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雪灾冻害发生过程

合集下载

2008年1月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过程分析

2008年1月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过程分析

2008年1月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过程分析陶诗言;卫捷【期刊名称】《气候与环境研究》【年(卷),期】2008(013)004【摘要】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雨雪天气过程.江淮流域降水出现类似某些夏季强梅雨期的降水过程,而且,江南的冻雨在历史上属少见.这次大范围冰雪天气过程的成因是由于欧亚大陆出现异常的大气环流.1月中下旬亚洲中高纬60~100°E地区的阻塞形势稳定维持20余天,里海以东地区长期维持一个切断低压系统,在这个切断低压下游地区有3次低气压扰动沿青藏高原向东移入我国上空;这时欧亚大陆20~35°N地区南支高空西风急流异常偏强,来自大西洋的大气扰动沿这条急流波导向下游地区传播,欧亚地区Rossby波列的下游发展效应显著.从1月16日开始到2月初,在20~40°N范围内,30°W、15°E和85°E(青藏高原附近)地区持续有高空槽发展,而在5°W、50°E和135°E(日本南部)稳定有高空脊维持.我国南方地区处于80°E的"南支槽"前,大量暖湿空气被输送到我国南方.此外,1月中下旬原来位于15°N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移到20°N,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有利于将来自南海的暖湿空气输送到中国南部大陆.在这样稳定的异常环流形势下,当一次次从高原西侧过来的高空高位涡扰动移到位于华南上空的静止锋上时,诱发低层静止锋锋生引起一次次降水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暖湿空气沿着锋面抬升,在江南南部和华南北部形成了持久的温度高于0 ℃的逆温层(暖盖),使得在这些地区出现严重的持续性冻雨天气.【总页数】14页(P337-350)【作者】陶诗言;卫捷【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34【相关文献】1.公共突发事件中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与提升——以处置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为例 [J], 蒋辉2.论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的完善——由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引发的思考 [J], 唐圣华;田力3.必须科学应对极端气象灾害——对2008年我国南方抗击特大冰雪灾害的反思[J], 王英辉;李玥;王爱敏4.突发事件连锁反应的实证研究——以2008年初我国南方冰雪灾害为例 [J], 荣莉莉;张继永5.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应急预案研究--以类似2008年我国南方特大冰灾为例 [J], 刘沛林;刘春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

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

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王东海;施晓晖;徐祥德;柳崇健;刘英;魏凤英;赵南;姜智娜;李英;陈菊英;王亚非【期刊名称】《气象学报》【年(卷),期】2008(66)3【摘要】在欧亚大陆中高纬度长期维持阻塞形势的背景下,2008年1月11日至2月2日中国南方连续经历了4 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简称"0801南方雪灾").这次强天气事件过程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且灾害极为严重.其天气学特征表现为中高纬阻塞形势稳定少变,低纬系统活跃确保水汽输送,以及南方部分地区满足冰雪风暴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等.研究表明,导致大气环流异常从而促使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强天气事件出现的主要因素包括:(1)北极涛动(AO)的异常活跃,有利于行星尺度波动的稳定维持;(2)阻塞上游50°N区域有极强的负涡度平流持续输送到阻塞区,使濒临崩溃的阻塞形势得以重新加强,从而使阻塞形势长时间稳定维持;(3)青藏高原以南低纬地区南支气流活跃,确保中国南方充沛的水汽来源;以及(4)长期存在有利于冰雪风暴生成发展的天气-动力-物理学条件等."0801南方雪灾"事件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冰冻现象极为严重.文中借助新型卫星CloudSat的星载云廓线雷达(CPR)资料对这次事件中典型云系进行天气-动力-物理学分析,揭示出西南暖湿气流沿锋面爬升,形成界限分明上下交替的两个冷暖气团,冷气团较浅薄;在2-4 km高度存在一个融化层,冰水不仅存在融化层之上,在近地面层亦含有丰富的冰粒子.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在此期间中国南方大部地区中层(大约在850-700 hPa)存在温度大约在0-4 ℃的逆温层,地面气温大致维持在-4-0 ℃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分析表明,此次大范围冰冻灾害天气是由于冻结、凝华和冰雾粒子的附着增长等物理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0801南方雪灾"事件持续时间较长,事件本身作为一个整体其成因可追溯到行星尺度系统.研究极涡异常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表明,平流层极涡变化比对流层的超前,尤其是该事件前期平流层极涡进入12月后就趋于加强,而对流层的极涡加强则明显滞后,并且直到1月中至2月初才快速加强;这意味着平流层蕴含着对流层极涡变化及伴随的强天气事件的先期信号,这可能是中长期预报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总页数】18页(P405-422)【作者】王东海;施晓晖;徐祥德;柳崇健;刘英;魏凤英;赵南;姜智娜;李英;陈菊英;王亚非【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35【相关文献】1.桂林2008年1~2月连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初步分析 [J], 黄庆忠;申双和;王艳兰;唐熠;周文志2.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大尺度能量输送 [J], 左群杰;高守亭;吕达仁3.2008年初江西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成因探讨 [J], 龙余良;魏虹;简海燕4.江西抚州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J], 郑劲光;徐星生;郭建华;郄喜明5.关于2008年中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成因的初步分析 [J], 刘平;刘刚;廉毅;曹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 2008看他们——影响中国-精品

最新 2008看他们——影响中国-精品

2008看他们——影响中国
一、全国性雪灾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到南岭之间出现长时间、大面积、大强度的降雪和冻雨等灾害天气,造成输电线路结冰和输电高压铁塔倒塌大范围断电事故,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和民航严重受阻,城市生活基本设施(水、电、路)受到严重影响,民房和农田蔬菜大棚被积雪压垮。

