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花木兰形象区别全解

合集下载

论中美花木兰形象之差异

论中美花木兰形象之差异

论中美花木兰形象之差异学者胡文仲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指出:“Kluchhohn指出文化中有的是显型的,有的是隐型的。

实际上,文化中的许多部分都是隐型的,有的学者把文化比作冰山,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它的一小部分,而我们没有看到的却是大部分。

”不论显型还是隐型的文化,中美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差异在“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道德信仰、文学艺术、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貌等等各个方面。

而价值取向的差异在这种文化差异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王艳华语),文学作品是表现这种差异的一种重要介质,借助于文学作品和电影传播技术,花木兰这个中国古代家喻户晓的女英雄成为了美国人街谈巷议的人物。

但是出现于美国文学作品里的花木兰形象,却与中国的花木兰有着极大的反差。

在中国,花木兰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追封其为“孝烈将军”并设祠纪念,因此她又是后世女英雄的代表,中国人在心理上将花木兰定位为勤劳贤淑、孝顺父母的女性。

美国迪斯尼电影公司以中国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为题材改编而成的动画片《花木兰》,使花木兰这个中国女英雄走进了美国人的视野中,但让中国人遗憾的是,动画片里的花木兰不再是东方人心目中的花木兰,而是带有强烈的西方文化色彩的人物。

本文将对中美花木兰的形象特征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而从一个侧面发现中美文化的特征。

一中美花木兰形象上的差异1 性格上的差异中国人所熟悉的花木兰事迹,几乎全部来自于南北朝的《木兰诗》,读者从《木兰诗》去感受花木兰生活的时代、了解花木兰的性格。

从诗中可以看到,花木兰是一个行为举止都非常规范的古代贤淑女子,她像其他普通人家的女孩子那样在家里纺织、耕作、照顾年老的父母,和弟弟一起和谐而平静地生活着。

诗中的花木兰是安详的、灵巧的,也是勤劳的。

而美国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却完全偏离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女性形象。

在影片中,花木兰成了一个处处惹祸、使家人很难堪的半疯半癫的可笑人物,她的身上带着强烈的恶搞性质,她让小狗拖着米袋到处乱跑、她把女诫的训条写在胳膊上、她把媒婆和相亲的场面弄得乱七八糟、她在军营里丑态百出。

中美电影中《花木兰》的女性意识及差异

中美电影中《花木兰》的女性意识及差异

中美电影中《花木兰》的女性意识及差异【摘要】电影《花木兰》在中美两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反映了不同文化下女性意识的差异。

本文从中美文化中对女性意识的差异入手,分析影响《花木兰》电影创作的因素,并对比分析了中美电影中《花木兰》的女性形象。

文章还探讨了《花木兰》中反映的女性意识的变迁以及中美观众对女性意识的接受程度。

结论部分总结了《花木兰》对中美文化中女性意识的启示,同时展望了未来中美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美文化中的女性意识差异,以及电影《花木兰》在这一议题上的重要性和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电影《花木兰》,女性意识,中美文化,差异,女性形象,变迁,观众接受程度,启示,发展趋势1. 引言1.1 电影《花木兰》的重要性《花木兰》是一部在中国和西方世界都备受瞩目的电影,它不仅是一部具有文化代表性的作品,更是一部传达女性力量和自主意识的重要影片。

这部电影以一个女子打扮成男子、代替父亲从军的故事为主线,突出表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追求平等的渴望和勇气,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花木兰》所传达的女性意识引起了人们的深刻思考和讨论,使人们重新认识和思考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电影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西方世界被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推动女性平等和自主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于中美电影中《花木兰》的女性意识及差异的探讨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中美文化中对女性意识的差异在中美文化中,对女性意识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文化中,女性通常被视为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照顾家庭、生育后代的责任。

