载到数据仓库中,最后根据用户的需求将数据发布到______。
4、主题在数据仓库中由一系列实现。
一个主题之下表的划分可按______、______数据所属时间段进行划分,主题在数据仓库中可用______方式进行存储,如果主题存储量大,为了提高处理效率可采用______方式进行存储。
5、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了S锁,则其他事务只能对数据A再加______,不能加______,直到事务T释放A上的锁。
6、有两种基本类型的锁,它们是______和______。
7、在RDBMS中,通过某种代价模型计算各种查询的执行代价。
在集中式数据库中,查询的执行开销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代价。
在多用户数据库中,还应考虑查询的内存代价开销。
8、在SQL Server 2000中,某数据库用户User在此数据库中具有对T 表数据的查询和更改权限。
现要收回User对T表的数据更改权,下述是实现该功能的语句,请补全语句。
_____UPDATE ON T FROM User;9、设有关系模式R(A,B,C)和S(E,A,F),若R.A是R的主码,S.A是S的外码,则S.A的值或者等于R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或者______取空值,这是规则,它是通过______和______约束来实现的。
数据库模型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模型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3353bd9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f.png)
数据库模型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模型是指对数据库中数据和数据之间关系的抽象描述,它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
数据库模型包括三个基本概念: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
1. 数据结构:数据库的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在数据库中的组织形式。
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关系型和非关系型。
关系型数据结构采用表格的形式,以行和列的形式存储数据。
非关系型数据结构则不采用表格的形式,可以使用图形、树形等方式存储数据。
2. 数据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操作包括增、删、改、查等操作。
这些操作可以通过SQL语言来实现。
SQL语言是一种结构化查询语言,它可以用于执行各种数据库操作。
3. 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保持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库有多种完整性约束条件,例如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等。
这些约束条件可以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会出现错误或不一致的情况。
总之,数据库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在数据库开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了解数据库模型的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操作。
- 1 -。
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 课堂练习和习题
![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 课堂练习和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307b2770b1c59eef8c7b43a.png)
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课堂练习和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数据模型一般来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三要素),其中不包括CA.完整性规则B.数据结构C.恢复D.数据操作2. 按照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A. 大型、中型和小型B. 西文、中文和兼容C. 层次、网状和关系D. 数据、图形和多媒体3. 在关系数据库中,要求基本关系中所有的主属性上不能有空值,其遵守的约束规则是( ) .A.参照完整性规则B. 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C.实体完整性规则D. 域完整性规则4. 在( )中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节点之间可以有多种联系.A.网状模型B. 关系模型C.层次模型D. 以上都有5.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以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A.网状模型 B. 层次模型C.关系模型 D. 面向对象模型6.层次模型的特点是( )A.只有一个叶结点B.只有两个叶结点C.只有一个根结点D.至少有一个根结点7.在一个用于表示两个实体间联系的关系中,用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是该关系中的( )A.关键字B.任何多个属性集C.外部关键字D.任何一个属性8.E-R图是( )A.表示实体及其联系的概念模型B. 程序流程图C.数据流图D. 数据模型图9.在下面给出的内容中,不属于DBA职责的是( )A.定义概念模式B.修改模式结构C.编写应用程序D.编写完整性规则10.学校中有多个系和多名学生,每个学生只能属于一个系,一个系可以有多名学生,从学生到系的联系类型是( )A.多对多B.一对一C.多对一D.一对多11.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是()A.内模式 B. 模式 C. 外模式 D. 存储模式12.下列关于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的说法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由内模式、模式和外模式组成B.DBMS在数据库三级模式之间提供外模式/模式映象和模式/内模式映像C.外模式/模式映象实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D.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模式13.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是()A.