由于此时恰逢每年一度的春节民众迁徙大潮,上述南方特大雪灾的危害更加突出。

南方雪灾损失62亿
湖南:30万人被大雪围困武汉:小白菜每斤3.5元
贵州:18个县曾完全停电安徽:积雪最深50厘米
二、人民币汇率首都“破七”“奔六”
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以6.9920改写了汇改以来的新高纪录。

在全球关注的目光中,人民币汇率毫无悬念地进入了“6时代”。

三、股市暴跌,CPI高涨
沪深股市一度暴跌,连创历史最大跌幅,后来政府降低印花税,又给外国投资者给抄底,哎~无奈。

四、全国多省区出现手足口病疫情
安徽阜阳3月以来已有上千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

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纳入传染病管理,要求各地加强防控。

目前,北京、重庆、广东、湖北、湖南、云南等地均发现疫情。

五、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震
六、北京奥运会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希望本文2008看他们——影响中国能帮到你。

2008年大事记

2008年大事记

2008年大事记1月1日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奥运圣火在宜宾传递,以及市三运会和首届残运会等盛会,‚中国移动通信杯‛宜宾市健身跑活动在宜宾城区南岸体育广场举行。

市、区领导和来自全市各界的5000余人从南岸体育中心起跑,经酒都路中段、长江大道东段,到市三中大门,全长1.9公里。

1月5日下午2时37分左右翠屏区南广镇陈塘关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3行人被一辆小轿车撞跌下河,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

1月12~2月11日宜宾遭遇罕见的阴冷雨雪冰冻天气,历时30余天,是自1951年宜宾市有天气记录以来,冰冻灾害天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宜宾境域绝大部分下了大雪,翠屏区于1月27~28日、30日下小雪,灾害造成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611.5万元,其中兴文县受灾最重。

翠屏区自解放以来,于1968年、1979年、1991年、2008年下过雪。

1月21日为适应我国公路水路运输发展需要,交通部于2008年统一组织开展全国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摸清全口径公路水路运输量基数,掌握结构性和区域性运输量数据,并规范统计的范围和口径。

翠屏区被选为参与专项调查的区县,宜宾是四川省唯一参与专项调查的地区。

1月翠屏区每月最低工资标准从过去的450元上调至550元,宜宾市其余九县从400元上调至450元。

翠屏区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也从每小时4.9元上调到6元,宜宾市其余九县从每小时4.4元上调到4.9元。

此标准从2007年12月26日起执行。

2月21日位于南岸市政广场的宜宾市文化科技馆通过前期试运行后,于即日起正式开馆。

开馆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8:00。

门票为成人10元/张,小孩5元/张,离退休人员凭相关证件免费,学校可与科技馆联系免费参观。

2月22日上午9时半宜宾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就业局和市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共同举办2008年‚春风行动‛民工专场招聘会,以‚进城求职、帮你解难‛为主题,共有45个用人单位,提供1254个岗位,2650多名求职者参与竞聘,972人达成意向性用工协议。

汉中市2008年1月中下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

汉中市2008年1月中下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

间 长 、影 响 范 围广 、气 温 异常 偏 低 的天 气 过程 ,从气 候 和 天 气 角 度进 行 了 成 因分析 。 分 析发 现 主 要有 三 个 方 面 因素 ,一 是高 原 南 支槽 异常 稳定 活跃 ,有 利于 来 自孟 加拉 湾 的 暖湿 气 流 不 断 向北 输 送 ,为我 市 降雨 雪 天气 提 供 了 更加 充 足 的 水 汽来 源 。二 是 乌拉 尔山至 贝加 尔 湖阻 塞 高 压 稳 定 ,中亚到 西 亚地 区的 低槽 或 低 涡稳 定活 跃 ,鄂霍 次 克海 低 涡稳 定 ,南 支纬 r 锋 区强而 稳 定 ,即导 致 环流 形 势 稳 定 ,为持 续 低温 雨 雪 天气 提供 口 J 了 大的环 流 背 景 ;三 是 出于 “ 尼娜 ”事 件 维持 较 强状 态 、北 半球 欧 亚 地 区 大气 环流 拉 形 势 稳 定少 变 、副热 带 和 中高 纬 度 地 区 的天 气 系统 异 常 强大 和 稳 定 少动 等 原 因 ,使得 冷 暖空 气 交汇在 我 国 中东部 地 区 ,形 成 汉 中市 的持 续性 低温 雨 雪天 气 。 关键 词 :持续 低 温雨 雪 ;环 流特 征 ;拉 尼娜
・-

