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及法律应对(一)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当今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为了有效应对和防范这些风险,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监管。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是应对风险的重要手段。
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其合规经营,防范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监管机构还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是应对风险的关键。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金融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强法律的约束力,有效提高市场参与者的诚信意识,防范和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是保证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往往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此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可以在风险发生时提供相应的补偿,降低金融市场的风险敏感性,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利益。
第四,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模型,确定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限额,制定风险分散和风险对冲策略,提高对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识别和把握能力。
第五,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是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
金融机构应及时、全面、准确地披露自身的财务、经营和风险信息,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充分的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增强市场信心。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金融市场风险不仅是国内金融机构的问题,也是全球金融稳定的问题。
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和其他国家金融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共同应对风险,形成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国际金融市场。
应对和防范金融市场风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市场参与者和公众都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壮大,金融市场风险也日益凸显。
在市场的波动和变化中,金融市场风险也在随之变化,这就要求金融市场参与者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本文将从风险的分类、对应风险应对和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分类国内金融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风险。
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可能来自于政治、经济、自然等方面。
市场风险是金融市场风险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风险,其风险性较难预测和控制。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和个人因违约或信用恶化而导致的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信用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或者提前偿还债务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资产无法及时变现,导致损失。
流动性风险是金融市场风险中的另一大风险,其风险性主要源自于资产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受到内部失误或外部错误的风险。
操作风险是金融市场风险中最容易控制和管理的风险,其风险性主要源自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不善、员工素质低、信息系统安全性差等原因导致的风险。
1. 完善金融监管制度针对金融市场风险,加强金融监管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通过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对金融市场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和监控,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及时的评估和防范。
2.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金融市场参与者应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严格遵守风险管理规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金融机构要加强员工培训,培养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技能。
3. 加强内部控制金融机构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的职责和权限,防止内部失误或外部错误导致的风险发生。
4. 提高信息化水平金融机构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黑客盗窃和网络攻击等风险。
中国金融稳定风险的防范与应对
中国金融稳定风险的防范与应对近年来,中国金融行业发生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加速了中国金融业的现代化进程。
但随之而来的是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的问题。
为了避免金融风险和保持金融稳定,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护金融行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金融稳定风险的防范与应对做一些介绍和讨论。
1. 加强金融监管目前,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金融监管,以保持金融风险的稳定。
首先,金融监管框架进行了改革,以确保各种金融机构和市场的有效监管,并确定了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利。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并规定了严格的监管措施,以确保这些机构不会出现风险问题。
2. 加强金融危机应对机制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建立了一系列金融危机应对机制。
其中,最重要的是“银行保险机构危机预警和处置机制”、个人和家庭债务风险处置机制和企业主和创业者风险处置机制。
这些机制有效地保护了金融行业,使得它能够应对和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3. 加强金融风险评估体系金融风险评估是金融监管的重要手段,它尤其重要的是金融风险权衡和评价。
为此,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一个完善的金融风险评估体系,以测量和评估各种金融风险。
通过运用这种评估体系,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金融风险。
4. 促进金融稳定的市场机制金融稳定的市场机制是支持金融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最基本的制度条件。
因此,中国政府通过加强市场化机制和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评估体系,保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5. 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消费者利益是金融行业监管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为促进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护消费者利益,如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条例》等。
