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雪灾原因分析
2008年南方雪灾
2008年南方雪灾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受灾情况调查报告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受灾情况调查报告一、暴风雪的范围: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其中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雨雪持续日数超过百年一遇,贵州、江苏、山东等地达到50年一遇。
二、特点:(1)降雪量比往年要多很多(2)降雪范围比往年要广(3)持续降雪时间比往年长(4)主要降雪影响地区比往年偏南(5)降雪带来的灾害性比往年严重三、受灾情况:2008年中国雪灾是2008年1月10日起中国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9个省级行政区均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死亡60人;失踪2人,紧急转移安置175.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270.8千公顷;倒塌房屋22.3万间,损坏房屋86.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37.9亿元。
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受灾最为严重。
四、原因:这次降雪有两个主要原因,分别从全球气候的宏观变化以及本次南方降雪的具体天气过程来说明。
第一个原因(宏观原因),我们今年处在一个拉尼娜的状态下,就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要比常年偏低负0.5度以下,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我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
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这个冷的冬季就出现了。
第二个原因(具体原因),下雪或者下雨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就是 1.来自于热带地区暖湿气流。
2.有来自于高寒地区的冷空气。
冬季降雪区域(夏季降雨区域同理)分布于锋面附近,也就是冷暖气团交界处。
关于应对突发事件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
论文1关于应对突发事件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德州市人民政府应急办)突发事件可能随时发生,一旦发生了突发事件,我们要从容地应对,迅速快捷地处臵,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通过对国际、国内近几年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分析,结合我市实际及组织开展的几次应急预案演练,我们认为处臵突发事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迅速便捷、全面完整的信息收集是应急救援取得实效的前提公共危机状态下,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突发事件有效的预测预警,就会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避免灾难和损失。
危机管理中,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为领导决策服务,同时向民众传递准确的信息,既能让民众对危机事态的程度与危害有清醒的认识,又能使他们了解决策层为化解危机所做的各种努力,可以使民众保持稳定情绪,避免民众情绪失控而增加决策者面临的压力,恶化政策环境。
另外,全面完整的信息获得,为唤起全民族的参与提供资料。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由于受科学技术和水平的限制,没能做到预警预报。
这突如其来的地动山摇,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惨重的损失。
一年多后的6月16日8时01分,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绵阳市平武县交界处发生3.8级地震。
震源深度26千米。
安装于青川县清溪小学(距离震中24千米)的地震报警器成功地在地震纵波(P波)到来时发出预警预报,该校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全部安全撤离教室。
地震报警器在地震来袭之时“先知先觉”,为生命“预留”了28-35秒,一旦人员被困还能发出SOS无线求救信号,传到300米以外。
以汶川大地震为例,如果报警时间能提前28-35秒,将使遇难者人数从数千人下降到500人左右,将大大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发生在2008年4月28日胶济铁路淄博段的交通大事故,两列火车相撞。
事故发生后3分钟,淄博市应急办就得知了这一信息;5分钟,省政府应急办也知道了这一信息;10分钟,淄博市110到达事故现场抢险;15分钟,120到达事故现场救援;100多名当地群众迅即自发参与抢险救助,为应急抢险赢得了时间,赢得了生命。
雪灾分析研判报告总结
雪灾分析研判报告总结根据对雪灾的分析研判,以下是我们的总结:1. 雪灾原因分析:雪灾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包括降雪强度、降雪持续时间、温度、风速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如不及时清除积雪、道路结冰等。
2. 影响范围分析:雪灾会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
交通运输受阻,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电力输送受阻,造成断电现象;农业作物受冻损害,影响粮食产量等。
3. 社会影响分析:雪灾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服务受限:交通受阻导致普通民众出行受限,应急出行受阻,严重影响公共服务及灾害救援。
- 经济损失:交通运输中断导致货物配送受阻,企业停工影响经济运行,短期内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 生活困难:重大雪灾可能导致供水和供电中断,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等易受寒冷影响的群体。
- 危险性增加:雪灾导致道路结冰,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和滑坡等灾害,增加人员伤亡风险。
- 紧急救援困难:雪灾限制了救援车辆和人员的运输能力,增加了救援困难。
4. 雪灾应对措施:为应对雪灾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雪灾预警机制和预测模型,提前告知公众可能发生的风险,以便民众做好准备。
- 防治措施:加强城市的抗雪能力,定期检查和维护供水、供电设施,及时清除道路上的积雪,确保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行。
- 紧急救援:建立健全的雪灾紧急救援机制,包括人员、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和调配,确保对受灾人员的及时救援。
- 公共意识教育:加强对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避险意识。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对雪灾的监测和研判能力,更好地预测雪灾的发生和影响,并提出更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减少雪灾对社会和经济的不利影响。
2008年南方雪灾地理试题
2008年南方雪灾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冰冻雨雪灾害。
这场灾害主要发生在哪一个地理区域?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 甲。
2. 该场雪灾形成的天气系统是冷空气大量南下造成的,具体是指哪种天气系统?