43- - -
气 象 科 技
汉中科技 20年 6 08 第
强积 雪深度达 l厘米 ,部 分高I地 区达 2 3厘米 和 孟加拉湾 的暖 湿气 流不 断向我国 中东部输送 ,为 2 I J ( ( 卜一) 的雪深 ,秦 巴山 区还 出现 了严 重的冰冻 、霜冻等灾 我 国持续降雪 天气提供 了更加充足 的水汽 来源。 另 害天气 。 方 面 北 半 球 欧 亚 地 区 从 低 纬 到 中纬 、高 纬 度 5(P位势 高度呈 “一+ 0) a h + ”分布 ,欧 亚中高纬度 高 度场 异常表现 为西高东低 ,副热带 系统 表现 为偏 强 偏北 ,西太平 洋副热带高压 较常年 同期显著西伸 , 强度 偏强 ,脊线 位置 异常偏北 ,平均 达到 l。N, 7 远高 于 多年 平均 的 1。N 欧 洲大部 、乌拉 尔山环 3 流场异常偏 高 ,中心值超过 10 p 2 g m;中西伯利亚至 远东地 区高度场异 常偏低 ,中心值 位于极 区上空 , 低于4)p ( m。东亚 中低纬 地 区呈东高西低 分布 。这 g 样的环 流配置 ,有 利于冷空 气不断从西伯利亚地 区 分裂南下 ,但是受 至较 强爵 热带 系统的阻挡 ,使得 0 U 图120年1 0 (8 月1 日至2 日汉中市持续降雨雪天数分布 冷暖空气 的交汇主 要在我国 中东部地区 ,形成我市 ) 月1 1 低温雨雪天气特点 . 2 自西 向东出现持续低温 、雨雪 、冻害天气 。 从全市建站 以来平均低温 、雨雪 日数历史 资料 统 计分析 ,此次低温 、雨雪 、冰冻天气 的特点是 : 冷空气强度强 、气温 低 、具有 过程频繁 集 中 、间隔 短 、影响范围广 、持续 时 间长 、造成 的灾害严重等 o - 特 点 ,我市的宁强 、略阳 、南 郑 、勉县 、留坝 、汉 台区 、城固北部 、佛坪 大部 等县区受 冻害最重 ,对 交通运输 、电力 、没施 农业生 产 以及人 民生活产生 了严重 影响。1 i 日至2 日,全市 日平均气温一 月 o 月2 1 ℃ ,比常 年 同期 偏低 .C . 0 { C,同时 ,全市平 均气 . 图 】 月 球50 a 图4 (8 月 3f 2 年1 北半 0h P } 年1 北半球50P 2( ^ 0ha 温连续 2 天低 于 l 图2 ,其 中 ,留坝县 日平 均气 l ℃( ) 平均高度( 单位:l p ) O m g 高度 距平( 单位: Op) lgm 温 ≤l ℃的时间持续 到2 5 全市 日平均气 温普 月1 日 22 大气环流异常 . 遍较常年 同期 偏低24 43 ,其 中 ,大部分 偏低在 . . ~ ℃ 20年 1 0 8 月上旬 欧亚 中高纬 度地 区呈现 两槽 两 3  ̄ C以下 ;最低气温 降至 一 . s 一一 3 ,极端最 低气 s 1℃ 脊 的形 势。 中西伯 利亚 为弱高压脊控制 ,以纬 向环 温 ,留坝 、城 固突破了 历史 同期 极值 ;低温持 续时 流 为主 ,东亚 大槽 位置偏 东 ,因此影响我 国的冷空 间 和强 度 以及 影响 范 围 与历 史 同期 相 比属历 史 罕 气 偏 弱 ,使 得 该 旬 我 市 气 温 较 常 年 同 期 偏 高 见,均属有气 象观测记录 以来之最 。 1-. . 3 ℃,降水偏少39 4 1 -成。中下旬 ,中高纬度欧 亚地区的大气环流经向度加大,呈现为西高东低分 布 ,即乌拉 尔山至 贝加尔湖 出现 阻塞高压 ,并稳定 维持 ,易使冷空气向东南发展 ,其东侧的西北气流 不断输送 冷空气南 下 ,中亚到 西亚地区的低槽和低 涡稳定活跃 ,冬季风 偏强 ,冷空气 活动频繁 ,这种 环 流异常 型持 续 日数达 21 以上 ,为建站以来该环 ( 天 流型持续 日数最长 的一 次 ,在这样 的环流形势下 , 2 0 2 2 2 4 非常 有利于冷空 气不断 分裂南下 ,致使 冷空气 源源 日 期 不 断 自西北方 向沿河西走 廊南下入侵我 市 ,并 呈现 图221 年1 O 2 J 日汉中市逐日平均气温变化图 (8 月l 日~ /2 I } 个缓慢 持续 的补充过程 ,为我市 自西 向东 出现 大 2 环流特征分析 范 围低 温 、雨雪 、冻 害 天气 提供 了 冷空 气活 动 条 2 1 . 月北半球50PX 均高度场环流特征分析 1 0h aF 件 ,使 得 我 市气 温 难 以 回升 �

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

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

057726619/2008/66(3)20405222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气象学报 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Ξ王东海 柳崇健 刘 英 魏凤英 赵 南 姜智娜李 英 陈菊英 王亚非 施晓晖 徐祥德WAN G Donghai L IU Congjian L IU Y ing WEI Fengying ZHAO Nan J IAN G ZhinaL I Y ing CHEN Juying WAN G Yafei SHI Xiaohui XU Xiangde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S tate Key L aboratory of Severe Weather,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1000812008204201收稿,2008205209改回.W ang Donghai,Liu Chongjian,Liu Ying,Wei Fengying,Zhao N an,Jiang Zhina,Li Ying,Chen G uying,W ang Yafei,Shi Xiao2 hui,X u Xiangde.2008.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features and causes of the snow storm event over the Southern China in Janu ary 2008.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66(3):405-422Abstract The four successive freezing rain/heavy snowfall processes were undergone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from11January to 2February2008,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long2term lasting blocking in the middle2higher latitudes of the Euro2Asian continent (named“0801S outhern Snow2Disaster”hereafter).This severe weather ev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al features of broad range,strong intensity,long duration and serious disaster.During this event the blocking situation in the higher latitudes is kept quasi2steady with minor changes,the weather systems in the lower latitudes are so active that the sufficient vapour supplies can be guaranteed,the favourable weather conditions to the formation of ice storm are met in the wide region within the southern China and so forth.The cause of formation of the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large2scale event itself might be,as a whole,traced back to the planetary2scale sys2 tems.The results from the research,in the polar vortex anomaly and its change with time,show that changes in the polar vortex in the stratosphere precede those in the troposphere,especially the polar vortex in the stratospheres in early December before this event commenced to gradually strength while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polar vortex in the troposphere delayed dramatically with its rapid strengthening in the period between the middle of January and early February.This implies that indications of changes in the polar vortex in the troposphere and the severe weather events associated might be contained within the stratoposphere,which is very mean2 ingful to improving the10-30days’extended forecast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that lead to the unusu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thus this severe weather event include:(1)the very active Arctic Oscillation(AO)that benefits the per2 manent maintenance of the planetary2scale waves;(2)transferring continuously of negative vorticity into the blocking area from its upstream around50°N so as to cause repeatedly the blocking high on the verge of disintegration to reintensify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 blocking conditions can be maintained for a long time;(3)the active southern branch of currents in the lower latitudes south of the Tibet plateau that ensures the abundant vapour supplies to the southern China;and(4)the favourable synoptic2dynamic2physical con2 ditions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ce storm and so forth.“0801S outhern Snow2Disaster”lasted for a longer period with an extremely severe icing.The data from the Cloud2Profile Radar on the satellite CloudSat are used in order to make the synoptic2dynamic2physical analyses of the typical cloud series during this ev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rm and humid southwestern currents climbing along the front form a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two air mass2Ξ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33016),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2002DIA20013)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

