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2020060707363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第六单元1课《孟子》两《富贵不能淫》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思想内容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重点字词衍丈夫之冠淫通假字往之女家古今异义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父命之丈夫之冠也一词多义戒:戒之曰;必敬必戒之:往之女家;妾妇之道;与民由之词类活用威武不能屈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重点字词舜畎亩胶鬲曾益拂士通假字:所以动心忍性入则无法家拂士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古今异义词: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富贵不能淫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讨伐)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喻一词多义: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于: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拂: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士: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重点语句翻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顺。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并在声音上显露出来,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常都有灭亡的危险。
第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渔家傲》知识梳理及浏览题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宋代〕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一、创作背景: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二、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三、词语注释: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嗟:慨叹。
报:回答。
谩有:空有。
谩:空,徒然。
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四、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
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
他热情而又有诚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文学的内涵,包括人类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体验的创造性成果,是一种艺术形式,采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给人以审美享受和启示。
文学的基本要素是语言、情感、思想和意境。
在文学创作和解读过程中,还要关注作者、作品、读者、历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二、古诗词的鉴赏1.中国诗歌的发展中国诗歌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
古代诗歌主要表现为古体诗,经历了唐、宋两个高峰时期。
近代诗歌是指清末民初的诗歌创作,以维新诗派为代表。
现代诗歌是指二十世纪初以来的诗歌创作,早期以白话诗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多种风格。
2.古诗词的鉴赏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在鉴赏古诗词时,需要理解诗歌的背景、词人的情感和意境等方面。
以下是鉴赏古诗词的一些技巧:•理解词语含义,包括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分析词句语法结构,识别修辞手法;•理解词人的情感、意境和思想内涵;•考虑诗歌的文化背景,理解历史和文化的交融。
三、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一种,通过使用类比的方式来强化句子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形式可以是直接比喻或隐喻,比如“暮色苍茫,道路漫漫”,比喻了一个人的长途旅行历程。
2.拟人拟人是指把非生物事物赋予人的意义和形象。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比如“江水永不停息,日日夜夜奔流不息”。
3.排比排比是指通过多个相同或类似结构的句子来强调某种意义或情感,比如“你应该有恒心,有毅力,有忍耐力”。
四、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的解读文言文是古代汉语文字表达的形式,与现代汉语有着巨大的差异。
在解读文言文时,需要理解其中的句式、表达方式和古代文化背景。
以下是一些技巧:•理解文言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分析句子中的主谓宾关系;•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化背景和时代特色。
2.文言文的鉴赏鉴赏文言文需要理解文言语言的性质和特点,注重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意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复习知识点整理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尊称为“亚圣”,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后人把孟子和孔子并称为“孔孟”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体裁:语录体散文。
3.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4.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⑴不如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⑶。
三里之城⑷,七里之郭⑸,环⑹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⑽民不以封疆⑾之界,固⑿国不以山溪⒀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⒁者多助,失道⒂者寡助。
寡助之至⒃,亲戚畔(叛)⒄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⒅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⒆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 [环]包围。
⑺ [池]护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委]放弃;[去]离开。
⑽[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划定的疆界。
⑿ [固]巩固。
⒀ [山溪]地势;山河。
⒁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下同。
⒂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极点。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顺] 归顺,服从⒆[故]所以。
(20)[是]这(2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总结记背(1部编版)
记背手册(第六单元)23.《孟子》三章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
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后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知识链接《孟子》:记录盂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是儒家重要学术著作之一,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即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来说明复杂抽象的道理;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又精练准确。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并称“四书”。
字音字形【易错读音】不能淫.(yín)畎.亩(quǎn)傅说..(fù yuè)曾.益其所不能(zēng)法家拂.士(bì)【易错字词】筋骨忧患名句积累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表现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必须要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做出的反应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题识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在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
《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的对话,阐述了孟子对“大丈夫”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了孟子对“仁”“礼”“义”的坚守。
第六单元《〈孟子〉三章》 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专项复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训练第六单元《〈孟子〉三章》★字词积累1.(原创)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孟轲.()甲胄.()纵.()横公孙衍.()畎.()亩夯.()实虞.()国百里奚.()傅说.()丈夫之冠.()法家拂.()士空.()乏其身2.(原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环.而攻之(2)池.非不深也(3)兵革..(4)委.而去之(5)得道..者多助(6)寡助之至.(7)亲戚..畔之(8)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9)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10)是焉.得为大丈夫乎(11)丈夫之冠.(12)父命.之(13)戒.之曰(14(15(16(17(18(19)舜发.于畎亩之中(2021)管夷吾举于士.(22)空乏..其身(23)行拂乱..其所为(24)人恒过.(25)而后作.(26)征.于色(27)发.于声(28)而后喻.(29)敌.国3.(原创)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亲戚畔之(2)往之女家(3)曾益其所不能(4)衡于虑(5)法家拂士4.(原创)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三里之.城A.丈夫之.冠也B.父命之.C.往之.女家D.居天下之.广居★文学常识5.(原创)填空。