而在美国文化中,女性更加强调独立、自主和追求个人价值。

这种差异也反映在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上。

在中国电影中,女性通常被描绘为顺从、温柔和牺牲奉献的形象。

她们往往被强调为母亲、妻子或女儿的角色,为了家庭、亲情而牺牲自己。

相比之下,美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多元化和独立。

从中美艺术家对“花木兰”形象诠释的异同看中美文化差异.ppt

从中美艺术家对“花木兰”形象诠释的异同看中美文化差异.ppt
2020/8/18
相同点一:巾帼英雄的气概
民间故事里的木兰是一个勇敢的女性,一个传奇色彩的英雄。不同文 学、戏剧、电影文本对木兰故事的讲述尽管有差异,但巾帼英雄的形 象是木兰故事的基本点。在突出她的英雄气概上,两个版本并无二致。
2020/8/18
相同点二:女性意识的回归
由于木兰是以女扮男装的方式从军征战,因此,这位女英雄的“男性 化”成为木兰故事的重要特征。
星光国际版的《花木兰》承担了本来只有“儿子”才能肩负的责任, 也成就了七尺男儿都很难完成的伟业。这样的花木兰既粉碎了“女子 不如男”的性别禁忌,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古今妇女敬奉的“女神”。 传说就此打住,影片中的故事却并未完结,对“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神 话”的全新解构即将登场。“十二年来,我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 想起你;因为你,我才有勇气睁开眼面对这一切,以后的每一天也会 这样。”结尾处花木兰对文泰的告白,深深刺痛着观众的心,而花木 兰也成功从“女神”变身为“女人”——一个被现实逼上战场,却靠 爱情活着的女人。而赵薇再现的,是一次女性对自身宿命的反叛,看 似激烈,最终却以只能以回归“男人和家庭”作为收场。
2020/8/18
中国星光国际版《花木兰》
2009年12月上映的由马楚成导演、汇集亚洲影视巨星赵薇和红星陈坤 领衔主演的民族英雄史诗大片《花木兰》感人至深,真实自然堪称经 典,口碑和票房丰收,国外市场销售创造了傲人的成绩,上映和发行 22个国家地区。参展20个国际电影节,广受欢迎,享誉国际。
2020/8/18
《木兰辞》,民歌中关于男性与女性的主题叙述主要是篇末的点题之 语: “雄兔脚扑朔,雌免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它表达了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一样也能做到的题旨。这一点是整个 木兰故事的点题之语,也是后世许多作品继承的理念。我们从《木兰 辞》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 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看到的是木兰认同并喜欢自己的女性身份, 她在显示了自己不亚于男性的能力之后,并未否认女性的价值或蔑视 女性的存在,而这种对自己女性身份的确认,我认为正是木兰故事的 重要之点和精华之处。

中美木兰形象比较与文化内涵剖析

中美木兰形象比较与文化内涵剖析

中美木兰形象比较与文化内涵剖析作者:孟繁欣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6期摘要:南北朝民歌《木兰辞》中的花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恪守孝道,她的巾幗英雄形象千百年来被大家所熟知。

然而1998年美国迪斯尼动画片《MULAN》以幽默、夸张的手法再现了花木兰的英雄事迹,呈现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木兰形象,同时也让世人对木兰这一经典形象有了新的解读。

本文就木兰在两部作品中的形象从生活、爱情和从军动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并试图挖掘差异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

关键词:木兰;形象差异;文化内涵一、中美木兰形象的差异(一)生活中的木兰1.外貌方面花木兰凯旋之后恢复女装时的描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的年轻姑娘,她怎么会不美呢?所以虽然《木兰辞》中并未对花木兰的外在形象进行详细的描述,但通过侧面描写说明木兰的形象应该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标准,符合中国人民对传统女性的想象。

所以作为千古传唱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美女形象。

2.性格方面《木兰辞》中的木兰忠和孝是其最大的性格特征,其中记录的木兰在生活中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形象。

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初衷“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便可清楚明了的知道,木兰并非出于个人性格喜好,喜欢征战沙场,而是为了一个“孝”字,因为父亲年岁已高,而家中又没有兄长,所以木兰代父从军,去边关打仗,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

(二)木兰与爱情1.传统婚姻与自由恋爱的碰撞《木兰辞》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便表现了木兰在十几年的军旅生活中不仅仅要像个男人一样,参加艰苦的战斗,还要压抑自身的性别特征,这种特征既包括心理上的还包括生理上的,这样才能在军营中保全自己。

但是,对于像花木兰这样正直花样年华的妙龄少女来说,女人一生中最关键的事情——婚姻,也在被压抑、被耽误。

《2024年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范文

《2024年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范文

《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篇一一、引言花木兰,一个流传千年的传奇女性形象,其英勇、忠诚和孝顺的品质被无数文学作品和电影所诠释。

无论是中国文学与电影还是美国文学与电影,都为花木兰这一角色注入了不同的文化色彩和解读。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探讨其形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与影响。

二、中国文学与电影中的花木兰形象在中国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是一位英勇善战、忠诚孝顺的女英雄。