专题十三 2008冰雪灾害

专题十三 2008冰雪灾害

专题十三2008抗击冰雪灾害一、风雪灾害概况2008年1月中旬,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中国部分地区。

更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持续数天的冰雪灾害,主要发生在从来少雪的南方。

南方部分地区电网垮塌,铁路供电中断,京广南段(衡阳-郴州段)、沪昆西段(鹰潭-向塘段)出现旅客列车大面积晚点,广州站和京广沿线车站旅客大量滞留,铁路运输面临极为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据民政部透露,截至2月12日,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造成107人死亡,8人失踪,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

二、众志成城,抗击灾害1.民政部:五项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渡过难关救灾和市场保障指挥部指挥、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介绍,在这次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公路铁路滞留旅客将近400万人次,其中纳入到民政部门配合交通和铁路部门给予临时救助的是190多万人次,这项救助工作主要是采取临时发放食物、饮水、提供御寒衣服的方式。

为此,民政部会同财政部超过以往的救助范围,把受灾群众救助和滞留旅客救助工作有机结合,安排了3.3亿元的应急救助资金,支持地方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把滞留旅客的救助工作做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各级民政部门,尤其是基层民政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根据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做好防范准备工作,在灾害发生之际,及时了解核查上报灾情,保证对救灾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二是启动对受灾群众的应急转移安置工作,把居住在危房中或发生房屋倒塌损毁的受灾群众,及时转移安置到安全的地方和安全的住所中。

三是为受灾群众提供御寒衣被和食物等应急帮助。

在整个灾害过程中,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调动储备物资和临时采购,向受灾群众分发棉衣被900多万件(床),民政部在中央本级协调军队和有关方面调拨运送了198.8万件衣被,为南方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群众雪中送炭,提供了及时的帮助。

四是及时排查核实民房倒损情况、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农业受灾情况,其中包括林业,为抢险救灾、增强上级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提供了依据,为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

2008年年初吉安市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2008年年初吉安市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2008年年初吉安市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过程成
因分析
摘要: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江西吉安也是这次低温雨雪冻雨影响的重灾区。

为了探索此次吉安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成因,利用2008年1月1日至2月10日各层(地面、850hPa、700hPa、500hPa、300hPa等)天气图资料、有关气象要素场和吉安市边界层内局地气象资料,采取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这次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的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吉安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与高空南支环流长波调整有关,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跃对高空南支环流长波调整起到关键作用;中、低层水汽丰富,为吉安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提供了重要水汽条件;贝加尔湖以西地区强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是吉安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形成的主因。

吉安边界层内局地气象条件:气温低、相对湿度大、风速小并且维持时间长,是吉安冻雨形成并维持的重要条件之一。

(责任编辑:背包走天下)。

2008冰灾

2008冰灾

2008冰灾
2008年冰灾是指发生在2008年1月广泛影响中国南方交通的冰冻天气灾害。

因正直春运,所以影响许多人的出行。

範围
2008年1月28日,长江流域持续出现特大风雪,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14个省同时受灾,
灾情
损失
1954年后以来最严重的雪灾。

据中国民政部提供的数据,共有7786.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4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20.9亿元。

第三轮风雪导致各地高速公路、机场路面结冰及大量积雪,陆空交通瘫痪。

15万旅客滞留在广州火车站,白云机场有大约一百班飞机取消。

由于京广及京九铁路的供电网受到风雪摧毁,加上煤的运输受阻,铁路电力供应中断,大量旅客被困在湖南铁路上。

由于粮食运输停顿,各地包括香港的猪肉蔬菜价格飙升。

星岛日报新华网
报导
2008年1月30日,中国民政部透露,自10日以来的华中华东雪灾已使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17个省级行政区及新疆建设兵团受灾,38人死亡,161.7万
人紧急转移,直接经济损失326.7亿元。

广州地区滞留旅客近80万人,沪宁杭地区滞留旅客逾10万人。

新华网新华网2008年1月31日,据中国民政部透露,自2008年1月10日至2008年1月31日的雪灾已使湖南、湖北、贵州等19个省级行政区受灾,60人死亡,2人失蹤,175.9万人紧急转移,直接经济损失537.9亿元人民币。

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案例

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案例

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案例第一篇: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案例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案例2008年从1月10日开始,一场持续近1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了中国南方十九个省区市,其影响范围之广、所造成的灾害之重为历史罕见,属五十年一遇,部分地区为百年一遇。

此次灾害天气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拉尼娜极端气候影响所致。

受灾害影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交通中断,电力、供水设施遭受重创,春运受阻,群众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时值春运高峰,南北交通大动脉京珠高速公路广东、湖南段被冰雪覆盖断路,积压了大批车辆,受困者有的长达十几天;广州、杭州等地的火车站大批旅客滞留,许多旅客不得不留在当地过年。

