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第二单元:动物一、寻访小动物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shuài、蚂蚁2、在学校附近能观察到的小动物有:蝗虫、蝴蝶、鸟、蚯蚓、蟋xī蟀等。
3、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应做到: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二、蜗牛蜗牛的背上有一个壳,会随身体长大而长大。
身体软软的,头上有 2 对触角,第一对触角比较_长,顶端长有_眼睛,第二对触角比较__短,下面有_口;用腹足爬行。
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白色的黏液。
它用口吃食物,用气孔呼吸,用排泄孔_排泄。
用铅笔轻轻触碰它的身体,它会缩进壳里。
蜗牛喜欢吃(至少3种)新鲜菜叶、苹果皮、面包,不喜欢吃(至少3种)辣椒、肉、枯叶。
蜗牛休眠了,我们可以用放入水中的方法唤醒它;蜗牛一般在夜间活动,所以给它喂食的时间一般在傍晚。
1、蜗牛是褐hâ色的,身体分为头、腹、尾三部分。
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
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触角的顶端长有眼睛。
2、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n ián nian 液痕迹。
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
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这种足叫腹足。
3、蜗牛休眠了,放入温水中让蜗牛醒来。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4、蜗牛在墙壁、树叶等处爬过以后,总是留下一条清晰的痕迹,就是足腺分泌的黏液形成的。
足腺x iàn分泌黏液,能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5、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身体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黏n ián液yâ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复习知识点
第二单元空气1.感受空气1.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空气、水蒸气等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2.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实验现象及解释:第一次,杯底的纸团没变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内的空间,导致水无法进入杯内。
第二次,杯底的纸团被完全浸湿了,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第三次,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
3.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用小石子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越来越少,瓶子里的水就慢慢上升了。
3.压缩空气1.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也容易被扩张;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扩张。
2.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被压缩的越厉害弹性越大;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扩张,被扩张的空气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由此也会产生一股力量。
3.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是很容易改变的,因此很容易被压缩。
在压缩过程中,微粒的大小和数量保持不变。
被压缩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小了;被扩张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了。
4.空气压缩枪利用了被压缩的空气产生的弹力把“子弹”发射出去。
5.生活中的压缩空气:皮球、篮球、足球、充气轮胎、充气城堡、充气坐垫、给家具喷漆上色等。
6.看起来很鼓的篮球,还能继续打气,是因为空气容易被压缩;拍打篮球时,篮球能蹦得很高,是因为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具有弹性。
4.空气有质量吗1.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但是很轻。
2.简易天平可以用来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天平一端放上充气的皮球,另一端放上绿豆,如果平衡了,说明充气的皮球和放上去的豆子的质量是相等的。
(2)给皮球继续充气,天平会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空气有质量,增加了空气,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就大于豆子的总质量了。
2024年秋季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背诵版)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精品知识点全册期末复习专用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水第1课水到哪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的露水) 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质量第2课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
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③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的使用: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①使用酒精灯时,要用外焰加热;②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盖两次),不能用嘴吹;③万一酒精撒出并燃烧,应立即用湿布或者沙子扑盖;④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最好用火柴点燃;⑤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三年级科学教科第二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知识点————————————————————————————————作者:————————————————————————————————日期:2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课寻访小动物1.秋天,我们可以在(田野)、(草丛)、(树上)、(大树周围)等地方,观察到许多小动物。
2.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我们观察动物,要注意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在寻访小动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调查记录)。
4.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①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他们;②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③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5.几种动物及它们生活的地方:知了———树上蟋蟀———草丛蝴蝶———花丛蝌蚪———池塘蚂蚁———地面上的小窝第二课、第三课蜗牛(一)、(二)1.蜗牛身体柔软,身体分为(头、腹、壳)三部分,头上有两对(触角),前对短后对长,长触角上有(眼睛),有牙齿。
和蜗牛相似的软体动物有:(田螺、扇贝)等。
蜗牛的壳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2.蜗牛的壳顺时针旋转的叫右旋,逆时针旋转的叫左旋。
3.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蜗牛会(缩进壳里)。
4.蜗牛的足叫(腹足),它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5.在观察蜗牛时,我们的观察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并使用(放大镜)做了更细致的观察。
