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小论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国门洞开,直至20世纪初年,满清王朝覆灭,民国初年政坛急剧动荡,但此时中国的文化领域却尚未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只能说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酝酿。戊戌变法以至辛亥革命前后,在来自西方的现代化文化激烈的撞击中,中国社会的震荡日益激烈,中华民族被震惊而奋起,从而启动的现代化进程已是不可遏制。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文化与文学已开始了民族存亡背景上的外部与内部双重的现代化努力。

从甲午战役到民国六、七年,即晚清以来到1917年前后是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的先导期。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华民族第一批觉醒的先进人士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试图从社会的组织结构上寻求变革,这必然要触动文化,从而带来文化机制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文学。在这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期,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天演论》所带来的影响,文学观念的变革以及翻译西方小说所带来的影响三个方面。

首先,甲午战争失败后,知识分子意识中的民族危机感日益强化,这种危机感对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复的译书《天演论》将西方19世纪主要思潮中的进化论思想引进中国,这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以近代科学的眼光来思考民族命运。这是中国文学现代化开端的到来。

其次,在文学观念的变革领域,我们不得不提到梁启超其人,他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近现代文化思潮,并宣传思想启蒙,在他著名的《新民说》中,他所强调的中心思想就是启蒙,就是提出批判、改造中国的国民性,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与“人”的观念现代性的呼唤。梁启超与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关于“人”的现代性与文学的现代性的建构决定了中国近代新文学创作与文学观尤其注重文学的社会性、政治功利性的总体特征,这一直影响到了五四及以后新文学的整体走向。另外在他所倡导的“文界革命”中,梁启超所要引进的正是有利于思想言论自由发挥和用于破桐城古文义法的“欧西文思”。西方希腊罗马的雄辩体与英法近代随笔体对其影响深远,他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经典章句的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可以说,梁启超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先驱,是梁启超在20世纪初年最先将外来文化系统地作用于中国的文学的改革,为五四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学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最后,自从清末开始翻译外国小说,就出现了中国现代小说中、西两个传统并存的局面。西方小说被大量翻译介绍进来,其叙说方式对中国小说的创作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创刊于1906年的《月月小说》和1907年的《小说林》很明显地带上了浓厚的中西两种色彩。另

外,短篇小说的创作和受西方小说的技术影响而向中国小说的言情传统回归的鸳鸯蝴蝶派文学也在一定程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自五四文学革命起,中国文学进入1917——1949年的30年迅速发展期。在这一时期,自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在《新青年》以及陈独秀提出拥立“德先生”和“赛先生”以后,以胡适、陈独秀等人为代表,中国一大批的文学革命者向民众宣扬灌输民主主义思想,抨击封建思想文化。因此,我们说外来文化在这一时期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力冲击着中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文学即人学”,这一观念的提出及认可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受西方文化刺激最为显著的表现。在20世纪20、30年代,西方文学进入中国文坛的第一次高潮中,从希腊文学到19世纪文学的众多作家被译介到中国,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易卜生、卢梭、尼采和弗洛伊德四位代表性人物,这四位西方人进入当时的中国,对于五四文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他们启发中国人重新认识“人”,从四个层次揭示了“人”的内涵。易卜生的个人主义连同他的《玩偶之家》对于夫权家庭的批判、对于妇女平等自由权利的呼喊,成为当时中国文化界倡扬个性主义的旗帜。易卜生主义以理性主义的个人主义,使个人的自由、尊严、人格、人权在理性主义的辉耀下显示出耀眼的价值。卢梭是又一位对中国文学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人,他在《忏悔录》中大胆地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中国道德携裹下的人性是暴风雨般的闪击。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叶灵风、巴金的小说中都有卢梭式的自剖。卢梭以理性主义思想呈现人性的正负面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而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的揭示,使人的真实自我获得了理性主义的确证。尼采是把人的自我张扬到极致,并且颂扬了个人对传统社会的叛逆精神,这在激进的文化人中产生了共鸣,吻合了五四彻底反传统的精神。弗洛伊德则揭穿人的深层意识,那在个人潜意识中涌动着的性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也曾在五四小说创作中引起了反响,鲁迅、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叶灵风、矛盾、曹禺、沈从文等人刻画性爱与人物心理都运用了精神分析学理论。易卜生、卢梭所揭示的人,是人类对自我的理性主义认识,尼采、弗洛伊德对人的自我的非理想主义层面的揭示,使人的内涵获得了现代性。这使得五四时期中国文化、文学对于人的发现,构成一个完整丰满的、现代性的人学观。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就文艺思想与外国的关系而言,某种程度上是欧化的历史,与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没有外来文艺思潮影响的外因,就不会有文学变革。文学革命的发难者们从西方文艺思潮中汲取理论源泉,提倡文学革命。欧美诗坛上的意象主义运动影响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而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运动也被陈独秀利用用来发动中国的文学革命,陈独秀“三大主义”中一部分内容便脱胎于欧洲19世纪的写实主义文学。胡、陈两人的文学史观也是来自于西方的社会进化思想,文学历史进化论是他们的文