几十万子弟兵和武警战士,数十万警力,18万电力抢修人员,成千上万名干部群众都紧急行动起来。

投入人员之众、物资之多,为1998年抗洪以来所仅见。

截止2月12日,灾害波及21个省(区、市、兵团),因灾死亡107人,失踪8人,紧急转移安置151.2万人,累计救助铁路公路滞留人员19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万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6亿亩;倒塌房屋35.4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

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等省(区)受灾较为严重。

一.本次抗灾的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坚持领导重视,靠前指挥。

这是取得这次抗灾救灾工作决定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充分证明了领导重视,深入一线,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

二是必须坚持军警民携手,共同抗灾救灾。

这是取得这次抗灾救灾工作决定性胜利的根本性因素,充分证明了应急管理工作中军地协同作战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最有效途径。

三是必须坚持部门协调联动,形成救灾合力。

这是取得这次抗灾救灾工作决定性胜利的基础性因素,充分证明了及时启动应急联动机制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提。

四要在2008进一步抓好以下工作:抓好“一案三制”、“一网五库”建设;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抓好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抓好应急宣教培训工作;抓好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建设;抓好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抓好应急管理区域合作。

2008年中国冰雪灾害的原因分析

2008年中国冰雪灾害的原因分析

2008年中国冰雪灾害的原因分析2011-03-16一、雪雨冰冻造成的灾害2008年1月10日以来,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

据民政部门统计,大雪已造成安徽、江西、河南、湖南、贵州等14个省(区、市)7786.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0多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20.9亿元。

造成中国交通网络大面积瘫痪:国内电网多条输电线路、京广铁路等多条大动脉瘫痪;6500多个航班出现延误、备降、返航甚至取消飞行。

截止到2月4日,此次,我国南方冰雪灾害多为50年一遇。

其中,贵州全省有53个县(市)雨雪冰冻持续天数突破历史记录,中东部大部分地方所遭遇雨雪冰冻灾害为50年至80年一遇;四川超过50年一遇;陕西超过70年一遇;而甘肃、青海则超过了百年一遇。

这次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主要有四次天气过程,发生的时间段分别为1月10日至16日、18日至22日、25日至29日和31日至2月2日。

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长,长江中下游及贵州雨雪日数为1954/55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冰冻日数为历史同期次大值。

其中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冻天气是195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江淮等地出现了30-90厘米的积雪。

贵州、湖南的电线结冰直径达到30-60毫米。

总体上看,这次气象灾害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影响严重等特点。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一场雪灾。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为什么我国还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降雪和低温天气?二、雪雨凝冻成灾的原因1、拉尼娜现象造成我国南方大范围长时间低温雨雪灾害。

由于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全球大气运动紊乱。

自2007年8月起,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至今年1月,已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

而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大气环流特别旺盛,太平洋上空充足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入西部我国大陆上空,给这次雨雪冰冻天气创造了充足的降水条件。

2008年1月一次强降雪冰冻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2008年1月一次强降雪冰冻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2008年1月一次强降雪冰冻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分析朱坤;刘华强;丁守智;俞斌辉【期刊名称】《暴雨灾害》【年(卷),期】2009(028)002【摘要】采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对2008年1月25-29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强降雩冰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此次强降雪冰冻过程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特征以及降水雨雪带的分布.诊断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西南低空急流对水汽的输送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很强的湿度区,为强雨雪冰冻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对降雪及冻雨的云微物理过程特征分析表明,中低空-600-900 hPa逆温层的存在与降雪及冻雨的发生密切相关,固态降水粒子经0℃以上逆温层融化后形成过冷却水降落至冷的地面形成冻雨,而雪的形成过程中逆温层的温度小于0℃.【总页数】8页(P104-111)【作者】朱坤;刘华强;丁守智;俞斌辉【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211101;91867部队气象台;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211101;91867部队气象台;94514部队气象台【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6.7【相关文献】1.一次高原强降雪过程三维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研究 [J], 蔡晓军;王文2.2008年初南方一次雨雪冰冻天气云微物理过程和逆温层结数值模拟 [J], 罗海波;李耀东;余政;蔡平3.2008年1月18-22日南阳市强降雪过程诊断分析 [J], 王珏;梁琪瑶;易伟霞;吴迪;樊李苗4.锡林郭勒盟地区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J], 苏亮5.北方一次强降雪过程的中尺度数值模拟 [J], 姜学恭;李彰俊;康玲;石少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年1月南方一次冰冻天气的层结和云物理特征

2008年1月南方一次冰冻天气的层结和云物理特征

2008年1月南方一次冰冻天气的层结和云物理特征2008年1月,中国南方遭遇了一次罕见的极寒天气,被称为“南方大雪”。

这次冰冻天气给南方地区带来了严重影响,多个城市陷入瘫痪,交通中断,供暖问题,大量农作物受损等。

这次极寒天气的层结和云物理特征对于我们了解冰冻天气的形成机制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次极寒天气的层结特征。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和研究数据,这次冰冻天气主要是由于严寒的冷空气南下侵袭所引起的。

在这个过程中,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遇,在辐射逆温的影响下,形成了辐射降温过程。

逆温是指在某一高度范围内,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现象。

逆温层对流动的湿空气起阻碍作用,导致冷空气在低层积聚和辐射。

其次,极寒天气的云物理特征也是了解这次冰冻天气的重要方面之一。

云是由水汽冷却到饱和以上的空气中的水汽由气态变为凝结态而形成的水滴或冰晶的过程,是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极寒天气中,冷空气的侵入使得云的形成更加频繁和丰富。