两级模式结构和一级映象B.三级模式结构和一级映象C.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象D.三级模式结构和三级映象14.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这一类最著名的模型是( ) .A.层次模型B. 关系模型C. 网状模型D. 实体-联系模型15.关系数据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它的三个要素分别为( ).A.实体完整,参照完整,用户自定义完整B.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完整性约束C.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查询D.外模式,模式,内模式参考答案:(1) C (2) C (3)C (4) A (5) C (6) C (7) C (8) A (9) C (10) C (11) B (12) D (13) C(14)D(15)B二、填空题1.关系数据库的规则规定:基本关系的主属性不能取空,关系数据库的规则规定:一个基本关系的外码(对应于另一个基本关系的主码)取值取空值或者必须等于它所对应基本关系中的主码值。
数据库数据模型
![数据库数据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8bf057c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2.png)
层次型数据模型的特点
层次清晰
层次型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简单明了, 易于理解和操作。
查询效率
由于层次型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相对 简单,因此在查询和检索数据时通常
02 03
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
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也可以看作是层次型数据模型的实现 。表中的行表示记录或实体,表之间的关系则通过主键和 外键来维护。
XML文档
XML文档是一种自描述的数据格式,它采用树状结构来表 示数据之间的关系。XML文档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层次 型数据模型,其中每个元素节点表示一个记录或实体,元 素之间的关系表示父子关系或其他层次关系。
数据库数据模型
目 录
• 数据模型概述 • 关系型数据模型 •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 层次型数据模型 • 网状型数据模型
01
数据模型概述
数据模型的定义
数据模型是用于描述数据、数据关系 以及数据操作的抽象表示方法。它是 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并使用 图形、表格等形式来表示。
数据模型通常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操 作和数据约束三个部分,用于描述数 据的组成、关系以及数据操作的规则。
灵活性
网状型数据模型可以方便地表示实体 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灵活地 添加、删除和修改数据。
高效性
由于网状型数据模型的结构简单,因 此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具有较高的效率。
可扩展性
网状型数据模型可以容纳大量的数据 和复杂的结构,因此具有较好的可扩 展性。
复杂性
相对于层次型和关系型数据模型,网 状型数据模型的结构更加复杂,需要 更多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资源。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b16a2622ccbff121dd3683d6.png)
2.1 数据模型概述
1、数据模型定义 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事物或实体特 征的数字化模拟和抽象,用以表示现实世界中 的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使之能存放到计算机 中,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的概念工具的 集合。
2.1 数据模型概述
2、数据模型三要素 (1)数据结构 用于描述现实系统中数据的静态 特性。 (2)数据操作 用于描述数据的动态特性。 (3)数据约束 用于描述对数据的约束。
2.2.2.7 E-R数据模型小结 E-R数据模型作为语义数据模型,是软件工程和 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综合E-R数据模型的特点如 下: (1) 有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充分反映现实世界, 包括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对象的 处理要求。 (2) 易于交流和理解,因为它不依赖于计算机系统 和具体的DBMS,所以,它是DBA、系统开发人员和用 户之间的桥梁。
层次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续)
多对多联系在层次模型中的表示
员工
n 工作
部门
1
起始期
2.2.2 实体-联系(E-R)模型
(1)对于1:1联系,联系可有参与联系的关 联实体的任何一方的主键唯一的确定。 (2)对于1:n联系,联系可有参与联系的关 联实体中n的一方的主键唯一的确定。
2.2.2 实体-联系(E-R)模型
3、参与约束 概念:参与约束是实体与联系之间的约束, 即实体如何参与到联系中。也称“实体关联约 束”。 (1)完全参与约束:与联系关联的某个实体型 中的所有实体,全部参与到联系中来。 完全参与约束在图示中用粗线表示。 (2)部分参与约束:与联系关联的某个实体型 中的实体,只有部分参与到联系中来。
2.1 数据模型概述
(3)、概念数据模型 概念层次的数据模型称为概念数据模型,简称概 念模型。概念模型离机器最远,从机器的立场上看是 抽象级别的最高层。目的是按用户的观点或认识来对 现实世界建模,因此它应该是: ⑴ 语义表达能力强; ⑵ 易于用户理解; ⑶ 独立于任何DBMS; ⑷ 容易向DBMS所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型转换。
第二章数据模型
![第二章数据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bfe4b14ffe4733687e21aafe.png)
10
信息世界
两类数据模型
现实世 界 象
抽 认
识
概念模型
现实世界 概念模型 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 概念模型 逻辑模型 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 逻辑模型 物理模型 由DBMS完成
15
3、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