她替父从军的英勇行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和忠诚精神。

在《木兰辞》等文学作品中,花木兰的形象被描绘得英勇无畏、坚毅果敢。

而在电影《花木兰》中,通过先进的特效技术和演员的精湛表演,将花木兰的形象更加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三、美国文学与电影中的花木兰形象在美国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的形象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改编。

由于中美文化差异,美国作品对花木兰形象的诠释有所创新。

在《Mulan》等电影中,花木兰被塑造成一个具有现代女性特质的形象,她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与个人成长成为故事的核心。

此外,美国作品还对花木兰的形象进行了多元化的呈现,如强调其家庭观念、友情等。

四、跨文化视角下的花木兰形象分析从跨文化视角来看,中美文学与电影中的花木兰形象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共性在于,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花木兰都是一个英勇、忠诚、孝顺的女性形象。

然而,在具体表现上,中美作品对花木兰形象的诠释有所不同。

中国作品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而美国作品则更注重对花木兰形象的现代解读和创新。

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五、花木兰形象的影响与启示花木兰形象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文学与电影作品中,还对现实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她所体现的忠诚、孝顺、勇敢等品质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

同时,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对于文学与电影创作而言,花木兰形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创作者们可以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对花木兰形象进行创新和再创造,使其更具时代特色和国际影响力。

论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

论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

论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同是表现女勇士的成长经历,《花木兰》和“MuLAN”却表现了女勇士不同的成长经历。

在动画性的情节中,木兰未从军前在家过得无忧无虑,虽然调皮好动,但也学些毛笔字画,到了婚嫁的年龄被父母逼着去相亲以求给家里带来好运。

总的说来,木兰成长在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

战事爆发后,木兰见父亲腿瘸不能作战,最终隐瞒家人代父从军,一展自己的抱负。

在家族的守护神木须和好运蟋蟀的的扶助下,木兰顺利进入军营。

进入紧张的新兵训练阶段,花木兰凭借自己的天赋由一个柔弱的女子变成了一个勇武的士兵,并在训练中萌发了对校尉的爱慕之情。

在上前线抗击强悍的单于部队时,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木兰表现了女勇士特有的机智勇敢,用雪崩换来了战场上以少胜多的奇迹,并奋不顾身地救了陷入雪崩中的校尉李翔,两人关系更亲密了。

木兰在雪崩后因受伤暴露了女儿身份要被处决时,校尉李翔却仁慈地放她而去。

木兰的女勇士梦将要破碎时,被埋的单于的军队意外出现再次激活了女勇士的卫国热情。

花木兰赶往京城报信。

木兰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征服了众战友的不信任感,成功破坏了单于绑架皇帝的阴谋,救了皇上。