学革命理论的基础。另外外国文艺运动与创作的经验被文学革命的发动者们借鉴用来建设中国的新文学,外国的文艺理论与文学创作的经验也被大家有意识地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到关于新文学的文体与创作的讨论中。与文艺思潮引介相伴而行的是对外来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这些作品影响着新文学作家的创作,形成了中国文坛由封闭向开放、由本土向世界努力地真正起点。

在五四以后的短短几年里,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现实主义等等文学思潮和左右着它们的人道主义等等哲学思潮都先后涌入中国,它们与中国的固有文化与传统文学发生着撞击,经由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在不同程度上被扬弃、吸纳、消化,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发生着方方面面的深远影响。一个较为显著的表现便是受各种文艺思潮与艺术方法影响的作家们,显示出不同的创作倾向,而文学理念相近者便聚成文学社团,其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前者较多受俄国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而后者则主要倾向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自中国文学经历了“文革”的毁灭性打击之后,新时期文学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到文化寻根等一系列文学改革所体现的正是对“人”的观念的寻找与恢复,与此相呼应的是西方文学的又一次深刻的影响,西方数世纪文学在新时期几乎都曾被介绍进中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易卜生、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司汤达等所倡导的传统的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已被中国文坛所熟知和普遍接受,而在20年代仅为少数激进知识分子所欣赏地尼采、弗洛伊德,在80年代却掀起了一阵广泛而经久的热潮。另外,还有詹姆斯提出的人的意识流理论以及以伍尔芙为代表的意识流小说,以卡夫卡为代表的荒诞派文学等等。新时期中国文学的美学的异彩都是汲取了这些异域的养料,共同体现了对人的发现和重塑。从80年代中期开始,萨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存在主义热”取代了“弗洛伊德热”、“尼采热”。“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人的异化、人与社会对立、个人自我的尊严、当代人的失落感、孤独感,这些存在主义思想渗透在9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

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世界,那么处于其中的文学必然也逃不开相互影响的命运,纵观中国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我们终是不可避免地看到外来文化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多样的外来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但与此同时,我们并不能忘记取舍与创新。如此,中国文学的未来才不至于始终受到外来文化的牵制,也才有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传统文化作文之传统文化的丢失作文

传统文化的丢失作文 【篇一:传统文化的消失英语作文】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the rapidly developing of the society ,culture have changed greatly.in the city, no one can escape from the fast pace.and as a resul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believed becoming lost. however ,why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becoming lost?first, we eat the popularized fast food and enjoy the popularized fast food culture. since we get used to such fast things that many traditional things have been ignored.second, we have brought up many other cultures,those culture are more popular than our owe culture for the young people ,they interest in the other cultures because those cultures are new things and the youngs are curious about new things .and young people stand for the future culture. so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gradually be lost. to some traditional cultures that are on decline, we have taken active measures to conserve them. experts have come up with proper advice on protecting such cultures. many volunteers have dedicated themselves to studying them. first and foremost,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discern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fore, we are sure that our efforts will lead to a brilliant future. if a culture wants to gain an eternal life, it should change itself to cater to the people in its age. so does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traditional cultures adhering to modern means appear rigorous. for example, we make cds for classic music so that it can not only meet modern needs but also spread further and more successfully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appear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hanges, but the essence will never change and will be well accepted. 【篇二:话题作文“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写作指导及范 文】 话题作文“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写作指导及范文作文教学 2012-09-22 22:04