6.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在饲养蜗牛时,每天(傍晚)最好用(菜叶)、(青瓜)等给蜗牛喂食。
7.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8.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蜗牛用(气孔)呼吸,从(肛门)中排出粪便。
9.蜗牛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310.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为蜗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粗沙,然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思维导图)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水沸腾了
1.沸腾是水受到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过程中水
的温度不在发生变化。
2.测量水温的方法
0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0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0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0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0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使用酒精灯加热
时的注意事项
0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0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0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0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
不要用手去触摸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加
3.水结冰了
0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
态变成固体状态。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填空1.空气特征有(占据空间、可压缩、有质量、会流动、看不见、摸不着、无色、透明、在地球上无处不在)。
2.空气的组成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它不是(单一)空气,是由很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用(塑料袋)装空气,可以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3.空气的作用有(风力发电、充气玩具、轮胎充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
4.在做空气能占空间的实验中,要在水槽上撒一些漂浮物,目的是(观察水位变化),杯子要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中,水面要(完全没过)杯底。
扎入小孔的目的是(将把杯中空气挤出来),发现杯中液面(上升),再用打气筒打气时,发现杯中液面(下降)。
5.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和扩张的),当压缩空气时,组成空气的颗粒之间的距离会(减少),当扩张空气时,组成空气的颗粒之间的距离会(增大)。
打气筒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性。
6.空气和水的相同点是(都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空气和水的不同点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而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液体。
7.在注射器中,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用(同样的力气)按压注射器,目的是保证(公平)。
8.(同样多)的水或空气中,空气的微粒数量比水的微粒数量(少),因此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比装有水的注射器(轻),空气在注射器的微粒分布是(均匀的)。
9.(伽利略)最早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10在使用简易天平时,要先将天平调(平衡),再在两边放上物体,如果重量(相等),天平就会平衡,如果重量(不相等),天平就会向(重)的一侧倾斜。
11.(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用测量绿豆或者回形针等来测量。
12.测量(100筒)空气的质量,可以先用绿豆、回形针等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在计算100筒空气的质量。
13.用蜡烛给热气球加热时,我们用纸筒或铁盒罩住蜡烛的作用是(防止塑料袋受热变形)。
14.空气与其质量相当的物品相比,空气占据的(空间要大得多)。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前,(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6、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7、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木植物),草是(草木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填空1.空气特征有(占据空间、可压缩、有质量、会流动、看不见、摸不着、无色、透明、在地球上无处不在)。
2.空气的组成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它不是(单一)空气,是由很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用(塑料袋)装空气,可以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3.空气的作用有(风力发电、充气玩具、轮胎充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
4.在做空气能占空间的实验中,要在水槽上撒一些漂浮物,目的是(观察水位变化),杯子要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中,水面要(完全没过)杯底。
扎入小孔的目的是(将把杯中空气挤出来),发现杯中液面(上升),再用打气筒打气时,发现杯中液面(下降)。
5.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和扩张的),当压缩空气时,组成空气的颗粒之间的距离会(减少),当扩张空气时,组成空气的颗粒之间的距离会(增大)。
打气筒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性。
6.空气和水的相同点是(都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空气和水的不同点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而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液体。
7.在注射器中,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用(同样的力气)按压注射器,目的是保证(公平)。
8.(同样多)的水或空气中,空气的微粒数量比水的微粒数量(少),因此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比装有水的注射器(轻),空气在注射器的微粒分布是(均匀的)。
9.(伽利略)最早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10在使用简易天平时,要先将天平调(平衡),再在两边放上物体,如果重量(相等),天平就会平衡,如果重量(不相等),天平就会向(重)的一侧倾斜。
11.(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用测量绿豆或者回形针等来测量。
12.测量(100筒)空气的质量,可以先用绿豆、回形针等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在计算100筒空气的质量。
13.用蜡烛给热气球加热时,我们用纸筒或铁盒罩住蜡烛的作用是(防止塑料袋受热变形)。
14.空气与其质量相当的物品相比,空气占据的(空间要大得多)。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二单元复习大纲|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二单元复习大纲|教科版1、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应该留意些什么?〔1〕保护小植物,不损伤它们;〔2〕坚持植物栖息地的原貌,维护它们的生活环境;〔3〕留意平安,不再有风险的中央活动。
