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发展白皮书

合集下载

华为 5G-Advanced(2021)网络技术演进白皮书

华为 5G-Advanced(2021)网络技术演进白皮书

5G-Advanced网络技术演进白皮书(2021)——面向万物智联新时代从产业发展驱动角度看,键,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均明确要求将5G作为长期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从业务上5G将要进入千行百业,从技术上5G需要进一步融合DOICT等技术。

因此本白皮书提出需要对5G 网络的后续演进—5G-Advanced进行持续研究, 并充分考虑架构演进及功能增强。

本白皮书首先分析了5G-Advanced的网络演进架构方向,包括云原生、边缘网络和网络即服务,同时阐述了5G-Advanced的技术发展方向包括智慧、融合与使能三个特征。

其中智慧代表网络智能化,包括充分利用机器学习、数字孪生、认知网络与意图网络等关键技术提升网络的智能运维运营能力,打造内生智能网络;融合包括行业网络融合、家庭网络融合、天地一体化网络融合等,实现5G与行业网协同组网、融合发展;使能则包括对5G交互式通信和确定性通信能力的增强,以及网络切片、定位等现有技术的增强,更好赋能行业数智化转型。

,华为,爱立信(中国),上海诺基亚贝尔,中兴,中国信科,三星,亚信,vivo,联想,IPLOOK,紫光展锐,OPPO,腾讯,小米(排名不分先后)1 产业进展概述 (01)1.1 5G产业发展现状 (01)1.2 5G网络演进驱动力 (01)1.2.1 产业发展驱动力 (01)1.2.2 网络技术驱动力 (02)2 5G-Advanced网络演进架构趋势和技术方向 (04)3 5G-Advanced关键技术 (06)3.1 网络智能化 (06)3.1.1 网络智能化关键技术 (06)3.1.2 智能网络应用场景 (08)3.2 行业网融合 (08)3.3 家庭网络融合 (09)3.4 天地一体化网络融合 (10)3.5 交互式通信能力增强 (11)3.6 确定性通信能力增强 (11)3.7 用户面演进 (12)3.8 网络切片增强 (12)3.9 定位测距与感知增强 (13)3.10 组播广播增强 (13)3.11 策略控制增强 (13)4 总结和展望 (14)5G网络的全球商用部署如火如荼。

学习三本白皮书计划

学习三本白皮书计划

学习三本白皮书计划一、白皮书:《教育改革白皮书》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焦点。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教育改革更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关键。

而《教育改革白皮书》作为教育领域的政策指导宣言,对于引导教育改革进程、推动教育改革实践以及提升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教育改革白皮书》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以期更好地应对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全面推进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案例。

《教育改革白皮书》汇聚了国内外教育制度改革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其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推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

《教育改革白皮书》对教育公平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我们解决家庭背景不良、地域差异、贫困地区教育滞后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2. 强化职业教育。

面对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教育改革白皮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的创新举措,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有效衔接,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3.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教育改革白皮书》对教师培训、评价机制、薪酬福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提升和改进,为加强教育队伍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四、从中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白皮书高等教育是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培养和保障人才队伍的重要基础。

而作为国家中枢高等教育机构,中大学的改革意义尤为重大。

《从中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白皮书》是面向全体高校的一个重要的政策指导,对于指导高校进行改革、推动本科教学改革实践以及提升高校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攻关,关乎未来发展方向,其对《从中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白皮书》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学科建设与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白皮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意义:1. 引领高等教育进行改革。

信息安全白皮书

信息安全白皮书

信息安全白皮书摘要:本白皮书旨在探讨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关键性的观点和建议,以帮助组织和个人保护其信息资产免受各种威胁。

首先,我们将介绍信息安全的定义和范围,随后讨论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挑战。

接下来,我们将提供一些信息安全的最佳实践和策略,以及一些技术解决方案。

最后,我们将强调持续的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以确保信息安全意识的普及和提高。

1. 引言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资产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或泄露的过程。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已成为组织和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和挑战。

2. 当前的威胁和挑战在信息安全领域,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和挑战。

其中包括:- 黑客攻击:黑客通过网络攻击和渗透技术,获取未经授权的访问权限,窃取敏感信息或破坏系统。

- 恶意软件:恶意软件如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可以破坏计算机系统、窃取敏感信息或进行其他不良行为。

- 社会工程学:攻击者利用心理学和社交工程学技巧,通过欺骗和误导来获取信息或访问权限。

- 数据泄露:未经授权的信息披露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金融损失或声誉受损。

- 供应链攻击:攻击者通过渗透供应链,将恶意代码或后门引入软件或硬件产品中,从而获取对系统的控制权。

3. 信息安全的最佳实践和策略为了有效保护信息资产,以下是一些信息安全的最佳实践和策略:- 制定和实施安全政策:组织应该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并确保其被全体员工遵守。

安全政策应涵盖访问控制、密码管理、数据备份等方面。

- 加强身份验证: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如密码加令牌、生物识别等,以提高访问控制的安全性。

- 加密敏感数据: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泄露。

- 定期更新和维护系统:及时应用安全补丁、更新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等,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 建立灾备和业务连续性计划:制定并测试灾备和业务连续性计划,以应对突发事件和数据丢失。

