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放射课件: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19d16ee518964bce847c1b.png)
超急性期:T1WI、T2WI等信号 急性期: T1等信号,T2低信号 亚急性期:早期 T1高信号,T2低信 晚期 T1、T2均为高信号 慢性期: 早期T1、T2高信号 晚期T、T2 高信号周围低信 号环
急性急性亚急性期
亚急性期
慢性期
变性
不同组织变性机制不同,MRI表现不同。 脑组织变性(脱髓鞘改变、白质变性、中 毒……),变性部分水分增加,T1、T2时 间延长 椎间盘变性,富含蛋白质、水份的弹性间 盘水份减少,纤维组织增多。因此,T1WI、 T2WI变性的间盘信号低于正常的椎间盘组 织。
超急性期出血(4-6小时): 氧合血红蛋白:等 信号 急性期(1-3天): 去氧血红蛋白 (Fe2+HbOHbFe2+): 缩短T2时间 :T2WI中心低信号 T1不受影响: 灶周水肿T1低信号,T2高信号 亚急性期早期(3-6天): 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 (Fe3+Hb): 缩短T1时间: T1血肿外围高信号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是目前唯一能无创伤地检测活体组织化学 特性的方法,可进行活体脑组织的代谢、生 化研究及定量分析。
N-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 肌酐(Cr) 乳酸(Lac) 胆碱(Cho)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通过血氧饱和度对比变化而实现的成像方 法,称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成像(BOLD); 无损伤观察活体大脑功能; 广泛应用于人脑的从视觉到嗅觉,从运动 到学习记忆、推理决策,从老年痴呆症到 各种神经病症、肿瘤术前评估等方面。
磁共振弥散成像(DWI)
是利用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反 映组织和细胞微观结构的一种新的MR成像 技术。
放射课件:骨关节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放射课件:骨关节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ad512e87a8114431b90dd8fe.png)
9
骨破坏
定义: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或因神经营养障 碍导致骨的溶解吸收而造成局部的骨缺失。
X线表现: 骨质缺损: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 失,全无骨质结构 病灶形态:虫蚀状、鼠咬状、斑片状、囊状、 浸润状、溶冰状 病灶边缘:清楚或模糊,规整或不规整,有、 无硬化环 病灶数目:单发或多发
77
颈椎退性性变,项韧带钙化
78
臀部软组织钙化
臀部软组织由于 长期注射形成原 形结节影。
79
囊虫钙化
盆部、双 大腿肌肉 内有多数 大米粒状 钙化斑最 长着达 1.5cm
80
软组织内脂肪或气体影
脂肪瘤、脂肪肉瘤 软组织气体:外伤、术后、含气器官穿孔
破裂、产气杆菌感染、组织退变等原因引 起
21
内生骨瘤
X线平片,左股 骨颈髓腔内环状 影,其内有骨小 梁结构。
CT-MPR,周边 薄层骨皮质与内 部松质骨显示更 为清楚。
22
慢性骨髓炎:窦道显示清晰
23
MR
髓腔病变显示较平片和CT敏感 破坏区T1WI呈中低信号,T2WI信号
增高 正常骨皮质呈低信号,其破坏呈相对
高信号
24
骨髓炎 平片:骨破坏,骨膜增生,周围软组织肿胀。 MRI:髓腔异常信号,周围软组织弥漫肿胀 。
86
一、关节肿胀
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大,密 度略增高,软组织结构欠清晰
CT或MR检查优于X线平片检查 见于急慢性关节感染、骨折及脱位
87
关节肿胀 (关节滑膜结核)
88
返回
二、关节间隙异常
表现为增宽、变窄 或宽窄不均
增宽可见于关节积液 变窄可见于关节退行
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ppt演示课件
![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13bace76eeaeaad0f3300e.png)
肺叶不张模式图
. 13
右上叶肺不张
.
14
右中叶肺不张
. 15
左上叶肺不张
. 16
左下叶肺不张
. 17
右下叶肺不张
. 18
小叶性肺不张
. 19
肺实变(Consolidation)
肺对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渗出和实变 液体(炎性渗出液、出血、水肿液) 蛋白、细胞 灶性、肺段、全叶实变 见于各种急性炎症、渗出性肺结核、 肺出血、肺水肿
.
35
空腔(Air containing space)
. 36
空腔
囊状支气管扩张
.
37
两肺广泛肺大泡
. 38
结节与肿块
病灶以结节或肿块为基本的病理形态 直径在2cm以下称为结节 直径在2cm以上称为肿块 单发者常见于肺癌、结核球、炎性假瘤等 多发者最常见于转移瘤
.
