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部分作家模仿海明威冰山文体失败的原因
「冰山原则代表」海明威《桥边的老人》小说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鄂西联盟开学)
(湖北省鄂西联盟2023届高三2月开学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分)桥边的老人[美国]海明威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
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
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
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踩的尘土中踯躅着。
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
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
”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
”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
”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
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
”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
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
怕那些大炮呀。
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一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
猫,当然不要紧。
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
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从《老人与海》中解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2019年文档
从《老人与海》中解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冰山创作”最早见于海明威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该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部分应该由作者给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去补充。
《老人与海》作为海明威“冰山理论”中的登峰造极之作,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使人产生一种“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的感受。
一、“冰山理论”与《老人与海》(一)“冰山理论”1932年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所以宏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感情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冰山理论”应该就是海明威所谈的创作艺术手法上所谓的藏漏虚实的问题。
“水上”为“漏”,“水下”为“藏”;“水上”为“实”,“水下”为“虚”。
简言之,“冰山理论”主要强调作品藏露有度,虚实结合,强调用“藏”和“虚”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在作品的“露”和“实”的引导、启发下,进行补充和再创造,从而达到以少见多,以大见小,化虚为实,化实为虚的意境美的效果。
(二)《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是一本中篇小说,海明威坚信《老人与海》是他“一辈子所能写出最好的一部作品,别的优秀而成熟的作品与它相比大为逊色。
可以作为我全部创作的尾声,作为我写作、生活中已经学到或者想学的这一切的尾声。
”作为海明威冰山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老人与海》将小说情节浓缩在不到三千万字的篇幅中。
在小说中作者文字只是触及到只有“八分之一”,而剩下的“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都蕴含在水面之下。
读者可以通过水面的“八分之一”去感受剩下的“八分之七”。
作品讲述了桑迪亚哥独自一人在深海中捕鱼斗鲨的故事,小说的主题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一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在文章中,作者用简约的文字风格去展现其“冰山理论”的创作风格。
小说人物原型来源于社会现实,描写半实半虚似幻似真,靠表意得力见长,这一切完全源于海明威煞费苦心的“冰山理论”。
10.《老人与海【节选】》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含答案】
《10 老人与海(节选)》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海明威在新闻报道的严格训练中形成了他自己的文体风格。
他曾经说过,修辞只是电动机里迸出的蓝色火花。
他反复推敲,以极简洁的语言把一篇短小的故事进行修改,既凝练又精当。
《老人与海》正是体现了他这种叙事技巧。
诚然,海明威早期的作品流露出某种粗俗野蛮、玩世不恭、冷硬麻木的缺憾,但他也不乏那种英雄式的哀婉,真诚赞颂那些在充满暴力和死亡的现实中不惜代价、敢于奋斗的每一个人。
这正是他崇拜硬汉精神的积极方面。
人们应该记住,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具有勇气的人被置于各种环境中经受考验、锻炼,以便面对冷酷、残忍的世界。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例的嘹亮而拉长的一声:“信——”B.女医生皱着眉头说:“现在还不能判断,叫她冷静一会儿再说。
大家都去学习去——提壶开水来。
”C.他有一把折扇,一块惊堂木——又叫作醒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了。
D.“但是饿死——”“这样说,也许有些夸张,但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B.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走向深海大洋一直是海洋所科学家的梦想。
①,如何进行深海探测与研究?值得高兴的是,我国自主研发和建造的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已经交付使用。
“科学号”配备了大气、水体、海底、深海极端环境等船载探测系统,搭载了多种先进的探测设备,②。
“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缆控水下机器人,是国际上下潜作业能力最强的水下机器人之一,()。
深海中心像黏合剂,联结着不同学科、不同方向的研究者,研究者不仅在国内寻求合作,还积极寻求国际合作,由此,③,我国科学家实现了由近海走向深海的梦想。
论_冰山_原理与海明威的老人情结_从_老人与海_和_桥畔的老人_共同的艺术特色谈
论“冰山”原理与海明威的老人情结——从《老人与海》和《桥畔的老人》共同的艺术特色谈起缪维嘉(温州大学外语部浙江温州325027)摘 要:海明威的两部以老人为题材的小说《老人与海》和《桥畔的老人》有许多共同的艺术特色,它们体现了“冰山”原理在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物形象以及主题和情感方面的创作特征,尤其是其中所折射出特殊的老人情结,使得这两部小说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关键词:冰山原理;艺术特色;老人情结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03(2003)02-0049-04Abstract:Based o n the themes a bo ut tw o o ld men,the tw o no vels wr itt en by Heming w ay,hav e much in comm on in wr iting styles,w hich embody som e f ea tures in the usage o f la ng uage and the selection of wo rds,constr uct ion o f the tex tua l str uctures,descr iptio n of the char acters,and their em otions as w ell.A ll these r eflect a par ticular affectio n to-w ar ds o ld men,w hich makes t he t wo novels quit e co mparable.Key words:I ceber g T heor y;w r iting styles;affection to war ds o ld men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就文学创作答记者问时曾谈到:“我常常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写它,露出水面的是八分之一,而有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部分,这就会使你的冰山变得深厚而雄伟壮丽。
