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实词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与18虚词
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详解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阔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单独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假设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语文实词虚词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一、120个实词1、爱:义项: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第一册: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同上)第二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同上)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第三册: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愚溪诗序》第四册: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促织》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
《柳毅》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同上)第五册: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齐桓》第六册:(无)2、安:义项: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
什么,什么地方;⑥怎么,哪里。
例句:第一册: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勾践》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同上)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同上)项王曰:"沛公安在?" (同上)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第二册: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同上)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同上)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第三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第四册: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
《柳毅》第五册:(无)第六册: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报任安》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同上)3、被:义项: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之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之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实词和虚词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实词通常指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而虚词则是指虽然没有具体意义,但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承上启下等作用的词语。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实词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
实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四类,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用法。
1. 名词名词是实词的一种,它主要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的或抽象的东西。
在文言文中,名词的用法比较固定,一般用作主语、宾语、定语等。
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在这个例句中,“学”和“时习”都是名词,它们分别表示一个动作和一种状态。
在句子中,它们作为宾语出现。
2. 动词动词是实词中最主要的一类,它用来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等。
在文言文中,动词的使用非常丰富多样,一般用作谓语、状语、宾语补足语等。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在这个例句中,“行”是动词,表示一种动作。
它作为谓语出现,用来说明主语的行为。
3. 形容词形容词是实词的一种,它主要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的使用较为丰富,可以作定语、表语等。
例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荀子·劝学》)在这个例句中,“本”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君子”。
它作为定语出现,用来描述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
4. 副词副词是实词的一种,它通常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起到限定、强调、修饰等作用。
在文言文中,副词的使用较为常见,可以作状语等。
例如: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在这个例句中,“巧言”是副词,用来修饰动词“令色”。
它作为状语出现,表示通过巧言来令人改变脸色。
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通常没有具体的意义,但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承上启下等作用。
语文古文言文实虚词翻译
一、实词1. 山(shān):名词,指自然界的山脉。
例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翻译:我将登上那高耸的山峰,俯瞰群山,发现它们都显得很小。
2. 水(shuǐ):名词,指自然界的水流。
例句:水自源头来,山自云外来。
(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水是从源头来的,山是从云中来。
3. 月(yuè):名词,指自然界的月亮。
例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翻译:明亮的月亮何时会出现?我举起酒杯向天空询问。
4. 花(huā):名词,指自然界中的花卉。
例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翻译: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昨晚风雨交加,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吹落。
5. 雨(yǔ):名词,指自然界的降雨。
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翻译:这场好雨知道下雨的时节,正逢春天便滋润万物。
二、虚词1. 而(ér):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翻译:学习了之后,及时复习,难道不是很愉快吗?2. 于(yú):介词,表示在某个时间、地点或范围内。
例句:古之学者必有师。
(孟子《离娄上》)翻译: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3. 以(yǐ):连词,表示原因、目的或方式。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左丘明《左传》)翻译:因为他对待晋国不礼貌,并且背叛了楚国。
4. 之(zhī):代词,表示所指的事物或人。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翻译:学习了之后,及时复习,难道不是很愉快吗?5. 于(yú):介词,表示时间、地点或范围。
例句:孔子于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论语》)翻译: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通过以上对古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翻译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语言表达,领略古文的风采。
在学习和阅读古文时,我们要注重实词和虚词的积累,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语文常考文言文字词
语文常考的一些文言文字词包括:
