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知识梳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知识梳理

【第一课】多种多样的食物
答:我们经常吃的食物有:米饭、馒头、面条、牛奶、炒白菜、土豆丝、牛肉、鱼肉、鸡肉……
答:早餐——大米粥、馒头、鸡蛋、大头菜;
中餐——米饭、土豆丝、鱼肉、西红柿蛋汤;
晚餐——苹果、牛肉面、炒白菜
答:食物可分为两大类:动物类食物——牛奶、牛肉、鸡蛋、鸡肉、鱼肉……
植物类食物——米饭、面条、馒头、土豆丝、炒白菜……
答:○1育秧—○2插秧—○3稻谷成熟—○4收割稻谷—○5晒稻谷—○6加工大米—○7做成米饭答:大米还可以加工成:米粉、米酒、寿司、粽子、汤圆……
答:馒头:○1播种—○2麦苗—○3麦子成熟—○4收割麦子—○5晒麦子—○6加工成面粉—○7做成馒头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做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目录1. 知识点一:物体的三种状态2. 知识点二:冰的融化和冰的凝固3. 知识点三:水的沸腾和水的凝固4. 知识点四:空气的存在和测量5. 知识点五:鱼的生活性知识点一:物体的三种状态物体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 固态:物质密度大,形状不易改变。

例如:石头、木块等。

- 液态:物质密度较小,形状可改变。

例如:水、果汁等。

- 气态:物质密度非常小,形状可改变。

例如:空气、烟雾等。

知识点二:冰的融化和冰的凝固- 冰的融化:当温度升高时,冰会变成水。

这个过程叫做融化。

例如:冰袋中的冰块变成了水。

- 冰的凝固:当温度降低时,水会变成冰。

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将水放进冰箱里,水会变成冰。

知识点三:水的沸腾和水的凝固- 水的沸腾:当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会变成蒸汽,并冒出许多气泡,这个过程叫做沸腾。

- 水的凝固:当水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液态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知识点四:空气的存在和测量- 空气的存在:空气是无形的,人们不能直接看到它的存在。

但我们能感受到空气的存在,例如:风、呼吸等。

- 空气的测量:可以通过气温计来测量空气的温度,通过湿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知识点五:鱼的生活性- 温度对鱼的影响:鱼喜欢生活在水温较适宜的环境中,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鱼会生病或死亡。

- 水中的氧气:鱼需要呼吸氧气,它们通过鳃来吸收水中的氧气。

如果水中的氧气含量太低,鱼就会窒息。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希望这份文档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 1. 多种多样的食物必备知识点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中关于“多种多样的食物”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种类丰富性:日常生活中的食物非常丰富,包括各种主食、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

常见食物:如米饭、馒头、面条、牛奶、炒白菜、土豆丝、牛肉、鱼肉、鸡肉等。

二、食物的分类按照来源分类:动物类食物:如牛奶、牛肉、鸡蛋、鸡肉、鱼肉等。

植物类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土豆丝、炒白菜等。

其他分类方式:还可以根据食物的加工方式、营养成分等进行分类。

三、食物的生产过程以大米为例:大米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包括育秧、插秧、稻谷成熟、收割稻谷、晒稻谷、加工成大米、做成米饭等步骤。

其他食物:如馒头,其生产过程包括播种、麦苗生长、麦子成熟、收割麦子、晒麦子、加工成面粉、做成馒头等。

四、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营养成分:食物中主要包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矿物质等。

具体食物举例: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花生、芝麻、肥肉、核桃等。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瘦肉、鱼虾、鸡蛋、豆制品等。

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瓜果和蔬菜,如西瓜、冬瓜、苹果、葡萄、白菜、萝卜等。

含钙丰富的食物:牛奶、大豆、虾米、海带等。

含铁丰富的食物:猪肝、瘦肉、菠菜等。

含碘丰富的食物:海带、紫菜等。

五、食物的营养价值能量提供:脂肪和淀粉为身体提供能量。

身体组成: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

其他作用: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各自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

六、食物检测与识别碘酒检测淀粉: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后通常会变蓝。

其他检测方法:如含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气味(烧焦味)。

七、健康饮食习惯均衡饮食: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注意荤素搭配,每天吃适当的蔬菜和水果,以获得全面营养。