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以往的对华政策,既不是政治上的孤立,也不是经济上的制裁,而是采取文化上对中国的侵蚀,妄图宣传自己的思想,减弱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影响政治经济等方面。中国人大都没有意识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盲目的崇洋媚外,中国许多的优良传统正在逐步消失,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有可能重蹈古埃及在文化上被灭族的覆辙。因此本小组针对这一社会状况对部分社会群众采取抽样调查的形式,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进一步可观的了解外国文化在中国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有多大。从而有针对性地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借此改变这一现状,积极地弘扬民族文化,并有选择的吸收外国的有益文化,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是中国文化能长久的屹立于世界之林,长生不衰。 一、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青少年比较重视传统节日,但是同样对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十分热衷;在影视文化上,绝大多数青少年更加偏好国外的作品;在饮食文化上,中国传统食物明显占有优势。 有76.8%的青少年知道春节的来源,而知道圣诞节来源的则有80.5%,可以看出青少年对本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还是比较了解和重视的,但同时又看出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关注程度还略小于对外国节日的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政府对本国文化的宣传不如外国,青少年对外国文化的好奇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46.7%的青少年认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仅有11.0%的人认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浓,而这其中仅有11.1%的女同学认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浓。女同学大都比较感性,因此判断也比较准确,这里可以明显看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休闲选择、充裕的休闲时间、良好的物质条件、外国节日的入侵、国民的春节的无所谓的态度、对春节的开发得不充分等等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54.9%的青少年有时过圣诞节,18.3%的青少年每年都过圣诞节。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外国文化虽然远不是主流文化,但是其影响却在不断地加大,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认为春节和圣诞节有趣的分别有22%和20.6%,而37.6%的青少年却认为无论是春节还是圣诞节都很无聊。圣诞节与春节各有千秋。这在数据上由很明显的显现,此时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渡过圣诞节的方式多种多样,19.5%的青少年选择逛街;31.7%的青少年选择在家陪家人;15.9%的青少年选择去看电影;31.7%的青少年选择与朋友聚会; 26.8%的青少年选择睡觉;还有26.8%的青少年选择其他方式过圣诞节。虽然圣诞节传入中国,但是明显的中国化了,带有明显的中国色彩,而不具备浓厚西方色彩,这对抵制外国文化的入侵有积极作用。 同圣诞节相比,除了传统的方式(如守岁等)外,还有其他方式来渡过中国人最重视的春节。其中52.4%的青少年会选择传统方式;18.3%的青少年选择逛街;52.4%的青少年选择看电视;34.1%的青少年选择睡觉;19.5%的青少年选择其他方式。这里不难发现,最传统的方式还是得到保留,外国文化的冲击并不大,同样,逛街这种方式则是明显是西方传来的。

2002年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试卷

2001年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试卷(时间:150分钟) 中国文学(6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出自( )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 )中的名句 3、谢灵运是南朝时期扭转玄言诗风,开创( )派的关键人物。 4、被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一诗的作者是( ) 5、“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出自词人( )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 6、“三言二拍”中的“三言”具体是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及( )。 7、汤显祖的《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和《牡丹亭》合称( ) 8、清中叶,代表人物为方苞、刘大櫆、姚鼐的著名散文流派称作( ) 9、清代传奇的杰作当推洪升的《长生殿》和( )的《桃花扇》。 10、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为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和( ) 11、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鲁讯小说集是( )和( )。 12、“五四”时期出版的中国第一部新诗集是( ) 13、巴金的小说《雾》、《雨》、《电》合称( )。 14、现代小说史上善于创造“市民世界”的作家是( ) 15、“陈奂生”系列小说的作者是( )。 二、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汉赋《子虚赋》和《上林赋》是( )的代表作品。 2、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七言乐府诗《燕歌行》系( )所作 3、我国第一部专评五言诗的文学批评论著是( ) 4、沈约等提出“四声八病”之说,创作( )诗,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 )一诗中的名句。