2021-2022学年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 老人与海 Word版含答案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海明威我不善辞令,缺乏演说的才能,只想感谢阿弗雷德·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委员们慷慨授予我这项奖金。
没有一个作家,当他知道在他以前不少宏大的作家并没有获得此项奖金的时候,能够心安理得地领奖而不感到受之有愧。
这里无须一一列举这些作家的名字。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依据他的学识和良心提出自己的名单来。
要求我国的大使在这儿宣读一篇演说,把一个作家心中全部感受说出来那是不行能的。
一个人作品中的一些东西可能不会马上被人理解,在这点上,他有时是幸运的;但是这一切终究会格外清楚起来,通过它们以及作家所具有的点石成金的本事之大小,他将青史留名或被人遗忘。
很多时候,写作是一种孤寂的生活。
作家组织当然可以排遣他们的孤独,但是我怀疑它们是否能够促进作家的创作。
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凡。
而一个在孤寂中工作的作家,假如他又的确不同凡响,那他就必需面对永恒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每一天。
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当成为他连续探究那些尚未涉及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
他应当永久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他人做过但却已经失败的事。
这样他就会有幸获得成功。
假如仅仅是将已经写好的作品换一种方式来重新诠释,那么文学创作就显得太轻而易举了。
我们的前辈大师们留下了宏大的业绩,正由于如此,一个一般作家常被他们逼人的光辉驱除到远离他可能到达的地方,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作为一个作家,我讲的已经太多了。
作家应当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而不是说出来。
再次感谢大家。
1.注音刮.风(ɡuā)鲭.鲨(qīnɡ)下颚.(è)攮.开(nǎnɡ)吞噬.(shì)舵.柄(duò)船桨.(jiǎnɡ)啐.饮(cuì)一簇.(cù)黏.液(nián)蹂躏.(lìn)桅.杆(wéi)喀.嚓(kā)榫.头(sǔn)祷.告(dǎo)纸屑.(xiè)残骸.(hái)堤.坝(dī)⎩⎪⎨⎪⎧格.崩(ɡē)格.调(ɡé)⎩⎪⎨⎪⎧攒.动(cuán)攒.钱(zǎn)⎩⎪⎨⎪⎧臭骂(chòu)铜臭.(xiù)⎩⎪⎨⎪⎧折.断(zhé)折.本(shé)⎩⎪⎨⎪⎧维系.(xì)系.绳(jì) ⎩⎪⎨⎪⎧扛.着(kán ɡ)力能扛.鼎(ɡānɡ) ⎩⎪⎨⎪⎧静静..(qiāo )悄.然(qiǎo ) ⎩⎪⎨⎪⎧拖累.(lěi )累.赘(léi )劳累.(lèi ) 2.写对字形⎩⎪⎨⎪⎧cu àn (窜)逃cuān (蹿)腾 ⎩⎪⎨⎪⎧ɡā(嘎) 吱jiá(戛)然 ⎩⎪⎨⎪⎧条wén (纹)wén (文)身 ⎩⎪⎨⎪⎧鱼ɡān (竿) 旗ɡān (杆)◎写法归纳(1)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仆人公性格单一而鲜亮。
简析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简析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刘双丽;张丹鹤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海明威是美国文坛上的巨匠、文学艺术的大师,其作品语言明快、简洁、质朴、无华,思想深远,观点独特,展现人物极其微妙的心灵活动,体现的却是写作者强大的选择观察能力与构思成篇能力。
海明威坚持小说的创作要能够引人思考,就像中国画讲究的留白,他认为,文学的创作就如同大海里的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浮出水面,是作家借着文学艺术描绘出来的部分,其他的“八分之七”则是作家有意识的隐藏起来,发挥读者的最大想象,更能明白作者的深意。
这一创作思想因其比作冰山的阐释而被称作“冰山原则”。
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来探讨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即客观叙述“冰山原则”创作手法的客观阐释;作品内容体现出的“冰山原则”;创作的场景意识中体现的“冰山原则。
”
【总页数】1页(P205-205)
【作者】刘双丽;张丹鹤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简析部分作家模仿海明威冰山文体失败的原因 [J],
张科
2.战争导致的人性扭曲——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简析 [J], 于洋
3.海明威《士兵之家》中的心理过程简析 [J], 陈立丽
4.简析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J], 刘双丽;张丹鹤
5.战争导致的人性扭曲——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简析 [J], 于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5篇范文)
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5篇范文)第一篇: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You-attitude 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论《黄墙纸》中女主人公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开题报告+论)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论《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救赎》中的反讽浅析《宠儿》中人物塞丝的畸形母爱产生的根源浅析英语委婉语《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论《等待戈多》中的等待《魔戒》中的女性人物愤怒的尊严——浅析《愤怒的葡萄》中失土农民的抗争历程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A Comparison between Tess and Hester’s Tragic Destiny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aboo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对《嘉莉妹妹》中摇椅意象的解读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英汉动物习语的隐喻认知分析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Idioms Translation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性格差异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film The Treatment(Gua Sha)从目的论角度讨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中文菜名英译的失误与分析从“狗”和“龙”的谚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印象主义创作手法探讨《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体态语在中美交际中的差异及原因从功能对等的理论看英语歌词的翻译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叙事艺术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手势语微笑着流泪——欧亨利小说赏析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个案为例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因素的手段的研究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二战后美国摇滚乐的发展及影响论外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例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论个人主义对美国英雄电影的影响Differences