A. 暖锋
B. 热带气旋
C. 反气旋
D. 冷锋
答案:D. 冷锋。
二、简答题
1. 简述南方地区在这次雪灾中的受灾情况。
答案:2008年初,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冰冻雨雪灾害,导致了大面积的电力中断、交通受阻、农作物受损以及大量人员伤亡。
特别是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受灾尤为严重。
2. 分析这次雪灾对南方地区的影响。
答案:这次雪灾对南方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中断,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
其次,大雪压垮了许多输电线路,导致大面积的停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此外,持续低温还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造成较大损失。
最后,雪灾还导致了一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
物态变化
1.2008年我国湖北省等地区发生了特大冰灾,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电力抢修队的队员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又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冰晶附在冰柱上使之加粗解:无雨的现象排除了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化,无雪的现象排除了由固态向其他状态转化的情况.在寒冷的夜晚,气温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冰晶附着在冰柱上使之加粗.故答案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冰晶附在冰柱上使之加粗.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图所示是拍摄雪灾中的场景:如图甲中拍摄的是雪灾中电线上的冰柱,冰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凝固现象.如图乙拍摄的是解放军战士协同群众抗击雪灾,正在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路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解答:解:冰柱现象是液体直接变成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过程.向路面抛撒沙子,使路面变得粗糙,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防止车辆出现事故.故答案为:凝固、增加路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3.今年我省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如图所示),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解答:解:无雨的现象排除了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化,无雪的现象排除了由固态向其他状态转化的情况.在寒冷的夜晚,气温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直接形成固态的冰,聚集在电线和高压电塔原有冰柱上,叫做凝华.故选B.4. 2008年元月中旬到二月初,我国南方发生了十分罕见的冰雪灾害.下面是南方雪灾中见到的图片,图a 雾淞现象它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图b是电线结起的冰柱现象它是由水凝固而成的.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的图片,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路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从而防止行人和车辆打滑(或增大摩擦).解: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变成冰粒发生凝华现象,附着在树枝上就形成雾凇景观;电线结起的冰柱是由水变成的冰,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答案为:凝华,凝固.增加路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防止行人和车辆打滑(或增大摩擦).5. 如图,2007冬天我国南方遭遇了特大冰冻灾害.高压线和铁塔上冻起厚厚的冰霜,使得一些地方的电力设施被损坏.其原因之一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A.凝华B.凝固C.升华D.汽化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一般发生在温度降低时,且凝华过程放热.解:A、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厚厚的冰霜,是由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A正确;B、凝固是指物质由液体变为固态;不符合题干中的现象;故B错误;C、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不符合题干中的现象;故C错误;D、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不符合题干中的现象;故D错误;故选A;6. 去年春节前,我国南方发生了特大冰雪灾害,为确保道路畅通,交通部门使用了大量的氯化钠融雪剂.下列关于该融雪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氯化钠能融雪是因为其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B.氯化钠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地下水污染C.使用氯化钠融雪,会加快钢铁桥梁的锈蚀D.使用大量氯化钠融雪,对公路周围农作物的生长无影响分析:融雪剂中含有的氯化钠加入水中,能降低水的凝固点,从而加快雪的溶解,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加快了金属制品的锈蚀.解:A、氯化钠加入水中,能降低水的凝固点,故A正确;B、氯化钠的大量使用,能增加水中盐的含量,会造成地下水污染,故B正确;C、氯化钠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加快了金属制品的锈蚀,故C正确;D、使用大量氯化钠融雪,增加了盐的含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故D错误,故选D.7如图是南方雪灾中见到的电线结起的冰柱现象,它是()A.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B.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由水凝固而成的D.由水汽化而成的分析:新闻报道南方雪灾下冻雨,在电线上凝固成冰,一根冰柱长达几米,重达几十斤,把铁塔压弯变形,甚至倒塌,致湖南等几省停电.:解:雨是液态的,冰柱是固态的,由液态变固态是凝固.故选C8.2008年的南方雪灾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图是拍摄的雪灾中的场景:甲图中描绘了雪灾中电线上的冰柱;乙图描绘的是解放军战士协同群众抗击雪灾,他们正在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这两张照片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分别是:甲:凝固;乙:增大路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防止人和车辆打滑)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决定摩擦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解:冰柱现象是液体直接变成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过程.向路面抛撒沙子,使路面变得粗糙,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防止车辆出现事故.