并在家族神龙木须的帮助下,女勇士最终击败了凶悍的单于。

作为一个弱女子,在和高大强悍令人畏惧的匈奴人战斗中,木兰的女勇士形象再次高大起来,最终连最高统治者皇上也向她一个民间的女子致敬,京城的百官、百姓也向她致敬。

皇上要以宰相之位封赏她时,女勇士以不愿做官但愿回乡见父母。

结局的幸福爱情故事更是给人留下了女勇士形象的无限遐想。

在中式《花木兰》中,木兰是一个穷苦家的单亲孩子,在乡下里跟多病在身的父亲相依为命。

作为军户出身的花弧,女儿在他的影响下喜欢舞刀弄枪,在邻居大爷的影响下习得一身打仗的本领,虽然也学些女孩织布之事。

柔然犯境,战事爆发后,病弱的花弧应征,并嘱托女儿找个好人家。

花木兰不愿病弱的父亲战死沙场,于是她灌醉父亲,前去军营应征。

在好友小虎的帮助下,木兰成功混入男人的军营。

浅析《花木兰》中美文化差异

浅析《花木兰》中美文化差异

2、美国人眼中木兰的形象
迪斯尼把木兰塑造成对抗社会、肯定自我的形象。她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并身
体力行地对抗着整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是社会的叛逆者。她的从军就是在“释放
真我”、“追寻认可”,或是“任性”的表现。完全否定了木兰为“忠”、“孝” 而参军。
木兰出场
在外国人眼中的木兰绝对不是一个遵从三从四 德,如木兰辞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的形象。而是活泼豪爽,宛如一个现代人的独 立女性形象。
2、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中国人的思想中,群体意识比较 强,长期生活在群体中,给每个人的 思想都灌注了一种集体的意识,所以 在原型中,花木兰考虑更多的不是自 己,而是父亲,是整个家族的利益。
而影片中,她认为自己去参军,
并不只是为了减轻父亲的痛苦,而是 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在为自 己而活。
3、舒华兹的十大价值理论中——自主导向与成就:
自主导向:独立思考和行动——选择、创造、探索(创造力、自由、独立、自己选 择目标、好奇)。 成就:按照社会标准通过自己的能力取得个人成功(雄心、成功、才干、影响力) 炮轰雪山埋匈奴,扮成宫女诱匈奴;木兰通过自我的努力,成功得到战友、国王、 人名、家人的认可。
4、不确定性回避:
当匈奴围住军队的时候,木 兰拿起最后一颗炮弹准备用它引
2
影片中的文化差异
• 权利距离 • 不确定性回避 • 崇尚个人英雄主义 • 子承父业
1、赫夫斯特文化维度理论——权利距离角度:
在中国文化中,皇帝是九五至尊,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普通老百姓可闻不可见,朝廷大臣也不可能 随时与皇帝接触,就算是皇帝的子女,在大庭广众之时也要对皇帝行君臣之礼。 而在美国影片中,木兰只因为击败敌君,能与皇帝拥抱。皇帝这个符号,美国影片平民化的处理,完 全违背了中国礼数中的形象。体现的是美国文化中的平等思想,个人的奋斗可以使人摆脱出身的影响,拥 有平等的权利。

中美两部《花木兰》电影对比研究

中美两部《花木兰》电影对比研究

中美两部《花木兰》电影对比研究中美两部《花木兰》电影对比研究近年来,迪士尼公司陆续推出了多部改编自经典动画电影的真人版本。

其中最令人期待的一部莫过于2020年上映的《花木兰》。

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国故事,迪士尼如何在中美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改编,各自呈现出什么样的特色和风貌,在此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两部电影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不可避免地,我们要从故事情节入手。

两部电影都以传统的民间故事为基础,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战胜敌人的故事。

然而,中美两个版本在细节和表现手法上存在一些差异。

美国版《花木兰》更注重人物关系和内心的挣扎,强调个人价值和女性权益,通过木兰的形象来传达女性自立的重要性。

而中国版《花木兰》则更加注重家国情怀和传统价值观,强调集体荣誉和忠诚精神。

两个版本在主线故事中加入了不同的元素和情节,使故事更加富有张力和观赏性。

在角色塑造方面,两部电影都力图展现一个坚强勇敢的花木兰形象。

在中国版《花木兰》中,军队训练的场景更加真实,木兰在战争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挑战,她的勇敢和智慧得到了更多的展现。

而美国版《花木兰》则更注重木兰的内心成长和自我发现,通过一系列的挑战和冲突来展示木兰的坚韧和勇气。

两个版本的花木兰都被塑造成非常强大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形象给观众们树立了信心和榜样。

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是两个版本对中国文化的呈现。

中国版《花木兰》在场景、服装和音乐上更加贴近中国传统文化。

影片中穿插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展现了汉服的美丽和细节。

而美国版《花木兰》则更注重展示现代中国的风貌和城市的发展。

电影中的场景更加国际化,服装和道具也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

两个版本的电影在中国文化呈现上有各自的角度和侧重点,也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享受。

最后,两个版本的电影在情绪表达和功底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版《花木兰》更注重丰富的情感和心理的刻画,通过歌曲和表演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而美国版《花木兰》则结合了现代动作片的特点,注重打斗场面和视觉效果。

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

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

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近年来,花木兰这一中国民间传说人物在中美文学与电影中广受关注。

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可以从角色塑造、文化背景、情节演绎等方面展开,并探讨中美两国文化差异对于花木兰形象的影响。

一、角色塑造在中美文学与电影作品中,花木兰的角色塑造存在显著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花木兰代表着勇敢、忠诚和家国情怀,她冒充男儿军中,为了家族与国家的荣誉而奋斗,展现了中国传统儿女顺从父母、孝敬国家的价值观。

而在美国文化中,花木兰更多地被赋予了女性解放和自我价值的意义,在顽强的自我奋斗中展现了女性主义精神。

二、文化背景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对于花木兰形象有着不同的影响。

中国文化强调家族的荣誉与责任,父母的期望和儿女的顺从是花木兰形象的起点,她的决定是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誉以及自己的家国情怀。