1.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2.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
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3.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或意义相同)的字代替的现象。
4.一词多义: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5.古今异义:指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同一个词的意义不同。
6.词类活用: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用作另一类词。
7.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字词知识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高考文言文120实词和18虚词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失街亭》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被1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译文:大雪越过南岭。
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7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译文: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4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初中语文部编版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古诗文课内篇)
(《〈论语〉十二章》)
美丽的
好鸟相鸣
(《与朱元思书》)
好的
君子好逑
(《关雎》)
号
呼吼
阴风怒号
(《岳阳楼记》)
取别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河
河流
山门圮于河
(《河中石兽》)
黄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恨
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怨恨
恨别鸟惊心
(《春望》)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停止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穷尽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
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尽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极
穷冬烈风
(《送东阳马生序》)
趋
跑,疾走
尝趋百里外
(《送东阳马生序》)
去
离开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狼径去
(《狼》)
旦辞黄河去
(《木兰诗》)
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成礼而去
(《周亚夫军细柳》)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
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
消失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诫子书》)
入
进入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义
例句
出处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常用的实词:
1. 行:走。
2. 走:跑。
3. 语:说。
4. 故:所以,因此。
5. 顾:回头看。
6. 以为:认为。
7. 是:这,这个。
8. 亦:也。
9. 乃:才,仅仅。
10. 至:到达。
常用的虚词:
1. 之:的,它,他们,这,此。
2. 于:在,对于,到,给,向。
3. 以:用,把,因为,在...之前,通过,除了。
4. 与:和,同,跟,给。
5. 其: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这个。
6. 焉:于是,在哪里,怎么。
7. 然:这样,然则(然而)。
8. 则:那么,就是,却。
9. 乃:才,仅仅。
10. 乎:呢,吗。
这些词在文言文中十分常见,但文言文词汇量非常大,还有许多其他的实词和虚词需要学习。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文言文词汇,建议查阅专业的文言文词典或相关教材。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汇总
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可以独立使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而虚词则是没有独立意义,只有在句子中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才
能发挥作用,如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下面是初中语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归纳汇总:
实词:
名词:人、树、桌子、苹果、花等
动词:跑、飞、看、唱、学等
形容词:高、快、美、红、新等
副词:很、非常、快速、慢慢地等
数词:一、二、三、四、五等
代词:我、你、他、她、它等
量词:个、只、条、本、张等
虚词:
介词:在、上、下、里、面等
连词:和、或、但、与、为等
助词:的、地、得、了、过等
语气词:吗、呢、啊、嘿、哼等
处所词:上、下、里、外、前等
时间词:今天、明天、昨天、年、月等
这只是初中语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简单归纳汇总,实词和虚词还有更多的分类和具体的词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和学习。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文言实词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 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⑥抵挡。
(“锐不可当”)19.道:①道路。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一、实词。
1. 通假字。
- “故患有所不辟也”中“辟”通“避”,躲避。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 “邹忌修八尺有余”中“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 “必能裨补阙漏”中“阙”通“缺”,缺点。
2. 古今异义。
- 【等死】古义:同样是死。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今义:等待死亡。
- 【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今义:常常。
-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 【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今义:感谢。
-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今义:品质恶劣。
-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深切地憎恨。
3. 一词多义。
- 【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用来】“以光先帝遗德”。
- 【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做、干】“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为了】“乡为身死而不受”。
-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 词类活用。
- 【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 【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 【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二、虚词。
1. 之。
- 【助词,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同样为补充例句)。
- 【代词,代指人、事、物等】“愿陛下亲之信之”。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实词和虚词是语言中的两个基本词类,它们在表达方式和意义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高中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文言文,而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下面将对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一、实词实词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且有具体意义的词语,它可以表示一种实在存在的事物、动作或状态。
