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_第三稿_2014版_张智海

合集下载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
骨质微结构破坏,容易导致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对于及早干预
和治疗非常重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专业组织的指导,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据骨密度测量和临床风险因素的评估。

首先,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
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量子计算机断层
扫描(QCT)。

根据WHO的定义,骨密度T值在-1.0以下为骨质疏
松症的诊断标准之一。

T值在-1.0到-2.5之间为骨量减少,T值在-2.5及以下为骨质疏松症。

另外,骨密度测量还可以评估骨折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其次,临床风险因素的评估也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内容之一。

年龄、性别、家族史、体重指数、饮食习惯、运动状况、吸烟
和饮酒等因素都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根据临床风险
因素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
的风险。

除了骨密度测量和临床风险因素的评估,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
对骨密度的影响。

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功能不全、类固醇治疗等都可能影响骨密度的测量结果,需要在诊断过程中予以考虑。

总之,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骨密度测量和临床风险因素的评估。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综合评估,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从而及早采取干预和治疗措施,降低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测量和临床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别容易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骨质疏松症状不明显,但却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是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下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骨折、身高下降、背部疼痛等。

这些症状在中老年人身上尤为常见,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高度怀疑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2. 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

通过骨密度检测可以准确地判断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从而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3. 骨质疏松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因素,进行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及早发现患有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从而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4. 骨代谢标志物检测。

骨代谢标志物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辅助手段。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骨代谢标志物,可以了解患者的骨代谢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5. 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还可以通过X光检查、骨骼CT、骨髓穿刺等方法进行骨质疏松的诊断。

这些辅助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全面地了解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过程,需要医生综合运用临床症状、骨密度检测、骨质疏松风险评估、骨代谢标志物检测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通过科学的诊断方法,才能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从而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及早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其诊断通常需要基于一系列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以下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骨密度测量
骨密度测量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股骨近端和全身的骨密度,可以准确地反映骨骼的密度和强度。

骨密度下降通常意味着骨骼变得更加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2. 脆性骨折史
脆性骨折是指在没有明显外伤或仅有轻微外伤的情况下发生的骨折。

脆性骨折通常发生在老年人或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中。

如果有脆性骨折史,尤其是髋部、脊柱或手腕等部位的骨折史,那么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很高。

3. 骨质量评估
骨质量评估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

它包括对骨骼的形状、结构、微结构和矿物质含量的评估。

通过骨质量评估,可以了解骨骼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4. 血液生化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可以反映骨骼代谢的情况,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辅助标准之一。

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 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骨骼健康和代谢状态的信息,帮助医生判
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5. 骨组织活检
骨组织活检是一种直接观察骨骼组织的方法,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之一。

通过骨组织活检,可以了解骨骼的微结构和矿物质含量,从而准确评估骨骼的健康状态。

骨组织活检通常用于疑难病例的诊断和病因学研究。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为了更好地规范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组织专家团队制定了《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本共识旨在提供一套适用于中国人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促进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共识内容涵盖了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评估标准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力求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指导。

在制定本共识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和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人群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力求确保诊断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共识的推广和实施,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推动中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二、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在中国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征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

根据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骨质疏松症在不同年龄段、性别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患病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加速,患病风险增加。

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存在差异,城市居民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相对较高。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逐渐老化,骨质流失加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

遗传因素也是影响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因素,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营养状况对骨骼健康也有重要影响,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过量都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欢迎订阅2021年《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欢迎订阅2021年《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编辑:赵聪 编号:EB-20050701F(修回:2021-03-10)
生命在于运动,营养适度、避免疲劳、劳逸结合、休养生息。
欢迎订阅 2021 年《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为 CN11-5895/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ISSN 1674-7860,2014 年已变更为旬刊,大 16 本,148 页,国内外公
中西医学 • 外妇骨伤 • 外科 -117-
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2018,11(7):42-43. [15]石海龙,姚杰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5):542-543. [16]戚春潮,吴明 .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 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3):735-737. [17]彭卫兵,董松林 . 腰椎骨关节病中医药治疗研究综述[J]. 辽宁中医药 大学学报,2014,16(3):220-222. [18]李爱强,赵岩,李春雯,等 .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现状 [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5):1081-1084.
基金项目:
苏州市科技局——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 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SYS201420)。
作者简介:
黄彭(1993-),男,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 2018 级中 医骨伤科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骨伤。
孟祥奇(1972-),通讯作者,男,博士,硕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研 究方向:中医骨伤。