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 )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7、唐代散文作家中以山水游记著称的是( ) 8、《西厢记》中的( )是该剧中对封建礼教最具冲击力的女性形象 9、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 10、《红楼梦》写出了所谓“乾隆盛世”具有代表性的( )四大家族的兴衰。 11、《雷雨》剧中,具有“雷雨”般性格的人物是( ) 12、( )是以描写湘西地区“宁静”生活和“民情淳朴”见长的作家。 13、夏衍的戏剧代表作是( )。 14、《创业史》的作者是( ) 15、孙少平、田晓霞是路遥长篇小说 ( )中人物形象。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江西诗派 2、古文运动 3、问题小说 四、论述题(共两题,每题需答300字左右,共18分) 1、简述《史记》对中国文学的影响(9分) 2、简述《子夜》中的吴荪甫形象(9分) 中国文化(40分 )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西方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学院:班级:数学学号姓名: 关键字:西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基督教、渗透、文化需求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分化为三个派别,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激进派,一个是中间派。保守派主张一成不变,继续走老路子;激进派主张全盘西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根源;中间派则认为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就能强国御侮。 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股股的“西洋风”也开始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不仅汉语里多了很多的音译词,例如“摩登”,“可乐”等等。过西洋节也成了卷过上下所追逐的时尚风气,就拿眼下的圣诞节来说,各家店铺把小店装饰的五彩斑斓,各种搞促销活动接踵而至,各大高校呢,就开始准备各式各样精彩的活动,情侣们纷纷上街,学生们欢天喜地。这些现象通通都反映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渗透力。那么西洋文化是什么时候开始向中国开始渗透的呢?它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热衷于过西洋节呢?下文我们来分析一下。 其实西洋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的影响在汉代就开始了,当时的罗马帝国就与中国的东汉王朝开始了交往,这种交往的途径就是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到了唐代以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就更加的频繁,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基督教的传入,当时基督教在中国称作“景教”,教徒一度发展到数十万人,这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渗透。但到了唐朝晚期,军阀混战,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逐渐走向了没落。第二次渗透,是元朝。当时因为蒙古帝国的影响力,大批的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可波罗,他的《东方闻见录》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中国成为西方垂涎的伊甸园从此开始。第三次渗透是在明末清初,时值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并开始向中国推广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及先进理念,著名的有利玛窦,汤若望等,可惜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人所传达的东西,中国继续沉眠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等到了第四次渗透,已经是鸦片战争以后了,中国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四次的渗透初期仍是外国人通过传教向中国人灌输西方的宗教哲学经济政治思想,但到了后期,一批批爱国青年成为了传播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主力军。第五次大规模渗透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深深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开始喝可乐了,中国人开始关注好莱坞了,中国人喜欢上NBA了,中国人爱上过洋节了,中国人的水平要用英语来衡量了,可见,第五次渗透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前四次的渗透,因为,它已经彻彻底底的征服了这个民族。 那么西方文化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的就征服了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我认为有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自身的原因,二才是外部文化的原因。为什么说我们自身的原因是第一位呢。我们还是要从历史方面来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分化为三个派别,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激进派,一个是中间派。保守派主张一成不变,继续走老路子;激进派主张全盘西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根源;中间派则认为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就能强国御侮。一开始中间派掌权,开始推行所谓的“洋务运动”,但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中间派不足以改变中国现状。于是激进派开始上台,发动了所谓的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文化被逐渐唾弃。新中国成立后,又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阶级斗争阶段,特别是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尤为严重。由于长期对传统文化及传统节日的轻视,使中国人普遍存在文化上的精神空缺及文化满足上的空虚。恰好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那种多样性及多彩性,弥补了中国人长期压抑的文化需求,所以普遍被中国