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定时,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吃不干净、过了保质期的食物。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1.大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其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2.拓印(树皮)图案正确的步骤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3.拓印一片(树叶)的方法是:用较浓的水粉画颜色,均匀地涂到叶的背面上,盖上白纸,用手掌按压,使颜色附着到白纸上。

4.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手等,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观察活动。

观察物体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用耳朵(听)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舌头能(尝)食物的味道,用手(摸)分辨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软硬、光滑、粗糙等。

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5.观察较小的物体的工具有(放大镜),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是(量筒),观察大树粗细的工具有(绳子或尺),观察非常细小的物体的工具有(显微镜),观察远处物体的工具有(望远镜)。

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按茎的结构不同,可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指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木质茎)的植物;草本植物指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草质茎)的植物。

7.典型的陆生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樟树)(松树)(枫树)(菊花)(白玉兰)(向日葵)等;典型的水生植物有(浮萍)(荷花)(睡莲)(菱)(茭白)(菖蒲)等。

水生植物分三种类型:浮水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金鱼藻)、挺水植物(水花生)。

8.常见的木本植物有(松树)(柏树)(杉树)(枫树)、樟树、盘槐、黄杨、桂花等;常见的草本植物有(菊花)(葱兰)(狗尾草)(三叶草)(车前草)、马泥拉草、蕨草、蒲公英、麦冬、艾蒿、玉米等。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一、空气占据空间吗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筒里会看得更清。

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气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会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二、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3.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4.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 枚回形针的质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三、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取暖器、热气球、孔明灯等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制冷空调或冷藏柜应放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下降,降低室内气温;取暖器或暖气片应放在房间的下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6.制造风的方法: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7.空气的性质: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可以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含义: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知识要点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一、认识温度计和酒精灯。

1、正确使用温度计。

(1)在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待温度计的液柱静置后读出的温度会更准确。

(2)读温度计的方法: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液面保持平视。

2、认识酒精灯。

(1)酒精灯的基本构造。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叫外焰,中间一层叫内焰,最里面一层叫焰心。

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②熄火时要用灯帽盖灭;③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二、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蒸发。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

(2)影呵蒸发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等。

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火焰 灯帽瓶塞 玻璃瓶 酒精 灯芯(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吋可以变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一种状态。

2、水的沸胯。

(1)沸騰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在1个示准大气圧下,水是在100℃沸騰的。

沸騰后,水的温度不変,同吋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漸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气。

3、水的凝固与融化(1)当坏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吋,水开始結冰,从液体状戊変成了固体状态(2)水在結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結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

水結冰后有固定形状,体积变大,可浮在水面上。

(4)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

(5)当坏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6)冰在融化辻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変成液态,体积变小了。

4、水的三态变化。

(1)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2)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4.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6.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7.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

8.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9.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0.生活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0级烟柱直冲天,1级轻烟随风偏,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枝摇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难,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级、12级陆上很少见。

11.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晴:云量不超过二成;少云:云量不超过四成;多云:云量不超过八成;阴天:云量超过八成。

12.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根据24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6个等级:小雨0-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大暴雨100-250、特大暴雨250以上。

13.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总降水量。

制作简易雨量器,需要准备平底直筒的透明杯子、透明塑料尺、双面胶等。

15.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16.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17.防范暴雨的方法:①关注气象部门关于暴雨的最新预报②在房屋门口或地下是出入口放置挡水板或沙袋③及时清理城市、小区的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管道畅通。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自然界中的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1.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1.2 物质的颜色、形状、重量等性质2. 物质的变化2.1 溶解、融化、汽化等物质的变化过程2.2 物质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3. 能量的传递与转化3.1 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能量形式3.2 火的形成与燃烧的能量转化第二部分:大自然中的现象与过程1. 灾害与保护1.1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原因与影响1.2 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 季节与气候2.1 春夏秋冬的原因及气候特点2.2 暖气与冷气的形成过程3. 水循环与空气循环3.1 水循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2 空气中的水蒸气的生成和降水的形成第三部分:生物世界1. 植物1.1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方式2. 动物2.1 动物的分类与特点2.2 动物的生活习性与行为3. 生物的生长发育3.1 生物的生命周期3.2 生物的适应与变异第四部分:科学实验与探究1.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1.1 提出问题、做假设、实验设计、记录数据、得出结论1.2 观察、测量、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2. 科学与生活2.1 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2 科学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3. 科学技术的发展3.1 科技改变生活的方式和影响3.2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结语三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包括物质与能量、自然现象与过程、生物世界以及科学实验与探究等内容,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能够对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扩展上述科学知识点的内容,我们可以对每个部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第一部分:自然界中的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1.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在三年级科学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到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常见物质的特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蒸气是气态,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肉眼看不到,摸不到,重量比较轻,并且可以被压缩,没有固定的体积。