华为终端云服务(HMS)安全技术白皮书说明书

华为终端云服务(HMS)安全技术白皮书说明书

华为终端云服务(HMS )安全技术白皮书文档版本V1.0 发布日期 2020-05-19华为终端云服务(HMS),安全,值得信赖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园区新城路2号网址:https:///cn/PSIRT邮箱:****************客户服务传真:*************目录1简介 (1)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华为的最高纲领 (2)2基于芯片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安全 (4)麒麟处理器集成安全芯片 (4)敏感个人数据在安全加密区处理 (5)EMUI安全加固及安全强制管理 (6)3安全业务访问 (7)密码复杂度 (7)图形验证码 (7)帐号保护和多因子认证 (8)风险操作通知 (8)启发式安全认证 (8)儿童帐号 (8)帐号反欺诈 (8)保护帐号的隐私 (9)4加密和数据保护 (10)EMUI数据安全 (10)加密密钥管理和分发 (11)认证和数字签名 (12)可信身份认证和完整性保护 (13)信任环TCIS (13)5网络安全 (14)安全传输通道 (14)云网络边界防护 (14)安全细粒度VPN保护 (15)主机和虚拟化容器保护 (16)多层入侵防护 (16)零信任架构 (17)漏洞管理 (17)运营审计 (18)6业务安全 (19)云空间 (19)天际通 (20)查找我的手机 (21)浏览器 (21)钱包/支付 (22)业务反欺诈 (24)7应用市场和应用安全 (25)应用市场和应用安全概述 (25)开发者实名认证 (26)四重恶意应用检测系统 (26)下载安装保障 (27)运行防护机制 (28)应用分级 (29)快应用安全 (29)软件绿色联盟 (30)定期发布安全报告 (30)开放安全云测试 (30)8 HMS Core(开发者工具包) (32)HMS Core框架 (32)认证凭据 (33)业务容灾 (34)华为帐号服务(Account kit) (34)授权开发者登录 (34)反欺诈 (34)通知服务(Push Kit) (34)身份认证 (35)Push消息保护 (35)Push消息安全传输 (36)应用内支付服务(In-App Purchases) (36)商户和交易服务认证 (36)防截屏录屏 (36)防悬浮窗监听 (36)禁止口令密码输入控件提供拷出功能 (36)广告服务(Ads Kit) (37)高质量的广告选择 (37)反作弊系统 (37)数据安全 (37)云空间服务(Drive Kit) (38)认证授权 (38)数据完整性 (38)数据安全 (38)业务双活与数据容灾 (38)游戏服务(Game Kit) (39)数据保护 (39)用户授权 (39)用户身份服务(Identity Kit) (39)钱包服务(Wallet kit) (40)系统环境安全识别能力 (40)卡券数据安全(仅中国支持) (40)运动健康服务(Health Kit) (41)用户数据访问控制 (41)数据加密存储 (41)线上快速身份认证服务(FIDO) (41)本地认证(BioAuthn) (42)外部设备认证 (42)数字版权服务(DRM Kit) (43)硬件级安全运行环境 (43)安全视频路径 (43)安全时钟 (44)DRM证书认证 (44)安全传输 (44)机器学习服务(ML Kit) (44)ML算法包APK安全 (45)数据处理 (45)近距离通信服务(Nearby Service) (45)定位服务(Location Kit) (46)用户授权 (46)数据存储 (47)位置服务(Site Kit) (47)地图服务(Map Kit) (47)情景感知服务(Awareness Kit) (48)分析服务(Analytics Kit) (48)服务端防仿冒 (48)数据安全传输 (48)服务器数据隔离 (49)动态标签管理器服务(Dynamic Tag Manager) (49)防仿冒 (49)有限的API代码执行权限 (50)动态标签代码安全管理 (50)安全检测服务(Safety Detect) (50)系统完整性检测(SysIntegrity) (50)应用安全检测(AppsCheck) (51)恶意URL检测(URLCheck) (52)虚假用户检测(UserDetect) (52)9隐私控制 (53)本地化部署 (53)数据处理清晰透明 (54)最小化数据获取 (54)数据主体权利与隐私控制 (55)数据处理者义务 (56)数据隔离 (56)差分隐私 (56)联合学习 (57)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57)10安全和隐私认证及合规 (58)ISO/IEC 27001/27018认证 (58)ISO/IEC 27701认证 (59)CSA STAR 认证 (59)CC认证 (59)PCI DSS认证 (60)华为帐号EuroPriSe认证 (60)11展望 (61)关注安全技术,保护用户并对用户赋能 (61)巩固防御机制,提升安全能力,共建安全生态 (62)做好准备,应对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威胁 (62)A缩略语表 (64)注:由于不同型号或不同国家市场特性的差异,部分能力仅在部分市场可用,具体以产品说明为主,本文其他地方不再单独说明。

2020年教育行业网络安全白皮书(下)

2020年教育行业网络安全白皮书(下)

2020年教育行业网络安全白皮书(下)作者: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网络空间安全测评工程技术中心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20年第43期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互联网+教育”。