而美国文化注重个人的成长与自我实现,花木兰的选择更加强调了个人的坚持和勇气,她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在战斗中展现了女性的力量。

三、情节演绎花木兰故事的情节在中美两国的文学与电影作品中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的故事更加注重家庭与家族的团结,她与父亲的感人告别、与兄弟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是故事的重要情节。

而在美国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的故事更加注重个人成长和自我奋斗,她需要克服困难和自我怀疑,最终实现了个人的价值。

四、文化差异的影响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对于花木兰形象的呈现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中,花木兰代表了传统的女性形象,她的勇敢与忠诚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

然而在美国文化中,花木兰形象更多地被视为女性意识觉醒的象征,强调了女性的独立和自主。

这种跨文化的差异使得花木兰形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具有了不同的意义和解读方式。

综上所述,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可以从角色塑造、文化背景和情节演绎等方面来探讨。

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为花木兰形象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使其在两个文化中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价值观。

这种跨文化的解析不仅丰富了花木兰形象的内涵,也有助于加深中美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与交流。

中美电影中《花木兰》的女性意识及差异

中美电影中《花木兰》的女性意识及差异

中美电影中《花木兰》的女性意识及差异【摘要】《花木兰》是一部讲述女性英雄故事的电影,通过比较中美两个版本可以看出不同的女性意识和价值观。

在故事背景上,中美两个版本都围绕着一个女性冒险者的传奇故事展开,但在角色塑造方面,中美两个版本塑造了不同性格和形象的木兰。

女性主题在两个版本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传统观念对于女性角色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文化差异导致了中美两个版本在女性形象和故事情节上有所不同,而重塑形象和文化碰撞则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女性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启示与反思,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女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位和角色。

【关键词】引言、故事背景、角色塑造、女性主题、传统观念、文化差异、重塑形象、文化碰撞、启示与反思。

1. 引言1.1 导言《花木兰》是一部备受关注的中美合拍电影,讲述了一个传奇勇士的故事。

影片以中国传统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女孩冒充男儿参军,最终英勇拯救家国的故事。

这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关注和讨论,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对女性主题的探讨。

在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下,《花木兰》故事的讲述方式和女性形象的塑造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中对于女性形象的理解和对女性力量的诠释。

通过对《花木兰》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美两国在女性意识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和认知模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花木兰》中女性形象的差异以及中美文化在女性意识上的碰撞与交流。

2. 正文2.1 故事背景《花木兰》是一部充满女性主题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女性角色在男性社会中的奋斗和成长历程。

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古代,当时的社会结构十分严格,女性的地位低下,被认为只能在家庭中担任传统的角色。

主人公花木兰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局限,她决心打破传统观念,为了国家和家人而战。

花木兰是一个充满勇气和决心的女性角色,她以男装身份代替父亲入伍参加军队,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从文化价值观角度看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

从文化价值观角度看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

从文化价值观角度看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
中美花木兰形象有着显著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花木兰是一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她的形象在中国文学中被传颂至今,具有极高的民族英雄地位。

花木兰代表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勇敢、坚毅、忠诚、孝顺等美德,被视为一个传统文化符号。

同时,花木兰坚持自我,拒绝婚姻安排,服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注重个人自由和个性的价值观。

而在美国文化中,花木兰则代表了女性的平等和自由意志。

花木兰被视为一个女性解放的符号,她勇于冒险、反叛传统,证明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同样能够取得成功与荣耀。

这反映了美国文化中注重个人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的价值观。

因此,中美花木兰形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理解与强调上。

中美两种文化中对于勇敢、忠诚、个人自由等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对花木兰形象的诠释也有所不同。

在跨文化视野下看中美影片中对木兰形象的不同诠释 徐思凡

在跨文化视野下看中美影片中对木兰形象的不同诠释 徐思凡

在跨文化视野下看中美影片中对木兰形象的不同诠释12级对外汉语徐思凡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塑造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

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英勇杀敌。

战后,立下奇功的她却辞官不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千百年来,这个勤劳、孝顺、勇敢的木兰的形象在中国深入人心。

1998年,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根据《木兰辞》,拍出了其第36部卡通电影《Mulan》,创造了票房佳绩,一举夺得“全美电影票房榜”冠军,但在中国却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2009年11月,香港导演马楚成监制、导演并由内地一线明星赵薇和陈坤倾情出演的中国国产电影《花木兰》在各大院线首映,赵薇塑造的花木兰“忠孝两全、舍身卫国”的刚烈及其爱情悲剧令无数观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对比这两部影片对花木兰这一形象的不同诠释,不难看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一、影片中木兰形象对比1、“惟闻女叹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这是《木兰辞》中对战争前木兰的定位——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子,她勤劳、贤德、孝顺。