在文言文中,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以下是它们的特点和常见用法:1. 名词:名词是用来表示一种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语,它有单数和复数形式,还可以加上量词进行计数。
名词在文言文中主要用来作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等。
示例:吾闻古之圣王,若舟中之司舵者。
2. 动词:动词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或变化的词语,它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实义动词在文言文中用来表示具体的动作或状态,而系动词则用来表示主语的性质、状态、身份等。
示例:乐而不荒,哀而不痛,怒而不恚。
3. 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表示人或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的词语。
形容词在文言文中常用来修饰名词或作为谓语进行修饰。
示例:松柏之茂也,不断终夏。
4. 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语,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副词在文言文中主要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示例:执志固不欲人之异已,持义固不欲人之非己。
二、虚词虚词是没有独立意义的词语,它主要用来标示语法意义或构成语言的框架。
在文言文中,虚词包括了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
以下是它们的特点和常见用法:1. 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关系的词语,它通常出现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前,起到连接或限制作用。
介词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示处所、方向、时间等。
示例:圣人舜为司空,无射国之士。
2.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的词语,它可以连接并列的词语、短语、分句或句子。
连词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连接因果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等。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6大常考【文言虚词】+130个【实词】全解析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6大常考【文言虚词】+130个【实词】全解析130个文言实词001.安①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②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④君谓计将安出?(怎么)⑤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⑥多歧路,今安在?(哪里)⑦子曰“汝安知鱼乐”(哪里、怎样)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⑨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⑩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002.卑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003.被①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②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004.本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本来)②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③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本来)④庄子曰:“请循其本”(根源)005.比①曹操比与袁绍(相比)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相比)③其两膝相比者(靠近)④比至陈(等到)006.鄙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短浅)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007.毕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全、都)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全、都)③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完毕)④吾与汝毕力平险(用尽)008.别①士别三日(分别)②与世无别(区别)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告别)④驱之别院(另外)009.兵①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②上使外将兵(士兵)010.病①未果,寻病终(得病)011.策①执策而临之(鞭子)②策之不以其道(鞭打)③策勋十二转(记录)012.曾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②曾不吝情去留(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③计其长曾不盈寸(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④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013.尝①未尝识书具(曾经)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014.长①惟长堤一痕(与“短”相对)②舟首尾长八分有奇(长度)③北山愚公长息曰(长久)④而或长烟一空(大片)⑤幼有所长(成长)⑥以君为长者(敦厚、年长)⑦宋无长木(多余的)015.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②山间之朝暮也(早晨)③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④皆朝于齐(朝拜)016.诚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③帝感其诚(诚心)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017.出①卷石底以出(露出)②奋袖出臂(露出)③水落而石出者(露出)④不复出焉(出去)⑤皆出酒食(拿出)⑥君谓计将安出(产生)⑦不敢出一言以复(发出)⑧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使出)⑨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⑩方出神(脱离)018.初①初极狭(起初)②初,权谓吕蒙曰(当初)③每至晴初霜旦(刚)④令初下(刚刚)019.辞①未尝稍降辞色(言辞)②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脱)③旦辞爷娘去(告辞)020.从①便舍船,从口入(自)②问所从来(自)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④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跟从)⑤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⑥战则请从(跟从)⑦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跟从)⑧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听从)⑨从民欲也(顺从)⑩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⑪当余之从师也(跟从,跟……学习)⑫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⑬从流漂荡(顺、随)⑭鲦鱼出游从容(不急迫)⑮溯洄从之(追寻)。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总结是一个相对庞大的任务,因为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数量众多,而且每个词的含义和用法都有可能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总结,仅供参考。
实词:
1.名词:指具体的、有形的物体或事物,例如“人”、“物”、“山”、“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例如“走”、“坐”、“吃”、“笑”等。
3.形容词:描述事物性质、状态的词,例如“大”、“小”、“美”、“丑”等。
4.数词:表示数量的词,例如“一”、“二”、“三”等。
5.量词:表示数量的单位的词,例如“个”、“只”、“斤”等。
虚词:
1.代词:代替名词的词,例如“之”、“其”、“他”等。