这些措施保证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和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政府在防范和应对金融风险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加强监管、建立金融危机应对机制、建立金融风险评估体系、促进金融稳定的市场机制和保护消费者利益。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在国内金融市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金融市场风险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如何有效地应对和防范金融市场风险成为了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类型、应对与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类型国内金融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几种类型。
1.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资产价值减少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和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市场风险无法通过金融工具的分散投资将其完全消除。
2.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资产损失的风险。
在国内金融市场,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贷款违约、信用债务违约等方面。
4.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由于内部和外部操作失误而导致的风险。
在国内金融市场,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内部管理不善、制度风险、技术风险等方面。
1.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控制流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监督和评估等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控制和预防。
2. 提高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金融机构经营稳健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高意味着金融机构拥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国内金融机构应不断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加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以便在面临风险时能够有充足的资本储备来抵御风险。
3. 强化风险定价和定量管理金融机构应根据不同的风险特性进行风险定价和定量管理。
通过风险定价和定量管理,可以更加准确地估计和评估风险水平,从而合理定价和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产品和服务。
4. 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风险隐患,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中国金融行业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中国金融行业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在中国金融行业,法律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由于金融行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保障投资人的权益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和快节奏发展,法律风险也凸显出来。
本文将探讨中国金融行业的法律风险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防范。
一、金融行业的法律风险1.1 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中国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法律风险的增加。
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给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法律风险,例如股票市场的融资和交易、债券市场的发行和违约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法律纠纷的发生。
1.2 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法律风险。
新金融产品的涌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法律框架无法完全适应金融行业的需求,这就需要及时修订和更新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力度,以防止金融创新带来的法律风险。
1.3 不良资产和拖欠问题在金融行业中,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借款人的拖欠问题给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带来了法律风险。
在不良资产处理过程中,法律程序的复杂性和债务追讨的难度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违约和损失的风险。
二、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2.1 加强监管和制定法律法规为了应对金融行业的法律风险,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并定期修订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执法和监督,保障金融市场的公平、透明和有序。
2.2 提升金融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金融从业人员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一员,应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
金融机构应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对法律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
2.3 完善金融合同和协议金融合同和协议是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合同和协议的审核,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并与客户明确约定权利义务、风险分担等内容,以降低法律纠纷的发生。
2.4 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通过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手段预防和应对法律风险。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金融市场风险是指金融交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这些风险源于经济环境变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金融产品的设计以及投资者的行为等多方面因素。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是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以保障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一、加强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
国内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包括制定风险监管指标、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等。
还应加强对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的监管,包括资产负债管理、风险控制等。
对于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可以采取限制其发行或者要求投资者适当性测试等措施,以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二、完善金融法规和制度国内金融市场应完善金融法规和制度,以提高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金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降低金融市场违法的成本,增加违法行为的惩罚性,从而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