of Time Orientatio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al Background English T 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s Middle School 英语委婉语的内涵中美商务谈判中恭维语的分析黑人英语克里奥起源论从文化角度分析《论语》中特殊词语的翻译——以“仁”为个例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论汉语成语中数字英译的语用等效性A Study of Beauty in Sound, Form and Meaning Displayed in Zhang Peiji’s Prose Translation 《紫色》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浅析英语习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红楼梦》汉译英对话翻译过程中人物个性的保留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论加里·斯奈德诗歌的生态意识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论疯女人形象对小说简爱所作贡献爱情至上——浅析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迷惘一代的英雄:厄内斯特海明威与弗雷德里克亨利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李安电影中的文化融合现象英汉人称指示语的对比研究解读罗伯特•彭斯的爱情观——以《一朵红红的玫瑰》和《约翰•安德生,我的爱人》为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命运与性格--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因素中美恐怖电影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On Loss of Fidelity in Translation 浅析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小说《白鲸》中亚哈布船长的人物悲剧解读中英寒暄语的对比与研究英文电影中俚语的翻译策略中西方饮料的跨文化差异论英语典故的起源和翻译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从“礼貌原则”看中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please”为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美国梦的破灭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从《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布雷克耐尔夫人看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特点 87 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 88 边缘人的挣扎——浅析《断背山》之恩尼斯89 浅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简析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91 从校园流行语看中美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 92 《榆树下的欲望》埃本悲剧命运探析 93 目的论在公司宣传广告英译中的应用 94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96 论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美学思想 97 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对比研究 98 从加菲猫看美国新个人主义价值观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100 A Study on Error Correction in JEFC Classroom 101 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102 “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透过《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托马斯的宗教观105 从迷茫的玛尔特的悲剧看女性存在的社会价值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 107 从目的论视角研究中文菜名的英译 108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主义意识109 网络资源在听力自主学习中的作用研究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111 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113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永别了,武器》差异、对立与和谐——浅析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 115 浅析美国高等教育的创新 116 论电影片名翻译的“忠实性”汉译英语足球新闻中修辞手法的策略118 霍桑及其矛盾思想在《红字》中的体现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120 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 121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122 《红字》的人文主义色彩 123 浅析阿里巴巴的创新盈利模式 124 浅议商标品牌的翻译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126 Comment on American Film-Television Culture Invasion 127 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广告翻译的分析The Process of Anna’s Spiritual Integration in Doris Lessing’s The Golden Notebook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商务交际中you-attitude的语用功能探讨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Advertisement 132 《荆棘鸟》中主要女主人公爱情观比较 133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业务关系信函中的应用汉语茶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茶经》和《续茶经》为例135 英语影视作品字幕汉译的策略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化妆品商标翻译 137 从小说人物分析简•奥斯汀的情感智慧138 网络英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研究139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140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 141 An Interpretation of Nightingale in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142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构建143 论中英文习语翻译的处理技巧及文化差异 144 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心理分析灵魂的真实——《达洛卫夫人》意识流剖析 146 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 147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Business Letters 148 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看《简·爱》 149 我对直译和意译的看法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151 由个性反映出爱—《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52 浅论广告语汉译的美学效果 153 《动物庄园》中的黑色幽默分析 154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155 