2.介词:表示时间、处所、原因等关系的词,例如“于”、“在”、“从”等。
3.连词:连接词与词、句子与句子的词,例如“和”、“与”、“如果”等。
4.助词: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气、语调的词,例如“了”、“着”、“过”等。
5.语气词:表示语气的词,例如“啊”、“呢”、“吧”等。
以上只是对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简单总结,实际上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用法复杂多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进行理解。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建议多阅读文言文作品,积累词汇和语感。
山东春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
山东春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山东春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实词:
1. 爱:喜爱、爱护
2. 安:安全、安稳
3. 被:被子、被动
4. 倍:加倍、倍数
5. 本:本来、原本
6. 鄙:卑鄙、粗俗
7. 兵:士兵、兵器
8. 病:疾病、生病
9. 察:观察、考察
10. 朝:早晨、朝廷
虚词:
1. 而:表示转折、并列、承接等关系
2. 之:的、助词
3. 以:用、凭借、因为
4. 于:在、对于
5. 者:……的人、……的事物
6. 所:……的地方、……的人
7. 乃:于是、就
8. 则:那么、就
9. 且:并且、而且
10. 为:做、作为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具体的归纳可能因教材版本和考试要求而有所不同。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 虚词(全)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高中1—160)1、哀①伤心,悲痛,哀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②同情,怜悯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③伤悼(为……哀叹)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崤之战》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2、爱①喜欢,喜爱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种树郭橐驼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②爱护,爱惜,顾惜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延陵季子将西聘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③吝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④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⑤爱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书博鸡者事》○6吝啬百姓甚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3、安①安定,安逸,安适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②使……安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种树郭橐驼传》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③哪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④怎么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⑤安慰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6容京中安不得身《林教头风雪山神庙》4、按①用手压或摁项王按剑而跽曰(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鸿门宴》按剑坐于席上《群英会蒋干中计》②压抑,止住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③巡行,巡视按榆溪旧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④追究,查究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5、案①几案,短长桌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②通“按”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古代一种短腿的托盘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长亭送别》6、拔①超越,超过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②攻下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拔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鸿门宴》因拔刀斫前奏案《鸿门宴》③提拔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是以先帝间拔以遗陛下《出师表》7、白①白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白首不见招《咏史》不知东方之既白(白:显出白色,指天亮)《前赤壁赋》②清楚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训俭示康》③下对上告诉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苏武传》④洁白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等等洁白喻作者正直的人生)《石灰吟》⑤明白,昭雪然使君冤未白《书博鸡者事》8、败①破败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②败坏,毁坏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训俭示康》③失败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④打败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秦晋殽之战》⑤凋残,衰落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秋声赋》9、拜①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问者爇香于鼎,再拜……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促织》拜送书于庭(拜:行过叩拜礼)《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拜谢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拜:拜领)《秦晋殽之战》③拜见,拜会拜夫人于堂上《左忠毅公逸事》④授予名位或官职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⑤接受任命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6拜上,呈上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10、报①报告,告诉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似报主知《促织》②回答,答复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报复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④报答,酬谢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苏武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未报秦施而伐其师《秦晋崤之战》⑤报效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滕王阁序》○6通“赴”,到……去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11、暴①突然屡撩之,虫暴怒《促织》②同“曝”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③暴躁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④凶恶,残酷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⑤暴露,显露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12、备①具备,完备,齐全而神明白得,圣心备焉《劝学》②防备,准备行则备一夕之卫《秦晋崤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秦晋崤之战》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指南录〉后序》③周到备极护爱《促织》④备有左佩刀,右备荣臭(此处为挂着)《送东阳马生序》13、被①覆盖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②表示被动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③被子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④遭受,蒙受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左忠毅公逸事》14、倍①加倍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过秦论》②同“背”,违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15、悲①哀痛,伤心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黄州快哉亭记》②眷顾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史记?