浅谈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

浅谈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认识 发展 摘要: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却出现了诸多文化侵略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不顾自己民族的特点,一味模仿或照搬别的文化,是造成这种现在的主要原因。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慢慢的流失,而我们的国民,却没有意识到,只是盛赞现代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七彩斑斓。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但由于传统文化的脆弱性和“文化大革命”的劫难,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现状仍然特别令人担忧: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作坊及其他文化遗址遭到破坏,大量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失去传承,更严重的是出现了诸多文化侵略现象, 2005年底,沸沸扬扬的韩国将端午节申遗事件终于尘埃落定,韩国成功的 将“江陵端午祭”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这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一次耻辱,炎黄子孙永远的心痛! 2006年10月,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所谓“韩医”,其实与中医是一脉相承的,病理理论和治疗方法基本类似。等等类似的事件多不胜数。礼失于野,而路人拾之,我们在这时才幡然醒悟,大声疾呼,可惜,悔之晚矣,在我们痛呼时,是否在想想,如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目前我国在实行文化强国战略。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 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

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

外来文明对中国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我方认为单纯的说有利还是有弊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讨论的是利大于弊还 是弊大于利。 就“本身并无利弊可言,而我们如何判断外来文明对中国影响的利弊呢?那只有在一定的文化中才能对它进行价值判断。首先是要看外来文明是否有利于中国本土的主体意识,外来文明不请自来,或者是长驱直人,或者是潜移默化,其最终目的就是要用它们的价值体系将中国文明的价值体系取而代之。这个结果并非是夸大其词,是有历史做为前车之鉴的,大凡文明的灭绝都与被外来文明同化吞并有关。以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为例: 古埃及先于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受地中海文明冲击,而后是基督教的小规模侵蚀,最后让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彻底成为历史的则是阿拉伯文明其次,外来文明起源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与中国文明格格不入,由于水土不服,对外来文明本身会产生消极影响,竟而影响中国文明。 所以外国人好的东西,对你来说也不一定好孙中山式的反满,中华恢复独立,学习,引进西方文明。虽然这种外来文明的形式在台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副作用是有滑到“去中华化”的轨道上的可能。如同有人搬起石头搞建设,这块石头放不好就会砸在自己脚上。对方同学,您还能坚持外来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利大于弊吗?实际情况来看是,我们从欧美文化中学来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的同时也学来了利己主义与拜金主义。因此但近代以来由于社会一系列的动荡外来文明的影响形成了我们社会上一个时期的<“道德真空而新的文明规范与相应的完善的法律尚未建立整个社会信用关系严重破损正因为有了这些外来文明造成了许多中国民族东西的流失甚至失传,还有些外来文明改写了真正的民族特色,而作为中国要想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必须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过多的倡导学习外来文明会阻碍中国的生存与发展。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外来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弊大利回答 1、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严峻挑 战西方利用一切手段进行全方 位的文化渗透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 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受 到冲击 2、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对 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 领社会思潮 二)树立科学的国家文化安全观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文化预警系统与 安全机制: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 系统、 实施全方位文化安全战略、加强法制 建设、为国家文化安全提供法制保 障。 四)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构建中国文化 产业体系坚持与时俱进、提高文化 创新能力、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3、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如何 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1)要以正确的文化心态,从容应付 外来文化的挑战。 2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 际竞争力。 4)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 国文化的影响力。 5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 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4、在外来文化“入侵”时,人们往 往会表现出 以下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更爱 自己的文化。第二种态度,是崇拜外 来文化,认为自己一切都不如人,这 是过分崇洋。第三种态度,是以自己 的文化为本,客观地审视外来文 化,接受外来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 分。 5、在保护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过 程中需要做到的 1)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 2)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 3)重视学校教育活动。 4)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 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6、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积 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是各国文化之间相互 交流和相互影响得以加强,有利于中 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2)有利于汲取世界各国文化之所长, 使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不断的丰富和 发展。 3)经济全球化给中国传统文化向现 代化转型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8、发展本土文化应把握的原则 1)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2)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与满足人民 精神文化需求的统一 3)立足继承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与充 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的统一 4)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与贯彻“双 百方针”的统一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 的对策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 3)坚持文化开放,开展文明对话交 流 4)坚持文化发展中的自觉、自信、 自立 10、文明冲突与国家利益的内在关系 1)文明冲突与国家利益一致时,相 同文明的国家结成同盟与其他文明 国家表现为文明冲突。 2)文明冲突和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 文明冲突不利于国家利益,这时突出 表现为不同文国家的联合及同一文 明内的国家利益冲突。 3)地区及国内的宗教、种族冲突。 11、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文明关注的是“什么是好的”,文化 关注的则是“什么是我们的”。文化 是为了将“我们”与“他者”区别开 来,实现对“我们”的认同,解决自 我的文化与历史的根源感,回答我是 谁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 哪里去?但文明要从超越的视野— —或者是自然,或 者是上帝,或者是普遍的历史——回 答什么是好的?这 个“好”没有“我们”与“他者”之 分,是全人类普遍 之好。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中英文演讲稿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大家好,十分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使我们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各种文化的交融使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和中国加入WTO以后,这种文化的交融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下面就以下影响作出说明: 1:节日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越来越习惯于过“洋节”了,相对于中国的七夕节,西方的情人节更显得浪漫,当我们感叹于春节越来越索然无味时,圣诞节也悄悄开始受到国人的追捧。还有我们能准确的说出愚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的日期,但我们有些人却忘记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阳节是哪一天。 2:食品 相对于中国的传统美食,中国的年轻人们往往更喜欢在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西餐厅里消费,以至于在中国每一个大大小小大的城市里都会闪现这些店的身影,而且生意也异常火爆。 3:电影 面对日益火爆的中国电影产业,相对而言,国人还是比较喜欢看好莱坞大片,惊险的的动作,富有悬念的情节,利用高科技的手段,都能满足国人的胃口,而国产电影的发展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原因: 1: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势在必行 2: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他们所带来的文化也逐渐被国人接受和模仿 3:改革开放以来,国人思想大开放大的结果 我们应该怎样做? 文化交融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不过在我们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请不要忘记发扬和弘大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The western cultural impact on China Hello, Everybody !today I am very pleased to be here with you together and discuss something about western cultural impact on China, we know that our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f world into a global village, all kinds of culture make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 series of changes, especiall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trend has been increasingly obvious. The following influence explanation: 1 festival: We all know that Chinese increasingly accustomed to the section ", "the relative Chinese qixi, western valentine's day, when we are more romantic sportsperson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and vapid quietly started compatriots. And we can say the dates of Thanksgiving, April fool's day, but our Halloween, some people forgot our traditional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chung yeung festival which day is. 2: Chinese traditional food, relative to the Chinese young people tend to prefer KFC, McDonald's, hut in