这次冰冻天气主要出现了层云和积云,其中层云主要是由云层云和高层云组成,积云则是受到地面或低层暖湿气流上升受到抬升的影响而形成。

具体来说,层云主要包括云层云和高层云。

云层云是一种水平展布的厚云,形成于逆温层中,由于水汽在逆温层中的上升受阻,云的厚度较大,一般为几十到上百米。

高层云则是形成在高空中的云,一般在6千米以上,多由冰晶组成,云的厚度较小,一般为几百米到一千米。

这两种云的存在表明了冰冻天气带来的云的多样性,也为预测极寒天气提供了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积云也是极寒天气中的一种重要云物理特征。

积云是由暖湿气流上升形成的云,形态多样,云底起伏不平,云体呈瓦楞状结构。

在这次冰冻天气中,由于冷空气侵袭,地面温度急剧下降,暖湿气流被强制上升,产生了大量的积云。

积云云头呈现白色,云体厚实,一般云体高度在千米左右。

积云的形成和存在,使得冰冻天气的降温、降水和风力加大,气温下降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2008年1月的南方冰冻天气具有明显的层结和云物理特征。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冻雨过程的热力异常及其形成原因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冻雨过程的热力异常及其形成原因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冻雨过程的热力异常及其形成原因高洋;吴统文;陈葆德【期刊名称】《高原气象》【年(卷),期】2011(30)6【摘要】利用中国604个地面台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2.5°×2.5°再分析各等压面温度和环流场资料,从地面和大气垂直热力结构配置及其气候异常的角度出发,诊断分析了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雨雪冰冻过程的形成。

结果表明,冻雨受灾的核心区域约为108°~113°E和25°~28°N范围,在该区域内2008年1月平均地面气温<0℃,相对于常年明显偏低4~6℃,有利于冻雨的形成。

同时,冻雨的形成还与大气垂直热力结构密切相关,一方面,由于在850~400hPa之间南方暖湿气流的不断输送,使得850~600hPa之间的平均大气温度明显偏暖,平均气温>0℃,有利于形成降雨;另一方面,在1 000~850hPa之间受北风气流控制,大量的冷空气有利于地面维持持续的低温,导致雨水到达地面后形成冻雨。

从年际气候异常的角度来看,2008年1月高层表现出异常强劲的南风,温度较常年明显偏高,低层的北风也强于往年,温度较常年偏低,导致了2008年出现近几十年来少有的雨雪冰冻灾害事件。

【总页数】8页(P1526-1533)【作者】高洋;吴统文;陈葆德【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3【相关文献】1.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大范围冻雨过程的温度层结特征2.2008年我国南方冰冻雨雪天气大气环流异常分析3.南方冻雨如何形成?4.1996年我国南方地区异常低温形成原因的分析5.2008年初中国南方持续性冰冻雨雪灾害形成的温度场结构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南方特大雪灾回顾

2008南方特大雪灾回顾

2008南方特大雪灾回顾2008年,中国南方遭遇了一场特大雪灾。

这场雪灾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让整个国家的应对能力得到了一次大规模的考验。

回顾这场特大雪灾,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坚韧和团结,也能体会到救援队伍的辛勤付出以及政府的关怀和支持。

当年的1月初,南方地区突然遭遇暴雪天气,大面积的积雪严重阻碍了交通运输,许多城市的道路、铁路都被迫停运。

顷刻间,人们的出行计划被打乱,大批滞留的旅客不得不在车站、机场、高速公路上滞留数日。

面对寒冷的天气和食品荒,人们纷纷展开自救行动,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这场特大雪灾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许多教训。

首先,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各方面的协调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2008年南方特大雪灾暴露出了一些城市的应急管理不足之处,例如积雪清理工作的不及时和高速公路的抢修问题。

这次经历让政府意识到了要加强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

另外,这次特大雪灾也让我们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南方地区的冬天很少有降雪,因此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很难应对大面积的积雪。

这次大雪灾虽然带给人们很多不便,但也让人们认识到,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让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与此同时,这场特大雪灾也展现了中国救援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辛勤付出。

在困难的情况下,无数救援队员冲锋在前,奋不顾身地营救被困的群众。

各级政府也派遣大量救援人员和物资,积极组织抗灾工作。

这次特大雪灾发生后,政府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展现出了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的无私援助精神。

在灾后的重建工作中,政府投入大量资源重修交通、电力、通信等设施,纾困救灾,修复受损的农田和房屋,确保民众能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此外,政府还制定和完善了相关政策,以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预防未来类似事件的发生。

回顾2008南方特大雪灾,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团结,也能感受到救援队伍和政府的辛勤付出。

08年南方雪灾——中国春运史上的惨痛经历

08年南方雪灾——中国春运史上的惨痛经历

08年南方雪灾——中国春运史上的惨痛经历转眼间,2008年距今已经有14个年头。

那一年,带给国人很多难以磨灭的记忆,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金融危机、神七飞天、三聚氰胺事件等等。

那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今天,笔者带大家回顾一下2008年第一件令全部国人难以忘怀的集体性事件——南方雪灾,也正是这场惨痛经历,导致了我国基建水平的飞速提升。

2008年春节前夕,无数返乡游子带着对家乡的思念踏上归途,他们都期待着回家与家人团圆。

1月18日,铁道部宣布2008年全国铁路春运提前启动,铁路春运由节前15天调整为节前21天,节后25天。

比以前从1月23日开始的全国春运提前6天全面展开,返乡大潮提前到来。

正当大家满心欢喜地进入火车站时,却被告知火车晚点,具体什么时候到站,无人知晓。

此时,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悄然而至。

先后四轮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席卷包括湖南、湖北、安徽、贵州等20十多个省(区、市),大雪导致的冰冻灾害摧毁了湖南、贵州等地的电力系统,无数输电塔因不堪冰雪负重接连倒下,春运大动脉京广铁路南段一度中断,千万游子的回家之路被死死冻住。