礼貌原则框架下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156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157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及对策 158 《呼啸山庄》的哥特式传统159 浅谈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160 托马斯哈代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对比研究——以苔丝和顾曼桢为例 161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162 On the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r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163 论美国梦破灭的社会因素—盖茨比和威力罗曼的比较 164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 165 《麦田守望者》成长主题解析166 《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167 The Use of Symbols in A Farewell to Arms 168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169 浅谈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170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171 对爱德加•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象征手法的研究172 华兹华斯诗歌的和谐观173 浅谈商务英语于商务信函中的运用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174 《马太福音》对话中语气的人际意义研究 175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176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 177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178 诗歌《飞鸟集》的意象评析 179 论英文电影名翻译180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181 《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浅析182 命运与社会的牺牲品—苔丝的悲剧根源探析 183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184 对圣经文学性之赏析185 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 186 中英身势语中的文化差异187 从莎翁作品透视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社会地位 188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校训的汉英翻译原则189 电影《刮痧》所体现出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190 《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称呼语翻译的对比研究191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92 从弗洛伊德解读《好人难寻》 193 爱与正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 194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词汇策略的研究195 当爱遇见不爱——浅析《马可百万》中的三对情爱关系196 汉语茶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茶经》和《续茶经》为例 197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198 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199 On Nabokov’s “Lolita” and Its Adaptation into theMovie by Stanley Kubrick第二篇:评《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写作风格和手法评《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写作风格和手法AbstractBeing distinguished from many greatest American writers, Hemingway is noted for his writing style.Among all his work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a typical one to his unique writing style and technique.The language is simple and natural on the surface, but actually deliberate and artificial.Sometimes the simple style is made a little different.The dialogue is combined with the realistic and the artificial.The simplicity is highly suggestive, and often reflects the strong undercurrent of emotion.Occasionally, the author uses some figures of speech.Hemingway‟s style is related to his experience as a journalist, his learning from many famous writers, and most importantly, his conscientious effort in looking for a style of his own.The influence of his style is great all over the world.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full of facts, most of which comes from Hemingway‟s own experience.So the way to use facts is a very important writing technique in this novel.The facts in the novel are selected and used as a device to make the fictional world accepted.In the forepart of the novel, they are used to show the quality of Santiago‟s life, and are narrated simply and naturally;while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novel, they are used from inside Santiago‟s own consciousness and form part of a whole scheme of the novel.Keywords: Facts;Simplicity;Artificial;Iceberg Theory 中文摘要在众伟大的美国作家中,海明威以独特的写作风格而著称。
2023年高考模拟作文“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启示”导写及范文
2023年高考模拟作文“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启示”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海明威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这句话体现了作家的创作风格,也蕴含着生活的常理。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指导】材料是海明威的“冰山”创作理论。
理论的内容是说,冰山因为露在水面只有八分之一,因此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
写作也是这样,不能把什么内容都写出来,应该只写出一部分,剩下的让读者去思考想象和联想。
同样,生活也是这样的,什么事情不能过于显露。
也就是说,材料主要表达的是“显”与“隐”的关系、“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从“冰山理论”来看,艺术作品中,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是蕴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通过笔端表现出来的,只有八分之一。