孟子名,字子舆,思想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6.(原创)填空。
《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它同《》《》《》合称“四书”。
★名句默写7.地利不如人和。
8.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9.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10.,立天下之正位,。
11.,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
12.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谈到“志向”时,提供给我们两种正确的人生选择:“,;,。
”1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1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
《知识梳理与复习》(第六单元)知识要点一:字词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衍.()曾.益()一厝.()丈夫之冠.()箕畚..()() shuāng妻()智叟.()荷.担者()始chèn()穷匮.()曩.()gòu弓nǔ()()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往之女家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衡于虑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始一反焉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军士吏被甲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改容式车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学诗谩有惊人句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2)饿.其体肤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3)河.阳之北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4)指.通豫南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5)达于汉阴.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6)方.七百里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8)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9)请.以军礼见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10)使人称谢.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必先苦其心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劳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饿其体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空乏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行拂乱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面山而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惩山北之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聚室而谋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吾与汝毕力平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军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各组巾加点的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1)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2)戒戒之曰()必敬必成()(3)道妾妇之道也()行天下之大道()(4)居居天下之广居()居天下之广居()居无何()(5)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6)曾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若孀妻弱子()(7)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8)军军霸上()上自劳军()知识要点二:语言运用6.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考点梳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章思想内容1.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2.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1)三里之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古义:国防,今义:国家)(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地域)(5)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3.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4.一词多义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锐利)城:三里之城(内城)城非不高也(城墙)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至(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指这座城)而: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转折)委而去之(连词,表顺承)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修饰)5.其他重点字词(1)环而攻之(包围)。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3)多助之至(极点)。
(4)天下之所顺(归顺,服从)。
三、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重点字词梳理与专项精练(部编版解析版)
第六单元重点字词梳理第23课《孟子三章》弱冠(ruòguàn)淫(yín)夯实(hāngshí)胶鬲(jiāogé)曾益(zēngyì)拂士(bìshì)第24课《愚公移山》冀州(jìzhōu)阻塞(zǔsè)迂回(yūhuí)汝(rǔ)魁父(kuífǔ)焉置土石(yānzhìtǔshí)荷担者(hèdānzhě)箕畚(jīběn)孀妻(shuāngqī)始龀(shǐchèn)老叟(lǎosǒu)穷匮(qióngkuì)厝(cuò)陇断(lǒngduàn)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荆棘(jīngjí)彀弓弩(gòugōngnǔ)持兵揖(chíbīngyī)曩(nǎng)专项精练一、字词书写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万仞.(_____)惩.(_____)穷匮.(______)荷.(______)担孀.妻(______)始chèn (_______)箕běn(______)kuí(______)父lǒng(_______)断【答案】rèn chéng kuì hè shuāng 龀畚魁陇【解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仞”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陇”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03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2)欧阳修的《采桑子》中,以动衬静,写涟微动难免 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 其幽静的句子是: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欧阳修的《采桑子》中,与王维笔下的“空山不见 人,但闻人语响”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无风水面琉璃滑。
考点三:文本品析 1.这首词上片的第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上片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 情。
2.这首词的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图景?
意象: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笙歌 等。
图景:描绘了一幅湖水荡漾,芳草满堤,笙歌 隐现,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图。
【背景信息】
欧阳修曾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喜爱 那里的民风、景物,晚年辞官退休后便定 居此地,曾作《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 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情怀,每首 词第一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西湖好”。 这是十首词中的第一首。
【诗歌大意】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3.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作简要分 析。
(1)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 了水面的平静、光滑、澄碧。
(2)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 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
4.词人在短浆轻舟的节律中充分领略到西湖的 美好,结合全词说说西湖的美好表现在哪里。
春水碧绿,流转绵延;长堤芳草,笙歌隐现; 水面无风,光滑如镜;船动不觉,沙鸟惊飞。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词系统复习
【原文再现】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词类复习课件
发
兴起,指任用。如:舜发于版筑之间。 显露,显露。如:征于色,发于声。
戒 警告。如:戒之曰。
谨慎。如:必敬必戒。
一词多义
在。如: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自 从。如:
如果。如: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亲自。上自劳军。《周亚夫军细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Biblioteka 1、文章是怎样提出并证明中心 论点的?
2、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 意义?