39
肿块
肺肿瘤以形成肿块为特征 良性肿瘤:边缘锐利光滑,生长缓慢 一般不发生坏死 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生长迅速,速度不均 短毛刺、中心坏死、分叶脐样切迹 囊性肿瘤:光滑圆形,随呼吸发生形态改变 非肿瘤性肿块:炎性假瘤、结核球等
. 2
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
阻塞原因: 腔内肿块、异物、先天性狭窄 分泌物郁积、水肿、血块、痉挛 外压性阻塞 部分阻塞:肺气肿 完全阻塞:肺不张
.
3
支气管阻塞性表现
(一)、阻塞性肺气肿 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 可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 肺气肿:局限性肺气肿 弥漫性肺气肿
.
4
局限性肺气肿
. 7
肺广泛气肿
.
8
弥漫性肺气肿
. 9
末梢细支气管 远侧肺组织的 肺气肿: 小叶性肺气肿
放射课件: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放射课件: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387a6b9dbed5b9f3f90f1cf8.png)
向健侧移位
向患侧移位
无明显移位
2009.8.3
2009.8.11
第五节 膈的改变
一、形态改变 1、幕状粘连 2、限局性膈膨出 3、肿块 4、膈平直
第五节 膈的改变
二、位置改变: 升高:??? 降低:???
三、运动改变: 减弱或消失: 矛盾运动:
4
第四节 胸膜病变--胸腔积液
(二)限局性胸腔积液影像表现
4、纵隔包裹性积液:液体聚集在纵隔胸膜 与脏层胸膜之间。
表现:两上纵隔胸膜积液时:表现为两上纵 隔旁呈尖端向上的三角形影,中等量或大 量时,阴影外缘可呈弧形突出或呈分叶状, 侧位片时,前上纵隔或后上纵隔密度增高, 边界不清。
第四节 胸膜病变--胸腔积液
影像表现:患侧胸腔内有高度透明的空气腔, 其中无肺纹理;肺组织不同程度受压萎缩; 患侧膈下降,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健侧移 位;有时可见纵隔疝;脏壁层胸膜粘连时, 可见条状粘连带状影。
压缩肺边缘
气胸
压缩肺边缘
气胸
第四节 胸膜病变-气胸或液气胸
2、液气胸( hydropneumothorax ):
第四节 胸膜病变 -肥厚、粘连、钙化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pleural thickening,
adhesion and calcification)
炎性纤维素渗出、肉芽组织增生,外伤出血 机化均可引起~。常见于结核性胸膜炎、 脓胸、出血机化。
影像表现:轻度时,表现为患侧膈肋角变钝, 膈肌运动受限,膈肌变为平直。
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性阴影 纵隔向健侧移位 肋间隙增宽 横膈下降
大量胸腔积液
738774
(医学课件)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
![(医学课件)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1038ba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6.png)
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概述•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的成像原理与技术•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的案例分析•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的展望与发展01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概述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是指疾病或病变在医学影像学检查中表现出的异常征象,如形态、大小、密度、边缘等方面的变化。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病变部位可分为颅脑、呼吸系统、骨骼系统等;按病变性质可分为炎性病变、肿瘤性病变、外伤等。
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的定义与分类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对于医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病变特征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部位、程度等,为进一步的确诊和治疗提供依据。
例如,在胸部X线检查中,通过对肺部结节、浸润影、胸腔积液等病变特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肺癌、肺炎等病变,为后续的病理活检和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在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性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未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将会更加精细化、智能化和综合化,将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支持。