作家以简练的文字,让读者从文字中联想背后的意义,读者借助文字能强烈地感受到这八分之一的分量。
这里讲的也是“显”与“隐”的关系。
有“有限”的文字,表达“无限”的内容和情感,这样的写作才是真正成功的写作。
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思考以“有限”联想“无限”,以“显”关照“隐”。
世界是辩证统一的,个人的行为呈现的只是个体有限的一部分,更深层的内在世界隐藏如冰山,需要我们加以观照。
也体现的也是人生的“留白”,有些情感不需要完全用语言表达出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行动去体现,这样的情感表达可能更含蓄,但是更深情。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需要注意“显”与“隐”的关系,什么事情如果过于直白,就没有神秘性,没有趣味,这样的生活也是索然无味的。
这样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的是生活的体验,如果没有体验很难写出内容丰富,有内涵的作品。
【参考立意】1.有限中包孕无限,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可能。
2.显露背后是隐藏,不可小觑收获背后的努力。
海明威的文学“冰山”理论阅读训练22页文档
海明威的文学“冰山”理论阅读训练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老人与海(节选)》语用专项练
《老人与海(节选)》语用专项练一、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明威在其《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把文学创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作者只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的内容隐于水面之下。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利用简洁而含蓄的文体风格、单一式的结构以及省略而直白的人物塑造方式,典型地体现出“冰山原则”。
《老人与海》这部不朽作品不仅是他留给世人的,而且其创作的“冰山原则”在世界文学中更是创造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小说中无论是景物的描写、人物动作以及人物语言都是简而概之。
如“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这段描写并没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来渲染,但鲨鱼的迅猛以及当时紧张的局势却生动直观地呈现在读者脑海里,使人有①之感。
另外,运用了直白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老渔夫在经历了海上②的生死较量后,对小男孩说的是“它们把我打败了,真的,它们打败了我”。
他内心丰富多变的感情变化实际上全部隐藏在这几句简单的话语之中。
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代文豪,海明威及其“冰山原则”所创造的价值和产生的影响都是③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冰山原则”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江南是“鱼米之乡”,雨水充足,河流多,利于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
B.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C.《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选择了被称为“政书之首,史书之源”的《尚书》。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3.文中加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明威是驾驭叙事艺术的高手,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不在于他写了什么,①。
他在欧化文风上有较大改变,写得短而精,少而含蓄,叙述隐蔽而不晦涩,又打破了作者全知叙事的格局,②,从而削弱了作者的权威性,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简述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1. 引言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是美国著名作家,以其简洁、精炼的写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经常运用一种被称为“冰山原理”的写作技巧,这一原理强调通过留白和不言而喻的方式来传达更深层次的含义。
本文将详细解释海明威的冰山原理及其相关的基本原理。
2. 冰山原理的概述冰山原理是海明威所提出的一种写作技巧,它借鉴了冰山在水面上只露出一小部分而大部分隐藏在水下的特点。
海明威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像冰山一样,只展示表面现象,而将更深层次、更复杂的含义留给读者去探索和揣摩。
3. 冰山原理与写作风格海明威以其简洁、朴素、真实的写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善于运用简短、精确、具有力量感的语言来描述事物和情感。
这种语言风格与冰山原理密切相关。
海明威相信,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读者可以更好地体验到作品中的情感和意义。
冰山原理的核心思想是“不说,而留给读者去理解”。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很少使用形容词和修饰语,而是通过描写细节和人物的行为来传达信息。
他相信,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来填补故事中未被揭示的部分。
4. 冰山原理与写作技巧4.1 留白冰山原理强调留白的重要性。
留白是指在文本中有意地省略一些信息或细节,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这种省略可以是对话中的暗示、环境描写中的空缺、人物心理活动中的隐晦等等。
通过留白,海明威让读者自己去推测并填补故事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
4.2 简洁冰山原理要求作者用最简洁、最精确、最有力量感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海明威认为过多修饰和废话只会削弱作品的力量和深度。
他倡导用简短的句子和简洁的词语来传达更多信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4.3 对比冰山原理还强调对比的运用。
通过对比,作者可以更好地突出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
海明威善于通过对比来展示人物内心的矛盾、环境的残酷、生活的无常等等。
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还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
海明威的文学“冰山”理论阅读训练
第1到第10段 是第一层写尼 克和乔治在雪 坡和峡谷的滑 雪情景。
《越野滑雪》【美】海明威
第11到第12段过 渡段,从滑雪场 转移到客栈。
划红线的句子, 明显与前文不 同,写出两人 心情的变化。
划红线句子描写了小客栈的内部陈设, 突出了低矮、昏暗;与前面他们的心情 变化相呼应。
划红线句子表现了乔治对不 能再在一起滑雪的失望。
海明威的文学“冰山” 理论阅读训练
海明威的文学“冰山理论”
● 所谓“ 冰山理论”是海明威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只 是海面上的八分之一,而海面以下的八分之七需要读者细心研读文本,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 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1932)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 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 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 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冰山理论”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厚度。 关 于“冰山理论”,在《午后之死》中,海明威有过这样的解释:“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 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 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冰山风格”还体现在海明威作品的结构上, 他的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 历史的经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海面之下,但他又让读者强烈地感到 它的存在。比如,他在谈到《老人与海》的创作时指出,“本来可以写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 里有村庄中的每一个人物,以及他们怎样谋生、怎样受教育、生孩子等等一切过程。”但小说 却被浓缩到只有五万字,故事仅集中描写老人在海上捕鱼的惊心动魄的三天。
