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惊海天》ppt【完美版课件】

合集下载

《一着惊海天》PPT优秀课件

《一着惊海天》PPT优秀课件
副标题:直观、全面,具有事件概括性,能够交代清楚新 闻故事。“目击”突显现场感;“首架次”让主题更集中,事 件更突出;“成功着舰”的结果,也让新闻报道更具价值。
学习任务一 初读感知
2.此文的写作顺序紧扣标题中的哪个字?请据此给课 文划分层次。
紧扣“着”字。 第一部分(1—4):写着舰前的“惊颤”。 第二部分(5—21):写着舰时的“惊魂”。 第三部分(22—26):写着舰后的“惊喜”。
文体知识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具体详细、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表现典型人物 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讯的类型有很多,最常见的 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学习任务一 初读感知
1.此课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主标题:“着”是专业术语,指着舰。“一着”可以理解 为第一次着舰,也可以理解成舰载机着舰的瞬间,由飞行到降 落,戛然而止的状态。“海天”具有双重含义,既指客观的广 阔自然环境,也喻指整个世界。“惊”意蕴丰富,指舰载机惊心 动魄的着舰过程震惊全世界。
学习任务三 再读探究
类别 时效性 报道对象
篇幅
表达方式
消息
新闻 特写
通讯
强 一般 较弱
事件整体
一般而言比较短
以记叙、说明 为主
某一场景
篇幅比较灵活
以记叙、描写 为主
整体及细节
篇幅较长
综合运用多种 表达方式
课堂小结
此文是一篇通讯,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 一极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 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 国情感。通过学习此文,我们也应该为祖国军事上的重大突破 而感到自豪;同时,在现阶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早日 为祖国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3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36张PPT)
⑤三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迈出中国人探索浩渺太空中 的又一步,把中国足迹再一次镌刻在浩瀚宇宙。
返回目录
⑥“这是科学探索与航天梦想最美的相遇!”星空摄影师戴建峰凝视 着相机取景器,难掩激动感叹道。他辗转数千公里,早早守候在发射场附 近,捕捉飞船升空的完美轨迹和精彩瞬间。
⑦对神舟飞天的自豪和骄傲洋溢在人们的脸上。牧民乌尼尔的家距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30公里。她跟丈夫平时很早入睡,而今特意熬夜,守在窗 前。“神舟就从我家附近飞天,我们特别骄傲,比过节还欢喜。”她说。
助学资料
基础预练
新题秀场
返回目录
情境语言综合运用 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厉害了,我的国”的活动中,收集了一些图片和资 料,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助学资料
基础预练
新题秀场
返回目录
1.同学准备把这些图片和资料编辑在一个栏目里,请你给这个栏目起个名 字。(不得使用“厉害了,我的国”) _【_示__例__】__有__一__种__成__就__叫__中__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感知
课中品读
返回目录
2.文段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 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_①__表__现__人__们__对__我__国__航__母__舰__载__机__首__次__着__舰__的__关__注__;__②__烘__托__当__时__紧__张__的__氛__围__、_ _胜__利__的__喜__悦__等__;__③__增__强__新__闻__的__现__场__感__,__增__强__感__染__力__;__④__侧__面__表__现__舰__载__机__着_ _舰_风__险__极__大__、__意__义__重__大__,__从__而__突__出__了__主__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40张PPT)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40张PPT)
第一部分(1——4段):交代辽宁舰着舰前的时间、 地点和准备、意义与风险。 第二部分(5——21段):详细报道着舰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22——26段):人们欢庆的场面,再次 强调成功着舰的历史意义。
➢ 通讯报道虽然在时效性上不及消息,但也要求迅 速及时。本文的时效性表现在哪里?
本文是登载在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上, 报道2012年11月23日我国舰载机着舰的事。
通讯,是详细报道有新闻意义的典型 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 通讯社常用的文体。要及时准确地报道 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 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通讯的特点 新闻性 文学性 评论性
通讯的分类:
按内容分
通讯一般分为人物 通讯、事件通讯、 工作通讯等。
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 断,完成度68%3月4日抵达大 连港。
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2012年9月25日,正 式更名辽宁号,经过十次试航,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 式交付海军,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舰。
1.精读课文第1—4段,想一想:文章开头为什么描写渤海某海域海上恶劣的环境 ?文中引用着舰遇难事故数据有何作用?
第一段环境描写: ①交代活动的场景,照应标题; ②这样一个全景式描写,使航空 母舰、海洋、风浪、军旗交织出 一种壮美的意境,为下文做铺垫。 ③渲染气氛,引发读者的关注和 继续阅读的兴趣。
【一丝不苟】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白手起家】 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 业。 【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无怨无悔】 既没有怨恨,也不后悔。指心甘情愿地接受某 种事实或结果。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惊心动魄( pò )
21002
预习检测——词语解释
预习检测