故答案为:凝固;增大路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防止人和车辆打滑).9. 2008年的南方雪灾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上图是拍摄的雪灾中的场景:甲图中雪灾中电线上的冰柱是凝固(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要放热;乙图描绘的是解放军战士协同群众抗击雪灾,他们正在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这是为了增大(填“增大”、“减小”)摩擦.解:电线的冰雪熔化成水下降的过程中,水放出热量,凝固成冰.向冰雪路面上撒沙子,使路面变粗糙,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防止车滑倒.故答案为:凝固;放;增大.10 2008年初,南方发生雪灾,以下是雪灾中的三个场景.图甲中的冰柱是由于雨水凝固(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弯曲的电线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图乙是人们正在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的情景,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摩擦;图丙中汽车套紧急刹车后,仍会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这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分析:(1)凝固是由液态变固态形成的.(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3)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解答:解:(1)冰柱是水由液态变固态凝固形成.(2)弯曲的电线发生了形变是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因此弯曲的电线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3)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可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4)汽车紧急刹车后,由于惯性汽车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滑行一段距离才停下来.故答案为:凝固;发生形变;增大摩擦;惯性.11.如图是南方雪灾中汽车被积雪覆盖的现象;右图是南方雪灾中见到的电线结起的冰柱现象.雪和冰柱分别是由水蒸气凝华和水凝固而成的.(选填“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凝华”、“水凝固”或“水汽化”)分析:“雪”、“冰柱”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寒冷的天气后直接凝华为固体的,“冰柱”就是水凝固而成.解:雪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自然现象,在空气层中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冰柱是水凝固成冰后,慢慢积累成冰柱.故答案是:水蒸气凝华和水凝固.12.。
2008年雪灾
2008年雪灾南方雪灾损失62亿湖南:30万人被大雪围困武汉:小白菜每斤3.5元贵州:18个县曾完全停电安徽:积雪最深50厘米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温和雨雪天气,雪灾已造成湖南、湖北、贵州、安徽等10省区3287万人受灾,倒塌房屋3.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2.3亿元。
灾情发生后,各级政府纷纷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湖南1月12日以来,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长达10余天的雨雪、低温天气,1359.5万人次受灾,被大雪围困30.7万人;因灾倒塌房屋1.1万间,死亡大牲畜3.3万头。
湖北1月11日以来,湖北先后发生2次大到暴雪过程。
持续雨雪低温天气使全省810万人受灾;转移群众7.64万人。
大雪一下,武汉农产品市场一片“涨”声:一市民介绍说:“月初每斤小白菜的价格只有1元多,到本周二涨到每斤3.5元。
”贵州全省500千伏“日”字形环网被完全破坏,全省最多时有18个县完全停电。
贵州省24日宣布全省进入大面积二级停电事件应急状态。
12日以来,贵州省滞留在各条公路上的司乘人员一度多达10余万人。
安徽全省已有16个市发生雪灾,受灾人口340多万人,倒塌房屋5144间。
沿淮淮北积雪厚度10厘米以上,大别山区25厘米以上,岳西、霍山部分乡镇最深达50厘米。
新京报供稿南方雪灾影响扩大乘南下车要有延时心理准备由于南方雪灾对铁路京广线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对石家庄站的影响也随之增大。
昨天,车站全体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投入运输组织工作,确保当日发送3.2万人的运输秩序良好。
公路客运方面,客运总站昨天新增了一趟石家庄到福州的班车。
26趟列车晚点由于南方部分省份的降雪量和降雪面积的增加,造成由南方开来途经石家庄站的L44次、T14次、T254次、T124次、K600次、T202次、K472次、T146次、T62次、T88次、T6次、T168次、1218次、1956次、K186次、T236次、K234次17趟列车晚点;由于车底返回晚点、列车技术作业等原因,造成途经石家庄站南下的K21次、T145次、T13次、K267次、T253次、K471次、K185次、T123次、K233次9趟列车晚点。
说明文2
暴雪冻雨――全球变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008年1月27日下午六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红色警报。
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三级应急响应。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矫梅燕说:“中央气象台自设立国家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后,第一次发布红色预警信号。
这是一次50年来最强的极端低温、雨雪、冰冻的天气事件。
”在肆虐的雪灾面前,许多人充满了困惑,不是说气候变暖了吗?“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现在是风和日丽、风调雨顺的日子减少了,极端冷和极端热的天气都增加了。
总的变暖趋势并没有改变。
”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吴兑解释说。
“人类正在改变着自然界的收支平衡,自然的承载力正在不断地下降,这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或恶化。
”中国气象局前任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多次在不同场合发出警告,“气候变化,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长期热点话题,有可能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回顾2007年,我国气温继续攀升,为近57年来最暖的一年。
新疆特强大风吹翻列车;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黑色三小时”的济南大暴雨;强对流天气频繁,雷击伤亡严重……在降水的同时,有些地方又出现了严重干旱。
新年伊始,雪灾给人们又来了一个下马威。
“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大量的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性的降水异常。
”著名气象学专家、中国工程院李泽椿院士说,“这次暴风雪发生的气候背景主要与大气环流异常及‘拉尼娜’现象有关。
”李泽椿院士说,造成极端天气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而环流异常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
罕见的天气让干旱著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变成了茫茫雪原。