《老人与海》速读
《老人与海》速读(2)《老人与海》速读2.冰山理论“冰山理论”最初是海明威在1932年发表的《午后之死》这部关于斗牛的专著中提出的。
他说:“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他在1958年接受乔治·普林浦敦采访时,又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这一理论:“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的原理去写它。
关于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
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
”小说《老人与海》忠实地体现了他的“冰山理论”的原则。
他把要写一千多页长的故事浓缩在不到三万字的篇幅里,他没写村庄中的每一个人,没写他们怎样谋生、受教育、生孩子,只写了一位老人,一个男孩,一条马林鱼。
海明威写了一个老人捕鱼斗鲨的简单的小故事,展现的却是一个复杂的大世界。
他把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蕴含在形象背后,诉诸笔端的只有八分之一,读者则透过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的冰山,强烈地感受到了那隐藏在水下八分之七的分量。
读者透过老人与男孩,读出了村庄中的每一个人;透过大海、马林鱼、鲨鱼,读出了大自然,读出了变化莫测的大世界;透过老人捕鱼斗鲨,读出了人生。
这就是“冰山理论”的高明之处。
六、重点篇章一《老人与海》的开始部分的头三段叙述和故事开始时老人与男孩的最初的对话都是很重要的内容。
海明威以极其节省的笔墨,用横切面的形式和近镜头,把小说的主人公老人桑地亚哥的经历、性格、体貌、神态以及他当前所处的困境推到读者面前。
在这里,桑地亚哥的一切都与老、衰、孤单、失望联系在一起,只有他那双眼睛告诉读者他有勇气,也有希望,这就吊起了读者渴盼的心,非一口气读下去不可,看一看他有什么勇气,弄清楚他的希望在何处。
如果用文学理论上的一句话说,这便使读者产生了一种阅读的期待视野。
高考语文外国小说知识点梳理
今年高考考“冰山”理论,这些小说知识要点你必须掌握!【2020年全国一卷小说阅读题】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6分)【答案】9.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手法和作用的能力。
需要学生紧密结合文本,从小说的情节构成、情节手法、人物形象、读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1、2、9、10、11段,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12-35段写二人在小客栈的逗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它的生活情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的喜爱与渴盼,通过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景,想象二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
文章结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因为再难滑雪的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何不能在滑雪,两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将来二人到底能不能滑雪等,引人遐思。
【海明威“冰山”理论】海明威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理论,叫“冰山理论”。
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他的理由是,所有这一切被省略的东西,读者会通过自己的想像加以联接与弥补的。
他的叙事极为收敛、简洁,传说他为追求简洁甚至站着写作,不让自己有多余的废话,甚至砍掉那些具有修饰意义和褒贬色彩的形容词。
有批评家称他是一个手持板斧的人,将附在文学身上的那些没有必要的“乱毛”统统砍伐掉了。
或许正是这种含而不露的手法,令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
高考(外国)小说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叙述1. 叙述角度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部分作家模仿海明威冰山文体失败的原因
海明威是美国最成功的作家之一,一生著作颇丰。
其中,最为广大读者所熟悉的作品主要包括《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这些作品为其赢得了世界声誉。
无论作品如何变化,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却始终如一,也就是只使用冰山文体。
本文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和海明威的童年经历和小说当中所刻画的主人公的特征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海明威的冰山文体。
一、冰山文体的含义海明威最早在《午后之死》这部专著中提出“冰山理论”,在其之后的创作生涯中又不断加以延伸和完善,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理论。
能够使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容仅仅只是海面上的1/8而已,剩余的7/8皆在海面之下。
掩藏在海面下的7/8就是作家尚未写出的内容,是故意省略掉的,然而这些内容却可以感觉到,彷佛作家已将其写出。
结合海明威的创作加以分析,“冰山理论”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简洁的艺术。
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洁在语言上表现为删除了作品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去掉了一切比喻;脱掉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冗长、形容词繁多的华丽外衣:“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
”这些英语文学的乱毛中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就是各种无关紧要的形容词和副词。
第二,小说家马原认为“冰山理论”内在的质素可以概括为“经验省略”。
二、海明威的青少年经历及其性格形成(一)父母培养观念差异,导致矛盾性格产生19世纪末,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库克县奥克帕克镇一个医生家庭。
幼年期间,父母是他的启蒙老师。
海明威的父亲喜欢打猎、钓鱼等户外运动,而他的母亲却喜欢文学。
父亲教海明威打猎、钓鱼和射击,而母亲则让海明威学大提琴。
两人截然相反的兴趣爱好,最终导致了海明威身上出现矛盾性格,使其成为一名既热爱大自然,喜欢运动,又对生活和艺术较为敏感,性格热烈奔放而又有些孤独的青年。
解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解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作者介绍: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Hemingwayl899- 1961 )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1954 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至此,海明威的文学声誉达到了顶峰据统计,他的作品被翻译成136 种语言,他小说的销量仅次于基督教的圣经,他在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读者,海明威成了美国文学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受到读者如此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简约但并不简单的写作风格对于他自己的创作风格,海明威称之为“冰山理论或冰山原则”一什么是冰山理论在歇斯底里研究(1895)一书中,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冰山的尖角。