澎湃: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桅杆: 船上挂帆的杆子;轮船上悬挂信号、装设天线、支撑观测台的高杆。 凛冽: 刺骨地寒冷。 镌刻: 雕刻。 浩瀚: 水势盛大。 娴熟: 熟练。 默契: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咆哮: 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文中形容发动机的轰鸣声。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 首架次成功着舰
21002
学 习 目 标
21002
默读课文,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 1
功着舰的过程及意义。 品读细节,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 2 着舰惊心动魄的气势。 寻读课文,找出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 3 成功着舰中穿插的其他内容,体会其作用。
作者介绍
蔡年迟,湖北浠水人,海军大校,某报主任编辑,硕士研 究生。先后随同我国舰艇编队出访18个国家,发表新闻、 文学、摄影作品2千余篇(幅),28篇在全国获奖,其中《 一着惊海天》一文入选全国中学语文教材(八年级);6次 荣获中国新闻奖,1次荣立二等功,13次荣立三等功。
蒲海洋,四川射洪官升镇人,海军某报社首席记者,海军 上校军衔。与蔡年迟合作撰写的新闻特写《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刊登于 2012年12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一版,先后获得了中国新 闻奖三等奖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
21002
预习检测——词语解释
预习检测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突出此时着舰之险,衬托了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 3.这四段作为一个整体,对于整篇文章有何作用?
渲染了一种庄严、紧张而又有条不紊的氛围。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③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突出主题。
2、文中用了很多比喻修辞,找出来,仔细品味。
答题模板:❶这句话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 作……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❸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第19段)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 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❶这句话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舰载机的飞行” 比喻成“闪电”,❷形象地写出了舰载机飞行迅速却稳 稳地停下来的情形。❸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4 一着惊海天
新课导入
多少年来,航母建设一直承载着国人百年 强国强军的梦想“着舰”和“起飞”是航母 建设的两道坎,其中着舰是世界公认的高风 险难题,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
2012年11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中国航母舰载战 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这艘举世期待的 航母就是中国首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辽宁舰。
快速浏览课文,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1)着舰前的准备 (2),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3—4)。
第二部分(5-20):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1-26):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 激动的场景。
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 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 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完美版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完美版
第二层:(5-20)详细描述战斗机 在地空的默契配合下成功着舰。
第三层:(21-26)详细描述战斗 机着舰成功的伟大意义及人们的成 功后的喜悦。
精读品味
一、文章的标题有何妙处?
1、吸引读者; 2、“惊海天”运用拟人、夸张修辞, 突出强调战斗机成功着舰影响巨大;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中心,赞 美战斗机的成功着舰,表达强烈的民 族自豪感爱国情感。
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 改进。解放军的目标是对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 母舰进行更改制造,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 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 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全长300多米、舰 304.5米,吃水线长270 宽70多米、 长 米
高60多米, 相当于20层
归纳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事件的全程 事件中的片段 事件来龙去脉
必须具备when、 只强调who、 where、who、 what、how
what
强调6要素
必须具备标题、并不强调5个
导语、主体
结构
客观的叙述 形象的描写
并不强调5个 结构
形象的描写
3、归纳出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1-4)战斗机着舰前全 舰准备、着舰成败备受关注。
精读品味 2、第①段表达效果(段落作用)
环境描写,渲染壮美激越豪 情万丈的氛围,烘托期待战斗机 成功着舰的紧张激动心情,为下 文详写舰载机成功着舰作铺垫。
精读品味
3、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 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 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 风险的难题。 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烘托期待舰载 机成功着舰的紧张激动心情,为下文 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作铺垫。