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的历史与发展趋势02医学影像学基本病变特征的成像原理与技术X线是一种电磁波,可在穿透人体组织时产生散射和吸收,形成透射和阻射的图像。
X线成像技术包括平片、造影、断层等,可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成像。
CT(计算机断层成像)是利用X线旋转扫描人体,通过计算机重建断层图像的技术。
CT成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可清晰地显示器官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
MRI(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强磁场和高频电磁波,产生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共振,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位
卧位
肺底积液
1
2
3 水平叶间胸膜、斜裂积液
影像表现:患侧胸腔内有高度透明的空气腔, 其中无肺纹理;肺组织不同程度受压萎缩; 患侧膈下降,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健侧移 位;有时可见纵隔疝;脏壁层胸膜粘连时, 可见条状粘连带状影。
压缩肺边缘
气胸
压缩肺边缘
气胸
第四节 胸膜病变-气胸或液气胸
2、液气胸( hydropneumothorax ):
一、形态的改变: (一)纵隔增宽:脓肿、炎症、肿瘤、出
血及脂肪组织增加均可使纵隔增宽;主 动脉瘤及肺动脉瘤也可 影像表现:纵隔增宽,不同原因,其影像 特征不同
纵隔血肿
食管破裂感染
胸 骨 后 甲 状 腺 肿
胸 骨 后 甲 状 腺 肿
MPR重建
胸骨后甲状腺肿
胸骨后甲状腺肿
胸内甲状腺肿
胸内甲状腺肿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第一节 支气管阻塞性改变* 第二节 肺部改变** 第三节 肺门的改变 第四节 胸膜病变 第五节 纵隔的改变 第六节 膈的改变
本章重点、教学计划
重点讲授支气管、肺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掌握支气管、肺基本病变常见原因、影
像表现 熟悉胸膜的病变特征(气胸、液气胸) 了解肺门、纵隔、膈肌的基本病变原因
胸膜肿瘤(pleural tumor)
– 原发性:纤维瘤、间皮瘤、肉瘤等。 – 转移性:
影像表现:以胸膜为基底的半球形、扁丘状 及不规则形状的软组织影,边缘光滑,密度 均匀。转移瘤常伴有肋骨破坏。间皮瘤可伴 有胸腔积液。
胸腔包裹积液与肿瘤相似,B超、CT、MRI 鉴别有意义。
胸膜结节
第五节 纵隔的改变
第四节 胸膜病变 -肥厚、粘连、钙化
重度时患侧肺野密度增高,胸廓塌陷, 肋间隙变窄,沿胸廓内缘可见带状阴影, 有时纵隔向患侧移位及脊柱侧弯等。
钙化时,表现为片状、不规则的点状或 条状钙化影,有时包绕肺表面呈壳状与 骨性胸廓之间有一透亮间隙。
胸膜肥厚钙化
胸 膜 肥 厚 钙 化
第四节 胸膜病变--胸膜肿瘤
—
气 管 撕 裂 纵 隔 气 肿 、 皮 下 气 肿
第五节 纵隔的改变
二、位置的改变 1、向健侧移位:胸腔积液、气胸、较大肺肿瘤、胸
膜肿瘤、巨大纵隔肿瘤等 2、向患侧移位:肺不张、肺硬变、广泛性胸膜肥厚,
肺切除及胸改术后 3、纵隔疝:一侧肺气肿时,过度膨胀的肺组织连同
纵隔同时向健侧移位,称为~。好发在---? 4、纵隔摆动:支气管异物引起一侧主支气管不完全
738902
第四节 胸膜病变--胸腔积液
(一)游离性胸腔积液影像表现: 2、中等量积液表现:
患侧肺野下部呈外高内低边缘模糊的弧线 影,密度外高内低,下高上低。
膈肋角消失,膈肌界限不清; 纵隔向健侧移位。
胸腔积液
711309
卧位胸腔积液
第四节 胸膜病变--胸腔积液
(一)游离性胸腔积液影像表现: 3、大量胸腔积液影像表现:
– 凡引起肺门增大者;肺门支气管及血管周 围间质内病变所致,病毒肺炎、间质肺水 肿等。
右上叶不张、下三角征
肺门密度增加
第四节 胸膜病变--胸腔积液
一、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 游离性:少量
中等量 大量 局限性:包裹性积液(encapsulated effusion) 叶间积液( interlobar effusion) 肺底积液( subpulmonary effusion) 纵隔包裹性积液( mediastinal encapsulated effusion)
总结与思考:
结合病理改变理解影像的基本变化 了解基本病变的常见疾病 思考相应影像变化下的临床症状
胸膜腔内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为~。见于支气管胸 膜瘘、外伤、手术后及胸腔穿刺后。
影像表现:立位X线检查时,明显的液气胸可见患 侧胸腔内有一横贯胸腔的液平面,液体上方有时 可见被压缩的肺组织;
液体少时,仅于膈角见到液平面; 气体少时,仅可见到液平面,而见不到气胸征象。 胸膜粘连时,可形成局限性或多房性液气胸。
第四节 胸膜病变--胸腔积液
(二)限局性胸腔积液影像表现 2、叶间积液: 表现为叶间裂隙处的梭形致密影,边缘光滑,
密度均匀,梭形阴影的两尖端与叶间裂相连。 大量叶间积液时,表现为叶间裂隙的球形阴影; 游离积液进入叶间时(斜裂下部)表现为尖
端向上的三角形阴影。
叶间积液水平裂?斜裂?