高祖本纪》③思念,同情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④叹息,感慨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16、北①北方将军战河北,臣哉河南《鸿门宴》②特指元军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③向北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④败逃,败逃的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⑤相背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战国策》17、背①脊背,背面,反面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左忠毅公逸事》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苏武传》②背上背着草屦,背筐,手长镵《左忠毅公逸事》③背离,背叛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鸿门宴》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④离开,引申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⑤背诵因使人背而诵之,不失一字《三国志?王粲传》18、奔①跑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黄州快哉亭记》②逃亡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19、本①草木的根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②本来,原来予本非文人画土,甘受诟厉《病梅馆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苏武传》③来源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诸子喻山水》④探求,考察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⑤抄本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指南录〉后序》20、彼①指示代词,那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前赤壁赋》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②他,他们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彼实构吾二君《秦晋崤之战》③别人,对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21、逼①接近,迫近细赡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促织》②强迫,威胁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兄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2、辟①开,打开前辟四窗,垣墙周庭《项脊轩志》②开垦,开辟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病梅馆记》③同“避”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秦晋崤之战》23、蔽①遮住,遮掩,掩护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前赤壁赋》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②掩饰,隐藏,蒙蔽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24、毕①完,完成,结束语未毕,余泣、妪亦泣《项脊轩志》六王毕,四海一(此处为完结,指为秦所灭)《阿房宫赋》公阅毕,即解貂覆生《左忠毅公逸事》②使……结束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全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25、便①有利,便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沦》②(piáan)能说会道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③就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④合适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6、遍①到处,普遍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促织》②全,全部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训俭示康》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诸子喻山水》27、表①外,与“里”相对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怀古》②表明,表白无人信高洁,谁为表寸心《在狱咏蝉》③给皇帝的奏章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④标记,作标记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雍水《察今》28、并①合并,吞并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沦》②并行,并列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③一起,都,一并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促织》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苏武传》④并且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不能行捉矣《促织》29、伯①排行第一,老大,伯父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晋侯秦伯田郑《左传?僖公二十年》③古代一方的首领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④同“霸”桓公,五伯之上也《韩非子?难四》30、薄①微薄,薄弱不终岁,薄产累尽《促织》②迫近,逼近,靠近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③轻视,看不起不薄今人爱占人《戏为六绝》④(土地)贫瘠薄田五十顷《三国志?诸葛亮传》⑤与“厚”相对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曼》○6浅薄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31、泊①停船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②恬静,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32、博①宽广,广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②换取,讨取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促织》33、步①行走,步行(专指不借车马徒步行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秦晋崤之战》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鸿门宴》②脚步,步伐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促织》③举足两次为一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阿房宫赋》34、栽①裁衣服,剪裁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②同“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③裁决唯大王裁其罪《韩非子》35、苍①深绿色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前赤壁赋》②灰白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36、操①拿着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②从事,担任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③掌握,控制,操作津人操舟若神《列子?