广州火车站先后滞留了超过200万等待回家过年的旅客。

南方各地高速公路瘫痪,物价飞涨,数十万人被堵在回家的路上……面对雪灾致使春运受阻,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批示,“高度重视这次雨雪天气给各地生产、运输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及时了解情况,加强协调配合,切实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防止出现大的事故。

据铁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春运旅客流量将创纪录地达到1.77亿人次,大约每17个人中,就有一个要经过广东。

其中,又以京广线车流密度最大,春运高峰期间每天往返219对——广州,正是京广线的起点。

而广州火车站也成为了央视直击雪灾的第一现场。

受雪灾导致的停电影响,大量旅客滞留在火车站,原本只能容纳四万人的空间,被硬生生地挤满了几十万人,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巨大的焦虑情绪,在这狭窄空间中即刻爆发。

内江市2008年1月低温雨雪气候特征及影响分析

内江市2008年1月低温雨雪气候特征及影响分析

内江市2008年1月低温雨雪气候特征及影响分析作者:张春辉黄志英霍祥东刘春古亚丽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22期摘要 2008年1月12日至2月初,内江市出现了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低温阴雨雪灾害天气。

日平均气温异常偏低、降水量异常偏多,均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小于3℃日平均气温的连续天数、大于0.1mm降水连续日数,均突破历史最长记录;降雪范围、强度、积雪深度为历史罕见。

造成2008年1月份大范围低温阴雨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是:2007年夏季迅速形成的“拉尼娜事件”,致使环流异常,冬季中纬度大气环流经向度加强;乌拉尔山地区位势高度场异常偏高,中亚至蒙古西部高度场偏低,有利于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西,有利于暖湿空气向盆地输送;青藏高原低槽异常活跃,增强了水汽向盆地的输送。

此次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天气给内江市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综合评估为大型气象灾害。

关键词低温;雨雪;气候特征;环流异常;四川内江中图分类号 S478.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339-02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气候变暖,人们防御冻害的意识也随之淡薄,2008年1月一场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寒冷,让人措手不及。

此次灾害天气的主要特征为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和损失严重。

本文利用内江市3县2区1951~2008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对这次极端低温雨雪天气过程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历史资料比较来认识本次灾害天气,从气候角度分析了其成因,以及低温雨雪灾害给内江市的农业、交通、电力等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程度。

1低温雨雪发生概况受较强冷空气影响,从1月12日开始,内江市各区县出现了2008年入冬以来最强的一次寒潮降温降雨天气过程,12~14日日平均气温下降了6.1~6.7℃,之后由于冷空气源源不断补充南下和偏南气流的持续共同影响,致使气温一路走低,从13~14日开始全市日平均气温均在5℃以下,下旬日平均气温在1~3℃波动,27~29日平均气温大部分地方仅为0.3~0.8℃,出现入冬以来日平均气温最低值,29日最低气温为零下-1.4~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1雪灾冻害发生过程赵毓潮(长阳县植物保护站)一、五十年一遇的低温过程二、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四大特点三、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成因分析四、国家高度重视救援雪灾一、2008.1五十年一遇的低温过程⏹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第一轮雪:序幕入冬来一个多月,气温比常年偏高2℃左右;1月9日,“三九”第一天,最高气温达16.1℃,似乎印证了猜测今年是否又是一个暖冬?第一轮雪:序幕时间:1月12日至15日级别:暴雪降雪量(雪化成水的量):19.2毫米积雪深度:12厘米预警:道路结冰橙色预警1月13日清晨,出门猛然发现,已是白茫茫一片。

雪是12日晚开始下的。

“2008年第一场雪”这几个字,夹杂着几分欣喜,一时间频繁出现在媒体、网络和人们的对话中。

雪势很猛,一发不可收拾。

14日,气象部门宣布,武汉可能遇上了30年来最强的冰冻天气。

当日,省气象局随即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二级应急预案(道路结冰和降雪)。

第一轮大雪在15日落幕。

气象部门盘点,我省连续三天降雪量则是遭遇了16年来最强的一次降雪。

第二轮雪:递进时间:1月18日至21日级别:暴雪降雪量:16.9毫米积雪深度:14厘米预警:暴雪红色预警,道路结冰黄色、橙色预警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18日,“四九”第一天,上午9时左右,飘起了细小的雪粒。

次日,遭遇暴雪,上午9时,武汉中心气象台紧急发布暴雪红色预警。

至当晚20时,武汉24小时累计降雪量12.8毫米,接近第一轮降雪三天的总降雪量。

第二轮雪直到21日才逐渐消弱。

雪上加雪,将武汉带入了持续的冰冻天中。

第三轮雪:高潮时间:1月25日至28日级别:暴雪降雪量:21.6毫米积雪深度:27厘米预警:暴雪红色预警,冻害警报雪还在下。

25日,飘起一种细小而滑腻的东西,专家称之为“冻雨”。

第二天,第三轮暴雪正式来袭,势头超过了前两轮。

和前两轮不同,这次的雪形如沙子,落地不化,踩上去咯吱作响,人称“干雪”。

气象部门于27日再次发布暴雪红色预警。

连续三轮降雪,刷新了武汉百年气象史的多项纪录。

气象部门28日称,武汉正遭遇着50年来最强一次降雪过程,其中积雪日长达16天,破了百年最高纪录。

29日,太阳终于露了脸。

市民感受暖意的同时,却发现晚间温度降得厉害。

化雪消耗了大量热量,同时由于缺少云层的保温,晚间辐射散热厉害,武汉当天的最低温降到-5.2℃,为1993年1月16日以来的最低值。

当日17时,武汉中心气象台发布今年首次冻害警报,请有关部门加强防范第四轮雪:落幕时间:1月30日至2月1日级别:中雪降雪量:3.5毫米积雪深度:22厘米1月30日,依然看到了太阳。