可以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的退出机制,包括对于亏损较大的金融机构的清理和整顿等,以减少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三、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境内金融机构应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从而降低金融市场的风险。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包括提高资产负债匹配度、减少流动性风险等。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自身的风险控制,包括加强风险测度和评估、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型等。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外部环境的风险评估,包括对经济形势的评估以及对外部市场的监测等。
四、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投资者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投资行为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投资能力,从而降低因投资决策错误带来的风险。
可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包括建立完善的争议解决机制、提高一些金融产品的门槛等措施,以减少投资者的损失。
五、加强金融市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对于金融市场风险,关键是发现并及时预警。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金融风险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问题。
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我国金融风险的来源和类型,二是我国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的现状及措施,三是应对未来金融风险的对策。
一、我国金融风险的来源和类型1.宏观环境风险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是引发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
包括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波动、外汇汇率波动、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等。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因为债务人或者对手方不能或无意愿履行其金融合约中的承诺而导致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风险。
如债务违约、贷款本金利息无法收回等。
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金融市场行情不稳定而引发投资收益波动的风险。
包括股票、期货、外汇等投资降价或价格波动所包含的市场风险。
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机构在必要时不能以足够方式满足其负债清偿需求的风险。
如未能及时、充分吸收市场的拆借资金,导致资产不能有效的转换成现金等。
二、我国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的现状及措施1.监管措施强化金融监管,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提高监管能力。
例如,设立央行金融机构的统一监管机构,各金融机构建立风险管理框架等。
2.加强风险管理各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例如,发行金融产品要开展与风险相应的风险预警和互动,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强内部风险审计和关键风险管理。
3.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公司治理,把握公司治理的精髓,强化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
例如,建设完善的监事会和董事会制度,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等。
4.加强风险应对能力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应对金融风险,提高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例如,构建健全的风险准备金制度,提高资本充足率,建立风险应对预案等。
三、应对未来金融风险的对策1.加快新型金融业态的发展以创新为动力,开发新的金融业态和产品,扩大金融业的服务范围,以提高金融市场稳定性。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金融风险也不断增加。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进行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一、加强监管和监察机制监管和监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监管和监察体系,包括中央银行、证监会、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以及财政部、税务局等部门的监察职能。
这些机构需要不断改进监管和监察方法,提高监管和监察的效率,加强市场准入的监控,防范不良资产的产生和风险的扩散。
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监管机构的支持和资金投入,提高监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二、完善法律和制度环境金融市场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需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强化市场规则,防范市场操纵和不当交易行为。
同时,亦需要改革与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治理制度,加强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工作。
三、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金融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不少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还有待加强。
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回报,我国应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和指导力度,提高投资者风险识别和防范意识。
同时,亦可以建立起风险保障机制,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保障。
四、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处理和处置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增长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之一。
我国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处理和处置不良资产,包括转让交易、注资和清收等。
其中,转让交易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处理方式,它可以有效降低不良资产对银行风险资本的影响并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愈发明显,不同国家之间的金融风险相互关联。
因此,国际合作和协调是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可以通过签署双边金融协议,参与国际金融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等方式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协调,提高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能力。
浅析我国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浅析我国金融风险防范对策【摘要】我国金融风险防范对策至关重要。
本文从我国金融体系现状入手,探讨了金融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和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
随后提出了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的对策,包括加强监管、提高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等。
在总结了文章内容并展望未来,指出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提出建议和对策,呼吁加强监管和风险意识,以应对未来金融风险挑战。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风险防范, 我国金融体系, 风险管理机制, 金融风险来源, 风险对策, 未来展望, 建议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金融风险防范是我国金融领域中的重要问题,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金融风险也相应地出现了新的形式和挑战。