黄帝》④操守,品德虽贾人,有贤操《汉书?张汤传》37、草①草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苏武传》②在草间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③初稿.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左忠毅公逸事》④结草:报恩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38、策①计策,策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归而求救国之策《〈指南录〉后序》②竹制的马鞭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③拄着拐杖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39、曾①曾经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训俭示康》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②竟,竟然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前赤壁赋》③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此儿当及其曾祖《晋书》40、差①差别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史记?萧相国世家》②差错,错误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经解》③稍微地,比较地吴公差强人意《后汉书?吴汉传》④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阿房宫赋》41、尝①品尝尝之而甘于口《荀子?荣辱》②试探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权术?心术》③副词,曾经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家有老妪,尝居于此《项脊轩志》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42、长①长(与“短”相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蒹葭》方首长胫《促织》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②擅长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二章》③长久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④一直,经常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⑤生长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种树郭橐驼传》⑥增长,成长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⑦年长的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训俭示康》⑧列在首位的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石钟山记》⑨年纪大,辈分或职位高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说》⑩长久的,久远的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诸子喻山水》○11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43、超①一跃而上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秦晋崤之战》②遥远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平原忽兮路超远《国殇》③超过听言则远超于上圣《十渐不克终疏》44、朝①朝拜,朝见,上朝先轸朝,问秦囚《秦晋殽之战》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项脊轩志》②使……朝拜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③朝代(朝廷)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④早晨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苏武传》45、陈①陈列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②陈述陈情表《陈情表》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苏武传》③陈旧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④通“阵”,交战时的战斗队列勿击堂堂之陈《孙子兵法?军争》46、称①声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训俭示》②号称,称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黄州快哉亭记》③称颂,赞许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④适合,符合,相称称心快意,几家能够《与妻书》⑤称量度而取长,称而取重《商君书》47、诚①确实,的确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诚既勇兮又以武《国殇》此为宰相厅事诚隘《训俭示康》②真心,真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陈情表》③如果,果真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48、出①出,出来备他盗出人与非常也《鸿门宴》②出去,外出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③逃出果以富得罪出亡《训俭示康》④拿出,交纳因山己虫,纳比笼中《促织》⑤产生,发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⑥出现,显露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古之圣人《〈指南录〉后序》⑦超出,超过其出人也远矣《师说》⑧出任,调任予出官二年《琵琶行(并序)》⑨出兵,出征使出师于东门之外《秦晋殽之战》⑩使……流出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苏武传》49、除①台阶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苏武传》②去掉,清除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左忠毅公逸事》③授官。
高中文言字词(120实词 18虚词)
高中语文文言字词一.120个实词1.爱:(1)宠爱 (2)吝惜 (3)喜爱 (4)爱慕 (5)通“菱”,隐藏2.安:(1)安全 (2)安逸 (3)安抚 (4)安稳 (5)养 (6)安置 (7)哪里3.被:(1)表被动 (2)披散 (3)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4)覆盖 (5)遭受4.倍:(1)通“背”,背离 (2)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3)更加5.本:(1)本来(2)草木的根(3)根本(4)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5)版本(6)推究6.鄙:(1)边远的地方 (2)轻视 (3)浅陋无知7.兵:(1)兵法 (2)兵器 (3)军队 (4)用兵器杀人8.病:(1)担心 (2)疾病 (3)缺点 (4)责备9.察:(1)观察 (2)明察 (3)清高 (4)推举 (5)明智10.朝:(1)早晨 (2)朝廷 (3)朝见 (4)朝代11.曾:(1)指中间相隔两代的亲属 (2)曾经 (3)通“层”,重叠 (4)竟12.乘:(1)登 (2)乘坐 (3)凭借 (4)冒着 (5)顺应13.诚:(1)真诚 (2)确实 (3)果真14.除:(1)除掉 (2)台阶 (3)授予官职 (4)除非15.辞:(1)古代的一种文体 (2)文辞 (3)借口 (4)推辞 (5)辞别16.从:(1)参加 (2)跟随 (3)听从 (4)由,自 (5)挨着17.殆:(1)危险 (2)接近 (3)大概18.当:(1)掌握 (2)在 (3)把守 (4)判决 (5)相抵 (6)将 (7)任 (8)恰当19.道:(1)取道 (2)道路 (3)主张 (4)策略 (5)谈论 (6)道理20.得:(1)获得 (2)应该 (3)心得 (4)得当21.度:(1)越过 (2)尺码 (3)次 (4)考虑 (5)估计 (6)限度 (7)衡量(8)创作(9)法度22.非:(1)没 (2)反对 (3)错误23.复:(1)重叠,重复 (2)恢复 (3)答复 (4)再24.负:(1)倚仗 (2)使承担 (3)背着 (4)辜负 (5)背弃 (6)失败25.盖:(1)遮盖 (2)伞 (3)超过 (4)大概26.故:(1)老交情 (2)所以 (3)原因 (4)仍日27.顾:(1)拜访 (2)回头看 (3)还 (4)考虑 (5)不过28.固:(1)坚固 (2)坚决 (3)固执 (4)坚守 (5)本来29.归:(1)女子出嫁 (2)回来 (3)归附30.国:(1)国都 (2)地方 (3)国家 (4)国事31.过:(1)经过 (2)拜访 (3)责备 (4)过分 (5)超过 (6)过错32.何:(1)怎么 (2)什么 (3)为什么 (4)多么33.恨:(1)愤恨 (2)遗憾34.