访到小植物。
2、植物具有〔多样性〕,植物生活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
蜗牛1、蜗牛的身体柔软、外面有壳,是软体植物。
蜗牛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局部,头部长有两对触角,眼睛长在长的触角上,用气孔呼吸,嘴里长有齿舌,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植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留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响〕、〔吃食〕、〔排泄〕、〔繁衍〕等。
3、蜗牛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的泥土里。
4、蜗牛生活在阴暗、湿润的环境里,匍匐时会分泌粘液是为了防止匍匐时遭到损伤。
5、蜗牛用〔腹足〕匍匐,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匍匐中留下〔黏液〕。
6、蜗牛受外界的抚慰时〔触角收缩〕、〔身体缩进壳内〕。
7、蜗牛的罕见食物有〔菜叶〕、〔青瓜〕、〔嫩树叶〕等。
8、蜗牛〝睡觉〞了,我们可以采用〔摩擦〕、〔悄然敲打〕、〔放入水中〕等方法唤醒它。
9、蝗虫身体的大小可以用量身体长度和展翅长度来表示,蜗牛身体的大小可以用量蜗牛壳大小来表示。
蚯蚓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湿润〕的环境。
2、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3、为什么暴雨事先会出现许多蚯蚓?由于蚯蚓需求透气呼吸,不能长时间在水中。
4、蚯蚓的特点:生活在地下,身体柔软,有环节,吃落叶等食物,会排泄,会对外界抚慰有反响。
5、蜗牛的特点:生活在湿润的中央,有壳,身体柔软,有触角和眼睛,吃菜叶等食物,会排泄,会对外界抚慰有反响。
6、蚯蚓和蜗牛的相反点:顺应湿润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匍匐,吃食物,会排泄,会繁衍后代。
蚂蚁1、蚂蚁是节肢植物。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局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是昆虫。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水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凝固(放出热量)水冰融化(吸收热量)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一般情况,50ml 水能溶解食盐18g ,小苏打5g 。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第二单元空气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
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积变大。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总结(复习)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目录第一单元《水》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
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0℃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
同样,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
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9、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水,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10、与水一样,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1、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12.在碎冰里加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第二单元《空气》1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可以流动。
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能被压缩和扩张。
压缩的空气会有弹性。
2、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就形成风。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4、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轮胎充气、风力发电也离不开空气。
教科版2019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2019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空气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2.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3.一只盛满水的玻璃杯中,把水倒掉后,空气进到杯子里。
4.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5.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6.空气既没有一定的形状,又没有一定体积。
7.把一团纸放在一个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不会湿,因为杯中的空气占据一定的体积。
8.用手拍篮球,篮球跳起来很高,篮球里有被压缩的空气,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9.当空气被压缩以后,体积会缩小。
10.空气有质量,并占据空间。
11.将两只气球吹到相同大小,并使它们达到平衡,将一只气球刺破,气球失去平衡,说明了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1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13.热气球能够上升和降落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
14.空气是一种物资地球生命力不开它。
15.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16.在空中、地下、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
17.空气会占据空间,例如我们给皮球打气,皮球会鼓起来。
18.虽然空气很轻,但有一定的质量。
19.热气球是人类最早的航空工具。
20.空气受热后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
21.彩旗飘扬,帆船疾驶,波涛汹涌,这些都是风的作用。
22.风是由于两地的温度存在差异,导致空气产生流动,从而形成风。
23.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
24.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25.绝大多数生物都离不开空气,鸟儿在空中翱翔,说明空中有空气,鱼儿在水中畅游,说明水中有空气。
26.我们不能随意焚烧垃圾,因为会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
27.在塑料杯底粘一个纸团,把杯子慢慢竖直倒扣在水中,纸团没有被浸湿,这是因为塑料杯内有空气占据空间,水不能接触到纸团。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3.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
第三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2.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3.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结冰。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用吸管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穿。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2.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3.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