而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金融风险的发生与传播更加快速,给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
我国金融体系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隐患。
金融机构普遍存在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
一旦这些风险爆发,将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严重的冲击,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和金融秩序。
为有效防范我国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势在必行。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金融体系的现状和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对策和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才能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挑战,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1.2 问题意义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可能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是金融系统稳定的最大威胁之一。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风险的发生会对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的传播具有渗透性和连锁反应,一旦发生,将波及整个经济体系,对国民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
金融风险的防范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来规范金融市场,增强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的法律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
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的法律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金融风险是指金融系统面临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为了保护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有效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至关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法律的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的法律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
1. 制定和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金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是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的基础。
金融法律法规应覆盖各个领域,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并针对不同领域的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定。
金融法律法规还应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
2. 加强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其依法经营。
监管机构还应设立风险防范和化解的机构和制度,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
监管机构还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引导市场参与者合理预防和应对风险。
3. 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金融机构应建立和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制度,以有效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
风险管理制度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管理四个环节。
风险管理制度应适应机构的特点和规模,确保风险得到科学和全面的管理。
4. 严格落实内部控制制度金融机构应严格落实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运作过程,减少潜在的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规范的操作流程、职责分工、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等。
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5. 建立金融争议解决机制金融争议解决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争议解决机制应具备独立、公正、高效的特点,以便及时解决金融争议。
金融争议解决机制还应提供多种解决方式,如调解、仲裁和诉讼等,以满足不同争议主体的需求。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金融风险是具有全球性特点的,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对有效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及时交流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组织和论坛应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国际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金融市场风险已经成为国内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保证经济稳定和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应加强金融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以下是应对与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金融监管的能力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首要任务。
在当前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和风险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金融监管要更加精准有效。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对融资担保、信托等领域的监管,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避免金融机构放松对风险的控制。
此外,也可以探索金融监管的科技化手段,构建全面、细致的金融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二、优化金融产品结构金融产品结构的优化旨在防止投资者受到金融产品的误导或陷入高风险投资中。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审批和监管,建立完善的新产品审批程序。
另一方面,应该推广透明、简单的金融产品,提高投资者的相关知识和风险意识,减少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投资风险,防止资金被诈骗。
三、挖掘金融市场的稳定因素金融市场稳定因素包括:货币政策的平稳、基本面的良性、外部环境的稳定等。
维护经济的稳健发展,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高社会信心,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
另外,加强对风险源头的防范,特别是避免大规模爆款类产品等,主动监控金融市场中的风险走势并加以应对。
四、建立金融风险应激处置机制在深度化改革中,金融市场风险的发生难以避免,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应激处置机制。
此处置机制可以通过建立灵活的金融援助机构,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人的风险救助机制,以有效避免金融危机的扩散和恶性循环,确保金融市场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五、加强风险防范与应对整合管理金融市场风险的防范与应对整合管理是有效监管的重要方面。
当前,金融机构具有复杂化、多元化特点和区域交叉特点。
因此,金融机构在风险防范与应对时,需要考虑金融监管的整合,强调联合监管和跨部门协调。