六味地黄丸在2_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六味地黄丸在2_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六味地黄丸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李丹菏泽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山东菏泽274000[摘要]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osteoporosis, T2DO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期间菏泽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T2DOP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48例)。

两组均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

同时,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

比较两组血糖值、髋部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较对照组低,腰椎、髋部BMD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六味地黄丸可以改善T2DOP患者的血糖值与骨密度,安全性佳。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血糖值[中图分类号] R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7(a)-0100-04Application Analysis of Liuwei Dihuang Pil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OsteoporosisLI Dan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z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Liuwei Dihuang Pil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osteo⁃porosis (T2DOP). Methods A total of 95 patients with T2DOP admitted to the Hez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7 cases) and the study group (48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Both groups received anti-osteoporosis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iuwei Dihuang Pills on the basis of metformin. The blood glucose, hip and lumbar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values of 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MD values of lumbar spine and hi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the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Liuwei Dihuang Pills can improve blood glucose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atients with T2DOP, with good safety.[Key words] Liuwei Dihuang Pill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steoporosis; Blood glucose level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约占所有糖尿病的90%以上[1]。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骨质变薄,容易导致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骨密度测定和骨质疏松相关骨折的评估。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这一疾病。

一、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骨折、身高减少、背痛等。

其中,骨折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髋部、腰椎和桡骨的骨折。

此外,骨质疏松症还会导致身高减少,患者可能会出现驼背等姿势异常。

背痛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尤其是腰椎骨折后出现的持续性背痛。

因此,对于有上述临床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

二、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目前常用的骨密度检测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量子计算机断层扫描(QCT)。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骨密度T值≤-2.5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依据。

在进行骨密度测定时,应选择适当的部位进行检测,常见的包括腰椎、髋部和桡骨。

三、骨质疏松相关骨折的评估。

骨质疏松症患者容易发生骨折,因此对于怀疑患者,需要进行相关骨折的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MRI)和骨扫描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骨折的部位、数量和严重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骨密度测定和骨质疏松相关骨折的评估。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诊断骨质疏松症,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骨质疏松症,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针灸联合激光治疗对骨质疏松患者后腰背痛的影响

针灸联合激光治疗对骨质疏松患者后腰背痛的影响

针灸联合激光治疗对骨质疏松患者后腰背痛的影响杨勇萍;陈红梅【摘要】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laser therapy in improving back pain of the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Methods: All 59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29 cases), both groups accepted routine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epted laser on the foundation of acupuncture,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28 days consecutively. The changes of VAS, bone density, MMP-2 and PINP of both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ing. Results: VAS of both groups decreased as therapeutic time in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meaning (P<0.05) ;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meaning in the comparisons of the same time after treating between both groups (P<0.05) . The difference showed statistical meaning in the comparisons of bone density, the levels of MMP-2 and PINP with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ing (P<0.05) ;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ing (P < 0.05) .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laser therapy are meaningful in improving back pain of the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目的:探究针灸联合激光治疗改善骨质疏松患者后腰背痛的效果.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 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对照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激光治疗, 2组均连续治疗28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 (VAS) 、骨密度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 和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PINP) 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VAS评分2组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多而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相同时间点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骨密度及血清MMP-2、PINP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灸联合激光治疗在改善骨质疏松患者后腰背痛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8(031)012【总页数】3页(P128-130)【关键词】骨质疏松;后腰背痛;针灸;激光【作者】杨勇萍;陈红梅【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骨质疏松是一类以骨密度降低为特征的疾病,该病的主要发病机理为骨质减少,使骨的微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引发骨质脆性增加、弹性下降。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一、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双能X 线骨密度仪(DXA)是目前最常用的骨密度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基于骨密度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1个标准差(SD)或以上,或脆性骨折。

对于亚洲人群,骨密度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2.5个标准差(SD)或以上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二、骨折史有脆性骨折史的患者应考虑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脆性骨折是指轻微外力或无外伤情况下发生的骨折,例如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等。

三、家族史家族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的人群,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骨质疏松症或脆性骨折史的患者,应考虑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四、症状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通常有疼痛、脊柱后凸畸形、骨折等症状。