中国电影《花木兰》虽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编,把木兰塑造成了一位从小随父亲习武、学习兵法并且武艺高强、聪明勇敢的女子,但从木兰屋中的“机杼”不难看出,她仍然是那个勤劳贤淑的女子。

而当年迈多病的父亲必须上战场时,木兰选择了替父从军,不是为了建功立业,仅仅是为了尽孝。

相比之下,迪士尼的Mulan则显得更加叛逆、有主见。

影片一开头便为木兰安排了一场可以“光宗耀祖”的相亲。

说是相亲,对Mulan而言却更像是一次考核。

一大早就慌忙背记三从四德,为了应付“考试”竟然在手臂上做满小抄。

当媒婆点名时,本该遵从“妇言”減默不语的Mulan却大声回答“l am here”,而“考试”现场更是将媒婆的衣服烧坏而被丢出“考场”。

看到湖水中施满粉黛的自己,Mulan发出了这样的心声——“为什么我眼里看到的只有我?却在此时觉得离她好遥远,敞开我的胸怀,去追寻去呐喊,释放真情的自我,让烦恼不在。

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

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导言“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听说中的人物,以其坚韧英勇的精神和对家国忠诚的品质而有名于世。

中美对花木兰开发的分析(1)

中美对花木兰开发的分析(1)

美版的花木兰: 美版的花木兰:
迪斯尼给全球观众献上的这道《花木兰》 大餐,在口味上已是美国化、大众化了。迪 斯尼努力将外国文化改编成美国的和全球的 文化产品,一方面保留产品的异域风味,另 一方面又为它注入美国文化元素,使得文化 产品能够打入美国乃至全球市场。
2、创作的创新 、
中国版的: 中国版的: 花木兰是出于保家的尊 父孝道和卫国的忠君之心, 才在国家危亡之际不顾女儿 身投身军戎,表现了孝道忠 君这一千百年来中华炎黄子 孙们所颂扬的传统美德 美国版的 迪斯尼采用中国传统民 间故事时并非完全被故事束 缚,而是进行了提炼加工, 使其更富有时代气息、适合 更多人的口味,赋予了花家 大小姐以新的“身份”:忠 孝之道和自我追求,展现了 一个忠诚勇敢的女孩寻求自 我的个人经历。 这个是创 作的创新
(二)中美花木兰宣传区别
中国: 中国:
中国花木兰文化创作成 品五彩缤呈, 品五彩缤呈,但是这些作 品多数是小规模制作, 品多数是小规模制作,小 范围推广,裹足于国内, 范围推广,裹足于国内, 难以在全球化潮流中分得 一瓢羹。 一瓢羹。中国花木兰的创 作宣传普遍呈现的是小作 坊形式,服务于当地或是 坊形式, 国内的受众。 国内的受众。

谢!
(三)文化资源优势的转化
(1) 要想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资本优势,就 ) 要想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资本优势, 要将传统的文化思想加以改造以适合更多人的口 从而吸引眼球。 味,从而吸引眼球。 (2)充分利用当代发达的信息技术加以提炼创作和 ) 传播。 传播。 (3) 规划好一套完整的营销策略,从提出创意、制 ) 规划好一套完整的营销策略,从提出创意、 宣传、 作、宣传、销售到开发周边产品的文化产业链一 条龙式操作,形成成熟的产业开发模式。 条龙式操作,形成成熟的产业开发模式。 (4)一方面保留产品的本土风味,另一方面又为它 )一方面保留产品的本土风味, 注入现代科技文化元素, 注入现代科技文化元素,从而成为全球的文化产 品。

中美木兰形象比较与文化内涵剖析

中美木兰形象比较与文化内涵剖析

中美木兰形象比较与文化内涵剖析孟繁欣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摘要:南北朝民歌《木兰辞》中的花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恪守孝道,她的巾帼英雄形象千百年来被大家所熟知。

然而1998年美国迪斯尼动画片《MULAN》以幽默、夸张的手法再现了花木兰的英雄事迹,呈现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木兰形象,同时也让世人对木兰这一经典形象有了新的解读。

本文就木兰在两部作品中的形象从生活、爱情和从军动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并试图挖掘差异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