纷飞的雪花给昔日干旱的沙漠披上了4厘米厚的洁白冬衣。
据专家介绍,自1990年以来,塔克拉玛干沙漠1月间还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大雪。
“2007年11月和12月,我国呈现出明显的暖冬迹象,不过进入今年1月之后,大部分地区温度就突然下降,这跟2006年12月到2007年1月,欧洲、加拿大、美国都遭到了暴风雪袭击惊人地相似。
对2008年冰雪灾害报道的比较分析
对2008年冰雪灾害报道的比较分析作者:胡振华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4期【摘要】 2008年1月开始的大雪让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陷入一片冰冻之中,新闻媒体在这次抗击冰雪灾害中发挥了稳定民心、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缺失。
本文以《三湘都市报》和《南方周末》为例,比较二者在2008年冰雪灾害中的报道差异及其原因。
【关键词】报道内容;报道倾向;报道风格;比较分析《三湘都市报》和《南方周末》同是都市类报刊,都是报业集团下的子报,在2008年初的大雪灾害中都发挥了稳定民心、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
但在很大程度上二者又是有差异的,本文从报道内容、报道倾向和报道风格等方面比较二者在2008年大雪灾害中的报道差异及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一、报道内容和倾向的差异报道内容和报道倾向是一份报纸价值观的主要体现。
从报道内容可以看出媒体的性质和定位,同时也可以了解媒体的倾向和立场。
《三湘都市报》作为湖南日报的子报,它在08年的冰雪灾害中主要报道湖南省内抗冰救灾的进展情况、发生的事故状况和武警官兵的抗冰冻事迹。
《南方周末》“作为党报的补充”,主要报道和分析雪灾给社会造成的影响、雪灾发生的原因和人民群众在雪灾中的遭遇。
报道内容决定报道倾向。
所谓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是指显现或隐藏在新闻报道中的新闻工作者本人或新闻机构本身的观点和态度。
“新闻媒介的报道,或单个或总和的倾向性,就形成了新闻舆论的倾向与指向。
它可能反映了公众的倾向,但事实与倾向一经新闻媒介报道,便会产生强化、放大、引导、驱动作用,会反过来极大地影响公众的议题、判断、印象、观感、思考、好恶等等,从而形成更大的舆论力量。
”[1]因此报道倾向既是媒体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也是影响舆论的关键因素。
笔者对《三湘都市报》1月22日到2月5日的报道进行统计,在14天中有关雪灾的相关报道共394条,其中对党和政府领导的报道25条,对公安民警等工作人员的报道17条,对受灾群众的报道11条,分别占总数的6.3%,4.3%和2.7%。
2008年南方雪灾
2008年南方雪灾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受灾情况调查报告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受灾情况调查报告一、暴风雪的范围: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其中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雨雪持续日数超过百年一遇,贵州、江苏、山东等地达到50年一遇。
二、特点:(1)降雪量比往年要多很多(2)降雪范围比往年要广(3)持续降雪时间比往年长(4)主要降雪影响地区比往年偏南(5)降雪带来的灾害性比往年严重三、受灾情况:2008年中国雪灾是2008年1月10日起中国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9个省级行政区均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死亡60人;失踪2人,紧急转移安置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千公顷;倒塌房屋万间,损坏房屋万间;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受灾最为严重。
四、原因:这次降雪有两个主要原因,分别从全球气候的宏观变化以及本次南方降雪的具体天气过程来说明。
第一个原因(宏观原因),我们今年处在一个拉尼娜的状态下,就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要比常年偏低负度以下,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我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
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这个冷的冬季就出现了。
第二个原因(具体原因),下雪或者下雨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就是 1.来自于热带地区暖湿气流。
2.有来自于高寒地区的冷空气。
冬季降雪区域(夏季降雨区域同理)分布于锋面附近,也就是冷暖气团交界处。
这个位置是不固定的,它由两种性质气团势力的强弱决定。
冷气团势力弱,锋面及降水区域偏高纬,冷气团势力强,锋面及降水区域偏低纬。
雪灾2精品PPT课件
☺雪灾的定义 ☺雪灾的类型 ☺雪灾带来的损失 ☺探索08年中国南方雪灾的原因 ☺雪灾解决措施 ☺抗击雪灾的重大胜利 ☺雪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雪灾亦称白灾 。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 雪成灾的自然现象 。
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冬 半年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 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 。
西太平洋的上升运动加强,导致了本来 在冬半年就已经远离中国大陆进入太平洋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进一步远离大陆,对大陆冷 气团的牵制抵抗作用进一步降低,很明显, 没有了副高的阻拦,副高两侧的风带,一是 北方强大的寒冷的西风带,二是南方印度洋 上的信风带可以长驱直入大陆,横扫全亚洲 ,而中国恰恰就在这两个风带的控制之下。
冰封57天,四川甘孜 5479只藏原羚羊因雪 灾死亡(2008)
青藏高原特有的国家 二级保护动物,个体 较小,体长不超过1 米,四肢纤细,行动 敏捷,体重不超过20 公斤。
罕
万见
候雪
鸟灾
神致
秘鄱
""
失 踪
阳 湖 十
余
探索 08年中国南方雪灾的原因
➢ 拉尼娜对 中国的影响
➢ 局部分析
2008年全球的气候大背景是拉尼 娜,厄尔尼诺我们较熟悉,但对于她 的姐妹拉尼娜我们还很陌生。
(1)西风带。西风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向 :一个是对北方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起到了推波助澜 的作用。冷空气团是从极地方向过来的,冷气团比较寒冷 ,冷空气强度比较强,因为北冰洋的蒸发作用小,空气极 为干燥,以大风、降温过程为主,不会出现大范围的降雪 ,以前对我国造成影响最大、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这股冷 空气。今年主要受北方气团影响的东北降雪量就很少,跟 过去持平。二是从西路过来的,这是我们很少关注的,但 它借助西风带加强从冰岛大西洋沿途过来,经过欧洲地中 海横扫整个亚欧大陆,由于来自较湿润的大西洋,这股冷 空气带来了大量的降雪。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今年因为这 股强冷湿空气,巴格达这种极度干旱的地方降了百年以来 第一次雪,中亚地区,特别是阿富汗山区积雪超过两米。 甘肃这种比较干旱的地方今年降雪量超过常年的两倍,为 60年之最。多有趣,我们天上下的雪竟然来自大西洋的 海水。
雪灾涉及的物理问题
飞行 会使机 翼 、 螺旋 桨积 冰而造 成失 事 。 而今 年年 初 的南 方 天气 , 由于凝 雪与 冻雨 交 织, 带来 的危 害更 大 。 如南 方 部分 地 方 高 压输 电 电线结 冰厚度 长 时间保 持在 5 mm 以上 , 州铜 0 贵
体上 , 0 ~ 8 环 境气 温下 , 很快 凝 结 成 在 ℃ ℃ 会
冰。 如图 2 示 。 所
就会 凝结 起来 。 所以 , 在混合 云里 , 当过 冷却水 滴
和 冰 晶相 碰撞 的时候 , 就会 凝结 沾附在 冰 晶表 面 上 , 它迅 速 增 大 。 使 当小 冰晶增 大 到 能够 克 服空 气 的阻 力和浮 力 时 , 便落 向地 面 , 这就 是雪 。