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可以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初步评估。

五、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以及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如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

这些指标可以协助诊断骨质疏松症,并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疗效。

六、X线检查X线检查可以观察骨组织的形态和结构,有助于发现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和畸形。

但是,X线检查不能直接诊断骨质疏松症,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七、定量CT定量CT(QCT)可以精确测量骨密度和骨结构,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QC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较高,尤其适用于科研和临床试验。

八、骨组织显微结构分析骨组织显微结构分析是通过骨活检获取骨组织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骨组织的结构和形态,从而评估骨质量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具有创伤性,需要专业医师操作。

九、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包括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生化指标,如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骨代谢的状态,协助诊断骨质疏松症,并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疗效。

中国大陆地区以-2.0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回顾性研究

中国大陆地区以-2.0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回顾性研究

中国大陆地区以-2.0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回顾性研究张智海;张智若;刘忠厚;袁伟【期刊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年(卷),期】2016(22)1【摘要】目的通过对万方数据与清华CHKD数据库检索,国内已发表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文献进行分析,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以-2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方法在两个数据库检索文献,以“骨质疏松”和“发病率”为主题词,带有各年龄段的男女样本量、测量部位、骨密度值、骨密度检测设备及型号、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等文献.摘录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为T值小于-2SD的文献.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我国骨质疏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112篇全文文献,其中14篇文献符合要求,有9篇文献为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男性样本量为10011例,女性为12943例;40岁-49岁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7.75%±6.38%,男性为4.0%±2.90%,50岁-59岁年龄段,女性28.0%±15.72%,男性为15.73%±9.49%;60岁-69岁年龄段:女性为52.67%±10.76%.男性为30.55%±10.79%.70岁-79岁年龄段:女性为79.45%±9.53%.男性为43.46%±7.30%.80岁以上年龄段:女性为89.55%±1.04%.男性66.19%±17.56%.结论中国大陆地区男性在各年龄段发病率均低于同年龄段女性发病率,并随年龄患病率逐渐增多,男性与女性的每10年骨质疏松症增长率分别约为15%和20%;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4.62%(约25%),约1.4亿患病人群.【总页数】8页(P1-8)【作者】张智海;张智若;刘忠厚;袁伟【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脊柱外科 100012;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0025;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OCCGS;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脊柱外科 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中国大陆地区以-2.5 SD为诊断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文献回顾性研究 [J], 张智海;刘忠厚;石少辉;李艳宁2.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回顾性研究 [J], 张智海;沈建雄;刘忠厚3.两种诊断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与妊娠结局的回顾性研究 [J], 梅铃;张眉花4.中国人群定量CT (QCT)脊柱骨密度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和骨质疏松症QCT诊断标准的验证 [J], 李凯; 吴艳; 张郡; 汤光宇; 张雪芹; 张伟; 李小荣; 王玲; 王亮; 刘世炜; 吴静; 陈捷; 马远征; 程晓光; 赵林芬; 陈义忠; 周军; 邵继满; 曲海波; 郝晓光; 姜永宏5.解读——母乳喂养与中国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一项以社区为基础的回顾性研究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双能x线骨密度(dxa)诊断标准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双能x线骨密度(dxa)诊断标准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双能x线骨密度(dxa)诊断标准1. 引言1.1 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骨骼疾病,其中骨组织的密度减少,骨结构变得脆弱易折断。

这种病症在中国越来越普遍,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通过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我们将对骨质疏松症进行概述,包括定义、病因以及流行病学数据等;其次,我们将介绍骨密度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并详细介绍双能X线吸收测量技术(DXA)在诊断中的应用;接着,我们将重点讲解中国人特有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以及DXA诊断标准的制定背景与局限性分析;最后,文章将总结现有DXA诊断标准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进行展望,同时提出实施相关政策倡导和医学实践指导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双能X线骨密度(DXA)诊断标准。

通过对中国人特殊性考量以及当前DXA诊断标准的内容与局限性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与诊断水平,并为将来制定更加精准和适用于中国人群体的诊断标准提供参考。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这篇论文能够为临床工作者以及公共卫生决策者提供指导和参考,有助于促进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及风险管理。

2. 骨质疏松症概述2.1 定义与病因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骨组织的丧失率高于再生率,导致骨量减少、结构破坏和微弱化,进而增加骨折风险。