教育行业机构多、系统多、数据多、影响面广,伴随信息化发展,教育信息系统面临着网络攻击、数据/个人信息泄露、勒索病毒入侵等网络风险,因此全面推进传统教育、在线教育、教育App的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提升教育行业整体安全防护水平至关重要。

白皮书聚焦我国教育行业网络安全问题,对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存在的风险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教育行业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升的相关建议。

教育行业网络安全问题分析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形势严峻,网络攻击面广泛、校园网用户群体安全防护能力不一、内外部威胁升级、教育DDoS频发以及信息泄露风险增强等因素导致教育行业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现已发展到新阶段。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网络空间安全测评工程技术中心对教育行业重要信息系统进行检查、等级保护测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漏洞监测挖掘,总结出教育行业仍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首先,对教育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重视与投入不足,等级保护工作落实情况不佳;其次,教育信息泄露风险难以管控,网络安全管理不到位;此外,在线教育平台安全防护力度不够,防护能力薄弱。

网络安全重视力度不足从全国总体来看,当前教育行业的网络安全投入普遍偏低,管理不善,存在未定期进行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测评、网络安全设备应用率低、未定期进行漏洞扫描等问题。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网络空间安全测评工程技术中心结合对教育行业高等院校、培训机构、教育平台和App的网络安全评估数据,针对2019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一些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样本机构)的测评数据进行了抽样分析,大部分样本机构主要依靠防火墙设备和漏洞扫描设备作为基本的安全防护设备,防火墙设备和漏洞扫描设备应用率为100%,IDS/IPS使用率为90.32%,堡垒机使用率为87.10%。

分析数据可知样本机构不同程度进行了网络安全测评并上线了安全设备,但仍然存在安全问题,除防火墙等常规安全设备外,态势感知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异地容灾备份设备的应用率分别为61.29%、54.84%、38.71%,安全网闸、防病毒网关、安全审计系统等设备也未见上线应用,样本机构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对网络安全的软硬件投入不足,新型网络安全设备应用率较低,防护类型单一。

2019全球教育机器人发展白皮书

2019全球教育机器人发展白皮书

1.4 章节框架
本白皮书以教育机器人为主要探讨目标,章节架构如图 1-2 所示。
第一章 初衷—教育机器人全景展现 教育机器人兴起的背景与定义
背景 文献 目的 章节架构
第二章 现状—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两足”并行 呈现教育机器人的学术研究及市场与产品的发展现状
全球教育机器人主要研究机构 教育机器人主要研究领域 教育机器人市场产品图谱
教育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教育机器人的实践与展望
图 1-2 白皮书章节框架图
4
2019 全球教育机器人发展白皮书
第二章
现状——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两足”并行
5
2.1 全球教育机器人主要研究机构
在 WoS 核心合集中,1993 年至 2018 年间,与教育机器人有关的学术文献共计检索到了 3060 篇,最早的研 究始于 1966 年,由 R. E. WHALLON 发表在《Phi Delta Kappan》的《ROBOTS IN CLASSROOM, A LOOK AT AMERICAN EDUCATIONAL FACTORY-BERGEN》。其中 2014 年至 2018 年间,与教育机器人有关的研究成果 共 1404 篇,相比于 2012 年至 2016 年的文献总量,近 5 年有关教育机器人的研究数量开始急速增多,2017 年 文献数量和被引频次达到峰值,2018 年有所回落,如图 2-1 所示。
1.2 文 献
近五年,国内外有诸多关于机器人的白皮书发布,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机器人行业的现状,对市场上现有的产 品也进行了梳理。
表 1-1 近五年机器人白皮书示例
名称
内容摘要
《2016 全球教育机器人发展白皮书》,北 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2016
此白皮书通过深入探讨教育机器人发展的相关资料, 全面梳理了全球教育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从教育机器 人的全球重要研究机构、市场产品评测、需求调研、产业 链分析及未来市场发展预测,进行全方位阐述。

AI框架发展白皮书

AI框架发展白皮书

AI框架发展白皮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年2月No.202201(2022年)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AI助力当前经济社会步入智能经济时代。

世界正在进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发展的重塑时期,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为其中重要的使能技术,对激活实体经济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对构筑国家科技影响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人工智能成为了全球各国新的科技热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重要抓手与着力点。

未来十年是全球发展数字经济、迈入智能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着力发展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将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壮大、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

AI框架是智能经济时代的操作系统。

作为人工智能开发环节中的基础工具,AI框架承担着AI技术生态中操作系统的角色,是AI 学术创新与产业商业化的重要载体,助力人工智能由理论走入实践,快速进入了场景化应用时代,也是发展人工智能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之一。

随着重要性的不断凸显,AI框架已经成为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焦点之一,引起了学术界、产业界的重视。

在此背景下,白皮书致力于厘清AI框架的概念内涵、演进历程、技术体系与作用意义,通过梳理总结当前AI框架发展现状,研判AI 框架技术发展趋势,并对AI框架发展提出展望与路径建议。