4.囊者霸上、棘门军 先前
一词多义
道
道理。如: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淫》 道路。如: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没有。如: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绝 极。如:绝巘多生怪柏。《三峡》
停止。如:哀转久绝。《三峡》
断。如:沿溯阻绝。《三峡》
一词多义
“亡”通“无”,没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愚公移山》
周亚夫军细柳
1、结合课文内容,请你说说从哪些地方 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本文的写作特点。
实词一:名词 高地
军营 先行引导的人员 守卫军营的将官 诏令 不久 营垒 车马
1. 环而攻之而不胜 2. 委而去之 3.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 天下顺之 5. 亲戚畔之 6. 安居而天下熄 7. 父命之 8. 戒之曰 9. 与民由之 10.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实词一:动词
灭亡。如: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时 季节。如: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
时候。如: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入 进去。如:上至,又不得入。《周亚夫军细柳》
在国内。如: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
一词多义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
提纲
1. 课文复
- 审题理解: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 生字词复:复生词,并记住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 理解段落:分析每个段落的结构和意义
- 推理归纳:通过阅读和理解,进行推理和归纳,总结课文内容
2. 重点知识点复
- 识记重点知识点:复重点知识点,例如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等
- 理解重点知识点:深入理解并分析重点知识点的含义和作用- 运用重点知识点:通过练和应用,巩固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
3. 题训练
- 完成课后题:认真完成课后题,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解析错题:找出错题的原因并进行解析,弄清楚正确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 类似题型练:进行类似题型的练,培养解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4. 写作训练
- 选择写作题目: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题目,并明确写作目的和要求
- 计划写作内容:制定写作大纲,安排好写作的内容结构和段落结构
- 练写作技巧: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行写作练并不断提升
5. 总结回顾
- 总结研究成果:复整个单元,总结研究的成果和收获
- 解答疑惑问题:找出研究过程中的疑惑问题,并寻求解答
- 完善知识框架: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完善知识框架
以上提纲为复习第六单元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孟子》二章文学常识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孔孟”并称。
文章思想内容《富贵不能淫》针对景春说的大丈夫形象,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历史上有名的六个人物从卑微中崛起的事例,通过个人正面的角度,国家反面的角度,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
重点字词衍(yǎn)冠(guàn)淫(yín)畎( quǎn)亩傅说( yuè)曾( zēng )益胶鬲(gé)拂(bì)士拂(fÚ)乱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古今异义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古义:真正。
今意:诚实)父命之(命:古义:教导,训诲。
今意:性命,命令。
)丈夫之冠也(丈夫:古义:成年男子。
今意:女子的配偶。
)富贵不能淫(淫:古义:使……迷惑,惑乱。
今意:淫乱。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筑: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意:建筑,修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古义:这,今意:判断动词。
)管夷吾举于士(士:古义:狱官。
今意:军人。
)一词多义戒:戒之曰(告诫)。
必敬必戒(谨慎)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
此之谓大丈夫(结构助词)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启用),征于色发于生而后喻(发:显露)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介词,在。
)拂: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词类活用1.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2.饿(使......饥饿) 其体肤3.空乏(使.... 穷困缺乏)4.所以动(使......惊动)心5.忍(使.......坚韧)性6.行拂乱(使......颠倒错乱)其所为7.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8.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背诵及翻译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八上第六单元 单元解读与各课教学重点
八上第六单元单元解读与各课教学重点单元目标:1.阅读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2. 反复诵读品味,体会阅读古诗文的方法,培养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3.积累古诗文名句,涵养语文素养。
选文简析:本单元选文皆为古代诗文名篇,主题上,围绕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来组元。
本单元选文,均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与典范,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有着积极意义。
《〈孟子〉二章》中,选取了《孟子》中的名篇,《富贵不能淫》谈论的是“何谓大丈夫”主题,展示了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标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论述了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问题。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全家“成功”移山的故事,赞美了愚公坚韧执着的品格。
《周亚夫军细柳》是《史记》中的故事,讲述了汉文帝在军营劳军的故事,勾勒出一个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五首古诗词,都展现了诗人们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
其中,《饮酒》是对田园生活、悠然心境的描绘;《春望》抒写了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沉痛;《雁门太守行》是对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的热情歌颂;《赤壁》是对空有才华、无处施展的无奈慨叹;《渔家傲》抒发对沉闷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热切向往。
教学建议:1. 课时建议:《〈孟子〉二章》:2-3课时《愚公移山》:2课时《周亚夫军细柳》:1-2课时《诗词五首》:2-3课时2. 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和第三单元一样,都属于文言文单元,但选文标准还是不一样的,在诵读时,也各有标准和要求。
首先,文言文的朗读,与白话文有很多相通之处,都需要重视重音、节奏、停连、语气、情感等,但文言文又具有独特的节奏、韵律方面的要求,诵读时需要留意。
其次,同属文言文单元,但第三单元,选文多为南北朝时期的山水小品,整句居多,少用虚词,诵读时要注意,在和谐音韵中读出山川风物之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复习知识点总结整理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尊称为“亚圣”,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后人把孟子和孔子并称为“孔孟”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体裁:语录体散文。
3.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4.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⑴不如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⑶。
三里之城⑷,七里之郭⑸,环⑹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⑽民不以封疆⑾之界,固⑿国不以山溪⒀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⒁者多助,失道⒂者寡助。
寡助之至⒃,亲戚畔(叛)⒄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⒅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⒆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 [环]包围。
⑺ [池]护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委]放弃;[去]离开。
⑽[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划定的疆界。
⑿ [固]巩固。
⒀ [山溪]地势;山河。
⒁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下同。
⒂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极点。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顺] 归顺,服从⒆[故]所以。