主要有两类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钙摄入不足等因素导致。

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是由其他健康问题引起,如长期使用药物(如激素)、营养不良或某些慢性疾病。

2.2 流行病学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超过1亿人口患有骨质疏松。

在中国这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中,根据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女性约有30%至40%被诊断为患有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常见的症状包括腰背疼痛、身高减矮、骨折易发等。

但是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忽略或误诊。

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骨质疏松时需结合患者的全面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二、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关键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量子计算机断层扫描(QCT)。

其中,DXA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辐射剂量低、检查简便、价格相对较低,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骨密度检查结果以T值和Z值来表示,T值≤-2.5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之一。

三、骨折风险评估。

骨折风险评估是骨质疏松诊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FRAX评分系统、Garvan评分系统等。

这些评估系统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折史、家族史等因素,对患者未来特定年限内发生骨折的风险进行评估,有助于及早发现高风险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骨密度检查和骨折风险评估外,临床医生还可结合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尿钙排泄量、骨代谢标志物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此外,骨髓穿刺、骨活检等检查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辅助手段。

五、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骨密度检查、骨折风险评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国际上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如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NOF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等。

这些标准对于规范临床诊断、统一诊断标准、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语。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骨质疾病,其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及早发现患者、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在诊断骨质疏松时应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骨密度检查、骨折风险评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结合国际上已有的诊断标准,以期提高骨质疏松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治疗水平。

2014-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2014-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编者按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成立两年了,各学科专家委员会组织本领域专家开展了学科指南或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

经过专家们多次认真讨论,反复修改,在2014年4月杭州国际会议上各学科组报告了指南或专家共识,与会代表反响很好,并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建议,大部分专家委员会按期完成了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

这些学科组的指南或共识参考了国外最新研究进展,贴近我国骨质疏松诊疗研的实际,旨在为各级医疗或研究机构开展骨质疏松临床和研究提供参考或指导。

本刊将在近期陆续刊登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编写的指南或共识。

本次刊登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以学科组署名的,表明该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已建立。

有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尚未建立起来,将用学科组牵头单位的名义发表专家共识,2015版指南或专家共识将全部以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名义发表。

这些专家共识将于2015年4月17日北京春季国际会议前夕在北京五环大酒店向与会代表再次报告,各单位如要建立研究手段,欢迎参会学习,请留意学会发出的后续通知。

*通讯作者:刘忠厚,Email:occgs@126.com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学科组 组长 张智海 刘忠厚 李娜其他审阅专家:张萌萌 黄琪仁 马远征 王亮 刘勇 刘新宇 朱钧 蓝旭 李士春 杨鸿兵 喻恒峰汤光宇 张伟 姚伟武 李绍林 彭俊红 周晟 周劲松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张智海);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刘忠厚);北京积水潭医院(李娜);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张萌萌);上海市第六医院(黄琪仁姚伟武);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309医院)(马远征王亮);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刘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新宇);湖南省怀化第一人民医院(朱钧);兰州军区总医院(蓝旭);北京石景山医院(李士春);北京密云中医院(杨鸿兵);江西省人民医院(喻恒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汤光宇);河北省三院(张伟);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绍林);武汉市普爱医院(彭俊红);甘肃省中医院(周晟);成都军区总医院(周劲松)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08(2014)09-1007-04摘要: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组织专家在2000年第二稿的基础上,复习了近年来国际国内在骨质疏松症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中国人群特点和中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实际情况,制定本共识为各级医疗机构开展骨质疏松症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骨质疏松症诊断准则(最新版)

骨质疏松症诊断准则(最新版)

骨质疏松症诊断准则(最新版)
1. 引言
这份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的骨质疏松症诊断准则,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准确诊断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2. 诊断标准
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以下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1. 骨密度测量: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DXA)测量髋部和腰椎的骨密度,T值低于-
2.5为骨质疏松症的标志。

2. 骨折史:患者有无骨折史,特别是髋、脊椎和桡骨的骨折。

3. 临床风险因素:年龄、性别、家族史、个人病史等是否存在增加骨质疏松症风险的因素。

4. 临床症状:包括骨疼痛、骨折、身高明显下降等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症状。

3. 诊断流程
根据上述诊断标准,以下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流程:
1. 询问病史: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病史、家族病史和临床症状。