10个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小故事

10个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小故事 壹 屠龙之技 战国·庄周《庄子》 从前,有个人叫朱泙漫,他一心想学到一种神奇的本领。 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点评:后来人们用“屠龙之技”这个成语,来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人在世上,应当学习切实可用的知识,不要把时间荒废在虚无缥缈的事情上。

贰 凿井得一人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需要到河边打水。因此,家里必须有个人经常出去挑水。 家里打了一口井以后,他告诉别人说:“家里打了一口井,就等于多了一个人啊。” 有人听说了就传开了:“老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来。” 宋国人都在传扬这件事,后来连国君也听说了。 国君派人问这户人家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解释说:“我们的意思是,凿了井以后,家里省出人手,便多了一个劳动力,并不是打井的时候挖出了一个人。” 点评:要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以讹传讹,间接途径获得的信息可能会不可靠。

叁 猫头鹰搬家 西汉·刘向《说苑》 猫头鹰碰见了斑鸠。斑鸠问:“你到哪里去啊?”猫头鹰说:“我打算搬到东边去住。” 斑鸠又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西边的人们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想搬走。” 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叫声,搬走是可以的。不然的话,迁到东边,那里的人一样会不喜欢你的叫声啊。” 点评: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选择逃避的态度,而是要勇于改正。

肆 狂泉 南朝·沈约《宋书》 从前有一个国家,国中有一条河流,名叫“狂泉”,国人饮用狂泉里的水,都毫无例外的发狂。 只有国君饮的是井水,没有发狂。但由于国人全都疯了,反而觉得国君是个不正常的狂人。 大家商量,如何来治好国君的“狂病”,于是抓来了国君,给他针灸吃药,什么方法都用到了。 国君被折磨得受不了,便取狂泉的水来喝,结果国君和大家一样,也得了狂病。这样一来,该国再没有一个不一样的人了,全国人一个个都非常高兴。 点评:要警惕群体性的疯狂,在群体只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一种虚伪的做法的情况下,一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行为的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下保持清醒,那是极其困难的。

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解读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学院:数计学院班级:1004班学号:1051030105姓名:胡小康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正在呈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也不可避免地碰到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这个重要问题。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持什么样的态度将会影响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正确看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众所周知,外来文化是指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外来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中国亦不例外。通过网络数据得知外来文化对青少年及大学生都有重大影响。以下为其数据显示: 一、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青少年比较重视传统节日,但是同样对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十分热衷;在影视文化上,绝大多数青少年更加偏好国外的作品;在饮食文化上,中国传统食物明显占有优势。 有76.8%的青少年知道春节的来源,而知道圣诞节来源的则有80.5%,可以看出青少年对本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还是比较了解和重视的,但同时又看出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关注程度还略小于对外国节日的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政府对本国文化的宣传不

如外国,青少年对外国文化的好奇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46.7%的青少年认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仅有11.0%的人认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浓,而这其中仅有11.1%的女同学认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浓。女同学大都比较感性,因此判断也比较准确,这里可以明显看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休闲选择、充裕的休闲时间、良好的物质条件、外国节日的入侵、国民的春节的无所谓的态度、对春节的开发得不充分等等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54.9%的青少年有时过圣诞节,18.3%的青少年每年都过圣诞节。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外国文化虽然远不是主流文化,但是其影响却在不断地加大,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认为春节和圣诞节有趣的分别有22%和20.6%,而37.6%的青少年却认为无论是春节还是圣诞节都很无聊。圣诞节与春节各有千秋。这在数据上由很明显的显现,此时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渡过圣诞节的方式多种多样,19.5%的青少年选择逛街;31.7%的青少年选择在家陪家人;15.9%的青少年选择去看电影;31.7%的青少年选择与朋友聚会;26.8%的青少年选择睡觉;还有26.8%的青少年选择其他方式过圣诞节。虽然圣诞节传入中国,但是明显的中国化了,带有明显的中国色彩,而不具备浓厚西方色彩,这对抵制外国文化的入侵有积极作用。 同圣诞节相比,除了传统的方式(如守岁等)外,还有其他方式来渡过中国人最重视的春节。其中52.4%的青少年会选择传统方式;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股股的“西洋风”也开始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过西洋节也成了卷过上下所追逐的时尚风气,就拿眼下的圣诞节来说,各家店铺把小店装饰的五彩斑斓,各大高校呢,就开始准备各式各样精彩的活动,情侣们纷纷上街,学生们欢天喜地。这些现象通通都反映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渗透力。 其实西洋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的影响在汉代就开始了,这种交往的途径就是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第五次大规模渗透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深深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开始喝可乐了,中国人开始关注好莱坞了中国人喜欢上NBA了,中国人爱上过洋节了,中国人的水平要用英语来衡量了,可见,第五次渗透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前四次的渗透,因为,它已经彻彻底底的征服了这个民族。 [ 转自那么西方文化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的就征服了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我认为有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自身的原因,二才是外部文化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又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阶级斗争阶段,特别是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尤为严重。由于长期对传统文化及传统节日的轻视,使中国人普遍存在文化上的精神空缺及文化满足上的空虚。恰好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那种多样性及多彩性,弥补了中国人长期压抑的文化需求,所以普遍被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并迅速扩展开来。 从西方文化自身的原因来说,西方文化是一种非常讲究的文化,特别是文艺复兴以后,给中世纪昏暗的文化注入了多姿多彩,优雅的元素,于是诞生了莎士比亚一大批天才文艺作者。并且西方文化宗教气氛浓厚,所以又给西方文化披上了一层神圣神秘的外衣。这些