(20)[是]这(2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统编-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各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第六单元 记背手册(二)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记背手册(部编版)
记背手册(第六单元)(二)25.周亚夫军细柳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曾师学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其父逝世后,继父职出任太史令。
因上书为兵败而投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发愤著书,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知识链接《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字音字形【易错读音】弓弩.(nǔ)诏.书(zhào)作揖.(yī)介胄.(zhòu)称.谢(chēng)嗟.乎(jiē)【易错字词】都尉驱驰主题识记本文通过描写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二、重点讲解三、素养提升本文描写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用正侧面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四、文言现象26.诗词五首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归田园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三大诗人之一。
与李白合称“李杜”,其诗被称为“诗史”。
被誉为“诗圣”,代表作有《望岳》《春望》“三吏”“三别”等。
李贺(790—816),字长吉。
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杜牧(803—852)字牧之,又号“樊川先生”。
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代表作有《过华清宫》《江南春》《泊秦淮》《赤壁》等。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梳理与复习》(第六单元)知识要点一:字词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衍.()曾.益()一厝.()丈夫之冠.()箕畚..()() shuāng妻()智叟.()荷.担者()始chèn()穷匮.()曩.()gòu弓nǔ()()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往之女家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衡于虑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始一反焉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军士吏被甲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改容式车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学诗谩有惊人句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2)饿.其体肤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3)河.阳之北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4)指.通豫南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5)达于汉阴.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6)方.七百里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8)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9)请.以军礼见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10)使人称谢.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必先苦其心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劳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饿其体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空乏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行拂乱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面山而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惩山北之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聚室而谋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吾与汝毕力平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军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各组巾加点的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1)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2)戒戒之曰()必敬必成()(3)道妾妇之道也()行天下之大道()(4)居居天下之广居()居天下之广居()居无何()(5)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6)曾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若孀妻弱子()(7)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8)军军霸上()上自劳军()知识要点二:语言运用6.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设问)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对偶、比喻)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排比)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拟人、借代)7.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1)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在《富贵不能淫》中,与这句话意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屮,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沉浸其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下列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饮酒(其五)》中的“山气口夕佳,飞鸟相与还”与杜甫《望岳》中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B.李清照的《渔家傲》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C.《雁门太守行》一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精忠报国)的决心D.《赤壁》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知识要点三:女学常识9.填空。
(1)《孟子二章》中,《富贵不能淫》和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别出自《________》和《________》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_______,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________》,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字________,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________。
他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3)陶渊明(约365-427),一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
李清照(1084—约1155),号________,________派代表词人。
10.把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饮酒(其五)》李贺《樊川诗集注》《雁门太守行》杜牧《陶渊明集》《赤壁》杜甫《李贺诗歌集注)《春望》陶渊明《杜诗详注》知识要点四:课文理解11.阅读课文《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焉得为大丈大乎”和“此之谓大丈夫”两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傚到“富赀不能涇,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自己的话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千。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干、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阅读课文《愚公移山》,回答问题(1)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课文中,我们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的位置。
①江(长江)阴:________②洛(洛河):________③衡(衡山)阳:________④华(华山)阴:________(3)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
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yǎn zēng cuò guàn běn孀sòuhè龀kuìnǎng彀弩2.(1)女汝你(2)曾增增加(3)衡横梗塞、不顺(4)拂弼辅佐(5)反返往返(6)惠慧聪明(7)被披穿着(8)式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9)谩漫空,徒然3.(1)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已婚女子的配偶(2)严重饥饿,能威胁人的生命与“饱”相对,指一般的肚子饿,词义与古义相比变弱(3)黄河泛指一般河流(4)直,一直手指(5)山之北,水之南阴天(6)古代计量面积用语方形,方向(7)草木毛发(8)叹气休息(9)请允许我请求、邀请等4.(1)屈: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2)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