2. 骨密度测量:使用DXA仪器测量髋部和腰椎的骨密度。

3. 评估骨折风险:根据骨密度结果和临床风险因素综合评估患
者的骨折风险。

4. 诊断结果:根据诊断标准判断患者是否符合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4. 结论
通过遵循最新的骨质疏松症诊断准则,医生和研究人员能够准
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本文档为最新版的骨质疏松症诊断准则,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血清铁调素、PⅠNP、β-CTX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血清铁调素、PⅠNP、β-CTX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论著·血清铁调素、PⅠNP、β-CTX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周颖昊,孟醒(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铁调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Ⅰ型原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82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50例健康围绝经期女性为对照组。

检测两组血清铁调素、PⅠNP、β-CTX水平,并对其水平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ⅠNP、β-CT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血清铁调素、PⅠNP和β-CTX联合诊断的AUC最高为0.932,诊断效能最高。

结论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降低,PⅠNP、β-CTX水平增高,血清铁调素、PⅠNP和β-CTX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且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关键词:血清铁调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原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中图分类号:R446Detection significance of serum hepcidin,PⅠNP andβ-CTX on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osteoporosisZHOU Yinghao,MENG Xing(Zhengzhou Orthopaedics Hospital,Zhengzhou,Henan45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etection significance of serum hepcidin,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 (PINP)and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1collagen(β-CTX)on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osteoporosis.【Methods】From October2018to October2019,82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osteopor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tudy group,and50healthy perimenopausal women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serum hepcidin,PⅠNP andβ-CTX were detected in the two groups,and their difference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level of serum hepcidin in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 while the levels of PⅠNP andβ-CTX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The AUC of combined diagnosis of serum hepcidin,PⅠNP andβ-CTX was0.932,with the highest diagnostic efficacy.【Conclusion】Serum hepcidin level is reduced and the levels of PⅠNP andβ-CTX are increased among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osteoporosis.Serum hepcidin,PⅠNP andβ-CTX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etection of perimenopausal osteoporosis,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has a higher diagnostic efficacy.Keywords:serum hepcidin;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1collagen; perimenopause;osteoporosis骨质疏松症是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及骨量减少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出现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1]。

骨质疏松认定标准

骨质疏松认定标准

骨质疏松认定标准
骨质疏松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骨密度测定的诊断标准,另一类是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标准。

基于骨密度测定的诊断标准,通常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的测量结果。

对于不同人群,判断标准有所不同。

对于绝经后女性和50岁及以上的男性,骨密度水平以T值表示,T值=(实测值﹣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

具体标准如下:
1. 骨量正常:T值大于或等于-。

2. 骨量减少:T值在-和-之间。

3. 骨质疏松:T值小于或等于-。

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标准,脆性骨折指的是轻微活动或日常生活受力即可发生的骨折。

表现符合下列其一者,即可诊断为本病: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DXA测量的中轴骨或桡骨远端1/3,T值≤﹣;骨密度测量符合低骨量(﹣<T-值<﹣),且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过脆性骨折。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

编者按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成立两年了,各学科专家委员会组织本领域专家开展了学科指南或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

经过专家们多次认真讨论,反复修改,在2014年4月杭州国际会议上各学科组报告了指南或专家共识,与会代表反响很好,并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建议,大部分专家委员会按期完成了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

这些学科组的指南或共识参考了国外最新研究进展,贴近我国骨质疏松诊疗研的实际,旨在为各级医疗或研究机构开展骨质疏松临床和研究提供参考或指导。

本刊将在近期陆续刊登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编写的指南或共识。

本次刊登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以学科组署名的,表明该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已建立。

有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尚未建立起来,将用学科组牵头单位的名义发表专家共识,2015版指南或专家共识将全部以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名义发表。