传统文化遗失的例子

传统文化遗失的例子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by 南野藏马 前几日在书房,兴之所致,随手拎起了一本四书,翻到到第一面,念了两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便发现自己意兴阑珊,随手又把它扔到了书橱里,拿起本日本漫画,有滋有味地啃到最后。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感叹中国当代青少年(主要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对于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反省自己前日所为,不禁感到惭愧,一向标榜热爱传统文化的我自己不也正慢慢放、弃这些中国骄傲么 时逢国庆,单位邀请我们新行员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我便想,是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一篇空洞的文章来感叹祖国多么秀美多么壮丽的河山,还是切实关注一下我们正在慢慢遗失的民族骄傲呢 台湾忠信工商学校的校长高震东在内地演讲时说,“什么是爱国哪里是爱国什么都是爱国,哪里都是爱国!”爱国是微小却又具体的。我们身在中国,有时却茫然不知自己国家有什么,是什么。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我们过于注意别人的东西爱国其实很简单,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和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长流 我们的81年代后、90年代的孩子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着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 简练的讲,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诗、书、礼、易、春秋”。我用五经的名字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它刚好总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个方面。“诗”,是指从最早的诗歌《诗经》开始到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古乐。

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如何看待 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影响在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相互激荡的局面,以仁爱、孝悌、忠信、和

平、谦恭、中庸、因循、团聚、勤俭、自强等为美德的统治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思想,民间道义,和祖祖辈辈沉淀的文化素质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呢?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砥柱,我们的所作所为关乎国家的命运。 首先要做到包容,而非排外。应以开放,宽容的文化态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客观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充分地吸收外来文化不仅不会使我国原有的文化传统中断,而且会大大促进自身文化传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中华文化是一种具有巨大包容性的文化体系,包容性正是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华文化不该排斥其他的文化,而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外国文化服务于中华传统文化。例如西方的许多节日,感恩节,情人节,圣诞节等,之所以同学们接受,是他们可以补充或强化很多我国原有节日给我们的欢乐和满足。我们也看到,中国更重视自己的中秋节,七夕节,和除夕夜了。在物质精神同样受重视的今天,外来文化的冲击也许正对传统文化起到补充的作用。 另外,要保护传统文化。可以改变的是文化的形态,但不可改变的是文化的精髓。面对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可以看到国家和大众中不乏保护传统文化的声音,当人们用怀疑的眼光看80后时,看到的是天安门前挺拔的受检身姿,“道,德”是我们传承的文化,是随着血液继承下来的做事准则,相信通过人们的共同努力,传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笔记