关键词:木兰;形象差异;文化内涵一、中美木兰形象的差异(一)生活中的木兰1.外貌方面花木兰凯旋之后恢复女装时的描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的年轻姑娘,她怎么会不美呢?所以虽然《木兰辞》中并未对花木兰的外在形象进行详细的描述,但通过侧面描写说明木兰的形象应该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标准,符合中国人民对传统女性的想象。

所以作为千古传唱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美女形象。

2.性格方面《木兰辞》中的木兰忠和孝是其最大的性格特征,其中记录的木兰在生活中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形象。

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初衷“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便可清楚明了的知道,木兰并非出于个人性格喜好,喜欢征战沙场,而是为了一个“孝”字,因为父亲年岁已高,而家中又没有兄长,所以木兰代父从军,去边关打仗,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

(二)木兰与爱情1.传统婚姻与自由恋爱的碰撞《木兰辞》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便表现了木兰在十几年的军旅生活中不仅仅要像个男人一样,参加艰苦的战斗,还要压抑自身的性别特征,这种特征既包括心理上的还包括生理上的,这样才能在军营中保全自己。

但是,对于像花木兰这样正直花样年华的妙龄少女来说,女人一生中最关键的事情——婚姻,也在被压抑、被耽误。

中美两部《花木兰》电影对比研究

中美两部《花木兰》电影对比研究

中美两部《花木兰》电影对比研究中美两部《花木兰》电影对比研究近年来,影视作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其中的经典IP更是备受瞩目。

迪士尼公司的《花木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在国内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是被翻拍为中美两个版本的电影。

这两部电影在故事情节、文化背景、角色表演等方面有诸多差异,本文将对两部电影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我们可以从故事情节上进行对比。

中美两部《花木兰》虽然都是根据古代中国的民间传说改编的,但在具体故事情节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美两部电影都讲述了一个英勇的女子代替父亲成为军人的故事,但中美两部的故事重心不同。

中国版本的《花木兰》更加强调她的家庭情感和任务完成的艰辛,而美国版的《花木兰》更加注重她的个人成长和战斗中展现的勇敢形象。

其次,文化背景也是两部电影的差异之一。

中国版的《花木兰》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文化风貌,如古代的服饰、宫殿、乐曲等,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如尊重长辈、忠诚、孝顺等。

而美国版的《花木兰》则更多地融入了西方文化元素,如骑士和骑马、中世纪欧洲式的城堡和乡村等。

这些文化差异也直接影响了角色的设定和表演。

再次,角色的表演也是两部电影的一个重要差异点。

在中美两部电影中,花木兰这个角色都是勇敢、聪明和有决断力的,但在具体表现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版的花木兰更加强调她的家国情怀和传统的女子形象,更注重情感和家庭的纽带。

而美国版的花木兰则更加注重她的个人成长和自我价值的证明,更侧重于独立自主和女性权利的体现。

这反映了中国和美国在女性地位和价值观念上的不同。

此外,两部电影的视觉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版的《花木兰》力求还原古代中国的景观和建筑风格,注重色调的温暖和柔和,呈现了一种古朴而美丽的画面。

而美国版的《花木兰》则更加注重战争场面的刺激和视觉冲击,画面更为明亮和饱和,打斗场面更加激烈刺激,更适合西方观众的审美观。

综上所述,中美两个版本的《花木兰》电影在故事情节、文化背景、角色表演和视觉效果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花木兰形象的比较

花木兰形象的比较

花木兰形象的比较“木兰从军”的故事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从小时候老人嘴里的故事到上学后课本中的《木兰辞》,花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早已深深的烙进我们的心中。

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也开始走向世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花木兰这一中国古代传统神话传说就在1998年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搬上荧幕,制作成大型动画片《MULAN》,并在全球取得票房佳绩。

而每一种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接受者自身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在美国版的花木兰中,木兰这一形象被附上了强烈的美国色彩。

下面我就从中国传统花木兰形象与美国动画版的花木兰形象进行对比,谈谈中美的文化差异。

一、花木兰在中国文化中的定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一首《木兰辞》对于我们来说耳熟能详。

记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位名为木兰的女子替父从军尽其孝道的故事,文中问道“问女何所思”一句引出了木兰叹息的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原是木兰本为女子想到父亲年老又没有稍长的儿子能够出征,体谅父亲的木兰为了父母想到女扮男装为父出征的方法。