由于AI 框架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对AI框架的认识还有待持续深化,白皮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AI框架技术持续演进,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1)(一) AI框架演进步入深化阶段 (1)(二) AI框架技术演化出三个层次 (5)(三) AI框架重要性愈加突显 (13)二、全球AI框架繁荣发展,多元化竞合态势渐显 (14)(一)供给主体方面,企校贡献最活跃 (14)(二)开源生态方面,全球进入活跃期 (16)(三)市场格局方面,双寡头持续引领 (18)(四)支撑应用方面,科研与产业齐驱 (20)(五)推广途径方面,三条路齐发并进 (25)三、应对未来多样化挑战,AI框架有六大技术趋势 (27)(一)泛开发:AI框架将注重前端便捷性与后端高效性的统一 (27)(二)全场景:AI框架将支持端边云全场景跨平台设备部署 (28)(三)超大规模:AI框架将着力强化对超大规模AI的支持 (29)(四)科学计算:AI框架将进一步与科学计算深度融合交叉 (31)(五)安全可信:AI框架将助力提升AI模型可解释性与鲁棒性 (32)(六)工程化:AI框架将加速AI应用产业规模级工程化落地 (34)四、AI框架生态远未成熟,未来发展空间可观 (36)(一)从硬件适配向算子接口标准化演进 (36)(二)强化开源社区打造与开源氛围营造 (36)(三)重视与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开放合作 (37)(四)推进融入AI基础设施布局落地 (37)(五)支持深度赋能大模型及科学计算 (38)图目录图1 AI框架技术演进 (2)图2 AI框架核心技术体系 (5)表目录表1 Github社区中主流AI框架情况(2022.1) (16)表2 Gitee社区中主流AI框架情况(2022.1) (18)AI框架发展白皮书(2022年)一、AI框架技术持续演进,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AI框架是AI算法模型设计、训练和验证的一套标准接口、特性库和工具包,集成了算法的封装、数据的调用以及计算资源的使用,同时面向开发者提供了开发界面和高效的执行平台,是现阶段AI算法开发的必备工具。

教育系统移动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教育系统移动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教育系统挪移信息化
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挪移通信集团**分公司
2022年8月
1行业现状及需求分析
1.1行业现状概述
信息化被视为行业提升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已渐渐成为学校教学能力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 由以前的被动承担, 逐渐转变为学校的自发行为; 同时教育信息化也逐渐成为家长择校的潜在标准。普及教育和素质教育是教育行业的两个发展趋势,在5-10 年内,普及教育和发展素质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主要关注的方面,信息化对推进素质教育将起到关键作用, 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 形成学校、家长、社会三方合力将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信息化将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服务在信息化投入中的比重将逐步提升。
综上所述,学生、学校、家长、教育机关等对挪移信息化各有所需,而中国挪移作为当地最大的挪移通信运营商,从技术、 网络、 产品、服务等多方面为灵宝市教育行业提供一流的挪移通信服务,满足灵宝市教育行业的各类挪移信息化需求。
2行业解决方案
2.1方案概述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国民素质提高和国家的振兴。 为建设高效率的教育管理体系, 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数字校园”建设中, 通过与校园现有平台或者资源密切结合,建立学校、 家长、 学生之间互动与沟通、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平台。
高校市场:一方面, 随着各类电脑、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无线网络接入已成为目前高校市场的一项重要需求。另一方面,校内师生信息的交互(包括学校自有邮件系统)
在高校市场的需求也日益显现。此外,大学生也希翼能够快速、准确、便捷的获取就业/招聘/实习机会/招生信息, 而此类信息的发布也是高校市场的一项特色需求。 最后, 高校中对校内考勤、门禁、消费、图书借阅等一卡通功能也有较大需求。

华为下一代数据中心白皮书说明书

华为下一代数据中心白皮书说明书

下一代数据中心白皮书01下一代数据中心白皮书前言前言人类社会正在加速迈向智能化,比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正在重塑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作为智能世界和数字经济的坚实底座,数据中心迎来了蓬勃发展。

同时,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和使命,绿色低碳变成世界新的主题,也是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面对ICT技术快速演进、建设需求激增以及绿色低碳要求,数据中心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将进入新的时代。

什么是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华为携手全球数据中心行业领袖和技术专家,举办了系列“松湖论道”下一代数据中心研讨会,深入探讨了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并就下一代数据中心定义达成重要共识。

未来已来,相信集业界专家智慧共同定义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将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目录前言 01智能化与低碳化推动数据中心快速、高质量发展 031.1 数字经济促进数据中心快速增长 04 1.2 碳中和对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04下一代数据中心052.1 低碳共生 062.1.1 全绿色:源头绿色化,与自然共生 062.1.2 全高效:PUE→xUE,评价体系从单指标到多指标 072.1.3 全回收:全生命周期,资源回收利用最大化 082.2 融合极简 092.2.1 架构极简,孕育建筑与机房新形态 092.2.2 供电极简,部件重定义,链路重塑 112.2.3 温控极简,冷热交换效率最大化 122.3 自动驾驶 132.3.1 运维自动,实现无人值守 142.3.2 能效自优,从制冷到“智”冷 142.3.3 运营自治,资源价值最大化 152.4 安全可靠 162.4.1 主动安全,事后到事前,故障快速闭环 172.4.2 架构安全,从器件到DC,全方位构筑安全防线 17总结语1804下一代数据中心白皮书智能化与低碳化推动数据中心快速、高质量发展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变革,在加速创新的数字技术驱动下,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GDP增长的主引擎。

