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音乐教案踏雪寻梅_湘教版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踏雪寻梅》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踏雪寻梅》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踏雪寻梅》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
1.感知中华母语文化,能用自己认为恰当的声音大胆、自信表达歌曲的意境。

2.能在实践中感受理解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3.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分享与他人探究、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
1、跳音记号的使用
2.休止符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欣赏《铃儿响叮当》
二、1.导入师: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老师最喜欢冬天,因为寒冷的冬天有一种花不惧风雪、坚贞不屈、傲立雪中,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吗?
梅花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下雪的冬天是美丽的,我们看画中这一束束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往今来很多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画笔描绘冬天的梅花,王安石写了一首诗《梅花》。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花的一首歌曲《踏雪寻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踏雪寻梅这首歌吧!
(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是什么?)
3.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大意
4.再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哪一句表现了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四个“响叮。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十课 踏雪寻梅| 湘艺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十课 踏雪寻梅| 湘艺版
同学们好!很开心我们又见面了!在上课之前先给大家来欣赏一首古诗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香来。
谁来读一读?大家知道梅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吗?(冬天)你从诗中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图片:下雪的冬天是美丽的,一枝枝梅花,傲立雪中,发出阵阵幽香,有位骑着小毛驴的小朋友,在向我们召唤,让我们一起去《踏雪寻梅》吧!
踏 雪 寻 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简单了解词曲作者,及歌曲的相关背景。
2.在演唱中充分体现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3.能生动的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出歌曲的意境。
重点难点
能生动的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出歌曲的意境
教学策略
引导、欣赏、示范
教学活动
课前、课中反思
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请打开课本,看看作词与作曲者分别是谁?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人,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之一。黄自作品很受欢迎,其中《抗敌歌》、《旗正飘飘》、《九一八》是他的重要作品。
刘雪庵:(1905一1985)作曲家。四川铜梁人。1930年在上海国立音专跟萧友梅、黄自等学作曲。
课后反思
1.学唱:我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2.玩一个节奏闯关的游戏。
3.分析谱面。你们还记得这些几号吗?
4.哼唱:用la.模唱
六、歌词带入:
1.请人把歌词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2.在音乐中,我们可以把歌词用节奏来朗读,跟老师学。
七、唱
1.学唱(分句唱)
2.齐唱(完整唱)
3.男女比赛唱
十、总结: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我们不仅要学会唱这首歌,更要学习梅花那凌霜傲雪,顽强不屈的精神。

湘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10课《(演唱)踏雪寻梅》教学设计公开课

湘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10课《(演唱)踏雪寻梅》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十课踏雪寻梅
二、教学目标
1、用有控制的、有弹力的声音分声部视唱歌谱、演唱,复习并巩固读谱知识:p、mf,并能用歌声表现。

2、用优美、有弹力的声音合唱歌曲《踏雪寻梅》,体验双声部歌曲的美感。

3、了解并掌握歌曲相关知识。

三、学习者分析
1、具有视唱简单歌谱的能力,对合唱中音高的把握还有待加强。

2、能合唱简单歌曲,但声音的表现力稍显不够。

3、对歌曲相关知识不主动涉猎,凭兴趣求知。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用优美、有控制的、有弹力的声音合唱歌曲《踏雪寻梅》。

(2)了解并掌握歌曲相关知识。

2、解决措施
(I)首先通过不同梯次的要求,使学生尽快掌握并背唱出高、低声部曲
调。

其次,通过不同组别的划分,使学生在多次的合唱练习
中保持兴趣。

(2)在竞赛中,让学生零距离操作运用数字触摸一体机,使歌曲相关知识
的学习变得有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新知。

五、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十课 踏雪寻梅|湘艺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十课 踏雪寻梅|湘艺版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力度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以及前半拍休止,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演唱《踏雪寻梅》,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展开美好而富有有趣的想象。

2.知识目标: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

3.方法目标:能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上伴奏,以及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重点1.能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2.认识力度记号,正确掌握其演唱方法。