维普资讯
第2 6卷 总 第 3 7期 1 20 0 8年 第 6期 ( 半 月) 上
理
教
学
探
讨
Vo . 6 No 3 7 12 . 1
o Ph is Te c i g f ysc a hn
( ) 6 2 08 .1. S . 0
大时 , 过冷却 雾滴 在物体 迎风 面凝 固或严寒 时空 气 中水 蒸汽 凝华 而成 。 它呈乳 白色 的冰 晶层 或颗 粒状 冰层 , 松脆 。 图 1 较 如 所示 。
图 3
在水平 面 、 直 面 上均 可形 成 , 水 平 面 和 迎 风 垂 但
图 1 .
面上 增长最 快 。 它结冰 速度非 常快 , 度大 , 到 密 达 0 9 /c 。 . g m3 冻雨 在 物体 上凝 固并 积 累后 能 压 断 电线和 电话线 , 严重 的会压 塌房屋 , 断树 木 、 压 竹 子, 冻死 农作物 和蔬菜 。 由于地面 凝 固后 被 冻 结 ,
自然灾害与防治的一般答题思路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一、气象、水文灾害1、洪涝灾害(1)我国典型地区:东部季风区(东北、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等)(2)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原因气候: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导致河流水量大;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c台风的影响;d 厄尔尼诺现象地形:e地势低洼,水流不畅;(东部平原地区地势地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涝灾的根本原因)水系水文: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g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h河道弯曲(荆江河段);汛期长,水量大②人为原因:a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围湖造田,使湖泊调洪能力下降;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3)治理措施: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h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订撤离预案、实施防洪保险)等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2、干旱缺水问题(1)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我国的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替、在空间上交错出现(2)华北地区①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②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选择耐旱作物;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思考:华北春旱原因: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b雨季未到,降水少;c春耕需水量大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a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b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但东北地区在盛夏季节,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的旱灾(3)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4)广东冬旱:a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b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c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5)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降水少(6)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3、台风(1)世界: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西北太平洋(最多)、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2)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各省区受影响最大(3)形成原因: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要和图联系),水温26℃以上(4)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台风眼区晴朗无风)(5)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6)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建设沿海防风林、防波堤等生物和工程措施4、寒潮(1)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①我国冬半年常发,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②影响范围大,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受影响较小,滇南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被认为寒潮影响更小(2)形成原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和冷锋(注意图)联系(3)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大风、降温、霜冻、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①剧烈降温——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的冻害(尤以春季和秋季对农作物危害较大)②大雪、冻害——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③大风——在沿海地区会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4)寒潮的利:a大雪能缓解旱情;b杀死农作物病虫害(5)防御途径:a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b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作物覆盖、烟熏等)5、沙尘暴现象(1)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2)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原因:a气候干旱,降水少;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c地表植被稀少等②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3)治理措施:a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控制载畜量;c营造“三北防护林;d退耕还林、还牧;e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f禁止采伐发菜等6、风暴潮(1)多发生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的地区(2)我国的风暴潮分布: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7、雪灾:以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雪灾为例分析雪灾原因(1)强烈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异常是这次全球性雪灾的首要原因(2)反复爆发的强烈冷空气长驱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在南方而形成的冷锋锋面长期存在(3)山脉对冷锋锋面的阻挡作用更延长了锋面的停留时间,加重了雪灾(贵州是准静止锋影响)(4)长期低温天气产生的大量冻雨及积雪融化而导致的冰冻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自然原因(5)防灾意识薄弱、抗灾自救应变反应迟缓、基础设施抗灾设计标准低下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人为原因(6)大量积雪及冻冰融化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8、浓雾(1)在近低层空气中悬浮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人的视线模糊不清时,就称雾(2)雾灾的防护措施①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②注意交通安全,驾驶车辆要减速慢行,渡轮停航9、冰雹(1)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
