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
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答:
1、奥氏体:碳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过冷奥氏体:处于临界点A1以下的不稳定的将要发生分解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M转变结束后剩余的奥氏体。
2、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索氏体:在650~600℃温度范围内形成层片较细的珠光体。
屈氏体:在600~550℃温度范围内形成片层极细的珠光体。
贝氏体:过饱和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
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3、临界冷却速度V K:淬火时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
4、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在临界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十分缓慢的冷却速度(炉冷、坑冷、灰冷)进行冷却的一种操作。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A c3或A ccm以上30~80℃,保温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淬火: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一般为油冷或水冷),从而得马氏体的一种操作。
回火: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操作。
冷处理:把冷到室温的淬火钢继续放到深冷剂中冷却,以减少残余奥氏体的操作。
时效处理:为使二次淬火层的组织稳定,在110~150℃经过6~36小时的人工时效处理,以使组织稳定。
5、调质处理:淬火后再进行的高温回火或淬火加高温回火
6、淬透性:钢在淬火后获得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
淬硬性:钢在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的最高硬度。
7、回火马氏体:过饱和的α固溶体(铁素体)和与其晶格相联系的ε碳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回火索氏体:在F基体上有粒状均匀分布的渗碳体。
回火屈氏体:F和细小的碳化物所组成的混合物。
8、第一类回火脆性:淬火钢在250℃~400℃间回火时出现的回火脆性。
第二类回火脆性:淬火钢在450℃~650℃间回火时出现的回火脆性。
10、表面淬火:采用快速加热的方法,将工件表层A化后,淬硬到一定深度,而心部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法。
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的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及显微组织,从而使工件表层获得所需特殊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二、填空题
1、钢的热处理是通过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操作来改变其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2、钢在加热时P→A 的转变过程伴随着铁原子的扩散,因而是属于扩散型相变。
3、钢加热时的各临界温度分别用A C1、A C3和A ccm表示;冷却时的各临界温度分别用
A
、A r3和A rcm表示。、
r1
4、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速度主要受到温度T、加热速度、原始组织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5、在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中,钢的含碳量越高,奥氏体化的速度越快,钢中含有合金元素时,奥氏体化的温度要高一些,时间要长一些。
6、一般结构钢的A晶粒度分为 8 级, 1 级最粗, 8 级最细。按 930℃加热保温 3~8h 后,晶粒度在 1~4级的钢称为本质粗晶粒钢,5~8级的钢称为本质细晶粒钢。
7、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均属层片状的 F和 Fe3C的机械混合物,其差别仅在于片层间距大小不同。
8、对于成分相同的钢,粒状珠光体的硬度、强度比片状珠光体硬度、强度高,但塑性、韧性较好。
9、影响C曲线的因素主要是化学成分和加热温度、保温时间。
10、根据共析钢相变过程中原子的扩散情况,珠光体转变属扩散型转变,贝氏体转变属半扩散型转变,马氏体转变属无扩散型转变。
11、马氏体的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为板条状马氏体,是由含碳量小于0.2% 的母相奥氏体形成,其亚结构是位错缠结;另一种为片状(或针状) 马氏体,是由含碳量大于1%的母相奥氏体形成,其亚结构是孪晶。
12、上贝氏体的渗碳体分布在成排的铁素体片之间,而下贝氏体的渗碳体较细小,且分布在铁素体针内一定方向,所以就强韧性而言,B下比B上较好。
13、钢的 C 曲线图实际上是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图,也称 TTT图,而CCT曲线则为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14、过冷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仅仅是晶格的改变,而碳含量没有改变,所以马氏体是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15、其他条件相同时,A中的C% 愈高,A→M的Ms温度愈低,A 量也愈多(或高)。
16、马氏体晶格的正方度( c/a )表示了,c/a的值随而增大。
17、目前生产上,在选择淬火冷却介质时,通常是碳素钢零件淬水,合金钢零件淬油。
18、淬火后获得全部M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称为淬火临界冷却速度 Vk。Vk 愈小,钢的
淬透性愈好。
19、钢的淬硬性主要决定于过冷奥氏体中的含碳量,钢的淬透性主要决定于化学成分和奥氏体化温度。
20、淬火钢在 150~250℃回火称为低温回火;在 100~150℃进行长时间加热(10~50 小时 ), 称为时效处理,目的是消除内应力。
21、通常利用等温淬火获得以下贝氏体为主的组织。
22、所谓正火就是将钢件加热至Ac3或 Accm以上30~50℃,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操作。
23、J 是钢淬透性的符号,它表示末端淬透性。
24、淬火加高温回火称为调质,组织是回火索氏体。
25、感应加热淬火用钢的含碳量以0.25%~0.6%为宜。
26、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是分解、表面吸收和原子扩散。
27、工件淬火时先在水中冷却一定时间后再放至油中冷却的方法叫做双液淬火。
28、低碳钢渗碳后缓冷到室温的渗层组织,最外层应是P+Fe3C层,中间是 P层,再往里是F+Fe3C层。
29、氮化层厚度一般不超过0.5mm,所以氮化零件留磨量在直径方向不应超过0.2mm。
30、习惯上中温碳氮共渗又称氰化,低温碳氮共渗又称软氮化。
三、简答题
1、钢的热处理操作有哪些基本类型?试说明热处理同其它工艺过程的关系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⑴热处理包括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普通热处理里面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表面淬火包括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渗氮和碳氮共渗等。
⑵热处理是机器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一个毛坯件经过预备热处理,然后进行切削加工,再经过最终热处理,经过精加工,最后装配成为零件。热处理在机械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热处理工艺不但可以强化金属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潜力、降低结构重量、节省材料和能源,而且能够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大幅度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做到一个顶几个、顶十几个。此外,通过热处理还可使工件表面具有抗磨损、耐腐蚀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
2、指出 A1、A
3、A cm; A C1、A C3、 A ccm; A r1、A r3、A rcm各临界点的意义。
答:A1:共析转变线,含碳量在0.02~6.69%的铁碳合金冷却到727℃时都有共析转变发生,形成P。
A3:奥氏体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
A cm: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