3.水雾是液态,是由无数的小液滴组成的,可以用肉眼观察到,可以触摸到,重量比水蒸气重,且不能被压缩,有固定的体积。

4.水和水蒸气它们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并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物质,都占据了空间,有一定的重量。

5.水每时每刻都在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水的蒸发。

水蒸发时会吸热。

不同的液体蒸发的速度不一样。

6.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7.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

8.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9.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100℃开始沸腾逐渐汽化,水沸腾后的变化是从液态变成气态,变化属于汽化现象。

10.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11.水在0℃时会结冰,从液态变为了固态。

水在变成冰的过程中,温度会下降,速胀大。

12.酒精灯使用时,要注意加热时要用外焰,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13.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14.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15.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16.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17.测量水温的要注意:(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18.水和冰都是由同一种物质h2o组成,都是无色无味的物体。

19.水和冰的存在的形态不同,水是液态,而冰是固态,密度不同,水是1g/cm3,冰是0.9g/cm。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

1. 单元一:生活中的科学
- 物体的形状
- 物体的颜色
- 物体的材质
- 物体的大小
- 感知器官
- 小动物与人类的口、爪、牙等不同
- 人类行走步态与小动物的移动方式的区别
2. 单元二:空气和水
- 空气的存在
- 空气的性质
- 水的存在
- 水的性质
- 水的用途
- 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单元三:更多的动物
- 鸟类、昆虫、两栖类、爬行类的特征与分类- 动物的生活环境
- 动物的饮食性
- 动物的行为性
- 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4. 单元四:植物的生长
- 种子的结构
- 植物的生长过程
- 植物的繁殖方式
- 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 植物的重要性
5. 单元五:物体的运动
- 动物和非动物的运动方式
- 物体的速度
- 物体的运动轨迹
- 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方向
- 物体运动中的摩擦力
6. 单元六:时间和计量
- 时间的概念
- 常见的时间表示法
- 时间的利用与安排
- 物体的长度、质量、容积等基本计量单位
- 测量器具的使用方法
- 测量的重要性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汇总。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一、认识温度计和酒精灯1、正确使用温度计:①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液泡浸没在水中,不碰杯壁和杯底;②待温度计的液柱静置后读数,读数的时候视线平视。

2、认识酒精灯(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按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焰心>内焰>焰心。

(2)注意事项: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熄灭的时候要用灯帽,盖两次;不能用嘴吹灭。

二、水的三态(1)水的蒸发①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环境越干燥,蒸发越快。

③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时可以凝结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气态。

(2)水的沸腾①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②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是在100℃沸腾的。

沸腾后,水的温度不变,同时沸腾时,会中会冒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3)水的凝固与融化①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②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③水结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

水结冰后有固定形状,体积变大,会浮在水面上。

④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⑤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温度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⑥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变小了。

(4)水的三态变化。

(1)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2)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三、水的溶解①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但是不能溶解沙子②同样的水能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量是不同的,相同条件下,水能溶解食盐的量比小苏打大。

③做溶解实验时,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食盐或小苏打,一份溶解了才能加下一份,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温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 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②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202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练习)

202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练习)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主要内容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肉眼不可见。

(3)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会流动,无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4)水有三态:液态、固态、气态。

第2课《水沸腾了》(1)水沸腾时,水的温度接近100℃。

(2)水在沸腾中,发生蒸发,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3)水沸腾时,水中有气泡从下往上升,气泡由小变大,最后在水面破裂。

(4)酒精灯火焰自外而内可以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

第3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4)冰是固体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第4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时,冰开始融化。