不过,早起的市民还看到了奇妙的天象,当天7时左右开始,9时结束,小雪伴随着太阳同时出现。

第四轮雪在2月1日正式降临,这场雪时间不长,从上午7时左右开始,在中午转成鹅毛大雪,下午3时左右逐渐变小。

气象部门统计,这场雪达到了中雪标准。

之后,气象部门还预测在2月4日会有第五轮降雪,不久又修正了预报。

新的预报认为,在农历正月初三(2月9日)前,会维持好天气。

至此,长达21天的四轮降雪告一段落。

国家气候中心关于暴雪的总结八项极值被突破*该时段我国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入冬以来,长江中下游及贵州的连续冰冻日数已超过历史冬季最大值*湖南、湖北雨雪冰冻天气为195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贵州有43个县(市)的冻雨天气持续时间突破了历史纪录*江西省雨雪冰冻气象灾害为1959年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最严重*该时段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贵州等区域平均最高气温之低百年一遇*安徽省降雪成为有资料以来降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江苏省区域性暴雪持续时间、积雪深度、影响程度为有记录以来之最二、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四大特点---凸显灾害严重程度第一个特点:范围广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了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重庆、广东、浙江、福建、四川、陕西、江苏、云南、甘肃、河南、青海、西藏、山西、上海等20个省(区、市)。

第二个特点:强度大此次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强度大,表现为平均最低气温明显偏低,平均最高气温异常偏低达历史同期最低值。

长江中下游(包含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上海、江苏)及贵州平均最高气温异常偏低,明显超过1976/77年,达历史同期最低值,平均最高气温之低达百年一遇。

四川、陕西、甘肃、青海4省降水量达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

浙江暴雪是1984年以来最强的一次,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积雪深度创近50年极值。

武汉最大积雪深度达27厘米,仅次于1955年(32厘米)。

安徽省持续降雪时间,超过建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1954年和1969年,成为有资料以来降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

江苏省1月底的区域性暴雪过程历史罕见,其持续时间、积雪深度及影响程度都为有记录以来之最。

第三个特点:时间长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长,从1951年到2007年冬季长江中下游及贵州区域平均最大连续冰冻日数历史资料统计分析,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2月2日的最大连续冰冻日数已超过历史冬季最大值,达百年一遇。

其中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冻天气是195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的,江西省是1959年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影响最严重的。

湖南省这次雨雪冰冻灾害是1954年以来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灾害损失最严重的一年,且超过了1954年,冰冻出现日数为1951年以来最大,冰冻持续时间仅次于1983年、1954年。

湖北省大部地区连续低温日数达16至18天,为1954年以来最长,连续雨雪日数15至18天,也为历史同期最长。

长江中下游及贵州日平均气温小于1℃的最长连续日数仅少于1954/55年,为历史同期次大值,湖北、湖南平均气温小于1℃的连续日数之长为百年一遇,江西、贵州超过50年一遇,安徽超过30年一遇。

第四大特点:灾害重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等20个省(区、市)造成重大灾害,特别是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信设施、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28日,贵州电网受冰害破坏的电力线路已有3895条,累计停运变电站472座,电网500千伏网架已基本瘫痪,全省电网已分解成五片孤立运行;湖南有6000多公里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出现严重覆冰,衡阳、永州、怀化、郴州四个市(州)出现大面积停电;湖北境内的咸梦线是三峡电力外送的重要通道,倒塌铁塔8座,另有10座铁塔损坏严重。

云南、贵州、江西、湖北、重庆、山东、广西、四川、安徽、陕西、甘肃、河南、江苏、浙江、云南、上海等省(市、区)因低温冻害作物受灾687万公顷,其中成灾353万公顷,绝收74万公顷。

受连日罕见雨雪、冰冻天气影响,1月26日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滞留车辆超过两万,滞留司乘人员超过6万;1月28日,持续的雨雪天气导致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等省共计21个机场关闭,仅广州出港航班就有75个因此取消,5000多名旅客被迫滞留;1月30日,受南方雪灾的影响,京广线南段和沪昆线部分区段受阻,致使广州地区滞留旅客达近80万人。

三、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成因分析1、拉尼娜事件影响:自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至2008年1月,已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

分析表明,这次拉尼娜事件是1951年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次,也是前6个月累计强度最强的一次。

入冬以来,我国出现的降水异常分布特征和历史上较强拉尼娜事件发生后的冬季气候特征非常相似,表明,当前的拉尼娜事件是影响我国东部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2、大气环流异常欧亚地区出现罕见、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是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直接原因。

首先,1月以来,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呈现西高东低分布,这种环流异常型已持续19天(1月气候平均值为6天),是多年气候状况的3倍以上,为1951年以来该环流型持续最长的一次,有利于冷空气自西北方向沿河西走廊连续不断入侵中国。

其次,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亚偏强偏北,强大副高的位置稳定维持在我国东南侧的海洋上空,并多次向西伸展,使冷暖空气交汇的主要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邻近地区。

第三,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是近十多年来少有的,促使西南方向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向中国输送。

第四,由于冷暖空气交汇区,暖湿空气在上,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主要原因。

3.冻雨暴雪的科学分析:七分人,三分天实测表明:数十年来,中国在低大气层上悬浮物浓度持续增强主要是由于工业活动以及生物有机材料的燃烧和排放;其次也源于大规模的土地及建筑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