3.四个“响叮当”处的演唱及处理。

教学难点1.弱起句的正确演唱。

2.“骑驴”和“好花”这两个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把握。

3.歌曲中大量休止符的正确演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双响筒、响铃、三角铁、彩色十铃。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视唱(奏)法。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图片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说说看这是什么花?生:梅花。

师:梅花迎着寒风怒放,这种顶风傲雪的精神,让无数文人墨客感慨不已。

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雪寻梅”(板书课题)。

二、简介词曲作者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歌的词曲作者(课件展示)师小结:从这些文字可以了解到,刘雪庵师从黄自学习作曲,两人都是我国非常优秀的音乐教育家。

三、歌词分析师: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首优美的小诗……1.指明学生朗读,师点评。

2.解释诗句中红色字体的字词。

3.师小结整首小诗的意境。

师:这首诗描述的是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一位骑着毛驴的雅士正踏着雪在寻找他心爱的梅花……四、歌曲欣赏师:黄自先生也很喜欢这首小诗,于是他为这首小诗配上了好听的音乐,请听……初听思考:整首歌曲的情绪怎样?速度怎样?(板书情绪、速度)生答:欢快活泼,小快板复听思考:找出整首歌词里面最能体现“古风韵味”的句子或词语。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十课演唱踏雪寻梅湘艺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十课演唱踏雪寻梅湘艺版
② 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 旋律特点:指出歌曲旋律的主要特点,如优美、抒情等
- 节奏特点: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如舒缓、悠扬等
③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表现手法
- 情感表达:指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如赞美、向往等
- 表现手法:介绍歌曲在情感表达上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如旋律变化、歌词描绘等
九、板书设计
① 歌曲《踏雪寻梅》的背景和主题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为三个方面:审美、创造、文化。首先,通过学唱《踏雪寻梅》,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演唱时添加自己的动作或表情,使歌曲更加生动有趣。最后,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踏雪寻梅》歌曲背景资料:详细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历史渊源以及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梅花绘画作品:展示历代画家创作的梅花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梅花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典诗词:收录与梅花相关的古典诗词,如杜甫的《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等,让学生感受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意境。
题型二:音乐知识题
题目:歌曲《踏雪寻梅》的调式是什么?
答案:歌曲《踏雪寻梅》的调式是G大调。
题型三:音乐术语题
题目:请解释以下音乐术语在歌曲《踏雪寻梅》中的含义。
A. 旋律
B. 和声
C. 节奏
D. 音色
答案:
A. 旋律:指歌曲的主要音调线条,是音乐的基础。
B. 和声:指不同音高的音同时响起,形成和谐或和不和谐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梅花的美丽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梅花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踏雪寻梅》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0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踏雪寻梅》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0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踏雪寻梅》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

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小铃声。

歌曲短小精练,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踏雪寻梅》的学唱与演唱,产生对冬季大自然的兴趣,不怕寒冷,奔向冰雪的世界,享受无穷的乐趣。

2、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快乐的情绪。

3、能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进行赏析,在歌唱中将对歌曲的感性认识与乐谱的理性认识统一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歌曲的高雅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的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的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课题上看,很明显,我们今天将学习的内容一定与哪个季节有关?(冬季)
2、想像一下冬季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提问后出示幻灯片)
3、天寒地冻、百花凋零,但是在冰天雪地里只有一种花却在傲雪怒放、幽香袭人。

这是什么花?(梅花)
4、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关于雪和梅花的歌曲吧!请大家思考:歌曲让你感受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幻灯片,初听《踏雪寻梅》)。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踏雪寻梅》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5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踏雪寻梅》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5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踏雪寻梅》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踏雪寻梅》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

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准确的演唱《踏雪寻梅》
2、技能目标:理解歌曲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的意境。

3、情感目标: 感受歌曲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的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

后半拍起的乐句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提问法、启发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诗《梅花》,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这首诗赞美了梅花不惧严寒,傲雪开放,冰清玉洁的品格,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第十课踏雪寻梅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第十课踏雪寻梅