胡:(1)泛指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 (2)为什么 (3)什么35.患:(1)担心 (2)毛病 (3)灾难36.或:(1)迷惑 (2)有时 (3)倘若 (4)有的 (5)有人 (6)也许37.疾:(1)疾病 (2)快 (3)痛苦 (4)嫉妒 (5)痛恨38.及:(1)比得上 (2)赶上 (3)等到 (4)牵连到 (5)到 (6)趁 (7)与39.即:(1)登上 (2)立即 (3)就 (4)就是40.既:(1)不久 (2)既然 (3)已经41.假:(1)临时充任 (2)借助 (3)假的 (4)假期42.间:(1)中间,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2)量词(3)一会儿(4)从小路(5)间或 (6)挑拨 (7)参与 (8)间隙 (9)隔离43.见:(1)拜见(2)召见(3)表被动(4)显现,后作“现” (5)见面(6)加在动词前代称自己 (7)知道44.解:(1)解剖 (2)解除 (3)理解 (4)缓解 (5)消除45.就:(1)就职 (2)靠近 (3)受,接受 (4)登上46.举:(1)推举 (2)攻取 (3)举起 (4)尽,全都 (5)举出 (6)举办47.绝:(1)断笔 (2)与世隔绝 (3)横渡 (4)尽 (5)等过48.堪:(1)胜任 (2)能够 (3)忍受49.克:(1)战胜 (2)约束 (3)能够50.类:(1)类似 (2)种类 (3)事物51.怜:(1)可爱 (2)怜爱 (3)怜悯 (4)可惜52.弥:(1)长久 (2)满,遍 (3)更加53.莫:(1)日落之时 (2)不要 (3)不 (4)没有谁54.明:(1)今之次,第二年 (2)闻明 (3)贤明 (4)明亮 (5)照明55.内:(1)内心 (2)接纳,后作“纳” (3)里面56.期:(1)穿一年孝服的人 (2)规定的时日 (3)一周年 (4)期望 (5)约会57.奇:(1)余 (2)以…为奇 (3)奇异的58.迁:(1)晋升 (2)改变 (3)贬商59.请:(1)请求 (2)表示请求对方允许说话人做某事 (3)邀请60.穷:(1)失意 (2)走到尽头 (3)处境艰难 (4)尽61.去:(1)距离 (2)流走 (3)过去的 (4)除去 (5)离开62.劝:(1)勉励 (2)劝说63.却:(1)退 (2)回头 (3)击退 (4)再64.如:(1)往 (2)或者 (3)按照 (4)像 (5)及,比得上 (6)假如65.若:(1)像 (2)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3)你们 (4)比得上 (5)如果66.善:(1)友善,交好 (2)擅长 (3)正确 (4)好好地 (5)擦拭 (6)爱惜67.少:(1)缺少(2)年轻人(3)不多(4)不多时(5)缺少(6)年幼(7)轻视(8)減少 (9)稍微68.涉:(1)进入 (2)散步 (3)渡水69.胜:(1)能承受 (2)优美 (3)战胜 (4)超过 (5)尽,完70.识:(1)认识 (2)识别 (3)记住71使:(1)派遣 (2)出使 (3)主使 (4)假如72.是:(1)指示代词,此 (2)对的73.适:(1)到……去 (2)出嫁 (3)依照 (4)享受74.书:(1)书籍 (2)书信 (3)书写75.孰:(1)谁 (2)仔细76.属:(1)隶属 (2)跟随 (3)嘱咐 (4)劝请 (5)类,辈 (6)连接77.数:(1)数目 (2)密,细密 (3)计算 (4)腰次 (5)几 (6)规律 (7)天数,命运78.率:(1)带领 (2)轻率 (3)全都79.说:(1)学说,主张 (2)陈述 (3)高兴、喜悦,后作“悦” (4)劝说80.私:(1)偏爱 (2)私下 (3)私人,个人81.素:(1)向来 (2)白色的绢 (3)质朴,不加装饰的82.汤:(1)专有名词,商朝第一个君王 (2)热水,开水 (3)汤剂83.涕:(1)眼泪 (2)哭泣 (3)鼻涕84.徒:(1)这些人 (2)徒步 (3)白白地 (4)空 (5)只85.亡:(1)使…灭亡 (2)逃跑 (3)灭亡 (4)无,没有买86.王:(1)姓氏 (2)大王 (3)称王87.望:(1)农历每月的十五 (2)怨恨 (3)盼望 (4)远远地看 (5)名望,声望88.恶:(1)罪恶 (2)诽谤 (3)讨厌 (4)怎么89.微:(1)卑下 (2)秘密地 (3)微弱 (4)没有 (5)含蓄90.悉:(1)全都 (2)完全表达91.相:(1)观察(2)形貌,状貌(3)用在动词前,表动作偏指一方(4)辅佐,帮助92.谢:(1)凋落 (2)拒绝 (3)道歉 (4)感谢 (5)辞别 (6)告诚93.信:(1)信任(2)真实(3)实情(4)守信用(5)随意(6)信物(7)通“伸”,伸张94.兴:(1)发动 (2)兴盛 (3)兴办 (4)兴起95.行:(1)品行 (2)践行 (3)行走 (4)古代军队编制单位96.幸:(1)幸运 (2)宠爱 (3)幸亏 (4)侥幸97.修:(1)身高 (2)修养,修行 (3)高 (4)修理 (5)修建 (6)修饰,装饰 (7)长98.徐:(1)姓 (2)慢慢99.许:(1)地方处所 (2)表约数,上下 (3)这样,如此 (4)答应,允许100.阳:(1)太阳,阳光 (2)指水的北面101.要:(1)人体的腰部(2)要领,关键(3)概括,总结(4)相约(5)邀请(6)要挟,威胁102.宜:(1)适宜 (2)应当103.遗:(1)遗留,留下 (2)排泄(大小便) (3)给予,馈赠 (4)遗弃104.贻:(1)遗留 (2)赠送,给予、105.易:(1)换,交换 (2)容易,轻易 (3)变,改变 (4)轻视106.阴:(1)阴天 (2)指山的北面 (3)冷,寒冷 (4)暗中107.右:(1)上 (2)和“左”用,指近臣 (3)表方位,与“左”相对108.再:(1)两次 (2)第二次109.造:(1)到……去 (2)制定110.知:(1)知道 (2)主持,管理 (3)智慧111.致:(1)招纳,引来 (2)送给 (3)表达 (4)得到 (5)最,极 (6)情趣,意志,112.质:(1)本质(2)通“贽”,见面礼(3)人质(4)杀人时用的砧板(5)质问(6)质地,底子113.治:(1)医治 (2)对付 (3)治理 (4)与“乱”相对,特指国家治理得好,安定太平114.诸:(1)兼词,相当于“之于” (2)众多,各 (3)兼词,相当于,“之乎”115.贼:(1)敌人 (2)刺客 (3)害,祸害 (4)强盗中人116.族:(1)家族 (2)类,辈 (3)灭族,117.卒:(1)士兵 (2)同“猝”,突然 (3)死 (4)最终118.走:(1)仆人,自称的谦辞 (2)逃跑 (3)延伸 (4)跑119.左:(1)左边 (2)左边的位置,是上位 (3)和“右”用,指身边侍候的人,近臣120.坐:(1)因为 (2)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 (3)座位,后作“座” (4)坐守 (5)犯……罪二.18个虚词1.而:(1)连词,表并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复习目标】1.了解本册常见的实词、虚词并准确翻译。
2.重点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培养学生分析虚词用法的能力。
文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一.重要实词:(一)通假字:1、尊君在否:“不”通“否”,不在。
2、不亦说乎:“说”通“悦”表越快。
3、《兑命曰》:“兑”通“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4、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二)一词多义:1、知:①人不知而不愠_②温故而知新_2、为: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③众服为确论:_3、学:①弗学,不知其善也:学习②“学学半”:教(三)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感到惭愧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四)古今异义:1、去:太丘舍去:古义:今义:2、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3、可以: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4、匹夫: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今义:5、困: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6、是:是非木杮:古义:今义:7、亡:暮而果大亡其财:古义:今义:8、人皆吊之:古义:今义:实词积累: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雪聚(不久) 4.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7.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8.期日中(正午时分) 9.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到;离开)10.去后乃至(才) 11.相委而去(丢下,舍弃)12.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13.下车引之(拉) 14.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5.学而时习之时习(按时) 16. 不亦说乎(通“悦”,愉快)17.人不知儿不愠(生气,发怒)18.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省:检查,反省。
)19.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20.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21. 三十而立(站立) 22.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23. 七十而从新所欲,不逾矩(越过,超过)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