由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冰融化后变成水,体积变小。

(4)水、冰、水蒸气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三者是同一种物质。

第5课《谁能溶解多少物质》(1)像糖、盐这样的可以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而沙子、食用油则不能溶解在水中。

(2)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3)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第6课《加快溶解》(1)可以用搅拌、加热和捣碎的方法,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不变。

第7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水和不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过滤实验我们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漏斗、过滤纸、铁架台等实验材料。

(3)通过蒸发的方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在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

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本文将介绍第一单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相关内容。

1. 自然和人工物体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区分自然物和人工物。

自然物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物体,如石头、树木和动物。

而人工物是由人类制造的物体,如房屋、书桌和玩具。

我们将通过观察、辨别和分类不同物体来理解它们的差异。

2. 物体的颜色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科学探索的一部分。

我们将学习到颜色是由物体反射或吸收光的不同波长而产生的。

通过实验和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我们可以理解到光线是如何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的。

3. 光的传播方式我们将研究光的传播方式。

光可以直线传播,但当遇到障碍物时也可以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

通过实验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物质中的行为。

4. 声音的传播方式我们将学习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如空气、水和固体物体。

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声音如何在不同媒介中传播、反射和吸收。

5. 太阳和月亮我们将研究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的作用有助于我们理解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四季的变化。

我们还将探索月亮的形状、月相的变化以及月食的原因。

6. 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这个单元也包括植物和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我们将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同时,我们也将认识一些动物的特征,如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

7. 水和天气水和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将研究水的特性、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将了解天气的形成原因、天气图象和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加深对自然界不同现象的理解,并且能够更好地观察和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

同时,这些知识也为我们将来更深入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知识梳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知识梳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知识梳理【第一课】多种多样的食物答:我们经常吃的食物有:米饭、馒头、面条、牛奶、炒白菜、土豆丝、牛肉、鱼肉、鸡肉……答:早餐——大米粥、馒头、鸡蛋、大头菜;中餐——米饭、土豆丝、鱼肉、西红柿蛋汤;晚餐——苹果、牛肉面、炒白菜答:食物可分为两大类:动物类食物——牛奶、牛肉、鸡蛋、鸡肉、鱼肉……植物类食物——米饭、面条、馒头、土豆丝、炒白菜……答:○1育秧—○2插秧—○3稻谷成熟—○4收割稻谷—○5晒稻谷—○6加工大米—○7做成米饭答:大米还可以加工成:米粉、米酒、寿司、粽子、汤圆……答:馒头:○1播种—○2麦苗—○3麦子成熟—○4收割麦子—○5晒麦子—○6加工成面粉—○7做成馒头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做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第二课】食物的营养答:不能;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

答:○1含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有明显的油迹○2含维生素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有很多水分○3含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后会变蓝○4含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会有烧头发的味道答:○1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2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3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4不要碰倒酒精灯。

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答:①花生、芝麻、油菜籽、肥肉、核桃、瓜子——————————————————含脂肪较多的食物①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红薯————————————————————————含淀粉较多的食物①瘦肉、鱼虾、鸡蛋、鸡肉、豆制品——————-————————————————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①瓜果和蔬菜(如:西瓜、冬瓜、苹果、葡萄、白菜、萝卜)————————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①牛奶、大豆、虾米、海带———————————————————————————含钙丰富的食物①猪肝、瘦肉、菠菜———————————————————————————————含铁丰富的食物①海带、紫菜、盐————————————————————————————————含碘丰富的食物脂肪和淀粉)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观察大树可以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耳朵听、测量、用放大镜等。

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
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4、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5、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等
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等
7、大树和小草的比较
大树的特点: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的特点: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①有根、茎、叶,②有生命,③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等,④会繁殖,⑤会死亡。

8、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9、叶子的结构分两部分:(叶片和叶柄),其中叶片上长有(叶脉)。

10、新鲜的叶和落叶比较
新鲜的叶的特点:有生命,软,有弹性。

落叶的特点:无生命,没有弹性,易碎
11、在观察叶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12、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3、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4、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15、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莲等)
常见的陆生植物有:(狗尾草、车前草、三叶草、桃树、梨树等)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②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③都会
生长发育,④都会繁殖后代,⑤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