概念模型是对信息世界建模,所以概念模型 应该能够方便、准确地表示出信息世界中的常用 概念。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很多,其中最为常用 的是P.P.S.Chen于1976年提出的实体-联系方法。 该方法用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属性:用椭圆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 连接起来。
– 定义: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 实体,实体集B中至多有一个(也 可以没有)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 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 一对一联系,记为1:1 。
1 班长
1:1联系
24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
• 一对多联系(1:n)
– 实例
一个班级中有若干名学生, 每个学生只在一个班级中学习。
班级 1 组成
①一对一联系(one-to-one,1:1) ②一对多联系(one-to-many,1:N) ③多对多联系(many-to-many,M:N) 定义:设联系型R关联实体型A和B。如果对应A中的每一
个实体,B中有且仅有一个实体与之关联,则称R是一对一联 系型, 简记作1 :1联系。如果对应A中的每一个实体,B中有 n个实体 (n>1)与之关联,则称R是一对多联系型,简记作1 : N联系。 如果对应A中的每个实体,B中有n个实体(n>1)与之关 联,对应B中的每个实体,A中有m个实体(m>1)与之关联,则 称 R是多对多联系型,简记作M :N联系。
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原则和方法
![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原则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87347b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9.png)
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原则和方法概念模型和关系模型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描述,关系模型是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和操作规则来描述的。
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是实现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原则和方法。
1.概念模型的三要素概念模型包括实体、属性和联系三个要素。
实体是具有独立存在和完整的对象,属性是实体的特征或性质,联系是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过程中,需要将实体、属性和联系映射到关系模型中。
2.实体的转换实体转换是将概念模型中的实体映射到关系模型中的表。
每个实体对应一个关系模型中的表,表的字段对应实体的属性。
实体的唯一标识属性对应关系模型中的主键,其他属性对应字段。
3.属性的转换属性转换是将概念模型中的属性映射到关系模型中的字段。
属性可以分为简单属性和复合属性两种类型。
简单属性直接对应到关系模型中的表的字段,复合属性需要拆分成多个简单属性,每个简单属性对应一个关系模型中的字段。
4.联系的转换联系转换是将概念模型中的联系映射到关系模型中的表之间的关系。
联系可以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三种类型。
一对一联系可以在任意一个关系中添加一个指向另一个关系的外键。
一对多联系可以在多的一方的关系中添加一个指向一的一方关系的外键。
多对多联系需要使用一个新的关系(连接表)来描述。
5.原则在进行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唯一性约束:对应到关系模型中的主键约束。
(2)非空约束:对应到关系模型中的非空约束。
(3)完整性约束:对应到关系模型中的外键约束。
(4)冗余性约束:通过合理的关系设计和规范化来避免冗余数据的存储。
6.方法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方法可分为两种:自顶向下方法和自底向上方法。
(1)自顶向下方法:先从概念模型出发,根据实体、属性和联系的定义建立关系模式,然后再通过规范化等方法进行优化和完善。
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模型的三要素.ppt
![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模型的三要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92c01c05087632311212f2.png)
读者统计表(表3-1)
姓名 张平 李少林 王文元 陈波 赵明 周晓燕
借书证号 160001 160002 160003 160004 160005 160006
单位 计算机系 机电系 石工系 经管学院 地科系 化工系
图书资料登记表(表3-2)
图书号
总编号 445501 445502 445503 445504 445505 445506 445507 445508 445509
2.笛卡尔积
给出下面三个域: D1= 姓名 ={张三,李四,王五} D2= 性别 ={男,女} D3= 职称 ={副教授,讲师}
则它们的笛卡尔积也是一个域,表示为:
D1 D2 D3=
{(张三,男,副教授),(张三,男,讲师),
(张三,女,副教授),(张三,女,讲师), (李四,男,副教授),(李四,男,讲师), (李四,女,副教授),(李四,女,讲师), (王五,男,副教授),(王五,男,讲师),
借阅日期
97.10.5 97.10.5 97.10.5 97.12.1 97.12.1 98.1.10 98.1.23
4、面向对象模型
• 面向对象模型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对象 (object)和类(class)
• 对象: 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模型化 • 类:对象类型和对这个对象模型进行的
操作方法。
§3.2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价格 17.90 17.90 12.20 12.20 25.00 23.80 30.00 30.00 20.40
例一:
• 从图书中找出书名是“数据库导论”的 书籍。
SELECT 图书 WHERE 书名=“数据库导论”
图 书 总编号 号
445501 445502
数据库模型的概念、作用和三要素
![数据库模型的概念、作用和三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7aefad2b4b73f242336c5f90.png)
数据库模型的概念、作用和三要素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