从南方冰雪灾害成因看巨灾防范对策
时 我 国 出动 了 80 多 万 人 次 的部 队 这 次 冰雪灾 害发 生 时
, ,
就 全 国来 看 此 次极 端 低 温 雨 雪 冰冻 天 气
主要 发 生 在 我 国 的低 山 丘 陵 和 高原 地 区
,
午或每次天 气过 程 过 后 稍微 的升 温 又 促
,
动员 了将近。
来发生 4 次天 气过程
,
这 次低温 雨 雪 冰冻
四 低 温 雨 雪 冰 冻 致 灾 因 子 形 成 的灾
水 2003 年 SA RS 公 共卫 生 事件 灾 害 等
天 气 持续 时 间长 冰冻 灾 害 的影 响 范 围及
害链 大大 放 大 了这 场 巨灾 的灾情
。
由于 罕
,
评 价 巨 灾 与 否 的 关 键 是 当地 是 否 已 经 无 力处置 灾害 必 须借助外部力量 才能进 行
事实
,
据 高
一
般 气 温 随 海 拔 高 程 递 减 的 规 律 (每 升
10 0
巨 灾本 身造 成 的影 响非 常 广 泛
。
对当
米减少 0
,
.
5U c
左 右)
。
在这 些 广大低
一
大 面 积 电 网设 施 遭 破 坏 或毁 损 酿 成前 所
,
前 和 未 来 都将产 生 深 远 影 响
山丘 陵地 区 左右
,
,
形成各种各样 的冰
的 部 队 而 当地 涉 及 的 人 员 则 更 多
目前 还 没 有 处 置 巨 灾 的 充 分 准 备 上
,
我国
其 最 为 突 出 的是 云 贵高 原 与南 岭地 区
。
依
2008年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对钢结构工程破坏的典型实例及原因分析_舒兴平
钢结构工程研究⑦《钢结构》2008增刊2008年南方特大冰雪灾舍对钢结构工程破坏的典型实例及原因分析舒兴帄彭力袁智深(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2〉提要:本文介绍了2008年南方特大冰雪冻雨灾害后钢结构工程的破坏程度和部分相关工程事故,从设计、制作、安装、维护使用等方面分析了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避免此类工程事故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钢结构;冰雪灾害;荷载;事故分析钢结构作为一种承重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塑性韧性好、工业装配化程度高、综合经济效益显著、造型美观等众多优点,因此深受投资方和结构工程师的青睐,近年来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钢结构行业迅猛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隐忧:由于现行规范的缺陷,设计的不合理,制作及安装的不规范,使得各类工程质量事故不断出现,严重影响到钢结构产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08年1月10日起,南方各省经历了五十年一遇的特大冰雪冻雨天气,持续时间达到二十多天,给各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大量的钢结构厂房,铁塔,仓库及临时建筑物倒塌或发生不同程度破坏,造成了人员及财产的巨大损失。
1.钢结构工程破坏的典型实例0输电塔及通信塔在本次雪灾中的破坏受严重冰雪灾害影响,南方各省多处高压输电塔及移动通信塔倒塌,仅郴州、衡阳一线的70多座高压线铁塔有近三分之一都被压垮,严重影响了各地的供电系统正常工作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铁塔的破坏有的是整体垮塌,有的是从中间弯倒,有的塔颈部发生扭折,破坏形式各异(见图1〜图4〉。
图1图2图3图4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在本次雪灾中的破坏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中,南方各省大面积轻型门式刚架厂房倒塌或发生不同程度破坏。
许多轻钢厂房整体垮塌,刚架梁、柱严重屈曲,檩条、墙梁扭屈破坏,屋面板坍塌,刚架柱柱脚被拔出,厂房已经完全破坏,经济损失惨重。
在降雪开始不久,部分企业组织人员上屋面除雪,所以厂房并467钢结构工程研究⑦《钢结构》2008增刊未倒塌,但整个厂房损坏严重,多处梁、柱及屋面檩条产生扭曲变形,同时经过实地测量,梁的挠度及柱的侧移均大大超过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的要求,已成为整体危房(见图5〜图8〕。
2008冰雪灾害对钢结构工程破坏案例分析_(1)
二、结构选型、计算简图不合理 1、许多门式刚架的中柱都是按照摇摆柱设计的,但是 实际的构造却没有做到铰接,而是一种半刚性连接,这 样便会导致中柱顶部承受巨大弯矩而破坏。
2、一些变截面构件的设计不合理,刚度突变太大,在 刚度突变处容易产生破坏。
3、檩条设计未考虑扭转,但因为屋面荷载并未通过檩 条的剪切中心,所以会使檩条产生扭转。
一:输电塔及通信塔在本次雪灾中的破坏 二:门式刚架轻型房屋在本次雪灾中的破坏 三:桁架及网架结构在本次雪灾中的破坏
输电塔及通信塔在本次雪灾中的破坏:
受严重冰雪灾害影响,南方各省多处高压输电塔及移 动通信塔倒塌。铁塔的破坏情况基本上都是从中间弯倒, 塔颈部发生扭折,角钢断裂,下半截还正常,上半截从中 间耷拉。
厂 房 垮 塌
厂 房 垮 塌
厂房垮塌
屋面垮塌
刚架垮塌
刚架垮塌
刚架垮塌
檩条挠曲
柱脚拔出
梁柱扭曲
梁柱扭曲
钢梁挠曲
桁架及网架结构在本次雪灾中的破坏
本次雪灾中钢桁架及网架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还是因 为雪荷载过大,超出规范规定的荷载取值,以至结构构件 在过大雪载作用下挠曲严重,甚至扭曲,从而引起结构的 局部垮塌或整体垮塌。
桁架变形
桁架变形
桁架变形
桁架变形
桁架变形
桁架垮塌
桁架垮塌
桁架垮塌
桁架垮塌
桁架垮塌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特大冰雪,冻雨是 偶然性的诱发因素,但是设计、制作、安装等过程中所留 下来的安全隐患却是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
一、设计条件与实际不符合 1、根据有关人员的实地测量数据,本次南方冰雪灾害 中屋面雪荷载达到70-120kg/m2,这就造成了设计荷载 与实际荷载的较大差值,从而也就给结构留下了较大的 安全隐患。 2、同时,关于雪荷载的不均匀分布问题在本次雪灾事 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具体的取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08年安徽雪深全国之最的成因探讨
} I u f ta I I Ho -u e l C J
A h i nt u f t rl i l c n e }e iA h i 3 0 1 n u si t o e o gc i c ,王 e , n u 0 3 ) I t e Me o o a S e f 2
Ab ta t Bae 1teamo p ei ee t n( t n v lainrp r b u n w ia tr tes o ds iuinsau , n lzd。1et t a n w sr c sdO3h t sh rcd tci 】 aa de au t ot o t o dsse . n w irb t ttswg a aye 11 h t ts o o a o e a s h t o s m h
tie tby i h ivcnt I a n a s f xmu lso e t . esmult no’ an sa l n An u iii tW o ecu eo ma i n n w d p i ai tMM5 mo e aiae ep cptt n i eSU fHu ie d y. s h o d 】vl td t r ii i n t O t o d h e ao h h ah
周后福 , 英 , 菁 , 政 刘 2翟 余