2020年教育行业网络安全白皮书(上)

2020年教育行业网络安全白皮书(上)

2020年教育行业网络安全白皮书(上)作者: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网络空间安全测评工程技术中心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20年第40期随着国家政策引导以及移动互联网、5G、大数据中心等技术应用,教育行业信息化工程及在线教育平台迅速发展起来,智慧校园、远程教育、网络云课堂等方式受到广大师生群体认可。

白皮书聚焦我国教育行业网络安全问题,从机构、人员、系统、应用等切入点对网络安全总体形势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安全保障建议。

从国家、地方层面对教育信息化时代的网络安全政策要求进行简要阐述;并对当前教育行业的网络安全总体形势进行分析。

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发展环境我国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教育信息化工程在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具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等技术特征,以及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等教学特点。

自1993年美国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也取得长足进展。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策略。

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

2016年6月,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在2020年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

2020年以来,教育部已启动《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华为管理白皮书

华为管理白皮书

华为管理白皮书1. 引言华为是中国一家全球领先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华为在管理方面具有一套独特而成功的策略。

本篇白皮书将深入探讨华为的管理模式,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供其他组织参考。

2. 华为的管理理念2.1 精益求精华为的管理理念之一是“精益求精”。

华为注重在每个细节中追求卓越,并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华为员工被鼓励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的态度,并在工作中不断挑战自己,完善工作流程和产品。

2.2 服务至上华为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服务至上”。

华为认为,只有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才能获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华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包括技术支持、培训、维修等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2.3 开放合作华为一直秉持开放合作的管理理念。

华为与全球各地的伙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华为开放自己的技术和资源,与伙伴共同创造价值。

3. 华为的管理策略3.1 公司治理华为的公司治理体系十分完善。

公司设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实行股东代表制,有效监督和管理公司的运营。

此外,华为还设立了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确保公司的决策和运营透明和公正。

3.2 人才管理华为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公司通过内部培训、职业发展规划等方式,提供员工广阔的发展空间。

华为注重选拔和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

3.3 创新管理华为推崇创新管理,鼓励员工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公司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实践,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创新资源和支持。

华为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不断推动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3.4 市场拓展华为在市场拓展方面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策略。

公司通过与各地的合作伙伴合作,扩大市场份额。

华为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技术规范的制定,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 华为管理模式的成功原因华为的管理模式之所以成功,原因如下:4.1 精细化管理华为通过精细化的管理,确保每个环节的高效运转。

【精品报告】2019年云网融合发展白皮书

【精品报告】2019年云网融合发展白皮书

云网融合发展白皮书(2019年)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2019年7月前言云网融合已经成为云计算领域的发展趋势。

随着云计算产业的不断成熟,业务需求和技术创新并行驱动加速网络架构发生深刻变革,云和网高度协同,不再各自独立,云计算业务的开展需要强大的网络能力支撑,网络资源的优化同样要借鉴云计算的理念,云网融合的概念应运而生。

本白皮书首先给出了云网融合的发展背景、基本概念和服务能力框架,同时分析了云网融合的典型应用场景,然后归纳出云网融合的主要发展特点,并介绍了云网融合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云网融合未来发展的趋势。

参与编写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要撰稿人苏越、马飞、陈凯、李哲、何小玉、李毅、冀煜康、王峰、支金龙、吕航、杨洋、王彦丹、王伟、杨雷、王凯、田晶、姚剑华、白宝团、蔡国瑜目录1.云网融合发展状况概述 (1)1.1云网融合发展背景 (1)1.2云网融合概念 (1)1.3云网融合服务能力框架 (2)2.云网融合典型应用场景 (4)2.1混合云 (4)2.2同一公有云的多中心互联 (5)2.3跨云服务商的云资源池互联 (6)3.云网融合发展特点 (8)3.1云网融合已成为云服务商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 (8)3.2云网融合由简单互联向“云+网+行业”过渡 (9)3.3云专网重要性凸显,网络服务能力成为差异点 (10)3.4SD-WAN成为行业新热点 (11)4.云网融合在典型行业应用情况 (12)4.1医疗 (12)4.2教育 (15)4.3能源 (18)4.4工业 (20)5.云网融合发展趋势 (21)5.1云网融合业务体验指标体系将逐步建立 (21)5.2云网融合与新兴产业的结合日益紧密 (23)5.3云网融合产业发展趋向多元化 (24)5.4云市场和网络市场逐渐进行整合 (25)附录:典型云网融合解决方案实际案例 (27)1、中国电信:云网融合助力摩托制造企业打造行业信息化建设标杆 (27)2、华云:苏中集团IT环境迁移上云 (29)3、中国移动:某燃气集团混合云解决方案 (31)4、鹏博士:某商业集团与某教育平台混合云解决方案 (33)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云网融合发展白皮书(2019)1.云网融合发展状况概述1.1云网融合发展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云计算领域的不断发展以及政策的大力推动,企业在云端部署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企业上云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华为 FTTR技术白皮书