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
那些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在文学创作中,到底什么是“冰山理论”或“冰山原则”,美国艺术批评家马尔科姆指出:“你从生活中提取那些唤起了自己情绪的鲜明细节,如果你对暴行与恐怖并不闭目塞听,而按照适当的顺序准确地描述了这些细节,那么你就写出了会依旧唤起读者的情绪的东西来。
”这就是海明威在他早期特写中遵循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其自行限定的范围内是极其成功的,甚至在其范围以外,他也是成功的,因为他所描绘的图景表明具有一种。
广泛的暗示力英国批评家贝茨在谈到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时说:掌握暗示的艺术,用一句话说明两件或两件以上不同事情的艺术,那就把短篇小说家要干的活儿完成了多一半。
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1932)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
”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冰山理论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厚度。
冰山理论在海明威作品中的体现——以《老人与海》为例
冰山理论在海明威作品中的体现——以《老人与海》为例《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
到底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采用何种创造风格,从而吸引了大批读者阅读欣赏呢?海明威倡导的“冰山风格”又该怎样理解,这种风格对当代文学又有哪些影响?这篇文章为大家稍作介绍。
《老人与海》的故事主题《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其主要代表作品之一,通过这个作品海明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而树立了其在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在圣地亚哥的一个海域上,一个古巴老人与马林鱼和鲨鱼进行战斗的过程。
老人在84天的时间内没有捕获一条鱼,但是老人并没有感到绝望,他乘着自己的小船去了一个更远的海域,经过千辛万苦,他终于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在驾船回来的途中,老人遇到了鲨鱼,经过一番搏杀之后,鲨鱼把老人捕获的马林鱼啃成为一个鱼骨头,老人击退了鲨鱼,将马林鱼的骨头带回了家,躺在床上休息,老人面带微笑,梦中又回到了在沙滩上游戏的群狮。
海明威创作风格的分析冰山风格的定义冰山风格在文学创造中被指为简约含蓄,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即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无穷尽的思想,冰山风格之所以能在文学作品中受到欢迎,主要是源于文学语言描述时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意境和含义,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海明威冰山风格的形成主要与其生活经历有关,由于其参加过“一战”“二战”和西班牙内战,在战争面前,广大的人们群众往往是无奈的,最受伤的,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海明威在文学创造中总是想塑造一种硬汉形象,不向生活和现实低头,因此,冰山风格的形成映照了他生活的态度。
在文学创作中,海明威将这种复杂的情感和现实世界简单化,力求用最简单的语言去描述最复杂的意识,从而使得整个作品产生一种生动明快的基调,海明威的小说作品往往都是用简单的语言和语句,但是语句所蕴含的意境是无穷尽的。
冰山写作风格最主要的特点:简明含蓄读者一般没有见过冰山,但是冰山却给人一种雄伟的感觉,产生该种意念的重要原因是:冰山在海面上展露的只有八分之一,其中八分之七的部分都藏在海水中,正是这种隐含让我们感受到了其巨大的能量。
海明威和他的冰山文体
诺贝尔文学奖
1954年,美国作家海明威以他最著名的一部中
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会在颁奖词中这样说道:“他忠实、勇敢地
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艰辛和危难”。
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的海明威及其作品。如果你比
较了解海明威的话,那么在观察他的时候你会选 择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呢?一个伟大的作家?一个 "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一个以最简洁明了、干 脆利索的方式使用英语的人?一个"可以被消灭 但不能被击败的"硬汉?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选择 的。
20世纪的传奇英雄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国小 说家。塑造了有名的保持“压力下的风度”的硬 汉形象。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
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 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 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词
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 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 而一个在孤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 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 缺乏永恒的状况。 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 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达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 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他 人没有做成的事。这样他就会有幸获得成功。”
海明威名言
11、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 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12、只要不计较得失,人生便没有什么不能克服 的!
13、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 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独。
海明威名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明威是美国最成功的作家之一,一生著作颇丰。
其中,最为广大读者所熟悉的作品主要包括《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这些作品为其赢得了世界声誉。
无论作品如何变化,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却始终如一,也就是只使用冰山文体。
本文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和海明威的童年经历和小说当中所刻画的主人公的特征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海明威的冰山文体。
一、冰山文体的含义
海明威最早在《午后之死》这部专著中提出“冰山理论”,在其之后的创作生涯中又不断加以延伸和完善,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理论。
能够使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容仅仅只是海面上的1/8而已,剩余的7/8皆在海面之下。
掩藏在海面下的7/8就是作家尚未写出的内容,是故意省略掉的,然而这些内容却可以感觉到,彷佛作家已将其写出。
结合海明威的创作加以分析,“冰山理论”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简洁的艺术。
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洁在语言上表现为删除了作品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去掉了一切比喻;脱掉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冗长、形容词繁多的华丽外衣:“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