第六课《加快溶解》1.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
3.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完整版【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6、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7、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杯底产生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的温度上升到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7、水结冰,体积变大;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9、冰、水、水蒸气三者都是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 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
11、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过滤法可以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蒸发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析出。
14、磁铁可以用来分离木屑和铁屑。
15、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水结冰等。
16、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
第二单元空气1.感受空气要求会默写气泡图。
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 ;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 空气、水蒸气等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2.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动物1、动物具有(),动物生存依赖于(),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
2、蜗牛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其中头又包括()、()和()。
3、蜗牛利用()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
5、我们可以用()的办法唤醒正在睡觉的蜗牛。
6、蜗牛喜欢吃新鲜的()、()、()等。
7、蜗牛用()呼吸,从()排出粪便。
()游泳。
8、蚯蚓身体由许多()构成,身体上有()、()、()。
9、蚯蚓可以长时间的放在水里面,对吗?10、夏天,一场暴雨后,蚯蚓会从地下爬出来()。
11、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胸部有六只()。
12、蚂蚁分泌()交流信息。
13、金鱼用()游泳,用()呼吸。
14、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的环境,身体(),都会(),会吃(),会(),会()等。
15、蚂蚁的特点:生活在()上,身体有()三节,长着六只(),运动(),()生活,食物(),会()等。
16、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身体表面有(),用()游泳,用()呼吸,吃()和()等,会()等。
17、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的,会(),需要()维持生长,会()废物,会()等。
18、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里,会(),需要()维持生长,会()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会(),会()等。
19、动物、植物的相同点:生活在一定的()里。
都是生物,都有生命。
都会生长发育,繁殖后代。
20、。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班级:姓名: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的壳是身体最大的一部分,身体分为(头部)、(腹部)、(尾部),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触角有(两)对,前边一对长,后边一对短,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粘液)。
主要吃(菜叶)和(青瓜)。
5.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1.蚯蚓喜欢吃(落叶)和(腐殖质),蚂蚁喜欢吃(面包渣)和(甜食)。
1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14.蜗牛遇到危险,身体缩进壳内,蚂蚁遇到危险,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金鱼,游到安全的地方。
15.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6.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水),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殖后代)等。
17.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1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年
级
科
学
背诵资料姓名:班级:
2空气
1.我们感受的空气的特征是:容易泄漏,很轻,可使袋子鼓起来,但摸起来很软。
2.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3.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4.木头有质量,水也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
5.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6.由于孔明灯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请尽量不要燃放孔明灯。
7.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是风。
8.我们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在空中、地下、水中都有空气的
踪迹。
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
9.没有空气,动物就无法呼吸,说明空气中有氧气。
10.空气是一种物质,地球生命离不开他,他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没有固定的形状和
体积。
但是能占据空间,可压缩,有弹性,有质量,但是很轻。
11.空气是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质量,会流动的气体。
12.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又下降,孔明灯就是根据空气的这一特性上升的。
13.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将由附近的冷空气填补,形成我们平时感受到的风。
(冷空气总是要向热空气的地方流动,这样就形成了风)
14.我们平时听到的风声,就是空气流动时发出的声音。
实验现象和解释
实验一:
1.把杯子竖直倒扣入水槽
杯子里的纸团不会湿,因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2.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在把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
杯子里的水位上升,纸团湿了。
因为杯子里的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溢出。
3.慢慢向杯子打气的时候,杯子里面有什么变化。
杯子里的水位开始下降。
实验二:记下初始刻度,堵住管口,慢慢用力向下压和向上拉活塞,手不放开,观察水和空间占据空间的变化情况,然后松开手,观察有什么变化?
空气:空气容易压缩和扩张,但不能无限压缩,手松开后,活塞会弹回到原来的位置。
水:水几乎不能被压缩和扩张。
发现:我发现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很容易被压缩,且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解释:原来,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是很容易改变的,因此很容易被压缩。
在压缩过程中,微粒的大小和数量保持不变。
实验三: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了。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