文中还记到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此处,“可汗问所欲,‘文中记述的木兰不为功名利禄,只为家中老父出征的行为。

还有一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在我看来,诗中的木兰是一位看似英勇的巾帼英雄,实则是一位很传统的中国女性形象。

全诗最突出的便是木兰的孝心,真可谓“孝心动天”。

古时的女子,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三从四德的教化,早已习惯“小时从父婚后从夫老时从儿”的传统。

在她们的观念中家庭是最为重要的,家庭的规则也是最大的。

“孝”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从大环境而言,我国古来便有郯子鹿乳奉亲、仲由为亲负米、刘恒亲尝汤药、江革行佣供母等众多感人的关于孝的故事。

因儒家文化的熏陶“孝”这个字已经深入中国文化之中并且枝繁叶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再照镜子,就会看见一个巾帼英雄。 可是我错了,我什么都看不到。
当片中木兰唱起“什么时候我才能展现那个真正的自我”时,也表现出从军这件事是 为了追求实现自我,迪斯尼让木兰这个角色呈现出女性主义与个人主义特征。
英雄的女性
不怕流氓会武术,就怕流氓有文化
新技术摧毁传统知识垄断造成一种新的 知识垄断
动画具有“投资大,风险高,见效慢”的特征 也有收益广、衍生性强、时效长、影响大的特性。
当花木兰和李翔准备完婚之际,他们却突然 接到一份密旨:为了抵抗强大的匈奴,护送 三位公主下嫁和番,维持边疆和平。于是他 们立即启程动身,插科打诨的木须龙和蟋蟀 当然也一起跟来。但是在途中木兰发现公主 们其实不愿外嫁异族,更糟糕的是居然还爱 上了别人,这别人正是上次立功而久久被别 的女孩拒绝的三个护卫。一向崇尚女子自由 意志的木兰,因此决定冒杀头大罪的危险帮 助公主逃跑,已经都快到番邦边境,所护驾 的公主们却失踪,这样的发展实在超出李翔 的意料之外,更出乎意料的是,木须竟然为 了自己的权益而挑拨木兰和李翔的关系。在 路上,李翔出现意外,为了救木兰而坠下深 谷,木兰将会怎么完成自己的任务和拯救自 己的心上人呢……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 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 木兰”,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 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 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不过就在 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 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征召 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 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 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 去。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 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 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 或缺的大将。然而,就在赴北方作 战时,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 僚发现,众家男子害怕木兰会被朝 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只好将 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 匈奴之地作战。幸好在这么艰难的 时刻里,木须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 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 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 来荣耀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 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中 国 。
分销渠道
• 1.动画电影产业(解决成本回收问题,宣传 企业文化) • 2.主题公园产业(凭借高知名度在旅游行业 中盈利。) • 3.玩具等迪士尼周边产品。(连锁经营销售 衍生产物)
2.
1.
3.
木兰女扮男装的身份因受战伤接受医治而被识破,因此被大军遗弃在了雪地上。此时, 片中特写了一段花木兰与木须龙之间的对话。 就差那么一点,一丁点,老祖宗就得重新 看我,让我连升三级,唉,千辛万苦全泡 汤了,唉。 我真不该从家里跑出来。
唉,得啦,你是为了孝顺你爹嘛, 谁知道会弄成这个样子,丢了花家 的脸,连朋友都不理你了,我看你 也许我并不是为了爹爹,也许更重要 只有学着想开点了。 能展现那个真正的自我”时,也表现出从军这件事是为了追求实现自我,迪斯尼让木兰这个角 的只是想证明我自己有本事,这样往
中国的“花木兰”
2.
3.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女性的英雄
在男权当道的中国古代,权利是男人的,战争是男人的,女人也只是在男性庇护下才 能生存的群体。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花木兰的故事代代相传,成为女性“忠孝两全” 的典范。代父从军,保家卫国,花木兰承担了本来只有“儿子”才能肩负的责任,也 成就了七尺男儿都很难完成的伟业。这样的花木兰既粉碎了“女子不如男”的性别禁 忌,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古今妇女敬奉的“女神”。 在《木兰辞》,木兰是一个隐忍克己、勤劳勇敢的年轻女子形象,弘扬了中国传统文 化根深蒂固的忠孝之道。“忠孝之道”作为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一直影响和规范着 中国女性的言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里的 木兰是一个具有典型妇德的女子,心灵手巧、勤劳勇敢、端庄稳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