五)年级(上)册(音乐)学科集体备课表播放图片让学生去体会乐句所表达的音乐情感.这节课主要是一堂歌唱教学课,在歌曲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几点对歌曲进行处理:1、歌词的理解歌词很优美,本身就是一首诗,所以我就以读诗的形式来介绍歌词,再让学生找出词中的景物,然后出示课件件,用画面向学生展示了歌词的内容,让学生形象直接地体会了解了歌曲的意境,为后面学歌做好了铺垫。

2、断音的练习歌曲中的断音记号,要唱的短促、跳跃、有弹性。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说出铃铛声要清脆,有弹性,再出示断音记号的解释,练习用短促、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歌唱。

再请学生比较怎样演唱能表现驴儿的铃铛声,通过唱法的比较,学生轻而易举就掌握了。

3、难点的处理歌谱中有两个前半拍休止的难点。

在这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发挥想象,进入情境,教师辅助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第一处休止符时,想象自己骑到驴背上,要调整好呼吸,一下跳上去再坐下来,果断的唱出“驴”字;在最后一句休止符时,引导学生:现在有一朵正散发出阵阵清香的梅花放在你的前面,你情不自禁地闻一闻,闻花时快速地吸一口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

事实证明,效果良好。

我们在教学中碰到难点时,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解决,而应该灵活机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4、力度的变化在处理歌曲的时候,我找到了“力度”这个切入点,歌曲中的力度标记,会让歌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教学,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了歌曲的意境,更好地唱好了这首歌。

本课通过听、学唱、演唱、课堂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悟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我归纳有三点:一是在语言上还考虑得不够周详,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远了,有待加强;二是由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临时问题花去了一些时间,作为艺术课教学,必须有所拓展,预先准备了一首《红梅赞》给学生欣赏,可惜没掌握好时间,没来得及进行这一环节;三是在教授顿音记号和力度变化的演唱时,方法有些呆板、无趣。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踏雪寻梅》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踏雪寻梅》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踏雪寻梅》教案一.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梅为载体,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善于模仿,喜欢表现,对于富有想象力的歌词和旋律容易产生共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踏雪寻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踏雪寻梅》,理解歌曲的意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所表现的画面。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踏雪寻梅》,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进行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部分,以及如何把握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雪景图,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氛围。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雪景图、歌曲音频、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梅花饰品、雪花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雪景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雪景。

然后引入歌曲《踏雪寻梅》,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踏雪寻梅》,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高音和节奏部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练习歌曲中的高音和节奏部分。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姿势和发音。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10课《(演唱)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10课《(演唱)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极参与活动,感受踏雪寻梅的情趣美,并在活动中体会歌曲的意境。

2.通过演唱和实践活动,理解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作用,并演唱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歌唱实践,学生能够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难点】理解、掌握的歌唱中的气息与咬字、吐字的有效结合方法,使用正确的力度和速度和谐演唱。

三、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打击乐器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提问四季导入师: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略师:老师最喜欢冬天,因为寒冷的冬天由一种花不惧风雪,坚贞不屈,傲立雪中,你知道是什么花吗?生:梅花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组关于梅花的图片2、出示图片了解梅花,引出本课课题《踏雪寻梅》。

(二)感知歌曲1、教师范唱歌曲(自弹自唱)思考问题: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悠闲的,怡然自得。

2、教师弹琴,学生闭上眼睛用“la”跟琴模唱旋律,熟悉歌曲,感受欢快地情绪。

(三)学唱歌曲1、课件——出示歌词(1)学生朗读(2)生按节奏自读——体会孩童骑驴赏花时的心情2、电子琴----逐句教唱重点感受四个“响叮当”的演唱音量要由小变大。

教师引导:当驴向我们慢慢的靠近,大家唱“响叮当”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驴子由远及近,我们的歌唱力度应该越来越强,声音越来越大。

3、完整演唱歌曲(四)体验与实践用四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认识双响筒、响板、碰铃、三角铁四种打击乐器。