此外,有效的系统性风险监测和评估,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能很好的提前预警和管控。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风险也日益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应对和防范金融市场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的应对和防范措施。
首先,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信用和操作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变动等原因导致的投资损失。
信用风险是指因为债务违约等原因导致的损失。
操作风险则是指因为内部管理、操作等原因导致的损失。
针对市场风险,应对措施包括:1.加强风险管理,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对投资进行风险评估。
2.建立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实施交易前、中、后的风险管理。
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了解市场动态,及时发现风险。
针对信用风险,应对措施包括:1.建立信用评估系统,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2.加强信用监管,完善信用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担保体系。
3.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建立适当的风险资本保障体系,降低信用风险。
针对操作风险,应对措施包括:1.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2.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制定相应改进措施,防范损失;3.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压缩投资风险。
除了以上应对措施外,还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防范金融市场风险:1.建立全面的金融监管制度,加大对金融市场的管理力度;2.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3.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4.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及时应对危机,避免损失扩大。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监管能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风险控制措施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保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要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要加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监管,加强风险评估与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金融市场的风险。
要加强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金融市场的透明度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市场的信任度和效率。
要加强对金融市场交易和信息披露的监管,加强对金融市场业务行为的监督,打击非法行为和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确保交易的公开公正和透明。
第四,要加强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的应用。
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但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要加强对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监管和风险评估,加强对新型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的监管,防范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风险。
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金融市场风险是全球化的,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金融风险。
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加强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的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等措施,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中国经济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中国经济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在当前全球化和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诸多经济金融风险。
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将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中国需要加强对经济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首先,中国应加强宏观调控,避免经济过热。
经济过热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金融泡沫等风险加剧。
中国应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和财政政策的合理运用,适时调整经济增速,防止经济过热。
其次,中国应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金融风险的扩大。
金融领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但也是最容易出现风险的领域。
中国应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此外,中国还应积极推动金融创新,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金融创新可以强化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透明度,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帮助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应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资和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相结合。
此外,中国还应加强对外经济合作,降低对外经济风险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
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扩大贸易规模,降低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程度,减少对外经济风险的影响。
最后,中国也应推进结构性改革,优化经济发展方式。
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中国应加快转型升级,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经济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降低经济金融风险。
总之,中国当前面临诸多经济金融风险,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国需要加强对经济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这涉及到宏观调控、金融监管、金融创新、对外经济合作以及结构性改革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施策,中国可以有效应对经济金融风险,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风险也日益增加。
为了应对和防范这些风险,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监管政策、风险管理和市场透明度三个方面探讨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监管政策是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监管机构,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督,确保其合规经营。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计和风险评估,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对潜在风险予以预警和防范。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性要求,提高监管标准,防止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和系统性风险的产生。