”这些英语文学的乱毛中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就是各种无关紧要的形容词和副词。
第二,小说家马原认为“冰山理论”内在的质素
可以概括为“经验省略”。
二、海明威的青少年经历及其性格形成
(一)父母培养观念差异,导致矛盾性格产生
19世纪末,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库克
县奥克帕克镇一个医生家庭。
幼年期间,父母是他的启蒙老师。
海明威的父亲喜欢打猎、钓鱼等户外运动,而他的母亲却喜欢文学。
父亲教海明威打猎、钓鱼和射击,而母亲则让海明威学大提琴。
两人截然相反的兴趣爱好,最终导致了海明威身上出现矛盾性格,使其成为一名既热爱大自然,喜欢运动,又对生活和艺术较为敏感,性格热烈奔放而又有些孤独的青年。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切都对海明威今后文学创造造成了难以估计的影响。
高中毕业时,海明威已成为一名热情、好胜心强的男孩子:他学习成绩优异,在体育运动方面亦表现抢眼。
不仅如此,海明威还积极参加辩论团,并在学校乐队里演奏大提琴。
这时的海明威喜欢文学和艺术,并且富有冒险精神,像他的父亲一样酷爱钓鱼、打猎和拳击等各种运动。
海明威在14岁时第一次开始学习这项运动,初次训练之时,他就被身为职业拳手的对方打得满脸鲜血,毫无还手之力。
正当人们担心他从此受挫,放弃这项运动之时,第二天,海明威又缠着纱布,纵身跃入比赛场地。
可见,海明威坚毅的性格和喜欢冒险的性格在其青少年时期已经形成。
幼年之时这种悲观的感情和积极的行动力量就在海明威内心深处对抗,而这种抗争则成了海明威一生反抗命运,永不屈服的真实写照。
正如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所表述的一样“人可以被毁灭,却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
—简析部分作家模仿海明威冰山文体失败的原因张
科
摘要:海明威开创了用“冰山文体”写作的先河,并在19世纪50年代凭借《老人与海》这部小说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而证明了自己。
之后,有不少作家试图去模仿他的文体,然而成功者却屈指可数。
从海明威的青少年成长经历及其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了那些作家之所以模仿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海明威;“冰山文体”;硬汉形象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3)05-0116-02
作者简介:张科(1984-),男,硕士,黄淮学院(河南驻马店)英语教师。
收稿日期:2012-12-14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52013
无法被击败”。
这不仅是小说中主人公桑地亚哥的坚定信念,更是海明威信奉的箴言。
(二)一战归来,世界观破碎,硬汉性格愈发完善
海明威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身受重伤,却勇于承担掩护另外一名伤兵撤退的义务,不幸被机关枪击中膝盖。
更糟糕的是,他的腿上中了两百多片碎弹片。
在米兰住院三个月,海明威经历了十几次大小手术,尽管手术比较顺利,但还是有少数弹片直到海明威自杀前都未能取出。
今天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聊天的战友极有可能在明天就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这些与死亡如此接近的经历使海明威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生命的廉价,在他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现实如此,无法逃避,海明威唯有一次又一次通过写作来补偿自己,通过刻画各种各样的“硬汉”形象来扶平内心深处的伤痕。
可以说,海明威之所以不断地在其作品中创造形色各异的硬汉,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市场需要,二是补偿精神创伤的诉求。
当个人需要和市场需要的契合度越接近,海明威的作品就越受欢迎,他自己创作时也越开心,反之亦然。
这或许从另一方面来说明为何海明威的作品在一战之后大受欢迎,他甚至和菲茨杰拉德两人成为了迷茫一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而在二战过后,海明威写作技巧愈发娴熟,堪称接近完美,但其作品却每况愈下的原因。
三、海明威主要作品中的“硬汉子”形象
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最引人入胜并能够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的,往往都是那些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硬汉子”形象。
在其人物设定当中,大多数都充斥着斗牛士、拳击手、猎手、士兵和渔夫等这些有非凡意志力和旺盛精力的人作为主人公。
出现在其速写集《在我们的时代里》中的主人公尼克,可被视为是海明威刻画的“硬汉子”形象的最早雏形。
和海明威类似,尼克喜欢户外运动、努力学习、热爱冒险,成年后参加战争,却带着战争的创伤及失落感重返家园。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获得文学声望和读者认可的第一部作品。
男主角杰克·巴恩斯被设定为一名在巴黎工作,却在战争中负伤而失去了性功能的美国记者。
杰克的肉体和灵魂皆遭受了极大的伤害,爱恨交织,面对自己的挚爱,却无法更不愿意和她一起迈入婚姻的殿堂。
面对苦闷与绝望,杰克却未消极度日,放弃美好的生活,而是积极努力,通过去比利牛斯山欣赏美景,观看斗牛的生死拼搏,来重新探索生活的真谛。
杰克是海明威笔下第一位比较成功的“硬汉子”形象。
《老人与海》当中的桑地亚哥则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在晚年所创造的“硬汉子”形象的特点。
这时的“硬汉子”性格已得到发展与提高,海明威把“硬汉子”形象的塑造推上了新的高峰。
桑地亚哥这名坚忍不拔的古巴渔夫经历了84天颗粒未收之后,第85天依旧果断出海捕鱼。
他成功地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并与其斗智斗勇,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将其成功斩杀。
正当桑地亚哥筋疲力尽之时,本打算带着胜利的果实返回之时,却又遭到了鲨鱼群的围击。
作为一名年迈的渔夫,通过击杀大马林鱼,桑迪亚哥已经证明了自己,此刻他有足够的放弃的理由,然而桑迪亚哥却果断地决定与鲨鱼战斗,并最终将之战胜,因为他始终坚信人并非为被打败而生。
返程途中,桑迪亚哥又梦见了狮子,这一重复出现的内容具有极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象征主义是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写作手法,目的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表达更多的深层次的意思。
”[1]
四、结语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海明威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部分都是“硬汉子”形象,无论怎样变化,他们都给人一种文化水平欠佳、思维简单但运动神经相对发达的印象。
针对这样的主人公,如果他们说的是一些形容词或者副词较多的句子,又或者是他们说话的时候比较有文学素养,这样就会显得极不协调。
这也是海明威之所以采用“冰山文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海明威之所以刻画出这些“硬汉子”形象,主要与其自身经历有关。
无论承认与否,其实大部分作家都在根据自身的经历来进行文学创作,海明威亦不例外。
青少年时养成的矛盾性性格,以及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坍塌,最终导致海明威外表无比坚强,内心却又充满迷茫,骄傲的海明威绝对不允许自己表现出哪怕一丝一毫柔弱的样子。
这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根本无法做到,然而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海明威却可以通过不断地刻画一个又一个“硬汉子”形象来试图治愈内心的创伤。
部分作家之所以在模仿海明威的过程中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许与这两条原因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们模仿的只是文体,却没有深刻领悟海明威作品的精神。
也就是俗话说的“只得其形,未得其意。
”当然,或许在模仿的过程当中,这些作家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然而,因为海明威经历的不可复制性,他们也只能一直模仿,却无法超越海明威。
参考文献:
[1]魏博辉.论语言对艺术思维导向的“局域”作用[J].河北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