(2)学习打击方法。

(3)分组为歌曲伴奏。

(五)拓展与延伸音乐课与古诗词相结合,诵读王安石的《咏梅》,背诵关于梅花的诗句,教师通过古诗总结梅花的品格,再引出励志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育学生要学习梅花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

(六)师小结:《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歌唱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我们在歌唱中要有感情演唱,把歌曲的意境和感情表现出来。

(演唱)踏雪寻梅-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踏雪寻梅-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踏雪寻梅-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2.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欣赏自然美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

3.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PPT展示工具。

2.歌曲伴奏(可以从网络上下载)。

3.教材《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

三、教学步骤
1. 歌曲欣赏和分析
1.教师播放歌曲伴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询问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第一印象。

2.通过分析歌曲中的词汇和描述,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欣赏自然美的方式和手段。

2. 分组练唱
1.根据课堂人数,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负责带领大家练习歌曲。

2.每组进行初步排练,教师轮流巡视辅导。

3. 分组合唱
1.每组代表进行演唱,教师根据演唱效果进行点评,鼓励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

2.整合每个小组的舞台表演,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演出。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中,由于歌曲旋律优美,拥有很高的教育和美育价值,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表达自然美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歌曲的认识和感情投入程度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细节和个性化的点拨,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本节课程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美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是一堂富有教育和美育价值的课程。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0课《踏雪寻梅-范唱》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0课《踏雪寻梅-范唱》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0课《踏雪寻梅-范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范唱》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0课的教学内容。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梅花的高洁和坚强,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坚韧,同时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和歌词的理解能力较强。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梅花的文化内涵不够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踏雪寻梅-范唱》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梅花的美好品质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对学生来说可能较难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呼吸。

2.部分学生对梅花的文化内涵不够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梅花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3.练习法:学生反复练习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演唱,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梅花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示范演唱等。

3.乐谱:分发给学生,方便跟随演唱。

七. 教学过程教师播放歌曲《踏雪寻梅-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高洁和坚强。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梅花图片,让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同时,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呼吸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教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正确发音和呼吸。

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接龙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组演唱,比赛哪组演唱得更加准确和生动。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十课 (演唱)踏雪寻梅|湘艺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十课 (演唱)踏雪寻梅|湘艺版
11、学生创编表演:
师:时间到,请舞蹈演员闪亮登场,伴奏演员准备,其余同学原位律动演唱,开始我们今天的班级音乐会!
12、颁奖仪式:
师:大家表演的非常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下面是我们的颁奖仪式:最佳演唱奖,最佳伴奏奖,最佳表演奖,掌声鼓励!
四、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踏雪寻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像梅花一样,不惧严寒,傲雪绽放,遇到困难不低头,热爱我们美好的生活,热爱我们亲爱的祖国!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回去找一找关于冬天的歌曲,我们下节课分享,预习《溜冰圆舞曲》和《我爱你,塞北的雪》。
结语: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同学们,让我们在欢乐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同学们,再见!








教学内容
歌曲《踏雪寻梅》
第____周 第____课时
总_____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以积极的态度体验音乐家用何种音乐手段描绘东,以及冬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2、为歌曲创编伴奏陪衬声部,主动参与合作音乐表现。
教学重点
3、师范唱作品:这首歌曲真好听,老师都忍不住要唱一唱了,大家欢迎吗?(钢琴弹唱)
4、学生用la模唱旋律:
师:谢谢大家的掌声,相信你们一定唱得比老师更好听,想学吗?请身体坐正,课本拿好,用la模唱,老师一句,你们一句
5、解决问题:
师:大家唱的真好听,但是老师听到还有一些地方唱的不够准确,谁来说一说?
1>、0 35︱ⅰ. 7︱36 5 ︱ 弱起小节
师:对,老师今天带大家一起去踏雪寻梅,领略冬之韵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0课《踏雪寻梅-范唱》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0课《踏雪寻梅-范唱》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0课《踏雪寻梅-范唱》教案一.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范唱》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轻松愉快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和坚韧,歌曲为2/4拍,结构简单,旋律易于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音乐审美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歌曲。

但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和唱腔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纠正。