华为 FTTR技术白皮书

i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20。

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邮编:518129网址:客户服务邮箱:support@客户服务电话:4008302118FTTR技术白皮书目录目录1 什么是FTTR(Fiber to The Room/Request) (1)2 FTTR的应用场景 (3)2.1 光纤到房间:全屋千兆覆盖 (3)2.2 基于FTTR的创新业务:Wi-Fi感知 (5)3 FTTR技术方案 (9)3.1 架构 (9)3.2 FTTR光网关 (10)3.3 边缘ONT (11)3.4 家庭光纤组件 (11)4 实践案例 (13)4.1 广州电信FTTR实践案例 (13)4.2 东莞溪村公寓FTTR实践项目 (14)5 FTTR产业发展初探 (15)1 什么是FTTR(Fiber to The Room/Request)通信行业一直在持续加快光纤带宽升级,当前,接入网络已大部分实现光纤接入,光纤到户渗透率全球平均水平已达到65%。

在中国,光纤宽带发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2019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到9.16亿个,其中,光纤接入端口占比达91.3%,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华为Mate 60系列遥遥领先,哪些黑科技值得关注

华为Mate 60系列遥遥领先,哪些黑科技值得关注

华为Mate 60系列遥遥领先,哪些黑科技值得关注作者:来源:《求学·新高考版》2023年第20期2023年9月7日,华为发布了最新系列的旗舰智能手机——华为Mate 60,这一新款手机的一系列惊艳创新之作引发了全球关注,在市场上取得了极大的反响,对苹果、英伟达、微软和高通等科技巨头造成了明显的冲击。

在华为产品新闻评论区,“遥遥领先”已成为热门留言。

华为的科技创新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内驱力,为中国科技行业树立了榜样。

此次华为新款智能手机的创新涉及了哪些突破性新技术和带动了哪些相关创新型岗位需求呢?突破重围的麒麟芯片华为Mate 60系列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其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

据报道,这是一款由中国的中芯国际制造的7nm工艺的芯片,采用了自研的CPU和GPU架构,还支持超线程技术。

所谓的超线程技术,就是把多线程处理器内部的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就能使用线程级的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

超线程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空闲CPU资源,在相同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

简单理解就是一个人能够分身,完成两个人的事情。

麒麟9000s芯片打破了美国对华为芯片供应的封锁,突破了“卡脖子”难题,展示了中国在半导体设计和制造方面的进步和水平。

据悉,麒麟9000s芯片在性能上不输苹果A14和高通骁龙888芯片,在功耗上更有优势,在5G网络支持上更加完善。

在麒麟芯片成功突围的示范效应下,国内手机厂商自研芯片的热情高涨,小米澎湃芯片已大规模招聘工程师,OPPO也重新召回哲库团队投入研发,国产芯片将在资本的助力下迎来井喷期,有关芯片设计、制造和销售的上下游产业,又将创造出万亿级市场。

中国台湾104人力银行发布的《半导体人才白皮书》显示,上游IC设计人才缺口最大的主要关键职位有数字IC設计工程师、软件设计工程师、模拟IC设计工程师、固件设计工程师等高阶研发人才,其中,固件设计工程师的需求人数年增幅较大。

智能体白皮书

智能体白皮书

智能体白皮书2020
来源 | 华为、IDC、中国信通院等
IDC、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与华为联合编撰的《智能体白皮书》指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爆发前的历史拐点,“智能体”的新理念将推动城市、行业、企业在智能升级中合理运用这一参考架构,从而加快整个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白皮书显示,在智慧社会,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需要通过“任意对象和信息的数字化”“任意信息的普遍联接”以及“海量信息的存储和计算”的关键共性数字基础设施,把数据资源变成“智源”,才能有力支撑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走向智能升级,重构体验、优化流程和使能创新。

这需要多种ICT关键技术形成一体化协同发展,以智能交互为感知系统、以高速联接为神经传导系统、以云上部署的AI为中枢系统,形成具备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开放的智能系统,成为一个类似人的智能体。

智能体把联接、计算、云、AI、行业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形成开放兼容、稳定成熟的基础支撑技术体系,是智能升级的参考架构。

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客户实现商业成功,帮助政府实现兴业、惠民、善政。

同时,白皮书强调,智能体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进行体系化规划和长期投入,多数项目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取得显著成果。

经过对大量行业及企业数字化转型
实践的分析,业界已经积累了一套具有通用性、普适性的实施框架,包含咨询、规划、实施、运维、持续运营、配套生态体系建设等多个模块。

以及,从先建联接,再优化,最后到智能的三阶段实施路径。

以下为全文。

2024年移动互联网白皮书

2024年移动互联网白皮书

一、前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2024年会出现更加发达的移动互联
网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移动互联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他们随时随地想要什么就可以获得什么,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
从而增强用户体验。

本白皮书将详细介绍移动互联网在2024年发展的趋势。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
1、5G无线网络
2024年,5G无线网络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提供更大
的带宽、更快的网络速度、更安全的信息传输以及更低的延迟等功能。