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金融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应对和防范这些风险。
加强风险的测量和评估,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分析潜在的风险。
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监测,确保业务操作的合规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减少单一风险对整体业务的影响。
市场透明度是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提高市场的透明度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市场的稳定性。
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采取措施来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加强金融产品和交易的信息披露,提供充分的信息给投资者参考。
政府和金融机构还可以采用技术手段,监测市场的交易行为和价格波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浅谈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浅谈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目录1.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概览 (2)1.1 金融市场风险定义与分类 (2)1.2 当前国内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状况 (4)2. 风险的主要来源 (5)2.1 市场机制与制度不完善 (7)2.2 宏观经济环境波动 (8)2.3 信息技术安全威胁 (9)3. 应对策略 (11)3.1 完善市场机制与制度建设 (12)3.1.1 强化监管体系 (13)3.1.2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 (14)3.2 优化宏观经济政策 (16)3.2.1 保持政策稳定性 (17)3.2.2 提升政策灵活性 (18)3.3 信息技术防护措施 (19)3.3.1 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 (20)3.3.2 提高内部管理与防范能力 (21)4. 风险防范机制 (22)4.1 风险预警与评估体系 (23)4.1.1 建立健全风险监测机制 (24)4.1.2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 (25)4.2 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 (27)4.2.1 提升员工风险意识 (28)4.2.2 强化内部控制措施 (29)4.3 风险管理的法律制度框架 (30)4.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31)4.3.2 确保执行到位与惩罚力度 (32)5. 实践案例分析 (33)5.1 正面案例 (35)5.2 反面案例 (36)1.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概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内金融市场逐渐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之中,这一过程中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伴随着复杂多变的风险挑战。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主要可以分为宏观经济风险、市场波动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法律合规风险等几大类。
宏观经济风险源自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如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率上升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整体表现不佳。
市场波动风险则是由于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引起,包括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这种波动往往受到政策调整、国际局势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信用风险主要指债务人未能按时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这在企业贷款和个人信贷领域尤为常见。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风险也日益凸显。
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成为国内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风险的特点、应对措施和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风险的特点金融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市场风险是指金融产品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受宏观经济、政治事件等因素的影响。
信用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和个人在借贷、担保、交易等活动中未能履行义务而导致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交易时未能及时满足资金需求而导致的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业务操作中产生的失误、疏忽、欺诈等行为所导致的风险。
金融市场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不确定性表现在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金融市场参与者难以对风险进行准确的量化和预测;复杂性表现在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全球化和高度互联互通性,使得金融市场风险具有多变性和传染性,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可能会快速扩散和蔓延;系统性表现在金融市场风险的连锁反应和传导效应,在金融危机时期,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二、应对措施针对金融市场风险的特点,国内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监控和评估,提高风险敞口和损失的抵御能力。
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提高金融市场参与者对风险的认识和预防能力,降低不确定性和传染性。
强化风险管理工具和产品创新,通过多元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和产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和防范。
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和扩散。
三、防范措施除了应对措施外,国内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还应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金融市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隐患。
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协同,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市场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金融市场风险。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金融市场的风险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金融市场风险已成为当前金融领域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我国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一、风险的识别和预警风险的识别和预警是很重要的。
金融机构必须要增强风险意识,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市场情况,及时获取行业的风险动态,尤其是重点风险。
一旦发现潜在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遏制,防止风险扩散,避免对市场造成持久性的冲击。
在风险预警和评估方面,我国应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采用多种手段,如强化风险评估技术手段的研究,建立预警机制,开发分析模型,监测市场风险。
另外,官方机构还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类金融风险问题。
二、加强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