这些专家共识将于2015年4月17日北京春季国际会议前夕在北京五环大酒店向与会代表再次报告,各单位如要建立研究手段,欢迎参会学习,请留意学会发出的后续通知。

*通讯作者:刘忠厚,Email :occgs@126.com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学科组组长张智海刘忠厚李娜其他审阅专家:张萌萌黄琪仁马远征王亮刘勇刘新宇朱钧蓝旭李士春杨鸿兵喻恒峰汤光宇张伟姚伟武李绍林彭俊红周晟周劲松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张智海);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刘忠厚);北京积水潭医院(李娜);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张萌萌);上海市第六医院(黄琪仁姚伟武);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309医院)(马远征王亮);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刘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新宇);湖南省怀化第一人民医院(朱钧);兰州军区总医院(蓝旭);北京石景山医院(李士春);北京密云中医院(杨鸿兵);江西省人民医院(喻恒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汤光宇);河北省三院(张伟);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绍林);武汉市普爱医院(彭俊红);甘肃省中医院(周晟);成都军区总医院(周劲松)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08(2014)09-1007-04摘要: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组织专家在2000年第二稿的基础上,复习了近年来国际国内在骨质疏松症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中国人群特点和中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实际情况,制定本共识为各级医疗机构开展骨质疏松症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骨密度减少和骨质变薄,导致骨骼易碎和易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科学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症状。

1. 骨折史,无明显外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如脊椎骨折、髋部骨折等。

2. 身高减少,成年人身高减少2.5cm以上。

3. 腰背痛,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

4. 骨骼畸形,如驼背、弯曲等。

二、影像学检查。

1. 骨密度检测,骨密度T值≤-2.5。

2. X线检查,出现骨质疏松、骨折、骨质变薄等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清钙、磷,血清钙、磷水平正常。

2. 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PTH水平正常。

3. 25-羟维生素D3,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正常。

四、其他辅助检查。

1. 骨活检,骨密度检测、X线检查等不能明确诊断时,可进行骨活检。

五、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史等,综合判断是否符合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1. 存在明显的骨折史,且骨密度T值≤-2.5。

2. 无明显骨折史,但骨密度T值≤-2.5,且同时存在其他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

六、诊断注意事项。

1. 对于老年人、更年期妇女、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或存在明显骨折史的患者,应高度怀疑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

2. 临床医生在诊断骨质疏松症时,需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符合诊断标准。

七、结语。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科学准确的诊断标准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骨质疏松症,减少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应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避免漏诊和误诊,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成立两年了,各学科专家委员会组织本领域专家开展了学科指南或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

经过专家们多次认真讨论,反复修改,在2014年4月杭州国际会议上各学科组报告了指南或专家共识,与会代表反响很好,并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建议,大部分专家委员会按期完成了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

这些学科组的指南或共识参考了国外最新研究进展,贴近我国骨质疏松诊疗研的实际,旨在为各级医疗或研究机构开展骨质疏松临床和研究提供参考或指导。

本刊将在近期陆续刊登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编写的指南或共识。

本次刊登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以学科组署名的,表明该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已建立。

有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尚未建立起来,将用学科组牵头单位的名义发表专家共识,2015版指南或专家共识将全部以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名义发表。

这些专家共识将于2015年4月17日北京春季国际会议前夕在北京五环大酒店向与会代表再次报告,各单位如要建立研究手段,欢迎参会学习,请留意学会发出的后续通知。

*通讯作者:刘忠厚,Email :occgs@126.com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学科组组长张智海刘忠厚李娜其他审阅专家:张萌萌黄琪仁马远征王亮刘勇刘新宇朱钧蓝旭李士春杨鸿兵喻恒峰汤光宇张伟姚伟武李绍林彭俊红周晟周劲松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张智海);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刘忠厚);北京积水潭医院(李娜);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张萌萌);上海市第六医院(黄琪仁姚伟武);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309医院)(马远征王亮);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刘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新宇);湖南省怀化第一人民医院(朱钧);兰州军区总医院(蓝旭);北京石景山医院(李士春);北京密云中医院(杨鸿兵);江西省人民医院(喻恒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汤光宇);河北省三院(张伟);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绍林);武汉市普爱医院(彭俊红);甘肃省中医院(周晟);成都军区总医院(周劲松)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08(2014)09-1007-04摘要: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组织专家在2000年第二稿的基础上,复习了近年来国际国内在骨质疏松症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中国人群特点和中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实际情况,制定本共识为各级医疗机构开展骨质疏松症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参照WHO -2.5SD 的标准,也可以根据中国人群的实际情况采用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OCCGS )建议的-2.0SD 或者骨量下降25%作为诊断标准。