2、智能语音技术
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可以让用户更轻松的与智能设备进行交流,具有中
文语音识别、国际语音识别等功能,以及更友好的用户体验,处理复杂的
任务,可以为智能家居、智能安全和社交、电子商务等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虚拟现实技术
2024年,虚拟现实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
有趣的体验。

它支持多种形式的虚拟现实体验,更好地满足移动互联网的
消费者需求,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消费者行为,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满意度。

4、跨屏技术
2024年,跨屏技术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学习四本白皮书的内容

学习四本白皮书的内容

学习四本白皮书的内容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的白皮书的出现无疑对人工智能技术和行业带来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本文将着重探讨学习四本著名的白皮书的内容,分别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智能制造白皮书》、《智能驾驶白皮书》和《人工智能挑战赛白皮书》。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是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编写的一份权威性报告。

报告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政策与法规和未来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分析。

报告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产业九步走”的发展路径,这为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标和目标。

同时,报告也提出了一些关键的问题,如人才缺口、创新生态和隐私保护等,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和思考。

智能制造白皮书是由中国工程院制造工程学部编写的一份开创性的报告,旨在探讨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报告依据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分析了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应用,以及智能制造模型的建立和优化。

报告重点探讨了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提出了数字化生产、智能制造服务等创新模式。

同时,报告也提出了关于政策与法规、标准化和国际合作等问题的建议。

智能驾驶白皮书是由中国智能汽车发展联盟编写的一份权威性报告,旨在探讨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报告从技术发展、商业模式和安全法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报告介绍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特点和主要应用场景,同时还提出了智能驾驶技术在车辆安全、交通效率和人类生活等多个方面所带来的巨大潜力和发展机遇。

报告还提示了智能驾驶技术在开放标准、验证测试和政策法规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人工智能挑战赛白皮书是由百度公司发布的一份权威性报告,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应用。

报告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竞赛,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需求。

报告提出了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图像生成和自动化理解等领域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并从政策和法规以及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三本白皮书内容要点五篇

三本白皮书内容要点五篇

三本白皮书内容要点五篇白皮书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1. 介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现状,包括智能教育系统、个性化学习和智能辅导等方面。

2. 探讨人工智能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发创造力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3. 分析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限制,如隐私保护、教师角色变化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提出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政策建议,如加强师资培训、改革课程设计等措施。

5. 对未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白皮书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1. 介绍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案例,如数字货币交易、智能合约等。

2. 探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优势,如提高交易安全性、降低成本和增加透明度等方面。

3. 分析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如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等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4. 提出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政策建议,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监管机制等措施。

5. 对未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如跨境支付、数字身份认证等新领域的应用潜力。

白皮书三: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进与落实1. 介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背景和目标内容,包括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等方面。

2. 探讨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进情况,包括各国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等。

3. 分析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挑战和障碍,如财政投入、政策制定和监测评估等方面,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提出加强全球合作、加大资源投入和加强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

5. 对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如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新技术在实现目标中的作用。

白皮书四: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的影响与应对1. 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主要原因,以及对农业产出和粮食安全的可能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1)(一)、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新变化 (1)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颁布,推进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 (1)2、信息化带动教育管理科学化,促进教育公平 (4)3、信息化引领教学模式变革,提升以学习者为中心、众人参与的现代教育理念 . 54、信息化推动科研跨国交流,见证国家科技水平跨越式发展 (5)5、信息化催热校企互动,带领教育社会化发展步伐 (6)(二)、教育行业信息化技术发展大势分析 (7)1、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入应用,将实现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7)2、基础网络建设中有线与无线的融合,无线网络与个人移动终端的融合,助力泛在教育的普及 (8)3、大数据技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新变革 (9)第二章、中国教育信息化规划及典型应用分析 (10)(一)、中国教育信息化规划 (10)1、教育部信息化规划——顶层设计 (10)2、省市级教育管理机构—基础教育信息化部署 (11)3、教育机构—高等教育信息化部署 (14)(二)、中国教育机构信息化典型架构和案例分析 (17)1、中国教育管理信息化 (17)2、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 (21)3、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 (24)4、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 (27)第三章、赛迪建议 (30)(一)、以信息化建设为桥梁,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享 (30)(二)、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提高校园信息化承载能力 (30)(三)、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0)(四)、加强云、移动、大数据、社交等技术应用,推进教育模式创新 (31)图目录图 1 2010-2012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投资规模 (1)图 2 2011-2012年教育信息化投资结构的变化 (2)图 3 国家区域教育云平台建设标准 (17)图 4 区域教育云整体解决方案 (18)图 5 华为龙岗区域教育云项目 (20)图 6 电子书包解决方案 (22)图 7 华为龙岗区域数字教育电子书包项目 (23)图 8 数字化校园网络 (24)图 9 敏捷校园网总体架构 (25)图 10 华为天津大学基础网络项目 (26)图 11 数字化教室 (28)图 12 高清互动教室解决方案 (28)表目录表1 主要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和政策比较 (2)表2 部分省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 (11)表3 部分区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 (13)表4 部分高校高等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 (15)第一章、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新变化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颁布,推进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该规划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信息化对教育公平、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作用逐渐显现,带来了教育信息化投资的快速增长。