《一着惊海天》ppt【完美版课件】34页PPT

《一着惊海天》ppt【完美版课件】34页PPT
《一着惊海天》ppt【完美版课件】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一着惊海天》课件(22页)

《一着惊海天》课件(22页)
4 一着惊海天
新 闻 特 写
学习目标
• 1、了解报纸通讯的特点。 • 2、体会文章的价值感、层次感和
美觉感。
• 3.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 成功着舰的自豪感,加强爱国情感 ,发奋努力,扬我国威。
“一着惊海天〞,是我们辽宁号航空 母舰首次战斗机成功首舰的写照,到底 是怎样惊海天的呢? 今天,我们就学 习这篇文章,感受我们祖国伟大的军事 力量。
一 读一读字音
着(zhuó〕陆 凛〔 lǐn〕冽 默契〔 qì 〕 殚〔dān 〕精竭虑 j镌uā〔n 〕刻 桅〔wéi 〕
杆 xián

二 记一记词义
1.白手起家: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2.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3.镌刻:雕刻。 4.浩瀚: 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6.最后一段重点采纳了哪些表达方式?
【答案】有何作用? 重点采纳了抒情和记叙 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表达出了人们激动、兴 奋的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这 个事件的重大意义。
拓展提升
• 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 心得?
• 1.鸦片战争以来, 由于落后, 我们经历了 百年耻辱, 舰载机的着舰成功是中国人民 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大胜利, 振奋人心。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答案】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 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 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 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 铺垫。
3.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①显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 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 风险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一着惊海天》PPT课文电子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一着惊海天》PPT课文电子课件

共同点
内容
不 同 写法 点
时效 性
较强
稍弱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 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 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 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 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 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一步注定斗是机中首国次航成母功从着梦舰想那走惊向心现动实魄的的一一大刻步,。表
B.科研人现员了打英开雄“飞嫦行娥员五镇号定”自返若回、器献舱身门国,取防出的装大有月球样品的容器并进行称重。 C.在世乒无赛畏上的,革中命国精队神囊。括并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
D.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大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已有很大改善。
C.凛冽 颤巍巍 从容不迫 狂妄自大
D.绽放 文绉绉 零波海燕 空空荡荡
1.[解析] D A项,“炽”应读“c 2.[解析] D “零波海燕”应为“凌波海燕”。
3.下列句子中划横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海军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当今时代需要精益求精、心无旁骛、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斗机在蔚蓝的天空尽显风采。
D.国庆阅兵时本,文中抓国住军歼人展-示15出舰震载耳战欲斗聋机、首蓬次勃成向功上的“中国力量”。 4.下列句着中舰没这有一语最病具的历一史项意是义的(时刻,) 采用现场 A.从无到特有写,的中写国航法母,出生现动在再东现方了的我海国平航面母上舰。载从战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舰”迈出的这
写“刀尖上的舞蹈” 舰载机着舰飞行——开幕了。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 ➢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主要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 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
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标题解读
➢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 着舰;
中国首艘 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辽宁舰
新课导入
辽宁舰
辽宁舰歼-15起飞训练
新课导入
成功着舰的歼-15
高素质的辽宁舰官兵
新课导入 辽宁舰内部剪影
学习目标
➢ 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 成功着舰的全过程,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 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
➢ 品读课文,欣赏文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 ➢ 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 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作用: 一方面交代活动的场景,点破标题中“海天”这一内容; 另一方面,这样一个全景式描写,使航空母舰、海洋、风浪、军 旗交织出一种壮美的意境,为下文做铺垫。 “海风呼啸”“斩浪向前”“军旗迎风招展”等词语,一下子把 整体布好了局,很容易在读者心里荡起涟漪,仿如一位画家已将 画布底色定格。
当堂检测
解析:A项,不合语境,“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 事情而忧虑。B项,使用正确,“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 程很长,形容历史悠久。C项,使用正确,“白手起家”,比 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D项,使用正 确,“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 真。
当堂检测
第二部分(5段17段):发展。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2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2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作铺垫。
4.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 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5.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 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 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4 一着惊海天
教 学 目 标
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

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感受我
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中国
海军的豪迈气魄。