第四节 胸膜病变--胸腔积液
阻塞时,两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呼气时,纵隔 向健侧,吸气时,恢复原位,称为~。
向健侧移位
向患侧移位
无明显移位
2009.8.3
2009.8.11
第五节 膈的改变
一、形态改变 1、幕状粘连 2、限局性膈膨出 3、肿块 4、膈平直
第五节 膈的改变
二、位置改变: 升高:??? 降低:???
三、运动改变: 减弱或消失: 矛盾运动:
(二)限局性胸腔积液影像表现
纵隔包裹性积液: 两下纵隔胸腔积液:下纵隔心脏两旁三角形
影,尖端向上,基底向下,大量积液时, 易误诊为心包积液。 B超、CT或MRI可清楚显示纵隔包裹性积液 的部位和积液的多少
第四节 胸膜病变-气胸或液气胸
二、气胸(pneumothorax):
概念:气体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见于胸 壁穿通伤、手术及胸腔穿刺;人工气胸、 自发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4
第四节 胸膜病变--胸腔积液
(二)限局性胸腔积液影像表现
4、纵隔包裹性积液:液体聚集在纵隔胸膜 与脏层胸膜之间。
表现:两上纵隔胸膜积液时:表现为两上纵 隔旁呈尖端向上的三角形影,中等量或大 量时,阴影外缘可呈弧形突出或呈分叶状, 侧位片时,前上纵隔或后上纵隔密度增高, 边界不清。
第四节 胸膜病变--胸腔积液
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性阴影 纵隔向健侧移位 肋间隙增宽 横膈下降
大量
第四节 胸膜病变--胸腔积液
(二)限局性胸腔积液影像表现
1、包裹性积液: 发生于前后胸壁的包裹性积液,胸部正位片时,表
现为患侧肺野呈片状密度增高影,其中可见重叠的 肺纹理影像。 在侧位或切线位片上,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 半圆形或扁丘状阴影,其上下缘与胸壁呈钝角,边 缘清楚,密度均匀。 发生于侧后胸壁的包裹积液,在切线位上表现同
第四节 胸膜病变 -肥厚、粘连、钙化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pleural thickening,
adhesion and calcification)
炎性纤维素渗出、肉芽组织增生,外伤出血 机化均可引起~。常见于结核性胸膜炎、 脓胸、出血机化。
影像表现:轻度时,表现为患侧膈肋角变钝, 膈肌运动受限,膈肌变为平直。
第四节 胸膜病变--胸腔积液
(一)游离性胸腔积液影像表现: 1、少量(300ml):
患侧膈肋角变钝 深呼吸气时,可随呼吸上下运动 侧卧水平透照时,可见沿侧胸壁内缘的带
状密度增高影 B超、CT、MRI对少量积液敏感
CR/CT:762620 06.07.27
06.08.31
同上
胸腔积 液
及影像表现
第三节 肺门的改变
一、肺门增大或缩小 肺门增大:肺门血管增粗、淋巴结增大、肺癌等
一侧大:肺门淋巴结增大常见,如结核、肺癌转移或中 央型肺癌,一侧肺动脉或肺静脉扩大
两侧大:多见于结节病、淋巴瘤、尘肺和肺动脉高压。
肺门缩小:血管发育畸形,肺动脉狭窄、肺动脉栓 塞、法乐四联症
T-Cell
第五节 纵隔的改变
(二)纵隔气肿(mediastinal emphysema)
原因:气管、支气管损伤是发生纵隔气 肿的常见原因,创伤及手术后;肺囊肿、 大泡或空洞及肺气肿的肺泡破裂;食管 破裂等。常与气胸或皮下气肿并存
影像表现:纵隔内条带状气体影及伴随 原因相应的征象
—
气 管 撕 裂 纵 隔 气 肿 、 皮 下 气 肿
鉴别肿块、血管:检查方法很重要。CT、MRI或 血管造影
双 侧 肺 门 增 大 结 节 病
--
一侧肺门增大-肺癌
原发性 肺动脉高压
肺血多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血管性肺门增大
肺门缩小--典 型 F4
第三节 肺门的改变
二、肺门移位 原因:肺不张:上叶不张—肺门上移;
下叶不张—肺门下移; 肺纤维化牵拉:肺结核或慢性肺炎。 三、肺门密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