并提出了在使用DXA 骨密度诊断时需要注意DXA 的局限性,避免漏诊。

根据近年来定量CT 研究的成果,首次在共识中建议采用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 )和美国放射学院(ACR)推荐的腰椎QCT 骨密度低于80mg /cm 3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首次建议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FRAX 应用。

脆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重要性,并推荐综合影像检查诊断脆性骨折和鉴别诊断。

强调了骨生化检查的作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测量;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in Chinese PopulationZHANG Zhihai ,LIU Zhonghou ,LI NaThe Osteoporosis Committee of China Gerontological Soci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Zhonghou ,Email :occgs@126.comAbstract :Based on the year 2000the 2nd version of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the Osteoporosis Committee of China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CCGS )has organized experts to learn the research advance in recent years all over the world ,to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opulation and the medical practic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in China ,and to make the following consensus of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for guidelines of osteoporosis management in all levels of medical7001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年9月第20卷第9期Chin J Osteoporos ,September 2014,Vol 20,No.9Published online www.wanfangdate.com.cn doi :10.3969/j.issn.1006-7108.2014.09.001center.Detection of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BMD)is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ment in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The DXA-2.5SD criteria recommended by WHO is widely used.Also the diagnose standard can be set as-2.0SD or25%reduce of BMD recommended by OCCGS according to real status of Chinese population.Attention needs to be paid to the limitation of DXA in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in order to avoid misdiagnosis.With the advance in QCT BMD measurement in recent years,the80mg/cm3QCT criteria proposed by ISCD and ACRis also recommended in the consensus.The application of FRAX in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is suggest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fragility fracture is an important diagnosis in osteoporosis.It should be diagnosed and differentially diagnosed combining with image examination.The clinical use of bone biochemical examination is emphasized.Key words:Osteoporosis;BMD;Diagnosis standard;Radiology0引言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并发症脆性骨折可使患者致残,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是对其进行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

为此,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组织专家在1999年第一稿和2000年第二稿基础上,充分复习近几年来国内外在骨质疏松症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中国人群的特点和中国骨质疏松防治的实际情况,编写第三稿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专家共识”,为各级医疗机构骨质疏松症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1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质量受损及骨强度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2临床表现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周身疼痛、身高降低、驼背、脆性骨折及呼吸系统受影响等。

3骨质疏松症诊断原则骨质疏松症诊断一般以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以及(或者)发生脆性骨折等为依据,发生脆性骨折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骨密度检查结果对于人群的早期诊断比较重要。

鉴别原发性、继发性或特发性骨质疏松,参考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CT、MRI、骨密度测量、ECT等)。

实验室生物化学指标可以反映人体骨形成和骨吸收情况,生化测量本身不能用于诊断骨质疏松,但有助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以及早期评价对骨质疏松治疗的反应。

4骨密度测量方法与诊断标准骨密度测量技术主要是利用X线通过不同介质衰减的原理,对人体骨矿含量、骨密度进行无创性测量方法。

目前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四肢DXA(pDXA)和定量CT(QCT)等。

跟骨超声及其它四肢骨骨密度测量适用于体检筛查。

4.1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DXA检查采用T值进行诊断,其测量的T值是将受试者的骨密度值与一个正常参考人群的平均峰值骨密度和标准差比较。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8年和2004年发布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见表1)。

其明确表述为: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使用DXA测得的股骨颈骨密度,参照白种人年轻女性峰值骨量减少2.5标准差(-2.5SD)及以上,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由于黄种人峰值骨量低于白种人等原因,国内也推荐使用低于峰值骨量2标准差(-2.0SD),或者骨量下降25%作为诊断标准。

在DXA的临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诊断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首先,DXA诊断标准采用的是T值,而T值的结果取决于不同DXA仪所设定的正常参考数据库。

国内目前使用的DXA以进口产品为主,由于每个生产厂家所设定的参考数据库不同,其计算出的T值也就不同,所以患者在不同机器检测的结果略不同。

对于儿童、绝经前妇女以及小于50岁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用Z值表示,Z值=(测定值-同龄人骨密度的均值)/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

其次,DXA是平面投影技术,测量的是面积骨密度,测量结果受到被测部位骨质增生、骨折、骨外组织钙化和位置旋转等影响,尤其是老年人群。

除了DXA检查常规测量腰椎和髋关节两个部位外,还可测前臂远端骨密度,或进一步做QCT检查或X线平片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