1、上古歌谣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也是我国古代诗歌第一座高峰。 2、早期的历史散文有:尚书和春秋。春秋战国时期有:左传、国语、战国策。 3、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有一座诗歌高峰。 4、精卫填海和夸父追日出自山海经. 5、淮南子---古代神话----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有名篇: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6、诗经---诗、诗三百----305篇----风雅颂,颂----周颂、鲁颂、商颂,国风反映婚姻爱情最集中艺术最高-----关雎第一、爱情诗。氓和谷风----弃妇诗。诗经以四言诗为主、赋比兴、叠章。 7、左传----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懿梁传。 8、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典故----雌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南辕北辄。 9、论语---语录体、主要记言。 10、墨子----兼爱非攻。 11、孟子的中心思想----仁义。 12、荀子----人定胜天、性恶论。 13、九歌----11篇、九章----9篇。 14、离骚----屈原最杰出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15、屈原---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16、楚辞和诗经---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两大源头。 17、诗经----西周至春秋。 18、先秦诸子散文中最早的集子----论语----语录体。 19、北泯有鱼,其名为鲲------庄子----逍遥游 20、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21、两汉散文----历史散文和政论文最为突出。 22、司马迁----史记---纪传体史书新样式----开辟传记文学新纪元---汉代文学最辉煌的成就。 23、东汉班固---汉书---与史记齐名。 24、两汉诗歌----乐府诗和五言诗最为显著。 25、两汉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又一种新诗体。 26、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 27、古诗十九首----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28、枚乘----七发---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 29、司马相如的大赋----汉赋的顶峰。 30、汉赋力作----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 31、张衡----归田赋---开启抒情小赋的先河。 32、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书即典章制度。 33、鲁迅称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4、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5、汉书---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具有散文文学特色的史学巨著。 36、汉代政论文---最杰出作家是贾谊----最著名过秦论 37、乐府----最初是主管音乐的机构。 38、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代表作。 39、司马相如---汉赋全盛时成就最大的赋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最著名。 40、班固---咏史---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中国诗歌史上的里程碑。 41、古诗十九首---五言诗中杰出的代表。 42、汉乐府---陌上桑女主人公----秦罗敷。 43、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44、魏晋南北朝诗歌---曹氏父子周围---建安诗人。 45、太康诗人---三张(张载、张协、张元)、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46、西晋末年---产生玄言诗。 47、南朝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 48、谢灵运---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 49、陶渊明---开创田园诗。 50、魏晋南北朝---骈文盛行。骈体文---也叫骈偶或四六。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论西方风俗影响 ?中国节日的现状 ?近年来,在中国有些地方越来越受西方风俗影响尤其是受西方节日文化影响,中国的年轻人,对于圣诞节越来越热衷,甚至超过了中国自己的节日,造成端午节这种中国重大传统节日被列为别国遗产。 ? ?母亲节,父亲节,光棍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学校里掀起一波又一波“洋节”的热潮,大家都热衷于过“洋节”,对中国传统的节日却几乎没有兴趣。 ? ? ?在现代年轻人所认识的节日中,情人节和圣诞节比咱们的端午节和中秋节都重要的多。都认为这些外国节非常时尚,非常浪漫。就连春节的意义与节日气氛都大不如前,认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已经落伍,过的没意思,? ?传统节日原来有一整套的仪式和内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很多节日仪式的片段在不断的遗失,比如春节贴对联是为了避邪;吃饺子是为了送走旧的时辰,迎来新的时辰;互相拜年,表达了对对方的美好祝愿……但现在这些程序虽然还在,但缺少了仪式的凝重感和虔诚感。 ? 传统节日何去何从 ?七夕VS情人节? ? ?面对西方情人节的冲击,土生土长的传统七夕节遭遇着尴尬却总是不

声不响。七夕节虽然历史悠久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它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却似乎并不大。人们已经把七夕节还给了古老的历史。? ?每当西方情人节来临之时,年轻情侣都会不失时机地互赠爱意,且花样翻新,近乎疯狂。而每年的七夕节却显得异常冷清,鲜见年轻人有什么热情举动,有的人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也许是故意,也许是不经意,总之人们在追捧“洋节”的同时,冷落了本土传统的节日。纯美的七夕就是这样渐渐地被遗忘。 ? 我们的传统节日 ?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洋节”情结 ? ?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 ? ?一方面,当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动议要将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春节改到2月4日,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另一方面,国人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摩登的、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在赶西洋人的时髦,纷纷过起了洋节! ? ?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到底该怎样看待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人该不该钟情于西洋节日?西方人是否也像我们一样崇拜中国节日? ?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利用寒假半个月的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翻阅资料,到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到社会上走访了各行各业的人士,现将主要观点整理报告如下:

传统文化遗失的例子

<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by 南野藏马 前几日在书房,兴之所致,随手拎起了一本四书,翻到到第一面,念了两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便发现自己意兴阑珊,随手又把它扔到了书橱里,拿起本日本漫画,有滋有味地啃到最后。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感叹中国当代青少年(主要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对于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反省自己前日所为,不禁感到惭愧,一向标榜热爱传统文化的我自己不也正慢慢放、弃这些中国骄傲么? 时逢国庆,单位邀请我们新行员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我便想,是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一篇空洞的文章来感叹祖国多么秀美多么壮丽的河山,还是切实关注一下我们正在慢慢遗失的民族骄傲呢? 台湾忠信工商学校的校长高震东在内地演讲时说,“什么是爱国?哪里是爱国?什么都是爱国,哪里都是爱国!”爱国是微小却又具体的。我们身在中国,有时却茫然不知自己国家有什么,是什么。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我们过于注意别人的东西?爱国其实很简单,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和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长流? 我们的81年代后、90年代的孩子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着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 简练的讲,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诗、书、礼、易、春秋”。我用五经的名字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它刚好总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个方面。“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