在数据库技术中,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习类型间联系的模型成为“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管理的教学形式框架,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概念和定义的,包括三个方面:1. 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 Model):这是面向数据库用户的实现世界的数据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结构,它使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摆脱计算机系统及DBMS的具体技术问题,集中精力分析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等,与具体的DBMS无关。
概念数据模型必须换成逻辑数据模型,才能在DBMS中实现。
2. 逻辑数据模型(Logical Data Model):这是用户从数据库看到的数据模型,是具体的DBMS 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网状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等等。
此模型既要面向用户,又要面向系统。
3. 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这是描述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组织结构的数据模型它不但与具体的DBMS有关,而且还和操作系统以及硬件有关。
每一种逻辑数据模型在实现时都有其对应的物理数据模型。
DBMS为了保证其独立性与可移植性,大部分物理数据模型的实现工作由系统自动完成,而设计者只设计索引、聚集等特殊结构。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一般而言,数据模型是一组严格定义的概念的集合。
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数据结构)、动态特征(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这就是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1.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
这些对象是数据库的组成部分,数据结构指对象和对象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是系统静态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1)数据本身:类型、内容、性质。
例如关系模型中的域、属性、关系等。
(2)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例如关系模型中的主码、外码等联系。
2. 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集合,主要指检索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两类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模型的概念、作用和三要素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在数据库技术中,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习类型间联系的模型成为“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管理的教学形式框架,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概念和定义的,包括三个方面:
1. 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 Model):这是面向数据库用户的实现世界的数据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结构,它使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摆脱计算机系统及DBMS的具体技术问题,集中精力分析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等,与具体的DBMS无关。概念数据模型必须换成逻辑数据模型,才能在DBMS中实现。
3. 完整性约束条件
数据完整性约束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规定数据库状态及状态变化所应满足的条件,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一般而言,数据模型是一组严格定义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数据结构)、动态特征(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这就是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1.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这些对象是数据库的组成部分,数据结构指对象和对象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是系统静态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
(1)数据本身:类型、内容、性质。例如关系模型中的域、属性、如何相互联系的,例如关系模型中的主码、外码等联系。
2. 数据操作
对数据库中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集合,主要指检索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两类操作。数据模型必须定义这些操作的确切含义、操作符号、操作规则(如优先级)以及实现操作的语言。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征的描述。
2. 逻辑数据模型(Logical Data Model):这是用户从数据库看到的数据模型,是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网状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等等。此模型既要面向用户,又要面向系统。
3. 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这是描述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组织结构的数据模型它不但与具体的DBMS有关,而且还和操作系统以及硬件有关。每一种逻辑数据模型在实现时都有其对应的物理数据模型。DBMS为了保证其独立性与可移植性,大部分物理数据模型的实现工作由系统自动完成,而设计者只设计索引、聚集等特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