(. 1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安徽合肥 20 3 ; . 30 12 中国气 象科学研究 院, 北京 108 ; . 0 0 13 江西省几江市气 象局 , 江西 九江 320 ) 300
பைடு நூலகம்
摘要
基 于大气探测 资料和 雪灾评估报 告 , 分析 20 年 雪情分布状 况 , 出安徽 雪深 为全 国最 大的 事 实, 08 得 并从 天 气学 、 模 式模 拟 方 数值
长江中下游地区养蜂业遭受雪灾重创的原因分析及预期
虽然天气放晴 , 但外界气温仍在零度以下, 大批蜜蜂 涌 出蜂 箱 , 泄后不 久 , 排 就纷 纷冻死在 巢外 。而 长江 中下游地 区的蜂 群在 早 春人 工促 繁条 件下 , 病 力 抗
和抗逆 力 自然下 降 , 易受 疾病 和气候 的影 响 。 二 、 养管理对 灾情 的影 响 饲 1饲料 质 量参 差 不 齐 : 、 蜜蜂 饲 料 的品种 和质 量
2低温 : 、 蜜蜂 属 于变温动 物 , 意大利 蜜蜂个 体 的 安全 临界温 度 为 l℃。2 0 3 0 8年立春 前 夕暴雪 之 后 ,
器 中取食糖浆 困难 , 导致一些蜜蜂被活活饿死 , 有的
蜂 场甚 至 发生 整群 蜜 蜂被 饿 死 的现 象 。后者 , 因 则 幼虫 面积 扩 大 , 蜂 哺育 负担 加 重 , 工 即使 天气 恶劣 , 无 法正 常排泄 , 也要 大量 取食花 粉 , 导致蜜 蜂体 内积
来 巨大的损 失 。
要经过蜜蜂分解成单糖才能吸收利用 。在春繁时给 蜂群 饲喂 白砂糖 , 加重 了蜜 蜂 的负担 。 2加 脾促 繁过 快 : 长 江 中下游 地 区 , 采集 3 、 在 为 月中下旬开花的大面积油菜蜜源做准备 。许多蜂农 在1 2月底之 前就 开始人 为打 破蜂 群 的越 冬状态 , 饲 喂 花 粉 、 浆 刺 激蜂 王提 早 产 卵 , 使 工蜂 吐浆 哺 糖 促
外 , 了节省成 本 , 为 多数蜂 场都用 白砂 糖代替 蜂蜜 饲 喂 蜂群 , 白砂 糖 的 主要 成分 蔗糖 , 不像 蜂蜜 , 而 它 需
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与总结 :
一
、
大 雪对 蜜蜂活 动的影 响
1 日照 : 、 日照 能 刺激 蜜 蜂 出勤 。在 长 江 中下 游 地 区 , 多数 蜂群 每年 1 大 月初 前 后 就开 始 进行 人 工 促 繁 , 群 自然 越 冬或 半 越 冬 状 态 已被 打破 , 内 蜂 群 出现 幼虫 , 期 幼蜂相 继 出房 , 蜂 巢 内 、 后 蜜 巢外 活 动 加 剧 , 陈代 谢 旺盛 。 自 1月 1 该 地 区养 蜂业 新 01 3, 遭 遇持 续一 个 月左 右 的低 温 阴雨 冰 雪天 气 , 蜂 一 蜜 直 被 困巢 内 , 法 出巢排 泄 , 远 超 出蜜 蜂 忍 耐 极 无 远 限 , 月 底 、 初 又遭 遇 特大 暴 雪 的袭 击 。雪 止后 . 1 2月 第一天 , 气突然放晴 , 天 在强 烈 日光 和积 雪 表 面 反 光 的刺 激下 , 大腹便 便 的 蜜蜂 ( 括越 冬蜂 和新 蜂 ) 包 倾 巢而 出 , 进行排 泄 飞行 。正 是这 次飞行 , 给蜂 群带
雪灾成灾原因
雪灾原因分析
背景定义
一、自然灾害链
重大自然致灾因素一经发生, 极易借助自然生态系统或城市生命线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产生连锁效应, 由一种灾害引发出一系列灾害, 从一个地域空间扩散到另一个更广阔的地域空间, 这种呈链式有序结构的大灾传承效应称为连发灾害或灾害链。
成灾原因
(1)引发城市生命线系统害链
城市生命线系统是确保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维系现代城市功能与区域经济功能的网络状公共工程, 主要包括城市的电力、煤气、给排水、交通、通信、热力等系统。
在重大雨雪灾害袭击下, 容易引起城市生命线的破坏并其引发的重大次生灾害, 导致区域与城市社会、经济、生活功能的瘫痪。
( 2) 引发公共安全灾害链
雨雪冰冻导致停水停电后引发的垃圾堆积、污水处理厂停止运行后带来的环境污染, 特别是饮用水源污染后引发的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的污染, 诱发流行性疾病甚至瘟疫等公共安全问题。
( 3) 引发生产事故灾害链
在低温条件下, 雨雪容易产生冰冻, 冰雪积压导致城市房屋倒塌、重大基础设施受损、交通运输被破坏, 从而使基本工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或引发事故; 冰雪融化, 可能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4) 引发社会环境灾害链
雨雪冰冻诱发城市供水、排水系统等输送设备的破坏。
输送设
备主要是各种形式的电缆、油气管线、管道, 破坏形式主要是管线
的冰冻断裂或破裂, 会导致石化原料或产品等的泄漏。
如果原料或
产品是有毒有害的, 就会直接对环境形成污染, 造成生态环境灾难; 如果原料和产品是易燃易爆的, 遇火就形成火灾,并进一步导致爆炸, 燃烧和爆炸生成的烟雾又对环境产生污染。
08揭秘雪崩
答案示例(四)
(1)雪崩来时征兆性弱,但有一定的周期性,它 与冰雪承负的压力与重量,山的坡度有密切的关系。 (此答案中“雪崩来时征兆性弱”,说明学生对 “雪崩的突然性”有了一定的理解,但不是很明确, 或者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述,这一要点只能给一 半分,0.5分。) (2)雪崩危害大,难以捉摸,发生的时间和没有 对付他的办法。(“没有对付他的办法”,学生将 人们的感受也认为是雪崩的条件。) (3)雪崩规模大,速度快,仅胸部受到的冲击力 就可以相当于15吨的卡车在身体上碾过。(用具体 的现象能量大的特点,只得0.5分。
答案示例(三)
(1)雪崩发生坡度为25°~45°的山坡上,由于 积雪的堆积下滑,沿途经过坑洼地带,有一定的周 期,其越长,破坏力越大。(此答案误将雪崩的发 生条件误认为是雪崩的特点,这种情况存在较多。 答案中提到“周期越长,破坏力越大”,尽管提到 了“周期”“破坏力”,但是这一句话明显的是强 调周期的,因此只能得一分,这样的情况存在也很 普遍,很典型。) (2)雪崩发生坡度为25°~45°,有沟槽,坑洼 地带的一种破坏性及强的灾害。 (此答案也是误将雪崩的发生条件误认为是雪崩的 特点,其中提到“破坏性极强”可得一分。)
用问题作答1介绍了雪崩的威力及危害雪崩自身的特征和预报雪崩的方法2发生雪崩的前因后果以及发生雪崩的条件和雪崩造成的危害1雪崩的危险速度危害猜测雪崩的原因以及怎样预防预料雪崩
08现代文阅读(一)
孙松梅
整体分析
2008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与探究(一) 选取的篇目是科学小品文《揭秘雪崩》, 文章介绍了雪崩的危害、雪崩发生的条 件以及预报雪崩的方法。选文既具有科 学精神,又有语言的美感,目的是使学 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领会作品所体现 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用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启迪学 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拉尼娜对中国的影响
今年全球的气候大背景是拉尼娜,厄尔尼诺我们较熟悉,但对于她的姐妹拉尼娜我们还很陌生。
拉尼娜是同厄尔尼诺相反的气候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
小小的0.5度,又远在南美洲,但却对我国造成了极大影响。
1.南太平洋的气温偏低是怎样扩散到全球的。
海洋表层的洋流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
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从东太平洋(即秘鲁)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即中国、日本),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从而加剧气流在西太平洋的上升运动,实际上削弱了西太平洋的副高,加强了信风和西风,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将拉尼娜的影响从秘鲁扩散到全球,特别是中国。
2.西太平洋上升运动的加强对中国的影响。
西太平洋的上升运动加强,导致了本来在冬半年就已经远离中国大陆进入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进一步远离大陆,对大陆冷气团的牵制抵抗作用进一步降低,很明显,没有了副高的阻拦,副高两侧的风带,一是北方强大的寒冷的西风带,二是南方印度洋上的信风带可以长驱直入大陆,横扫全亚洲,而中国恰恰就在这两个风带的控制之下。
3. 风带加强对中国的影响
(1)西风带。