25. 不堪其忧(忍受)2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27.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28. 饭疏食饮水(饭:吃饭水:冷水)29.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30. 子在川上曰(河流)3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32. 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33. 仁在其中矣仁:仁德34.虽有嘉肴(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35.不知其旨也旨:甘美36.虽有至道至:达到极点 37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所以38.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困:不通,理解不了39.然后能自反也自反:反省自己 40.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励41. 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42. 棹数小舟棹:划船43. 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情的道理,规律44. 是非木杮是:这木杮:削下的木片45. 湮于沙土,渐沉渐深耳湮:埋没耳:语气词,表示“罢了”46.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不已:停止遂:于是溯流:逆流47. 但知其一但:只 48. 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主观地判断49.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
50.而疑邻人之父父:老人。
51.天雨墙坏雨:下雨。
名词用作动词。
坏:毁坏52.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
亡:丢失。
53.有善术者善:擅长,善于 54.马无敌亡而入胡亡:逃跑55.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怎么就,表反问。
56. 堕而折其髀髀:大腿57.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居:经过;将:带领。
58.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富:多59.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此:此人,这个人故:缘故保:保全。
60. 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二.虚词:文言虚词是指那些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的词。
文言虚词数量远不如实词多,但它在古今汉语中差别比较大,而且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高,语法作用大,用法复杂,大多“身兼数职”、灵活多变。
因此,我们要想真正读懂古文,了解并掌握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考点分析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是“重点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之”“其”“而”“以”“于”“因”“为”“焉”“乃”“则”“然”“或”等词,这12个虚词的用法是主要考查内容。
二是“在文中的用法”,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分析虚词用法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对虚词用法进行单纯记忆。
因此,应对文言虚词考查,不能仅靠死记硬背,而是应当通过阅读实践,把虚词放到具体语境中去把握。
二、题型归纳文言虚词的考查方向明确,题型比较稳定,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常见的题型有:1. 题干给出例句,要求从选项中找出与题干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选项。
2. 选择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3. 选择不同的文言虚词比较他们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
4. 选项给出解释,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
三、技巧指津1. 按图索骥理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要结合教材,逐字落实,善于归纳各种义项和用法,掌握常用意义,了解特殊用法,绘制成图表,在阅读的具体语境中掌握具体意义,考试过程中考生便能按图索骥了。
例如“而”常见的用法有:①表并列,相当于“又、和”,或不译。
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关系②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然后”“就”,或不译。
例如:学而时习之:表承接关系③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如: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关系,却。
④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修饰关系⑦作表时间的副词的词尾,“既而”“已而”“俄而”等。
如:俄而雪骤对12个文言虚词都有这样条理清晰的归纳,并能够做到了然于心,解题时就可以作为参照确定其用法。
2. 课文迁移试题提供的用于比较的文言句子大多有出自课本内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熟悉课文内文句的优势来帮助辨析。
例如: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①众服为确论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B. ①其此之谓乎②其反激之力C.①一老河兵闻之②求之地中D.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以上四个选项都是出自教材,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对这些句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熟记于心,再运用知识迁移法比较前后两个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A项前一个句子中的“为”可译为“认为”;后一个“为”可译为“成为”。
B 项中前一个“其”,表推测;后一个“其”是代词,代河水;C项两个句子中的“之”都是代词;D项前一个句子中的“而”表转折关系,指代他;后一个“而”表顺承关系,可知正确答案为C。
3. 代入筛选当在具体语境中很难推断某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时,可以利用熟记的知识逐一代入筛选,文从字顺的即为正确用法。
四、备考建议1. 熟记重点。
对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要进行逐一归类,个个落实,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
2. 熟悉课本。
虚词的考查方式大多为选择题,而且课内外兼顾。
根据这一特点,应立足课本,结合经典例句,归纳整理。
3. 熟知规律。
对于典型词义,要经常复习,把握规律,防止遗忘。
4. 熟练生巧。
多进行课外文言语段的阅读训练,坚持实践,不断积累,必然会熟能生巧。
总之,在解答文言虚词题时,能灵活地综合运用各种解题技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想彻底攻克文言虚词这一“堡垒”,关键还在于平时的日积月累。
虚词归纳:1、“其”的用法大致有:①用作代词,它(它们)的、他(他们)的、她(她们)的;其中(的);自己的,所指代的人或物因具体情境而变化。
如:其反激之力其:代词,它的;②用作语气词,表反问语气,难道;表推测语气,恐怕,大概。
如: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2.“为”的用法大致有:①用作介词,读“Wèi”,可译为“给”“被”“替”“向”“对”“为了”“因为”等。
如: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被。
②作动词用,读“Wéi”,有“做”“成为”“以为”“认为”等意;或表判断,相当于“是”。
如: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
众服为确论:认为(二)另有乎、也、矣、焉、耶、哉等语气助词也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虚词,可根据具体语境揣摩其所表达的语气。
1.“乎”的用法主要有:①表疑问,相当于“吗”。
②表推测、商榷,相当于“吗”“吧”。
③表感叹、呼唤,相当于“啊”“呢”等。
④表反问,相当于“吗”“呢”。
2.“矣”的用法主要有:①用陈述句尾,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当于“了”。
②用在感叹句未,加强感叹语气。
如: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以为顺流下矣②作指示代②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