加强金融监管对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对市场秩序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监管部门应加强金融机构的风控和内部管理,开展风险评估和审查,以预防和遏制风险扩散。
为做好金融监管,首先要完善法规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金融市场的规则和标准。
其次,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银行还应该通过严格审核、限制高风险投资等方式进行风险控制。
同时在监管过程中,重点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实地检查与督导,对规范不合信用的机构进行处罚。
三、保持市场稳定保持市场稳定是金融市场应对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
在加强风险评估和监管的基础上,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潜在的市场动荡。
首先,要加强货币政策的运用,发挥央行的调节作用,适时进行逆周期调节,调节市场的流动性。
其次,要加强市场预期的引导,为稳定市场提供积极预期。
此外,建立债券市场和金融交易市场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保持市场的多样性,提高市场的容错能力。
总之,我国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及时识别风险,预警和预防风险,还需要加强市场监管,保持市场稳定。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风险也日益凸显,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
面对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和多元化的金融业务,国内金融市场必须有效应对和防范各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
本文将针对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应对与防范进行探讨。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常见的一种风险类型,指的是金融机构或个人因无法履行合同中的还款义务或者无法按时履行义务而导致的风险。
在金融市场中,信用风险包括信用违约、违约风险等。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由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损失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利率风险、股票市场风险等。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由于内部操作失误、系统故障、管理不善等导致的风险,包括交易错误、数据处理错误、管理疏忽等。
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资产不能及时变现而导致的风险,包括市场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
5.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合同纠纷、诉讼风险等而导致的风险。
6.其他风险其他风险包括系统风险、政治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
1.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国内金融机构应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明确风险管理职责与权限,加强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的监控和管理。
2. 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国内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各类风险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风险,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系统和监控机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和化解风险。
3. 强化风险控制国内金融机构应制定科学的风险控制策略和风险管理政策,强化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减少各类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4. 加强风险教育和培训国内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风险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确保从业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应对各类风险。
5. 加强合规管理国内金融机构应加强合规管理,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规范金融业务行为,杜绝违规操作,防范法律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及法律应对(一)内容提要]中国的金融风险是潜在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更深更广泛地融入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之后,这种潜在的风险不是缩小了而是加大了。
金融风险一旦由潜在变为现实就意味着金融危机的发生。
金融危机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它对经济的危害程度甚至要超过战争。
面对来自国内和国外的、不期而遇的各种挑战与风险,面对正在向世界洞开的中国金融市场及由此而带来的世界金融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很好地探讨、分析、研究中国金融业潜在的风险以及存在的法制缺陷,对中国现行金融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做好法律和法制应对,对中国金融乃至整个中国经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列举了潜在风险的主要表现及存在的法律和法制缺陷,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和法制应对措施,对存在问题的探讨和对潜在风险提出的防范化解措施和法律应对方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金融潜在风险防范和化解法律应对法治引言中国金融体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其潜在的金融风险是客观的。
为了解决这些体制上的弊端,中国也进行了相应的金融体制改革,如强化了政策性银行即人民银行的临控作用和能力,不按行政区域而是按大区设立人民银行等等。
这样做虽然在行政和监控上摆脱了国家政策性银行地方化并强化了监控能力,也带来了一定的效果,但就国有商业银行来讲实质性的东西没有改变。
商业银行并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仍是按部就班的按老办法进行管理中国的金融风险是潜在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金融潜在的风险不是缩小了而是加大了。
入世之后,面对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主体,我们在享用成员主体权利,窥探和进入他国市场,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须向其他成员方履行义务,消除壁垒、开放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不期而遇的各种挑战与风险,中国金融行业也不会例外。
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在经济体制转轨之后尚来不及改革和完善的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即将也必将向世界洞开的中国金融市场,中国金融业在恐惧心理不断增大的同时,其潜在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这种风险一旦由潜在变为现实,就意味着发生了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它对世界经济的危害程度其至要超过战争。
面对全球化程度不断加大的世界经济,面临将不得不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及由此带来的世界金融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很好地探讨、分析、研究中国金融业潜在的风险及法律和法法制缺陷,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防范和法律、法制应对措施,这对中国金融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中国金融潜在的风险以及防范和法律、法制应对问题略谈笔者的一孔之见,进行一些粗浅层面的探讨。
一、中国金融潜在风险的表现及法律和法制缺陷中国金融潜在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并且与其相伴随的是法律上的缺陷及法治漏洞。
粗略地概括起来,笔者以为,中国金融潜在的风险其表现形式和法律缺陷及法治漏洞主要有以下几全方面。