西风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对北方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冷空气团是从极地方向过来的,冷气团比较寒冷,冷空气强度比较强,因为北冰洋的蒸发作用小,空气极为干燥,以大风、降温过程为主,不会出现大范围的降雪,以前对我国造成影响最大、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这股冷空气。
今年主要受北方气团影响的东北降雪量就很少,跟过去持平。
二是从西路过来的,这是我们很少关注的,但它借助西风带加强从冰岛大西洋沿途过来,经过欧洲地中海横扫整个亚欧大陆,由于来自较湿润的大西洋,这股冷空气带来了大量的降雪。
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今年因为这股强冷湿空气,巴格达这种极度干旱的地方降了百年以来第一次雪,中亚地区,特别是阿富汗山区积雪超过两米。
甘肃这种比较干旱的地方今年降雪量超过常年的两倍,为60年之最。
多有趣,我们天上下的雪竟然来自大西洋的海水。
(2)信风带。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移,信风带在过去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但由于拉尼娜的加强,加上西风带受到青藏高原阻挡,分流至喜马拉雅山脉南翼逐渐加热加湿的气团,使得中国南部受到了来自印度洋大量的暖湿气流,造成云贵高原的气温甚至比常年的还要高。
(3)共同影响。
由于太平洋上的副高减弱,因而南北两股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中国内陆,信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控制南方,像深圳这段时间湿度都高达90%。
过去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就单一的控制全国,全国都是寒冷干燥,但今年拉尼娜引导着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同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从而形成了大范围的暴雪。
降雪同降雨的原理一样,现在温度一上升就下大雨,甚至暴雨。
从影响范围看,灾害程度从东向西递减,沿海省份影响较小,可见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而非太平洋,信风影响巨大。
二、局部分析
1. 长江中下游、安徽、湖北。
这一地域处于北纬30度附近,正好是西风带同信风带交汇的地方,南北气流交汇,势必造成大量降雪。
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众多,当地水面蒸发的大量水汽也是降雪的来源之一。
(1)湖南。
由于南岭的阻挡,将剩余的冷空气都集中在了湖南郴州、衡阳一带,也就是南岭山脚下,从而将冷空气最后的力量全部发泄在湖南。
(2)广西、贵州。
云贵高原过去一直就是同时受到南北两股气团的共同影响,只是今年的强度特别大,过于湿润,又过于寒冷,造成严重的凝冻,冻雨。
(3)北方。
过去印象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依然没变,东北主要受到北方的干燥冷气团,所以降雪量没有太大变化,从卫星云图上看这几天基本没怎么下雪。
倒是西北地区由于强大的西风带来了大量的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降雪较常年偏多。
三、降雪对南方的影响
下雪是自然现象,北方年年都下,即使有暴雪,也没造成严重问题。
为什么南方降雪会产生这么多问题呢?这里主要同严寒的北方进行对比分析。
1.冻雨。
现在南北地面温度都长时间低于0℃。
但北方是从低空到高空都是稳定的冷空气,所以降下的都是雪花。
南方由于冷空气势力已经有所减弱,暖空气势力又异常强大,因此在1500米至3000米上空形成一个温度高于0℃的暖空气层,再往上3000米以上温度又低于0℃。
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即近地面存在一个逆温层。
大气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
如此,从高空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融化成雨滴,接着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虽还没有来的及结成冰,但温度已降至0℃以下,便形成了冻雨。
2.结冰。
北方落下的都是雪,而且由于温度低,落地不融化,所以不会结成冰。
即使白天温度高融化了,由于北方完全受极干燥的冷气团控制,融化的水很快就会蒸发,又回到空气中,地面总是干的。
树上,电线上结冰十分罕见。
而在南方,当冻雨落在地面及树枝、电线等物体上时,便集聚起来布满物体表面,由于物体温度都低于零度,所以立即冻结成冰凌。
降下的雪花在白天温度高于零度时表面上的冰会有所融化,但由于受到暖湿气团的控制,湿度极大,根本蒸发不了,冰水还是留在地面物体上;到了晚上,温度又下降到零度以下,水立刻又结成了冰。
3.降雪量。
北方看似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那不怎么厚的雪是整整一个冬天积累的,由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极干燥,所以每次下雪并不多,总是小雪、中雪,也就是每小时只下5毫米左右的雪。
一个冬天总共才下了几厘米的积雪。
南方本来湿度就高,再加上拉尼娜带来的信风,使得降雪量非常大,湖南、安徽常常是暴雪,一小时就下14毫米以上的雪,现在很多地方积雪竟然厚达20多厘米,远远超过了北方一年的降雪量,所以南方的雪灾更严重。
4.由于超重引起的冻害。
北方的降雪不易结冰,所以电线、屋顶上虽然有落雪,但一旦积累到体积过大、无法保持平衡时,就会自动从电线上落到地面上,所以电线表面只会留有少部分积雪,对电线的强度影响并不大,不至于超过电线所承受的重量,也不会压塌屋顶。
南方的降雪、降雨最终转化为冰凌,落在电线上的雨雪,晚上一结冰,就将电线牢牢的包裹住,冰就固定在电线上,这样每一天冰都可一层层的将电线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像树木年轮样的情况,积累几天,这个厚度就不容忽视了,看新闻说电线上冰的厚度超过电线直径的两倍,铁的密度是7,冰是0.9,也不算小了,相当于电线二分之一的重量压在电线上,电线自然承受不了,最终断裂。
屋顶、高压线的铁塔都是这样被厚厚的冰块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最终倒塌,这种情况主要就发生在湿度极高、温度较低的南岭山脚下,所以郴州、衡阳一线的70多座高压线铁塔有近三分之一都被压垮。
高压线高高的钢塔在下雪天时会承受2-3倍的重量,但如果是结冰,会承受10-20倍的电线重量。
电线水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异常的低温,所以电线由于热胀冷缩已经超出设计限度缩的紧绷在铁塔之间,强度大大降低,直接导致了电力系统严重瘫痪,郴州已经连续5天断水断电,特别是京广铁路韶关到郴州段。
电力机车没有电,可以换内燃机车,但信号灯也没有电,道岔也没有电,所以哪怕是内燃机车,也只有慢慢的靠眼睛看路边的人工指挥通过,道岔也都必须有人工搬,这使得内燃机车在这一段根本跑不出平时的速度,使得铁路运输更加困难。
5.公路冻害。
北方公路上也会有积雪,但都不会化,而且量不会很大,即使化了也会很快蒸发掉,不会在地面上留下积水,冻结成冰。
经汽车压实雪的摩擦力比冰高很多,即使要爬坡,安上防滑链,就可以在雪面上前进。
南方一方面积雪特别厚,很多地方没过脚。
更重要的是这些雪融化成水,由于湿度极高,这些水很快就冻结成冰,也跟电线一样,一层一层覆盖在路面上,有些地方竟有10厘米厚,汽车在冰面上摩擦力很小,自然就会打滑。
所以京珠高速不能通行完全是为了人民安全,结冰完全不可抗拒。
另一方面,由于冰比雪硬的多,所以给车轮安上防滑链根本没有用,这一北方最实用的方法在南方失去了作用,反倒会使摩擦力更小,行车更危险。
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总的来说并不大,但为了这个万一,人类要付出一万的代价去防范,而且并不是每一场灾害的发生我们都可以准确预测,像今年这种50年甚至有些地方是百年一遇的低温雪灾,有太多不可抗拒的因素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没有南岭,像美国一样南北畅通,也就不会有这样严重的低温了,同样因为有青藏高原,可以将大量西风带来的积雪留在阿富汗而不是四川。
看到那么多奋战工人抢修电缆,水管,清理路面,甚至有三名电力工人从铁塔上摔下来牺牲,真的很感动,中国不是没有应急预案,全社会都在众志成城的抗击暴风雪。
广铁已经明确说了,一星期内修不好,这看起来好像是政府无能,但仔细分析清楚后,这就是事实,实事求是的政府才是真正的政府,全能完美的政府才是骗人的政府。
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人永远不会胜天,我们只能让我们的思想更有力,在同自然的对抗中不要输的太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