此外,学生对梅花这一象征性植物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踏雪寻梅-范唱》。

2.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了解梅花的精神寓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歌曲中有一些音程跳跃,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音准。

2.节奏:歌曲的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节奏型。

3.唱腔:歌曲的唱腔要求自然流畅,学生需要学会正确的发声方法。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寓意等。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4.欣赏法:学生欣赏其他优秀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文字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示范演唱等。

3.乐谱:分发给学生,方便学习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同时简要介绍梅花的寓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踏雪寻梅-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借鉴。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示范演唱,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

其他学生跟随演唱,巩固所学内容。

湘艺版五年级上册音乐《10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湘艺版五年级上册音乐《10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湘艺版五年级上册音乐《10踏雪寻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踏雪寻梅》是一首五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属于湘艺版。

歌曲以梅花的傲骨和美丽为主题,歌词描绘了梅花在雪中绽放的景象,寓意着坚韧不拔、清高独立的品质。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流畅,富有诗意,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基本节奏有一定的了解。

但梅花独特的傲骨精神和歌词的深刻内涵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梅花的高洁品质和傲骨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会歌曲《10踏雪寻梅》,并能用正确的音准和情感进行演唱。

3.培养学生合作演唱、音乐欣赏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梅花寓意和品质的理解。

2.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掌握。

3.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梅花的寓意和歌曲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法和情感表达。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合作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4.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的梅花画作,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傲骨精神。

5.创编法:鼓励学生创新,为歌曲编创新的表演动作或演唱方式。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梅花图片、歌曲乐谱、教学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教学音频。

3.乐器:钢琴或其他打击乐器。

4.练习册:供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和傲骨精神。

简要讲解梅花的象征意义,引出歌曲《10踏雪寻梅》。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旋律的美感。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重点讲解高音部分的唱法和节奏。

学生分组练习,合作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演唱质量。

湘艺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十课(演唱) 踏雪寻梅

湘艺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十课(演唱) 踏雪寻梅

《踏雪寻梅》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三十年代的少年儿童歌曲,全歌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2/4拍,大调式。

歌曲第一、二乐句构成了一个上下句的段落,描绘了雪霁天晴,腊梅飘香,主人公骑驴过坝桥,铃铛响叮当的情景,一下子点到了主题;第三句模仿毛驴的铃铛声,旋律轻松跳跃;第四句是结束句,表现了主人公采得腊梅瓶供养的愉快心情。

教学目标:1、学会这首儿歌,能跟伴奏演唱全曲。

2、正确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音乐符号处理歌曲。

教学重、难点:歌曲情绪的处理和弱起小节的把握。

教具准备:音乐播放机、电子琴组织教学:一、师生问好。

同学们好,老师您好。

同学们快坐好我们坐好To二、情境导入,感受新知1):天变冷了,很多花都凋谢了,可是在严寒的冬天却有一种花对抗着西北风,与皑皑白雪为伴,这是什么花?2)出示梅花图片,让生观看并回答生:梅花师:那谁能说说有关于梅花的诗句吗?生:自由发表下面让我们一起朗诵一首王安石的《梅花》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多么漂亮的梅花和雪啊,想不想把它变成一首歌呢?生:想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踏雪寻梅》一、讲授新课(-)自主学习,感受新知1、播放CD让学生听赏第一遍歌曲,在听的时候要思考两个问题:这首歌曲的情景是怎样的?他的节奏是怎样的?听赏完学生讨论回答:1)、歌曲讲述的诗主人公骑驴过桥,踏雪寻梅的情景。

2)、节奏是活泼欢快的。

2、为了奖励你们,邀请全班和我一起骑驴过桥踏雪寻梅,驴在哪里?就在我们的脚下。

拿脚打出24拍的节奏型。

认识八分休止。

3、生总结的情境和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第二遍欣赏歌曲边听边打节奏3、(二)合作探究,理解新知1、读歌词。