2012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总体投资规模达到641.8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7.8%。

教育信息化投资的飞跃式增长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并逐步向国际上发达国家接轨。

图12010-2012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投资规模单位:亿元资料来源:赛迪顾问图 2 2011-2012年教育信息化投资结构的变化资料来源:赛迪顾问表1 主要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和政策比较资料来源:赛迪顾问整理通过对主要国家近几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的分析比较,不难看出,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建设目标逐步向世界发达国家接轨,同样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管理质量、优化教学内容、促进校内和校外学习的无缝对接、满足个性化教育和新一代学习方式的需求为未来教育信息化主要目标。

利于信息技术手段,遵循科学的教育方式,追求高效的同时降低教育教学成本已经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2、信息化带动教育管理科学化,促进教育公平我国举办着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2.6亿学生、1600万教师、52万所学校,各级各类学校组织的复杂化、结构的多样化、水平的差异化以及人民群众教育诉求的个性化都在不断增强。

如此大的教育规模扩大,使得社会更加关注教育质量和水平、公平和效益、以及结构和布局。

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保证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依靠数据电子化、流程电子化和决策电子化来管理,对教育理念、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等产生变革性影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任务,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新任务中特别提到,在今后一个时期,要完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立起丰富多样的优质数字资源,输送到全国所有学校的所有班级,特别是能让地处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就近接受良好的数字资源教育,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要加快构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大力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与测评体系,与教师资格制度、评聘体系、考核奖励相结合,完成教师全员培训。

2014年,教育管理最高部门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在全国80%以上中小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奠定教育信息化基础;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通达具备条件的每一个班级,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在2013年1.5亿学生数据入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籍全覆盖。

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技术革新,逐步渗透并影响着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模式,促进其重新审视教育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其中,最直观的影响在于,能够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作出贡献。

3、信息化引领教学模式变革,提升以学习者为中心、众人参与的现代教育理念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持续渗透教育行业中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教与学的方式。

在此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众人参与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其开放性、动态性、超前性和变革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开始逐渐取代封闭式、静态的、被动和保守的传统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新出了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学习和网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重视知识的应用与转化,重视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育过程的核心放在学生能力的发展上。

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信息化管理提出的新任务特别提到,要加快构建“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机制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深入研究和挖掘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模式,将空间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支持师生、生生、家校间学习互动与交流,使所有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实现“人人通”,深入推动教师的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4、信息化推动科研跨国交流,见证国家科技水平跨越式发展科学研究对于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来说,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作为信息时代教育创新发展的革命性推动力,信息化正在推动世界大学科研方式的创新,重塑着整个国家科学研究的体制、机制和面貌。

信息化给科学研究活动所带来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使得一种崭新的从事可研活动的方法和模式成为可能,包括全球性的、跨学科的、大规模的可研合作,跨时间、空间、物理障碍的资源共享与写作等。

科研信息化,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率先筑成的科技壁垒,对于促进整个科学界的充分共享,缩小科学研究领域的数字鸿沟,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进步,最终促进全人类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目前,困扰高校科研活动的一大难题在于海量数据的采集和存储,以及访问和使用的管理。

提升科研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成功构建和管理科学数据集和数据流,能够有效提升科研活动效率,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和转化。

5、信息化催热校企互动,带领教育社会化发展步伐职业教育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校企合作是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性因素,也是发达国家推进经济发展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英国的三明治制度,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

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在地方,2009年宁波出台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成为当时国内唯一一个以促进校企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法规。

在该条例的推动下,宁波各职业院校已与1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其他一些地方如厦门、深圳、苏州、无锡等地方也已出台了一些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与规范制度,在法律、政策建设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整体而言,近两年中国教育政策的投入重点从高教逐渐转移到职教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职业教育信息化目前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第二主战场。

以华为的网络学院为例,每年华为在线学院为以IT教学为主的职业教育学院提供在线学习、虚拟教室、在线实验室以及网络考试等各项网络教学内容。

与高等学校既重视信息化的应用又重视科研攻关相区别,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主要是应用,即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到职业教育、教学、培训、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将现有成熟的信息技术很好地与职业教育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职业教育培训之中,发挥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优势,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增添学习者的学习乐趣,让更多的人跨越时间、空间阻碍,随时随地的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出更多的行业专业人才。

(二)、教育行业信息化技术发展大势分析1、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入应用,将实现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一直以来是教育信息化的主旨,云计算从技术优势上提供了全方位资源运用、共享管理的基础环境。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构建使得教育主体更加专注于教育业务本身,减少信息系统选择、规划、建设等工作;云计算跨平台环境使得复杂的设备管理变得统一简单,院系个性化、异构的信息系统需求得以保证,知识的产生、加工、传输、缓存数据安全更具保障。

未来,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大容量资源调度管理、网络设备运营管理、大规模服务器资源统一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云计算、SDN为基础的万人规模桌面云、EB级云存储的管理应用将成为高教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