因现行金融体制弊端而潜藏的风险中国现行金融体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及与国际金融运行机制的接轨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市场经济是秩序经济和法制经济,其要求金融体制的建立必须符合市场规律,而不是用人为的方式来强加于市场。
中国现行的金融体制虽然较之于改革开放之前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从实质来讲其体制主线仍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时代的延革,而且这种迹象还是比较明显的。
虽然现在正进行所谓的改制,但这种改制也还是逃不脱“产、权、责”不明的轨迹。
一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没有真正体现商业性质和企业化,而是介于行政和企业之间。
或者说基本按企业对待,但实际上又未按企业进行营运和管理,其管理还是沿用行政化模式。
管理模式行政化的最大弊端就是缺乏商业意识,没有成本和效益观念。
中国现有的金融行业主要是“国统”的,政策性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自不必说,其他虽然还有诸如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和农村、城市信用社等集体所有制金融机构,但国有银行在整个金融业中还是居于主导地位。
应该说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对于抵御外来冲击和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是一个无可替代的有利因素但问题在于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转轨,由计划经济过度到市场经济,并且加入世贸组织而使中国经济更深更广泛融入世界经济之后,我国的金融体制尚未发生实质性的转化,没有真正成为独立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行营运的经济实体,其内部管理仍然停留在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与现代商业性银行企业的管理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它的潜在的危险是缺乏竞争活力,包括内部的竞争,同时更缺乏抵挡来自国外的金融冲击。
如果中国金融市场没有过渡期的完全放开,按照我国现在的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当有较大的对冲基金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时,除非政府采取强烈干预,否则中国金融业将无以抵抗。
没有放开金融市场之前,可以通过外汇的控制和封锁抵御外来“金融投机商的侵略”,一旦市场放开,这种机制抵制冲击的能力就显得软弱了。
毕竟中国金融市场是要放开的,不放开不符合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主体的承诺。
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现行金融体制其弊端是明显的。
现行金融体制运行过来的十几二十年,在没有外来市场因素冲击的情况下,运行过程还是波澜不惊的,但与此同时,其运行结果也累积了数以万亿计的“不良资产”。
这一笔笔“不良资产”,就是官僚化行政管理模式的“伟大产物”,虽然几大银行现在已经把这些不良资产“剥离”给“长城”“信达”等公司处理,但其金融的深层负债是无法消除的,而且把“不良资产”交给一个另外派生的机构来处理,虽然给其他被“剥离”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减少了一层心理包袱,但无形当中又在整个金融行业上派生多一个负担。
按照市场货币投放规律,社会货币的投放量必须与市场“需求”保持一定程度的均衡。
而就金融机构来讲,被剥离出去的债务,数字是剥离出去了,可资金的亏空由谁来注入?当然是国家。
如果对亏空的资金得不到注入,那这种债务的剥离就毫无实际意义了。
国家的注入资金只能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部分进行,否则只能是加快印钞机的“印钞速度”,如果用“加快印钞机的印钞速度”来注入亏空资金,那币值就会发生贬值,这本身就等于把金融的潜在风险兑现为金融危机。
如果以国家财政的再分配方式“注入”亏空资金的填补,这体现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上是不合理的,就变成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亏空由全民来补,这有违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规律和合理性。
这本身就潜藏着一种民意上的危机和国家财政体现在金融行业上的政策风险。
现行金融体制的另一个明显缺陷是实际权责不明确。
按照《商业银行法》第四条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就国有银行来讲,现在虽然按商业银行来进行经营,但就具体的经营者来讲,其实际权责没有按法律的规定得到落实。
商业银行的经营主项是信贷业务,但就信贷业务的具体营运来讲,各级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应以什么为营销目标,在发生过失和经营危险时应承担什么责任,在企业获得明显的经营效益时经营者应该享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和经济利益等等,这些权责落实到实际是不明确的,所以造成了金融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缺乏活力,缺乏应对挑战的业务创新和主动权。
经营者在银行企业内工作,感觉到的,就是为了谋一份职业,没有主人翁的感觉,自然这就缺乏经营责任感,权责缺乏确定性的内部运行机制,面对外来金融市场的冲击是缺乏抵御能量的。
这是面对金融市场开放后,因金融业的体制弊端而潜在的金融风险。
由于体制的弊端带来了国内金融业之间竞争的无序性,内在无序竞争的消耗削弱了抵御外来金融冲击的能量。
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是单调的,主要经营利益来源就是信贷的利息收入。
放贷的资金除金融机构原有的“底金”即自有资金外,主要靠的是居民的储蓄存款。
居民的储蓄存款在留出一定比例作为支付准备金以后,其余即作为经营资金投放信贷。
鉴于这一原因,各商业银行都给职工下达内部揽储任务,通过支付高利和揽储回扣来吸收储蓄存款,而这样的非法揽储竞争则发生在几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间,这样做,无形当中就人为地搅乱了居民储蓄存款的规律和秩序,增加了各商业银行的额外负担和经营成本。
另一方面,国家以降低利率和征收利息税的办法来激励生产投资,而各银行不正当的揽储行为和做法与国家鼓励投资的行为是背道而驰的。
这样做居民存款的数字上升了,而实际上存款的另一部分银行则作为信贷资金投放到信贷市场,这种投放是有一定期限的,假如在一定期限内或者说在短于贷款期间的时间内发生存款挤兑,银行是无法应对的,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近几年发生的农村合作基金会无法兑付到期“存款”的事实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国内各商业银行之间的无序竞争必然会削弱我国金融业对外的抵抗力和竞争力。
面对即将来临的世界金融市场的冲击,这同样也是我国一个潜在的金融风险,这方面,中国金融业应该向中国石化集团学习,学习他们的经营方式和借鉴他们企业化的运行机制,充分行使自主经营权、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面对即将来临的世界金融市场的冲击,其潜在的风险可想而知,因此面临潜在的危机,对现行的金融体制必须按现代企业的要求和市场运行规律进行改革。
因政府行为的不当而潜在的风险金融企业应该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而在我国,政府对金融企业的观念和看法仍然没有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观念和看法。
认为,银行是国家的,银行的资金是公共的,所以在对待金融企业的行为上仍以行政的方式对金融企业的经营活动施加干预。
如在政府需要投资(包括政府固定资产的投资和流动资金的项目投资)而需向银行借款时,不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信贷的规律及操作规程由银行自主地对贷款项目进行贷前调查、审查、论证,而是采取行政干预甚至以命令的方式向银行施加压力而达到借款目的。
而这样的政府借款,打“借”开始,其从来就不打算归还,其观念认为:用国家的钱来办公家事,这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政府的债,不还你银行亦奈何不了,这样的强行性或者说行政强制性贷款,包括政府自身的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出面“协调”的扶贫贷款、困难企业改造资金贷款,以及政府的楼堂馆所、门面工程项目贷款等等。
这些贷款,如果由银行以行使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方式按照贷款要求进行贷前审查,绝大部分项目根本不符合贷款条件,但就是因为政府不依法办事,利用行政强权轻而易举地把款借出去了。
用政府的行政权干预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其结果就是导致贷款的无法收回而造成一笔笔的金融“呆帐”“坏帐”。
几大商业银行剥离给“长城”“信达”公司处理的“不良资产”绝大部分都是政府不当的干预行为所造成的。
政府的干预导致了银行经营自主权的丧失。
这样的结果致使银行企业不得自主地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的运行机制来自主经营和应对市场可能发生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