品读课文,欣赏文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

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炽热的爱国主
义激情。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 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 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
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
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个 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 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预学检测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着陆( zhuó ) 桅杆( wéi ) 咆哮( xiào )
娴熟( xián ) 默契( qì ) 镌刻( juān )
凛冽( lĭn liè )
无怨无悔( huĭ )
舰wěi( 艉 ) zhàn蓝( 湛 ) 浩hàn( 瀚 )
一丝不gŏu( 苟 )
dān精竭虑( 殚 )
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 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 母。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 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 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全身心感受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惊心动魄的一刻。
重点探究
(3)在反复蓄势之后,作者连用3段,细致描写舰载机迅速下降、成功着舰的过 程,他敏锐地抓住了舰载机被拦停之后的巨大“V”字,对其做了细节呈现。用一 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点出这次降落的意义,并为下面描写舰上人们感情的爆 发再次蓄势。
(4)随后,作者再次插入一段资料,回溯了中国科研工作者和军人顽强攻关、打 破技术封锁的历程,突出了舰载机着舰的不易,强调了它在精神方面的价值,并 进一步将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重点探究
1.寻找“渲染” 本篇通讯中,作者擅长渲染氛围、铺垫蓄势,充分体现新闻事件
本身的扣人心弦之处。试着找出一两处来。
重点探究
2.了解“渲染”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文中是如何反复“渲染”的。 (1)第1、2段通过简略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庄严、紧张而又有条不紊的氛围。 但作者并没有紧接着继续讲故事,而是插入了两段背景资料,不仅使文章更丰富, 也进一步渲染了开头两段营造的氛围。 (2)接下来,作者用一连串很短的段落,将舰上的广播、口令,航母与舰载机 的航行、飞行姿态,舰上人员的动作、表情交织在一起,仿佛一串连续闪现又稍 作定格的镜头,将舰载机降落前的一段时间变成一个个小场景、小细节,并交代 得清清楚楚,进一步强化了紧张的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一读,说说这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 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 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 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 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 梦想,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 次成功着舰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多少年来,航母建设一直承载着国人百年强 国强军的梦想,“着舰”和“起飞”是航母建设 的两道坎,其中着舰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 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2012年11月23日,备 受瞩目的中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 键时刻,这艘举世期待的航母就是中国首艘真正 意义上的航母——辽宁舰。
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 大意。
文章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①-④):开端。写歼-15舰载机做好了首 次着舰飞行的准备工作。 第二部分(⑤-⑰):发展。写“刀尖上的舞蹈”—— 舰载机着舰飞行——开幕了。 第三部分(⑱-⑳):高潮。写“刀尖上的舞蹈”—— 舰载机着舰飞行——成功了。…… 第四部分(21- ):结局。写现场的人们欢庆歼-15 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
字词注音
澎湃(pénɡ pài) 呼啸(xiào) 镌刻(juān)
一丝不苟(ɡǒu) 桅杆(wéi) 默契( qì )
惊心动魄( pò ) 浩瀚( hàn ) 娴熟(xián)
凛冽( lǐn liè )
咆哮( páo xiào )
殚精竭虑( dān jié )
◆多音字
(zhuó )穿着 (zháo )着急 着 ( )着数 (zhāo )顺着
zhe
( zǎi )千载难逢
载(
)满载而归
zàiBiblioteka ( chà )一刹那刹 ( )刹车 shā
◆词语集注
舰岛:现代航空母舰常把舰桥、烟囱等集中建造在飞行甲板 的一侧,形似小岛,称为舰岛。 战位:“舰艇战斗部位”的简称。船员进行战斗活动的位置。 舰艇战斗组织系统的最低一级组织,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标识。 阻拦索:横向设置在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降落跑道上的特制钢 索,用于吸收着舰飞机的前冲能量,以缩短其滑行距离,一 般设置4~6道。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轮船上悬挂信号、装设天线、 支撑观测台的高杆。 凛冽:刺骨地寒冷。 浩瀚:水势盛大;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 一丝不苟:连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运用具体数字举例说明写航母舰载
战斗机着舰的危险性。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 着人心。”一句蕴含着人物怎样的情感?
作者笔端情感流露的自 然表达,寥寥数字虽无声, 却将个人情绪融入着舰过程, 渲染了着舰工作人员紧张、 激动的心情。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 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 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比喻
舰载机首次着舰飞行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现代工 程,检查、指挥、滑行、着舰……作者在报道时是如 何兼顾的?
在一些关键环节,作者将能够体现稿件主题的情 节准确无误地大写特写,对不相干的“边角料”则果 断舍弃。如写到“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就 把口令声翔实地做了呈现;描写关键的着舰环节, “咆哮声” “一转弯”“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
“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 大‘V’字”,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 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合理吗?
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 实际形态,又给新闻带来了 非常强烈的感情宣泄,使作 品具有了更强的阅读震撼力。 这样的想象可圈可点。
突出航天人工作的 极其_辛__苦_和_一__丝__不_苟__。
神态描写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 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 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形象地写出了舰载机着舰时的 _动__作__娴__熟___和_谨__慎__态__度___。
细读第18自然段描写歼-15着舰时“惊心动 魄的一幕”,体会该段描写的生动性。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 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 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 “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 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 舰的安全和平衡。
26
朗读第一段,找出描写环境的词句。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 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 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 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 招展。
这段写到“海风呼啸”“斩浪向前”“舰岛 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这样 的内容安排有何好处?
“海风呼啸”“斩 浪向前”“军旗迎风招 展”等词语,一下子把 整体布好了局,很容易 在读者心里荡起涟漪, 仿如一位画家已将画布 底色定格。
“机腹后方的尾钩”等一系列紧凑的动作细节,作者 都不惜笔墨地做了详细描述,把读者的眼睛死死地吸 引在着舰过程中。纵观全文,构成了一帧帧战鹰着航 母的动作画面,精湛而又全面。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试分析这句话的 表达作用。
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 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 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富有 感染力。
紧 迫 性
的喜悦作铺垫。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 风险的难题。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 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 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突出舰载机着 舰难度很高。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 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 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 其中绝大部分事10故00是发生在着舰70的0 时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