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茶道历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时期──煎茶道
煎茶道茶艺
3.取火
茶
煎茶道茶艺有备器、 选水、取火、候汤、习 茶五大环节。 1.备器
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 炭之有焰者,当使汤无妄沸,
庶可养茶。
4.候汤
候
汤是煎茶的关键。
漉水囊、瓢、巾另有的 统贮茶器茶、
2.选水
罗茶、煎茶、酌茶、品茶等。
先后传入日本,经日本 茶人的崇新改易,发扬 光大,形成了日本的 “抹茶道”、“煎茶 道”。茶道发源于中国, 光大于日本。
讲究水品,是中国茶道
的特点。
煎茶道 之茶礼、茶境
茶礼
茶境
唐代茶
道,对环境的选择重在自然,
《茶经》“五之煮”云: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 三,次之者,碗数五。若 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 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
多选在林间石上、泉边溪畔、 竹树之下清静、幽雅的自然 环境中。或在道观僧寮、书 院会馆、厅堂书斋,四壁常 悬挂条幅。
中国茶道演示
茶艺 茶礼 茶境 修道
茶道
茶艺, 是指备器、选水、取 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
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
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
艺。
点茶法、泡茶法。依茶艺而
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 仪、法则 。
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 环境。
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 怡情修性、悟道体道。
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 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 形式。 茶艺是苛道的基础,茶道的 形成必然是在饮茶普及,茶 艺完善之后。
茶境
明清茶人品茗修道环境尤其 讲究,设计了专门供茶道用 的茶室──茶寮,使茶事活动 有了固定的场所。茶寮的发 明、设计、是明清茶人对茶 道的一大贡献。
中国茶道总结
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 唐宋元明清,中国的煎
宋,盛于明。
茶道、点茶道、泡茶道
中国先后产生了煎茶道、 点茶道、泡茶道、煎茶 道、点茶道在中国本土 早已消亡,唯有泡茶道 尚存一线生机。
点茶法约始于唐 末,从五代到北 宋,越来越盛行, 至北宋后期而成 熟。
宋明茶人进一步完善 了唐代茶人的饮茶修 道思想,赋予了茶清、 和、淡、洁、韵、静 的品性。
点茶道鼎盛于北 宋后期至明朝前期, 亡于明朝后期,历时 约六百年。
点茶道
点茶道茶艺
包括备器、选水、取 火、候汤、习茶五大 环节。
茶礼
点茶道注重主、客间 的端、接、饮、叙礼 仪,且礼陈再三,颇 为严肃。
茶境 点茶道对饮茶环境的选 择与煎茶道相同,大致 要求自然、幽静、清静。
修道
宋
明茶人进一步完善了唐
代茶人的饮茶修道思想,
赋予了茶清、和、淡、
洁、韵、静的品性。
明清时期──泡茶道
泡茶法大约始中唐,南宋末至明 朝初年,泡茶多用于末茶。明初 以后,泡茶用叶茶,流风至今。
(2)撮泡法 撮泡法简便,主要有涤盏、投茶、注汤、品茶。
(3)工夫茶 工夫茶形成于清代,流行于广东、福建和台湾地区, 是用小茶壶泡青茶,主要程序有治壶、投茶、出浴、 淋壶、烫杯、酾茶、品茶等
泡茶道茶礼、茶境、修道
茶礼
中国茶道注重自然, 不拘礼法
修道
明清茶人继承了 唐宋茶人的饮茶修道思 想,创新不多。
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
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煎茶道之修道 及概述
修道 茶,性清味淡,涤烦致 和,和而不同,品格独 高。 中唐时,已经认识 到茶的清、淡的品性和 涤烦、致和、全真的功 用。饮茶能使人养生、 怡情、修性、得道,甚 至能羽化登仙。 高扬茶道精神,把饮茶 从目常物质生活提升到 精神文化层次。
泡茶道茶艺
1.备器 泡茶道茶艺的主要器具有茶炉、汤壶(茶铫)、
茶壶、茶盏(杯)等 2.选水
明清茶人对水的讲究比唐宋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清茶书中,也多有择水、贮水、品泉、养水的内 容。 3.取火 4.候汤
泡茶道茶艺之习茶
5.习茶 (1)壶泡法 壶泡法的一般程序有:藏茶、洗茶、浴壶、泡茶 (投茶、注汤)、涤盏、酾茶、品茶。
概述
八世纪下半叶,值中唐时期, 煎茶茶艺完备,以茶修道思 想确立,注重对饮茶环境的 具备初步的饮茶礼仪,这标 志着中国茶道的正式形成。 陆羽不仅是煎茶道的创始人, 也是中国茶道的奠基人。煎 茶道是中国最先形成的茶道 形式,鼎盛于中、晚唐、经 五代、北宋,至南宋而亡, 历时约五百年。
宋明时期──点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