让学生找出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

霁:ji,雪后天晴的意思。

坝桥:有扶手的桥。

3、跟旋律唱歌词。

(≡)精讲点拨,掌握新知1、词曲作者:词作者,刘雪庵,曲作者,黄自,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爱国歌曲。

2、出示歌谱:师合琴范唱旋律3、生合琴练习音阶学唱旋律4、旋律和歌词合琴练唱(四)艺术实践,体验新知师:同学们,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有感情有节奏的1.、全班同学一起演唱。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十课(演唱) 踏雪寻梅|湘艺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十课(演唱) 踏雪寻梅|湘艺版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踏雪寻梅》的词曲作者刘雪庵和黄自先生,能感知艺术歌曲的风格韵味。

2、学会演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教学重、难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的韵味。

教学准备:钢琴、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感受冬之美1、学生听音乐《冬》进教室。

2、播放冬天地视频,充分感受音乐《冬》的意境。

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师小结:冬天到了,大地到处披上了银色的盛装,空气的寒冷却阻挡不住热爱大自然美丽雪景的人们,他们去坐雪橇、打雪仗、堆雪人······玩得不亦乐乎。

二、感受冬之乐——新歌教学师:面对如此美丽的雪景,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由刘雪庵先生创作的描写冬景的诗句(出示歌词)1、师范读歌词。

2、找找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霁”:雪后放晴。

“坝桥”:指有扶手的石桥。

3、学生读出韵味。

(歌词借景抒情,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

)4、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聆听。

5、给你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句?3 5 5 0 ︱1 5 5 0︱ 3 5 5 0︱ 1 1 1 0 ‖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看谁能将这一句唱得更好,更有味道。

(1)、声音由远及近,顿音唱得跳跃有弹性。

(2)、配上打击乐双响筒、碰铃来表现驴子的脚步声和脖子上的铃铛声。

6、你们觉得那一句最难唱?0 3 5 ︱ 1 · 7 ︱ 3 6 5︱骑驴坝桥过0 1 3 5 ︱ 1 7· 5 ︱ 3 6 5︱好花采得瓶供养注:前半拍休止是拍腿在唱好“骑”和“好”强拍“驴”“花”7、再次听赏歌曲。

歌曲进行跟唱,教师将唱错的地方进行教唱。

8、进一步美化歌曲的意境。

师:学会了歌曲,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想象着歌词中美好的画面去踏雪寻梅吧!(两位同学用打击乐伴奏,其它同学打响指左重右轻,并用肢体表达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踏雪寻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1、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2、唱好二声部,与一声部做好融合。

教学教具:电子琴课堂乐器音响 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整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

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铃铛声。

歌曲简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在教学中还加入了伴奏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梅的熏陶感染中深刻的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欢快高兴活泼的情绪)
(二)、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寻梅》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1)欣赏PPT视频歌曲(踏雪寻梅)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问:听到这首歌你们的心情如何?师:在欢快的歌声中,踏着皑皑的白雪,闻着悠悠的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完歌曲歌中的哪些字或者词有哪些不理解的?霁"ji" 四声,指的是雪后放晴。

“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2、师: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生平。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

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思考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这首歌表达怎样的情绪?
运用什么演唱形式?
(2)学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师: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歌曲中哪一句表现了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四个“响叮当”)学唱四个“响叮当”
师:歌曲中四个“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记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跳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要怎么处理?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

师指挥,生练习一遍。

1.师示范演唱
2.请同学们用‘LA ’跟随琴唱一遍(注意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
3.请同学们试着把歌词加进去唱一唱(断音记号)
4.放开声音,完整的唱一唱(要求唱出愉快欢乐的情绪)
注意第六小节和第十五小节两句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第六小节“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第十五小节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花”字。

师:其实呀,歌曲和节拍、旋律有关系以外还和演唱时的强弱力度处理有很重要的关系。

5、出示力度标记的课件(力度小游戏)
(三)、实践与创造:
男生用第二声部的“叮当叮当”为女生伴奏。

要求由慢到快
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和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欣赏铃儿响叮当的歌曲视频
(五)课堂小结: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

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

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问,去寻访。

“踏”和“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